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新解】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新解】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西游记》里缺了八戒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将不能成为一部真正的传世佳作。
然而,在众多的关于《西游记》人物的研究文献中,都对猪八戒提出了一定程度的批评,指摘其诸多缺点,说猪八戒贪念太盛,诸如贪吃、贪睡、贪色、贪小便宜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笔者认为,猪八戒的贪念好色等所谓的缺点,其实并不能称其为缺点。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所生活的明末时期,是一个由资本主义萌芽到进一步发展的社会。
人的个人价值和情感物欲等得到了强调和张扬。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中,不可能对这种思潮有所接触。
在《宋明理学与章回小说》一书中,宋克夫先生第一次全面地对吴承恩与心学的关系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明代心学思潮的出现,引起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变革。
也正是在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下,对主体意识的强调,个人人格的注重,人的价值的肯定和人情物欲的正视,构成了《西游记》、《金瓶梅》的突出特色”。
猪八戒在取经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人的食色本性,是人的正常欲望的一种反映,也是作者在明代心学影响下,肯定人的正常的欲望的一种体现。
猪八戒是作者肯定人的正常的欲望的真实感最强的形象。
饿了,要吃;困了,要睡,这是在正常不过的本能需求。
这是作者塑造八戒这一形象,正视人的欲望的现实出发点。
八戒不如唐僧和悟空所表现出对取经的坚定意志和向往,常常受到悟空等人的打骂,也受到《西游记》研究者们的批判。
但是,在猪八戒身上却体现出一种对人的正常欲望的肯定和赞扬,是对人的欲望的一种人文关怀。
一、懒惰八戒的“懒惰”是出了名的。
一提到猪八戒,似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的所谓的懒惰。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的外形,像猪,而猪是懒惰的,所以认为猪八戒的身上也肯定有懒惰的基因;第二是八戒在取经路上的表现,时常偷空就钻起来睡觉。
然而,猪八戒并非时时都“懒惰”。
在高老庄的时候,高太公说八戒“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试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特征

试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特征作者:徐娅娟导师:陈海燕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伴随着我们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具有浓郁的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塑造了众多神仙妖怪,个个活灵活现,形象鲜明,其中最有特点、最有趣的当属猪八戒了。
猪八戒在小说中是仅次于孙悟空的第二主人公,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费尽了不少心机,用了不少笔墨,令人玩味无穷。
小说里说猪八戒本是天宫里的天蓬元帅,只因酒后调戏嫦娥仙子而被贬入凡间,误投猪胎,以致变成了长耳朵、大肚子、猪嘴巴的一副模样。
虽然猪八戒有着这样一副难堪的外貌,但是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无疑是最为读者所喜爱的一个喜剧式的人物。
吴承恩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赋予了他更多人的普遍世俗人的性格特点,从而使他成为一位具有双重人格的喜剧人物。
他贪好女色、贪吃、贪财、贪睡贪安逸等性格特点无不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此,我们可看出在在“猪八戒”这个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喜剧性和现实性。
猪八戒以其独特的神、猪、人形象走上了文人案头,走进了读者视野,让人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所发出的强大的人格魅力。
猪八戒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中国神话人物中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典型。
猪八戒这个人物应属于活泼、开朗型,他率直风趣,见识短浅,呆得可爱,特别是在好女色、贪吃、贪财、贪睡贪安好逸四个方面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下面我就从猪八戒的四贪方面一一作个浅谈。
一、猪八戒西天取经一路上的贪婪表现是人物最大的个性特点:1、好色:“色胆如天叫如雷“是猪八戒的自供状。
猪八戒的好色,在第二十三回中“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片段中,显得尤为突出。
猪八戒因贪恋四圣化变的母女四人的富贵与美艳,听其丈母娘的话言:用一方手帕,顶在头上。
