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合集下载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之一,同时也是一位
经典的反面角色,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

猪八戒原本是天宫中的一只天蓬元帅,但因为在天宫吃了长生不老草而被玉帝贬下凡
来投胎为猪。

在凡间,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又因为朝廷官员们的嫌弃,最终成为了孙悟空
的一员。

从性格特征来看,猪八戒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嘴巴贪婪:猪八戒是一个比较贪吃的角色,虽然他在《西游记》中描述的不太聪明,但他的食欲却是相当无法抵抗的。

每当有美食时,他总是最先下手,而且吃起来十分馋。

二、贪图享乐:猪八戒是一个喜欢舒适的人,他喜欢在家里闲逛,喜欢贪图享乐。


也就导致了他的懒散和不务正业,常常不按套路出牌,行事比较草率。

三、孝顺亲人:猪八戒虽然不太聪明,但在中关村贩卖猪肉的那段故事中,他却展现
出了他的孝顺本性,尽管被人废掉做猪肉,他自己仍然坚决不让人家去杀他的母亲、兄弟,甚至放下了自己的脑袋。

四、性格急躁:猪八戒是一个性格比较急躁的人,做事鲁莽,常常在孙悟空抽象言谈
的时候, 猪八戒总是提出反对意见,有时候大吵大闹,形象也因此显得比较粗暴。

五、勇敢无畏:猪八戒虽然有点懒散、贪吃和愚蠢,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他却一点
都不胆小,举起大牛耳锤威震四方,不畏艰难险阻,力战虽败犹荣。

总体来讲,猪八戒的性格特征深受中国文化里面传统人物的影响,在底层人民中有着
较高的认同度,他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让人们惊叹于《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赏析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赏析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赏析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角色形象鲜活有趣,令人难以忘怀。

其中,猪八戒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他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无数欢笑和思考。

本文将对猪八戒的形象和意义做一番简要的赏析。

一、猪八戒的形象描写猪八戒是孙悟空和沙僧的同伴,他是一个矮胖的猪头人身的妖怪。

他的脸颊肥胖,眼睛炯炯有神,胡子密集而浓密。

他总是穿着破烂不堪的僧袍,背着一根镏金的钢叉,形象颇具喜感。

猪八戒的形象不仅在外貌上突出了他的猪性,更在性格上体现了他的愚笨和贪婪。

二、猪八戒的性格特点猪八戒的形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懒散、愚笨和贪婪。

他总是爱吃爱睡,爱财如命。

然而,尽管猪八戒有这样的缺点,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

在西游记的冒险中,猪八戒与师弟们一起击败了无数妖精和妖王,保卫了取经之路。

他虽然不如孙悟空的机智和聪明,但却有着不怕困难、不畏强敌的勇气。

正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他最终得到了观音菩萨的赏识和重新投胎的机会。

三、猪八戒的意义猪八戒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赋予了他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首先,猪八戒作为西游记的登场人物之一,代表了人性中的愚笨与贪婪。

他的存在提醒了人们不要被物质欲望所迷惑,不要迷失在世俗的诱惑中。

其次,猪八戒的坚持和勇敢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他虽然有各种缺点,但他在取经路上的不离不弃、勇往直前,展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也提醒了人们要有自知之明,敢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并付出努力去改正。

最后,猪八戒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喜悦。

他的活泼可爱、自嘲自谦的性格使他成为整个故事中一个令人喜爱的角色。

综上所述,猪八戒作为《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具有独特的形象和富有意义的性格。

猪八戒的形象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猪性和喜感,他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角色。

猪八戒的形象和意义通过他的冒险故事向读者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价值观。

无论是对于喜剧的探讨,还是对人性的思考,猪八戒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猪八戒这个角色,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和勇气。

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及事例

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及事例

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及事例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他是一只行为滑稽、贪吃懒做、爱说空话、喜欢搞笑的猪妖,文明才有八尺,俗名猪悟能。

以下是猪八戒人物形象的一些事例:
1. 贪吃:猪八戒是个极其贪吃的角色,他口无遮拦地经常提到食物,特别是猪肉和酒。

在西途中,他经常被魔怪和妖精诱骗,只因为他们提供了美味的食物。

2. 懒惰:猪八戒往往懒散地行动,不愿为自己付出额外的努力。

他经常试图找到捷径,避免费力的工作。

例如,他常常装病以逃避战斗或其他困难任务。

3. 爱说空话:猪八戒喜欢卖弄口才,经常说些空洞的话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他经常夸夸其谈,却缺乏实际行动。

