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4.1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难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主要内容:

1、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

(1)十七世纪前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时间:公元前。

2.基本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3.根据:经验事实一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4.所用方法:观察+直觉(由生活经验得出直觉印象)。

5.错误原因剖析:没有对所观察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只看到对车子施加的推力,而未考虑车子还受到摩擦阻力作用。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论(正确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1.时间:十七世纪。

2.基本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3.根据:理想实验。

4.方法:实验+科学推理(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5.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一种科学推理,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深刻揭示自然规律,被爱因斯坦誉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伽利略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动力学的创始人,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3)笛卡尔对伽利略看法的补充和完善: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1.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外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的原因,力还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__________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_______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这种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即与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可通过由它推导出的结论与实验事实完全一致而得到证明。定律的实际应用情景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时,该方向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3)惯性: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力不管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切莫将惯性误解为“物体只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在受力作用时,惯性依然存在,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切莫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例2: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

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速度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大小改变、方向改变或大小方向同时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的物体_________越大,运动状态改变就越______________。

例3: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

A.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

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l/6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例4: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

(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_______________。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训练:

(1)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C.乒乓球可快速被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

D.为了防止机器运转时振动,采用地脚螺钉固定在地球上,是为了增大机器的惯性。(3)某人推小车前进,不用力,小车就停下来,说明:( )

A.力是维持小车运动的原因。

B.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力的作用的结果。

C.小车前进时共受四个力。

D.不用力时,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4)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是( )

A.物体受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也不变。

B.物体受力变化时,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C.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D.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也可能改变。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直至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D.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课后作业:

(1)一个以速度v运动着的小球,如果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经时间t后的速度是_______,经时间nt后的速度是________。

(2)用绳子拉着小车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将作_______,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

(3)歼击机在战斗前为了提高灵活性,常抛掉副油箱,因为减少质量后___________。

(4)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1.63m/s2,地球上一个质量为500kg的飞行器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为_________,重力为_________。(5)下面几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6)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

(7)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

(8)一人在车厢中把物体抛出,哪种情况,乘客在运动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和在静止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一样( )

A.车厢加速行驶时

B.车厢减速行驶时

C.车厢转弯时

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时

(9)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力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外力合力的方向.

(11)先后在北京和广州称量同一个物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用天平称量时两地结果相同。

B.用杆秤(或不等臂天平)称量时两地结果不同。

C.用弹簧秤称量时北京的示数大些。

D.用弹簧秤称量时广州的示数大些。

(12)从离开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同样高度处做自由落体实验,落地的时间分别为t

与t

落地的速度分别为v

与v

,则( )

A.t

>t

,v

>v

B.t

>t

,v

C.t

,v

>v

D.t

,v

(13)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一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把手放开,使劈形物体沿斜面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折线。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明确用“比较”的方法测量加速度;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作出a-F、a-1/m图象。

(3)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a∝F、a∝1/m的实验结论,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的理解;

(4)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重点:对a∝F、a∝1/m的探究。

难点: 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

主要内容:

1、实验介绍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我们用小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以改变小车质量;在小车上挂一根细线,细线通过定滑轮拴一个小桶,小桶内可以放重物,这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致是小桶及重物的重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桶内的重物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我们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及小车质量Ⅲ的关系时,可先保持m一定,研究以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一定,研究d与m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注意:在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也会影响到小车的加速度,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呢?(把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2、实验过程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通过作a一F图象,如加速度随力的变化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说明a与F 成正比。

结论:a∝F

(2)保持拉力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a与m成反比实际上就是a与1/m成正比,如果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1/m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以是不是与质量m成反比。结论:a∞1/m

课后作业:

(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

A.位移的变化 B.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的变化 D.质量的变化(2)以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B.枪弹在枪筒中做匀加速运动

C.沿斜坡匀速下滑的汽车 D.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弯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力一定运动,力停止作用后物体也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速度越大

C.物体受力不变时,其运动状态也不变 D.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其速度一定改变

(4)物体A的质量为10 kg,物体B的质量为20 kg,A、B分别以20 m/s和10 m/s的速度运动,则 ( )

A.A的惯性比B大 B.B的惯性比A大 C.A、B的惯性一样大 D.不能确定(5)关于力下列说法中确的是 ( )

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③力是改变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外力合力的方向

(7)一个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而静止,当撤去其中的F

1

,而其他三个力不变时,物体将___________。

§4.3 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怎样定义的;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3)能初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

主要内容: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公式:F

=ma

理解:

1、因果性: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无论合力多么的小),物体就获得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矢量性:F

合=ma是一个矢量式,加速度a与合外力F

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由

它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同向性),这样知道了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就知道了加速度(或合外力)的方向。

3、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

=ma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虽有因果关系但却不分先后)、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的加速度叠加(按矢量运算法则)的结果。

5、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把研究对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都搞清楚。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运动的性质由所受合力F

的情况决定。

(2)物体运动的轨迹由所受合力F

合和它的初速度v

共同决定。

(3)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条件:F

合和v

的方向沿同一直线且同向。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在有多个物体存在的复杂问题中,确定研究对象尤其显得重要)。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3)选定正方向或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将加速度的方向作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这样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速度)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力(或速度)取负值。

(4)求合力(可用作图法,计算法或正交分解法)。(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6)必要时进行检验或讨论。

例1: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作用一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7,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例2: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求: (1)若斜面光滑,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多大?(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多大?

例3:如图所示,装有架子的小车,用细线拖着小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已知运动中,细线偏离竖直方向30°,则小车在做什么运动?

例4: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例5:汽车在空载时的质量是4×103kg,它能运载的最大质量是4×103kg,要使汽车在空载时加速前进需要牵引力是2.5×104N,那么满载时以同样加速度前进,需要的牵引力是多少?

例6:一个力作用于质量为m

1

的物体A时,加速度为a

1

;这个力作用于质量为m

2

的物体时,

加速度为a

2

,如果这个力作用于质量为m

1

+m

2

的物体C时,得到的加速度为( )

A.

2

2

1

a

a+

B.

2

1

1

1

m

m

a

m

+

C.

2

1

2

2

m

m

a

m

+

D.

2

1

2

1

a

a

a

a

+

课堂训练:

(1)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洒水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原来是匀速的,开始洒水后,它的运动情况将是( )

A.继续作匀速运动. B.变为作匀加速运动. C.变为作变加速运动. D.变为作匀减速运动.

