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精品学案8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 1.1 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 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2。
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
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教学难点】1。
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
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的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结构模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
请同学们指出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
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
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内容。
2。
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第1章第1节 原子结构(第2课时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学生版)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由于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为电子云。
,注:(1)同一能层中,p能级的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不同但原子轨道的能量相同;(2)人们把同一能级的几个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称为简并轨道。
【思考讨论】分析同一原子的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请解释为什么同一原子的能层越高,s电子云半径越大?同一原子的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回顾与展望】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能级符号 n s n p n d n f 最多电子数 能级轨道数目能层轨道数目电子层为n 的状态含有 个原子轨道。
五、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基态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1、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运动状态:一个空间运动状态即一个原子轨道自旋状态:一个原子轨道内的两个电子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取向【深刻理解】电子自旋(1)内在属性:自旋是微观粒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如同电荷、质量一样的内在属性; (2)两种取向:电子自旋在空间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取向,简称 ; (3)表示方法:常用上下箭头(↑和↓)表示自旋相反的电子。
2、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1)用方框(或圆圈)表示原子轨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简并轨道)的方框相连;(2)箭头表示一种自旋状态的电子,“↑↓”称 ,“↑”或“↓”称 (或称未成对电子); (3)能直观反映出电子的排布情况及电子的自旋状态。
【资料卡片】常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原子类别 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 氢原子 1s 1 1s↑ 氦原子1s 21s ↑↓ 氮原子 1s 22s 22p 31s ↑↓ 2s ↑↓ 2p ↑ ↑ ↑ 氧原子 1s 22s 22p 41s ↑↓ 2s ↑↓ 2p ↑↓ ↑ ↑ 钠原子1s 22s 22p 63s 11s ↑↓ 2s ↑↓ 2p ↑↓ ↑↓ ↑↓ 3s ↑〔思考讨论〕(1)在钠原子中,有 种空间运动状态,有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化学:1.1《原子结构》学案(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化学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友情提示】本章属于理论知识,有较多的现代理论概念,对于这些只能靠记忆,在此基础上达到简单应用,学习时注意体会!本章注意要多用类比思维与方法学习!注意归纳,注意一般与特殊!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7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内容并熟记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导学案所有内容。
4.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知道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2.知道多电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3.理解能层与能级的区别和联系,熟记各能层与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4.熟记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5.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重点与难点】理解能层与能级的概念,和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的记忆与应用(书写电子排布式)。
【预习导学】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阅读课文P4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是如何诞生的?2.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3.宇宙的组成与各元素的含量如何?4.地球上的元素是如何分类的?阅读课文P4科学史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知识回顾】(必修2P13)什么是电子层?其表示符号分别是什么?核外电子排布是如何表示的?你能举例说明吗?二、能层与能级阅读课文P4~P5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能层?如何表示?能层和电子层是一回事吗?2. 什么是能级?如何表示?能层和能级有啥区别和联系?3. 填表:能层( n ) 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 l )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能级最多电子数……能层最多电子数……【学与问】P5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①、能层的能级数该能层序数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能级开始。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学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重点、难点: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学习过程:[思考]:原子是怎么诞生的?(阅读:宇宙大爆炸、原子的诞生素材。
)[思考]:1、原子又具有着什么样的结构?(参阅:本章章图,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历史,了解发展史中各种理论的要点和相关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形成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步认识。
)2、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排布的呢?(规律)(回忆必修2所学知识):。
[练习1]:画出氢、锂、钠、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结]:能层概念:。
[练习2]: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E K E N E L E M::[思考与交流]:(1)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2)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顺序如何?(3)不同英文字母的不同能级的能层序数最小取值如何?(4)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各是多少?有无规律可循?(5)各能层所包含的能级类型及各能层、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见下表:[小结]:每一能层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为个,(为什么?。
)[练习3]:下列符号正确的是()A、1pB、3fC、4dD、7s[思考]: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呢?。
[练习4]:1、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①、E3S E2S E4S E1S:②、E3S E3d E2P E4f:2、①写出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并写出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写出1—36号元素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例:钾 K:1s22s22p63s23p64s1或[Ar]4s1[思考与交流]:刚才所写电子排布式与元素周期表中铜、银、金、铬等的外围电子层排布。
1.1原子结构学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节 原子结构【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课前预习区】1、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有什么关系?3、画出Na 、Mg 、Al 、Si 、P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课堂互动区】一、原子核 核素【问题组一】1、原子和原子核分别是由什么构成的?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具有什么样的关系?3、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一】(一)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处于核外的高速运动带 电的 组成。