尽管如此,他的幽默和干才的言辞往往能给读者带来笑声。

4. 搞笑行为:猪八戒是一位滑稽搞笑的角色。

他经常通过一些滑稽的表情、动作或行为来逗乐其他队友和读者。

他的幽默、喜剧色彩突出的角色,给了《西游记》一定的喜剧效果。

5. 意外的智慧:尽管猪八戒常常被描绘为一个愚蠢和懒惰的角色,但他偶尔会展现出突出的智慧。

他在危急时刻,有时能提出明智的建议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体而言,猪八戒是一个既可爱又可笑的角色,他的形象使《西游记》更加生动有趣,并为故事增添了许多喜剧元素。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猪八戒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是一只具有人性的猪。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丰富多变,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愚蠢的一面。

这篇文章将从他的自私、饮食、勇敢和诙谐等方面来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猪八戒的自私是他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

他喜欢享受精美的食物和舒适的生活,并经常为自己的私利而忽略别人的需求。

在《西游记》的第七回中,猪八戒因为经过一天的劳累而感到疲惫,没有在夜间巡逻时去治疗唐僧的伤口。

这种自私的行为表明了他的懒惰和不负责任。

尽管他有这些自私的特点,猪八戒的角色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故事的笑点。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还表现在他对于美食的痴迷上。

他是一个无比贪吃的角色,总是寻找机会享受美食。

猪八戒可以被描述为饭桶,他的能量来自于吃多少食物。

他经常想办法偷吃别人的东西,甚至不惜冒险去寻找美食,他在一次巨猿的后院里发现了许多美味食物,而冒险进去取食。

猪八戒对食物的痴迷不仅给故事增添了喜剧效果,也凸显了他的幽默和温情。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还展现在他的勇敢面前。

尽管他常常表现出愚昧和懒惰,但在关键时刻,他能够展现出非凡的勇气。

当唐僧和悟空被妖怪抓住并关在水晶宫中时,猪八戒勇敢地单枪匹马地去救他们。

他用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打败了妖怪,解救了师傅和师兄弟。

这种勇敢的行为不仅展示了猪八戒的勇气,也表明了他对师傅的忠诚和真心。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还表现在他的诙谐和幽默上。

他善于开玩笑和调侃,经常给故事带来欢乐和轻松的气氛。

在《西游记》中的许多场景中,猪八戒以他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举止,使人们不禁发笑。

他的诙谐和幽默不仅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为读者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猪八戒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变性格特征的角色。

他有自私、贪食、勇敢和诙谐幽默等性格特点。

尽管他有一些不良的个性,但他的性格特征使故事更加有趣,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猪八戒的性格在《西游记》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塑造了这个经典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形象。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经典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认同。

猪八戒是孙悟空的好朋友,也是唐僧一行人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他的性格特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认同,具有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之一就是他的心地善良。

在《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猪八戒对待师傅唐僧和师兄孙悟空都是非常忠诚和真诚的。

尽管他经常做些糊涂事,但是从来没有动过对师傅和师兄的不利念头。

在面对危险和困难的时候,猪八戒总是坚定的站在师傅一边,决不退缩。

他的善良和忠诚深深地触动着观众的心弦,让人们为之动容。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之二就是他的天性愚钝。

猪八戒的愚钝可以说是他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他形象的一个亮点。

他常常做出一些天真糊涂的事情,让人捧腹大笑。

不过,无论他有多么愚笨,他都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为师傅和师兄解决大难题。

这种愚钝有时候也是一种聪明,因为猪八戒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不拘一格的聪明也是他的一个性格特征。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之四就是他的豪爽个性。

猪八戒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对待朋友之间的交往都是非常直爽坦诚的。

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在师兄孙悟空面前发脾气,但是往往转眼就会笑容满面的向孙悟空道歉。

他的豪爽个性让人感到真实和亲切,也是他形象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猪八戒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善良、愚钝、贪吃和豪爽个性构成了他独特的魅力,为《西游记》的故事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正是这些性格特征,让猪八戒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角色,深深地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观众。

