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读本文言文语段翻译

合集下载

必修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翻译

必修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

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

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

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

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

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

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

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厉王不听。

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

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冯谖客孟尝君》的译文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

”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

”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

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

”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训练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训练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训练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xxxx从前,xx在xx娶了一妻子,叫xx,她生下xx公和共叔段。

xx 公出生时脚先出来,xx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xx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xx请求,xx都不答应。

到xx公即位的时候,xx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xx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xx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xx,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xx便请求封给xx,xx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xxxx。

初,xx娶于申,曰xx,xx及共叔段。

xx寤生,惊xx,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xx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xx。

及xx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xx邑也,xx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xx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xx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xx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xx 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xx说:“xx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xx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xx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xx伐xx译文:xx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xx国王(xx)率领个xx侵略xx,xx被击溃,便讨伐xx。

xx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xx回答说:“以前xx命令我的先君太工说:‘所有的xx,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

’(并)赐给我先君鞋,xx可以到海,西可以到xx,xx可以到xx,xx可以到xx。

你们xx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xx 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

xxxx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
课堂提问
•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晋侯、秦伯围攻郑国,因为他对晋国无礼,并且 依附于晋的同时也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
秦军驻扎在氾南。
•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越过别国来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 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
送别荆轲。
•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 庶子蒙嘉。
• 到了秦国之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丰厚地赠 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 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 王命之。
• 用匣子装上,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之礼相送, 派遣使者来使大王知道。一切听大王吩咐。
• 6、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 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使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
命。
• 7、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而按照秦法,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够 拿任何兵器。
• 8、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 契以报太子也。
•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倚靠着柱子 大笑,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大骂道:“事 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想要活着威逼他, 一定要得到契约来报答太子。”
• 如果真的能得到樊将军的头与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 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就能够有报答 太子的方法。
•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 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现在拿着一把匕首进入难以预料的强大的秦国,我 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和我一起去。现在太 子认为我行动迟缓,请允许我辞别。

读本 文言文 译文

读本 文言文 译文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上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我一同饮酒。我痛饮几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姓氏,得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了船,船夫嘟嚷到:“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齐诸田疏属也。闵王时,单为临灾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闵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闵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灾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译文】
田单这人,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政权)。闵王时代,田单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使者乐毅攻败齐国,后来不久退守莒城。燕国军队迅速地长途进军(指没有遇到抵抗)平定齐国绝大部分地区,而田单逃奔安平(城邑名),让同一家族的人把轴两头的尖端部分锯断,再用铁箍包住。待到燕国军队攻打安平,城墙倒塌,齐人奔逃,抢路逃跑,由于车轴头被撞断,车子也就毁坏了,被燕军所俘虏。惟有田单宗族之人由于铁帽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往东逃到即墨,据城坚守。燕军已经使齐国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下。燕军听说齐王在莒,合兵攻打它。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已杀闵王于莒城,因为坚守抵抗燕军,数年没被攻下。燕国率军向东围困即墨。即墨的长官出城与燕军作战,战败而死。城中共同推举田单,说:“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以保全,熟悉兵法。”拥戴他做将军,凭即墨来抵抗燕军。

第一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劝学》12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师说》1道受业解惑也。

2所存,师之所存也。

3吾未见其明也。

4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三、《烛之武退秦师》1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3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又欲以利晋,唯君图之。

”6而四、《赤壁之战》1、刘备天下枭雄。

23、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456、子瑜者,亮兄瑾也。

78、亮见权于柴桑。

9事之。

10、田横,齐之壮士耳。

1112受制于人。

1314人。

1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16、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17、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在于今日。

1819、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也。

20212223陷泥中,死者甚众。

第二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原文: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龙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译文: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

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官触詟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

触詟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

高一语文读本1文言文翻译(全)

高一语文读本1文言文翻译(全)
2、赤壁之战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由 那边有头猪 整理
1、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宽仁恕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

父亲刘崎,在汉顺帝时担任司徒。

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

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就交给了他然后自己步行回家。

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样处罚。

"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幸亏你来把牛归还给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汉桓帝时,被大将军梁冀召用,先后五次调任司徒长史。

延喜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大守。

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的表现。

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

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

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

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

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就延请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向百姓讲解经义,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汉灵帝年间,被征召授予太中大夫一职,在华林园内做侍讲。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

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

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

"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

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

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

"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

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

"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他的官服。

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温和慈爱。

国内的人都称他是忠厚的长者王充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是从魏郡元城迁徙来的。

王充少时丧父,乡里都称赞他的孝顺。

后来到京师,在太学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

他喜好博览群书而不拘守章句。

家贫没书,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阅读那裹卖的书,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回到乡里,隐居教书。

