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分裂症形成和发展史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新理念

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新理念
Kraepelin认为,早发性痴呆可能是大脑器 质性损害疾病的推测,以及实质上属认知功能 损害的所谓“痴呆”的临床描述,长期未得到 证实。
3
概述(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多年,分子遗传 技术 ;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学; CT、MRI、PET等脑影相技术以及组织 病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在分裂症病因学 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分裂症的 认识从临床现象学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对分裂症本质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入。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3)
实验遗传学研究(连锁与关联分析/基因 组扫描)
连锁研究发现了基本涵盖所有染色体的区域
候选基因研究发现了包括COMT、DISC1 、BDNF 等数十个基因为易感基因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4)
14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5)
遗传和环境的 相互作用
精神分裂症
15
7
概念的历史回顾(2)
E.Bleuler(瑞士,1911):首次提出精神分裂症概 念,核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
“4A症状”是基本症状:
Association disorder
Apathy
Ambivalence
Autism
幻觉妄想是附加症状
★长时间在美国精神医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然而,4A症状
较难界定和把握,实际操作性差,致使其实用性大打折
扣。
8
概念的历史回顾(3)
法国学者K.Schneider提出首级症状(first-rank symptoms), 强调症状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3项幻听:思维化声;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7项自我意识: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或扩散; 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被强加的意志行为;躯体被 动体验 1项原发性妄想:妄想性知觉 ★强调阳性症状,操作性强,具有较好实用性,缺点是其他精 神障碍(如双相障碍)的出现率也高达10%~20%

精神分裂症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发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出现了现实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紊乱。

虽然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发展对于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性格特点1. 内向和孤僻: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内向和孤僻的性格特点。

他们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喜欢独处,对社交活动缺乏兴趣。

这种特点可能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有关。

2. 怀疑和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具有怀疑和敌对的性格特点。

他们对他人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常常感到被人陷害或迫害。

这种特点可能与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解读方式有关。

3. 情感冷漠: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的性格特点。

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

这种特点可能与他们对情感体验的困扰和障碍有关。

二、心理发展1. 童年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童年期往往有一些心理发展上的异常。

他们可能表现出社交和情感交流的困难,缺乏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能力。

这可能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有关。

2. 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青少年期往往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发展上的困扰。

他们可能出现学习和社交能力的下降,情绪波动和冷漠等问题。

这可能与他们对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的困惑有关。

3. 成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成年期往往面临更大的心理发展挑战。

他们可能难以建立起稳定的职业和家庭生活,常常出现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紊乱。

这可能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解读方式有关。

三、心理干预1. 心理教育: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干预手段。

通过向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精神分裂症。

同时,心理教育还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高社会支持和关爱。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他们的情感和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精神分裂症发病后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治疗难度大,往往迁延不愈,预后不良,为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已渐渐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精神分裂症发病后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治疗难度大,往往迁延不愈,预后不良,易出现衰退,致残率高。

虽然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推陈出新使更多的患者从中收益,但目前的药物治疗仅仅局限在对症状的控制[1],仍无法解决彻底清除症状和保持长期稳定这一难题。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已渐渐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1 早期发现目前的研究显示,越早开始治疗,患者的预后与结局更好,社会功能越完善,但目前没有能确定治疗开始的标准的确切指标,所以对首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追溯、分析、评估,以便于早期识别积累循证医学经验,有报道指出最早期的表现以思维障碍为主,如敏感多疑、古怪的想法[2]。

应该注意以下变化:(1)行为不适当,包括举止、言语、人际交往等,这些行为改变可能是一过性的,如把握不住会漏过,有时易重犯,不以为然,意识不到,纠正不了;(2)沉醉于探索与自己学习和工作无关的高深哲学问题或宇宙起源等,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不接受朋友亲人批评劝告;(3)年轻人无原因表现苦恼或困惑,他(或她)可能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改变,或许存在一过性片断性的幻觉、妄想,只是早期仍保持一定的觉知能力,过后又未加注意和重视;(4)莫名其妙地出现个性的改变,如变内向、烦躁、情绪不稳、不明原因的冲动行为;(5)有以上情况且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家族精神病史,更应加以注意[2-3]。

