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线虫部分(二)
线虫开放实验-实验攻略

线虫开放实验的补充说明1.培养基倒培养基一定在超净台中完成,注意无菌操作,平板不能高压灭菌,会变形。
2.线虫的食物滴菌同样在超净台中完成,菌滴于平板中央(防止线虫爬到平板边缘干死丢了),并且要进行测试无杂菌才可大规模使用,污染杂菌会影响观察和统计记录。
3.线虫的生活史和表型观察(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两部分是整个线虫遗传实验最重要的基本知识。
需要记录并熟悉线虫的生活史。
熟知不同阶段的线虫(特别是L4和adult),区分雌雄同体线虫(hermaphrodite)和雄虫(male),识别典型的突变体:unc 和dpy。
4.线虫的基本实验操作(重要)熟练使用picker(自制铂金丝小铲),达到如下要求:1)注意操作迅速,干净,不污染杂菌,及时烧picker,防止交叉污染虫子和卵;2)两种方法“挑”和“粘”。
“挑”:在解剖镜下找到目标线虫后,用picker 末端在线虫的附近压琼脂培养基,使线虫爬到picker上再转移到新的平板中;“粘”:用picker末端蘸取少量OP50,轻轻地而且快速的碰触线虫的上部,线虫被picker上的菌液粘住。
3)用“挑”法时,往新的平板放线虫时,注意要慢慢降低picker末端,轻轻接触琼脂平面或菌苔边缘等线虫爬出来,不要将琼脂戳破,否则线虫喜欢钻入琼脂中,4)转移虫子不挑破培养基,不使虫子被挑死;如果是用“粘”法,直接将picker底部粘上的菌液线虫放到新平板的菌苔边缘即可。
3)挑虫准确性强,不顺带别的虫子和卵;4)要做到“挑的起”,“放的下”,掌握挑虫技巧。
5.线虫的遗传实验技巧1)掌握mating时期:充分利用L4的特点,使用L4早期的雌雄同体的虫子进行交配。
2)铺op50食物菌斑时,建议铺菌斑较小的平板作为mating plate,提高交配效率,另外雄虫比例较高时也可提高交配效率。
一般雄虫:雌雄同体为3:1至4:1能有不错的交配效率,当雌雄同体为比较弱的突变体时,建议增加雌雄同体的量,以防止某些母本产卵少或不产卵,导致交配后代很少。
寄生虫(线虫)

第一部分线虫一、线虫纲特征⏹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
⏹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为管形。
⏹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为单管形)。
⏹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形态:⏹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借唇瓣咬附肠黏膜)⏹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蛔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5×45)μ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约(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的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蛔虫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人是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成虫寿命一年左右,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寄生虫病学

3 斯氏虫卵计数法
用小的特制球状烧瓶,在瓶的下颈部有两个刻度,下面 为56ml,上面为60ml。 加入0.1mol/L(或4%)NaOH溶液至56ml处→徐徐加入捣 碎的粪便(大约4g)使液面达 60ml处为止→加入10多个玻 璃小球,充分振荡,呈细致均匀的粪悬液→吸管吸取0.15ml 置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不小于22mm×40mm)镜检计数 →所见虫卵总数乘以100,即为每g粪便中的虫卵数(EPG) (计算过程:0.15ml×4g/60ml=0.01g 1g/0.01g=100)
2.循序沉淀法---适宜于大多数吸虫卵
取5g被检粪便放于烧杯中→加5倍量清水,搅拌均匀 →用粪筛过滤粪汁于另一烧杯中,粪渣弃之→粪汁静 置沉淀约30min→倾去烧杯内上层液体,再加清水搅 拌→再次静置沉淀约30min→反复进行2或3次,直至 上清液清亮为止→倾去大部分上清液,留约为沉淀物 1/2的溶液量→胶帽吸管吹吸均匀后,吸取适量粪汁 (2滴左右)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寄生虫病学实验
主讲教师: 杨光友
实验一 动物蠕虫虫卵的检查与定 量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动物蠕虫学常见的实验室粪便虫卵检查技 术。 2.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虫卵和异物。 3.认识吸虫卵、绦虫卵、线虫卵等蠕虫虫卵,掌 握其一般特征。
二 实验原理
1.漂浮法:采用密度高于虫卵的漂浮液,使粪便中 的虫卵与粪便渣子分开而浮于液体表面,然后进 行检查。 2.沉淀法:利用虫卵密度比水大的特点,让虫卵在 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于容器底部,然后进行检 查。
2 贝尔曼氏法 ①用一根乳胶管两端分别连接漏斗和小试管,然后 置漏斗架上。 ②通过漏斗加入40℃的温水,水量约达漏斗中部。 ③漏斗内放上置有被检材料的粪筛。 ④静置1h后,拿下小试管,吸弃掉上清液,吸取管 底沉淀物,镜检。
20104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主要内部器官 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腺体组成,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包括口孔 口腔(口囊) 咽管(食道) 中肠 直肠 肛门 生殖系统 雌虫 双管型 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 子宫 两子宫汇合成 阴道 阴门 雄虫 单管型 睾丸 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 泄殖腔
