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审小麦品种汇总
211219943_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及栽培技术

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及栽培技术夏国军1 王新国1 李 磊1 康国章1 王 翔1 李巧云1 张 锋2 张立东2 马孝锋2(1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450046;2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郑州450001)摘要:厚德麦981是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29。
厚德麦981高产稳产,产量三要素协调,气候正常年份产量在8400~8800kg/hm2之间。
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麦;厚德麦981;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
全世界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口粮。
中国既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小麦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1]。
黄淮南片是我国小麦第一大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866.7万hm2以上,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40%以上;但旱、涝、风、雹、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却频繁发生,导致小麦受到干旱、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冻害、各类病虫草害、后期倒伏、干热风、穗发芽等影响[2],对小麦长期高产稳产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培育适宜这一区域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责任重大。
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培育出了一批适宜这一区域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例如沃德麦365、赛德麦1号、赛德麦5号、赛德麦8号等[3-6]。
厚德麦981是高产稳产、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组合为周麦16/才智97(5)-3。
亲本周麦16和才智97(5)-3分别引自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省才智种子开发有限公司。
2009年配制杂交组合,2010年F1选6株混收,2011年从F2中选15株秋播。
2012年从F3的第9个株系中选11株秋播。
2013年从F4的第1个株系中选8株秋播。
2014年从F5中收3个系进入产量比较试验。
国审小麦新品种安麦11及其选育思考

国审小麦新品种安麦11及其选育思考宋志均1 耿冬红2 董军红1 周其军1 薛志伟1 关 立1(1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2安阳市殷都区农业农村局,河南安阳455000)摘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新品种选育、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农业发展、新品种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安麦11组合配置、株系选育、农艺性状、栽培技术、产量表现及品种推广转化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为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小麦;株系选择;农艺性状;杂交后代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有限的耕地和更多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稳定和发展小麦生产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对小麦育种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绿色、安全已成为育种的重要目标,也成为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绿色为育种目标,以安麦系列的稳产、多抗品系安05-22为母本,以偃师系列的偃优1号为父本。
2009年进行杂交,2010年夏季选择农艺性状优异、抗逆性好的单株,2011年根据分蘖力、抗病耐病性、株叶型、株高等综合性状进行株系选择,2012年依据田间综合性状(苗期到灌浆期)表现继续进行株系选择,2013年依据田间性状表现挑选单株,2014年夏季综合考察产量及其三因素、株高、抗病耐病等农艺性状,2014年10月开始品系鉴定试验,定名为安麦2014-47。
2015-2016年度、2016-2017年度连续2个年度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适应性、高产稳产性、抗逆性测定,产量连续均居试验第1位,定名为安麦11。
2017年夏季收获后,根据育种目标,安麦11各项指标都比较突出,综合性状符合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2017年10月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联合体试验(中作联合体),2018-2021年完成中作联合体预试、区试、生产试验。
国审小麦新品种四款

农资广角·市场国审小麦新品种四款小新种款一、明麦1331.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190.9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1.9天。
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淡绿,分蘖力强。
株高82.9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形长方形,长芒,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
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30.2万穗,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4.1克。
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
品质检测2年结果:籽粒容重792克/升、788克/升,粗蛋白含量12.4%、13.33%,湿面筋含量24%、26.3%,吸水量63.2%、63.6%,面团稳定时间2.5分钟、1.9分钟。
2.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32.7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8.4%;2017~2018年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21.16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6.81%;201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43.8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6.94%。
3.栽培技术要点。
①适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②每667平方米播种基本苗16万株左右,中低产田或迟播应适当增加。
③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5~18千克,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
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④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二、中垦麦2121.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192天,与对照扬麦20相当。
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
株高85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形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
每667平方米穗数29.3万穗,穗粒数38.8粒,千粒重41.9克。
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品质检测结果:2年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克/升、802克/升,蛋白质含量12.18%、13.71%,湿面筋含量26%、29%,稳定时间2.9分钟、3分钟。
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2023年,国家审定了一批小麦品种,这无疑是对我国农业领域的一次重大利好消息。
小麦作为我国农业主产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审定公告无疑对我国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的具体内容。
根据公告显示,这次审定的小麦品种涵盖了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这些品种在耐病性、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可以说是对小麦生产的一次巨大鼓舞。
在这份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小麦品种,它们不仅在产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耐病性和适应性上也有显著的提高。
这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益、降低疾病发生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就这次审定的小麦品种公告涵盖的内容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
从产量来看,高产是小麦育种的永恒主题。
而在本次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品种的产量均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小麦育种的技术水平,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但与此我也想提醒大家,良好的产量只是小麦品种值得肯定的更加重要的是其在品质和耐病性方面的表现。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真正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再来看看小麦品种审定公告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让农业更具竞争力。
而这正是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的。
我想共享一下我个人对于这个主题的一些观点。