遮住脸,来撞天婚,结果左辄撞不着,右也撞不着,东扑抱着柱科,西扑摸着板壁,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也没抓到一个姐姐。
当场出尽了丑,现尽了洋相,还又试穿姐妹们编织的珍珠锦汗衫儿,被那母女四人又一次捉弄,也受了一顿皮肉之苦。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赏析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赏析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角色形象鲜活有趣,令人难以忘怀。
其中,猪八戒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他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无数欢笑和思考。
本文将对猪八戒的形象和意义做一番简要的赏析。
一、猪八戒的形象描写猪八戒是孙悟空和沙僧的同伴,他是一个矮胖的猪头人身的妖怪。
他的脸颊肥胖,眼睛炯炯有神,胡子密集而浓密。
他总是穿着破烂不堪的僧袍,背着一根镏金的钢叉,形象颇具喜感。
猪八戒的形象不仅在外貌上突出了他的猪性,更在性格上体现了他的愚笨和贪婪。
二、猪八戒的性格特点猪八戒的形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懒散、愚笨和贪婪。
他总是爱吃爱睡,爱财如命。
然而,尽管猪八戒有这样的缺点,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
在西游记的冒险中,猪八戒与师弟们一起击败了无数妖精和妖王,保卫了取经之路。
他虽然不如孙悟空的机智和聪明,但却有着不怕困难、不畏强敌的勇气。
正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他最终得到了观音菩萨的赏识和重新投胎的机会。
三、猪八戒的意义猪八戒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赋予了他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首先,猪八戒作为西游记的登场人物之一,代表了人性中的愚笨与贪婪。
他的存在提醒了人们不要被物质欲望所迷惑,不要迷失在世俗的诱惑中。
其次,猪八戒的坚持和勇敢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他虽然有各种缺点,但他在取经路上的不离不弃、勇往直前,展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也提醒了人们要有自知之明,敢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并付出努力去改正。
最后,猪八戒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喜悦。
他的活泼可爱、自嘲自谦的性格使他成为整个故事中一个令人喜爱的角色。
综上所述,猪八戒作为《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具有独特的形象和富有意义的性格。
猪八戒的形象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猪性和喜感,他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角色。
猪八戒的形象和意义通过他的冒险故事向读者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价值观。
无论是对于喜剧的探讨,还是对人性的思考,猪八戒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猪八戒这个角色,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和勇气。
试论《西游记》猪八戒人物浅析

试论《西游记》猪八戒人物浅析第一篇:试论《西游记》猪八戒人物浅析引言《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丰富曲折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以及独特的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该著作主要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以路途取经的各种磨砺为活动中心,从各个人物心理,语言,地方风情等细节处以此展开,从而塑造从了许多众人周知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中的主要形象之一,也是其中的领导者唐僧,其形象主要描述他缺乏主见,优柔寡断;其中人物色彩极为浓厚的孙悟空,主要描述他有勇有谋,充满智慧;默默无闻的形象沙和尚主要描述他的忠厚老实,默默奉献。
而其中在描述猪八戒形象时,描写得最多的就是他的贪吃懒做、贪财好色等。
但本文作者认为:在描述猪八戒各种性格特征的时候,不仅仅是刻画他的贪吃懒做和好色,而更多的是从其形象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形象的社会价值。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然后从其特征中反映出一个富有喜剧色彩、充满文化意蕴、折射人生哲理的丰富人物形象。
1.猪八戒外貌特征2.猪八戒性格特点2.1好吃、懒做2.2 贪财、好色2.3 憨厚、率直3.猪八戒艺术形象及价值3.1猪八戒喜剧色彩猪八戒形象的戏剧性集中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猪八戒是猪头人身,是猪与人的综合体。
第二、人物形象语言、行动的矛盾。
第三、猪八憨实是有爱耍小心眼。
第四、蠢笨无能有爱自作聪明、丑陋无比还反觉得美。
第五、动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他性格中的这些喜剧性因素毫无疑问疑问是属于人的。
作者以轻松的揶揄的心情来写这个他喜爱的角色。