希望在未来的作品中,我们还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猪八戒的故事,感受他的魅力和快乐。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浅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猪八戒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一位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他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既有可爱招人喜欢的一面,也有让人觉得有些讨厌的一面。

接下来我们将从各个方面来浅析一下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猪八戒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贪吃、懒惰、好骗、贪财的角色。

这些特点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游记》,同时也成为了他的标志之一。

猪八戒整天都在为了填饱肚子而想尽办法,他常常会偷吃唐僧师徒的干粮,导致师徒们为了护粮而和他争执。

他还在很多地方偷懒,不愿意为师徒们服务,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工作。

他也十分贪财,常常想方设法搜刮财宝,甚至不择手段。

这些性格特征使得他在师徒中显得有些自私、小气,让人感到有些讨厌。

猪八戒还有一些可爱的一面。

他虽然有点懒惰贪吃,但是他却十分乐观开朗,性格豁达,经常能带给师徒们欢乐。

他也是一个非常直爽的人,心直口快,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一点也是他备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猪八戒还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在很多时候都会为了救人而挺身而出,为师徒们解决了不少困难。

他虽然有些小私心,但是他对师父唐僧却是十分忠诚的,甚至可以为了唐僧去拼命。

这些性格特征使得他在师徒中也是一个比较可爱的角色。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猪八戒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

他的智商有点低,总是会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被别人嘲笑。

但是其实他在《西游记》的很多场景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救了师父唐僧和师兄孙悟空。

他不具备孙悟空那种高超的武艺和智慧,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一些优点,这也使得他在师徒中的地位变得不可替代。

猪八戒也有着一颗孩子般的心,他总是对很多事物保持着好奇心,善良纯真,这使得他在一些时候显得非常单纯可爱。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十分丰富多彩。

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让人难以捉摸。

他的贪吃、懒惰、好骗、贪财使得他显得有些自私、小气、不可靠,但是他的乐观豁达、直爽、善良、天真也让他显得十分可爱。

浅析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

浅析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

一、好吃懒做,却又为人之常情好吃懒做是猪八戒的一大特点。

在西行一路,猪八戒最为挂念的就是吃,有斋饭吃,他便高兴,否则便吵吵嚷嚷的。

当他看到寇员外家的“饭菜般般甜美,件件磬香”便一碗一碗地吃将起来,七八个仆人上菜都有些忙不过来。

在万寿山,他见两个童子吃人参果,他就怂恿孙悟空去偷,却连味道来不及尝就吞了下去,后又与悟空、沙僧二人争,以致于泄露了机关。

他因为吃得多而被陈家庄的仆人称之为“磨转砌的喉咙,着实又光又溜”。

但是,猪八戒的贪吃,是贪而不择食,是贪而不挑。

八十回中作者借高太公的口说出他“食肠却又甚大,一顿饭要吃下三五斗米,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才够,喜得还吃素”的特点;他们取经一行在西凉女国光禄寺东阁就宴,八戒把那些五花八门的菜肴“一骨辣吞了个罄尽”。

取经路上对八戒最有吸引力的字眼就是“斋”、“吃”,他常常嚷着“斋僧不饱,不如活埋”。

实际上,八戒在取经路上经常忍饥挨饿,因此,只要有吃的,他就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八戒陪伴唐僧去西天取经,路经千辛万苦,作为食欲较大的猪八戒,都是他“斋”如食,能有几多餐是吃饱的,可想一个能吃三五斗的猪八戒怎能不饿;所以不难理解猪八戒为什么最为挂念的就是“吃”。

因为吃是人的本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

作为“人”的猪八戒,作为化斋的和尚,重要就是要填饱肚子,这样才能翻山越岭,才能护送唐僧取经。

为了生存,他在挨饥受饿的环境中,那有不贪吃之理?所以猪八戒好吃,是为了生存活命,同样可以说肚子饿无什吃,只有有得吃才是他的头等大事,才不管你唐僧到底取不取到真经,他根本就没有唐僧的“大志”。

食欲是人生存的本能,人类满足自己的食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填饱肚子,在这一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八戒的吃也非贪,而是实际情况的需要。

