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 脉以行气血;资助元气;与人体的视 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 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 防御外邪。
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分布与功能
三、血的生成
肾所藏之精
精髓
营气
津液
脾胃运化 水谷精微、心肺
化赤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二、化神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对津液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临床应用:①津液不足时,滋阴+补气;②水液停滞时, 利水+行气③气虚津液流失时,补气+固津
津液对气
津能载气
病理:津液大量丢失时,气随津脱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气血津液关系示意图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生气 血能载气


(一般来说,气逆于上,以实证为主,治当 降气,但也有因虚而气上逆者。)
(3)气陷: 概念: 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功
能不足和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形成:
升清无力─头目失养─上气不足证
脾气虚损
(气虚证) 升举无力 气陷于下
内脏器官 位置下移
中气下陷证
临床表现: 上气不足证─头晕眼花,耳鸣,疲倦乏力。 中气下陷证─疲乏无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 脉弱无力,或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或内脏下 垂。
(示病例)
(2)气逆 概念:指气机升多降少,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
状态。
形成:
情志内伤
气 机
上升太过─肝气升逆
外邪侵犯

痰浊壅滞

肺气上逆
失 不降反升 胃气上逆
饮食冷热不适 常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逆、气喘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肝气逆上─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易怒、或 咯血、吐血、甚则昏厥。
津液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津血同源
举例
气血失常 (一)气的失常
生化不足 气(量)不足
耗损过多
气虚
某项功能不足 气机失调
运动失常、紊乱
产生病变 气
滞 逆 陷


1.气虚 概念:指气虚损不足,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 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形成: 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衰少 脾胃虚弱─水谷精气不足 气生化乏源 肺虚─吸入清气不足 劳损、久病 ────── 气耗散太过
(1)气机郁滞 概念:指气的流通不畅,甚至阻滞,或气郁
而不散,从而导致某些脏腑, 经络功能障碍的病 理状态。
气滞─气运行不畅而停滞(宜通) 气机郁滞
气郁─气郁结而不得发散(宜散)
形成: 情志不舒,外邪阻遏 痰、食、湿、瘀阻滞 脏腑功能障碍
全身或局部气机郁滞 ──闷、胀、痛
临床表现: 肺气壅滞─胸闷、咳、气喘 肝气郁滞─胁肋胀满,少腹胀痛,随情绪忧思恼 怒而加重。 胃肠气滞─腹胀而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 则舒。
推动、防御、固摄 气化、营养作用
全身机能活动低下─气虚
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活 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常见的气虚证:卫气虚、脾气虚、心气虚、 肺气虚及元气虚。(示气虚病例) 2.气机失调: 概念:指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 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气机的运行不畅,升降出入 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
(4)气闭 概念:指气郁太过,壅阻心胸,闭塞清窍,以
致突然昏厥或浊邪闭阻气道,气之出入受碍,肺气 郁闭,呼吸困难的病理状态。
形成:
情志抑郁 外邪
阻滞 痰浊
闭厥 气郁心胸,闭塞清窍 气厥
痛厥
临床表现:(示昏厥病例)
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兼见四肢逆冷,或呼吸 困难,气急鼻煽,甚则面青唇紫等。
(5)气脱 概念:指气不内守,太量向外脱逸,导致全身性
血的濡养功能
面色
肌肉
皮肤
毛发
神志活动
(血者,神气也)
1.面色红润
2.肌肉丰满壮实
3.肌肤毛发光滑 4.甚至活动正常
五、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
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
涕、泪、唾等。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
津 津液

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 并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
气、血、津液的生成,及其在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都依赖 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这些组织器官进行 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 润濡养。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的状况下,气血津液与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密切关 系。
此外,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还有 “精”。“精”在中医学理论上的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 液和从饮食中来的营养物质;狭义之“精”,即通常所说的 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有直接 关系。
气、血、津液均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
物质,都离不开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因而气和血,气和津 液,血和津液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病 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一、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先天之精气
肾 藏 精
自然界之清气
肺 主 呼 吸
水谷之精气
脾 胃 运 化
人体之气
相关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 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 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基 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 、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煦等 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都有是液态物质,具有濡养、 滋润等作用,属于阴。
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 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
织,起濡养作用。
病理:伤津和脱液
六、气与血的关系
气对血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气为血之帅
临床应用:①血虚时,补血+补气;②血瘀时,活血+行气 ③气虚出血时,补气+止血
血对气
A.血能生气 B.血能载气
血为气之母
病理:大出血时,气随血脱
• 1、肾为生之根 • 2、脾胃为生气之源 • 3、肺为生气之主 •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先天之精气
二、气的分类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A.元气
ຫໍສະໝຸດ Baidu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 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 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