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阅读题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有一种爱,带我们走远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位运动员,她并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人为之动容,她就是体操赛场年龄最大的选手,33岁的丘索维金娜。
②丘索维金娜出生于1975年6月。
1991年至2008年,6次参加世锦赛赢得7枚奖牌,5次参加奥运会,1992年夺得团体金牌,3次参加亚运会,2002年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冠军、平衡木亚军……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而奇迹背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最柔软而坚强的心,为爱无悔付出的感人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得白血病的儿子阿廖沙。
③1996年,丘索维金娜参加完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退役,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三年后,活泼可爱的儿子阿廖沙出生。
然而,2002年,一纸诊断书几乎摧毁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
为了支付儿子昂贵的医药费,丘索维金娜毅然决然地选择复出,并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争取多赢奖金的机会。
这位本来专攻跳马项目的选手,从26岁起,努力使自己变成了全能形运动员,每次都能够参加所有的比赛项目。
她本来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为了儿子,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
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儿子,她就会激情饱满地在赛场上拼博。
她为儿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丘索维金娜说:“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
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他就是我的动力。
”④母爱,千丝万缕,牵动着我们每一处神经。
母爱能让一个人走多远?33岁的丘索维金娜会告诉你。
1.文章结尾划横线处是。
A.反问句B.设问句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毅然决然: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丝万缕:____________________3.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字为错别字,请你在下面横线上改正。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图。
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________。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
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
A.长笛B.风笛C.竖笛D.陶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长相思》,完成练习。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
“长相思”是_____名。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全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全面一、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我们俩闹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本义节选自《将相和》,“将”指______,“相”指______,“和”是____的意思。
为文中这个故事拟个小标题:______。
2.“诸”字州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再查音节_____。
“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再查__画。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的做法对吗?如何评价蔺相如和廉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练习。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蹋)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góng gōng)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说:“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sāi sè)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qū qǔ)了背,立刻又将头(伏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馅)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禄)状态……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yīng yìng)该是一个大人了。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题(附答案)《老银杏树》五年级阅读题和答案在我们的楼前,有一棵老银杏树。
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
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的楼顶那么高了。
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的话。
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的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
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
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耸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
微风拂过,眨呀眨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
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会儿就会滴下油来.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吹过,摇一树金片。
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了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的天空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秋风吹得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溶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了养料.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
它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们奋发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银杏树,我赞美你!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稠密—-()2.“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突出地描写了银杏树的_________。
3.在第1、3 自然段中,用“_______"画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4.全文是抓住了银杏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记叙的. 5.短文赞扬了银杏树的什么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短暂稀疏2.比喻大地一张弓银杏树长箭高大挺拔…点此查看五年级阅读训练答案100则(本文答案在第4页)…5.赞扬了它坚韧挺拔却不骄傲自大的美好品德。
小学五年级北师大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小学五年级北师大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A. 南宋B. 北宋C. 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A.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_______)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_______)①靠近②并排[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诗理解。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
[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是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一)(节选)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
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
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
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
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
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文中画“”的句子是对哥哥和嫂子的______和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睛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1.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从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描写白鹭。
2.在作者的笔下,白鹭就像优美的水墨画。
请你为选文中的两幅画拟两个名字吧:(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加点的“钓鱼”换成“捕鱼”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先写人们的猜测,再用疑问结尾,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怀疑。
B.这句话先肯定后疑问,给白鹭和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样写是为了引发读者对于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的深思。
C.这种结尾表明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二、课内阅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五年级北师大语文上学期课外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

五年级北师大语文上学期课外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敲掉不要的李子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
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
于是,摘了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
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
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
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
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
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林的李子敲到了地上。
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
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父亲说:“当然会心疼。
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
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
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
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我点点头。
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
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
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
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
(一)、一双旧军鞋
这是个彩霞满天的傍晚。
一位公安干警来到街上的一家修鞋店,问道:“师傅,上个星期是不是有位高个子的干警来这儿修过鞋?”
鞋匠端(详、祥)着眼前的这位干警,迟疑了一下说:“莫非你是替他取鞋的吧?”
“是的,我是他的所长,请问要付多少钱?”
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
他随口说道:“你就付三块钱吧。
”所长付过钱,当他要接过鞋匠递给他的那双鞋时,双手不住地颤抖。
“你……你怎么啦?”鞋匠吃惊地问道。
“一位多好的干警啊!”所长沉痛地说,“上个星期,在一次执行‘严打’任务时,几个歹徒被我们公安干警围困在一间(仑、仓)库里,他奋不顾身地带头冲了进去,与歹徒展开了(搏、博)斗。
就在这时,一个丧心病狂的歹徒引(暴、爆)了一捆炸药,歹徒被炸死了,他却不
幸失去了双脚……”
“啊---”鞋匠张大了嘴巴,呆住了。
所长用低沉的声音接着说:“这双鞋他已经用不着了,他特意让我把钱还给你,谢谢了。
”说完,大步走了。
鞋匠望着这双旧军鞋,俯下身子,拿出鞋油把它擦得乌黑发亮。
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
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字,把不正确的画去。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注视----()犹豫----()
3、文中与“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
”照应的句子是。
4、“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
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此时鞋匠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短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多读几遍,再说说你的体会。
6、读这篇短文后,对公安干警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为什么?
(二)、看日食
要看日食了!消息传来,我别提多高兴了。
以前,我从书里看到过发生日食的情形,但从没有亲眼看见过啊!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早晨,我带着观测日食的工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第一节下课,我们来到操场上。
我拿起镜片往天上一看。
嗬!日食已经开始了,圆圆的太阳被黑影挡住了一部分,黑影越来越大,而太阳却越变越小。
我仔细看着,认真地观察着太阳的变化,一会儿,太阳竟变成了月牙一样了。
我向周围看看,天渐渐变黑了,而且还带着几丝寒意。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过去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把日食说成是“天狗”把太阳吃了,于是便敲锣打鼓。
现在想起来,真是太可笑了。
哪里有什么天狗,是因为月亮、太阳、地球走到同一条直线上,月亮挡住了太阳,所以才发生了日食。
1、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内填上序号。
日食.()①、吃②、吃的东西③、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兴----()观测----()仔细----()
3、照样子写词语。
⑴、越来越大越越越越越越
⑵、高高兴兴
4、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