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大卫星排名

合集下载

科普知识:太阳系中的行星与卫星

科普知识:太阳系中的行星与卫星

科普知识:太阳系中的行星与卫星概述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宇宙家园,由太阳和绕其运行的一系列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

本文将介绍太阳系中的几颗主要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

行星1. 水金火木土 - 外行星•水金火木土是古代希腊人用来描述五颗可见光下最明亮的天体的词汇。

•这五颗行星分别是:–水:水星(Mercury)- 最接近太阳,温度极高,表面充满了陨石坑;–金:金星(Venus)- 相似于地球大小,但大气层中二氧化碳过多,导致表面温度异常高;–火:火星(Mars)- 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最佳候选之一,具有岩石表面和冰盖极地;–木:木星(Jupiter)-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环绕着巨大而明亮的红斑风暴;–土:土星(Saturn)- 拥有美丽而引人注目的光环和数十个独特的卫星。

2. 天王星与海王星 - 冰巨星•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是太阳系中的冰巨星。

•这两颗行星有以下特点:–天王星:表面呈青绿色,以冷冻气体组成的大气层环绕;–海王星:呈深蓝色且具有强大的风暴活动,其中包括著名的特里顿暗斑。

卫星1. 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它围绕地球公转并自转,控制了地球上的潮汐和一些气象现象。

•月球还具有以下特点:–表面分为高地和低洼区域,高地覆盖了许多撞击坑;–具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山脉、平原和断崖;–表面暗部呈现出多种阶梯状结构,称为"月海"。

2. 火卫一、木卫一等•火卫一(Io)是木卫一(Jupiter I)最大的四颗卫星之一,是太阳系中最活跃的天体之一,表面覆盖着火山和硫磺喷泉。

•木卫一等是木星的众多卫星中最大和最亮的几颗。

结论太阳系中有八颗主要行星和数百颗卫星。

每颗行星和卫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所处的宇宙家园。

以上是关于太阳系中行星与卫星的科普知识内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天王星,海王星

天王星,海王星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四
海卫四是旅行者2号于

1989年发现的最后的一
颗海王星卫星。它的外
形同样是不规则的。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五

迪斯比纳(Despina、海
卫五、S/1989 N3)是一
个形状不规则的卫星,
距离海王星第三近,每
8小时便可环绕海王星
一周。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六

海卫六是从海王星内侧
算来第四颗卫星,表面
被勒维耶发现
马神话中“尼
的。西方人用罗
普顿” 称呼它。
海王星简介
海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
体积是太阳系第四大,但质量排名是第三。
海王星笔尖下的行星.flv
海王星的内部结构
海王星的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
微量的甲烷。海王星有着太阳系
最强烈的风暴,测量到的风速
高达2100km/h。海王星
天王星,海王星
2016年11月1日
英文名称Uranus,太阳系 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 体积第三,质量第四。

最低温度49K,有天然卫星27颗。
这些卫星由冰和岩石组成,大约
是50%的冰和50%的岩石,冰也 许包含氨和二氧化碳。
八大行星体积大小对比图
天王星的发现

1781年3月13日,威
廉〃赫歇耳爵士宣布他 发现了天王星,这也是 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 的行星,首度扩展了太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
海卫一是海王星的卫星

中最大的一颗,它是太
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二

又名利华特,是海王星
第三大卫星。海卫二最
接近海王星的距离是

太阳系年鉴

太阳系年鉴

太阳系年鉴NASA爱好者 2015-03-08 00:03太阳系年鉴,33个天体,按照平均半径,从大到小排列,更新于2015年1月,并将在今年夏天增加三个新面孔。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是太阳系的老大,给了我们光和热。

平均半径约为69.6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218倍。

上面这张太阳的照片由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拍摄,拍摄于2010年8月19日。

世界上第一张太阳的照片由法国物理学家斐索(Louis Fizeau)和傅科(Leon Foucault)拍摄,见上图。

木星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亦为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

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最晚发现于17世纪,当时人们使用望远镜就可发现它的存在。

