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原创][我的二战]我也说说绥靖政策吧玄烨号航母发帖于:一、二战史发布时间:2009-1-14 14:14:59查看原帖收藏复制链接【共16条评论】【浏览423IP】[我的二战]我也说说绥靖政策吧二战前的一段时间,绥靖政策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
英法等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德国绥靖着利益。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再多说两句罢了。
绥靖政策的英文是policy of appeasement!单词appeasement的直接意译是平息、缓和、满足、安抚、姑息。
汉语中,绥靖二字也可以分别作出解释。
绥,可以引申为安定、安抚,当年的绥远就是安定远方的意思;靖,直接就是安定的意思,古语有嘉靖殷邦这句话,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好词。
绥和靖加在一起,就是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甚至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引申到了绥靖主义就是,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再上升到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政策,则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绥靖政策的根源,大家应该都了解吧,就是因为一战结束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才使得西方列强们将苏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
但是,西方列强们在敌视着苏联的同时,自身集团内部还有着瓜分世界的矛盾,一战结束后的分赃不均,也埋下了二战祸起的伏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入门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述“绥靖”一词,最早见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
所谓“敬服王命,绥靖四方”,这里面的“绥靖”是平定安抚之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绥靖”渐渐与政策二字联系在一起,其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用来指代姑息养奸的行为做派。
而绥靖政策,则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的妥协退让。
这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极力避免武装冲突的纵容政策。
这种政策在当时还突出地表现为“祸水东引”,即尽可能满足德国和日本,使其侵略矛头对准苏联。
二、产生背景1、一战使得英法实力衰弱。
1914—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缓缓落下帷幕。
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特大级暴风雨的洗礼,英国和法国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而在1929年,一场世界级的经济危机又不期而至。
可谓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下跌,外贸总额更是缩减了一半还多,英镑贬值了1/3,22%的工人陷入失业的境地,国内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经历了一战和经济危机的英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再看法国,其境地比英国还要悲惨。
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局势一直不稳,内阁更替频繁。
身为老牌霸主的英国在一战和经济危机中遭受的苦难,法国亦是感同身受。
对德国的惧怕,对民众的无力,追随英国就成了法国的政治正确。
2、敌视社会主义制度“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也是魄力非常。
虽然时至今日,无产者仍没有获得整个世界,但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确已经瑟瑟发抖了。
比如英法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除了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还拉开了两大社会制度对立的序幕。
自此,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了斗争。
苏联,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英法非常清楚,本国绝不能发生大规模的无产阶级运动。
绥靖政策——精选推荐

探究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战中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为此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本文对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及历史经验教训等做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二战的认识。
关键词:绥靖政策原因、具体表现、教训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为在新兴的帝国主义面前苟安一时,对侵略者没有采取行动给予制裁,将战火及时扑灭,相反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
它以维护既得的利益和霸权为宗旨,以损人利己为原则。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会议及协定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同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巅峰。
绥靖政策的出现,给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它对当今国际社会留下深重的思考。
一、历史原因纵观二十世纪二三时年代国际舞台及政治气氛,绥靖主义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各种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后导致二战的爆发。
1、经济的衰落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就是国家的生命。
衰落的经济无疑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英法等协约国是战胜国,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导致各国战后重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缓慢。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各国政府不得不把经历集中到战后经济的恢复上。
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一、共产国际 “七大”
1.背景、概况 2.主要内容 3.意义
三、西班牙 内战
1.内战爆发 2. 德意武装干涉 3.国际反应 4.失败
二、亚非人 民反法西斯 侵略的斗争
1.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四、德意日
2.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3.中朝军民的抗日斗争
结盟
1.原因 2.过程 3.影响
【练 习】
一、选择题:
二、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目的
1.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主要方向
2.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⑴原因 战略位置重要 自然资源丰富
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埃军民粉碎意速胜企图 ⑵过程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暂时失利 1936年
⑶失利原因
【想一想】归纳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利的原因
它们是出于什么原因?
1.原因: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 【思考】共同的利益指什么?
指: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 地和势力范围。
2.过程 3.影响
1936年 德意协定 “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共 同
1937年 意加入 三国轴心形成 的
招
牌
第四节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复习导入】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面对危 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哪两种解决危机的典型方式?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德、日法西斯对内、对外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 对内:恐怖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
一、共产国际“七大” 1.背景 2.概况 1935年 莫斯科 主持人
3.主要内容
【想一想】西班牙内战引起了德意法西斯的恐慌,它 们对西班牙内战进行了武装干涉,出于什 么原因?是不是仅仅为了援助佛朗哥?
绥靖政策

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开明的君主国家,也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昔日霸主,霸权政治根深蒂固。它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损人利己,一手提拔德国,支持德国整军、毁约,用以抗法反苏,甚至威胁法国“若采取军事行动,就会使自己同英国同盟分裂”[8](p.124),助长了法西斯气焰,终究引火烧身。一定程度上说,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是其霸权政治的体现和维护其霸主权益的需要。
他却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以至达到不断满足侵略者扩张领土的欲望以求避战的境地,这就是“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英国经济实力的不济和社会思潮的涌动及当局统治者的诸多考虑,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成为历史的必然。当然,国际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也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法西斯德国的迅速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使英国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妥协避让。然而,也正是这多种因素的重合,历史才走向了“绥靖”的起点。
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历史启示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历史启示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那么你对绥靖政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绥靖政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绥靖政策的出现背景英法维权政策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
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背景。
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社会思潮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对外扩张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
(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历史趣谈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导语: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态度,英法美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原因。
绥靖政策原因一: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英法等国家不得不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的目标,一切其他的目标都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不能干扰这一主题,于是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二: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了反战高潮,人民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所以英法政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不想在短时间内出现任何的战争,所以才会使得英法等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开始增长,英国为了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抑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发展,于是积极的扶植德国,实行亲德反法的政策,同时英法两国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借助德国消灭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英国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生活常识分享。
付朝伟苏联的绥靖政策