2 早期评估2.1 建立沟通热情欢迎和接触患者和家属,倾听他们的陈述,让患者说出体验和观点,观察他的情绪和行为,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应当指出的是,医生和家属要取得共识,这是建立沟通的第一步,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至关重要[3]。

2.2 善于发现问题如患者逃学、漫游、不与亲友来往等,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可理解程度如何?有没有诱因?可能有些问题并不严重,但会在一些不恰当的时间和场景出现,让人觉得有些捉摸不定或莫名其妙[4]。

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

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

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达,当代国民的负担也愈来愈大,所以,近年来当代精神疾病的死亡率急剧增加。

精神分裂症是我国面对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均有重大危害[1]。

精神分裂症一般是指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哨兵或傲慢的骄傲,和/或与羞耻感相关的强烈耻辱,他们极度烦躁甚至躁狂[2]。

本次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具体报道如下。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据统计,截至二零一八年底,全世界在册的思觉失调症患者总数大约为五百万。

不难看到,近年来,精神障碍已经成为社会的问题,甚至影响自身,家人,社会等,远高于其他疾病问题。

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发期集中于十五岁至三十岁,发病的根源往往还是个谜,而且在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都没有发现明确病因。

同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也十分复杂,往往表现出妄想,妄想,焦磷酸化,抑郁和意识缺陷等的综合表现。

因此可把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如下几种:1、思维障碍型这是精神分裂症最主要也最基本的病症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意识,行动,意志,思维等多种神经系统活动的失调,甚至脱离了现实,对缺乏合理的认识,并且对大多数事件都过分敏感,表现出无休止的幻觉或无端的恐惧。

2、感知觉障碍型幻觉常常伴随着幻听,总是感觉像别人被瞄准或嘲笑,或者莫名其妙地感觉某人对自己有很多异国情调,或者总是感觉像某人在自己大喊大叫,虐待自己。

这种类型通常是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自言自语或无缘无故的愤怒,无缘无故的笑声,也是最容易产生无缘无故的恐惧的一种情况。

3、情感障碍型其特征为性情迟钝或平淡,缺乏对别人的兴趣,缺乏激情,对人漠不关心,故意和别人关系疏离,对亲人强烈的敌意,或言语不清,喜欢独自生活,渴望扩散周围,不遵守纪律,不关心他的看法,以及一个人的做法。

二、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1、性格因素引起精神分裂症有很多学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部分精神分裂症在患病之前都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其具体的表现为孤僻、内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好想入非非等,根据这一现象,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病前个性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病案分析(一)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病案分析(一)
学习能力下降,性格孤僻、猜疑心重4月。
现病史:陈某一直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 。入院前4月,学校老师忽然发现她变得孤僻起来,不爱 与人交往,经常逃课,上课时要么自言自语,要么忽然大 笑。宿舍同学对她都不错,但她总是莫名其妙地指责别人 说“为什么骂我?”老师觉得不对劲,找她谈话,她却回 答说,班上有男同学喜欢她,女同学在嫉妒她,还有很多 人在议论她,骂她,甚至怀疑有人在水中放毒。
●紧张型 :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表 情淡漠为主要特征。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
时呈木僵状态。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打人、 毁物、逃跑,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此类型一般 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妄想型(偏执型) :青壮年,起病缓慢,早期为敏感多 疑或间伴有听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由于妄想及幻 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 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病程发展较慢,早期尚能正 常工作故不易被发现。常发展至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 行为时才被发现有病。此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大多可痊愈, 只有少部分会遗留性格改变,极少数逐激发展为慢性精神 衰退。
引起医生注意的是,她的叙述似乎是在念剧本里的台 词,且常常添枝加叶,不时还要偷看一下医生的反应。若 医生面露同情之色,就越发起劲,手舞足蹈,开始的忧郁 与不快早就烟消云散了。 医生发现,这位女郎的叙述只 在于引起医生对她的注意和重视,自己却并无深刻的情
感体验。医生向她做了一些解释和保证后,她便欣然离去, 林走还坚持和医生握手,反复说着感激的话。
问题:
1. 病人的病情特点和诊断是什么?
2. 选用什么药物治疗?
3. 在医患沟通和改善社会环境方面我们能做写什么工 作?
病例6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二)社会环境因素