(二)虫卵 egg
外形 多为卵圆形。 颜色 因种而异。 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 外层为薄的卵黄膜(受精膜),厚的壳质层是 卵壳的主要组成部 分,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内层为薄的脂层或蛔甙层, 此层主要具有调节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溶性物质从外界 侵入卵内,也防止卵内的物质向外漏出)。 内含物 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种而异。
(三)生活史类型 根据生活史中有无中间宿主可将线虫发育过程分两类 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不需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肠道的线虫,如蛲虫、蛔虫、钩虫。 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组织内的线虫,如丝虫、旋毛形线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或温州医学院首页-行政部门-教务处-课程建设-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
线虫 Nematode
一.形态
(一)成虫
Morphology
adult
外部形态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雌虫尾部 尖直或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或膨大呈伞状。 体壁 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 皮下层在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 中央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 纵索(背索、腹索和侧索), 侧索粗大,其内有排泄管通过。 原体腔 procoele 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 有腔隙,无体腔膜覆盖,腔内充满 原体腔液。
虫体两侧有明显的侧线,形似蚯蚓。
颜色——活虫略带粉红色
口孔——口孔周围有三片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尾部——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 有交合刺一对。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1.器械。
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
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钩口科线虫:犬钩口线虫、锡兰钩口线虫及管形钩口线虫等。
尾旋科线虫:狼尾旋线虫。
双瓣科线虫:犬恶丝虫。
尖尾科线虫:疑似钉尾线虫。
异刺科线虫:鸡异刺线虫等。
比翼科线虫:斯氏比翼线虫、气管比翼线虫。
裂口科线虫:鹅裂口线虫。
毛细科线虫:有轮毛细线虫、鸽毛细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
锐形科线虫:旋锐形线虫和钩状锐性线虫。
龙线科线虫:四川鸟蛇线虫和台湾鸟蛇线虫。
(2)病理标本。
异刺线虫引起的鸡盲肠病变、锐形线虫引起的鸡腺胃和肌胃病变、鸟蛇线虫引起鸭下颌和腿部瘤样肿块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1.挑取犬钩口线虫、旋锐形线虫或钩状锐性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五、实验报告1.绘犬钩口线虫虫体头端、雄虫尾端构造;或绘出旋锐形线虫与钩状锐性线虫的前部、雌虫及雄虫后部的形态构造图,并标出各部的名称。
2.列出实验中所观察线虫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与寄生部位。
附:参考资料(一)小动物常见线虫的形态特征1.犬、猫钩虫。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的钩口属 (Ancylostoma)、板口属 (Necator)和弯口属 (Uncinaria)的一些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主要以十二指肠为主),是犬、猫较为常见的重要线虫之一。
人体寄生虫-实验1-线虫(1)

体部 尾部
腹吸 盘
1、肺吸虫卵
颜色:金黄色; 大小: 80-118µm×48-60µm; 形状:椭圆形; 卵壳: 厚薄不均,后端增厚; 特殊结构:卵盖大,略倾斜,位于宽的一端,偶有缺盖者; 内含物:1个半透明卵细胞,10色:活体红褐色,半透明;固定后灰白色;遍布皮棘; 形状:肥厚,椭圆,背部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 大小:1厘米,长宽比约为2:1; 吸盘:口腹吸盘大小相近,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 消化道:咽和食管短,肠支3-4个弯曲; 生殖器官:2个分支睾丸,左右并列与后1/3处,卵巢5-6叶,
1、姜片虫卵
颜色:淡黄色; 形状:椭圆形; 大小:大,130-140 × 80-85µm; 卵壳:薄而光滑;特殊结构:卵盖较小; 内含物:1个卵细胞,20-40个卵黄细胞。
大小2:、姜片虫成虫
1、血吸虫虫卵
颜色: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 形状:椭圆形; 大小:89 µm ×67 µm; 特殊结构:无卵盖,一侧有小棘; 内含物:成熟毛蚴,与卵壳间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
猪带绦虫头节牛带绦虫头节
近似球形,0.6-1mm,4个 吸盘,顶突,其上有25-50 小钩,内大外小。
略呈方形,1.5-2mm,4个 吸盘,顶突凹入。
猪带绦虫孕节牛带绦虫孕节
7-13支,通常12支以下。
15-30支,排列较整齐。
猪囊尾蚴
