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合集下载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pdf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pdf

2015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教学《边城》后,教师推荐“爱情悲剧”主题的小说,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下列作品合适的是()A.铁凝《哦,香雪》B.小仲马《茶花女》C.莫泊桑《羊脂球》D.茹志娟《百合花》2.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师要求学生梳理古代叙事诗的发展脉络,下列作品中朝代最早的叙事诗是()A.《陌上桑》B.屈原《离骚》C.《诗经.氓》D.白居易《长恨歌》3.设计《死水》教学,教师准备引入一篇采用“美丑对照”原则创作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合适的是()A.雨果《巴黎圣母院》B.老舍《茶馆》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4.指导话题作文“春光无限好”时,教师建议学生引用描写春色的古诗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下列名句合适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D.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6.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虚词“而”的不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的是()A.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劝学》)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D.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7.学生作文中“通感”修辞使用不当,教师用课文中的正确例子来讲解,下列语句合适的是()A.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边城》)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C.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的的灯火光,接着又听见哔哔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2015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

2015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

2015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总题数:7,分数:14.00)1.单项选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清澈覆辙撤除风驰电掣天寒地坼B.缜密箴言甄别臻于郅治忠贞不渝C.饯别践约兽槛剑拔弩张前车之鉴√D.蓦然膜拜抹杀漠不关心秣马厉兵解析:解析:A项,“覆辙”中的“辙”应读作“zhé”,其余加点字都读“chè”;B项,“缜密”中的“缜”应读作“zhěn”,其余加点字都读作“zhēn”;D项,“膜拜”中的“膜”应读作“mó”,其余加点字都读作“mò”;C项中加点字都读作“jiàn”。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想起当年,有好事者要为钱钟书先生举办80寿辰庆典,他断然谢绝,批评说寿星是“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此言至今如雷贯耳。

B.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C.随着汽车价格逐渐走低,一些大城市私人购车数量不断攀升,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个人拥有汽车的还是雪泥鸿爪。

因此,汽车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尚待时日。

D.他的绘画技法已是炉火纯青了,要模仿他一定要领会其精妙之处,否则极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解析:解析:A项,“如雷贯耳”比喻人的名声很大。

这里应该用“振聋发聩”。

B项,“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这里应用“无微不至”。

C项,“雪泥鸿爪”指大雁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这里应用“寥寥无几”。

4.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 李商隐《夜雨寄北》C 白居易《观刈麦》D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 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B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B 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C 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D 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答案]A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 篆书B 行书C 楷书D 隶书[答案]B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 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 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 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 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 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答案]C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A.《骆驼祥子》(老舍)B.《童年》(高尔基)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D.《忏悔录》(卢梭)【答案】A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答案】D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三)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三)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浙江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5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助您备考。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国家教育基本制度的是(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B.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考试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答案:A2、我们常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表明( )中公教育提供A.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B.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的基础C.道德认识的核心是道德思维能力D.道德情感调节着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答案:B2015年浙江教师招聘【省统考】笔试课程:/zg/2015js_zpbs/?wt.mc_id=lq119043、隐性课程是(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答案:B4、现代学制最早产生于( )A.中国B.欧洲C.美国D.英国答案:A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中公教育提供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订计划答案:B6、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这是( )A.神学教育目的论的观点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答案:B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答案:D8、人格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答案:C9、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答案:A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 )A.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答案:A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的身份认定是( )A.公务员B.雇员C.公务员兼雇员D.专业人员答案:D12、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布卢姆答案:B13、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做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五)2015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五)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浙江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5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助您备考。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 )A.以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信息化B.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C.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全民化D.以教育全民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答案:B2、"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 )的体现。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答案:C2015年浙江教师招聘【省统考】面试课程:/zg/2015js_zpms/?wt.mc_id=lq119043、学生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A.受教育权B.身心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荣誉权答案:A4、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

这种情感体验属于(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的道德感C.伦理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答案:B5、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属于( )A.从属制B.独立制C.中央集权制D.地方分权制答案:C6、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的教育行政部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人民政府D.国务院答案:A7、人力资本理论是由( )提出的。

A.舒尔茨B.亚当·斯密C.杜威D.裴斯泰洛齐答案:A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晕轮效应答案:C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学校的( )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