国内、国外在流行病调查中均发现经济水平底的 地区发病率均比经济水平高的发病率高。推测可 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 职业无保障等社会心理应激有关。
(三)躯体生物因素

有些精神精神病学家对发病者进行前瞻性回顾发 现某些高危人群是否发病同他们在胎儿期是否被 病毒感染过、出生时是否患有合并症如子痫、窒 息等有关。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 早期是较细腻情感,如对家人或同志关 心减少,继之对周围任何事情均不关心,出现情 感倒错。即情感反应和环境不协调,与思维内容 不配合。 如:病人用快乐情感叙述自己痛苦经历。“在 监狱里吃带眼儿的窝头。”
3)意志活动障碍



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意志行为方面 的障碍。 意志活动减退 活动减少、行为被动、无故矿工等。 意志活动缺乏 对任何事物均无兴趣,长期不洗澡、 不理发、终日无所事事。 意向倒错 行为与环境不配合,吃不能吃的东西 等。
1)联想障碍

联想障碍缺乏连贯性、逻辑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 的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 指语句之间、上下文 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使人不能理解。 思维破裂 较思维松弛更重。表现为言语杂乱无 章,支离破碎,又称词的杂拌。 思维中断 在无外界原因的基础上,思维突然中 断。

(四)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 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抗精神 病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阻断多巴受体,而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苯丙胺是多巴胺的促动剂,当其中 毒时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相类似的症状。如幻觉、 妄想等。而多巴阻断则精神症状消失。
假说
酚噻嗪
阻断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剧; 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 系统治疗预后较好。
临床分型
三、紧张型: 多起病于青中年,起病较急;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紧张性兴
奋和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 ; 预后较好;
临床分型
紧张性木僵:运动抑制,卧床,不语不 动,对周围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增高, 蜡样屈曲,违拗,但意识清楚,常持续 数周至数月;
流行病学
成年人口中,终生患病率近1%(国内93 年资料:6.5‰);
总体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城市发病 率高于农村;
无论城乡,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 相关;
发病高峰年龄为成年早期:15~25岁;
流行病学
患者发展成物质依赖风险明显增加,国 外资料表明,90%患者共患尼古丁依赖 ;
50%患者曾企图自杀,约10%患者最终死 于自杀;
或工作能力下降; 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行为改变: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
疑敏感,社会功能水平下降; 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无力,活动
和动机下降等。
临床表现
二、显症期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听、视、嗅、味、触等
幻觉体验,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 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评论性幻听、争论
概念的历史回顾
E. Bleuler(1911):精神分裂症 ◆ 情感、联想和意志活动为原发症状; ◆ 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 ◆ 结局并非都是以衰退而告终; ◆ 提出基本症状(4A症状)和附加症状 (幻觉、妄想)的概念。 ◆ 认为尽管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 差异,但均具有相似的病因学和病理生 理基础,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单元。
病因与发病机制
(3)、谷氨酸假说:中枢 谷氨酸功能不足
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对 脑发育早期突触的形成、 维持及可逆性具有重要的 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一、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具体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很多研究表明,遗传、神经化学、环境和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已被广泛认可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各项家族调查和双胞性调查结果显示,患有一个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相较于一般人口有更高的发生率。

此外,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多个位点和基因。

2. 神经化学因素异常的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在精神分裂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巴胺假说是当前最被接受的理论之一,该假说认为多巴胺失调引起了运动、认知和情绪功能异常。

除了多巴胺,在血清素、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存在异常。

3. 环境因素环境压力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这些压力包括产前、出生期间和儿童早期的病毒感染、城市化、移民、社会因素等。

此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有更高的物质滥用率和早年创伤史。

4.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期暴露于高度紧张和压力的环境下,或者是情感追求不满足等,可以导致情绪障碍,诱发或加重精神分裂症。

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进展目前,尽管精神分裂症的根本治愈仍然没有找到,但各种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在帮助患者减少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1.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和卡马西平为代表,通过调节多巴胺受体来缓解症状。

然而,这些药物对负性症状效果较差,并且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改变了治疗手段,其不仅可以减轻正性和负性症状,还具有更少的运动副作用。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管理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

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和支持性治疗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前背景母亲是地道、淳朴、专一,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主妇,父亲是当地的混混,好色成性,道德观念淡薄,无责任感,为非作歹,攻击性强,专横,常聚众斗殴,浪荡无比。

