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020-2021【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
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
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
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
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绳套时,两测力计示数要保持相同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情景探究 本实验中对两只弹簧测力计有何要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提示(1)本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将两只弹簧 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 应另换或调校,直至读数相同为止。
(2)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它的
E.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绳套时,两测力计拉力方向要互成90°角,
便于求两个力的合力
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答案:C 解析:在本实验中细绳只记录作用力的方向,两绳不必等长;两力 合成时,其合力方向不一定在两分力的夹角平分线上,因此,不必使 橡皮条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 木板平面平行,使读数与绳作用力相等,则C项正确,A、B错误;两测 力计拉绳套时,两力的大小可以不同,两力的方向也不一定要互相 垂直,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D、E错误。
测量范围。
②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及挂
钩不可与外壳相碰以避免产生摩擦。
③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④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夹角适当大些,但也不能过大。
问题一
【高中物理】23-24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力与分力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课件

丙
以OFA和OFB两条表示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 平行四边形,再作出两邻边所夹对角线,即理 论合力F,如图所示。
(4)通过第(3)问作出的图可得出什么结论:_见__解__析___。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3 (2022·北京市东城区高一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本实验要记录两分力的 大小、方向及合力的大小、方向,其中力的 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获得,力的方向 通过细绳套方向获得,故需要记录AO、BO的 方向;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得题图 乙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1.40 N。
(3)该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FA、 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丙中作出 FA、FB的合力F。 答案 见解析图
123456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为减小实验误 差,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是不必 须取90°,故D错误,符合题意。
123456
(3)某一次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 条与细绳的结点到达O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 所示,此时橡皮条的弹力大小为__4_._0_0__ N。
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一种 等效替代 的关系,合力作用的 效果 与分力共同 作用的 效果 相同。 4.力的合成和分解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把求一个力 的分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分解。
辨析
(1)合力与分力都是客观存在的力。( × ) (2)合力F一定与其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 ) (3)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 × ) (4)两分力一定是同一物体受到的力。( √ )
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 N,根据题图,读数为4.00 N。
以OFA和OFB两条表示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 平行四边形,再作出两邻边所夹对角线,即理 论合力F,如图所示。
(4)通过第(3)问作出的图可得出什么结论:_见__解__析___。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3 (2022·北京市东城区高一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本实验要记录两分力的 大小、方向及合力的大小、方向,其中力的 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获得,力的方向 通过细绳套方向获得,故需要记录AO、BO的 方向;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得题图 乙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1.40 N。
(3)该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FA、 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丙中作出 FA、FB的合力F。 答案 见解析图
123456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为减小实验误 差,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是不必 须取90°,故D错误,符合题意。
123456
(3)某一次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 条与细绳的结点到达O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 所示,此时橡皮条的弹力大小为__4_._0_0__ N。
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一种 等效替代 的关系,合力作用的 效果 与分力共同 作用的 效果 相同。 4.力的合成和分解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把求一个力 的分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分解。
辨析
(1)合力与分力都是客观存在的力。( × ) (2)合力F一定与其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 ) (3)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 × ) (4)两分力一定是同一物体受到的力。( √ )
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 N,根据题图,读数为4.00 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相互作用力分层作业21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

A.FA减小、FB减小
B.FA增大、FB增大
C.FA减小、FB先减小后增大D.FA增大、FB先减小后增大
12345
解析 (1)图甲根据图像可以测量出两拉力及重物重力的大小以及方向,直接验证, 不需要保持O点位置不变;图乙是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相比较,需要保持O点位置不变,所以甲、乙两实验中须保持O点位置不变的是乙。 (2)两传感器的拉力F1、F2和钩码总重力G的合力为零。A选项中两拉力合力范 围为0~2 N,重力不在这个范围内,不能平衡,故A不能完成实验,符合题意;B选项 中两拉力合力范围为0~6 N,重力在这个范围内,能平衡,故B能完成实验,不符合 题意;C选项中两拉力合力范围为0~8 N,重力在这个范围内,能平衡,故C能完成实 验,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两拉力合力范围为1~7 N,重力在这个范围内,能平衡,故 D能完成实验,不符合题意。 (3)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弹性绳中拉力不变,初始时α+β>90°,现使α角不 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则FAsin α=FBsin β,FAcos α+FBcos β=F拉,得FB增大,FA增大, 故B正确,A、C、D错误。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记下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和把__橡__皮__条__的__结__点__拉__到__同__一___
位置O
。
12345
(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 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图所 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 B 。
12345
12345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2.80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C 。
20-21 第3章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自 系,然后描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线,其图线的斜率即为弹
主
预 习
簧的劲度系数k,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如(6×10-2,3.2),则k=
当
探
新 知
3.2 6×10-2
N/m≈53 N/m。
堂 达 标
固
双
合
及
作
探
究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26
自 主
(2)弹簧秤的读数为2.10 N,选标度,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习
当
探 新
AO方向的是
。
堂 达
知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标 固
双
合 作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及
探
究
C.控制变量法
攻
D.建立物理模型法
重
难
返 首 页
17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自 主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
预
习 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当
探
堂
新 知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 达 标
究
攻 细绳的方向” 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重
难
返 首 页
22
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的考查
自 主
【例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现有木板、
预
习 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当
探
堂
新 知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 达 标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课件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共46张PPT)

