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模式训练法

合集下载

“3+1”作文训练法

“3+1”作文训练法

“3+1”作文训练法独门兵器所谓“3+1”作文训练法,是指用新设计的“资料栏”、“每周一议”和“创作栏”加上传统的作文而成。

目的是把作文深深植根于书本知识(即“资料栏”)、社会生活(即“每周一议”)和思想感情(即“创作栏”)这三大营养土壤之中,不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战心得武山中学的王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并运用了“3+1”作文训练法。

先看看“3+1”中的“3”。

一、资料栏。

目的是将学生的写作直接和书本知识挂起钩来,学生可以把在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凡属自己用得着的东西:如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段论述、一段歌词、甚至一个公式……都收集起来;二、每周一议栏。

目的是将学生的写作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根据国际、国内、学校、家庭发生的事件,或者电影、电视,一周写一篇小的议论文,字数不要求多,有观点即可,三言两语,短小精悍更好,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写作材料的好习惯;三、创作栏。

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文艺性创作。

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节小说、一段偶想、一种情绪、一点火花、一则幻想,甚至一段牢骚也可,不拘形式不限长短。

目的是把学生的写作与学生自己无限丰富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精神和自立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来加“1”,即教师指导写一篇作文。

因为此前学生已有“3”的积累,故而打破了作文教学中单一、枯燥的局面,冲破了“两周一次作文,教师命题,学生搜肠刮肚”的僵化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效果相当理想,作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王老师认为,经过此法训练,作文水平得到较明显的提高并不奇怪。

因为“训练量由上表可知,“3+1”从内容上讲,是“3+1”,而从形式上,也可以是“3+1”。

即每学期要求学生准备4个本:一为传统的作文本。

其他3本,分别为“资料栏”本、“一周一议”本和“创作栏”本。

老师的话“3+1”作文法实际上旨在训练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最终写出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作文,而不是那种人云亦云、让人生厌的八股文。

小学作文十大技巧训练

小学作文十大技巧训练

小学作文十大技巧训练1、展开联想法【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

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

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

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2、突出重点法【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

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3、对照比较法【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

”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

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

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

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

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

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

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移步换形法【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

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

初中作文的5大训练

初中作文的5大训练

初中作文的5大训练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作文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下面给大家介绍初中作文的五大训练。

一、观察训练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来获取写作素材。

观察细致入微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然后进行回忆和复述,从而在写作中增加细节和描写的力度。

学生可以观察一个水滴在玻璃上滑落的过程,然后描写其中的细节,如水滴粘附在玻璃上的形状、滑落的速度等,以此来锻炼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二、写作训练写作是一种表达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写作水平。

可以选取一些话题,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字数限制,写一篇关于该话题的作文。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假期生活”的作文,字数限制在300字以内。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限定的字数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阅读是写作的源泉,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文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模仿。

通过模仿优秀作文的句式、词汇和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修改训练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法错误、逻辑不清晰等问题,所以学生需要学会进行修改。

可以通过老师的批改和自己的反思来进行修改训练。

学生可以将自己写的作文交给老师进行批改,然后仔细研究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找出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

五、创新训练写作是一种创作性的活动,学生需要进行创新训练,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写作题目,要求他们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鸟,写一篇鸟的视角看世界的作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以上就是初中作文的五大训练方法。

通过观察训练、写作训练、阅读训练、修改训练和创新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且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享受到思考和表达的乐趣。

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

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

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之一咱们平常人要想把写作能力提上去,其实有不少办法。

今天就跟您唠唠三种挺管用的法子。

第二种,勤动笔。

别光在脑袋里想,想到啥就赶紧写下来。

不管是日记、随笔,还是小故事,都行。

一开始别太在意写得好不好,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

写着写着,您就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越来越顺溜了。

而且,每次写完,自己再读一读,改一改,看看哪儿能写得更清楚、更有趣。

第三种,观察生活。

生活里到处都是素材,就看您能不能发现。

比如说,今天在菜市场碰到个有趣的摊主,或者路上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把这些小细节记下来,以后写作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用得上。

您别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小事写好了,文章也能出彩。

写作这事儿,就得靠多读、多写、多观察。

只要您坚持这么做,慢慢地,您的写作水平肯定能提高。

《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之二说起写作训练的方法,我给您讲讲这三个实用的。

一个是模仿。

找您喜欢的作家或者文章,照着人家的风格和结构写。

别觉得模仿不好,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咱不也得有人扶着嘛。

模仿能让您快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套路,慢慢地您就能找到自己的风格啦。

再一个是积累素材。

平时兜里揣个小本子,或者手机上记一记,看到啥有意思的、听到啥好玩的,都记下来。

比如说,一句有意思的广告词、朋友讲的一个笑话,这些说不定哪天就能变成您文章里的亮点。

还有就是大声朗读。

自己写的东西,大声读出来,您一下子就能发现问题。

读着不通顺的地方,那就是得改改。

而且,朗读还能让您感受文字的节奏和韵律,写的时候就能更注意啦。

您别嫌这三个方法简单,只要您踏踏实实地去做,写作对您来说就不再是难事。

坚持下去,说不定您还能写出让大家都喜欢的好文章呢!《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之一朋友,想把写作水平提上去不?来,我跟您说说三个不错的办法。