我认为,小麦品种审定公告不仅仅是一次小麦品种的更新,更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一次全面提升。
这次审定的小麦品种,不仅在产量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耐病性和品质上有了更大的突破。
这无疑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的发布,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我国农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368_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行分析,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知,徐麦 368 产量(8 061. 5±
—
—
83. 6
2. 8
100
95. 0
7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
—
—
—
4. 1
∗∗
82. 8
81. 7
90. 9
82. 1
79. 2
量 30. 4%、30. 7%, 稳 定 时 间 8. 6、11. 9 min, 吸 水 率 60%、
with yield increase reached 100%,70. 8% and 90. 9%,respectively in three test year. The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was 82. 1%-95. 0% in Xumai 368,which was 1. 2%-11. 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Zhoumai 18,indicating that this wheat variety had excellent high and stable
区域 试 验, 徐 麦 368 和 周 麦 18 的 HSC 分 别 为 95. 0% 和
HSC 分别为 82. 8%和 81. 7%;2019—2020 年度生产试验,徐
的 HSC 较周麦 18 的 HSC 高出 1. 1% ~ 11. 4%,表明徐麦 368
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具有较好的稳产性。
Key words Xumai 368;High yield;Yield stability;Yield components
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3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苗期危害。
夏玉米免耕铁茬种植,每亩用麦秆400kg 覆盖土壤表面,可以使杂草的密度降低30%~50%,依据杂草的发生情况结合点片定向喷施苗后除草剂可很好地控制杂草,并使除草剂用量降低。
要实现天津市粮食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唯一的出路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水平。
3小结2010-2014年通过在高产地区开展对金麦26、凌玉4号品种特性、光热资源利用、水肥统筹搭配、两茬耕作配合、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可以看出:以高产、增效为立足点,统盘运筹,以提高金麦26、凌玉4号的单产和品质为目的,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复种综合技术的优化集成,达到两季均衡增产、增收,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意义重大,还可以此带动天津市中高产地区粮食生产,提高资源生产力,提升天津市粮食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1]刘文政,顾红艳,李秀平.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凌玉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6):120-121.[2]刘文政.冬小麦品种金麦2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2):148-149.[3]李骥,皇甫庭,王志红.小麦-玉米复种连作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淮麦3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烟农19做母本、以郑麦991做父本杂交,经过7年精心选育出的常规小麦新品种。
全生育期228d ,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较好地集成了父母本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性强等优点。
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1。
1特征特性1.1抗病性好植株苗势壮,茎秆弹性较好,第一节间短、粗,壁厚且坚硬,捏不扁,抗倒性较好;抗病性好,区试田间自然发病,中抗白粉病、叶枯病,纹枯病感病轻。
江苏省区试接种鉴定结果:抗纹枯病,高抗梭条花叶病。
1.2抗冻、抗倒春寒性强2013-2014年度经历了冬天前低温、春季干旱、春季严重倒春寒危害袭击,淮麦33基本没有发生冻害;2015年冬季黄淮海地区小麦田发生大面积冻害,根据实地考察和品种间对比,淮麦33的抗冻害特性明显。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一、西农511
它具有半冬性的特性,整个生育期有233天。
株型相对来说会松散一些,不过他的抗倒性是很不错的。
二、酒春7号
这个品种的小麦生育期会短一些,只有107天,株型也相对紧凑。
它很容易被白粉病、叶锈病感染,抗倒性也属于一般。
三、邯麦19
适合在山东、沧州以南地区种植,生长出来的时小麦十分紧凑,抗倒性也是很好的。
四、克春14号
它的抗倒性是很好的,也不容易感染病害,适合在东北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种植,并且生育期也很短。
五、山农27号
这个品种的茎秆弹性很一般,也很容易出现病害,经试验每亩地产量是627.9kg。
六、中麦875
它算是早熟的一个品种,具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并且也十分的抗倒,每年的产量也要比一些普通的品种高。
七、豫麦58号
它是河南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比较适宜在黄淮的地区种植。
具有半冬性多穗型的特性,属于中熟品种。
八、京冬8号
冬性,属于中早熟品种,穗呈纺锤形,抗条病,越冬能力是可以的,能达到93.3%,很适合在河北的中北部、天津以及北京种植。
九、淮麦16
在江苏、河南中部等地种植最佳,它是早熟品种,有着很不错的
抗寒性,也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十、中麦9号
它是很耐寒的,在北京的冬季也能顺利的越冬,并且幼苗时生长也十分健壮。
2023年河南审定小麦品种公示

2023年河南审定小麦品种公示尊敬的广大农民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河南省农业厅,今天我带来了2023年河南审定小麦品种公示的重要信息。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河南省农业厅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估,我省经过2022年的试种与生产确认,确定了一批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供广大农民选择种植。
现将这些品种向大家进行公示。
1.红麦一号: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合中旱地和黄淮地区种植。
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高产稳产,同时品质好,适合加工制作面粉和面食。
2.郑麦一号:该品种是新培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适合中亚旱地和黄淮地区种植。
该品种耐寒、抗病性强,增产效果明显,适合早春播种。
品质上等,适合加工制作面粉和糕点。
3.龙麦二号: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合中亚旱地和黄淮地区种植。
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灾性,产量稳定,适合机械化作业。
品质上好,适合加工制作面粉和食品。
4.南麦四号: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合南部山区种植。
耐寒、耐旱、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品质上乘,适合加工制作面粉和食品。
5.春麦三号:该品种适宜种植于黄淮地区,适应早春播种,生育期短。
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高产稳产,适合加工制作面粉和面食。
以上是2023年经河南省农业厅审定的小麦品种公示,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根据自身的种植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品种,科学种植。
同时,为了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广大农民朋友们在种植过程中务必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和合理防治病虫害。
小麦是我省的支柱农产品之一,也是农民朋友们的重要经济来源。
希望通过2023年河南审定的小麦品种选择种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为我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最后,祝愿广大农民朋友们在2023年的小麦种植中取得丰收,农田更加丰饶,河南的农业事业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品种名称:绵麦367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1275-1/99-1522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农16晚熟1天。
幼苗半直立,苗叶中等宽窄,分蘖力强,生长势旺。
株高80厘米左右。
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
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0.9万穗、22.3万穗,穗粒数42.4粒、43.5粒,千粒重均为44.9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
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38克/升、763克/升,硬度指数46.5、53.9,蛋白质含量11.25%、13.00%;面粉湿面筋含量18.2%、24.6%,沉降值28.5毫升、30.0毫升,吸水率50.5%、57.6%,稳定时间1.2分钟、3.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95E.U、235E.U,延伸性126毫米、188毫米,拉伸面积83.0平方厘米、60.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4.6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22.2%;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3.5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5.7%。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1kg,比对照品种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3日至11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6万苗。