(2)甲车质量是乙车质量的2倍,把它们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力F作用在静止的甲车上时,得到2m/s2的加速度,若用力F作用在静止的乙车上,经过2s,乙车的速度大小是( ) A.2m/s B.4m/s C.6m/s D.8m/s (3)如果力F在时间t内能使质量m的物体移动距离s()

A.相同的力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物体移动2s的距离。

B.相同的力在一半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

C.相同的力在两倍时间内使质量是两倍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

D.一半的力在相同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

(4)质量是2kg的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其中F

1、F

2

两个力后,物体

运动的加速度为lm/s2,方向向东,则F

1、F

2

的合力是_________,方向________。

课后作业:

(1)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合外力逐渐减小时,则( ) A.它的加速度将减小,速度也减小 B.它的加速度将减小,速度在增加。

C.它的加速度和速度都保持不变 D.它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无法确定。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的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沿平直轨道运行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拴着一个小球,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短时对火车的运动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火车向右方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B.火车向右方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C.火车向左方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D.火车向左方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4)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后速度为v,为使物体的速度增为2v,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A.将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1/2,其它条件不变。 B.将水平力增为2F,其他条件不变。

C.将时间增为2t,其他条件不变。 D.将物体质量、水平恒力和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5)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等于零时,则( )

A.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C.物体的速度可能保持不变 D.物体的速度一定会改变

(6)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v

能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如在木块上再粘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仍以初速V。在同一水平面上滑行,它们能滑行的距离为( ) 。

A.S/2 B.2S C.S/4 D.S

(7)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历时1s;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s;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s,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共历时1min,在这1min内()

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min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lmin末静止于初始位置。

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l min末继续向东运动。

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 min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8)25N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能使它产生2m/s2的加速度,要使它产生5m/s2的加速度,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

(9)用水平恒力F推动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的六个紧靠在一起的木块,则第5号木块受到的合外力等于________,第4号木块对第5号本块的作用力等于______。

(10)用一水平恒力将质量为250kg的木箱沿水平地面推行50m,历时l0s,若物体受到的阻力是物重的0.1倍,则外加推力多大?(g=10m/s2)

(11)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向右运动,从开始计时起在第3s末受到一个大小为15N、方向向右的恒力作用,再经5s物体的速度多大?在这8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F

1 2 3 4 5 6

§4.4力学单位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含义及力学中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3)知道在物理计算中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掌握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解题。

重点: 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含义及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难点: 基本单位的理解。

主要内容:

1、单位制

(1)基本物理量

反映物理学基本问题的物理量。如力学中有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时间和长度。(2)基本单位:

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长度--cm、m、km、质量--g、kg、时间——s、min、h等。

(3)导出单位

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如位移用m作单位,时间用s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m/s。若位移用km作单位,时间用h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km/h。

(4)单位制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2、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

1.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m(米),质量的单位:kg(千克),时间的单位:s(秒).

2.导出单位:速度的单位:m/s(米/秒),加速度的单位:m/s2(米/秒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力的单位:N(kg·m/s2,牛顿)等等。

3.注意:

A.物理学中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共有七个:已学过的有米(m)、千克(kg)、秒(s);今后将陆续学到安培(A)、开(K)、摩尔(mo1)、坎(cd)。

B.注意书写方式的规范化:凡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如位移、路程符号用s),凡表示单位的符号一律用正体(如时间的单位s)。另外注意符号有大写、小写之分等。

说明:

(1)力学中还有采用厘米(长度单位)、克(质量单位)、秒(时间单位)作为基本单位组成了一种单位制—厘米·克·秒制。(2)在物理计算中所有各量都应化为同一单位制中。在中学物理计算中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

3、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1)可对计算结果的正、误进行检验。如用力学国际单位制计算时,只有所求物理量的计算结果的单位和该物理量在力学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完全一致时,该运算过程才可能是正确的。若所求物理量的单位不对,则结果一定错。

(2)用同一单位制进行计算时,可以不必一一写出各个已知量的单位(但各已知量的数字必须是用同一单位制中单位换算出来的数字,如题给条件是v=54km/h,用力学国际单位制时一定要换算成v=15m/s,数字是“15”,而非“54”),只在计算结果的数字后面写出所求物理量在该单位制下的单位即可,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注意:高中学习阶段,要求计算时一律用力学国际单位制,故一定要掌握好力学国际单位制中物理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本单位和其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

D.一般说来,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有关物理公式,由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推导出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的单位。在厘米、克、秒制中,力的单位是达因,试证明l牛顿=105达因。

4、现有下列的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把相关字母填空;

A.密度;B.m/s;C.N;D.加速度;E.质量;F.s;G.cm;H.长度;I.时间;J.kg;

(1)属于物理量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_。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ρ、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的表达式(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中正确的是()

A.v=k

ρ

p

B.v=

ρ

kp

C.v=

p

D.v=ρ

kp

6、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 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 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

力作用下,3 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 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4.5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 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主要内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自然界中一切力的现象,总是表现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甲物体施给乙物体一个力的同时,甲物体也受到乙物体施给的一个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相互性

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做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另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或作用力)。习惯上,常把研究对象受到的力称为作用力,而把研究对象对其他施力物体所施加的力称为反作用力。

(2)同时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发生的,切莫以为“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

(1).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2).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

三个性质是:

1.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2.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3.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四个特征是:

1.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

2.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3.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4.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3.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兼顾施力、受力两个方面,是正确分析物体受力的基础.定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必然相互关联,借助定律可以从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过渡到另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

4.牛顿第三定律所阐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性质、物体质量大小、作用方式(接触还是不接触)、物体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

5.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及其前人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普遍规律,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所以要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用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例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例2: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例3:一个400N重的木箱放在大磅秤上,木箱内有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小磅秤上,如图所示.如果人用力推木箱顶板,则小磅秤和大磅秤上的示数T

1

T

2

的变化情况是( )

A.T

1

增大,T

2

减小 B.T

1

减小,T

2

不变

C.T

1

增大,T

2

增大. D.T

1

增大,T

2

不变

例4:如图所示,用力F 拉着叠放的A 、B 两木块一起沿粗糙斜面匀速上行,对木块B ,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木块A ,存在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课堂训练:

(1)一本书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相互平衡力。

B .书所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重物A 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F 1的反作用力是F 4

B .F 2的反作用力是F 3

C .Fl 的施力者是弹簧

D .F 1与F 2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3)两个小球A 和B ,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下面四对力中,属平衡力的是( )

A .绳对A 的拉力和弹簧对A 的拉力。

B .弹簧对A 的拉力和弹簧对B 的拉力。

C .弹簧对B 的拉力和B 对弹簧的拉力。

D .B 的重力和弹簧对B 的拉力。

(4)两人分别用10N 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则弹簧秤的示数是( )

A .0 8.10N C .20N D .5N .

