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村落与建筑

合集下载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岭南建筑是浸润着岭南文化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流派,是华夏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岭南位于我国五陵之南,地处南海之滨。

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常青。

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文特征,使岭南地区形成务实,交融和创新的文化特征。

岭南建筑也逐渐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环境适应,与不同文化交融,务实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和轻巧,通透,明快,多元的建筑风格。

而在众多的岭南建筑中,古村落不得不说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

岭南古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其表现形态多姿多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南粤大地。

岭南古村落既有中国古村落的共性,又有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质。

其中广东古村落以广府古村落,潮汕古村落,客家古村落为主体,辅之以粤北古村落,雷琼古村落。

村落文化在地域上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经济模式上表现以农耕文化为主,商业文化并重的特点;因为移民南迁及向海外拓展的缘故,又表现出移民文化和侨乡文化等多样性的特点。

每个古村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栋栋古老的建筑,一块块斑驳的砖瓦,都是经过数百年岁月风雨的洗礼,承载了无数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们无一不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古老而传奇的故事。

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是南唐征南元帅吴敬元的隐居地。

它地处于连州北部山前的平原上,因大部分居民离开世代居住的老屋,旧村又无力改造,所以旧屋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每座老屋,每间旧祠堂,每条石板路,都像是老电影中精挑细选的场景,让人仿似在恍惚间坠入时光的隧道,欲出不能。

一间古庙,两条街道,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这,就包含了丰阳村的全部。

一庙是始建于宋朝的丰溪古庙,供奉着始祖吴敬元和中兴之祖吴世范;两街是曾经的商业大街铺头街和走马巷;三祠堂是吴氏宗祠,学忠宗祠和胜求宗祠;四门楼则是指村子东,南,西,北的四座门楼。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岭南地区,其传统村落在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城市化、商业化等影响。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村落,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

这篇文章将从历史、文化和建筑角度探讨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村落。

首先,要认识到岭南传统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岭南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内涵。

在岭南地区,传统村落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物质载体。

这些村落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还反映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保护这些村落是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一种维护,也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

其次,要从建筑风格方面保护岭南传统村落。

岭南传统村落的建筑特点是古朴、典雅、细腻,以木结构、石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主。

这些特点是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传统建筑被摧毁或改造,使得岭南传统村落的建筑特点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保护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需要严格控制建筑改造和破坏。

建筑改造应遵循传统建筑的风格和技术,保持传统建筑的特点;建筑破坏应尽量避免,对于必须拆除的建筑物,应在新建建筑的过程中保存或转化利用。

最后,要注意岭南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传承。

传统村落不仅仅是要保护,还需要发展和传承。

在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同时,要根据现代社会和居民需求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发展,使其实现现代化和永续发展。

例如,可以在传统村落中建造民宿或酒店,以满足现代人的住宿需求;可以建立传统民俗文化展示馆,以展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这些发展措施既可以吸引游客,促进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又可以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文化。

总之,保护、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村落需要科学的设计和规划。

在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使传统村落既能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又能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和传承好岭南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

岭南建筑文化归类方案

岭南建筑文化归类方案

岭南建筑文化归类方案岭南建筑文化归类方案是指对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技艺、建筑形式等方面的分类方案。

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这些地区的建筑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对岭南建筑文化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首先,岭南建筑文化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广东建筑、广西建筑、香港建筑和澳门建筑等。

这些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建筑技艺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点。

例如,广东建筑以宽敞明亮、雕梁画栋为特点,香港建筑则注重功能性和现代化,而澳门建筑则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色。

其次,岭南建筑文化可以按照建筑形式划分为庙宇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和城市建筑等。

岭南地区的庙宇建筑多以寺庙、庙宇等形式存在,这些建筑通常具有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的建筑装饰。

岭南的民居建筑则以客家土楼为代表,这些土楼是村民居住和防御的结合体,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建筑技艺。

园林建筑在岭南地区也非常盛行,著名的园林有广州的荔枝湾和香港的南丫岛植物园等。

城市建筑则代表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广州的珠江新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等。

第三,岭南建筑文化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居住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政府建筑等。

居住建筑是岭南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客家土楼、传统村落等,这些建筑代表了岭南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宗教建筑则包括寺庙、庙宇等,这些建筑承载着岭南地区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

商业建筑和政府建筑则代表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如广州的珠江新城和香港的中环金融区等。

