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

岭南传统
岭南传统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以佛山为考察中心

申小红(《岭南文史》2009年第3期)

内容提要: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直紧紧围绕“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较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关键词:天人合一,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天井,镬耳山墙,明堂

“天人合一”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视为《易经》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我们现在常提到中国传统建筑,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地的伦理道德等有机、完善地结合成为一种模式。传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传统是除了材料和技术工艺外,还要通过时间空间来承载,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因此对于传统只能是继承和开拓,而不是仿照。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神韵与价值的东方大地文化,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一直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儒家与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老庄道家学派注重于“天道”方面的探索。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二、“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

在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在建筑空间上,表现为因天时循地利,在自然中往往能找到展现自己的恰当形态,而不是与之相抗衡。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3)

所以中国建筑讲究位取其势,讲究在传统建筑中的雅俗共赏,而且体现着深奥的哲理,这和有机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4)。传统建筑规划设计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有机自然观,运用易经哲理,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从而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古人按照他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万物五行相生相客的关系组织空间环境,造成人工与自然,群体与个体融会贯通,统一协调而又气韵生动的效果,传统空间布局之中先立宾主不仅是方法,而且是意识。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个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

纵观中国传统建筑,灿烂辉煌,许多“为使之有而强为之”的建筑及规划与今天的人造景观有“异曲同工”之妙(5)。虽然从古至今《易学》思维已渗透到中国建筑的各个方面,从建筑的选址规划到单体建筑设计都渗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在许多宫殿、宗教、建筑、园林的设计中多少受到统治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没能做到真正的“顺其自然”。唯有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民居,形成了根据不同地域气候和生活方式而异的多种住宅形式,它们朴素实用、灵活、适应性好。真正完全体现了周易美学“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造就一方建筑。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的必要领域,它是那个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给环境增加光彩,而不是损害它。民居就象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合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没有什么其它建筑象民居那样耗费设计心思而满足使用并与自然相合谐。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来设计自己的住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岭南地区以广东为代表,传统建筑在技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利用和改善,在艺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岭南人民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从岭南传统建筑——民居的几个主要构成要素来看看“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一)、天井

岭南民居延承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居模式,但由于当地气候炎热潮湿,人口密度大,过大的院子不适合,民居的形式主要是四周的房屋被连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所以也称为“天井院”住宅。

天井,自然是岭南民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通过它,从平面到结构将建筑相互联成一体,这样既保持了四合院住宅内部环境私密与安静的优点,又节约了用地,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小院里一般有一口水井,最初,小院可能为水井而设,后来,小院不管有水井没水井,都被叫做天井。“天井”的原意是“露天的水井”(6),让井口直接向天。向天的好处是使水井能够接受天上的阳光和雨露,同时散发掉井中的霉气。这种“天”和“井”的循环交换使天井里的水冬暖夏凉、清洁健康。建筑的天井继承了露天水井的优点外,还增加了一些重要的功能。例如天井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围合高度较高,底部日照时间很短,外面的主导风不容易吹到底部,因此天井下部温湿度相对稳定。于是,天井下部就成为岭南传统建筑热压通风的“冷源”。又由于天井上部的开口不加顶盖,天井上部就成为风压通风的出风口和热压通风的进风口。这就是岭南传统建筑天井的通风功能。除此,天井还有集雨、排水、换气、采光、家务等物质生活功能以及玩耍、观赏、聊天、看天祭天等精神生活功能,在这里“天人合一”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图1:佛山传统民居建筑——黄氏祖屋中的天井口)

(图2:黄氏祖屋天井中摆放的石桌、石凳等休闲用品)

(二)、屋顶

中国传统建筑构成元素中与天相向的最大面积是屋顶。由于材料、技术的限制,而且为了更有利地减弱太阳辐射,更快地排水,传统屋顶普遍采用坡顶形式。这种形式除了结构和构造的合理性外,还体现了人造物的形状与自然物如山顶、树顶形状的一致性。中国传统凹曲屋面在北方的官式建筑和民居建筑中都普遍使用,而在岭南地区,除了大型的佛教庙宇采用凹曲屋面外,道教建筑和民居建筑都极少采用凹曲屋面。究其原因,岭南传统建筑虽然平面布局基本上遵循中原地区的“三间二廊”形式,但是对于与自然现象接触最多的屋面,因岭南的风雨比中原猛烈,俗称横风横雨”,雨水有可能在风力作用下渗入凹曲屋面缓坡部分的瓦隙,俗称“反水”(7)。可见上陡下缓的凹曲屋面,对防反水是不利的。

