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快题

岭南建筑快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岭南建筑的特点
二、岭南建筑的历史
三、岭南建筑的现代发展
四、岭南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正文
岭南建筑,是指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区的建筑风格。
岭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湿润,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通风散热,由于岭南地区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岭南建筑通常采用高架结构,以利于通风散热;二是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岭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建筑提供了便利,因此岭南建筑常常临水而建,形成独特的水乡风貌;三是注重装饰,岭南建筑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富有地方特色。
岭南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就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到了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更是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岭南风格。
这一时期的岭南建筑,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岭南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岭南建筑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现代的岭南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岭南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岭南建筑风格。
比如,广州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建筑,都是现代岭南建筑的代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传统的岭南建筑正在被拆除,岭南建
筑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保护和传承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是指中国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该风格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岭南建筑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庙宇建筑和园林建筑等方面。
岭南住宅建筑以“天井式”为主要特点,即以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布置房屋。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以形成私密而开放的生活空间。
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庭院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岭南庙宇建筑主要体现在寺庙和宗祠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式的布局,即以主殿为中心,前后左右依次排列其他建筑,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理石和彩绘瓦等材料,外观装饰非常精美,内部宏伟庄重。
岭南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中的瑰宝,以广州的荔枝湾和梅花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山水、假山、亭台、曲廊等元素为主要特点。
园林建筑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美丽的景色。
这些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观赏和居住价值,被誉为“人间天堂”。
总的来说,岭南建筑以其特有的布局和装饰风格,展现了中国南方地区丰富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岭南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保留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建筑遗产。
什么是岭南建筑

什么是岭南建筑那么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呢?以下带来关于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历史,具体内容供以参考。
一、岭南建筑历史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从发展历程上看,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
宋元时期是广东大规模开发的时期,这时的岭南民居建筑开始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广州光孝寺大殿后石栏杆望柱头石狮,为南宋遗构,雄健威严。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
广州在很长时间是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较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欧洲人物形象、罗马字钟、大理石柱为建筑装饰,采用套色玻璃等进口材料。
直至清末,在岭南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有教堂及附属的医院、学校、育婴堂等,如广州石室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
清末,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
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
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
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
综观清末、民国时期在建筑发展上的突破,留下了一批显示这一时期成就的建筑范例,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岭南建筑风水岭南建筑是风水建筑的健康优选。
岭南建筑注重骑楼、天井、屏风。
有利于遮阳避雨,吸收阳光,可以净化空气,吸纳好的气体,使住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具有防震、防灾的意识。
从岭南建筑的特点来看,客家民居、西关大屋为什么要有天井,一个是通气,取得一线阳光,最关键是如果有火,人在天井处可以逃避、逃生,前面要有水,水可以救火。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1.骑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
在两广、福建、海南,赣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2.围屋: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