课后作业:

(1)在水平光滑直轨上停着两个质量相同的车厢,在一个车厢内有一人,并拉着绳子使两车厢靠拢。不计绳子的质量,判断有人的那节车厢的方法是( )

A .根据绳子哪一头的拉力大小,拉力大的一端车厢里有人。

B .根据车厢运动的先后,先运动的车厢里有人。

C .根据车厢运动的快慢,运动得慢的车厢里有。

D .根据车厢运动的快慢,运动得快的车厢里有人。 (2)用水平外力F 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而保持静止状态,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平衡。

B .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外力F 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外力F 大小相等

(3)传动皮带把物体由低处送到高处的过程中,物体与皮带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4)一物体受一对平衡力作用而静止。若其中向东的力先逐渐减小至0,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值.则该物体( )

A .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

B .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

C .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

D .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先不断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

(5)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个物体,A 静止,B 以速度v 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现分别对它们加上完全相同的水平推力F ,能使它们达到相同速度的条件是( )

A .F 的方向向右,m 1≥m 2

B .F 的方向向右,m 1<m 2

C .F 的方向向左,m 1>m 2

D .F 的方向任意, m 1=m 2

F

§4.6.1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结合力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 (2)知道两类动力学问题;

(3)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求解简单的两类问题。 重点: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 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主要内容: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已知或分析得出)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求任意时刻的速度、位移等)。

解题基本思路: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at v v t +=0,

202

1

at t v s +

=,as v v t 2202=- 等,求出速度v t 和位移s 等。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题基本思路: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性质、已知条件等),选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力。

无论哪类问题,正确理解题意、把握条件、分清过程是解题的前提,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解题的关键,加速度始终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桥梁。可画方框图如下:

把动力学问题分成上述两类基本问题有其实际重要意义。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就可确定运动情况,从而对物体的运动做出明确预见。如指挥宇宙飞船飞行的科技工作者可以根据飞船的受力情况确定飞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而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情况则包含探索性的应用。如牛顿根据天文观测积累的月球运动资料,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属于这种探索。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在解题时要明确地写出来)

(2)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

(3)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过程示意简图(含物体所在位置、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等)

(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已知受力情况时)或运动学公式(在运动情况已知时)求出加速度。 (5)利用运动学公式(在受力情况已知时)或牛顿运动定律(在运动情况已知时)进一步解出所求物理量。

(6)审查结果是否合理或深入探讨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内涵及外延等。

注意:在求解过程中,要选准公式、正确运算、简洁、规范。要先求出所求物理量的文字表达式再代入数字进行计算。各量统一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各已知量的单位不必一一定出,在数字后面直接写上所求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即可。

例1:一个质量m=10kg 的物体,在五个水平方向的共点力作用下静止在摩擦因数u=0.4的水平面上,当其中F 3=100N 的力撤消后,求物体在2s 末的速度大小、方向和这2s 内的位移。取g=10m /s 2。

例2:质量为1000吨的列车由车站出发沿平直轨道作匀变速运动,在l00s 内通过的路程为1000m ,已知运动阻力是车重的0.005倍,求机车的牵引力。

例3:木块质量m=8kg ,在F=4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5s 的位移s=5m .取g=10m /s 2,求: (1)木块与粗糙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在5s 后撤去F ,木块还能滑行多远?

例4:长为20米的水平传输带以2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传输带间的摩擦系数u=0.1。物体从放上传输带A 端开始,直到传输到B 端所需时间为多少?

例5:图中的AB 、AC 、AD 都是光滑的轨道,A 、B 、C 、D 四点在同一竖直圆周上,其中AD 是竖直的。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 、AC 、AD 轨道滑下B 、C 、D 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l 、t 2、t 3。则( )

A .t l =t 2=t 3

B .t l >t 2>t 3

C.t

l

2

3

D.t

3

>t

l

>t

2

课堂训练:

(1)A、B、C三球大小相同,A为实心木球,B为实心铁球,C是质与A一样的空心铁球,三球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落下,若受到的阻力相同,则( )

A.A球下落的加速度最大 B.B球下落的加速度最大

C.c球下落的加速度最大 D.B球落地时间最短,A、C球同时落地

(2)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 )

A.a′=a B.a′<2a C.a′>2a D.a′=2a

(3)图中的AD、BD、CD都是光滑的斜面,现使一小物体分别从A、B、D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

D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

1、t

2

、t

3

,则( )

A.t

l >t

2

>t

3

B.t

3

>t

2

>t

1

C.t

2>t

1

=t

3

D.t

2

l

>t

3

课后作业:

(1)一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其他力恒定而将其中一个力F

1

逐渐减小

到零(保持方向不变),然后又将F

1

,逐渐恢复到原状。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 A.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 B.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增大 D.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2)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

A. F

M

B.

Fcos

M

α

C.Fcos - Mg

M

αμ

D.

Fcos -(Mg-Fsina )

M

αμ

(3)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位于同一平面上的n个力(F

1,F

2

,F

3

,…,Fn)的作用而处于平衡

状态。撤去其中一个力F

1

,其余力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在F

1

的反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质点一定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质点加速度的大小一定为F

1

/m

D.质点可能做曲线运动,而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

(4)一木块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分别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

1角、θ

2

角的拉力F

1

、推力F

2

木块的加速度为a。若撤去F

2

,则木块的加速度( )

A.必然增大 B.必然减小

C.可能不变 D.可能增大

(5)如图所示,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作匀加速下滑运动,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1)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2)木块:(3)秒表:(4)米尺。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计算摩擦因数的公式是u=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

(6)一机车拉一节车厢,由静止开始在水平直铁轨上作匀加速运动,10s内运动40m。此时将车厢解脱,设机车的牵引力不变,再过10s两车相距60m,两车质量之比为多少(阻力不计)。

(7)一辆小车上固定一个倾角α=30°的光滑斜面,斜面上安装一块竖直光滑挡板,在挡板和斜面间放置一个质量m=l0kg的立方体木块,当小车沿水平桌面向右以加速度a=5m/s2运动时,斜面及挡板对木块的作用力多大?