F2
F 大小:F = 15X5N= 75N
15N
方向:与F1成530斜向
530
F1
右上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2、计算法求合力 :(精确)
【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 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下图:
F2
F合 由直角三角形可得
F合 F12 F22 75N
θ
F1
方向:与F1成 tanθ=4/3斜向右上方
练习: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F的关系,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D )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 效果相同
C、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D、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E、F的大小一定大于F1、F2中的最大者 F、F的大小不能小于F1、F2中的最小者
不是物体又多受了一个合力
二、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F1=4N
(1)同向相加
0 F2=3N
F = F1+F2= 7N
大小F =F1+F2,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
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F2=3N
(2)反向相减
0
F1=4N
F = F1-F2= 1N
F3
F4
F123
F1234 F12
F2
F1
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 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 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3章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课件

(4)弹簧测力计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校零,以便减小力的读数误差, A 错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是越大越好,适当即可,同时注意 不要超过量程,B 错误;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不一定为 90°, 适当即可,保证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尽量充满纸面,C 错误;拉细绳 套时,拉力应与木板平行,同时还要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 从而减小实验误差,D 正确。
2.操作与记录 (1)两力拉: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如图所示)。用铅笔描 下结点 O 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一力拉: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 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3)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答案] (1)2.6 (2)B (3)弹簧测力计读数有误差、力的方向记 录不准确、作图不准确等(其他答案正确也可)
(4)D
类型二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典例 2】 (2020·天津六校高一联考)某 实验小组用橡皮条与弹簧测力计验证力的平 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 点,OB 和 OC 为细绳。
[答案] (1)4.0 (2)①F1、F2 和 F 合如图所示 ②4.0 0.05
谢谢观看 THANK YOU!
[解析] (1)由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 4.0 N。 (2)①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所示;②由图可知 F 合=4.0 N,若从 F 合的顶点向 x 轴和 y 轴分别作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 度为 1 mm,顶点的纵坐标对应长度为 20 mm,则可得出 F 合与拉力 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0.05。
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理高中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百学须先立志
导学探究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都为20 N,则当它们间的夹角为0°、
60°、120°、180°时:
(1)请利用几何知识分别计算出合力F的大小,填入下表。
F1、F2的夹角
0°
60°
90°
120°
180°
合力F/N
40
20 3
(4)夹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
(5)合力可能大于某一个分力、等于某一个分力,也有可能小于某一个分力
百学须先立志
1.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15 N,F2=8 N,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
等于
A.9 N
B.25 N
√
C.8 N
D.21 N
F1、F2的合力范围是|F1-F2|≤F≤F1+F2,故7 N≤F≤23 N,不在此
20 2
20
0
(2)当两分力大小一定时,随着夹角的增大,合力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 两分力大小一定时,随夹角增大,合力大小变小。
(3)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吗?
答案 不一定。
百学须先立志
一、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
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
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2
F
o
θ
F1
百学须先立志
求解方法
1.作图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用
测量工具测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2.计算法
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图,然后
物理高中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百学须先立志
导学探究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都为20 N,则当它们间的夹角为0°、
60°、120°、180°时:
(1)请利用几何知识分别计算出合力F的大小,填入下表。
F1、F2的夹角
0°
60°
90°
120°
180°
合力F/N
40
20 3
(4)夹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
(5)合力可能大于某一个分力、等于某一个分力,也有可能小于某一个分力
百学须先立志
1.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15 N,F2=8 N,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
等于
A.9 N
B.25 N
√
C.8 N
D.21 N
F1、F2的合力范围是|F1-F2|≤F≤F1+F2,故7 N≤F≤23 N,不在此
20 2
20
0
(2)当两分力大小一定时,随着夹角的增大,合力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 两分力大小一定时,随夹角增大,合力大小变小。
(3)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吗?
答案 不一定。
百学须先立志
一、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
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
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2
F
o
θ
F1
百学须先立志
求解方法
1.作图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用
测量工具测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2.计算法
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图,然后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021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PT精美版