2、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荷的 构成,二者之间依靠一种特殊的力 结合在一起。
3、对某一个原子来说 核电荷数= =4、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上,因此,原子的质量可以看作是原子核中 和 的质量之和。
人们将原子核中 和 之和称为质量数,质量数( )= ( )+ ( )【针对练习一】 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离子带电荷是什么原因?完成下表。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X A Z【问题组二】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定义是什么?2、你能说出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吗?【归纳总结二】(二)核素1、元素:元素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2、核素:核素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元素的种类多于、少于、还是等于核素的种类 ?为什么? ;是否所有的元素都有多种核素 ?3、同位素 。
某种氧原子含有8个中子其质量数是 ,要是有10个中子其质量数是 ,他们是同样的原子吗?之间是什么关系?不同元素的核素之间可以互称为同位素吗? 4、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练习二】下列微粒H 11 H 21 H 31 O 168 O 188 Cl 3517 Cl 3717表示了几种元素 ;几种核素 ;与H 互为同位素的是 ;H 2 与D 2是同位素吗 ;O 2与O 3是什么关系 ?二.核外电子排布【问题组三】1、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排布的?遵循什么样的规律?2、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三】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及 、能量由 至 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n 代表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个)。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 1.1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 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名师导航知识梳理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做______________。
(2)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把原子这一哲学名词变为化学中具有确定意义的实在微粒,并建立了______________学说.(3)1903年,汤姆逊在发现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
(5)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进一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模型。
(6)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的______________理论,使人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
2。
氢原子光谱(1)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在真空中波长介于______________之间的电磁波。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的视觉中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案鲁科版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1.能级符号及所含轨道数:s、1,p、3,d、5,f、7。
2.每个电子层所含能级类型:K:s;L:s、p;M:s、p、d;N:s、p、d、f.3.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形。
4.原子轨道能量高低关系:同电子层不同能级:n f>n d>n p>n s;不同电子层同能级:n s>(n-1)s>(n-2)s>(n-3)s;同电子层同能级:n p x=n p y=n p z。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1)光谱①概念: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运动轨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特别提醒](1)基态原子错误!激发态原子.(2)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时吸收或释放能量,形成光谱。
(3)焰色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不同轨道上跃迁。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并发现元素周期律.()(2)氢原子外围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
()(3)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4)基态氢原子转变成激发态氢原子时释放能量。
()(5)焰色反应与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1)×(2)×(3)√(4)×(5)×2.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了若干个阶段,下列是这几个阶段中的主要成果和代表人物,请用线连接起来。
ⅠⅡ葡萄干布丁模型道尔顿实心球体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汤姆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玻尔解析:原子结构模型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成果和代表人物分别是: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1903年汤姆逊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核式模型→1913年玻尔建立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量子力学模型.答案: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原子轨道(1)电子层(n)分层电子离核的远近标准(2)能级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不同,所以同一电子层可分成不同的能级,用s、p、d、f 表示。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
3 / 12
4 / 12
5 / 12
【规律方法】激发态原子不稳定,电子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等可见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至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是大多数金属发生焰色反应的原因。
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原子轨道
1.电子层分层标准电子离核的远近
n的取值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由低到高
能量――――――→
由近到远
离核――――――→
2。
能级
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不同,所以同一电子层可分成不同的能级,用s、p、d、f表示。
3.原子轨道
(1)概念: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2)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7 /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及如何用其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2.能应用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
(重点) 3.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难点)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 (1)光谱①概念: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氢原子外围只有1个电子,故氢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对吗? 【提示】 不对。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1)道尔顿原子学说涉及到原子内部结构。
(×)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3)基态氢原子转变成激发态氢原子时释放能量。
(×) (4)焰色反应与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化学变化。
(×)[核心·突破]1.光谱 (1)基态原子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2)同一原子不同状态的能量激发态大于基态;不同原子的能量不一定存在激发态大于基态。
(3)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时吸收或释放能量,形成光谱。
(4)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如焰色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不同轨道上跃迁。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题组·冲关]1.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B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发现了电子【解析】英国科学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