上面这张为卡西尼飞船拍摄的木星,星球上黑点为木卫二的阴影。

世界上第一张木星的照片由旅行者1号拍摄,拍摄于1979年1月。

土星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六颗行星,体积则仅次于木星。

上面这张照片为卡西尼飞船拍摄的木星。

1610年,伽利略用望远镜看到了土星光环的存在。

世界上第一张土星的照片也由旅行者1号所拍摄,拍摄于1980年11月。

天王星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

首次发现于1781年3月13日,由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

世界上第一张土星的照片由旅行者2号所拍摄,拍摄于1986年11月。

海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体积是太阳系第四大,但质量名是第三。

1846年9月23日首次由天文学家埃班·勒维耶和约翰·伽雷发现。

世界上第一张土星的照片由旅行者2号所拍摄,拍摄于1989年。

这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三颗行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这张照片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于1972年拍摄。

金星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二颗行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另外早晨出现在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在西方称长庚。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和详细资料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和详细资料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和详细资料展开全文在太阳系里,行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有的行星围着太阳打转发光,除月亮这颗瞩目的行星外,最为我们了解的是八大行星了。

这八大行星中最亮的是那颗,最大的是哪颗呢?这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由我为你揭秘这八大行星从质量大小到亮度大小的具体排列顺序。

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有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具体数据如下:水星:水星在九大行星中,他的体积排列倒数第二,但是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金星:金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次序是第二颗行星,在日落的任何时间里,在西方的上空看见一个发光的天体就是金星。

金星自己不会发光,它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才发亮的。

地球:地球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三颗行星,是九大行星中唯一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地方。

火星:火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行星,又叫“红色星行”,它一出现在天上,就可以看到他那淡淡的红色。

木星:木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五颗行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它是地球半径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

土星:土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排列是第六颗,是太阳系里的第二大行星,它有七个美丽的光环,他的光环鲜艳夺目,因此有人把土星成为“星中美人”。

天王星:天王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排列是第七颗,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他的体积位居第三。

,因为它的大气层中含有甲烷,因此天王星呈蓝绿色。

海王星: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可颗行星,他是一颗淡蓝色的行星他是典型的气体行星。

而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矮行星”。

此外,太阳系中还有很多较小的行星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以及从柯伊伯带延伸将近一光年远的奥尔特星云,都属于太阳系的范围,而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木星,人类已发现木星拥有68颗卫星。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行星的质量是评定是否是八大行星的条件之一。

下面我们透过这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从大到小做一个排序,比较出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

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具体状况如下:1、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3)2、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95.18、平均密度0.70g/cm3)3、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3)4、天王星(质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3)5、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3)6、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1.318cm3)7、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3)8、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3)但是科学家们的严谨态度,也木星的地位也遭到质疑,在最近几年科学家认为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质量为木星4倍,这颗星叫幸神星(Tyche),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这颗行星过去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

如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AstronomicalUnion)最终承认提喀的存在,那么木星作为太阳系最大行星的地位将被代替。

但是这个假设在最近被否定,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透过计算机模拟认为,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太阳系不可能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

在他的计算成果中,如果太阳系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那只有2.5%的可能性会衍生出这天太阳系的星球数量和运行轨道。

然而,有十倍的可能性是,以前存在第五颗巨行星,这也是太阳系现状维持的最好解释。

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什么下面是以地球体积为1作比例,比较出八大行星体积排列顺序的大小关系,如下面数据所示:ufo-1/article/201509/384.html1442333234木星(71400),土星(60000),海王星(49400),天王星(25900),地球(6356-6378),金星(6073),火星(3332),水星(2439),冥王星(1200)由此能够看出,这个第一非木星莫属。

