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中班数学《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5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能找出5以内相邻的两个数。
2.学会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能按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5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教棒。
2.学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抓数字”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快速找出并说出相邻的两个数。
2.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卡片,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二)主题活动1.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你们知道什么是相邻两数吗?2.探索(1)老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数量。
师: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多少只小动物?(2)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找出相邻的两个数。
师:请大家找出小动物图片中相邻的两个数,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3)老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小手,把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吧!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了5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谁能告诉老师,5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找出相邻的两个数。
师:请大家找出水果图片中相邻的两个数,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进行排序。
师: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吧!(四)拓展活动1.老师出示更多数字卡片,引导幼儿找出相邻的两个数。
师:请大家找出这些数字卡片中相邻的两个数,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幼儿自由组合,找出相邻的两个数。
五、教学反思优点:1.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总结一、5以内数的认识。
1. 基数含义。
- 1 - 5各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例如,1个苹果、2只鸭子、3朵花、4个气球、5颗星星等。
通过数具体的物体,感受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 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如1个杯子对应1个杯盖,它们的数量同样多。
2. 序数含义。
- 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例如,在排队时,从前往后数,第1个小朋友、第2个小朋友等。
区分基数和序数,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如“有3个小朋友”是基数概念,“第3个小朋友”是序数概念。
3. 数的写法。
-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1 - 5各数,1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画直线;2从左上向右下画半圆,再向右上画半圆;3从右上起笔,画两个半圆;4先写撇折,再写一竖;5先写短竖,再写弯钩。
4. 数的大小比较。
- 按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2<3<4<5,5>4>3>2>1。
可以通过直观的实物比较,如3个苹果比2个苹果多,所以3>2。
二、5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加法的意义。
- 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例如,树上有2只鸟,又飞来了1只鸟,一共有多少只鸟?算式是2 + 1 = 3(只)。
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如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2根小棒,右边摆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根小棒,帮助理解加法的含义。
2. 减法的意义。
-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例如,有3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还剩下多少个气球?算式是3 - 1 = 2(个)。
同样可以用实物演示,如3个圆片,拿走1个圆片,剩下2个圆片。
3.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点数法:对于1 - 5以内的加减法,可以通过数手指或数实物的方法计算。
如计算2+3,先数出2个物体,再接着数3个物体,一共是5个物体,所以2 + 3 = 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精品教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材P17及练习三第3、6、7、8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 4 3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 3>2 3<4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小结】:【教学反思】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5以内比大小练习题

5以内比大小练习题一、接着画考查目的: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意义。
答案:略解析:利用接着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与事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能根据数数画出相应数量的图形,在练习的过程中将数与形初步建立联系。
二、请你给每一节车厢标上车厢号考查目的:掌握5以内各数的顺序。
答案:1、3、4、5。
解析:在排列数顺序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数的顺序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够利用数的顺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数一数,比一比考查目的:能够正确数物体的个数,并准确的进行数大小的比较。
答案:有3个,有4个,有2个,有5个3>2或24解析:结合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应用所学过比多少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一数,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人?你还想数什么?考查目的:能够正确数出事物的个数,并能正确运用1-5各数进行数量的表示。
答案:1把太阳伞,2个人,3只螃蟹,4棵椰子树,5只海鸥……解析:结合实物进行数数的练习,熟练的数1-5各数,并能将数与物建立联系。
五、涂一涂,比一比,写一写考查目的:能够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正确判断5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答案:不唯一。
解析:在涂、比、写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可以判断出数的大小,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六、填一填考查目的:能够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答案: > 最后一组答案不唯一。
解析: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让学生体会到数的大小是相对而言,并能够根据前面两组练习的形式,自己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一组数进行大小的比较。
七、最后一个该涂什么颜色,涂一涂,数一数有个,有个。
考查目的:能够发现简单的规律,根据规律正确的涂色,准确写出每一种事物的数量。
答案:最后一个涂紫色。
有5个,有4个。
解析:让学生通过有序的观察发展简单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进行判断,在应用中正确运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比大小练习》同步试题一、接着画考查目的: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课件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同样多”和“多” “少”的含义,认 识=、>和<。
2.了解5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和<表示5以内 数的大小 。
数一数:下面有几种水果,每一种水果都有多少个?
比一比
5 4 3 2 2 1
你发现 了什么?
和 同样多。
2=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号
读作:2 等于 2
一个对一个地比,哪种水果有多余?多余在哪里?
比
1个
5 > 4 开口一头对大的数
尖的一头对小的数
···
大于号
读作:5 大于 4
2个
1 3 < 读作:1 小于 3 小于号
比较大小的符号
如何区 <、>
=> <
等于号 大于号
小于号
从左边看,开口的就叫大 于号,尖的 叫小于号。
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口在前是大于号, 尖尖在前是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练习1 数一数,填一填。
多 2 个。
4 >2
练习2
3>1
5 >3
练习3 比一比,填一填。
<
>
练习4
在○里填“> ” “<”或“=”。
5 ○> 2 2 ○< 3 4 ○= 4
2 ○< 4 3 ○> 1 1 ○< 5
练习5
12 3 4 5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4>3>2>1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3<4<5
小学数学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7-19页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整数大小比较的起始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在1-5数的认识之后。
在准备课单元,安排了物体“比多少”的内容,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比较数的大小做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内容将成为学生后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有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1-5数认识之后,以及有了比较事物多少的知识基础上学习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知道了“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能数出1-100各数,也能比出10以内数的大小,但这只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符号感匮乏,也欠缺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3种水果,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一一对应),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符号感。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难点:明确区分“>”和“<”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课件展示3只小猴子在美丽的大森林玩耍的情景,然后3只小猴子准备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的摆放着情景图中的三种水果。
2. 画外音我们怎样分这些水果呢?(设疑,让学生有帮忙解决问题的欲望。
) (1)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帮助猴子解决分水果的问题(摆学具)。
(2)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用比多少时用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别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比较多少5以内的数》PPT课件中班数学活动

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幼儿能够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过程
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节
故事导入:通 过讲述与数字 相关的故事, 激发幼儿的兴
趣和好奇心
游戏导入:通过 简单的数学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 感知数字和数量
的概念
情景导入:通过 创设与生活相关 的情景,引导幼 儿发现数字和数
量的存在
操作导入:通过 让幼儿动手操作 教具或实物,帮 助他们直观地感 知数字和数量的
添加副标题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多少5以 内的数》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活动目标
03 活动准备
04 活动过程
05 活动反思与总结
添加章节标题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5 以内的数多少。
正确区分物体和它的数量,感知 5以内数的概念。
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 动的乐趣。
活动亮点
幼儿参与度高,积 极互动
教学方法多样,适 合中班幼儿
教学效果显著,幼 儿掌握知识较快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幼儿学习兴趣浓 厚
活动不足
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增 加互动环节
教学方法单一,需要多样 化教学
幼儿理解能力有限,需要 加强引导和解释
活动时间过长,需要适当 缩短时间
改进措施
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 难度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 需求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学PPT、数字卡片、 实物教具等
物质准备
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和好奇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知识准备:了解数字的名称、大小 关系等基本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