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浅层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合集下载

地表浅部地震勘探方法在城市隐伏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

地表浅部地震勘探方法在城市隐伏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

地表浅部地震勘探方法在城市隐伏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徐吉祥;张晓亮;李潇;王继明;薛爱民;舒律
【期刊名称】《城市地质》
【年(卷),期】2022(17)1
【摘要】混合源面波与三分量频率谐振勘探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套新型城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以黄庄-高丽营断裂为例,采用主动源多道瞬态面波、混合源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和三分量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源面波勘探可清晰展示地表以下15 m的地质构造;混合源多道瞬态面波,综合主动源信号和被动源(噪声)优势,增加其探测深度;三分量地震频谱谐振H/V谱比结果可清晰反映地质构造,并与主动源面波勘探方法探测的10~15 m深度的低速异常带特征相似;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应用,既提供了多种数据源,也提高了数据解译的精度与可信度。

【总页数】6页(P79-84)
【作者】徐吉祥;张晓亮;李潇;王继明;薛爱民;舒律
【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所;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信息中心;北京派特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北京平原西北部地壳浅部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
2.地震纵波横波联合勘探方法寻找近地表第四系内隐伏断裂方法研究
3.北京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立水桥段浅部活动特征的地震探测
4.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勘探在城市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以成都天府新区苏码头断裂为例
5.横波地震勘探在城市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城市物探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城市物探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城市物探的应用与发展物探技术已经应用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不论是规划、设计、建设还是维修等阶段都与物探技术联系紧密。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物探技术主要作用于地质构造的探查定位、地质灾害的调查、不良地质体的探查、地下管线的探测、地下构筑物的探测等。

一、地质构造的探查定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远离重大地震带是城市规划建设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而解决这个课题的第一步就是对地质构造进行探查定位。

对地质构造探查较为有效的物探技术有:浅层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瑞雷面波等。

经过地学领域研究者的不断努力,现有的区域构造地质图基本上已经勾画出重大地质构造带。

但是由于以往技术、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许多构造带的勾画仅依据当时资料与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其实际位置可能差别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虽然这个差别在区域构造分析中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在城市规划及场地建筑的设计中,影响却十分严重。

例如,某市计划建设一个大型火电发电厂,在初始规划时,定址在某江入海口的一个小岛上。

从表面上看来,这个地理位置对火电厂而言是十分理想的。

但是在地质技术人员对区域地质构造进行探查时,发现该区域周边经过了一条较大的断裂带,尽管在区域构造地质图中,标识的断裂带位置在小岛对岸,但是技术人员十分重视资料准确度对于电力建设的安全重要性,因此认真开展物探工作,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两种物探技术进行探测,最终发现断裂带的实际位置竟然是小岛中央,于是该火电厂立即移址别处建设。

二、地质灾害的调查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被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有滑坡、泥石流、坍塌、地面塌陷等。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地质灾害调查较为有效的物探技术有: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浅层地震等。

城市规划建设者必须重视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中,物探技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边坡的调查与治理。

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

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

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球巨大振动的现象。

地震的频发给人类的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地震的勘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

首先,浅层地震勘测是指对地壳浅部(一般为地壳表层0-30公里深度范围内)进行勘测的科学技术。

浅层地震勘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地下地层结构、地震活动区域、地震带等信息,以便对地震活动进行预测和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规划。

浅层地震勘测主要采用地震仪器进行观测,常见的合成孔径雷达、地震仪、地震勘探仪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实地勘测。

浅层地震勘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震活动区域的确定。

通过对历史地震的统计分析和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可以初步确定地震活动的区域范围。

然后在该区域内进行密集的地震仪器观测,记录地震波数据,通过对地震波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进一步确定地震活动的区域范围以及地震带线。

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地下地层结构的研究。

地下地层结构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的破坏力。

因此,对地下地层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为预测地震强度和地震灾害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通常,浅层地震勘测利用地震仪器在地表以上布设一系列地震仪,记录并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情况,通过地震波形的振幅、频率、传播速度等参数来推断地下地层结构。

此外,地震波速度的测量也是浅层地震勘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在地震仪的记录上产生一系列震型,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震型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地层结构的构造。

另一方面,地壳运动监测是指对地壳的运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的科学活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由于板块运动、地壳应力分布和人类活动等原因而引起的变形、抬升或下沉的现象。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监测地壳运动对于地震预测、灾害防治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壳运动监测主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技术来实现。

GPS利用卫星和地面接收站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差来计算接收站的位置,从而确定地壳运动和地壳变形情况。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学号: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前言………………………………………………..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化…………………………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2.1数据采集………………………………………2.2数据处理………………………………………2.3结果解释………………………………………三反射波法地震勘探………………………………..3.1数据采集………………………………………3.2数据处理………………………………………3.3结果解释……………………………………….四实习总结……………………………………………一 前 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

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所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安排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意在使同学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学以致用。

同时能够熟悉并掌握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成果解释的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实践了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含了两种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际步骤,其具体流程如下:(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流程图)场地测量设计施工方案 现场仪器调试数据采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处理 数据成图图件分析与解释数据不合理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划1.3.1工区概况黄岛区是山东省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又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220.1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139.26万。

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及其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及其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及其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特性,以揭示地下地层结构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发展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概述1. 宏观技术发展:近年来,地震勘探技术在硬件装备、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先进的地震仪器设备、高速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勘探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2.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传统的地震勘探主要依赖二维地震数据,不能直观地表现地下地层的三维形态。