(8)用细绳系住一个位于深h的井底的物体,使它匀变速向上提起,提到井口时的速度为零。设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试求把物体提至井口的最短时间。

(9)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A与竖直墙壁问的动摩擦因数u=0.2,物体受到一个跟水平方向成60°角的推力F作用后,物体紧靠墙壁滑动的加速度a=5m/s2,取g=l0m/s2,求:

(1)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推力F的大小;

(2)物体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时,推力F的大小.

(10)在以2m/s2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给紧靠厢壁、质量为1kg的物体一个水平力F(摩擦因数μ=0.2),使物体相对厢静止,如图所示,则F的最小值是多少?(g取10 m/s2)

a

F

§4.6.2连结体问题

学习目标:

(1)知道连结体问题;

(2)理解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动力学中的应用; (3)初步掌握连结体问题的求解思路和解题方法。 重点: 连结体问题。

难点: 连结体问题的解题思路。 主要内容: 1、连结体问题

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经常会涉及到相互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类问题称为“连结体问题”。连结体一般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物体构成的系统。

2、解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当物体间相对静止,具有共同的对地加速度时,就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整体所受的合外力列出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当需要计算物体之间(

或一个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就必须把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隔离出来,根据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画出隔离体的受力图,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许多具体问题中,常需要交叉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有

分有合,从而可迅速求解。

例1:如图所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 和B ,其质量为m

A 和m

B 。当水平力F 作用于A 左端上时,两物体一起作加速运动,其A 、B 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1;当水平力

F

作用于B

右端上时,两物体一起做加速度运动,其A 、B 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两次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 .N 1+N 2

例2:如图,A 与B ,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物体A 和B 相对静止,在拉力F 作用向右做匀加速运动,A 、B 的质量相等,都是m ,求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l 的物体和质量为m 2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仅能承受6N 的拉力的线相连。m l =2kg ,m 2=3kg 。现用水平拉力 F 拉物体m l 或m 2,使物体运动起来且不致把绳拉断,则F 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为( ) A .10N ,水平向右拉物体m 2 B .10N ,水平向左拉物体m 1

C .15N ,水平向右拉物体m 2

D .15N ,水平向左拉物体m 1

例4:如图,m l =2kg ,m 2=6kg ,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质量,由静止释放,求运动时物体m l 受到的拉力和悬吊滑轮的细线的拉力。

例5: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和m 3,带有滑轮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以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水平推力F 等于多少?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物体用绳拴在一起,受水平拉力F 1、F 2作用,已知F 1<F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若撤去F 1,甲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B .若撤去F 2,乙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C .若撤去F l ,绳的拉力一定减小

D .若撤去F 2,绳的拉力一定减小

V m 1

m 2 F 2 F 1

甲 乙

(2)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B的质量分

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2

,已知两滑块都从

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等于μ

1mgcosθ D.大小等于μ

2

mgcosθ

(3)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在水平力F

l

和F

2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设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A、B间的压力。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甲、乙两物体,在力F

1和F

2

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

2

。则以下

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撤去F

1

则甲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B.如果撤去F

1

则甲对乙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C.如果撤去F

2

则乙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D.如果撤去F

2

则乙对甲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2)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如图)。若重物以加速度a下降(a

A.(M+m)g-ma

B.M(g-a)-ma

C.(M-m)g+ma

D.Mg-ma

(3)如图所示,质量是50kg的人站在质量是200kg的小车上。他通过绳子以200N的拉力向右拉小车(地面光滑),则( )

A.lm/s2的加速度向右移动

B.车以0.8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C.车以4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D.车对地保持静止

(4)三个质量相同、形状也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地面上,另有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物体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由于小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同,第一个物体作匀加速下滑,第二个物

体匀速下滑,第三个物体以初速v

0匀减速下滑(如图),三个斜面均保持不动,则下滑过程中斜

面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关系是( )

A.N

1

=N

2

=N

3

B.N

1

>N

2

>N

3

C.N

1

2

3

D.N

1

=N

2

>N

3

(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

1

和M

2

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

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如图所示。开始时,各物均静止。今在两物块

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

1

、F

2

,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

1

和v

2

。物块与两

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

1

=F

2

,M

1

>M

2

,则V

l

>V

2

B.若F

1

=F

2

,M

1

2

,则V

l

>V

2

C.若F

1

>F

2

,M

1

=M

2

,则V

l

>V

2

D.若F

1

2

,M

1

=M

2

,则V

l

>V

2

(6)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

斜面顶端由静止沿斜面无摩擦滑下,在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体静止不动。这时斜面体对地

面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__,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____。

(7)质量为m

1

=l0kg和m

2

=20kg的两物体靠在一起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两物体与

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

1

=0.1,μ

2

=0.2。现对它们施加一个F=80N向右的水平力,

使它们一起做加速运动。取g=l0m/s2,求:

(1)两物体间的作用力F

Nl

(2)若F从右向左作用在m

2

上,求)两物体间的的作用力F

N2

(3)若μ

1

2

(或水平面光滑),则N1

N2

F

F

=?

(8)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一物块,质量为m,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

为了保持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可用一水平力F推楔形木块,如图所示,

此水平力的大小等于多少?

