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
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

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
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的结构和起源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些观念深深扎根于古代哲人的思考和探索中。
从最早的盖天说到近现代的浑天说、宣夜说等,这些学说各有千秋,都在试图揭示宇宙的奥秘。
1. 盖天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主张天是一个穹形的罩子,地则是一个方形的平盘。
天就像一个巨大的盖子一样,覆盖在平坦的地面上。
这一学说在商朝到周朝期间广为流传。
2. 浑天说:到了汉代,科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他认为地球就像一颗置于宇宙中心的球,天就像一个巨大的蛋壳,地就位于这个蛋壳的内部。
这一学说强调了宇宙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3. 宣夜说:宣夜说主张宇宙是无限的,充满了气,而星星则漂浮在虚空中。
这一学说的提出者是三国时期的虞喜,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星星和月亮都漂浮在虚空中,而不是被固定在某种结构上。
以上三种学说都是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结构的探索和设想,尽管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奥秘的不懈追求和思考。
这些学说不仅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而且对于后来的科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宇宙起源“星云说”

日月得之以恒其光 ,五常得之以常其位 ,列星得 之以端其行 ,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 ,轩辕得之以 擅四方 ,赤松得之与天地统 ,圣人得之以成文 章 。 ……万物得之以死 ,得之以生 ;万事得之以 败 ,得之以成 。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黄帝四经》[5 ]中有不少地 方涉及了宇宙起源的问题 ,这些尽管提到了“道”,但 并不是主要的因素 。其中《十大经·观》篇说 “ : 黄帝 曰 :群群 □□□□□□为一 ,无晦无明 ,未有阴阳 。 阴阳未定 ,吾未有以名 。今始判为两 ,分为阴阳 。离 为时四[ 四时 ] , □□□□□□□□□□□以为常 ,其 明者以为法 ,而微道是行 。行法循 □□牝牡 ,牝牡相 求 ,会刚与柔 。柔刚相成 ,牝牡若刑 ( 形) 。下会于 地 , 上 会 于 天。 得 天 之 微 , 时 若 □□□□□□□□□□寺 ( 待 ) 地 气 之 发 也 , 乃 梦 (萌) 者梦 (萌) 而兹 (滋) 者兹 (滋) ,天因而成之 。”而 帛书《道原》篇的叙述则更加详细 。马王堆三号墓出 土帛书《黄帝四经》谈到宇宙产生之前的蒙昧太虚之 时 ,到天地 、四海 、阴阳 、鸟鱼兽及万物产生过程中 , “道”是原创性的动力 。老庄及韩非子《解老》中所说 “道”在混沌未剖判而天地未分离之时就存在了 ,这 是天下万事万物之母 “ , 道”似乎成了造物主 。然细 绎老庄等诸子所说的“道”,只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 不过是天地自然的代名词而已 。
④《墨子·天志中》谓“天”能安排日月星辰 、四时春夏秋 冬 ,降雪霜雨露雷 ,列山川溪谷 ,赋金木鸟兽及五谷麻丝 ,任 用王公侯伯并赏贤罚暴《; 天志下》云 “: 故子墨子置天之 [ 志 ] 以为仪法”。可见墨子是把天作为有意志的造物主 ,这与先 秦其他诸子观念是不同的 。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代,有几何光学,力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有名的著作是:(1)《墨经》(2)《礼记》(3)《禹贡》(4)《内经》答(1)2.春秋末年,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著是:(1)《易经》(2)《诗经》(3)《尚书》(4)《考工记》答(4)3.春秋时记载了声音共振现象的著作是:(1)《管子》(2)《韩非子》(3)《庄子》4)《山海经》答(3)4.1954年,在长沙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是什么朝代的?(1)周(2)战国(3)秦(4)汉答(2)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侯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1)张衡(2)马均(3)丁缓(4)刘安答(1)6.明朝时,以等比数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家是:(1)徐光启(2)宋应星(3)朱载土育(4)沈括答(3)7.唐初,在《礼记注疏》中解释虹的形成原因的人是:(1)刘禹锡(2)一行(3)孙思邈(4)孙颖达答(4)8.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是公元2世纪的:(1)《论衡》(2)《淮南方毕术》(3)《春秋纬》(4)《初学记》答(2)9.《汉书西域传》记载有公元3年观察到:(1)摩擦起电(2)磁石吸铁(3)尖端放电(4)光的折射答(3)10.西汉刘歆写的什么书记载了指南车?(1)《太平御览》(2)《西京杂记》(3)《博物志》(4)《后汉书》答(2)11.西汉墓出土的弩机装有带刻度瞄准用的什么东西,可提高射击确度,类似近代步枪标尺。
(1)望山(2)准尺(3)瞄镜(4)靶标答(1)12.我国什么时代已有玩器竹蜻蜓的记载,竹蜻蜓能飞起的原理与直升飞机相同。
(1)汉代(2)唐代(3)秦代(4)晋代答(4)13.北宋初年,杨亿记载了什么光学现象?(1)反射(2)天然晶体的色散(3)折射(4)衍射答(2)14.北宋时,谁在《萍州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比英国人纳肯早71年(1)朱或(2)梅文(3)曾公亮(4)张载答(1)15.明末,宋应星在《论气》中对什么物理现象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1)气体流动(2)大气压(3)空气成份(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4)16.我国最早有关毛发摩擦生电的记载,是西晋张华写的(1)《庄子》(2)《水经注》(3)《博物志》(4)《淮南子》答(3)17.反映我国古代声学成就的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建于何时?(1)清代(2)明代(3)元代(4)宋代答(2)18.明代发明的用于水战的什么武器是两级火箭的雏型,它当时已有多级火箭的设想(1)火弹(2)神火飞鸦(3)飞筒(4)火龙出水答(4)19.宋代谁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现代沉箱打涝技术的最早应用。
第二讲宇宙学(论)

