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

合集下载

岭南传统文化

岭南传统文化

岭南传统文化岭南地区,素有“江南之南”的美誉,位于中国的南方,拥有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岭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多种传统民俗、传统技艺和传统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的土地上,传承至今,为岭南地区赋予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地域特色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岭南水乡、岭南小岛、岭南高原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为岭南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广西的壮乡风情、侗族文化、苗族风俗等独特民俗也为岭南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异域风情。

文化遗产岭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了许多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比如广府文化、岭南书院、岭南瓷器、岭南风琴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岭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见证了岭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岭南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广东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广西的壮族三月三、侗族牯岭节等,各具特色,充满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文化精粹岭南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民俗、传统技艺和传统价值观而闻名。

比如岭南的粤剧、岭南音乐、岭南民间艺术等,都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展现了岭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岭南的传统手工艺更是绚丽多彩,如岭南刺绣、岭南雕刻、岭南陶瓷等,传承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传承与发展如何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连接着古往今来的精华与智慧。

要想传承好岭南传统文化,需要从教育、宣传、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总而言之,岭南传统文化是岭南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承载着岭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展现了岭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珍视和传播。

让我们一起来珍惜、传承和弘扬岭南传统文化,让这份文化遗产在未来得以继续闪耀。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1.道教文化:岭南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2.佛教文化:佛教在岭南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岭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以禅宗文化为主,禅宗文化注重禅修和内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3.民间信仰: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人们信奉各种神祇和祖先,如土地神、城隍神、财神、灶神、门神等。

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4.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龙船竞渡、赛龙舟、舞狮、舞龙、踩高跷、踩旱船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之,岭南地区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岭南传统建筑特色

岭南传统建筑特色

岭南传统建筑特色岭南泛指大庾、萌渚、骑田、越城、都庞,广东为五岭之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岭南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式。

任何一处地方的建筑物都离不开当地的人。

建筑的风格只不过是某一时期审美与生产力的表现,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应是当地的风土与文化。

古代的陆路交通很不发达。

崇山峻岭是一重天然的屏障和界限,影响了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唐代,岭南还被看作化外之地,或者叫做瘴疠之乡。

唐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开凿了大庾岭山路,改变了过去“以载则不曾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的状况,使广东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往渐趋频繁。

此后,历宋明时期,从清朝开始岭南文化逐步繁荣。

因历代南迁汉民的时序、源地及分布差异,汉族内部逐渐分化形成广府、潮汕、客家、雷琼四大民系,从地域上对应着广东境内的四大文化区。

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古代建筑装饰手法。

灰塑,俗称“灰批”,又名堆灰,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生出来的一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

根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

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用石灰工艺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余荫山房灰塑,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图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灰塑的工艺特点,工艺精细,色彩艳丽,璀璨生辉。

灰塑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个:1.半浮雕。

它主要用于远景构图搭配使用。

主要制作方法是先在建筑物相应的位置上用草根灰进行第一次批底。

批底每次不能超过3厘米厚,而且每次包灰要间隔1天。

依此类推,层层包裹,直至灰塑的半浮雕雏形成型。

之后,再往草根灰表层上铺加纸筋灰,以求雕塑表面细腻光滑。

2.浅浮雕。

它多用于线条、博古花、浮花或简单的花边。

方法和半浮雕的制作方法相同。

先使用草根灰批底,待成型后,再使用纸巾灰抹平。

结合生活经验写一篇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结合生活经验写一篇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结合生活经验写一篇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作文岭南地区,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这种精神传承了几千年,成为了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岭南地区,有一种传统的美食叫“早茶”。

早茶是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广东文化的一部分。

每天早晨,街头巷尾都弥漫着茶香,人们三五成群地去喝早茶,一边品尝美味的点心,一边畅谈生活琐事。

这种简单而又温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亲切和融洽。

除了美食,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有名。

比如说,佛山的陶瓷、广州的刺绣、肇庆的端砚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都是岭南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曾经去过一个陶瓷厂参观,看到那些熟练的工匠们在手中捏出一个个美丽的瓷器,我真的被他们的技艺所折服。

这种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魅力。

当然啦,岭南文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表现。

比如说,岭南地区的音乐、舞蹈、戏曲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蕴含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我曾经看过一场粤剧表演,那些演员们的唱腔婉转动听,动作优美流畅,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让我更加敬佩岭南人民的精神风貌。