(1)如图甲,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 O 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F2 以及两细绳的方向.
(2) 如 图 乙 , 用 一 个 弹 簧 测 力 计 钩 住 细 绳 把 橡 皮 条 的 结 点 拉 到 ________,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 c),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________.
类型二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分力数据的收集: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力 F1 大小和 方向、F2 大小和方向.
2.合力数据的收集: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 F 的大小和方向. 3.实验结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典例示范】 例 2 完成以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几个主要步 骤: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基础导学·研读教材 1.实验思路 (1)实验的基本思想——等效替代法. (2)实验思路 ①记录分力: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动小圆环处
于某一点,记录 F1、F2. ②记录合力: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
同一位置,记录 F. ③作图: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拉力 F1、F2 和 F.
③撤去 F1、F2,改用一个力 F 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其位于 O 点, 如图丙.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同学们发现,力 F 单独作用,与 F1、F2 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 都使小圆环保持静止,由于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
即_橡__皮__条_对 __小__圆__环__的__拉__力__相__同____,所以 F 等于 F1、F2 的合力.
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
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做_平__行_四__边__形.定则
(2) 如 图 乙 , 用 一 个 弹 簧 测 力 计 钩 住 细 绳 把 橡 皮 条 的 结 点 拉 到 ________,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 c),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________.
类型二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分力数据的收集: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力 F1 大小和 方向、F2 大小和方向.
2.合力数据的收集: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 F 的大小和方向. 3.实验结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典例示范】 例 2 完成以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几个主要步 骤: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基础导学·研读教材 1.实验思路 (1)实验的基本思想——等效替代法. (2)实验思路 ①记录分力: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动小圆环处
于某一点,记录 F1、F2. ②记录合力: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
同一位置,记录 F. ③作图: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拉力 F1、F2 和 F.
③撤去 F1、F2,改用一个力 F 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其位于 O 点, 如图丙.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同学们发现,力 F 单独作用,与 F1、F2 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 都使小圆环保持静止,由于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
即_橡__皮__条_对 __小__圆__环__的__拉__力__相__同____,所以 F 等于 F1、F2 的合力.
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
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做_平__行_四__边__形.定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变式训练2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
笔)外,还必须有
和
。
(2)要使两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
A.每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二、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图钉若干、细芯铅笔、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 个、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三、实验步骤 1.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甲所示,用图钉把橡皮条 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将结点拉到某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细绳的方向,并记录 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拉力F1、F2的方向一定相互垂直 B.在图乙、丙中,橡皮条必须沿竖直方向拉伸 C.在图乙、丙中,必须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 D.图乙操作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完成图丙所示的实验步骤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 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 2.进一步练习作图法求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一、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 把橡皮条结点拉伸到某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 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与F在实 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得到互成角度的两 个力合成是否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3.每次实验时,只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以了。( )
答案:× 解析:每次实验时,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线的方向。
4.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间的夹角应取90°。( )
答案:× 解析:两弹簧测力计间的夹角可以任意选取,只要不太大也不太 小就可以。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2)实际值: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作出一个弹簧测力计 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图示。
(3)相比较:比较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 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实例引导
例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3.如图乙所示,按适当的比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 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并 画出对角线F'。
4.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并用同样的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5.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 同,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2)作图误差。
①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确,造成作图
误差。
②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α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复做两次实验,为
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α变化范围不大,因而弹簧
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著,读数误差较大,导致作图产生较大误差。
③作图比例不恰当、不准确等造成作图误差。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答案: (1)弹簧测力计 橡皮条 (2)ACD (3)作图如下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正误辨析
1.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此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是
指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 )
答案:× 解析:此处力的作用效果是指把橡皮条末端拉到同一位置,不仅 伸长的长度相同,拉的方向也相同。
2.记录细绳的方向时,沿细绳方向在细绳下白纸上点两个相距较 远的点即可。( )
答案:√ 解析:细绳下白纸上点两个相距较远的点,再用尺子连成线就是 细绳的方向。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 N,读数时应估读一位,所以读 数分别为2.50 N(4.00 N)和4.00 N(2.50 N)。 (2)取一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0.50 N,作出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如图 所示。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2.规范操作 (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将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 要相同。 (2)角度合适: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拉细绳套的夹角不宜太小,也不 宜太大,以60°~100°为宜。 (3)在不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测力计 示数、橡皮条被拉伸的长度应尽量大一些。 (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 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两端各画个投影点,去掉细绳套后,连直线 确定力的方向。
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
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
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
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
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绳套时,两测力计示数要保持相同
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
力计,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
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这时弹簧
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N和
N。
(2)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
合力。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答案:C 解析: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只需两拉力F1、F2的大小、方向明确, 不一定相互垂直,选项A错误;图乙、丙中的实验产生的效果相同, 就是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图乙操作完成后,若更换橡皮条,则 不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选项C正确,B、D错误。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 四边形定则。图甲中GE是橡皮条,轻质小圆 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图乙中用两个互成角度 的拉力F1、F2将小圆环拉至O点;图丙中用一 个拉力F将小圆环仍拉至O点。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解析:(1)本实验是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当两个力作用使橡皮条 结点O伸长到某一点,另一个力作用也使橡皮条结点O伸长到同一 点时,这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选B。
测量范围。
②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及挂
钩不可与外壳相碰以避免产生摩擦。
③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④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夹角适当大些,但也不能过大。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知识点拨
1.误差分析
(1)读数误差。
弹簧测力计示数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
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2)本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所拉绳间的夹角一般在60°到120°之 间较合适,A错误;为了减小误差,便于确定两拉力的方向,拉橡皮条 的细绳要稍长一些,且必须使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都与木板 平行,细绳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读数时视线要正对 弹簧测力计刻度,B、C、D均正确。
答案:(1)B (2)BCD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情景探究 本实验中对两只弹簧测力计有何要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提示(1)本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将两只弹簧 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 应另换或调校,直至读数相同为止。
(2)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它的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问题一
问题二
随堂检测
2.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
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
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
答案:(1)2.50(4.00) 4.00(2.50) (2)见解析图
第三章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一册 课件完 美版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