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

1光年≈9 460 730 472 581千米
银河系(Milky Way Galaxy,别名银汉、天河、银河、星河、天汉等) 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
银河系直径≈16光年
太阳系直径≈1 392 000千米
1光年≈9 460 730 472 581千米
银河系(Milky Way Galaxy,别名银汉、天河、银河、星河、天汉等) 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
土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土星(英文Saturn), 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在第六,体积只排在木星 以后。 并与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类木行星。 欧洲古代(古希腊) 称土星为克洛诺斯(Cronian), 古代中国也叫镇星或填星。
土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可以通过望远镜直接观 测 ),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残骸以 及尘土。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 气圈以及磁场。
太阳系八大行星
火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中文名
火星
英文名
Mars
别称
荧惑星,战神玛尔斯星
分类
类地行星
火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 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 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 % 。
太阳系八大行星
海王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中文名
海王星
英文名
Neptune
别称
笔尖下的行星
分类
气态行星 冰巨星 远日行星
海王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海王星(Neptune) 是八大行星中的远日行星,按照行 星与太阳的距离排列海王星是第八颗行星,直径上第四大 行星,质量上第三大行星。 它的亮度仅为7.85等, 只有在 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 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 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 — — 尼普顿 (Neptune) ” 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
太阳系的8大行星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

其中,水星、金星和火星位于太阳系的内部,称为“移动行星”,这三颗行星的质量相比其它
行星小得多,而且他们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也都比较短。

木星和土星位于太阳系的中部,称为“大行星”。

它们均有极大的质量、可观察到的环状晕
和巨大的表面暗影区,木星拥有4个最大的行星卫星,即伽利略卫星、卡尔艾塔卫星、厄
瓜多尔卫星和布兰丘卫星。

土星则有多达63颗卫星,名为土卫,其中又以木卫1、2、3、4、6、7最为突出。

天王星和海王星位于太阳系的最外层,称为“外围行星”,在大小上,远低于木星和土星,
但是质量比大行星要大得多,外部以脱氧气体—氦气和氖气为主。

而它仅仅只有一个行星卫星就是天王星的克尔岛特,海王星也只有海王星的卡图拉伊特。

最后,冥王星于2006年被发现,其质量、形状和表面均不得而知,但是有着一个卫星——海维斯/努迪卡特。

综上所述,太阳系的8大行星以其独特的质量、特征以及卫星组合令人值得研究和探索。

天文学基本常识

天文学基本常识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

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开3.太阳寿命:约50亿年左右太阳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0000光年4.在色球上人们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

5.日冕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冷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6.太阳耀斑是一种剧烈的太阳活动。

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

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 耀斑爆发时,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

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

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

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作用,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7.米粒组织是太阳光球层上的一种日面结构。

呈多角形小颗粒形状,得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米粒组织的温度比米粒间区域的温度约高300℃明亮的米粒组织很可能是从对流层上升到光球的热气团,不随时间变化且均匀分布,且呈现激烈的起伏运动.8.奥本海默极限稳定中子星的质量上限存在一个临界质量M ≒0.75M﹐M 表示太阳质量。

当星体的质量小于M 时﹐存在稳定的平衡解9.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一种极限质量。

当白矮星的质量超过此值时,它的核心电子简并压不能支撑外层负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系的大卫星排名1、木卫三(盖尼米德)平均直径5262 km体积7.6×10^10 km3质量1.4819×10^23 kg表面积8700000 km2平均密度1.942 g/cm3表面重力 1.428 m/s2公转周期7.15天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反照率0.43 ±0.02表面温度最小平均最高70K 110K 152K视星等4.61(opposition)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5262 km,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

2、土卫六(泰坦星)平均直径5150 km体积7.15×10^10 km3质量 1.345×10^23 kg表面积83×10^6 km2平均密度 1.88 g/cm3赤道上方重力 1.35 m/s2公转周期15日22小时41分钟自转周期(同步)轴倾斜1.942°反照率0.21表面温度最小平均最高?K 94 K ?K大气压160 kPa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第二大卫星,其体积甚至比行星水星还大(虽然质量没有水星大)。

土卫六有浓密的大气,主要成分是氮,表面大气压力1.5×105帕斯卡,表面温度-178℃。

土卫六一半是冰一半是固体材料。

土卫六是目前已知拥有真正大气层的卫星,其他的卫星最多只是拥有示踪气体。

土卫六大气的98.44%是氮气——太阳系中惟一除了地球外的富氮星体,那里还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碳氢化合物残余。