总之呢,岭南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现代的气息;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鲜明的特点。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就一定能够领略到岭南文化的魅力所在。

传承岭南文化的例子素材

传承岭南文化的例子素材

传承岭南文化的例子素材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下面是一些传承岭南文化的例子素材。

1.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以私家园林、府宅、庙宇等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

广东的西关、东山、开平等地都有许多古老的私家园林,如广州的“陈家祠”和佛山的“杨圣福故居”。

这些建筑严格遵循传统的规划布局,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2.岭南美食:岭南美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菜以粤菜为代表,以其鲜、嫩、鲜香而闻名于世。

例如,广州的早茶文化是岭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特色小吃如糯米鸡、肠粉、叉烧酥等都具有独特的味道和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的品尝。

3.岭南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例如,广东庆祝农历新年的习俗是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们会庆祝春节,包括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舞龙灯等活动。

另外,岭南地区还有独特的婚俗、葬礼仪式等,这些传统的习俗体现了岭南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4.岭南传统音乐:岭南传统音乐以粤剧为代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类型之一。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戏曲演唱技巧而闻名于世。

粤剧的剧目丰富多样,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情感、社会问题等的思考和感悟。

5.岭南传统艺术:岭南地区的传统艺术以绘画、雕塑和陶瓷等形式为主。

岭南画派以速写和工笔画为特色,注重写意和写生,广东的陶瓷工艺也非常发达。

广东的窑场出产的瓷器工艺精湛,纹饰细腻,著名的广彩就是岭南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

6.岭南传统节日:岭南地区有许多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活动和仪式,体现了岭南人民的信仰和传统价值观。

7.岭南传统医药:岭南地区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医学宝库的一部分。

岭南传统医药注重调理身心的平衡,以中药疗法为主要手段。

其中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备受推崇。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岭南文化元素

岭南文化元素

岭南文化元素岭南地区是中国广东、广西两个省份的地理称谓,位于中国南方。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格。

岭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元素。

本文将探讨岭南文化的四个主要元素:岭南建筑、岭南饮食、岭南音乐和岭南传统手工艺。

1.岭南建筑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岭南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木材和砖瓦进行建造,建筑外观雕刻精美,色彩鲜艳。

典型的岭南建筑有双层弯道黄屋顶、砖雕和木雕等装饰,表达了岭南人民对祖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热爱和尊重。

2.岭南饮食岭南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烹饪技艺。

岭南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

岭南饮食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味料,使菜肴保持原汁原味。

另外,岭南地区的特产,如广东港式点心和广西桂林米粉,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3.岭南音乐岭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岭南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岭南音乐的特点是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南方地区的热情和活力。

岭南音乐经常在庆祝活动和婚礼等特殊场合中演奏,使人们享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4.岭南传统手工艺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岭南传统手工艺包括瓷器制作、刺绣、篆刻等。

岭南瓷器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美丽的图案而著名,其瓷器作品常常被用于盛装食品和陈设。

岭南刺绣是岭南地区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之一,其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富有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岭南篆刻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艺术的表达,传达着岭南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岭南文化作为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形式,拥有自身的建筑、饮食、音乐和传统手工艺。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岭南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岭南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

岭南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

岭南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岭南文化是南中国地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以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省份为代表的地区性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岭南文化形成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了早期的南方文化、秦汉文化和唐宋文化等。

在这里,我们将从岭南文化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两方面来介绍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

岭南地区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这为岭南人的生活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首先,岭南人讲究热情好客,普遍喜欢和亲友邻居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在节日、婚丧嫁娶等特殊的场合,岭南人总是欣然出现在现场,帮助别人进行各种准备和安排,并在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中感同身受,显示了他们的热情及乐于助人的美德。

其次,岭南人也很有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关心家人和孩子是他们的家庭传统美德。

在岭南地区,家庭环境和谐,亲人之间忠诚、友爱,一家人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

在这里,孩子们都可以享受到家人的关怀和爱护,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这些因素构成了岭南风味浓郁的人情世态。

岭南地区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地方,地域特色丰富,因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首先,可以看到岭南艺术的独特风格。

岭南的艺术作品总是以自然美为主题,既突现出山水的优美,又表达出人文的情感,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南方艺术风格。