猪八戒的“懒”其实有点“冤”。

八戒在高老庄生活的那段时光,他就做了几年地地道道的农民、庄稼汉。

他入赘高老庄做养老女婿的时候全面的展示了他的劳动本领。

他曾对孙悟空变化的高小姐说:“我虽然吃了你家些饭食,但也没白吃你的,我曾替你家搬砖运瓦,扫地通沟,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懒散与痴呆形象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懒散与痴呆形象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懒散与痴呆形象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角色,他的懒散和痴呆形象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丝幽默。

本文将从猪八戒的表现、原因以及对整个故事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猪八戒的形象。

一、猪八戒的懒散表现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常常表现出一种懒散的态度。

他对待修行抱有消极的态度,往往更愿意贪图享乐。

例如,他常常半夜私自下山寻找美食,不顾师傅和师兄的规定。

另外,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猪八戒常常退缩或者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显示出他的懒散个性。

二、猪八戒的痴呆表现与懒散不同,猪八戒的痴呆表现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上。

他往往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例如他常常被妖怪的花言巧语所迷惑,甚至连孙悟空等伙伴劝阻都无法让他醒悟。

此外,猪八戒经常说出一些违背常理的话语,显示出他的痴呆特质。

三、猪八戒形象的原因猪八戒形象的产生并非偶然,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猪八戒的形象是对人性的夸张和讽刺。

他所代表的是人们性格中的贪婪和懒散等弱点,通过他的形象,作者成功地让读者反思人性的缺陷。

其次,猪八戒的表现也有助于塑造其他角色的形象,例如猴子的机智、沙僧的沉默等,他们的对比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四、猪八戒形象对故事的影响猪八戒的懒散和痴呆形象对整个故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出现为故事增加了许多笑点,使读者在沉重的冒险旅程中可以得到一丝缓解。

此外,猪八戒在面对各种困难时的表现也为其他角色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他们通过帮助猪八戒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结语:总的来说,猪八戒作为《西游记》中的一个形象,他的懒散和痴呆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丝幽默色彩。

他的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人性的弱点,让人们可以从笑声中思考人性的缺陷。

同时,猪八戒的形象也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描述和塑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目录一、猪八戒形象与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比较 (4)二、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点 (7)(一)贪婪且自私 (7)1. 贪财 (7)2. 贪色 (8)3. 贪吃 (10)4. 贪睡 (11)(二)愚笨且聪明 (12)(三)好笑与荒诞 (13)1.猪八戒的名字 (13)2.猪八戒的模样 (14)3.猪八戒的武器 (14)4.猪八戒的变化 (15)5.猪八戒的言行 (15)6.猪八戒的理想与面对的现实 (16)三、猪八戒形象意义及社会价值 (16)参考文献 (19)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内容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主要是通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以诙谐幽默、讽刺夸张的笔调,讲述有关取经的神话传说,赋予了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从猪八戒形象与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比较、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猪八戒形象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对猪八戒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西游记》猪八戒性格特征现实意义《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主要通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以诙谐幽默、讽刺夸张的笔调,讲述有关取经的神话传说,赋予了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人物形象。

说他简单,是说他的个性赤裸裸地暴露,如水晶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说他复杂,是说这个形象矛盾重重,呈现出多层次的二律背反,让人难把握其根柢。

但是这个形象却刻画的非常好,是书中最具人性化的一个形象。

在书中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的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是他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理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的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

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还是很严厉的,但有时却是善意的。

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是一个接近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

一、猪八戒形象与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比较作为一部以诙谐性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创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猪八戒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

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也有人们自私贪婪的本性,还有神仙的超强本领及猪的形体特征、猪的习性。

猪八戒的艺术形象充分的将人性、神性、猪性完美结合于一体。

按照中国传统的思想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很光彩的形象: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有人认为他更像是一个市井无赖。

的确,在他的身上,确实存在太多太多的缺点和不足。

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蠢笨等等。

但是,对于这一人物形象,人们对他还是喜爱有加的,且在现在看来,人们对他的喜爱程度可以说超过了对《西游记》中的其他人物。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呢?这就在于猪八戒身上更接近人们的现实特色,在他的身上可以发现我们普通人的影子,闪烁着人性的光彩。