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南部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围龙屋大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
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岭南建筑风格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岭南建筑风格概述 • 岭南建筑风格元素 • 岭南建筑风格的应用 • 岭南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 岭南建筑风格案例分析
01
岭南建筑风格概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岭南建筑风格是指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 。
特点
岭南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而著称。
建材运用
岭南公共建筑善于运用地方特色建材,如瓷砖、琉璃瓦等,既符合实用要求,又能体现地 方特色。
住宅设计
01
布局灵活
岭南住宅设计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和周边环境进行灵活布局,充
分利用空间资源。
02
功能实用
岭南住宅设计强调功能实用性,注重生活流线的组织和生活功能的满
足。
03
装饰简约
岭南住宅设计在装饰上较为简约,讲究材料质地和纹理的自然美,追
细节
在细节处理上,岭南建筑风格注重精致和细腻。例如在建筑物的檐口、栏杆、门 窗等部位,会运用各种精细的木雕和石雕工艺,使建筑物更加精致和美观。
植被与环境
植被
岭南建筑风格注重绿化和植被的运用,常在建筑物周围种植 各种植物和树木,如竹子、芭蕉、桂花等。这些植物不仅美 化了环境,还起到了遮阳、防风、调节湿度等作用。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岭南建筑风格起源于唐代,历经多次文化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貌。
发展
在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南方建筑的主流 之一。
代表建筑与分布
代表建筑
广州的陈家祠、佛山的祖庙、东莞的虎门炮台等都是岭南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岭南文化元素

岭南文化元素岭南地区是中国广东、广西两个省份的地理称谓,位于中国南方。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格。
岭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元素。
本文将探讨岭南文化的四个主要元素:岭南建筑、岭南饮食、岭南音乐和岭南传统手工艺。
1.岭南建筑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岭南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木材和砖瓦进行建造,建筑外观雕刻精美,色彩鲜艳。
典型的岭南建筑有双层弯道黄屋顶、砖雕和木雕等装饰,表达了岭南人民对祖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热爱和尊重。
2.岭南饮食岭南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烹饪技艺。
岭南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
岭南饮食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味料,使菜肴保持原汁原味。
另外,岭南地区的特产,如广东港式点心和广西桂林米粉,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3.岭南音乐岭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岭南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岭南音乐的特点是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南方地区的热情和活力。
岭南音乐经常在庆祝活动和婚礼等特殊场合中演奏,使人们享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4.岭南传统手工艺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岭南传统手工艺包括瓷器制作、刺绣、篆刻等。
岭南瓷器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美丽的图案而著名,其瓷器作品常常被用于盛装食品和陈设。
岭南刺绣是岭南地区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之一,其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富有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岭南篆刻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艺术的表达,传达着岭南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岭南文化作为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形式,拥有自身的建筑、饮食、音乐和传统手工艺。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岭南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岭南建筑)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两广’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 则是它产生的根基。它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 洋人带来的洋建筑的输入。接着是由侨乡开始的土洋结合、 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也有园林庭园的大量出现)。再就是中 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揉合在一起(其中有强调民 族形式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原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等,有 强调西方形式的而且数量较多)。最近40年则是和西融合、 古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艾定增先生从八个方面概括了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 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 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 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山医学院医疗 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佛山梁园
梁园鼎盛时期,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家族有200多人 都在院内起居生活,由于气候闷热,建筑密集,为了通 风除湿,房屋修建得高大宽敞,地面采用了吸水性能极 好的青砖。密集的房屋很容易攀爬,为了防盗,住宅的 窗户都建得很小,并且加装铁棍。每户住宅的大门都安 装了趟栊门,既能防盗,又便于通风采光。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 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 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 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 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陈家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耳屋的名称说:
3、综合说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主要都是
以木结构为基础,古人为了防止 火灾的发生,就根据风水学五行 当中水克火的道理,鳌鱼为水中 生灵,在建筑上修建意味深远的 鳌鱼墙。在古代龙象征天子,除 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可以使用关于 龙为题材的物品,官宦和上等阶 层为了区别于平常老百姓,就选 择了一种介于龙与鱼之间的神 物——鳌鱼。而屋脊两侧高出的 山墙为鳌鱼翘起的嘴巴,简化的 建造又巧合地使其像官帽两耳的 造型,后引申为“独占鳌头”的 意思。因此,鳌鱼这独特形象的 硬山顶山墙设计在富有吉祥寓意 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古人的 身份地位,实为一举数得。
锅耳屋的名称说: 2、谐音说 Nhomakorabea根据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 教授考证,提出普通话的 “鳌鱼”与广东粤语方言的 “镬耳”发音相近,其轮廓 也十分接近,中间拱凸,前 后缓收,线条柔美,且“镬 耳”叫起来比“鳌鱼”顺口 易懂。故以讹传讹,由“鳌 鱼”变成了“镬耳”,但普 通话中“镬耳”又很难上口, 音随意变,讲普通话的人根 据其实际含义又把“镬耳” 变成了“锅耳”,因而现在 有“锅耳墙”之说。
盐雾侵蚀,如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 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
5)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崇尚自然,向往
明媚阳光、新鲜空气及自然景物,注重 建筑的布局、朝向和绿化处理。
岭 南 传 统 建 筑 代 表 之 一 锅 耳 屋 ︓
锅耳屋的名称说 :
1、象形说
据民间普遍的一个说 法①:锅耳屋的屋顶是 硬山式,两侧的风火山 墙高出正脊许多,民间 就觉得山墙的形状好像 家里铁锅的两个锅耳, 所以人们称这种屋顶为 锅耳屋顶,因此这种类 型的房屋也有了一个通 俗的名字叫作“锅耳屋” 了。
第三,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与北
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
1 )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
局。
2)轻巧的外观造型。
3)明朗淡雅的色彩。 4)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 5)强调建筑防热技术。 6)注重中西结合和突破创新。
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 :
岭南属于亚热带地区,
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太 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 续时间长,潮湿、闷热、 多雨,以及季候风旺盛、 天然光充足等。
锅耳屋的优点:
第一,群体组合的平面布局,优美
的艺术形象,台基、屋身、屋顶等 各部分比例有度、主次分明,大屋 顶形体庞大而又轻巧活泼,斗栱、 梁柱等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 反映着岭南特别的传统文化与风俗 习惯。 第二,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是 “天人合一”,因此建筑与天井相 辉映,天井富于自然情趣,因地制 宜造景借景,建假山,筑鱼池,栽 盆景等等。 方建筑的豪放粗犷有别,岭南建筑 较为精致细巧。
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
1)建筑必须充分满足防热、防潮和防雨
的要求,冬季可不考虑保温防寒。
2)在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设计时,
应注意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以便建筑的被动降温。
3)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构件,
或采取水平和垂直绿化等遮阳措施。
4 )强调防暴雨、防洪、防雷击袭击及
岭南建筑的魅力
岭南建筑的概念 :
它是指在岭南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域,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气候、
水文、土壤等和社会心理)为基础,结合时代进步的表征,尊重使 用者的基本需求,精心从事建筑事业,经过时间积淀所产生的建筑 风格。岭南建筑在我国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几度出 现引领全国建筑界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锅耳屋的外观:
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 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 着重采用了锅耳墙的建筑造型, 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 面及屋脊,并以流畅的弧线条 状的山墙檐收顶。屋顶采用双 层瓦,起到很好的防盗和隔热 作用。墙体的基础有的是花岗 岩或红砂岩砌成,使墙基经历 百年不倒,而且更具防护功能。 通常这一点是区分村内房主身 份贵贱的标志之一,普通百姓 的民宅是很少用石材作墙基的。
锅耳屋的装饰:
墙上的彩画为保护木结构防潮、防腐、 2、彩画: 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
画已成为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中间的画面为各种不同的山水、人物故事、 花鸟鱼虫等题材。
锅耳屋的装饰:
3、雕刻: 祠室内彩画梁架和隔扇上的木雕、柱子
和栏杆上的砖雕石刻,表现题材广罗戏 剧人物故事、山水景观、祥瑞动物、花 草植物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 层面,博览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 胜收。古代工匠凭借精湛的技艺,通过 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 创造出丰富的装饰造型和纹样,并以此 来寄托人们对幸福、美好、富庶、吉祥 的向往与追求。不管是檐柱上的砖雕、 雀替上的木雕等等,其雕刻画面都构图 精炼、层次丰富、清新明快,又富有诗 情画意,情趣盎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 爱,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 创造才能。
锅耳屋的装饰:
1、灰塑 :
屋顶和外墙上的灰塑在岭南民间也叫
灰批,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 堆塑出人物、动物、花草等,通常我 们可以在锅耳屋的山墙顶端、屋檐瓦 脊、门额窗框都可以看到。其题材丰 富多彩,大凡神话传说、戏曲人物、 民俗风情、祥禽瑞兽、花果草木、吉 祥文字等,都可加以塑造。表现形式 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有浮雕式 “半沉浮”灰塑,也有圆雕式单个造 型“单体”灰塑等。灰塑形象生动, 极富装饰效果,同时也透露了屋主对 生活寄予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