§4.6.3瞬时状态和临界状态问题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物体瞬时状态的分析方法;

(2)会求物体的瞬时加速度;

(3)理解动力学中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些常见动力学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

重点: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难点: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主要内容:

1、物体的瞬时状态

(1)在动力学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在某些时候会发生突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物体受力发生突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发生突变,突变时刻物体的状态称为瞬时状态,动力学中常常需要对瞬时状态的加速度进行分析求解。

(2)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状态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第一、钢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可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第二、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

共同点:

1.都是质量可略去不计的理想化模型。

2.都会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

3.同一时刻内部弹力处处相同,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不同点:

1.绳(或线):只能产生拉力,且方向一定沿着绳子背离受力物体;不能承受压力;认为绳子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长度不变。绳的弹力可以突变:瞬间产生,瞬间消失。

2.杆: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施力或受力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轴向。

3.弹簧: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力的方向沿弹簧的轴线。受力后发生较大形变;弹簧的长度既可以变长(比原来长度大),又可以变短。其弹力F与形变量(较之原长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的关系遵守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弹力不能突变(因形变量较大,产生形变或使形变消失都有一个过程),故在极短时间内可认为形变量和弹力不变。当弹簧被剪断时,其所受弹力立即消失。

4.橡皮条(绳):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能弯曲)。其长度只能变长(拉

伸)不能变短.受力后会发生较大形变(伸长),其所受弹力F与其伸长量x的关系遵从胡克定律F=kx。弹力不能突变,在极短时间内可认为形变量和弹力不变。当被剪断时,弹力立即消失。例1: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lcm,然

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g=l0m/s2) ( )

A.2.5 m/s2 B.7.5 m/s2 C.10 m/s2 D.12.5 m/s2

例2:如图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开始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所受合力的变化情况是( )

A.合力变小,速度变小 B.合力变小,速度变大

C.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2、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1)在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至少”、“刚好”等词语时,往往有临界现象,此时要采用极限分析法,看物体在不同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尽快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

(2)几类问题的临界条件

第一、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即F

N

=0。

第二、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为零,即F

T

=0。

第三、存在静摩擦的连接系统,相对静止与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最大值,即F 静

=F

fmax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

;,

木板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2

,问加在木板上的力F多大时,才能将木板从木块和地面间抽出来?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如果物体与斜面间、斜面体与地面间摩擦均不计,问:作用于斜面体上的水平力多大时,物体与斜面体刚好不发生相对运动?此时m对M的压力多大?此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

多大?

例5:如图所示,两光滑的梯形木块A和B,紧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θ=60°,m

A

=2kg,

m

B

=lkg,现水平推力F,使两木块使向右加速运动,要使两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无相对滑动,则F的最大值多大?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推一物体压缩一个原长为L 0的轻弹簧。桌面与物体之间有摩擦,放手后物体被弹开,则( )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加速度为零,以后作匀减速运动

B .弹簧恢复到Lo 时物体速度最大

C .弹簧恢复到Lo 以前一直作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运动

D .弹簧恢复到Lo 以前的某一时刻物体已达到最大速度

(2)如图所示,物体甲、乙质量均为m 。弹簧和悬线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当悬线被烧断的瞬间,甲、乙的加速度数值应是下列哪一种情况:( )

A .甲是0,乙是g

B .甲是g ,乙是g

C .甲是0,乙是0

D .甲是g

2

,乙是g

(3)如图所示,车厢内用两根细绳AO 、BO 系住一个质量m 的物体,AO 绳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θ,BO 是水平的,当车厢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作匀加速运动时,两绳中拉力T 1、T 2各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置在质量为M 的物体B 上,B 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振动过程中A 、B 之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

A .0

B .kx

C .kmx M

D .kmx M+m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和B ,用绳连接后挂在两个高度相同的光滑的滑轮上,处于平衡状态。在两滑轮中点再挂一个质量为m 的钩码C ,设竖直绳足够长,放手后,则( )

A .C 仍保持静止在原来的位置

B .

C 一直加速下落,直到A 碰到滑轮为止 C .C 下落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D .C 下落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

(3)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细绳连接后,放在水平桌面上,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 。若对其中一个物体施一水平力,可使两物体在作加速运动中,绳被拉断。如果桌面是光滑的,恰好拉断细绳时水平力为F 1,若桌面粗糙,恰好拉断细绳时的水平力为F 2,下面正确的是( )

A .F l >F 2

B .F 1=F 2

C .F l

D .F 1= μF 2

(4)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拴住一块质量为m 的木块,用一水平外力F 推木块压缩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当突然撤去外力F 的瞬间,本块的速度为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最初阶段木块作____________运动。

(5)一个质量为0.1千克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a 为37°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系统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不计一切摩擦。求下列情况下,绳子受到的拉力为多少? (1)系统以6 m /s 2的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 (2)系统以l0 m /s 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3)系统以15 m /s 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6)如图所示,货运平板车始终保持速度v 向前运动,把一个质量为m ,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放在车板的前端A 处,若物体与车板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不滑落,车板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7)如图所示,底座A 上装有长0.5m 的直立杆,其总质量为0.2kg ,杆上套有质量为0.05kg 的小环B ,它与杆有摩擦,当环从底座上以4m /s 的速度飞起时,刚好能到达杆的顶端,g 取10m/s 2,求:

(1)在环升起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压力多大? (2)小环从杆顶落回雇座需多少时间?

§4.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与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条件;

(3)了解生活实际中超重和失重现象;

(4)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5)会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超重和失重问题。

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难点: 应用牛顿定律求解超重和失重问题。

主要内容:

1、超重和失重现象

(1)超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都会发生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加速向下运动或减速向上运动都会发生失重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失重的特殊情况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2.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2、注意

(1)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物体超重和失重并不是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大或变小,物体所受重力G=mg始终存在,且大小方向不随运动状态变化。只是因为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视重变大变小。

(2)物体由于处于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而使重力G值略有不同的现象不属于超重和失重现象。(3)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加速度。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重、失重的实际问题。例1:一个人在地面用尽全力可以举起80kg的重物;当他站在一个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的升降机上时,他最多能举起120kg的重物。问:该升降机可能作什么运动?

例2:一台起重机的钢丝绳可承受1.4×104kg的拉力,现用它来吊重1.O×102kg的货物。若使货物以1.0m/s2加速度上升,钢丝绳是否会断裂?

例3:一台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水平放置,左端跟物体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的伸长为△x,弹簧对物体有水平向右的拉力,求:升降机怎样运动时,物体才能被弹簧拉动?

例4: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A.(1+

L

L

?

)mg B.(1+

L

L

?

)(m+m

)g

C.

L

L

?

mg D.

L

L

?