最后,岭南建筑文化可以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如古代建筑、近现代建筑等。

古代建筑代表了岭南地区古老的建筑传统和文化,如岭南古建筑群等。

近现代建筑则代表了岭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如广州的高楼大厦、香港的现代化建筑等。

综上所述,岭南建筑文化归类方案可以按照地域、建筑形式、功能和历史时期等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分类研究和总结,可以促进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发展,增强公众对岭南建筑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3组)

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3组)

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3组)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唯有功名的乡村方能采用,也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征。

别看镬耳屋灰头土脸,其貌不扬,在所用材料讲究,而且造工精细。

如镬耳屋所用的青砖,以打磨的水磨青砖为上乘,若非大富之家,是用不起也住不起的。

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

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可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可以看出当时珠三角古居民建筑风格。

当时顺德还有一种以蠔壳砌墙的居屋,很有特色,据说冬暖夏凉,间或也有以蠔壳代替青砖建造的镬耳屋。

广州市海珠区的黄埔古港和小洲村就有这样的建筑。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在丹灶西城村六条古老巷子里,藏着连片清朝镬耳屋古建筑群。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丹灶新农村规划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

当岁月洗尽铅华,曾经的镬耳屋还在诉说着哪些故事?说到镬耳屋,你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看完下面的图片,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它!”关于“镬耳屋”的二三事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有花鸟图案。

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

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因此镬耳屋亦称'锅耳屋'。

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镬耳屋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

据说,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除此之外,镬耳屋是家境殷实的象征,所用材料讲究,而且造工精细。

相传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才有资格享受这种住房优惠,所谓“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但后来山高皇帝远,这种堂皇沉雄的建筑也就慢慢平民化起来。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岭南文化元素

岭南文化元素

岭南文化元素岭南地区是中国广东、广西两个省份的地理称谓,位于中国南方。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格。

岭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元素。

本文将探讨岭南文化的四个主要元素:岭南建筑、岭南饮食、岭南音乐和岭南传统手工艺。

1.岭南建筑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岭南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木材和砖瓦进行建造,建筑外观雕刻精美,色彩鲜艳。

典型的岭南建筑有双层弯道黄屋顶、砖雕和木雕等装饰,表达了岭南人民对祖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热爱和尊重。

2.岭南饮食岭南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烹饪技艺。

岭南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

岭南饮食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味料,使菜肴保持原汁原味。

另外,岭南地区的特产,如广东港式点心和广西桂林米粉,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3.岭南音乐岭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岭南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岭南音乐的特点是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南方地区的热情和活力。

岭南音乐经常在庆祝活动和婚礼等特殊场合中演奏,使人们享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4.岭南传统手工艺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岭南传统手工艺包括瓷器制作、刺绣、篆刻等。

岭南瓷器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美丽的图案而著名,其瓷器作品常常被用于盛装食品和陈设。

岭南刺绣是岭南地区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之一,其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富有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岭南篆刻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艺术的表达,传达着岭南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岭南文化作为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形式,拥有自身的建筑、饮食、音乐和传统手工艺。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岭南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岭南民居古村落,处处青砖青瓦!

岭南民居古村落,处处青砖青瓦!

岭南民居古村落,处处青砖青瓦!城市现如今以一种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在发展,昨天这里还是一片平地,眨眼间就建起一座新楼,再过一阵子,楼里又住满了各式各样行色匆匆的人。

彼此都不认识,却遵循着同样的快节奏,整齐而有秩序。

而在这个南宁青瓦房古村落,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大的院子,正面对着一条流过整个村庄的小河,孩子们从村头跑到村尾,远处田野里泛着金色的麦浪。

大家都认识,都互相照顾。

青瓦房古村落位于南宁西乡塘区石埠下灵村,从江北大道尽头左转沿邕江大堤走一小段就到了。

一到达这里,你就能感觉出和繁忙的都市完全不一样的气氛。

青瓦房古村落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些经历了明清时期和民国时代好不容易完整保存下来的徽式老宅建筑群。