我经常在想,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恐怕自己也经常忍俊不禁。
他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是对一个心爱的顽童,看着他调皮捣蛋,时不时的闯些自己也收不了摊的祸。
真是“最喜小儿无赖”。
平顶山上巡逻,他偷懒贪睡,又欲编谎骗人。
作者以妙趣横生的喜剧性笔法着意地加以描写。
孙悟空变成的啄木鸟在他长嘴上啄了一下,他大叫妖怪,抡起钉钯,像堂.吉诃德与风车战斗一样。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原文与解析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原文与解析在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备受喜爱的角色。
他形象可爱,个性豪放,常常引人发笑。
作为孙悟空的好友和唐僧的徒弟之一,猪八戒在原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原文,并进行一些分析解读。
猪八戒的原文描绘了他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以下是一段描写猪八戒的原文:“那猪八戒待看时,果然把一条秤斧顶头绑,头戴破钵斗儿儿,粪簸箕子劈云肩,身穿破罗绮袍褂。
囫囵圆口筒子鼻,两条长毛猪毛须,宛似人皮套了麻,牙齿龇露把忻忻。
迷糊眼,烟蓝眼,好像顶碗杂剔裂。
手提三股耙,脚穿几点狗皮长靴。
褡裢朴,根根粗,好似一堆粪坨山。
但见他扑屐骨,一只脚正压三条船。
”这段原文中详细描述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
他的身上穿着破破烂烂的罗绮袍褂,头戴一个破钵斗,脚穿几点狗皮长靴。
他的脸上长着粗糙的猪毛须,眼睛迷糊,牙齿龇露。
他手提着三股耙,身材矮胖,像一个粪山一样。
这段原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猪八戒奇特的外貌特征,让读者对他的形象印象深刻。
除了外貌,猪八戒的个性特点也在原文中得到了展示。
他懒散、贪吃、淘气,常常做些引人发笑的事情。
以下是一段描写猪八戒性格的原文:“八戒误行,走不正路。
名字唤作行者,原是太天和尚转世肚子。
永丰县见一个王老百姓官帽来打水,当家人不戴直咬穿魏晋帝王布,天生迷糊乱世英雄,翻然混一朝天下。
极度贪吃,经常调皮捣蛋。
虽然可以变成人的形象,但他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猪的习性和思维方式。
”这段原文描述了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他做事常常马虎、粗心,经常走错路。
尽管他在担任唐僧的徒弟期间,发挥了很多重要的作用,但他仍然保留着贪吃和淘气的习性。
这使得他在不同的情节中成为了喜剧的焦点,给读者带来了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原文描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猪八戒独特的魅力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猪八戒的形象也提醒了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猪八戒的性格与形象《西游记》

猪八戒性格与形象1.忍苦耐劳,有劳动本领猪八戒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正面品格。
在取经的路途当中,苦活、累活、脏活都是由他来承担。
Ø 第十八回,猪八戒入赘高家后“扫地通沟,搬砖运石,筑地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无所不做,连高老丈人也赞扬道“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仗。
昏去明来”Ø 第六十四回,途经荆棘岭,千里遇到攀荆棘阻路,孙悟空、唐僧、沙僧都束手无策,只有猪八戒显出善于劳动的身手,“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呼啸前进,开出一条“直通西方”的大路。
2.天真憨厚,胸无城府猪八戒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憨厚的人。
他是个心里想什么,嘴巴上就说出来的人,对人毫无隐讳。
Ø 第三十四回,在平顶山,猪八戒、唐僧和沙僧被银角大王擒去,吊在魔洞中的梁上,后来孙悟空变化为妖魔的母亲九尾狐精进入洞中,弯腰时,猪八戒看到他的尾巴,就哈哈大笑起来,还说“弼马温来了。
”听说悟空要割他的耳朵来下酒吃,便大喊大叫地骂起来,兜了孙悟空的底,走了风,坏了事。
3.聪明、机智Ø 第四十四回,唐僧师徒一行要踏冰西行,猪八戒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他让唐僧将九环锡杖横在马上,其他三人的武器业横在腰间,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从冰眼里掉下去。
Ø 第四十九回,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边,只见浪涛滚滚,不知河水深浅,连机智过人的孙悟空都束手无策,傻气的猪八戒却有办法。
他去寻找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是浅:若是沉下有声,则深。
4.英勇、勇猛猪八戒本领非凡,他有三十六般变化和风来雨去、滕云驾雾的神通。
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异常勇猛,有时还能做到孙悟空难以做得到的事情。
虽然他曾多次临阵退缩,但也有英勇作战的纪录,协助孙悟空降妖除怪。
Ø 第四十二回,猪八戒被狡猾的红孩儿骗入洞中,装进皮口袋里,吊在驮梁上,他在里边还“妖怪长,妖怪短”,“恶言恶语”的骂着。
孙悟空变化进去听见,也称赞他有骨气。