(m+m

)g

课堂训练:

(1)升降机中站着一个人,在升降机减速上升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地板压力将增大。 B.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将减小。

C.人所受的重力将会减小。 D.人所受的重力保持不变。

(2)竖直向上射出的子弹,到达最高点后又竖直落下,如果子弹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子弹的速率大小成正比,则( )

A.子弹刚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 B.子弹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值最大。

C.子弹落地时的加速度值最小。 D.子弹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值最小。

(3)一个弹簧秤最多能挂上60千克的物体,在以5米/秒2加速下降的电梯里,则它最多能挂上_________千克物体。如果在电梯内弹簧秤最多能挂上40千克物体,此刻电梯在作__________运动,加速值为__________。(g 取10米/秒2)

(4)体重500N 的人站在电梯内,电梯下降时v-t 图像如图所示。在下列几段时间内,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分别为多大?(g=10m /s 2) l ~2s 内,N 1=_______N 5~8s 内,N 2=_________N 10~12s 内,N 3=______N

课后作业:

(1)木箱中有一个lOKg 的物体,钢绳吊着木箱向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5g ,至第3s 末,钢绳突然断裂,那么,4.5s 末物体对木箱的压力是( )

A.100N B .0 C .150N D .5N

(2)电梯内弹簧秤上挂有一个质量为5kg 的物体,电梯在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9.2N ,若弹簧秤示数突然变为58.8N ,则可以肯定的是( )

A .电梯速率突然增加

B .电梯速率突然减小

C .电梯突然改变运动方向

D .电梯加速度突然增加

E .电梯加速度突然减少

F .电梯突然改变加速度方向

(3)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的升降机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内挂着重物的弹簧秤的示数为40N 。已知弹簧秤下挂着的物体的重力为50N ,取g=lOm /s 2,则人对地板的压力为( )

A .大于500N

B .小于500N

C .等于500N

D .上述说法均不对

(4)一个小杯子的侧壁有一小孔,杯内盛水后,水会从小孔射出。现使杯自由下落,则杯中的水( )

A .会比静止时射得更远些

B .会比静止时射得更近些

C .与静止时射得一样远

D .不会射出

(5)原来作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 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现物体A 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

A .加速上升

B .减速上升

C .加速下降

D .减速下降

(6)质量为M 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 的重物从高处放下。若重物以加速度a 下降(a

A .(M+m)g-ma

B .M(g-a)-ma

C .(M-m)g+ma

D .Mg-ma

(7)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0kg 的物体,在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80kg 的物体,则电梯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如果电梯以这个加速度匀加速上升,这个人在电梯内最多能举起质量为___________的物体(取g=lOm /s 2)。

(8)一物体受竖直向上拉力F 作用,当拉力F 1=140N 时,物体向上的加速度a 1为4m /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物体的质量为多少?(2)物体在2s 内的位移和2s 末速度为多大?(3)要使物体在2s 内的位移增大为原来的4倍,物体所受的竖直向上拉力F 2为多少?

(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放置在升降机中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θ,木块和升降机保持相对静止。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 匀减速向下运动时,求木块A 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人推原来静止的小车没有推动是因为这辆车的惯性太大 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C.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说法是() A.合外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加速度成正比 B.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C.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D.由于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整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一定是半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的2倍 3.关于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大 B.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量就越大 C.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就越快

D .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4.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如果要使物体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下列方法中可以实现的是() A .将拉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阻力减小到原来的 2 1 C .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将物体的拉力和阻力都增大原来的2倍 5.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 的作用下产生10m/s 2 的加速度,若推动力增大到2F ,则火箭的加速度将达到(g 取10m/s 2 ,不计空气阻力)() A .20m/s 2 B .25m/s 2 C .30m/s 2 D .40m/s 2 6.向东的力F 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1;向北的力F 2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2。则F 1和F 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A .大小为a 1-a 2 B .大小为2 2 21+a a C .方向为东偏北arctan 1 2 a a D .方向为与较大的力同向 7.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物体的速度为0,然后被弹簧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从A 下落到 B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C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8.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现只有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又逐渐增大到原值,则在力变化的整个过程中,物体速度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A .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零 B .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某一数值 C .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 .如图所示,一个矿泉水瓶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 A B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案 一.学习目标: 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同时能够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能够灵活的选择和应用解题方法来处理牛顿运动定律相关问题。 三.课前检测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四.课堂练习习题 1.(多选)如图所示,表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 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以判定( ) 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 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 D.小球在4秒末速度为0 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试利用两图线求 (1)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 (2)物块在3~6s的加速度大小; (3)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一物体以初速度20m/s自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滑动,2.5秒后速度为零, (1)求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g=10m/s2) (2)若它又滑下,最终到达斜面底端,又要用去多长时间? 4.质量为m=4 kg的小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0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滑动,如图8所示。已知斜面的倾角α=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斜面足够长,力F作用5s后立即撤去,求: (1)力F作用时合力和加速度为多少? (2)前5 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及物块在5 s末的速率;8 (3)撤去外力后向上滑行多长时间? (4)撤去外力F后4 s末物块的速度。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力传感器研究小球与竖直挡板间的作用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斜面倾角为45°,光滑小球的质量m=3 kg,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挡板上。求:(g=10 m/s2) (1)当整个装置静止时,力传感器的示数。 (3)当整个装置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力传 感器示数为36 N,此时装置的加速度大小。 (2)某次整个装置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10m/s2?力传感器示数为多少?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问题(一)同步训练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后,速度为v ,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增加到2v ,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将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其它条件不变 B .将水平拉力增为2F ,其它条件不变 C .将动摩擦因数减为原来的一半,其它条件不变 D .将物体质量、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同时增加到原来的两倍 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盒子A ,A 盒用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与B 盒相连,B 盒内放着一个质量也为m 的物体.如果把这个物体改放在A 盒内,则系统的加速度恰好等值反向,则B 盒的质量为(不计一切摩擦)( ) A .2m B .4m C .23m D .3 m 3.有一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滑,如果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μ

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5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5,该路段限速60km/h,取g =10m/s 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以及是否超速的情况是( ) A .速度为7.5m/s,超速 B .速度为15m/s,不超速 C .速度为15m/s,超速 D .速度为7.5m/s,不超速 5.冬季已经来临,某同学想起了去年冬天在冰面上推石子的游戏,他在冰面旁边很安全的A 点,想将石块沿AB 直线推至水平冰面上的B 点,第一次以某一速度推出后,石块只向前运动了AB 距离的四分之一。取回石块,该同学再次沿同一方向推石块,石块恰好停在B 点,则石块第二次被推出时的速度大小应为第一次的( ) A .12 B .1.5倍 C .2倍 D .4倍 6.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以初速度1v 从地面竖直上抛,上升到最高点后又落回,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 。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升过程中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B .下降过程中小球作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C .1t 时刻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D .时刻1t 和2t 的大小关系为21<2t t 7.质量为1 kg 的物体只在力F 的作用下运动,力F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t =1 s 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运动的v-t 图像、a - t 图像正确的是( )