天文学家认为,土卫六上分布着众多由液体甲烷和乙烷构成的湖泊,这颗卫星的寒冷程度超过南极洲。

土卫六有复杂有机分子,像45亿年前的地球。

3、木卫四(卡里斯托)平均直径4821公里体积5.9×10^10km3质量1.075938×10^22 kg表面积7.30×10^7 km2平均密度1.8344 g/cm3表面重力1.235 m/s2 (0.126 g)公转周期16.6890184天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自转轴倾角0反照率0.22视星等5.65表面温度最低平均最高80±5 K 134±11 K 165±5K大气压7.5微巴木卫四是太阳系中的第三大卫星。

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但是质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木卫四是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构成的,其平均密度约为1.83g/cm3。

木卫四表面存在的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

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较小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之下100公里处则可能存在着一个地下海洋,其构成物质为液态水。

木卫四表面曾经遭受过猛烈撞击,其地质年龄十分古老。

由于木卫四上没有任何表明存在诸如板块运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的证据,故其地质特征被认为主要受到陨石撞击的影响。

其主要地质特征包括多环结构、各种形态的撞击坑、撞击坑链、悬崖、山脊和沉积地形。

木卫四之上存在着一层及其稀薄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可能还包括氧气,此外,其上还有一个活动剧烈的电离层。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存在着海洋,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存在生命,不过其存在生命的概率要小于邻近的另一颗卫星木卫二。

4、木卫一(艾奥)平均直径 3643 km体积 2.53×10^10 km3质量8.9319×10^22 kg表面积 41,910,000 km2平均密度 3.528 g/c m3表面重力1.796 m/s2 (0.183 g)公转周期:1.77天自转周期同步的反照率0.63 ± 0.02表面温度最小平均最大-- 130K 200K视星等5.02 (冲)木卫一的直径3,642 公里,比月球略大,是太阳系第四大的卫星。

木卫一的内部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在卫星中比其他的卫星都更接近类地行星的结构主体。

它有着铁或硫化铁的熔融核心和以硅酸盐为主的岩石层。

木卫一的密度为3.5275 g/cm3是太阳系的卫星中密度最高的。

木卫一有着400座的活火山,使它成为太阳系中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天体。

有些火山造成的硫磺和二氧化硫流束可以攀升到500公里的高度,艾奥表面也有超过100座的(普通)山峰,是在硅酸盐的地基上广泛的压缩和抬升,其中有些山峰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艾奥表面大部分的平原都被硫磺和二氧化硫的霜覆盖著。

木卫一的火山流束和熔岩流使广大的表面产生各种变化并且造成各种不同的颜色采绘:红、黄、白、黑、和绿色,主要肇因于硫化物。

为数众多的广阔熔岩流,有些长度达到500公里,也是表面的特征。

木卫一的大气层极端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压力的十亿分之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硫。

5、月球(月亮)平均直径3474 km体积 2.1958×10^10 km3质量7.3477×10^22 kg表面积3.793×10^7 km2(0.074地球表面积)平均密度3.3464 g/cm3扁率0.00125表面重力 1.622 m/s2(0.1654 g)公转周期27.32天自转周期27.32天(同步)周期29.53天(从地球角度上看)转轴倾角 1.5424° (对黄道)反照率0.136表面温度最小平均最大赤道100 K 220 K 390 K85°70 K 130 K 230 K视星等−12.74 (平均满月)角直径29.3至34.1弧分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

月球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

月球正面黑暗部分的是火山熔岩海,明亮部分的是古老地壳的高地和突出的陨石坑。

它的表面非常黑暗,反射能力与煤炭相似,但它仍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

在月球表面上用肉眼可以清楚看见有黑暗的,相对平坦的平原,我们称之为月海。

这些黑暗部分是古代火山爆发后熔岩浆在洼地凝结成的广大玄武岩。

几乎所有的月海都位于月球正面,占正面面积的31%,相较之下,在月球背面只有少数的月海,只涵盖了背面2%的面积。

月球上较亮的部分被称为“高地”,它们的高度高于大多数的月海。

它们是于44亿年前形成的,这意味着这些高地可能是在月球岩浆海形成时由于斜长岩堆积而产生。

另一个影响月球表面地形的主要地质事件是撞击坑,小行星或彗星撞击月球表面时都会形成陨石坑,现在估计单在月球正面直径大于1公里的陨石坑就大约有300,000个。

其中,位于月球背面的巨大撞击坑南极-艾托肯盆地,其直径有2,240公里,是月球上最大的陨石坑,也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天气变化,在最近几十亿年也没有地质活动,大部分环形山都保存得很完好。