试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特征

试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特征作者:徐娅娟导师:陈海燕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伴随着我们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具有浓郁的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塑造了众多神仙妖怪,个个活灵活现,形象鲜明,其中最有特点、最有趣的当属猪八戒了。
猪八戒在小说中是仅次于孙悟空的第二主人公,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费尽了不少心机,用了不少笔墨,令人玩味无穷。
小说里说猪八戒本是天宫里的天蓬元帅,只因酒后调戏嫦娥仙子而被贬入凡间,误投猪胎,以致变成了长耳朵、大肚子、猪嘴巴的一副模样。
虽然猪八戒有着这样一副难堪的外貌,但是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无疑是最为读者所喜爱的一个喜剧式的人物。
吴承恩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赋予了他更多人的普遍世俗人的性格特点,从而使他成为一位具有双重人格的喜剧人物。
他贪好女色、贪吃、贪财、贪睡贪安逸等性格特点无不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此,我们可看出在在“猪八戒”这个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喜剧性和现实性。
猪八戒以其独特的神、猪、人形象走上了文人案头,走进了读者视野,让人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所发出的强大的人格魅力。
猪八戒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中国神话人物中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典型。
猪八戒这个人物应属于活泼、开朗型,他率直风趣,见识短浅,呆得可爱,特别是在好女色、贪吃、贪财、贪睡贪安好逸四个方面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下面我就从猪八戒的四贪方面一一作个浅谈。
一、猪八戒西天取经一路上的贪婪表现是人物最大的个性特点:1、好色:“色胆如天叫如雷“是猪八戒的自供状。
猪八戒的好色,在第二十三回中“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片段中,显得尤为突出。
猪八戒因贪恋四圣化变的母女四人的富贵与美艳,听其丈母娘的话言:用一方手帕,顶在头上。
遮住脸,来撞天婚,结果左辄撞不着,右也撞不着,东扑抱着柱科,西扑摸着板壁,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也没抓到一个姐姐。
当场出尽了丑,现尽了洋相,还又试穿姐妹们编织的珍珠锦汗衫儿,被那母女四人又一次捉弄,也受了一顿皮肉之苦。
浅析《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浅析《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张春节摘要:猪八戒——这一鲜活形象,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他身上既有神的本领和神通,又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更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在他身上体现了神、猪、人的完美结合。
本文通过对他性格的分析,揭示了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猪八戒性格形象意义提起猪八戒,我们的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形象:蒲扇耳,莲蓬嘴,粗笨的身躯,狼狈的模样,神奇而有趣。
它是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西游记》中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之一。
他那贪婪自私的性格、憨态可掬的模样时常引人开怀大笑。
近几年关于猪八戒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卡通片也拍摄了不少,并且很受欢迎。
猪八戒具有怎样的性格?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他?猪八戒这么受人喜爱又反映了人们一种怎样的文化心态?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八戒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
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错投猪胎,后栖身云栈洞,自称“猪刚鬣”。
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
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他会天罡三十六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嘴巴甜。
但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
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
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