先说坚持写日记。

这可真是个好法子!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

甭管写得多简单,哪怕就几句话,那也是在锻炼。

日子久了,您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写,而且写得越来越顺。

引议联结作文训练模式

引议联结作文训练模式

引议联结作文模式训练法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命题人都要求考生“文体自选”。

但是,由于受网络作文、新概念作文以及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考生在文体上力求所谓的新奇怪异,以致没有一个明确的文体概念。

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四不像。

如有的考生写记叙文,编述故事但记叙的要素不齐备,文章朦胧晦涩难懂。

有的写议论文,引用事例过于烦琐冗长,不会概括。

议论不像议论,记叙不像记叙,说明不像说明,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这样文体不明的作文,即使符合题意,得分也自然是比较低的。

笔者多次参加省高考阅卷,从阅卷来看。

给材料作文或思辩性强的话题作文,比较适宜写成议论文。

议论文普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相对较高。

遗憾的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存在观点不明、结构不清、衔接不自然、材料不丰富等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呢?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引议联结法。

一般地说,材料作文大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外,在结构模式上,还有其自己特点,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或“评”)、“联”、“结”四个字。

下面分别说明:1.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

它属于“引论”的部分。

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

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1)一句话。

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

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快速作文训练五步

快速作文训练五步

快速作文训练五步
快速作文训练五步是指以下五个步骤:
1. 确定主题和写作目的: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写的主题是什么以及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确保明确主题和写作目的可以帮助你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地组织思维。

2. 列出要点和关键词:
在写作之前,列出你要表达的主要要点和关键词,这样可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思维跳跃和思路混乱。

通过列出要点和关键词,你可以更快地展开思路和组织文章结构。

3. 快速写作:
进行快速写作时,不需要拘泥于语法和拼写错误,重点是尽快将你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

不要过分纠结于每一个句子和词语的表达,而是注重把整个文章的骨架和内容先写出来。

4. 进行修改和改进:
完成快速写作后,你可以再次阅读你的文章,找出文章中不合理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你可以增加必要的细节和修饰语,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

5. 最后检查:
在完成修改和改进后,最后进行总检查,确保文章没有语法、拼写和标点错误。

同时也要检查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是否清晰流畅,以及是否符合写作目的和要求。

以上就是快速作文训练的五个步骤。

通过不断的训练,你可以提高写作速度和准确性,并且更好地应对各种写作任务。

作文训练的10个有效方法

作文训练的10个有效方法

作文训练的10个有效方法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作文能力是一个必修的任务。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笔,或者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晦涩难懂。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以下是10个有效的方法:1. 多读好文章:阅读是写作的最佳老师。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可以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也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知识面,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积累素材:作文需要有丰富的内容支撑,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积累相关的素材。

可以将观察到的事物、听到的故事、读到的书籍等都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时就会事半功倍。

3. 确定写作目的和读者:在写作之前,要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和读者。

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

明确了这些因素,就能更好地掌握写作要求,写出贴合读者需求的作文。

4. 制定写作计划: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经过思考和筹划的过程。

制定一个合理的写作计划,明确每个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完成的目标,能更好地提高写作效率。

5. 多练习写作:只有经常练习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写作练习,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写作题目,或者设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练习。

通过不断地写作,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6. 多向他人请教:写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技能。

平时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家人或者写作专家,向他们请教写作技巧和方法。

他们的指导和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和提高写作水平。

7. 注重语言表达:好的作文不仅内容丰富,还需要有准确、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练习来实现。

另外,也可以查阅相关语言规范和词汇工具书,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8. 注重段落结构:作文的良好结构是保证内容逻辑完整性和可读性的关键。

每个段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围绕主题句展开具体内容,同时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确保整个作文的连贯性。

试论述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中的分格训练法

试论述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中的分格训练法

试论述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中的分格训练法哎呀,说起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我就想起了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教我们写作文。

其中,分格训练法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方法。

分格训练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一篇文章分成好几个部分,然后让我们分别去写每个部分。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作文的技巧。

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让我们学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她先让我们自己想一想,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她把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负责写文章的一个部分。

有的同学负责写春天的景色,有的同学负责写春天的活动,还有的同学负责写春天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思考,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

写完之后,老师会把我们写的每个部分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作文的技巧。

我觉得分格训练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它既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也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伶俐。

所以呢,我觉得大家都应该试试这种方法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议联结作文模式训练法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命题人都要求考生“文体自选”。