憨头憨脑的模样、笨嘴拙鳃的长嘴巴,贪吃好喝的大肚皮、圆圆滚滚的身形,天生就是一副喜剧的胚子,怎能不招人喜爱?猪八戒以其的独特人物形象走进读者的观赏视野,让人感受到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应该说,猪八戒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封建社会市民的代表形象,他所具有性格特征的是:贪财、好色、好斤斤计较;但是他又不失纯朴天真;安于现状,偷懒散漫,且又不畏艰辛,勇敢坚强;他并不是一个孙悟空式的英雄,只是一个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人。

可以肯定的是,当猴哥冲锋陷阵在最前面的时候,猪八戒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紧随其后,同样的勇往无前。

一个小人,一个贪生怕死的宵小之徒,为什么会被激励起这样的斗志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愿意用榜样来回答。

这时候的猪八戒就更让人觉得可爱和难能可贵。

孙悟空对猪八戒的偏爱与照顾显而易见,一有出成绩或者露脸的机会就拉上猪八戒一同前往,而让沙和尚看堆儿。

按说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武功水平都是半斤八两,而且沙悟净比猪八戒那可是要老成稳重得多,为什么孙悟空在选择战友的时候先选择猪八戒呢?沙悟净这个人本是玉帝身边的人,所谓伴君如伴虎,玉帝眼皮子底下办事,他深知要处处小心谨慎。

怎奈,防不胜防,还是打碎了玉帝的瓷瓶而被贬下界。

应该说,沙悟净犯的错误并不是原则性的,顶多算作不够谨慎、细致,被贬下界其实是很冤的。

所以,当沙和尚成为唐僧的徒弟后忠厚诚恳,任劳任怨的性格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沙悟净太冷静,城府太深。

他见过大世面,甚至目睹过当年孙悟空打闹天宫的“壮举”,他太知道在领导面前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最安全。

毛猴子的恃才傲物,猪八戒农民作风里的不拘小节,在沙悟净眼中完全就是胡闹。

在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个人中,孙悟空选择了性格、脾气更加相投的二师弟。

当战斗没有胜算,需要深入虎穴之时,孙悟空一般都是独自前往;只有胜负大势已定,局面控制在手中时,孙悟空才会领着看似没有城府的猪八戒一起去领功;而沙悟净这个同志平时表现得太完美了,从来不让领导操心,工作兢兢业业,他这种四平八稳会让孙悟空嫉妒又恐惧。

孙悟空是性情中人,猪八戒也是,可沙悟净不是。

沙悟净可能曾经是,但他被贬下界后就不再是了。

当菩萨点化他去保护唐僧取经时,沙悟净表现得可比猪八戒当初要虔诚得多,沙悟净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猪八戒在讨人喜欢时自有他的一套办法,而且办事比沙和尚懂得人情世故,才去有后面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这一段来。

在去不去请孙悟空,谁去请这个问题上,沙僧选择将包袱推给猪八戒。

他认为,孙悟空和唐僧都在气头上,请他回来可能两面得罪人;当然也可能出现好的结果,但是这样冒风险的事情,尤其是可能得罪领导,这种事情坚决不能干。

猪八戒的想法是,还是先去花果山探探孙悟空的虚实,顺便还能吃点水果。

两种不同性格的人,当然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

沙和尚的原则是宁可不干事,也不犯错误。

猪八戒的选择是,看看情况再说。

二、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点(一)贪婪且自私1. 贪财众所周知,西行一路八戒是很贪财爱物的,而这一性格特征正是人类原始本性的体现。

他是一个行脚僧,且名为八戒,却有着凡夫俗子的习性,这也正是这一艺术形象中人性的体现。

西行路上,他挖空心思的为自己偷攒私房钱,看到富贵的人家就心痒,得到赏赐的黄金白银就第一个跑去接,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虽贪却贪而不夺。

第三十八回,孙悟空以有宝贝为名骗他到井底背国王尸身,他听说有宝贝就耐不住心痒,接下了这桩活儿。

其实,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到猪八戒这样做只不过是为自己将来的衣食考虑,并不是大肆掠取财富。

出家人又素以勤俭为本,视财富为草芥,可猪八戒所到之处,只要有便宜,他就要千方百计的沾一沾,早已经将唐僧“五荤三厌”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八十五回,灭法国的国王因杀生过多自感罪孽深重,要拜唐僧为师,八戒听言,“有何贽见之礼”;九十四回,天竺国公主抛绣球选中唐僧为驸马,国王取出黄金十锭、白银二十锭聊表订亲礼时,八戒早已按捺不住去接了。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八戒还给自己偷攒私房钱。