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西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陕西汉中,湖北襄樊地区,贵州中部和西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2品种名称:扬麦20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麦10号/扬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
株高86厘米左右。
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
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8.6万穗、28.8万穗,穗粒数42.8粒、41.0粒,千粒重41.9克、41.0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
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4克/升、782克/升,硬度指数54.2、52.6,蛋白质含量12.10%、12.97%;面粉湿面筋含量22.7%、25.5%,沉降值26.8毫升、29.5毫升,吸水率53.4%、55.5%,稳定时间1.2分钟、1.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0E.U、262E.U,延伸性120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48.5平方厘米、59.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3.3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6.3%;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19.7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4%。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9.4kg,比对照品种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播期10月24至31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苗左右。
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4kg左右,肥料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比例7:1:2。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
该品种不抗土传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3品种名称:南农0686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品种来源:MV964091/宁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与对照扬麦158相当。
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分蘖力中等。
株高89厘米左右。
株型较松散,叶片宽大,旗叶短窄,穗层较整齐。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2.2万穗、30.9万穗,穗粒数39.6粒、38.7粒,千粒重39.8克、40.6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
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9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70.1、71.4,蛋白质含量13.40%、13.23%;面粉湿面筋含量28.1%、25.2%,沉降值37.5毫升、37.8毫升,吸水率61.1%、63.1%,稳定时间5.9分钟、4.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15E.U、320E.U,延伸性132毫米、138毫米,拉伸面积72.8平方厘米、60.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5.1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0.6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5%。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2kg,比对照品种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苗左右,迟播或水稻茬口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
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8kg左右。
注意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4品种名称:良星66选育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济91102/济935031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0),2008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7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2天,与周麦18同期。
幼苗半匍匐,叶细、青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较好。
春季起身拔节迟,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晚,抗倒春寒能力中等。
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深绿色、短宽上冲。
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
熟相较好。
穗层较整齐。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色泽光亮、饱满度一般、腹沟偏深。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4万穗、47.2万穗,穗粒数32.5粒、32.2粒,千粒重42.2克、39.0克,属多穗型品种。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
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中感至高感条锈病、高感叶枯病。
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2克/升、787克/升,硬度指数66.0、67.4,蛋白质含量13.26%、13.77%;面粉湿面筋含量30.9%、30.5%,沉降值29.0毫升、31.2毫升,吸水率62.2%、62.4%,稳定时间2.6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7E.U、322E.U,延伸性150毫米、144毫米,拉伸面积41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7.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1.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9.8%。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5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纹枯病、赤霉病。
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水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5品种名称:山农19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83(3)-113/1604)F3//886059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早熟1天,比周麦18早熟1.9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较好。
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较多,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差。
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平展细长、深绿色。
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中等。
熟相一般。
穗层厚,穗多,穗小。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近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黑胚率偏高。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2.8万穗、44.2万穗,穗粒数30.7粒、31.8粒,千粒重43.8克、40.3克,属多穗型品种。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
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1克/升,硬度指数67.0、67.7,蛋白质含量13.94%、13.93%;面粉湿面筋含量31.1%、30.8%,沉降值27.8毫升、33.2毫升,吸水率60.6%、61.0%,稳定时间1.9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8E.U、274E.U,延伸性153毫米、166毫米,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2.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9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品种名称:山农20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PH82-2-2/954072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
幼苗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好。
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生分蘖多,抗倒春寒能力较差。
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
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
熟相较好,对肥水敏感。
穗层整齐。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均匀、较饱满、有光泽。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2万穗、45.8万穗,穗粒数32.9粒、31.8粒,千粒重43.1克、40.2克,属多穗型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