这些老房子据当地人说是原先的村民搬迁后保留下来的,经过景区的统一修缮,才变成如今的样子。

大部分已改为民宿,有很多还带独立的院子,方便客人休息、赏景。

漫步在村子里,处处青砖青瓦,再走几步,又见小桥流水。

这些孤独的岭南建筑和农家房舍带着十足的历史原味,向着游人扑面而来。

石桥、翠竹倒映在湖水里,好像又生成了另一个平行的世界。

偶尔有人划着船经过,打破这片刻的平静,思绪随着涟漪散得很远。

看的越久,越觉得历史和现在的界限模糊了起来。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你好像分不清现在是现代还是民国了。

岭南的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看看眼前的岭南民居,虽然大体上呈现出低调、内敛,却又饱含着轻盈规整的美感。

俏皮的檐角,充满了设计的巧思。

明朗的淡色浅色使建筑减少了厚重感,带来了轻巧的直观感受。

虽然建筑整体色调以黑灰白为主,偶尔也会设计一些精彩的小细节。

例如这面古墙上的荷花浮雕,色彩鲜艳、造型别致,远远看来,你竟不知这荷花是长在下面的石槽里还是长在了墙上。

清幽的院落,起伏的院墙,石磨装饰的池塘,让你一下子穿越回过去。

村子并不大,一会便走完了。

岭南园林深深的贯彻“移步换景、以小见大”的园林精粹。

去老村里转转,住住老房子,在院子里喝喝茶、发发呆,听听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其地域特殊,文化传承丰富,其中传统村落是岭南地区的一个文化样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遭受着毁坏和改造的风险。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保护村落的建筑物和风貌,还需要保护传统的生产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传承。

本文将从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和设计等方面阐述如何保护岭南传统村落。

一、传统村落的保护1.政策保护:政府部门要在立法上增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进行保护。

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保护与传播工作,确立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与价值,争取到政府的领导和部门的支持。

2.建筑保护:保留传统建筑的历史特色和原貌,不采用现代材料或技术进行改建或修缮,保留传统村落的古老趣味。

此外,还应对部分破损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改造,让其更加美观实用。

3.人文保护:对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将其编撰成为专题著作。

通过文艺等形式,提高人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做到循序渐进,使其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学校可以利用周边的传统村落作为实地课堂,也可以推广民居文化,让游客了解到现代城市中遗失的美好。

1.教育传承:可通过建立传统文化类课程、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此外,通过岭南文化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将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和传承。

2.文化传承:应尊重传统村落的文化历史,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发掘并整理传统村落和村民的名胜古迹、传说故事等,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