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全章概述 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新课程学习 4.1 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

牛顿运动定律学案一

§4.1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问题。 3.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课前复习】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 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 (1)定义:。 (2)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和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而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或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2.理解 (1)物体各种形式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产生、变化,同时消失、无先后之分。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性质的力。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物体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题型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题型归纳 题型一:牛顿运动定律理解 例题: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练习: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题型二:动力学图像问题 例题一:将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现在杆上套一光滑的小球,小球在一沿杆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该过程中小球所受的拉力以及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4 s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B.小球质量为2 kg C.杆的倾角为30° D.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为8 m 例题二: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

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 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 与物体位移x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10 m/s 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0 N/m C .物体的质量为2 kg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 例题三: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 B .物块的质量 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例题四: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1m 、2m ,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下落 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 仅与球的速率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kv f =(k 为正的常 量)。两球的t v -图象如图所示。落地前,经时间0t 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 各自的稳定值1v 、 2v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 B.1221v v m m = C .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

牛顿运动定律优秀教案教学提纲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知道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和结论,认识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掌握惯性的概念,会应用惯性解释自然现象; 4.通过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 重点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处理:将教材第一节部分内容渗透到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其思想方法,通过不断深入的理性思维引导,提升感悟认识。 课型:规律建立课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调动学生观察与思维体验 手段:利用手边的钥匙做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 公共汽车急剎车, 一位男士踩到了一位女士, 女士很生气说:”瞧你这德性.”男士回答:”不是德性, 是惯性.”老师提问:”什么是惯性呢?”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使一串钥匙:竖直上抛、使其摆动、使其圆周运动, 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小球的运动过程不一样? 学生观察后绝大多数答案:小球受力情况不同。 教师变换条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力不是决定具体运动形式唯一因素。 使同一串钥匙落体、上抛、平抛、斜抛 问题:小球受力情况是否相同? 答案:均只受重力 问题:为什么小球的运动过程不一样? 学生对比两次实验,深刻思考反思,有学生说到有惯性! 教师肯定,并且强调初始状态不同。 教师引出新课题: 运动学(kinematics) ——只研究物体怎样运用而不涉及运用与力的关系的理论; 动力学(dynamics) ——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论。 教师调动学生: 让我们走进牛顿的世界

导学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受力求运动 例题1:(2019学考)一个质量m=4Kg的木箱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某同学用F=18N的水平推力推动木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木箱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木箱在2s末的速度大小。 变式1:上题若将力F改为20N,求:木箱在5s末的位移大小。 2、已知运动求受力 例题2:(2019学考)某人驾驶一辆新型电动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行驶了5s时速度达到10m/s。若人与汽车的总质量m=800kg,汽车所受阻力为F阻=160N。求: (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 (2)汽车的牵引力大小F; (3)汽车牵引力的反作用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变式2:上题5s时撤除牵引力(汽车所受阻力不变),求: (1)汽车加速度大小; (2)汽车经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3)撤去牵引力后汽车的还能运动多远? 小结: 课后巩固练习: 1、(2019学)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F=20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 (1)若水平面光滑,求物体加速度大小和2秒末的速度大小; (2)若水平面粗糙,且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求物体加速度大小。 2、(2019学)一个滑雪者,质量m=70kg,从静止开始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已知滑雪者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山坡可看成充足长的斜面。 (1)求滑雪者在2s末的速度大小v; (2)求滑雪者受到的合力大小;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重要知识梳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的特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明力不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或状态的性质. 2.惯性大小的量度 (1)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大的物体惯性大,小的物体惯性小. (2)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有惯性.充分体现了“唯一”与质量有关. 三、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定律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3.意义 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时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考点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

高 一 物 理 第 四 章 《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 总 结 一、夯实基础知识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 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公式F=ma. 理解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讲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简单的应用,属于力学的重点知识要求。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地面上一般物体的运动到航天飞机的飞行,无不留下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印象。掌握好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对学生正确认识、解释和探索客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结构】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什么是惯性。 第二单元:第二节至第四节,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第三单元:第五节,讲牛顿第三定律: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第四单元:第六节,介绍力学单位制: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和疑难点解析】 本章着重介绍三个牛顿运动定律,从人类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历史引入,强调对定律本身的理解,以期学生对定律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1.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类正确认识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同样,学生在认识这一问题时,也有许多错误直觉的干扰。第一节从人类认识的历史讲起,也是希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充分注意。并由此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认识它的重要意义。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论点,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研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有多种做法,教材中所用的装置比较简单,课堂演示也比较可靠。只是在分析小车受到的水平拉力时,要注意不使学生产生错误概念,书中用了“可以认为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在页末加了标注:这是一个连接体问题,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时,才“可以认为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而在此处尚无法进行严格讨论。但要让学生知道,并在第七章中给以证明。 3.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是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根据大量的实验归纳出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教材分三节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此有所认识。因此,认真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十分重要。

2020.01.12 高一物理竞赛 第三讲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

1.一轮船以4m/s的速度沿垂直于河岸方向匀速渡河,行驶中发动机突然熄火,轮船牵引力随之消失,此后轮船随波逐流。试求此后轮船速度的最小值。已知河水各处水流速度都相同,其大小为3m/s。 2.一木筏以垂直于河岸的速度离开河岸边的点驶向河中心,河中各处河水流速均为 ,木筏无动力,其出发后的航行轨迹如图所示。离岸2min 后,木筏到达图中的点,试用作图法确定木筏离岸后4min 时的位置。 3.在一竖直面内有一圆环(半径为、圆心为及一点(位于环外,且在的斜上方),如图所示。今有一质点自点由静止出发沿一光滑斜面滑至环上,问此斜面应沿何方向架设可 使质点滑行的时间最短? 4.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倾角为的滑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的滑块放在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相对地面的加速度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

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A.当=0°时,该解给出= 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对的 B.当=90°时,该解给出,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对的 C.当时,该解给出≈g,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对的 D.当时,该解给出≈,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对的 5.使半径=10cm、质量=10kg的均匀实心圆柱体以角速度10rad/s绕中心轴转动,然后将此匀速转动的圆柱体轻轻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设圆柱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静摩擦因数均为=0.1,求经过多长时间后此圆柱体的运动变为纯滚动? 6.如图所示,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长方形物块,在它上面放有物块和。、、的质量分别为、、,、与之间的静摩擦因数和滑动摩擦因数皆为0.1。为轻滑轮,绕过连接、的轻细绳都处于水平位置。现用沿水平方向的恒定外力拉滑轮,使的加速度为0.2g(g为重力加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之间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大小为多少?、之间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大小为多少?外力的大小为多少?