因此,用材等级较低而构造较简单的岭南道教建筑和民居的屋面,一般都不采用凹曲屋面而采用直坡屋面。虽然屋面采用了直线,但是,正脊和垂脊仍然采用曲线形态,如顶部装饰成如牛角形的弯曲有的甚至把山墙升高出屋面,成为各种曲线形态的封火山墙,即镬耳山墙。岭南建筑的镬耳山墙形态不同于江南的马头墙,它有自己丰富的地方特色,如岭南传统民居就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山墙形态,把构成自然界的“五行”要素放在建筑屋顶上,也是岭南民居建筑文化的“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从这一点看出,古人是根据对“天”的不同理解,采用不同的“合”,以求“一”的成功。

(图3:屋顶的镬耳山墙)

(图4:镬耳山墙局部)

(三)、明堂

东汉蔡邕在《明堂论》中说过:“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帝者也。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8)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清代学者阮元在《明堂论》中阐明了明堂的功能:“明堂者,天子所居之初名也。是故祀上帝则于是,祭祖先则于是,朝诸侯则于是,养老尊贤教国子则于是,飨射献俘馘则于是,治天文告朔则于是,抑且天子寝食恒于是。”(9)意思是说,在古代,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天子在这里祭祀上帝和祖先,在这里举行养老尊贤的典礼,在这里举行宴飨、射箭比赛、献俘等仪式,在这里颁布教化、发布政令,在这里朝见四方诸侯。

在民间,在岭南,明堂慢慢演变成了传统民居建筑大门前的一块空地,属于民居建筑的室外延伸空间,一些必要的室外活动就在这里进行。例如:寺庙前的拜祭、祠堂前的集会、村落前的晒谷等.拜祭是人们与“上天”精神上的沟通,集会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协调,晒谷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种生产活动,这些活动都体现“天人合一”的内涵。岭南传统建筑的明堂为了适应炎热气候的需要,一般都在左侧种上一棵大椿树,椿树庞大的树冠下形成大面积荫凉空间,这是一种社会向心空间,而且在明堂前还挖一口大池塘,以利排水和调节

温湿度。大树、池塘除了改善生态环境外,还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美学景观。

(图5:黄氏祖屋建筑群门前的明堂、水池及水池旁边的古树)

四、结论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有承袭中原建筑文化,吸纳海外建筑文化的一面,又有保持本土特色的一面。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岭南人民顺应自然,适度地利用自然,创造了精美的建筑,建筑保护了人,也改善了自然。通过建筑,人们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注释:

(1)王玉德:《神秘的风水》,台湾,书泉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2)《老子〃四十二章》。

(3)申小红:《宋代宗族风水观念与现代环境保护刍议》,《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4)黄有志:《传统风水观念与现代环境保护之研究》,台湾,高竿传播公司, 1997年版,第23页。

(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95页。

(6)黄淼章:《陈家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1页。

(7)陈泽泓:《岭南建筑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N第1版,第53页。

(8)《后汉书〃祭祀中》

(9)《清史稿》卷370《阮元传》,续修四库全书本。

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坛庙建筑/祠堂建筑/私家园林/宅第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2]沈福煦、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3]一丁、雨露、洪涌:《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4]中国建筑学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5] 陈江:《天人合一---观念与华夏文化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3

月第1版。

[6]朱立元:《天人合一--- 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The “Tianrenheyi”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Linnan Architecture

Shen Xiao_hong

(Foshan Museum,Foshan,Guangdong,China528000)

Abstract:“Tianrenheyi”was the idea taken i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ancient China, concerning the homony with man and the nature environment.The article sums up the principle of“Tianrenheyi”.In the aspect of art,architecture should take an advantage of and aspire after the Esthetics. Also,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mbodiment of “Tianrenheyi”i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Linnan.