他的放荡从和母亲接姻前持续到今。

从母亲断断断断续的回忆中我恍知我没呱呱落地前就已有不寻常的经历,失职的母亲怀着我和父亲怄气经常绝食威胁,奢望唤醒父亲的为父为夫的责任感。

可怜的女人,痴痴的等待,身心俱损终换不来一时的真爱。

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劣迹,而是将其当作显示自己无限魅力和能耐的招牌加以渲染,毫无顾忌在当众谈论。

童年背景除父母,还有两兄,我是幼女,相比较受宠爱。

爷爷奶奶,传统的封建妇女,极重男轻女,从未给过我好脸色。

爷爷、奶奶在家中居从属地位,对我没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时家里很穷,主要靠母亲支撑维系家族。

她非常辛苦,在纺织厂,三班制。

歇工还要步行到七八公里外的田地里劳作。

很难照顾到我们的感受,她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维系家庭的完整,让我们能生存下去。

与此同时,她还要忍受父亲周而复始的背叛,虐待、暴打。

生活不如意加之贫困无比,让她难免脾气暴躁,我是她时常爆发时的接纳对象。

如此妇女,受封建思想灌输至深,永远铭记自己要恪守妇道,她始终如一的忠诚与父亲,永不离弃他,爱护他,疼爱他(她比父亲年长些,父亲相貌俊秀,而母亲姿色平平)。

我可怜而鄙视她,丈夫如果某天一改往日作贱她的口吻,她会像孩子似的受宠若惊的心花怒放。

父亲霸道无比,家里人人惧怕他,他无比自恋。

除了母亲,伤害最深的是大哥,每天无缘无故的遭受父亲的暴打。

他性情多变,无法揣摩,吃饭时一家人欢声笑语,吃完饭看看大哥不顺眼他操起皮鞭就抽。

看到大哥在皮鞭下嚎哭,新的皮鞭疤痕烙在旧疤痕上,我和二哥感到恐惧,怜悯大哥,然而我们是无助的,谁也不能阻挡皮鞭的落下。

尽管如此,父亲当时在我心目中是高大的,令人崇拜的,对我产生的正负影响也是最强烈的。

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开明,前卫,聪明,而母亲相比之下平庸很多,她每天只是起早贪黑的工作,思想保守,愚昧,无任何才华而言。

童年,虽说不是幸福的,但也算不上痛苦。

童年转青春期阶段邻居是一个恶老太婆,和当时大多传统村妇一样,没知识、没修养也没教养。

她确实很恶,不允许她看不顺眼的小孩从她家旁边的小巷经过,她不喜欢我。

每次我冒险经过她都会如同恶狗样在我刚出现在她视野中就开始狂吠,连同我的老祖宗也一起骂,持续到我再次从原路返回,躲到家里,她的吠声还要延续十分钟。

被爱妄想出现在五年级,应该更早些。

我喜欢上一个家境优越的的男生,尽管那时他已经有“女朋友”。

从爱上他那刻起我就很明确他也是爱我的,他和同桌说话其实余光是在看我,尽管没有任何证实,我非常明确他就是偷偷看我的。

即使在上课,即使他没有和同桌说话,我感觉他在狠狠的想着我。

他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暗示着对我的爱意。

比如他的回答里有“她”,那就是暗示他说的是我。

或是我读书看到书上的“他”字样,心便狂喜的乱跳,认为这是我暗恋对象给我的暗示,他一直在我身边!妄想形成初期就有泛化倾向,我似乎对自己相貌无限自信,觉得自己是最美的,一上街满街的男孩都为我的美貌所折服,他们都不由自主的盯着我看,我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密切关注着,一出门便有那么多双眼睛注视着我。

幻想出现在初一上英语课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性爱幻想,那种感觉很high, 异常兴奋。