岭南地区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岭南建筑、园林风景等。

岭南建筑注重雕刻技术,装饰精美,常以洪彩题材为主,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不同时代的历史里。

园林风景则充满了人文情调,充满活力和灵气,让人拥有沉滞时间随心流转的感受。

除此之外,岭南地区还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龙舞、狮舞、踩高跷等活动在岭南地区非常常见,是岭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象征,充分体现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此外,地道的岭南美食也令人难以忘怀。

岭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产品、丰饶的水果蔬菜等成为岭南饮食的主要素材。

岭南人喜欢把菜做得精美,讲究做法和味道的调配,涵盖了清淡、鲜香、偏甜、辣味等多种不同口味,足以满足人们丰富的味蕾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佛山为考察中心申小红(《岭南文史》2009年第3期)内容提要: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直紧紧围绕“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较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关键词:天人合一,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天井,镬耳山墙,明堂“天人合一”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视为《易经》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

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

我们现在常提到中国传统建筑,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地的伦理道德等有机、完善地结合成为一种模式。

传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传统是除了材料和技术工艺外,还要通过时间空间来承载,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因此对于传统只能是继承和开拓,而不是仿照。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神韵与价值的东方大地文化,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一直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

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

“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儒家与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老庄道家学派注重于“天道”方面的探索。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二、“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在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

在建筑空间上,表现为因天时循地利,在自然中往往能找到展现自己的恰当形态,而不是与之相抗衡。

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

(3)所以中国建筑讲究位取其势,讲究在传统建筑中的雅俗共赏,而且体现着深奥的哲理,这和有机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4)。

传统建筑规划设计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有机自然观,运用易经哲理,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从而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

古人按照他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万物五行相生相客的关系组织空间环境,造成人工与自然,群体与个体融会贯通,统一协调而又气韵生动的效果,传统空间布局之中先立宾主不仅是方法,而且是意识。

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个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

纵观中国传统建筑,灿烂辉煌,许多“为使之有而强为之”的建筑及规划与今天的人造景观有“异曲同工”之妙(5)。

虽然从古至今《易学》思维已渗透到中国建筑的各个方面,从建筑的选址规划到单体建筑设计都渗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在许多宫殿、宗教、建筑、园林的设计中多少受到统治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没能做到真正的“顺其自然”。

唯有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民居,形成了根据不同地域气候和生活方式而异的多种住宅形式,它们朴素实用、灵活、适应性好。

真正完全体现了周易美学“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造就一方建筑。

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的必要领域,它是那个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给环境增加光彩,而不是损害它。

民居就象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合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

没有什么其它建筑象民居那样耗费设计心思而满足使用并与自然相合谐。

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来设计自己的住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岭南地区以广东为代表,传统建筑在技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利用和改善,在艺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岭南人民的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从岭南传统建筑——民居的几个主要构成要素来看看“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一)、天井岭南民居延承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居模式,但由于当地气候炎热潮湿,人口密度大,过大的院子不适合,民居的形式主要是四周的房屋被连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所以也称为“天井院”住宅。

天井,自然是岭南民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通过它,从平面到结构将建筑相互联成一体,这样既保持了四合院住宅内部环境私密与安静的优点,又节约了用地,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小院里一般有一口水井,最初,小院可能为水井而设,后来,小院不管有水井没水井,都被叫做天井。

“天井”的原意是“露天的水井”(6),让井口直接向天。

向天的好处是使水井能够接受天上的阳光和雨露,同时散发掉井中的霉气。

这种“天”和“井”的循环交换使天井里的水冬暖夏凉、清洁健康。

建筑的天井继承了露天水井的优点外,还增加了一些重要的功能。

例如天井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围合高度较高,底部日照时间很短,外面的主导风不容易吹到底部,因此天井下部温湿度相对稳定。

于是,天井下部就成为岭南传统建筑热压通风的“冷源”。

又由于天井上部的开口不加顶盖,天井上部就成为风压通风的出风口和热压通风的进风口。

这就是岭南传统建筑天井的通风功能。

除此,天井还有集雨、排水、换气、采光、家务等物质生活功能以及玩耍、观赏、聊天、看天祭天等精神生活功能,在这里“天人合一”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图1:佛山传统民居建筑——黄氏祖屋中的天井口)(图2:黄氏祖屋天井中摆放的石桌、石凳等休闲用品)(二)、屋顶中国传统建筑构成元素中与天相向的最大面积是屋顶。