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黄豆大小囊状物:8-10X5mm,囊内充满 透明液体,有一小米粒大小白点,为幼虫头节,无法区分猪或牛囊尾蚴。
如手指,与子宫并列与腹吸盘之后。
猪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扁平、带状,乳白色,半透明,2– 4m,头节微小,近球形,0.6-1mm, 颈部纤细,为头节的1/2,5-10mm。
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

园林植物病⾍害实验实验⼀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实验⽬的通过对园林植物病害的观察,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熟悉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有病植物与⽆病植物的区别,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实验材料与⽤具1.实验材料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类型标本2.实验⽤具放⼤镜三、⽅法与步骤⽤⾁眼或放⼤镜观察每种标本的症状,仔细观察各种病害的典型病状和病症,认识各类症状特点及其所属类型。
(⼀)病状类型观察1.变⾊主要类型有(1)褪绿与黄化整株或局部叶⽚均匀褪绿。
观察栀⼦黄化病、⾹樟黄化病等。
(2)花叶与斑驳整株或局部叶⽚颜⾊深浅不均,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
观察⼀串红花叶病、⼤丽花花叶病等。
2.坏死主要类型有(1)斑点多发⽣在叶⽚和果实上,其形状和颜⾊不⼀,可区分为⾓斑、圆斑、轮斑、不规则形斑或⿊斑、褐斑、灰斑、漆斑等,病斑后期常有霉层或⼩⿊点出现。
观察桂花褐斑病、杜鹃⾓斑病、菊花⿊斑病等。
(2)炭疽症状与斑点相似。
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点,有时还产⽣粉红⾊黏液状物。
观察兰花炭疽病、荷花⽟兰炭疽病等。
(3)穿孔病斑周围⽊栓化,中间的坏死组织脱落⽽形成空洞。
观察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樱花穿孔病。
(4)溃疡枝⼲⽪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病斑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后期开裂,并在坏死的⽪层上出现⿊⾊的⼩颗粒或⼩型的盘状物。
观察槐树溃疡病、樟树溃疡病等。
(5)疮痂发⽣在叶⽚、果实和枝条上。
局部细胞增⽣⽽稍微突起,形成⽊栓化的组织。
观察⼤叶黄杨疮痂病、柑桔疮痂病等。
(6)猝倒与⽴枯幼苗近⼟表的茎组织坏死。
观察松、杉⽊苗⽴枯病和猝倒病。
3.腐烂发⽣在根、⼲、花、果上,病部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分解。
枝⼲⽪层腐烂与溃疡症状相似,但病斑范围较⼤,边缘隆起不显著,常带有酒糟味。
(1)湿腐观察柑桔青霉病、杨树腐烂病等。
(2)⼲腐观察桃褐腐病。
(3)流胶观察桃树流胶病、柑桔树脂病等。
(4)流脂观察松脂。
4.畸形主要类型有:(1)肿瘤枝⼲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的瘤状物。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实验指导(2011级检验专业用)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贾雪梅申丽洁二零一三年二月实验注意事项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属形态学范畴。
因此,实验课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实物标本的观察、实验技术操作的训练,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
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实验操作前必须明确实验指导中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顺序进行实验。
二.上实验课时务必带上实验指导、教科书、图谱和绘图铅笔及绘图本,并按要求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三.爱护显微镜、标本及各种实验器材,不慎发生损害时,应立即报告带教老师并按规定照价赔偿。
四.仔细操作,认真观察标本,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遵守课堂纪律,保持安静、爱护卫生、轮流作好值日,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关好门窗、水电。
2011级检验专业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进度表实验一疟原虫(一)(Plasmodium)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形态特征及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
2.了解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红细胞内期形态特征。
3.了解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红细胞内期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一) 示教标本1. 卵形疟原虫基本形态似间日疟原虫,被卵形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略胀大,有的细胞变长,边缘成锯齿状;薛氏点较间日疟原虫的粗大,而且出现早,在环状体(ring form) 期即出现。
2.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带状滋养体是三日疟原虫的大滋养体,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疟原虫的细胞质呈圆形或带状,滋养体横跨红细胞,细胞质呈蓝色。