Key Words: Tianrenheyi , Linnan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courtyard,Ear Wok Gable,Mingtang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岭南建筑解析

从岭南文化角度分析岭南建筑 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1、多元文化。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2、海洋文化。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 3、商业文化。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 岭南文化的四个具体特征 1、兼容性。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 2、务实性。这是商业文化带来的优点。要做生意,长期经营下去,就是靠诚信。要有信誉、诚实,要老实做人,商品实在,作风踏实。这是正确的、有道德的商业文化所带来的行为必然是务实。其次,商业文化也带来灵活变通的特点,这是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只要不违背务实、信誉,允许事物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 3、世俗性,这也是岭南文化主要特征之一。岭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产中的事物、观念以及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反映。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代表了民间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老百姓喜爱和实用的这些民间建筑类型的产生,都是为老百姓所用的,这就是民俗性。 4、创新性,这也是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带来的综合反映。创新是竞争的必需手段,也是任何事物要获得成功、胜利的必然途径。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前进, 综合上述,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此外,随时着文化的发展,辐射性的作用也在岭南建筑中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第五项特征了。 从建筑技术特征与表现分析岭南建筑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岭南建筑是浸润着岭南文化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流派,是华夏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岭南位于我国五陵之南,地处南海之滨。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常青。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文特征,使岭南地区形成务实,交融和创新的文化特征。岭南建筑也逐渐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环境适应,与不同文化交融,务实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和轻巧,通透,明快,多元的建筑风格。 而在众多的岭南建筑中,古村落不得不说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岭南古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其表现形态多姿多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南粤大地。 岭南古村落既有中国古村落的共性,又有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质。其中广东古村落以广府古村落,潮汕古村落,客家古村落为主体,辅之以粤北古村落,雷琼古村落。村落文化在地域上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经济模式上表现以农耕文化为主,商业文化并重的特点;因为移民南迁及向海外拓展的缘故,又表现出移民文化和侨乡文化等多样性的特点。 每个古村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栋栋古老的建筑,一块块斑驳的砖瓦,都是经过数百年岁月风雨的洗礼,承载了无数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们无一不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古老而传奇的故事。 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是南唐征南元帅吴敬元的隐居地。它地处于连州北部山前的平原上,因大部分居民离开世代居住的老屋,旧村又无力改造,所以旧屋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每座老屋,每间旧祠堂,每条石板路,都像是老电影中精挑细选的场景,让人仿似在恍惚间坠入时光的隧道,欲出不能。 一间古庙,两条街道,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这,就包含了丰阳村的全部。一庙是始建于宋朝的丰溪古庙,供奉着始祖吴敬元和中兴之祖吴世范;两街是曾经的商业大街铺头街和走马巷;三祠堂是吴氏宗祠,学忠宗祠和胜求宗祠;四门楼则是指村子东,南,西,北的四座门楼。古村前临泸溪,后枕凤山,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巷道上连着三条分巷,有如长藤结瓜般把村子里所有的住宅串在了一起。村中最雄伟的建筑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礼堂,它揉合了罗马教堂,哥特式建筑和广东的骑楼,站在这座建筑上,可以俯瞰整座村子。 悠悠千年,当年的南唐征唐元帅早已为黄土,人们在丰阳村找到的是那样的一种古老的沧桑,是洗净铅华的素颜本色。五十里关山名城,曾经的繁华巷陌,多少的缠绵悱恻,都让历史这扇门硬生生地锁断在里面。一座座的古屋仿佛是一幅幅黑白的水墨画,古瓦上淅淅沥沥地敲奏着前朝的冷雨...... 在岭南地区,还有很多这样的村落,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流传下来,忠实的记录这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也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美丽的土地,它们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是文化最忠实的传承者,是人类最珍贵的宝藏。在茫茫历史长河的拍打咆哮中,他们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留下了伤痕累累的身躯,只为给后人保留住当年的繁华与真相,让后人能够有史可循,有文化可传承,它们的这些付出是需要我们永记在心的,我们要更努力的保护和珍惜这些得之不易的文化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今天的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汶羌族自治县最为集中。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羌族人使用羌语,大多数通汉语。 1、宗教信仰 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2、节日 最隆重的是两个,“祭山会”和“羌年节”。 第一,“祭山会”(又称转山会)。祈祷风调雨顺。祭山会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1次或2—3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大典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第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于每年家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 其他节日还有:“牛王会”,羌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颔歌节”,主要流行天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羌族端午节”,也是羌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天,男女老少都要饮一点雄黄酒,并擦一点在耳边和鼻边,撒一点在门前和窗前,以防蚊蝇虫蛇及秽气进入,保佑家人无恙。凡能走动的人,尽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认为沾了端午露能强身健骨。 3、饮食 羌族饮食以自产的玉米、小麦、乔麦、豆类、土豆及蔬菜为主食,一日三餐。饮食主要有蒸蒸饭(面蒸蒸)、烧膜膜、刀片子膜膜、面皮子(面块)、麦拉子(面汤)、土豆磁粗等。 特色食品为蒸蒸酒、血膜膜等。普遍吸食自产的兰花烟。