3.生态保护:传统村落的原貌是以人-山-水的自然景观为特色,现在需要进行生态保护来保证其特色的持续性。

例如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加强灾害防范,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重建自然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而在冬季,大部分地 区以北至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大;春秋季为交替季节, 风向不如冬季稳定,春季风向与夏季相似,秋季则与冬 季相似。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而岭南又是全国受热带气候旋影响最多的地区,沿 海地区每年5—11月常受热带气旋的侵袭,海南岛素有 “台风走廊”之称,热带气旋形成狂风暴雨,给岭南地 区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种高温、潮湿、多雨的热 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华南地区热量丰富,夏长冬 暖,暴雨常见,台风频繁的气象特点。
广东汉族各民系生活区域
2 岭南人文环境——少数民族
广东、海南少数民族保留特色较浓厚的有瑶族、壮族、 黎族、苗族等。
广东粤北瑶族民居
海南黎、苗族船型屋
海南黎、苗族船型屋平面、剖面
海南黎、苗族村寨布局
二、岭南村落形态
1 岭南村落选址 2 村落格局类型 3 岭南水乡特色
1 岭南村落选址
桑基鱼塘这种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 塘泥培桑的生产方式,形成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 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使桑、蚕、鱼、泥之间相互 依存、促进,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营造了循环经济的 理想生态环境。
3 岭南水乡特色
岭南水乡村落边缘景观主要由松杉河道、农田藕塘、桑 基鱼塘和果林花卉等组成。
混合式驳岸同时见于聚落内部与外围,通常为用砖石砌 筑加固,上覆植被所形成,与以上两种相比,砌筑显得 较为随意,其形态与质感更具有生态感与乡土气息。
河涌驳岸
3 岭南水乡特色
水埠是河岸与水面发生联系的驿站,它具有汲水、洗涤、 登临、装卸、停泊等功能,一般都是由整麻石叠砌而成。 通过水埠,河与街巷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系,形成水陆转 换的空间统一体。依据水埠与河岸的关系,实质是河与 街、巷之间的交通位置、空间用地大小等关系,水埠形 式常见有平行式、垂直式和转折式等。
榕荫广场
3 岭南水乡特色
3.河涌桥梁
岭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随处可见,桥是构成 水乡聚落的重要元素,它是路的延续,是跨越河涌的通 道,也是体现水乡特色的重要载体。
岭南水乡的桥主要有两种: 一是石券桥,常以中孔最宽,也为桥的最高点,两边次
孔面宽逐级递减,各孔随中孔之高渐次低下,形成桥面 缓和的坡度,石券桥上做有精雕细刻的各式栏杆,使桥 显得稳重而不失优美。 另一种是更为常见的平桥,有水泥桥或木板桥,离河水 面较贴近,单侧或双侧设扶手,显得较为简陋。
北回归线从东至西横过岭南中部,太阳高度角 较高,每年夏至前后太阳两次经过华南大部分 地区的天顶,因此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较 多。但是,春天和夏初,越过南岭的北方冷气 团与从海洋登陆的暖湿气团相遇,形成南岭静 止峰,导致长时间低温阴雨。
1 岭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 岭南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夏
顺德杏坛镇逢简村平面
3 岭南水乡特色
岭南水乡环境及格局包涵着两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纵横 交错、密如蛛网的水系;其二是成群连片、波光闪烁的 基塘。
珠江水系一进入三角洲地区,愈向下游分汊愈多,河道 迂回曲折,时离时合,纵横交错。这些水道将历史上形 成的冲积平原切割成块,各平原地块之间则由水系主要 河道及密如蜘蛛网的小河联通,河涌水网不但为商贸交 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乡聚 落文化特色的孕育及形成类型
广东村落的布局形式丰富多样。 按巷道路网划分,有梳式布局、网格式布局、
放射状布局; 按建筑聚合方式划分,有密集组团式布局、
自由散点式布局; 按防御性能划分,有单一家族、宗族的围寨
式布局、也有多个宗族聚居的围寨式布局。
2 村落格局类型——梳式布局
粤中珠三角村落标准总平面
2 村落格局类型——梳式布局
广州从化古村落
广州从化古村落
2 村落格局类型——梳式布局
过去广府地区传统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民居通过厅 堂、天井、廊道及巷道来组成通风系统。
村前为水塘、水田,村后村侧有丛树竹林,村庄的 整体就像一个大空间,村内的大小巷道、天井、厅 房就像在大空间中分隔而成的一个个不同的小空间。 风从村前流向村内,就像从大空间流向小空间。这 种空间组合对比和差异,就形成了空气压力差,也 就造成了通风条件。
岭南水乡空间形态构成,除了表现在村落外部的松杉河 道和田园风光,也表现在村边的水口园林,村内的榕荫 广场、河涌水道、街巷空间和民居庭院等方面。
3 岭南水乡特色
松杉河道
3 岭南水乡特色
1.村头水口
所谓“水口”即指村落中水的流入或流出的地方。岭南 水乡多以水口作为村落的门户,在此建桥镇锁水口,并 广植高大乔木,旁建水口庙、文峰塔或炮楼等高耸建筑 物。水口的设置一般是因地制宜,利用天然溪流和山林, 将山水、田园、村舍融为一体,高耸的文塔使之成为村 落的标志性景观。文塔、石桥、古榕、河流、廊亭是构 成水口园林的物质要素。
岭南传统村落与建筑