细胞核一个,呈紫红色,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为深褐色的粗大颗粒,常沿胞质边缘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门外蛲虫卵检查法: ⒈ 透明胶纸法
⒉ 棉签拭子法
四、钩虫
钩虫生活史
十二指肠钩虫
体形 口囊 齿 交合伞 “C” 扁卵圆形 钩齿2对 圆形
美洲钩虫
“S” 椭圆形 板齿1对 扁圆形 2支、1支常包套于另1支 的凹槽内
交合刺
2支、末端分开
钩虫卵
卵壳:极薄
卵内容物:正在分裂的卵细胞 透明间隙
形状: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中等大小 颜色:无色
实验一
[实验内容]
二.示教内容
线虫部分
1.蛔虫、鞭虫、蛲虫、钩虫(大体标本) 2.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 3.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玻片标本)
4.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口囊(染色玻片标本)
5.未受精蛔虫卵、钩虫卵(玻片标本) 6.犬丝虫寄生于犬心脏(病理标本) 7.蛲虫(示头翼和食道球)(玻片标本) 8.蛔虫唇瓣(染色玻片标本)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白海燕
实验一 线虫部分
[主要虫种]
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鞭虫 Trichuris trichiura 蛲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钩虫(Hookworm): 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 洲 钩 虫 Necator americanus 丝虫 Filaria
五、丝虫
丝虫生活史
两种微丝蚴的形态比较
体态 头间隙 体核数量及分布 有无尾核
线虫卵的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
一、粪便直接涂片法 二、肛门拭子法——(1)透明胶带法 (2)棉签拭子法
三、饱和
[实验内容]
一.自学标本:
线虫部分
1.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 2.鞭虫卵(玻片标本) 3.蛲虫卵(玻片标本)
蛋白质膜
半月形间隙
二、鞭虫
鞭虫成虫:虫体形似马鞭,灰白色,前3/5处细长,后2/5 处较粗,雄虫长30-40m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较 大,长35-50mm,尾端无弯曲。
卵壳 卵细胞 盖塞
鞭虫卵
三、蛲虫
蛲虫生活史
蛲虫头翼和咽管球
蛲虫卵
形状:不对称椭圆形 大小:中等大小 颜色:无色,透明 卵壳:中等厚薄 卵内容物:胚蚴
实验一
[目的和要求]
线虫部分
1.掌握:(1)蛔虫(受精、未受精)卵、鞭虫卵、蛲虫卵及钩虫卵 的形态特征; (2)钩虫成虫形态特征及两种钩虫的形态区别。
2.熟悉:(1)蛲虫成虫头部食道球、头翼形态;
(2)微丝蚴的形态和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特点; (3)诊断肠寄生虫病的常用技术原理及操作方法。 3.了解:(1)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成虫的一般外形特点。
实验一 线虫部分
4.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口囊(染色玻片标本)
5.未受精蛔虫卵、钩虫卵(玻片标本) 6.犬丝虫寄生于犬心脏(病理标本)
7.蛲虫(示头翼和食道球)(玻片标本) 8.蛔虫唇瓣(染色玻片标本) 二.自学内容 1.受精蛔虫卵 2.鞭虫卵 3.蛲虫卵 [实验结果] 绘受精蛔虫卵图并标注结构
[实验内容]
二.示教内容
1.蛔虫、鞭虫、蛲虫、钩虫(大体标本) 2.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 3.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玻片标本)
4.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口囊(染色玻片标本) 5.未受精蛔虫卵、钩虫卵(玻片标本)
6.犬丝虫寄生于犬心脏(病理标本) 7.蛲虫(示头翼和食道球)(玻片标本) 8.蛔虫唇瓣(染色玻片标本)
9.蛔虫(♂)交合刺(玻片标本)
9.蛔虫(♂)交合刺(玻片标本)
实验一
[观察及绘图]
线虫部分
1.绘图并标注结构:(1)钩虫卵
(2)受精蛔虫卵 (3)鞭虫卵
2.填图:实验讲义P3、P4、P8、P15
[主要虫种]
[目的和要求]
[实验内容] 一.示教内容 1.蛔虫、鞭虫、蛲虫、钩虫(大体标本) 2.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 3.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玻片标本)
实验一
[理论知识回顾] 一、蛔虫
线虫部分
蛔虫生活史
蛔虫成虫:形似蚯蚓,雌虫长20-40cm,乳白色,两端略 尖,表面光滑,尾部挺直而钝园。雄虫较小,长15- 30cm,尾端向腹侧弯曲,在近尾之泄殖腔开口处,可见 一交合刺。
蛔 虫 卵(受精及未受精)
形状: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中等大小 颜色:黄棕色 卵壳:厚,包绕锯齿状蛋白质膜 卵内容物:正在分裂的卵细胞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 1.掌握:(1)蛔虫(受精、未受精)卵、鞭虫卵、蛲虫卵及钩虫卵的形态特 (2)钩虫成虫形态特征及两种钩虫的形态区别。 2.熟悉:(1)蛲虫成虫头部食道球、头翼形态; (2)微丝蚴的形态和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特点; (3)诊断肠寄生虫病的常用技术原理及操作方法。 3.了解:(1)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成虫的一般外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