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丑陋和令人厌恶。
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猪八戒的形象特征本文主要是要对猪八戒进行分析,当然要对猪八戒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但为了使我的评价有理有据,我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西游记》是我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它是自唐朝“玄奘取经”的故事,经过民间的传说与创造逐渐发展起来的。
到了十六世纪,才由吴承恩作了创造性的总结,他不但总结了以前所有的西游故事,同时更创造了这些故事,使这部作品的规模更宏大,结构更完整,故事性更强,人物更典型化,语言更为简练、生动、通俗,完全成为文学的语言了。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典型形象,以慈悲为怀的唐三藏,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好色的猪八戒,默默无闻的沙和尚。
作者心目中英雄人物,显然是孙悟空,他敢于反抗天上人间的权威,大闹三界,聚众起义,把一切统治者不放在眼里;同时他又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在西天路上,克服了狂风、烈火、流沙、大河、万水千山的险阻,战胜了山妖、水怪、恶兽、毒虫的磨难,他是广大群众通过无数传说创造出来的最理想的典型,在西游故事中,他是正义、勇敢、智慧的化身,是战斗精神的代表。
不过,《西游记》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当广大农民通过无数传说创造西游人物的时候,不仅看到生活中最理想的一面,也看到了较现实的一面。
作者既已把孙悟空写成了劳动人民理想的典型,同时又创造了劳动人民现实的典型,这就是猪八戒。
猪八戒在取经故事中代表了人民生活较现实的一面,是作为现实的化身而存在的。
《西游记》有了猪八戒,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而且使这部神话小说增加了很多人情味。
猪八戒作为一个现实的典型,有许多地方不如孙悟空那样理想,但就是这些不理想之处成就了他的真实性。
首先,猪八戒贪恋美色,一遇到困难就想着分行李回
家,看他刚拜完了师父,要从高老庄启程的时候,就对告老说:“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而辞,休怪。
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在宝象国、狮驼山、镇海寺,他都曾想要散伙回家。
一旦遇到诱惑,便开始动摇,想留下享福,不去取经。
在“四圣试禅心”那一段中,师徒四人投宿到一座庄院上,庄主是位年轻孀妇,又有三个貌美的女儿,一心要他们要他们师徒四人留下,“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
这的确是个莫大的诱惑。
可是别人都不动摇,只有猪八戒先是心痒难耐忍耐不住,然后要大家从长计议,接着就偷偷溜到后门外面,和那妇人说自愿留下招赘。
后来果然去拜堂,却被戏弄一场,捆了起来,大大的出了一回丑。
其次,便是猪八戒的自私。
这种自私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孙悟空要他去背乌鸡国王的尸首时,假说是去偷宝贝,他就预先提出了条件:“偷了宝贝,降了妖精,我却不耐烦什么小家罕气的分宝贝,他就要了。
”后来发现所谓宝贝,其实是个死皇帝,龙王要他驮出去,他便向龙王要钱,龙王说没钱,他便说:“你好白使人,果然没钱,不驮!”这是猪八戒的自私,更是他的现实之处。
猪八戒被孙悟空叫做“呆子”,可他并不是真呆。
有时,他临阵不前,在狮驼山孙行者要去打妖精,让八戒同去,他便装蒜:“哥哥没眼色!我又粗鲁,又无甚本事,走路扛风,跟你何益?”有时,他又阵前偷跑,在碗子山他和沙僧同战黄袍怪,看看打不过去了,他便说:“沙僧,你且上前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
”他哪里是出恭,却留到草堆里偷懒,只把半边耳朵留在外面听风声。
最为可笑是猪八戒攒私房钱,唐僧、行者,一路上不知遇到多少人赠送金银,但都婉言谢绝了。
可是猪八戒却私下里存起钱来了。
八戒被妖精捉住,沉在池塘里,行者去救他,假作是勾魂鬼,向他要盘缠,他无奈才说了出来,零零碎碎攒了五钱银子,央银匠煎成一块,还被偷去几分,只得四钱六分,塞到耳朵眼里。
行者摸出一看,果然不错。
作者写了猪八戒很多缺点,写他弄巧成拙,编谎败露;写他处处不如孙悟空总被妖精捉,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喜欢猪八戒。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当然,猪八戒还有很多长处,在智激美猴王的时候,表现了他的聪明;被红孩儿吊在皮袋里,还在痛骂妖怪,表现了他的勇敢。
他始终都打妖精的健将,孙行者的助手,提行李的长工,跟定唐僧,完成了取经任务。
猪八戒的缺点就像他的长嘴巴大耳朵一样,丑固丑些,倒还本色,没有虚伪。
因此,人们肯定他。
猪八戒吸引人的地方,正是他那些不够理想的地方,作者把他写成一个现实的化身,才能和孙悟空这个理想的化身并列在一起,不被淹没而同样成为光彩焕发的形象。
作者把现实生活中吸取来的某些特征集中在猪八戒这个人物身上,于是猪八戒就成为惫懒、狡黠而不奸诈,贪小而不忘义,顽皮而又勇敢,热爱现实生活,轻视礼仪作法,充满乐天精神的劳动人民的现实的典型,他是更有人情味,更富有农民性格的一个典型。
人们喜欢猪八戒,正是因为他表现了很多的人性,可以看出更多的一般人的特点,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缺点拖到泥坑里去,终于还是成了正果。
猪八戒代表了劳动人民现实的一面,这个人物显得更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