A.教师B.校长C.行政人员D.管理人员答案:B 中公教育提供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答案:B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22015年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22015年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2 2015年(总分12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单选题(4分)1.分斋教学制度是北宋著名教育家()的发明。

SSS_SINGLE_SELA 王安石B 朱熹C 范仲淹D 胡瑗分值: 1答案:D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SSS_SINGLE_SELA 针对性B 逻辑性C 知识性D 创造性分值: 1答案:A3.语文学习重在()。

SSS_SINGLE_SELA 理性分析B 多读多背C 分析操练D 感性把握分值: 1答案:D4.()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SSS_SINGLE_SELA 工具性与实践性B 人文性与实践性C 工具性与人文性D 可读性与实践性分值: 1答案:C二、名词解释(4分)1.参考性阅读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参考性阅读又称借鉴性阅读。

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或方案),而去阅读有关的著作或材料。

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观点、材料和方法,去审查有关作品的观点、材料和方法,从而有选择地吸收或借鉴。

在教师备课中,这是最有价值的一种阅读。

2.语言得体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语言得体是指能够根据表达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场合等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适当的语体。

三、简答题(12分)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实施综合性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SSS_TEXT_QUSTI分值: 6答案: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实施综合性学习要注意以下问题:(1)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将综合性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过去的语文活动。

(2)从本质上讲,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个性化的,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也是十分个性化的,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共6套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共6套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共6套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注意事项: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 、请您联系教学实际,以某一学段或某一种语文能力目标为重点,谈谈达成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0 分) —— 1、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 、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与原教材的主要区别何在?试结合您以往的教学经验,谈谈新教材的功能。

(10 分)答:(1)开放性(2)自主性(3)实践性(4)探究性3、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0 分)对月贾平凹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

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

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

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准考证号2014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中学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妖娆4(r ǎo )环娆绕(r ào )蹊娆跷(qi āo )百折不娆挠(r áo )B .娆秉性(b ǐn )
娆濒临(b īn )娆摒弃(b ìng )娆并驾齐驱(b ìng )C .娆横祸(h éng )附娆和(h è)娆应届(y ìng )娆供认不讳(g òng )D .妍娆媸(ch ī)娆隽永(ju àn )娆稽首(q ǐ)娆鲜为人知(xi ǎ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那天,接到总部要我回京的电话,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娆南娆辕娆北娆辙,各奔东西了。

B .目前,从事信息安全开发、销售的企业已超过一千家,但其产品质量娆鱼娆目娆混娆珠,不能不使人担忧。

C .当代社会高度重视人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他虽然颇有才华,但性格孤僻,娆卓娆尔娆不娆
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D .张林的英语基础太差,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他一句也听不懂,简直是娆如娆堕娆五娆里娆雾娆中。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领导干部的子女及其配偶已全部从流通公司退出,这一举动赢得了公司全体员工的一致称赞。

B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
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思路。

C .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赢利,一味地让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是暂时的。

D.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4.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家、作品与朝代(国籍)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莫里哀—《悭吝人》
B.俄罗斯—屠格涅夫—《静静的顿河》
C.唐朝—柳宗元—《长恨歌》
D.清朝—归有光—《项脊轩志》
5.关于现代汉语言文字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音节里没有复辅音,但必须有辅音。

B.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单音节词和三个音节以上的复音词。

C.汉语语法方面,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语法结构中,语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

D.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是平面型文字,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6.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与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B.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C.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

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D.选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7.在下面各句的横线上将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填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6分)
(1)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2)每当意气消沉、筋疲力尽之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从军行》诗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

千载之后,读起来犹感到虎虎生风,铿锵有力;他另一首诗《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一样豪气干云,气势磅礴!
(3)“饭疏食、饮水,,。

”(《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人幸福与否更多的是取决于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总是朴素的,亦如粮食、空气和水。

8.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的代表作。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的乡村中。

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0小题8分,第11、12小题每小题6分,共20分)
10.以《边城》为例,简要分析沈从文小说的创作风格。

11.简析《巴黎圣母院》中的艾斯梅拉达这一人物形象。

12.简述“文学类文本阅读”评价的基本原则。

四、鉴赏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小题6分,第14、15小题每小题10分,共26分)
13.阅读《雨巷》一诗,评析作者通过“丁香”这一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