我喜欢幻想带来的刺激和安慰,从最初的性爱幻想到后来有固定男女主角的自编自导的幻想。

我将自己化身为貌可敌国,睿智,坚韧的女主角。

男主角风流倜傥、家境殷实,终日被美女簇拥。

女主角不断的受到男主角道德底线的挑衅,被羞辱,被背叛、被冷暴力虐待,她没有屈服,对男主角采取报复措施,离开他,让他知道失去的痛苦。

经过几番折磨,男主角最终拜倒在石榴裙下。

这种固定情节的幻想占据着我的全部,无时无刻不在脑中,甚至考试时也不能完全集中。

通常情况下,白天,80%的脑部精力用于幻想,20%用于联络现实。

晚上有时通宵完全陷于深度的幻想,兴奋时则吃吃笑,痛苦时心剐似的剧痛,同时伴有哗哗的眼泪。

那个时期发生的事件:学校要求开家长会,晚上父亲去了,但是提前回来了。

第二天刚到学校就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一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在场,皆面带怒色。

校长劈头说道:“你的父亲开家长会态度十分嚣张、恶劣,在老师说话中途突然凳子一推站身走人,一路上骂骂咧咧,说这个学校多么多么差,这里的老师多么多么差,家长会说的都是屁话,校长刚好在路上,听到很气愤”。

他们将我训了一顿,随后打发我回教室。

当然父亲没有电话致歉,没有采取任何缓和措施。

这事令我很受伤,我认为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我让老师和校长难堪,我给他们造成了伤害,我是个罪人。

成绩拔尖的我从此一落千丈,上课不敢抬头,走在校园里刻意回避校长和老师,内疚和自罪始终萦绕心头。

青春期青春期中后期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已婚妓女(可以为她付出一切的那种,对于父亲这个浪子来说,这回他真的爱了)。

他开始鄙视家里所有的人,嘲讽母亲比原始人还要低等,讥笑我们是平民窟走出来的没品味低俗的乡野人。

他越发的讨厌我,看到我就报以厌恶鄙视的眼色。

那段时光是我早期人生最黑暗的时段,他难得给我好脸色,不高兴时我不能出现在他视线内。

做事不顺他意,或出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差错,他一连几天瞥到我就报以阴冷的寒至骨髓里的讥讽,眼睛泛出凶狠的幽光。

大多数夜晚,我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一楼,忍受被排挤,被冷落,被遗弃的煎熬。

一家人在楼上看电视,谈笑风生,而我不能加入他们,父亲冷酷狠毒投射的眼光让我不寒而栗。

我是这个家里多余的,孤零零冷凄凄的一个人,没有人中途下来看我一眼,没有人问问我呆坐在那里盘算着如何离开这个已不能作为一个庇护所的家,想着自己离家后要流落街头的巨大恐慌。

懦弱阻断了我的离家出走计划,虽然这里不再有家的含义,至少刮风下雨天它能提供庇护我没有能力再集中精力读书,在当地一所职高念中专。

那时的我和童年时期相比已判若两人,孤僻,古怪,自命不凡,终日孤单形影。

沉溺于幻想,将自己与现实世界隔离开,病仄恹恹,毫无生气。

初成年毕业后时隔一个月家人便托关系给我找了份工作,那关系人很不得力,本来我是希望进入一个得体的行业当会计或文员,他在收了母亲数千银两后将我安排到了当地一家政府部门下属的宾馆工作。

在那里的两年注定成为我人生当中最黑暗,最无助,最压抑,最恐惧的时光。

工作第一天我便发觉自己不适合呆在那里。

同那些身手敏捷,干事麻利,脏话不离口的服务员相比,我单薄、瘦弱,没有劳力工作经验,文绉绉,怯生生的。

身材高大魁梧,脾气暴躁的主管(女)很快便对我满怀怨意,成为她眼中钉。

她同其他服务员在闲暇之余打成一片,称姐道妹的,我是唯一被排斥在这个群体之外的人,同时我也是二十几人的群体中唯一每天都遭受她毫无情面当众痛斥、责骂的人。

我似乎做什么事都不能如她的意愿,她总会大声训斥我的过错。

我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身体僵硬,满脸惊恐地站在她面前乖乖地接受她的指责,那么多服务员扭头看着我。

