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安徽岭南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安徽岭南景区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境内,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以下是景区的几个主要景点介绍:
1. 岭南大峡谷景区:岭南大峡谷景区是岭南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景区内有清澈的溪水、奇峰怪石、茂密的森林等自然风光,游客可以在此进行漂流、攀岩、徒步等活动。
2. 岭南古村落景区:岭南古村落景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景区内有古老的民居、古井、古桥等,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
3. 岭南温泉度假村:岭南温泉度假村是一处集温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胜地,拥有多个温泉池和各种娱乐设施,游客可以在此享受温泉浴和休闲娱乐。
4. 岭南文化广场:岭南文化广场是岭南景区的文化展示中心,广场上有岭南文化的展示和介绍,游客可以在此了解岭南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5. 岭南民俗博物馆:岭南民俗博物馆是一处集民俗文化、手工艺品展示和销售于一体的博物馆,游客可以在此了解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除了以上几个景点,岭南景区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例如岭南大佛、岭南古戏台等。
总之,岭南景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岭南十大明清古村落简介

********************
一、“桑梓之地”韶关南雄珠玑巷
********************
“黄花满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位于南雄城北9公里梅岭古驿道上的珠玑巷,无疑是岭南历史上最为久远的古村落——从唐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驿道(大庾岭新路)以来,珠玑巷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珠玑巷原名敬宗巷,是当年梅关驿道穿过沙水村时的一条小巷。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巷内一张姓人家七世同堂,家庭和睦,朝庭闻其孝义而御赐珠玑绦环,加上为避敬宗庙讳,遂易名为珠玑巷。因往来商贾云集,客栈、酒楼遍布,加上朝庭又在街巷设置金沙巡检,因此小巷街市显得尤为兴旺。“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以至于后来人们只知珠玑巷而不知沙水村了。
近年,随着珠三角寻根问祖热潮的兴起,珠玑巷新建了南门牌坊,牌坊前竖立着大型的“南迁”群雕,并修建了珠玑巷博物馆和祖居纪念碑。而沿着仿宋一条街,还兴建起不少各具特色的仿古宗祠,或雕龙画凤、或锅耳高耸、或金碧辉煌,成了珠玑巷一道独特的风景。
--------------------
【小贴士】:
古村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富禧公祠堂,它坐落在最前排的中轴线上,单椽硬山顶,马头式山墙,仍多少带有江南徽派建筑的特征。祠堂建于清同治三年,而祠堂内后厅柱上悬挂的一幅木刻楹联,正是当年祠堂落成时所悬挂的,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保存至今,甚是难得。祠堂前的“桅杆坪”还立着几对旗杆石柱。
"岭南第一村"杨池古村旅游攻略

"岭南第一村"杨池古村旅游攻略坐落在封开县罗董镇,距县城江口镇28公里。
是一个明清文化遗产地,被称为"岭南第一村"。
杨池古村里的居民全部姓叶,就像一个叶氏族落。
在叶氏祠堂前面有一眼池水,常年碧绿,清澈见底;池边上有纤细杨柳,和风依依。
池上的柳树,柳影倒印池中。
故此称为"杨池村"。
岭南最早的首府所在地封开杨池古村如果你是岭南人,或是如苏轼一样“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新岭南人,最好还是去一趟封开,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故居地。
因为,封开的杨池古村,是岭南最早人类生存繁衍之地,还是岭南最早的首府所在地。
古村志始建于明末的杨池古村,位于封开县罗董镇。
古村农田风光秀美、民风淳朴,现仍保存完整的古房屋60多座,全部为砖石木结构,整体建筑既保留有典型的明清风格,又继承了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建筑结构特征,是岭南古民居建筑的典范,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古村旁的“黄岩洞”更是见证了岭南人最早活动的历史,目前已开辟成“黄岩洞陈列馆”,位于狮子山脚,主要由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陈列馆组成,曾出土多个人类化石和古代石器,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距今14.8万年,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杨池古村是岭南古民居建筑的典范,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看传统旧时银库、钱庄随处可见杨池村是在明末清初由登仕郎叶瀚彪起建,当时叶瀚彪为了躲避战乱,只身从京城一路“逃离”纷扰至此,见此处山清水秀,远离是非,所以便决定隐居下来,后在此村中结婚生子,子孙后代繁衍至今。
与其他古村落完全不同的是,这座隐于山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面积不大,却已有“现代金融”体系,银库、钱庄遍地,且有相当完善的“银行安全保障体系”,如在兴建钱庄时,屋顶瓦片下加了木条,这样一来盗贼就算揭去瓦片也无法入屋;推笼门上也暗藏机关,只要贼人入屋,屋主扳动机关,门会重新锁上,贼人就插翅难飞了,而且钱庄的阁楼和墙壁上都有小孔,这是抵御外敌的狙击孔和观察敌情的瞭望口,其做法有如开平的碉楼。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片,这里的古建筑充满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岭南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特点是风格独特、结构精巧、雕刻精美,被誉为“世界建筑之精髓”,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