中国传统窗棂

中国传统窗棂 潘嘉来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

提。史籍中略为详备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礼·冬官考工记》与《天工开物》数种而已。编纂这套《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正是要与读者一同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窗属外檐装修的范畴,也叫装修作。我国木构建筑,墙体一般都不承重,隔扇、槛窗可以做得轻盈通透,窗又常处在人们的视觉中心区域内,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点所在。至少从汉代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已将自己的祈愿、祝福和喜悦刻在了窗的棂子、绦环板和裙板之上了。如果可以把窗比作建筑的眼睛的话,那么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建筑曾有一双世界上最美丽的眼睛。 近代以来,建筑的材料和工程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普及,改变了窗的样式,窗在变得明亮的同时渐渐地失去了自身的审美性。20世纪80年代,在“旧城改造”的狂潮中,全国城乡大批的传统建筑被拆毁,在断墙残垣之间,精美的老式窗棂从废墟中被意外地发现,成为收藏者追逐的对象。今天,在一些时髦的现代场合,传统窗棂成为了体现古典价值的装饰符号,这样的陈列,或许是无奈的现代人对传统所能表示的最后一点尊敬了吧! 与此同时,对传统窗棂的研究也从建筑学中分离了出来,

岭南民俗 九

岭南民俗九 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 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或者是五岭以南地区。在我国南方,有一条最大的山脉及自然地理界线——南岭,横亘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边境,东延至闽南。相当于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古代的岭南,由于山高峻岭的阻隔,一直没有与中原有太多的往来。直到商周之后,岭南才逐渐中原及长江流域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而真正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也包括统一岭南,才开始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赵佗。赵佗(约前240年至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中原陷入战乱状况。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

越,赵佗则奋力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随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经历五代南越王,共93年的南越国,终被汉武帝刘彻所灭。 赵佗在统治南越国期间,非常重视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并融合到当地社会中,促使岭南,从穴居进入到城堡,从以石器为主到铁器时代,从无文字到有文字,最终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岭南其后的发展,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俗称南蛮,与东夷、西戎、北狄并列,殊不知,它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创造者。1993年,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地处南岭山脉的鬼崽岭玉蟾岩洞内,发现了距今1万2千年前的两粒水稻种子,用实物印证了这一点。古代南蛮,自称荆蛮(chinman)。荆,即“粳”,南蛮最先发明“粳”和“糯”字,所以自称“chinman”(粳民),并创造、形成了比较系统、精密的“稻作语言”,汉字中的“禾”、“米”等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粮、稻、糯、粳、秈、种、秧、秸、粲、糙、糁、糠等字,就是“稻作语言”的体现。 岭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衍生出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的原生性文 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

岭南历史和文化

岭南历史和文化知识(广州历史、人文等) 一、选择题 1.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 A 楚庭B任嚣城 C 番禺 D 南海郡 2. 广州建城的年份是 A公元214年 B公元142年 C 公元前214年 D 公元前142年 3. 秦初广州的古称是 A 广州 B楚庭C 番禺 D 南海郡 4.“广州”从哪一个时期得名并沿袭至今 A 秦末汉初B三国 C五代十国 D清末明初 5. 广州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历史上共有三朝十主在此建都称帝,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朝代的是 A 秦末汉初的南越 B 五代十国的南汉 C 清兵入关后的南明 D 三国时期的东吴 6. 广州第一个封建王国的国王是 A 赵佗 B赵昧 C 赵婴齐D赵兴 7.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哪一个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大三倍 A 伦敦 B 巴黎 C威尼斯 D 罗马 8. 在清代,广州哪个地方“一口通商”,垄断全国外贸 A 十三行 B 第十甫 C 沙面 D 东山 9. 下面哪一项不是广州的别称 A羊城 B 花城 C 鹏城 D 穗城 10. 周朝时,广州的别称是 A 楚庭 B任嚣城 C 番禺 D 南海郡 11.“五仙观”位于广州的什么地方 A 惠福西路 B 解放路 C 中山路 D 人民路 12. 广州人民在下列哪一个地方打响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 A 三元宫 B 沙面 C 越秀山 D 三元里