【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66240000】A.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之一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能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D.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解析】A项中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B项正确;C项中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于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遇到了困难;D项中电子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电子的运动特点决定了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的位置和速度,D项错误。
【答案】 B3.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是由不连续的谱线组成的,这表明( )A.在原子中只有某些电子能够跃迁产生光谱B.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处于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即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C.原子发射的光是单色光D.白光可以由多种单色光组成【解析】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也就是由具有特定频率的光形成的谱线,原子光谱之所以产生这种特定的谱线,是由于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跃迁的始态和终态的能级差也是量子化的。
【答案】 B4.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子跃迁时发光B.氖气发光,发出红光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解析】原子发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子跃迁释放或者吸收能量。
【答案】 A【规律方法】激发态原子不稳定,电子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等可见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至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是大多数金属发生焰色反应的原因。
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教材整理1 原子轨道1.电子层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不同,所以同一电子层可分成不同的能级,用s、p、d、f表示。
3.原子轨道(1)概念: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2)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答案】x y z x y z 3 3d 5 4s 1 4p x、4p y、4p z 3 4d 5 4f 74.自旋运动状态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只有两种,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1)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
(√)(2)第n电子层共有n个能级,n2个原子轨道。
(√)(3)每个轨道容纳的2个电子自旋方向不固定。
(×)(4)n=2时,有2s、2p x、2p y、2p z四个原子轨道。
(√)教材整理2 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和电子云1.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1)对象: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即原子轨道。
(2)方法:用直角坐标系标注。
(3)意义:表示原子轨道的空间分布。
(4)形状:s轨道球形;p轨道在空间的分布特点是分别相对于x、y、z轴对称,呈哑铃形(∞)。
2.电子云(1)概念: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
(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
电子云中的每一个小点就是一个电子,对吗?【提示】不对。
[合作·探究]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探究[探究背景]多电子原子如氧原子,电子的运动区域不同,其能量不同,而且电子的运动轨迹也不同。
[探究问题]1.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区域与其能量的高低之间有何关系?【提示】多电子原子中,通常能量较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而能量较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2.不同电子层的同种能级的原子轨道形状是否完全相同?【提示】不同能层的同种能级的原子轨道形状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只是原子轨道的半径不同,能级序数n越大,电子的能量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例如1s、2s、3s轨道均为球形,原子轨道半径:r(1s)<r(2s)<r(3s)。
[核心·突破]1.电子层数(n)、能级数、原子轨道数、容纳电子数的关系:3.s轨道为球形,p轨道为“∞”形,并不是说s能级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p能级电子绕核做“∞”形运动。
4.电子云图中的一个小黑点,不代表一个电子。
5.离核越近,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越大。
[题组·冲关]1.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顺序依次为1、3、5、7B.各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电子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电子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个【解析】各电子层的能级数等于其所处的电子层数,即当n=1时,它只有一个s能级,当n=2时,它有两个能级:s能级和p能级,所以B、C均错误;而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答案】 A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14 B.15 C.16 D.17【解析】原子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最内层只有1s能级,可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有2s、2p两个能级,可容纳1×2+3×2=8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该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又因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选A项。
【答案】 A3.如图是2p z轨道电子云的示意图,请观察图,并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p z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是z轴对称B.s电子的电子云形状是球形对称的C.电子先沿z轴正半轴运动,然后再沿负半轴运动D.2p z轨道形状哑铃形【解析】电子云是电子在一定区域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它并不是电子运动的实际轨迹(或轨道),故C错;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s电子的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故B对;观察该图可知A对;该p轨道为哑铃状,D对。
【答案】 C4.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导学号:66240001】(1)2s________3s (2)2s________3d(3)3p________3s (4)4f________5d(5)3d________4s (6)3p x________3p z【解析】相同电子层上不同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n s<n p<n d<n f;不同电子层上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1s<2s<3s<4s…;电子层、能级均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相等:3p x=3p y=3p z;对于处在不同电子层的不同能级,电子排布的先后顺序为n s、(n -2)f、(n-1)d、n p。
【答案】(1)< (2)< (3)> (4)< (5)> (6)=【温馨提示】(1)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运动状态不同。
(2)同一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不一定相同,但同一能级上的电子能量一定相同。
(3)不同电子层的能级上的电子能量一定不同。
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章末知识网络构建1.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晶体⎩⎪⎨⎪⎧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① 的密堆积② 的密堆积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习惯采用的是③晶胞中原子占有率(平行六面体):顶角:④ ;棱上:⑤ ;面心:⑥ ;体心:⑦ ;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非晶体:长程⑧ 和短程⑨ ,无固定熔点液晶:沿分子⑩ 方向呈现有序排列纳米材料:⑪ 排列长程有序, ⑫ 无序等离子体:⑬ 和⑭ 组成2.四种常见的晶体类型 (1)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⑮ ,微粒间的作用力是⑯性质特点:易导电、导热、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但熔、沸点个体差异大(2)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力是⑰性质特点:熔、沸点⑱ ,略硬而脆,且在固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3)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作用 力是共价键性质特点:熔、沸点⑲ ,硬度⑳(4)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性质特点:熔、沸点○21 ,硬度○22【答案】 1.①等径圆球 ②非等径圆球 ③平行六面体 ④1/8 ⑤1/4 ⑥1/2 ⑦1 ⑧无序 ⑨有序 ⑩长轴 ⑪颗粒 ⑫界面 ⑬带电微粒 ⑭中性微粒2.⑮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⑯金属键 ⑰离子键 ⑱较高 ⑲高 ⑳大 ○21低 ○2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