如今,在现代社会,岭南古建筑文化不仅在传承中得到了保护,同时也在创新设计中得到了发展,为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来谈谈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一、古建筑文化传承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包括了寺庙、庙宇、宫殿、园林等多种类型,这些建筑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方面,一方面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另一方面是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在保护和修缮方面,岭南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古建筑的保护力度。
对于一些著名的古建筑如岭南古建筑群、岭南古村落等,通过拨款、立法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其进行保护。
针对一些重要的古建筑,也进行了修缮工作,保证其保存完好,延续传统文化。
在传承和普及方面,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在推动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工作。
举办展览、讲座、文化节等活动,向公众传播岭南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开办相关课程、培训班,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保证古建筑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些措施,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工作得到了有力推动和保障。
二、古建筑文化创新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保护和修缮,更需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是在古建筑的功能利用上进行创新设计。
由于古建筑多为文化遗产,其传统功能往往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需要对古建筑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将古建筑改造为文化展览馆、艺术工作室、民宿等,赋予古建筑新的功能和内涵。
是在古建筑的建筑设计上进行创新。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古建筑的元素和特点进行融合,形成新的设计风格。
广州塱头村,被誉”岭南书香古村“,古建恢宏,文化厚深

广州塱头村,被誉”岭南书香古村“,古建恢宏,文化厚深【探索广东古村系列:广州花都塱头古村】广东各地保留着大量历史古村落。
下面和大家探访:广州花都炭步镇塱头古村。
这是广东一座有65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保留的古建筑恢宏,历史文化厚深等,被誉为“岭南书香第一村”。
我们一起走进去看看。
(广州古村)塱头古村,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
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塱头古村,广东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2008年被评定为广东首批古村落。
(广州古村)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据闻:立村前黄氏先祖们以放鸭谋生,当时只有两三间小泥屋。
这里河渡湖泊多,水塘都长满了朗草,因而得名“塱头村”。
(航拍-塱头古村)村里现今依然保留着3口半月形水塘。
塘基种满荔枝树,龙眼树和榕树。
平日村民喜欢在树下纳凉。
(广州古村)走进塱头古村。
先见古色古香的门楼。
在古榕的掩映下,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广州古村)村中黄氏宗祠。
塱头古村是黄氏家族的古聚落,现有600余户3000余人。
黄姓家族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信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家国情怀。
(广州古村)村中稚溪公书室。
据介绍,村中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
可谓气势宏伟,古屋林立。
(广州古村)村中积墨楼巷。
据介绍,村中现保存历史古巷达20多条。
每条巷道都刻有名称。
如永福里,兴仁里,敦仁里,新园里等等。
古巷纵横交错,古韵悠悠。
(广州古村)村中的小公园:百孝园。
向游人讲述孝道文化。
(广州古村)村中展厅的展品:木鹅。
明朝正德皇帝为嘉奖黄皞(黄氏十四世祖,官至参藩王爷)为官廉洁,特恩赐他金木鹅一只带回家乡,准他将木鹅漂流过的地方归他所有。
而黄皞不忍多占百姓田地,暗中将木鹅引到一口池塘停下。
这就是“奉旨放木鹅,不忍多占地”历史的典故(广州古村)村中一座桥:青云桥。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东肇庆12处静美古村落,岭南山水人居如画

广东肇庆12处静美古村落,岭南山水人居如画广东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秦时已建县制,隋唐为端州,宋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庆府,意为'开始吉庆'。
岭南山水核心区,那些古老的人居村落如画,一起来看看最美的12处古村落。
1 槎塘村槎塘村,位于回龙镇北面的香炉岗东北麓,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它具有清代广府村落典范,如诗如画般美好。
槎塘村是一座典型的广府村落,规划布局实用美观、井然有序,文化底蕴厚重。
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做到这样实用美观的规划与布局实属罕见,达到几个统一,住房面积统一、高度统一、材料统一、结构统一、巷道宽度统一、祖堂高度统一、图案统一。
登高环视整个古村,令人赞叹不已。
散发悠悠古韵的清代广府村落“梳式布局”与“两元一体”活化石景点。
槎塘村前的池塘边有两棵高大的相思树,树干两人方可合抱,树身攀爬着一些藤科植物,树荫遮盖200多平方米。
相思树下有一口100多年的古井,清澈的井水深不见底。
井面四周用长方形的花岗岩石铺砌,花岗岩石磨得很精细,是入笋结构,非常罕见。
2 澄湖村回龙镇澄湖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古村落”称号,成为目前肇庆唯一一条被授予该称号的村庄。
澄湖村为回龙镇一自然村,始建于南宋,距今近800年历史,村落整体结构完整,保存600多座古建筑,建筑特色以岭南风格为主,结合中西文化特色,是一条沉积广府文化、岭南村落文化的古村落。
该村建筑物分新旧两部分,新建的房子绕古村而建,古村绕湖而建,约300亩,保留完整的石板路约2公里,现存古村屋2200间,各种风格的碉楼10间,有中西特色的洋楼47座。
古建筑群青砖灰瓦,大多数砖木结构,保存良好,村落完整。
村内巷道四通八达,可行小汽车,以巷道划分姓氏居住群。