13. 1839年3月,领导虎门销烟的清朝官员是 A 关天培 B 琦善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14. 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哪一年正式爆发 A 1837 B 1840 C 1845 D 1893 15.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广州创办并培养了一大批维新运动革命人才的学堂名叫 A 五味草堂 B 芝兰草堂 C 清风草堂 D 万木草堂 16.座落在越秀山的广州博物馆修建于1380年,其别称除“五层楼”外,又名 A 镇海楼 B 山海楼 C 黄鹤楼 D 凌霄阁 17. 作为广州城市标志的雕塑是 A 广州解放纪念雕碑 B“古城辉煌”主体雕塑 C 五羊塑像 D煤矿工人塑像 18. 与北京路齐名的广州著名商业步行街是 A 农林下路 B 天河路 C 一德路 D 上下九 19.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的名称是 A第一军医大学 B 陆军军官学校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黄埔水师学堂 20.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的城市是 A 广州 B 深圳 C 珠海 D 汕头 21.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史迹是 A 黄大仙观 B 三元宫 C 南海神庙 D 华林寺 22. 南海神庙建于何年 A 公元前841年 B 公元前203年 C 公元222年 D 公元594年 23. 广州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禅寺是 A 华林寺 B 光孝寺 C 大佛寺 D 六榕寺 24. 光孝寺建寺的年代距今 A 500多年 B 800多年 C 1000多年 D 1600多年 25. 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是 A 粤海关 B船政衙门 C 总理衙门 D 仓场衙门 26. 1844年法国与清政府签定的什么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 《望厦条约》 B 《黄埔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7. 陈家祠又名

西南科技大学羌族文化在线自测与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羌族文化在线自测与答案(百分百正确) 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 1 .古羌人是古时中国主要居于______,从事______的族群。 ?A.北部,渔猎 ?B.南部,农耕 ?C.西部,游牧 ?D.东部,贸易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______一部羌族英雄史诗,讲述了羌人祖先历经万险而最终从西北迁居至岷江上游地区的历史。?A.《羌戈大战》 ?B.《木姐珠与斗安珠》 ?C.《大禹治水》 ?D.《西羌传》 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羌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______。 ?A.女神崇拜 ?B.生殖崇拜 ?C.白石崇拜 ?D.酒神崇拜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______ 又称“领歌节”,是羌族人的“女儿节”,是为纪念天上掌管歌舞的沙朗女神,已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转山会 ?B.“瓦尔俄足” ?C.六月节 ?D.塔子会 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羌人手工技艺精湛,尤其以______最具羌族传统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先后被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剪纸和刺绣 ?B.羌笛和刺绣

?C.挂饰和银饰 ?D.木雕和漆器 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羌族建筑技术高超,自古以来就有垒石筑屋的传统,《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众皆依山居止,累 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邛笼”为羌语音译借词,意为碉楼,是羌族最具有特点的建筑,碉楼的功能有______等。 ?A.储物 ?B.居住 ?C.防御 ?D.以上三项 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羌绣”以______为传承者,主要采取______方式进行传承。 ?A.女性,身体示范 ?B.男性,身体示范 ?C.女性,“口传心授” ?D.男性,“口传心授”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羌绣”色彩鲜艳彩,主要选用黑、白、红、黄、蓝、绿色,在色彩搭配上皆原色相配,无渐次色,民 族特色浓郁。从这些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出羌文化的信息: ?A.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历史 ?B.神话、考古、文献 ?C.生态、民俗、神话 ?D.历史、地理、风俗 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羌绣”图案分为实物纹样和抽象纹样,其中实物纹样主要由花卉、瓜果、鸟兽、虫鱼等组合而成,其 寓意传达出: ?A.羌人对自然的热爱 ?B.羌人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化再现 ?C.羌人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结、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 ?D.羌绣适用耐磨的功能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0 .______是古羌游牧部落的主要生产资料,现代羌人虽转变为农业定居生活,但他们对它一直都怀有 特殊的感情,故在羌绣服饰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这种动物的纹样:

王家大院窗棂的艺术特色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王家大院窗棂的艺术特色 作者:朱江, ZHU Jiang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山西,太原,030012 刊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0,09(6)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6条) 1.安胜足;李蓓梅;张晓燕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探 2003(09) 2.王建华三晋古建筑装饰图典 2005 3.侯建亮;仇晓风王家大院的窗棂与匾额 1999(01) 4.侯建亮.仇晓风王家大院的窗棂与匾额 1999(1) 5.王建华三晋古建筑装饰图典 2005 6.安胜足.李蓓梅.张晓燕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探 2003(9) 相似文献(1条) 1.学位论文李向磊古建筑的呼吸——山西静升古镇王家大院敦厚宅窗棂艺术风格研究2007 本文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敦厚宅中的窗棂艺术特征及其风格所作的分析和研究,内容包括: 一、考察记录: 对敦厚宅内的29组主要窗户作了一一测量,绘图和拍照。 二、综合分析: 位置:29组窗户分别位于前院、中院、后院、厨院、书院的正房、厢房的外立面上,即均为外墙窗。 结构及开启方式:双扇窗、窗门、拉窗、支摘窗。 材料:均为木制。 尺寸:从370mm×770mm、620mm×260mm的较小的尺寸,到3070mm×2440mm、3175mm×1740mm的较大的尺寸,无一雷同。 造型:正方形、扁长方形、竖长方形和半圆形。 装饰花纹:形象纹、动物纹、文字纹、几何纹及其它。 三、艺术特点: 窗,给予建筑生命的“呼吸”,并塑造了建筑内外立面虚实相谐的韵律。通过窗对大自然和空间的“剪裁”使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艺术”,更有选择,更具有“天人合一”的妙趣。另外,在装饰上,由本来简陋的窗洞一路演变成为精巧的专门制作(宋代《营造法式》)。款式多不胜数,巧手的工匠,根据主人的喜好和自己的灵感,创造出不同的样式来。这样,窗棂本身的造型、花纹样式也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如:动物纹,卧蚕、龙纹、蝙蝠;花纹形象,海棠、菱形花结;文字纹,回字、亚字、寿字、喜字;几何纹及其它,方胜、如意、灯笼锦、步步锦等棂花图案,所要表现的无论谐音也好,象征、寓意也罢,始终是主人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和我国传统吉祥纹样及所寄予的涵义。 四、文化渊源: 窗,是中国建筑的重要构件。从“囱”到“牖”,再到“窗”,其形式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窗棂的纹样也从春秋时期最初的斜网格纹发展为宋至明清时的几十种样式。而王家大院正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尤其是山西民居窗棂艺术的代表。 五、历史背景成因: 王家作为明清势力雄厚的晋帮商人,历经几代建造了这一典型的北方民居豪宅,它的格局严格遵循了封建社会的制度、思想、观念等原则。而作为民居,王家窗棂繁缛富丽的样式,其成因,还应该归结为它的功能上。在明清,还没有使用玻璃,一般为窗棂上糊麻纸。所以,为确保安全,不被异物从窗而入,确保窗户纸不被吹破,窗棂就分成较小的格子。既然要把窗棂分成小的格子,对于其样式的形成,就要既有美的装饰效果又祈求和满足主人各种美好愿望。其卓越的艺术品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清代实物资料,也为山西旅游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46025886.html,/Periodical_tysfxyxb-shkx201006032.aspx 授权使用:华南理工大学(hnlgdx),授权号:d33522ae-06f8-4914-ab97-9eef00f2ae48 下载时间:2011年5月26日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传统;现代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中华全国风俗志》中的“粤俗之大较”、《羊城古钞》中的“广州时序”都记载了大量与农事有关的习俗: “迎春竞看土牛,或洒以菽稻,名曰消疹;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园中生菜,曰采青。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二月祭社,分肉小儿食之使能言,入社后,田功毕作。” 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早在汉代,已有港口徐闻、合浦,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贸易日盛,人们“逐番舶之利,不务本业”,“农者以拙业力苦利微,辄弃而从之”。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积极地发展经济作物,大力种植桑、甘蔗、菱角和各种水果,养殖鱼、蚕,这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业、水果加工业、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岭南百姓民俗生活中的商业文化特征越来越显著。 关羽本是三国名将,中原民众将其视为忠义、神勇的象征。在浓重的商业文化氛围中,岭南民众基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对这个起源于农业背景的神进行了“文化重构”,注入岭南独特的“向财重商”的文化因素,使它的神格由忠义神转变为财神。在珠三角一带的商家店铺,几乎家家都供奉关公,这种财神信仰甚至改变了内地关公崇拜的风尚,使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生活中的忠勇神关羽成为现代社会的财星。在岭南民俗中还有大量具有求财象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和民俗行为。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广东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在浓