羞辱,内疚,恐惧,自责,无助一起涌上心头。

上班比死亡的恐惧都要大,那里充斥着令人惧怕的气氛,我时刻高度警惕,感觉主管的眼睛无时无刻不死死的盯着我,审查着我,监视着我。

每一根神经都紧紧地绷着,我在主管威严的厉目监视中手忙脚乱的拼命干活,脊背被目光戳的直冒冷汗。

对于劳力活我力求十全十美,地要来回拖十几遍,桌子重复擦了一次又一次,生怕被她挑出瑕疵,生怕又经受她劈头盖脸的斥责,生怕又一次当众出丑。

我竭力讨好主管,想得到她的关注和欢心,时刻观察她的脸色,察觉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够出色,低眉顺眼地向她献媚,惧怕她而又时刻想讨好她。

对于我的求宠她从不领情,见到我就立即阴着脸给我一个不屑和厌烦的眼色。

更为糟糕的是,主管对我显示的消极因素在我的同行中波及开来,她们开始排挤我,嘲弄我,孤立我,攻击我。

对于这些我只有忍耐,忍让,我不是主管的宠儿,在那个圈子里我是人见人烦、一无是处的下等奴,我做什么都是错的,罪人一个,有什么理由、有什么权利和她们平起平坐,与其对峙?如果我和她们抗衡,主管必然知道,那样的话她会更加厌恶我,主管在我心里占据着绝对权威的位置,她高高在上,即使哪天对我提出过分而不人道的要求我也会服从,如她让我砍断一根手指来取悦她,我会毫不犹豫砍下手指来换取她对我的喜爱。

我又能怎样,我不能像其他服务员那样受了委屈和主管大吵一架然后潇洒走人,真的做不到。

再大的屈辱,再深的苦难都可以忍受,只要还能让我继续在那里上班,那可是我母亲花了银两给我换来的工作,我不能怠慢她的心血,不能因为受了点委屈,为了我自己而伤害母亲。

她比我还痛苦,每天要死要活的,被父亲和他的妓女情妇折磨的精神恍惚。

那个情妇和我大哥年龄相仿,她深谙把弄宿主之道,将父亲玩弄与鼓掌之间,吸尽钱财,欲罢不能。

父亲铁了心要和她私奔,无奈一厢情愿,他的痴心始终不能收获青楼女的承诺,她仍旧我行我素,和其他出资者调情,开房,这让父亲十分恼火,将怨气倾泼到母亲身上。

家里人心惶惶,一致倒戈,声讨父亲这个逆子。

在这个声势下,他变得凶残,无耻,行为诡异,情绪激动,敏感,报复心强烈。

这个家随时都有血光冲天的危险,我们晚上都不敢进入深睡眠,唯恐父亲狂性大发将我们斩尽杀绝。

没有人了解我的经受,没有生命保障,没有尊严,卑微的存在。

数不清的伤痛深深地刺穿我那不堪一击的心,留下千疮百孔的缺口,血汩汩的向外流。

当服务员的日子使得我对所有女人都抱有偏见:她们一点也不善良,她们总是伤害别人,她们还骂人,而且都很厉害,和她们在一起我显得异常拘谨,慌张,语不达次,生怕说错话被她们嘲笑责骂,还要怯怯地低着眼睑偷偷观察她们对我的脸色,所以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女性朋友。

我喜欢和男性朋友在一起,他们大多很友好,不会指责我会做错事,不会当众讥讽我,就算我口无遮拦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和他们交流不必紧张。

婚姻原生家庭依旧风雨飘摇,动荡不安,我依旧日复一日地在主管喷溅的唾液中瑟瑟发抖,苦难似乎没有尽头。

终于有一天曙光来临,有媒人给我介绍对象了!这将是我脱胎换骨重见天日的命运转折点!我几乎是感恩带德的答应了这门亲事,在没有对方任何家庭背景信息的情况下贸然应允。

对未来童话般的美妙憧憬使我暂时忘却了凄苦重焕生机,至少是在那几个月里。

我和他见面不到10次就结婚了。

结婚那天哭的天昏地暗,我还没长大,我还没来得及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我还没准备好结婚,我不想离开那个虽满目疮痍但给我精神寄托的家,如果他们能好好的,如果他们能和和美美的,我永远都不想出嫁!这里的生活和我期待的有很大的出入:他们奉行的是清末民初的封建家长制,公公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家里人人都惧怕他(对权威等级的那种惧怕,而不像我原生家庭对父亲蛮横的惧怕)。

男尊女卑等级极其森严,无论长次,男性一律享有特权、优先权。

女人,低等品,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既嫁从夫,万古流传,不得违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