3 黎槎八卦村黎槎八卦村,位于高要区回龙镇,黎槎八卦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村形似八卦,布局精巧,是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八卦文化、儒家文化历史悠久,以水为脉、以石为基、以屋为墙,村边古榕参天、四水环绕,如诗如画,极具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中国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们是一种木结构砖瓦建筑,通常建于山坡上,由多层塔楼和过厅组成。
碉楼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御,因此其外墙通常很厚,有些墙壁甚至有三层,能够抵御炮火
和风雨。
碉楼的屋顶则呈多边形或圆形,也有的采用了传统的岭南风格,如“牛脊式”屋顶。
古村落是指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村镇。
在中国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有很多古村落,如浙江乌镇、安徽宏村、福建土楼等,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代表。
在开平市境内,也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如鹤洞古村、大洲古村等。
开平碉楼和古村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这些古建筑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所,是他们生活、工作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古建筑,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岭南建筑是浸润着岭南文化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流派,是华夏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岭南位于我国五陵之南,地处南海之滨。
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常青。
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文特征,使岭南地区形成务实,交融和创新的文化特征。
岭南建筑也逐渐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环境适应,与不同文化交融,务实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和轻巧,通透,明快,多元的建筑风格。
而在众多的岭南建筑中,古村落不得不说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
岭南古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其表现形态多姿多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南粤大地。
岭南古村落既有中国古村落的共性,又有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质。
其中广东古村落以广府古村落,潮汕古村落,客家古村落为主体,辅之以粤北古村落,雷琼古村落。
村落文化在地域上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经济模式上表现以农耕文化为主,商业文化并重的特点;因为移民南迁及向海外拓展的缘故,又表现出移民文化和侨乡文化等多样性的特点。
每个古村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栋栋古老的建筑,一块块斑驳的砖瓦,都是经过数百年岁月风雨的洗礼,承载了无数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们无一不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古老而传奇的故事。
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是南唐征南元帅吴敬元的隐居地。
它地处于连州北部山前的平原上,因大部分居民离开世代居住的老屋,旧村又无力改造,所以旧屋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每座老屋,每间旧祠堂,每条石板路,都像是老电影中精挑细选的场景,让人仿似在恍惚间坠入时光的隧道,欲出不能。
一间古庙,两条街道,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这,就包含了丰阳村的全部。
一庙是始建于宋朝的丰溪古庙,供奉着始祖吴敬元和中兴之祖吴世范;两街是曾经的商业大街铺头街和走马巷;三祠堂是吴氏宗祠,学忠宗祠和胜求宗祠;四门楼则是指村子东,南,西,北的四座门楼。
古村前临泸溪,后枕凤山,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巷道上连着三条分巷,有如长藤结瓜般把村子里所有的住宅串在了一起。
村中最雄伟的建筑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礼堂,它揉合了罗马教堂,哥特式建筑和广东的骑楼,站在这座建筑上,可以俯瞰整座村子。
悠悠千年,当年的南唐征唐元帅早已为黄土,人们在丰阳村找到的是那样的一种古老的沧桑,是洗净铅华的素颜本色。
五十里关山名城,曾经的繁华巷陌,多少的缠绵悱恻,都让历史这扇门硬生生地锁断在里面。
一座座的古屋仿佛是一幅幅黑白的水墨画,古瓦上淅淅沥沥地敲奏着前朝的冷雨......
在岭南地区,还有很多这样的村落,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流传下来,忠实的记录这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也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美丽的土地,它们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是文化最忠实的传承者,是人类最珍贵的宝藏。
在茫茫历史长河的拍打咆哮中,他们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留下了伤痕累累的身躯,只为给后人保留住当年的繁华与真相,让后人能够有史可循,有文化可传承,它们的这些付出是需要我们永记在心的,我们要更努力的保护和珍惜这些得之不易的文化
宝藏,让这些古村落所留下的文化遗产能够发扬光大,把这些建筑的精髓永远的流传下去!
参考书目
李公明.泛珠三角人文之旅.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8
本书编写组.走进古村落·粤北卷.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本书编写组.走进古村落·粤西卷.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