西南科技大学网上习题——羌族文化

西南科技大学网上习题——羌族文化1. 古羌人是古时中国主要居于______,从事______的族群。 A.北部,渔猎 B.南部,农耕 C.西部,游牧 D.东部,贸易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 ______一部羌族英雄史诗,讲述了羌人祖先历经万险而最终从西北迁居至岷江上游地区的历史。 A.《羌戈大战》 B.《木姐珠与斗安珠》 C.《大禹治水》 D.《西羌传》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 羌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______。 A.女神崇拜 B.生殖崇拜 C.白石崇拜 D.酒神崇拜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 ______ 又称“领歌节”,是羌族人的“女儿节”,是为纪念天上掌管歌舞的沙朗女神,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转山会 B.“瓦尔俄足” C.六月节 D.塔子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5. 羌人手工技艺精湛,尤其以______最具羌族传统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剪纸和刺绣 B.羌笛和刺绣 C.挂饰和银饰 D.木雕和漆器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6. 羌族建筑技术高超,自古以来就有垒石筑屋的传统,《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邛笼”为羌语音译借词,意为碉楼,是羌族最具有特点的建筑,碉楼的功能有______等。 A.储物 B.居住 C.防御 D.以上三项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窗棂的运用

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窗棂的运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窗棂是中国传统建筑当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出彩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及道教始祖老子,就在其著作《道德经》第十一章《无之为用》中写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阐明了门、窗与室内空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室内空间,当人们把墙体凿开放上门和窗子,那么空间就有房屋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我们祖先通过自己的智慧把木材精心设计、雕刻制作成精美的窗棂放在中国的传统木结构的房屋中,为中国的传统建筑增添了辉煌的一笔;现今中国的传统建筑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下,或被损毁、拆除,亦或被保留下来,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被深深的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无法拭除。今天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之时不忘创新,越来越多的设计者看到中国窗棂之美,因此他们积极探索、大胆设计,把我们的传统窗棂更多的表现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从而表达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喜爱与发扬。 以下从四个方面来浅析中国窗棂及在现代室内设

计中的运用: 一、窗棂的概念和图案 窗棂就是窗格,在窗子里面横着或竖着的格子;但是窗棂又和窗框不同,窗框是窗子里面四周的木框,现代也有铁窗框、铝窗框等等。窗棂的花纹图案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大类: 1.寓意吉祥的图案:如福、禄、寿、财、喜等字样的镂空雕刻,仙桃葫芦,福寿延年,石榴蝙蝠,扇状瓶形等等。 2.神话人物图案:如八仙过海、寿星献桃等。 3.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4.方形、菱形、八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图纹,如回形纹、卷草纹、人字纹等。 二、窗棂的分类 窗棂一般分为板棂窗、格扇、隔断、支摘窗、遮羞窗、槛窗等。 三、窗棂在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社会快速发展之下,室内设计的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现在简约风格、欧美风、田园风等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时,也有很多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式的传统风格上来,实木的家具、古朴的色调、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让人们回归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然而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建筑特色在珠三角古村落中的保护与建设