月球内部已经分化出地壳、地函、和核心。

月球的内核富含固态铁,半径大约为240公里,此外还有一个流体的外核,主要成分是液态铁,半径大约为300公里。

月球的表面不存在液态水,因为太阳辐射会使水被光解并快速逸入太空。

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拥有一个强度不到地球磁场百分之一,范围在1至数百纳特斯拉之间的外在磁场。

月球有一个非常稀薄、接近真空的大气层,总质量低于10公吨。

如此小的大气质量在月球表面产生的压力大约是3×10−15atm(0.3nPa)。

月球大气成分主要是氩、氦、氢、氡及钠,钾。

最近发现,月球大气中含有极微量的水蒸气。

6、木卫二(欧罗巴)平均直径 3,122 km体积 1.593×10^10 km3质量 4.80×10^22 kg表面积3.1×10^7 km2平均密度3.014 g/cm3表面重力1.314 m/s2 (0.134 g)公转周期3.55天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自转倾斜角0返照率0.67星等 5.3表面温度最低平均最高~50 K 103 K 125 K气压 1 µPa (微帕)大气组成:氧100%木卫二是太阳系第六大卫星,木星第四大卫星,直径3122km,小于月球。

木卫二的主体构成与类地行星相似,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

它的表面由水覆盖,据推测厚可达上百千米,上层为冻结的冰壳,冰壳下是一个覆盖全球的液态海洋。

木卫二的中心可能还有一个金属性的铁核。

木卫二的表面极度光滑,很少有超过几百米的起伏,它是太阳系中最光滑的天体。

木卫二上的环形山很少;只发现三个直径大于5千米的环形山。

这表明它有一个年轻又活跃的表面。

木卫二是太阳系返照率最高的卫星之一。

木卫二表面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那些张牙舞爪地布满整个星球的暗色条纹,大一点的条纹横向跨度可达20公里,这是由低浅的地形造成的。

这些条纹很可能是由于表层冰壳开裂,较温暖的下层物质暴露而引起的冰火山喷发或间歇泉所造成。

木卫二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遍布四野的或大或小或圆或椭的暗斑。

暗斑的形成是下层温度较高的“暖冰”在透刺作用下向上涌升而穿透表层的“寒冰”所致。

木卫二的内部很可能是非常活跃的,在冰壳下面可能隐藏了一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液态水海洋,这个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着生命。

其生存环境可能与地球上的深海热液口或南极的沃斯托克湖相似。

木卫二的表面包裹着一层主要由氧构成的极其稀薄的大气(约1微帕)。

在已知的太阳系的所有卫星当中只有七颗具有大气层(其他六星为木卫一、木卫四、土卫二、木卫三、土卫六和海卫一)。

7、海卫一(崔顿)平均直径2707 km体积 1.0384×10^10 km3质量 2.147×10^22 kg表面面积2.3018×10^7km2平均密度2.05 g/cm3表面重力0.78 m/s2公转周期-5.877天(逆行)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轴倾斜度0反照率0.76表面温度平均34.5 K公转倾角157.340°(相对于海王星赤道)海卫一是太阳系第七大卫星,海王星最大卫星,直径2707 km。

它是太阳系七个比冥王星大的卫星中最后一个,其余卫星的体积和质量都远小于冥王星。

在所有太阳系的大卫星中海卫一的轨道特别,它有一个逆行轨道(轨道公转方向与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

逆行的卫星不可能与行星同时产生,因此它是后来被行星捕获的。

海卫一的大小和组成类似冥王星,这说明海卫一本来可能是一颗类似冥王星的柯伊伯带天体,后来被海王星捕获。

由于海卫一的轨道离海王星非常近,加上它的逆行轨道,它继续受潮汐作用的影响。

估计在14亿年到36亿年内,它可能与海王星大气层相撞,或者分裂造成一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