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导学案

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 【学习目标】 能够用牛顿三大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和处理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1)准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通过运动情况判断物体受力。 (3)熟练应用牛顿定律 【方法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看书回答) 一、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把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联系起来了。 二、基本题型: 类型一:从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能够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再通过_______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类型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就能够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___________。 类型三:平衡类问题 可先对物体实行受力分析,根据__力的合成___法则,可转化成二力模型、三力模型、四力模型来处理。 合作探究一 三、解题要点:(1)分析流程图 强调:抓住 力 和 运动 之间的桥梁——加速度,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基础, (2)基本步骤: 四、基本方法:正交分解、整体法、隔离法、三角形法等 五、典型例题 合作探究二 力的合成分解 受力情况 F 1、F 2…… F 合 a 受力情况 v 0、v t 、s 、t F 合=ma 运动学公式

2012年高考牛顿运动定律整套复习学案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讲解和能力形成: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_____ 状态或_____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_______ ,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3)惯性的量度:_______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针对训练: 1.(单选)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从其中一个固定的斜面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的倾角逐渐减小直至为零.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2.(双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单选)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时物体惯性大的缘故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则惯性小;受到的外力小,则惯性就大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式:F 反=-F. (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性: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的性质、物体质量的大小、作用方式、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 2.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比较 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项目 不同点两个力作用在______物体上两个力分别作用在__________物体上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学案(含解析)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 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 知识点 连接体问题 Ⅱ 1.连接体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01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外力与内力 (1)外力:系统□ 02之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2)内力:系统□03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把□ 04加速度相同的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 (2)隔离法:求□05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把一个物体隔离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 知识点 临界极值问题 Ⅱ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01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 02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2.四种典型的临界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03弹力F N =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04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05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06F T =0。 (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速度达到最大的临界条件是□07a =0,速度为0的临界条件是a 达到□ 08最大。 知识点 多过程问题 Ⅱ 1.多过程问题 很多动力学问题中涉及物体有两个或多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在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物体的□01运动情况和□02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这类问题称为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

[高一理化生]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测试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 C.力只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惯性也完全失去了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惯性越大,所以越不容易停下来。 C.惯性大小只由其质量决定,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等均无关 D.物体的惯性是永远存在的,但并不是永远在起作用,如静止的汽车其惯性就没起任何作用 3.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不等于零的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一定改变B.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C.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D.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4.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合成,并且合力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同类性质的力 C.物体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等值反向的力 5.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用竖直向上的力F使物体向上运动,物体获得的加速度是a,用竖直向上的力2F使同一物体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的加速度是() A.g+2a B.2a C.2g+2a D.g+a 7.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竖直上抛一个球,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为a1,下落阶段的加速度为a2,上升的时间为t1,下落回原处的时间为t2,那么 A.a1=a2,t1=t2B.a1>a2,t1>t2 C.a1>a2,t1a D.当水平面粗糙时,a’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

【关键字】情况、设想、方法、质量、认识、问题、要点、自主、继续、快速、持续、保持、建立、提出、研究、规律、位置、理想、地位、基础、作用、水平、反映、速度、关系、分析、保证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自主学习】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认真阅读教材p68页完成下列问题)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2.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4.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 (1)静止的物体若没有力的作用就运动不起来; (2)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推力,就会停下来,但是不 是去掉推力,物体就立即停下来? (3)设想:若果接触面光滑,物体将会怎么样?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①(实验事实)两个斜面,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将到达另 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 ②(科学推想)若另一个斜面光滑,则小球一定会滚到另一斜面的 高度 ③(科学推想)若降低另一个斜面的坡度,则小球高度, 不过,在另一个斜面上将滚得更远 ④(科学推想)若把另一个斜面改成光滑的水平面,则物体 将。 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 练习1: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光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事实2→推论1→推论4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的总结: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不是,力是。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③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它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知识点三、惯性 1、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 ①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错误的说法:只有在匀速

《金版新学案》高三物理一轮 物理课下作业 第3章 第三讲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新学案》高三物理一轮物理课下作业第3章第三讲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新人教版必修1 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选项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或小桶)通过细绳拴在小车上,A错;选项B、C、D符合正确的操作方法,B、C、D对. 答案:BCD 2.(2011·南通质检)“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主要的步骤有: A.将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长木板上 B.打开夹子,让两个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夹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小车在这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C.分析所得到的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与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作用力大小的关系D.在小车的后端也分别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这两根细绳 E.在小车的前端分别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内分别放着数目不等的砝码,使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分别用天平测出两个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 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步骤,对于实验的一些常识,必须牢记于心,结合本实验的实验步骤,不难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答案:AEDBC

高中牛顿运动定律复习学案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学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小不变,运动状态就不变 B.?速度方向不变,运动状态就不变 C.?只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了,才能说运动状态改变了 D.?只要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有一个变了,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2.?下面作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B.?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C.?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它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子弹离开枪口飞出时速度大,力很大,飞行一段时间后速度小,力也就小了 B.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零 C.?运动得很快的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D.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空气阻力、向前运动的力 4.?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比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大 B.两个物体都外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C.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相同性质的力 5.当书本A静止于桌面B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对B的正压力等于A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B.?B对A的支持力等于A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对A的支持力等于A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D.?B对A的支持力等于A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6.马拉车加速前进,则 A.?马拉车的力一定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可能小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的力一定等于车拉马的力 D.?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跟地面与车的摩擦力之和 7.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 B.斜上抛的木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必定处于下降过程 D.在月球表面行走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8.如图2所示,一个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 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所受合外力的变化情况为() A、速度一直变小直到零 B、速度先变大,然后变小直到为零 C、合外力一直变小,方向向上 D、合外力先变小后变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