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地下地层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准确的地质模型。

3. 长偏移距地震勘探技术:长偏移距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提高地震波在地下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对于深层地质结构和隐蔽薄层油气的探测能力更强,有助于开发深层油气资源。

4. 增强震源技术:增强震源技术通过提高地震波能量释放和频率带宽,能够在地下产生更强的反射能量,提高地震勘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它在海上勘探中尤为重要,因为海洋环境下地震波会衰减得迅速,而增强震源技术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二、地震勘探新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1. 提高勘探成功率:地震勘探新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帮助勘探人员准确定位油气藏,提高勘探成功率。

通过对地震波的解释和处理,可以预测潜在的油气储量和产能,为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降低勘探成本:地震勘探新技术能够更好地识别目标层位,避免不必要的钻探与开发,从而帮助节约勘探成本。

通过高精度的地震勘探数据,勘探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目标层位的地质特征,降低勘探风险。

3. 拓宽勘探范畴: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对于复杂地质结构和深层油气的勘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拓宽油气勘探的范畴。

比如,在海底深水地区,增强震源技术能够提高地震勘探的效果,帮助勘探人员发现更多的深水油气资源。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3. 通过实验,提高对浅层地质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采集地震波数据,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等现象,从而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反射波法,即通过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分析反射波的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地震仪:用于采集地震波数据;(2)震源:用于激发地震波;(3)接收器:用于接收地震波;(4)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5)实验场地:用于进行地震波数据采集。

2. 实验步骤(1)实验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确保场地平坦、开阔,便于地震波传播。

(2)地震波数据采集:按照设计好的测线,布置震源和接收器,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

采集过程中,注意控制震源和接收器的间距、排列方向等参数。

(3)地震资料处理:将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利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去噪、叠加等操作。

(4)地震资料分析:对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反射波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采集到了一定数量的地震波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地质结构信息:(1)地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推断为沉积层与基岩的接触面;(2)地下存在一个倾斜的断层,推断为该地区的主要断裂;(3)地下存在一些小型的地质构造,如溶洞、地裂缝等。

2. 分析与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地质结构,为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控制实验参数,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精度。

(3)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安评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安评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安评中的应用摘要:浅层地震勘探在地震安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浅地表新生界起伏变化较大、勘探深度较浅,如何确定好施工采集参数是勘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托项目从震源、偏移距、叠加次数等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最佳施工参数关键词:断层;地震安评;反射波近年来我国城市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许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评价。

[1]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址和场址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地质环境的调查,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通过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工程等多学科资料的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按照工程类型、性质、重要性,科学合理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浅层地震勘探是地震安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确定城市浅层地震勘探的采集参数便是我们此次探讨的重点。

1勘察区地质条件1.1地质概况据勘察资料可知,在勘探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按地层成因、时代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等该场地内岩土层分为8层,3个亚层,亚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主层中,分层情况主要为:①杂填土,层厚0.90~0.30m;②粉质粘土,层厚1.10~0.30m;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11.40~0.60m;③-1粉砂,层厚3.80~0.60m;④粉砂,层厚4.90~0.60m;⑤粉砂,层厚17.40~5.20m;⑥粉砂,层厚31.20~16.70m;⑥-1粉质粘土,层厚5.20~1.00m;⑦粉砂,层厚31.00~10.70m;⑦-1粉质粘土,层厚6.70~0.70m;⑧中砂,层厚14.60~2.80m。

1.2地震地质条件目的层深度约150m。

测区内岩土层主要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粉砂组成。

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对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极为强烈。

[2]这些复杂的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对地震勘探的激发、接收都较为不利。

但岩层存在物性差异,可得到波阻抗界面反射波。

1.3地质任务了解场地内浅层断层发育情况。

城市活断层控制性浅层地震勘探成果分析

城市活断层控制性浅层地震勘探成果分析
科 的探测 、 监测 与研究n 。 ] 世界 上 的这 种发 展趋 势引起 了我 国地 震学 界
索 工作 , 对保 障人 民生命 财产 安 全 与社 会 稳定 持
续 发展具 有重 大意 义 。
1 工作 概 况
测 区位 于松 辽 平 原 东南 缘 , 区被 第 四系覆 测
盖 。地形 海拔 为 2 0m 左 右 。 2 1 1 地 质任 务 .
目标断 层的活 动性 鉴定提 供 断点 的具 体位 置 。 关键 词 : 市 活断层 ;浅层 ; 震 城 地 中图分类 号 :P 3 . 6 14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 9 9 2 0 )30 2 —3 0 62 3 (0 7 0 — 3 00
Ci c ie f utd m ia e s s i x l r to s t a t a l o n t eim c e p o a in y v
a tv t d ntfc ton c i iy i e iia i . Ke y wor s:ct c i e f u t l y r;s a l d iy a tv a l a e h low;e r hq a . a t u ke
0 引 言
近年来 世界上 发 生的几 次破 坏性 地震 给予地
Ab t c :Th e u t fCi ciefu td mi aeS im i e p o a in r u ma ie e e 1 Th sr t a er s lso t a tv a l o n t es c x lr to sa e s m y rz dh r :( ) e
f u t e is t ik e s v reis a d d i eiiain; 2) n r l f r a d d v lp e to o r o rh s re hc n s a ite n rl v rf t l c o ( Co to , o m n e eo m n fF 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