在郡中任功曹,因多次谏静不合而辞职。

王充爱好议论辩说,开始好像是诡辩,最终却是有理有据。

他认为世俗儒生拘泥文字,常常失去真正的含意,于是便闭门思索,回绝庆贺吊唁之类的礼节往来,门上窗上墙壁上都放置刻刀刻笔。

着《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说明事物类别的异同,纠正当时世俗的疑问。

刺史董勤征召王充为从事,转为治中,他自我免职回家。

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引荐王充才学很高,肃宗特韶令公车征召他,但因病没去。

年近七十岁时,神志精力衰弱耗尽,于是着《养性书》十六篇,节制嗜好欲念,安神自守。

永元中,病逝于家中。

循吏崔伯谦崔伯谦,字士逊,博陵人。

父亲文业,任巨鹿太守。

伯谦小时候父亲去世家中贫困,用心侍奉母亲。

高祖征召他到晋阳,补授相府功曹,称赞他说:‚清廉奉公,真是好佐吏。

‛升瀛州别驾。

世宗授为京畿司马,慰劳说:‚你在瀛州施展才能,治理得很太平,我府中事务繁多,因此将此职授你。

‛族弟崔暹当时受到皇上宠幸而显要,伯谦和他同在朝廷为官,若非遇到婚丧大事,绝不到他家中去。

后来任济北太守,遍行恩德,把鞭子改为熟皮制作,不忍心见罪人流皿,表明耻辱而已。

有当朝权贵从郡中经过,询问太守政绩如何。

那人回答说:‚太守用恩德教化我们,从古未有。

所以老百姓作的歌谣说:‘崔太守,能治政,换皮鞭,施威德,民不争。

‛’客人说:‚既然是恩德教化,为什么又说有威严呢?‛回答说:‚官吏害怕威严,百姓蒙受恩德。

‛征召到邺时,百姓都哭着挤在路上。

因为弟弟崔让在关中任职,不能再在内做官,任南巨鹿太守。

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

百姓中有因家贫体弱而不能诉讼的,都说:‚我们有白胡子太守作主,不用发愁决断不了。

‛后来任银青光禄大夫,去世。

田横五百士过后一年多,汉王刘邦消灭了项羽,就自立为皇帝,封彭越为梁王。

田横害怕被杀,就带领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

汉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就平定了齐国,齐国的贤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要让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揽的话,以后恐怕难免有祸患。

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并且召他入朝,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我又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

‛使者回来报告,高祖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抄斩!‛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是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

‛田横于是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

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有一个叫尸乡的地方,这一天田横等人来到此地驿站。

田横对汉使说:‚作为人臣拜见天子应该沐浴一新。

‛于是就住下来。

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而现在汉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而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

更何况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再与他的弟弟来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

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就自刎了,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汉高祖。

汉高祖说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从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个人接连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汉高祖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

然后高祖拜田横的两个门客为都尉,并且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

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

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

高祖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

进京之后,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自杀。

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横兄弟确实是能够得到贤士拥戴的人。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父亲顾悦之,当过尚书左丞。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创作《筝赋》,写成以后对人说:“我这篇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不懂鉴赏的人一定会因为它后出而遗弃,有鉴识能力的人将会认为高奇而推重。

桓温提拔他为大司马参军,十分亲近他。

桓温去世后,顾恺之拜谒桓温的坟墓,赋诗道:“山陵崩塌溟海枯竭,鱼鸟依靠什麽!”有人问他说:“您这麽看重桓公,为他哭的样子大概可以看得见吧?”顾恺之回答说:“哭声像雷震塌山,眼泪像河水倾注入海。

”顾恺之喜欢开玩笑,很多人都喜欢和亲近他。

后来他做殷仲堪参军,也得到殷仲堪的爱重优遇。

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曾经趁机回家,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到达破冢时,遭受大风把布帆吹坏得很厉害。

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这地方名破冢,结果真的是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他回到荆州后,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

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川争流。

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

”桓玄时常和顾恺之一起在殷仲堪那裏闲坐,共同说一种机智的游戏“了语”。

顾恺之先说道:“火烧平原全焚光。

”桓玄说:“白布缠棺竖铭旌。

”殷仲堪说:“投鱼深泉放鸟飞。

”再作以极危险之事为谈资的“危语”。

桓玄说:“矛头洗米剑头炊。

”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

”有一个参军说:“盲人骑瞎马临深池。

”殷仲堪有一只瞎眼,惊怒地说:“这也太欺负人了。

”於是作罢。

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

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

顾恺之每当画成人像后,有时几年也不点眼睛。

人们问他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的美丑,本来就不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眼睛裏。

”他曾经喜欢一个邻居的女子,挑逗她而女子不同意,顾恺之就把她的画像绘在墙上,用棘针钉画像的心,那女子於是患了心痛病。

顾恺之接着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情意,女子顺从了他,他就暗中拔掉棘针而女子的病也好了。

顾恺之经常推重嵇康的四言诗,於是给他画了肖像,常常说:“手挥五弦容易,目送归鸿困难。

”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他又给谢馄画像,画在石洞裏,说道:“这位老兄应该安置在丘壑中。

”他打算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眼睛有毛病,极力推辞。

顾恺之说道:“你正因为眼睛是这样,如果是明白地点画瞳子,用飞白往上拂描,使它就像轻云遮蔽月亮,岂不是很好吗!”殷仲堪这才听从了他。

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在柜子前封好题字后,寄放在桓玄那裏,都是他非常珍爱的。

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窃取了画,再像原来一样缄闭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

顾恺之看到封题还跟原来一样,但是遗失了画,说妙画通灵,变化离去,就好像凡人登仙,没有一点奇怪的神色。

顾恺之自夸自耀超过了实际情况,有些年轻人於是就极力以称誉作弄他。

顾恺之又作吟咏,自认为具有先贤的风致。

有人请他吟咏洛生,他回答说:“何至於发出这种老婢妾的声音广义熙初年,顾恺之任散骑常侍,和谢瞻同在官署,晚上在月色下长声吟咏,谢瞻总是远远地赞赏他,顾恺之更加努力忘记了疲倦。

谢瞻准备去睡觉,让别人来替自己,顾恺之不觉有异样,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

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很高兴,拿过叶子来遮住自己,桓玄就走近他对他小便,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当初,顾恺之在桓温的幕府中,常说:“恺之的身上憨痴和聪慧各占一半,合起来说,正好得到适中。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六十二岁时死在官任上,所著的文集以及《启蒙记》流行於世。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懂得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