但是,由于受网络作文、新概念作文以及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考生在文体上力求所谓的新奇怪异,以致没有一个明确的文体概念。

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四不像。

如有的考生写记叙文,编述故事但记叙的要素不齐备,文章朦胧晦涩难懂。

有的写议论文,引用事例过于烦琐冗长,不会概括。

议论不像议论,记叙不像记叙,说明不像说明,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这样文体不明的作文,即使符合题意,得分也自然是比较低的。

笔者多次参加省高考阅卷,从阅卷来看。

给材料作文或思辩性强的话题作文,比较适宜写成议论文。

议论文普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相对较高。

遗憾的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存在观点不明、结构不清、衔接不自然、材料不丰富等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呢?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引议联结法。

一般地说,材料作文大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外,在结构模式上,还有其自己特点,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或“评”)、“联”、“结”四个字。

下面分别说明:1.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

它属于“引论”的部分。

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

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1)一句话。

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

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

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

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

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

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

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绝不能是病句。

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

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

正确,就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错误。

新颖,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

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成段。

2.议——针对材料,作出必要的分析。

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

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议,一般可以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

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简洁,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把几个分论点写成一段。

力求醒目,结构清晰,思路清楚。

分论点要倾情打造,要生动,有意蕴。

结构基本一致,内容彼此相关,要能扣住中心论点,扣住题目。

扣住话题。

否则,就有偏题之嫌。

结构上,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对照式的,也可以是递进式的,递进式的分论点,可从时间、空间、大小的角度思考,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古及今,由中到外,由个人到国家,由自然到人类社会等。

那么,如何来拟分论点呢?可以采用“类、因、法、果”构思法。

“类”——“是什么”,解决的是对象问题,从话题、文题中选关键词提问。

如《美丽的梦想》,关键词是“梦想”,可从“梦想是什么”拟三个分论点。

“因”——“为什么”,解决的是原因问题,如《美丽的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折射现实情况如何”并顺此提出分论点。

“法”——“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从“怎样去实现美丽的梦想”拟三个分论点。

“果”——“怎么样”,即问题得以解决后“我”的态度和体验,如《美丽的梦想》,“梦想实现后我会有怎样的表现,或梦想没有实现我会如何坚定地追求”。

当然,“类、因、法、果”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方面即可。

用作展开的一两个方面,一定是自己体验最深刻,认识最独到,占有材料最丰富的优势方面。

“议”是文章“猪肚”部分,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

论据要准确、典型、丰富。

准确,就是所举事实要真实,不杜撰,不张冠李戴,能用来充分证明其分论点或中心论点。

典型,就是有历史代表性。

丰富,就是论据要多,要有说服力,使人看后不得不服。

事实论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

要概括、压缩,不要堆砌事例,也不要大段大段地叙述某个事例。

一定要结合论点对事例作针对性分析,且注意事例间的过渡和衔接。

事实论据要能证明其论点,不要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人为地给论据和论点之间架起桥梁。

如“尊老爱幼”话题,可举事例:①西晋李密“陈情一表”、宋代杨时“程门立雪”,武汉“暴走妈妈”陈玉蓉。

②陈毅作了元帅亲自为病弱母亲洗衣洗裤。

③春秋时,幼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去亲戚家借米为年迈父母煮粥。

④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30年来先后义务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并资助十多名下岗职工幼小的子女读书。

⑤洪战辉十几年如一日赡养病重母亲、疯子爸爸和抚养幼小的妹妹。

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

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等。

要有点辩证分析,符合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还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

如话题“偏见与关系”,如果论点是“要搞好关系,就不要有偏见”,那么是不是有了偏见就一定搞不好关系呢?再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要有自信”,那么可能有人说自负也是一种自信,所以在议论时必须指出,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

这样,文章严密,无懈可击。

讲道理可以巧借名言,把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并结合论点进行议论。

如论证论点“勤奋,成功的保证”,可以借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来讲道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

玩耍,只能荒废事业,使人一事无成。

”讲道理亦可从反面来分析,从假设来理解。

如论证论点“磨砺铸造人生”可这样写:“假如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萎靡不振,经不住挫折,受不起磨砺,他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③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

联,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或人类社会。

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

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④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

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结,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

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罗索冗长。

另外要说的是,以上四字结构,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变通使用,比如,为了使自己的论点更严密,不过于绝对,不过于偏颇,我们可以在“联”的后面加上一个“辩”的部分,“辩”就是辩证看待观点,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

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重点,文字不宜过多。

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

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

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引议联结”,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

有了这四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采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

【例文简析】201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光荣的荆棘路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引——引述材料,逆向思维,提出论点)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

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议——分析论证自己的见解)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

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

(联——总启,概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

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

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

有郭沫若凤凰涅磐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

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联——举例论证“要勇于踏上荆棘路”)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

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由。

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