论苏联的绥靖政策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中学付朝伟内容提要苏联在卫国战争前夕推行了与英法美绥靖政策实质相同的纵容德日法西斯侵略的对外政策,本文扼要论述其原因、表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日中立条约》大家都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中,英、法极力推行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也起到了绥靖的作用。
那么当时作为世界大国的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的中立自保政策,是否也可以看成是绥靖政策呢?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它所起的消极作用,比起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苏联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苏联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苏联在欧洲一直致力于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由于英、法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这种努力没能取得成效。
1938年9月,英、法不顾苏联也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这一事实,在丝毫没有征求苏联意见的情况下与德意法西斯一起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这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担心英法在暗中与德国搞交易,企图靠出卖东欧小国来鼓励德国向东进攻苏联。
从此,苏联开始改变那种试图与英、法一起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做法,另谋自保之策。
二、苏联对德国实行的绥靖政策我们再来看看苏联的对外政策是如何改变的。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中分析国际形势时,对英、法的绥靖政策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而对法西斯国家特别是德国的批评却很少,并表示苏联将把“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作为今后对外政策的任务之一。
这表明苏联已开始把谋求自保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
1939年初,苏联开始与德国进行断断续续的接触,这种接触即使在1939年4-8月的英、法、苏三国谈判期间也没有停止。
三国谈判前期,由于英、法对德国还抱有幻想,因而在谈判中采取了消极应付、拖延谈判的做法,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制止战争所必需的一些条件,这使苏联渐渐对三国谈判失去了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绥靖政策
时间:
苏联绥靖政策包括远东对日绥靖政策和欧洲对德绥靖政策"。
从1931年开始表明苏联推行绥靖政策,至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标志苏联外交政策由集体安全转向中立自保政策,标志着苏联开始全面推行绥靖政策,至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苏联最终才放弃绥靖政策。
1、对日绥靖政策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使对日绥靖达到顶峰,苏联在法律上承认了伪满,也使日本得以放手准备南进,很快发动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才标志着对日绥靖政策完全停止
2、对德绥靖政策开始于1939年8月苏德两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议定书的签订,它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轻取波兰、北欧、西欧"1940年苏联对德绥靖达到顶峰,在舆论上!行动上完全站在法西斯一边"但顶峰之时也是它该悄悄收场的时刻,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对德绥靖政策的破产。
原因:
1.由于矛盾重重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苏联对英法采取怀疑和拒绝的态度,“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
2.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屡屡受挫。
特别是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之后,给一向倡导集体安全的苏联当头一棒,英、法与德、意法西斯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了一贯的努力,苏联力图抵制西方国家的“祸水东引”。
对英、法彻底失望后,于是苏联把其国家利益置于人类的整体利益之上。
3.苏联当时国内又面临着巩固政权、增强国力,反对帝国主义威胁的任务,同时自身实力也不及英法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不具备首先向德日作出回应的条件。
4.苏联希望仅可能的拖延时间,以争取更充分的准备,避免首先引火上身。
表现:
对日本: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宣布对中、日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
2.1932年初,苏联答应了日本关东军使用中东铁路的要求,且只收半价运费。
而当国际联盟邀请苏联协助“李顿调查团”解决东北事变时,苏联却不敢介入,甚至拒绝调查团取道苏联直达中国东北。
1933年苏联主动提出把中东铁路出售给日本。
3.1935年3月,苏联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根据日本的意见,把中东铁路低价卖给了日本的傀儡政权“满洲国”。
4.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并同时声明:“苏联政府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则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这样,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得到了苏联法律上的承认。
这是苏联在亚洲拿别国的领土和主权做交易,纵容法西斯侵略来换取自己和平的绥靖政策。
《苏日中立友好条约》把苏联对日绥靖推到顶峰,无异于“东方的慕尼黑协定”
5.在战争末期苏联还屡次以各种借口拒绝商讨远东问题,,甚至敦促日本投降的《波咨坦公告》也没有苏联的签名。
对德国:
1.1939年8月31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1939年9月3日,英法放弃绥靖政策,苏联仍继续推行,在舆论上和行动上公然支持法西斯。
3.1939年《德苏友好和边界条约》,苏德军队在波兰会师。
4.要求共产国际命令各国共产党在实际行动上停止反法西斯斗争。
5.纵容对英国的侵略,甚至在1940年11月,斯大林就英国战败后同德国瓜分英国进行协商,并答应有条件的参加轴心国。
6.为德国提供大量的原料、食品、木材,金属和矿产。
危害:
影响了反法西斯国家内部的团结,助
长了侵略者的势力,延长了二战的进程,
自己也受到了沉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