粤中、粤西、海南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陆琦
一、岭南环境特点 二、岭南村落形态 三、岭南村落建筑
一、岭南环境特点
1 岭南自然环境 2 岭南人文环境
1 岭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
广东、海南地处岭南。岭南指两广与湘赣交界的 南岭山脉南部地区。
南岭山脉自东向西由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 都庞岭和越城岭组成,也称“五岭”。南岭山脉 东接福建境内的武夷山脉,西接广西境内的大瑶 山脉。南岭山脉群海拔高度1000~1500米。是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高要市 蚬岗村 平面
高要市回龙镇黎搓村鸟瞰
高要市回龙镇黎搓村
2 村落格局类型——水乡多向式布局
水网呈“T”或“Y”字状分汊把村落划分为若干部分,以 保证民居得到最长的河道与最便捷的交通出行口。这类 水乡村落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它总体上由河涌河道或 基塘分割成若干形态类似的陆地区域,区域聚落边缘的 建筑比其中心会有所下降。
1 岭南村落选址
背山可以阻挡北方袭来之寒流,面水可以迎接 夏日南来之凉风,向阳可以取得良好的日照。 近水不但有利于生活、生产,也有利于雨季汇 集雨水,万一建筑失火,可马上取水扑救。
从广东许多的古村落可以看到,村落大多按上 述原则选址和布局。如果背后没有高山可靠, 村落也尽量选址背靠低矮丘陵的地方,并种植 茂密的树林将村落围起来。
埠头前置有广场或开阔地,村民常年乐于榕树下纳凉、 聊天、下棋等。
河涌水埠
3 岭南水乡特色
5.街道内巷
岭南水乡的居住聚落是由街巷划分,村落道路系统一般 由街、坊、里三级组成,街巷布局多呈树枝状,街为干, 坊、里为枝。
岭南自然地理形态复杂,有山脉、河流、山地、 丘陵、台地及平原等。
1 岭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
广东地形图
1 岭南自然环境
粤北风光
1 岭南自然环境 粤西风光
1 岭南自然环境
粤中珠三角风光
1 岭南自然环境 粤东风光
1 岭南自然环境
岭南沿海风光
1 岭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
岭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特点。岭南属东亚 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 性气候特点,岭南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雷州半岛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 热带气候。
2 村落格局类型 ——梳式布局
从梳式总体布局中可以看到,村前村后的水塘、农田, 树木构成了一个低温空间,热空气经过它,温度就降 低。而村内的房顶,墙体所构成的空间是高温空间。 这样,村内村外由于冷热温度差的作用,就自然形成 冷热空气的交换,从而构成自然通风。
开平村落平面
海南文昌某村落平面
佛山三水大旗头村
3 岭南水乡特色
基塘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果基鱼塘”、“桑基鱼塘” 和“蔗基鱼塘”的农业经营模式,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 种植经济作物,远比种水稻等粮食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 益。随着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生产结构 相应发生了变化,珠江三角洲一带出现了弃稻谷农田生 产而种果、养鱼、植桑的风气,走上“稻田→果基鱼塘 →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商品化的道路。
松杉河道是指村落外围两岸种植水松、水杉的河道。水 松是半常绿乔木,水杉是落叶乔木,均属杉科。它们的 形态非常接近,一般可高达20~30米。船在河涌穿行, 清疏劲挺的水松水杉既能提供浓荫又不会遮挡视线,不 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固堤、护岸、防风的功能。
与松杉河道一起构成村落外围景观的还有桑基鱼塘一望 无际的原野空间形态,或成组成片的果林花卉。
网形水乡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佛山市顺德杏坛镇的逢简村。 逢简村以水道为界,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村落外 围是环绕的河涌和分布的祠堂庙宇,河道中保存了古村 原有的空间格局和自然景象,两旁筑有红砂岩或麻石铺 砌的驳岸,每隔一段有小埠头连通门巷,河道一侧与其 平行的是麻石铺砌的临河步道,古榕、蕉林、石榴在河 两岸绿盈红肥。溯河而上,周边基塘农业一派水乡风光。
河涌水道
河涌桥梁——石拱桥
河涌桥梁——平桥
3 岭南水乡特色
4.水埠驳岸
岭南水乡河道的驳岸构成丰富多彩,按其断面形式可分 为自然式、规整式和混合式驳岸。
自然式驳岸是带有植被的缓坡驳岸,富有天然野趣,常 见于聚落外围;
规整式驳岸常用麻石、红砂岩、毛石、砖等砌筑而成, 它与水界面交接形成的岸线较笔直,剖面通常是垂直或 陡坡交接,抗灾防洪能力强,常用于穿于村落的水道;
广州从化钟楼村
2 村落格局类型 ——网格式布局
高要市 回龙镇 槎塘村
2 村落格局类型——放射式布局
放射状布局是一种特殊的形式,这类村落一般 依岗或依洲而建,以岗或洲的最高点为中心, 由此向外发散几条骨干巷道,村外围是祠堂或 广场。形成水绕村,中心高四周低的放射状。
高要市蚬岗村四面环水,民居按八卦原理分布, 依岗而建,呈蚬状型,直径约600米。村内以 麻石铺路,道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现村落 中还保存有清朝同治年间所建的故居、书塾和 炮楼等古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