设计实践Practice 104总第208期 2010 08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Features in Pearl River Delta's Old Village 郑 欣 Zheng Xin 岭南建筑特色在珠三角古村落中的保护与建设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古村落现状的分析与对岭南建筑特点的研究,阐述古村落的保护与 建设势在必行。论文从整体保护与规划,建立核心保护区,改良利用古老建筑,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挖掘 文化内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岭南建筑、古村落、保护与建设 珠江三角洲古村落是传承与积淀岭南建筑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岭南先人在这一方水土中休养生息,辛勤劳作,创造了瑰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文化。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冲击,许多古村落遭遇严重的破坏甚至被夷为平地。这无疑是对珍贵的岭南建筑文化遗存的巨大伤害,也是岭南地区文脉与归属感的极大丧失。因此,保护与建设珠三角古村落迫在眉睫,是保护与延传岭南建筑文脉,提升珠三角城市品位与功能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岭南建筑的特点 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其地理环境的特点是襟山带海,五岭雄峙其北。境内的珠江为封闭式、向心状的水系,这样的山河态势,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岭南形成了炎 热、潮湿、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点。 岭南建筑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产生、 发展并受其制约和影响,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建筑文化:1.务实性。岭 南建筑尊重环境与自然地形地势的 结合,因地制宜,实用性强。例如 广府聚落民居,多以“梳式”布局 为主,南北排列成行,分别留出“火 巷”,成为聚落内的通道。这种布局 用地紧凑,通风良好,很适应岭南 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2.多元性。 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来 者不拒,巧于中西结合,建筑系统 风格多元,敢为天下先。在不少岭 南地区的城市,如广州、厦门等地 出现了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相融合 的产物——“洋楼”、“骑楼”。这 些建筑楼上有中式小凉亭、琉璃瓦 等中国古典形式,楼下用的却是地 道的古希腊爱奥尼柱式的柱头,可 谓是“一切皆为我用”。3.平民性。 岭南文化表现民间需求,例如古代 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 茶楼等,都是老百姓喜爱的和实用 的民间建筑类型,都为老百姓所用。 4.自然性。岭南建筑充分利用大自 然的山、水、植物等来增加建筑物 的自然风光。具体做法有把庭园引 入大厅;把庭园引入房间内;把庭 园引入屋顶层;称之为屋顶花园或 天台花园等。5.创新性。随着时代 的变迁、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岭南建筑无论在建筑材料还是在技 术方面都能不断革新。例如,骑楼 仿西方古典建筑的风格在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欧洲非常流行,传 到了广州后,这里的骑楼不仅仿一 种,还综合革新多种西洋风格,被 称为新古典主义。岭南建筑文化充 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 文景观,是岭南地区劳动人民勤劳 和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珠三角 地区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散落在城市边缘的许多古村落出现 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村民出于对现 代生活的追求对老房子进行拆除改 建,有的村落甚至出现大片推倒重 建。高墙阔路、钢筋水泥楼取代了 火山墙麻石路。古村风貌受到严重 的破坏,宝贵的岭南建筑遗产成了 永远的遗憾。 二、岭南特色在古村落中的保护与 建设 1.整体保护与规划 保护古村落,必须对其整体进 行保护与规划。其中包括物质文化 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古村 落周边生态环境等,从而建立一个 完整系统的古村落档案体系。《广东 省古村落认定标准及调查纲要》中, 认定“古村落”的指标有7大项, 包括地理位置及资源、农耕生产、 作坊商贸、民俗与人文、建筑特性、 传统民间文化特色等。在建筑规划 上,综观珠三角古村落建筑群,从 院落民居到公共生活空间,从三间 两廊的单体建筑到公众议事举办大 事的祠堂家庙、府第、庭院、水井、 宗祠、家庙、炮楼、广场、池塘、 晒坪、果园等都与村落周遭的自然 1.大夫祠 2.岭南建筑印象园 3.陈家祠 123

岭南传统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以佛山为考察中心 申小红(《岭南文史》2009年第3期) 内容提要: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直紧紧围绕“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较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关键词:天人合一,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天井,镬耳山墙,明堂 “天人合一”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视为《易经》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我们现在常提到中国传统建筑,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地的伦理道德等有机、完善地结合成为一种模式。传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传统是除了材料和技术工艺外,还要通过时间空间来承载,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因此对于传统只能是继承和开拓,而不是仿照。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神韵与价值的东方大地文化,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一直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儒家与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老庄道家学派注重于“天道”方面的探索。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二、“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 在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在建筑空间上,表现为因天时循地利,在自然中往往能找到展现自己的恰当形态,而不是与之相抗衡。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3) 所以中国建筑讲究位取其势,讲究在传统建筑中的雅俗共赏,而且体现着深奥的哲理,这和有机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4)。传统建筑规划设计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有机自然观,运用易经哲理,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从而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古人按照他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万物五行相生相客的关系组织空间环境,造成人工与自然,群体与个体融会贯通,统一协调而又气韵生动的效果,传统空间布局之中先立宾主不仅是方法,而且是意识。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个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