七十六回,孙悟空假冒鬼差无常要取八戒的性命,他终于招供在左耳朵眼里藏着四钱六分的私房。

这段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很多人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讲。

可公平的说,猪八戒攒这四钱六分的私房也实属不易,用他自己的话讲“是从牙缝儿里抠出来的”。

他自从做了和尚,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他食肠宽大,称钱便给得多些儿,日积月累,才零零碎碎凑到了五钱,攒了这些私房,他也舍不得买了嘴吃,想留了买匹布做件衣服,此目的却与唐僧、悟空、沙僧相比,又让人觉得龌龊。

说到私房,它是中国古代旧式家庭的产物。

在旧式家庭中,兄弟同居,称各自的住室为私房。

这私房小家私的积蓄,便是所谓的私房钱。

在旧式家庭中,家政家财全由家长主理。

这种家庭经济是不允许有私房积蓄的。

私房积蓄被“离心离德”,因为这一行为是破坏家庭经济的祸根。

出于这种家庭观念,不攒私房钱才是一种美德。

而在现代社会,旧式的家庭已经被新的兄弟分居的家庭形式取代,但私房钱的现象仍然存在,猪八戒虽只攒了四钱六分的的私房钱,却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人类的基本生活状况。

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八戒之所以想得到那些财物,是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认为那是劳动所得,尽管表现的有点贪心,却不曾巧取豪夺。

2. 贪色贪恋女色是猪八戒最为难堪的“伤疤”,但这只是一种本能,一种意念,芸芸众生中又在有几个是不近女色的呢?猪八戒西行一路,只要一见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精变的,他都会在口中不停的喊着“女菩萨”,心也不停的想着“女菩萨”。

但是,他的好色不同于西门庆的淫邪无度,他唯一娶过的女人是高翠兰,却没有对她邪恶动粗,相反,他显得很温柔体贴,这也正是女性喜欢猪八戒的原因。

猪八戒西行一路,“色心未泯”,却始终没有真正的破过色戒,在高老庄他虽然掳过高翠兰,却没有强占她;七十二回,他看到化为美女的七个蜘蛛精在濯垢泉淋浴戏耍,便化为鲇鱼在七个蜘蛛精的腿裆里乱钻了些时候,却并未与她们乱性。

因此,可以说他的好色,只不过是旷夫的寡人之疾,与那些男盗女娼相比,倒显的可爱许多。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里,男女关系方面的污点是英雄所极力避免的,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既有禅心又有戒律,不好女色,而猪八戒则是个色胆包天的主,他曾为天界的天蓬元帅时就因好色,调戏月宫仙子嫦娥,被玉帝罚入凡界,错投了猪胎,却依然不改本性。

取经路上,他不论见了神、人、妖,只要是美女都会两眼发直,寸步难行。

然而,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他虽贪,却贪而未淫。

猪八戒好色,很多时候让读者忍俊不禁。

在天竺国,她看见前来捉拿玉兔的嫦娥,竟情不自禁,跳在空中,拦住嫦娥仙子说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要和你耍子儿去耶”。

他也因为贪恋女色而吃过不小的苦头。

三十二回“四圣试禅心”,八戒连菩萨变的母女四人都想要,结果被掉在树上一整夜,吃了一场大苦。

猪八戒贪恋女色,见了白骨精生的俊俏就动了凡心,跑了个猪颠风。

更为荒唐的是在女儿国见了女王后“忍不住嘴角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像雪狮子见火,不觉得化去也”,并且发起疯来要留下来和女王做夫妻。

八戒千方百计的想接近女色,但是他那蒲耳扇,大长嘴的模样实在是很难吸引美女的注意,倒是唐僧很得众美女的青睐。

这时,八戒不停的冒出些“酸话”,五十五回,唐僧被蝎子精摄去一夜,八戒便有了歪念:“放!放!放!我师傅这一夜倒浪!浪!浪!”妒嫉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辩证地讲,猪八戒贪色,追根朔源,与他生存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八戒正是在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生存的,因此这一性格特征又很具时代性,同时也是普遍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