由于材料、技术的限制,而且为了更有利地减弱太阳辐射,更快地排水,传统屋顶普遍采用坡顶形式。

这种形式除了结构和构造的合理性外,还体现了人造物的形状与自然物如山顶、树顶形状的一致性。

中国传统凹曲屋面在北方的官式建筑和民居建筑中都普遍使用,而在岭南地区,除了大型的佛教庙宇采用凹曲屋面外,道教建筑和民居建筑都极少采用凹曲屋面。

究其原因,岭南传统建筑虽然平面布局基本上遵循中原地区的“三间二廊”形式,但是对于与自然现象接触最多的屋面,因岭南的风雨比中原猛烈,俗称横风横雨”,雨水有可能在风力作用下渗入凹曲屋面缓坡部分的瓦隙,俗称“反水”(7)。

可见上陡下缓的凹曲屋面,对防反水是不利的。

因此,用材等级较低而构造较简单的岭南道教建筑和民居的屋面,一般都不采用凹曲屋面而采用直坡屋面。

虽然屋面采用了直线,但是,正脊和垂脊仍然采用曲线形态,如顶部装饰成如牛角形的弯曲有的甚至把山墙升高出屋面,成为各种曲线形态的封火山墙,即镬耳山墙。

岭南建筑的镬耳山墙形态不同于江南的马头墙,它有自己丰富的地方特色,如岭南传统民居就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山墙形态,把构成自然界的“五行”要素放在建筑屋顶上,也是岭南民居建筑文化的“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

从这一点看出,古人是根据对“天”的不同理解,采用不同的“合”,以求“一”的成功。

(图3:屋顶的镬耳山墙)(图4:镬耳山墙局部)(三)、明堂东汉蔡邕在《明堂论》中说过:“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帝者也。

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

”(8)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清代学者阮元在《明堂论》中阐明了明堂的功能:“明堂者,天子所居之初名也。

是故祀上帝则于是,祭祖先则于是,朝诸侯则于是,养老尊贤教国子则于是,飨射献俘馘则于是,治天文告朔则于是,抑且天子寝食恒于是。

”(9)意思是说,在古代,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天子在这里祭祀上帝和祖先,在这里举行养老尊贤的典礼,在这里举行宴飨、射箭比赛、献俘等仪式,在这里颁布教化、发布政令,在这里朝见四方诸侯。

在民间,在岭南,明堂慢慢演变成了传统民居建筑大门前的一块空地,属于民居建筑的室外延伸空间,一些必要的室外活动就在这里进行。

例如:寺庙前的拜祭、祠堂前的集会、村落前的晒谷等.拜祭是人们与“上天”精神上的沟通,集会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协调,晒谷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种生产活动,这些活动都体现“天人合一”的内涵。

岭南传统建筑的明堂为了适应炎热气候的需要,一般都在左侧种上一棵大椿树,椿树庞大的树冠下形成大面积荫凉空间,这是一种社会向心空间,而且在明堂前还挖一口大池塘,以利排水和调节温湿度。

大树、池塘除了改善生态环境外,还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美学景观。

(图5:黄氏祖屋建筑群门前的明堂、水池及水池旁边的古树)四、结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有承袭中原建筑文化,吸纳海外建筑文化的一面,又有保持本土特色的一面。

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岭南人民顺应自然,适度地利用自然,创造了精美的建筑,建筑保护了人,也改善了自然。

通过建筑,人们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注释:(1)王玉德:《神秘的风水》,台湾,书泉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2)《老子〃四十二章》。

(3)申小红:《宋代宗族风水观念与现代环境保护刍议》,《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4)黄有志:《传统风水观念与现代环境保护之研究》,台湾,高竿传播公司, 1997年版,第23页。

(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95页。

(6)黄淼章:《陈家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1页。

(7)陈泽泓:《岭南建筑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N第1版,第53页。

(8)《后汉书〃祭祀中》(9)《清史稿》卷370《阮元传》,续修四库全书本。

参考书目:[1]《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坛庙建筑/祠堂建筑/私家园林/宅第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2]沈福煦、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3]一丁、雨露、洪涌:《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4]中国建筑学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