二、两种不同时空观
牛顿时空观: 盛放物质的容器。
爱因斯坦时空观:静态、有限、无界的时空。
20
牛顿时空观: 盛放物质的容器。
牛顿的力学方程中没有宇宙中心的位置,任何时 空点都是平等的,即相对于任何时空点来计算, 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牛顿时空观中的相 对性。
牛顿对时间的认识是“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 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 外在的情况无关。”
1917年 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止、 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引进宇宙学原理、弯曲 时空等概念,从而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时代。
1922年,前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研究了爱因斯坦所作
的计算,认为静态宇宙仅仅是场方程的一个解,应
该还有一个膨胀宇宙解。
29
1927年 比利时主教、天文 学家勒梅特提出均匀各 向同性膨胀宇宙学模型。
大爆炸宇宙论
33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宇宙的产生为什么会想到大爆炸? 二十世纪匈牙利科学家勒梅特设想:
物质结构和次序的认识:物质的形成由简到 繁。
熵增原理: 最简单就是一个原子-----原始的原子的演变
到现在的宇宙
想到大爆炸理论的人是爱因斯坦
34
广义相对论理论基础 宇宙红移的观测事实
宇宙大爆炸理论观念 的形成
1950年前后,伽莫夫(美籍俄国)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 炸的观念。
伽莫夫认为,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 初温度超过几十亿度,很快降至十亿度,那时的宇宙 中充满的是辐射和基本粒子,随后温度持续下降,宇 宙开始膨胀。当膨胀持续了几百万年时,温度冷却至 四千度,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再演化成今天的各种 天体。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 心,地球和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土星等绕 太阳旋转天穹的视运动 只不过是地球自旋的反 映而已。
宇宙的起源的科学说法有哪些

宇宙的起源的科学说法有哪些宇宙的起源的几种说法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旱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
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按照这个宇宙图式,天是一个窍形,地也是一个窍形,就如同心球窍,两个窍形的间距是8万吧。
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窍的中央。
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由于古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像,来构想天体的构造。
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地壳之裹黄。
大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
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音八宿半见半隐。
其两端谓之南北极。
北极乃天之中也。
在正北。
出地上三十六度。
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
宜夜说认为,所谓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穹。
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湃的气体,日月星辰辰就在气体。
卜飘浮游动。
因此。
穴夜说是中因古代一种朴素的无限宇宙观念。
地心说:2世纪时它被体系化了,是地动说对应的学说。
说地球是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说。
天动说,中文又为地心说。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
它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而不是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1、地球是球体。
2、地球是运动的。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装。
星云说:关于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各种假说的总称。
大暴炸说:1950年前后,枷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
这个创生宇宙的大爆炸不是习见于地球上发生在一个确定的点,然后向四周的空气传播开去的那种爆炸,而是一种在各处同时发生,从一开时就充满整个空间的那种爆炸,爆炸中每一个粒子都离开其它每一个粒子飞奔。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代,有几何光学,力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有名的着作是:(1)《墨经》(2)《礼记》(3)《禹贡》(4)《内经》答(1)2.春秋末年,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着是:(1)《易经》(2)《诗经》(3)《尚书》(4)《考工记》答(4)3.春秋时记载了声音共振现象的着作是:(1)《管子》(2)《韩非子》(3)《庄子》4)《山海经》答(3)4.1954年,在长沙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是什么朝代的?(1)周(2)战国(3)秦(4)汉答(2)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侯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1)张衡(2)马均(3)丁缓(4)刘安答(1)6.明朝时,以等比数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家是:(1)徐光启(2)宋应星(3)朱载土育(4)沈括答(3)7.唐初,在《礼记注疏》中解释虹的形成原因的人是:(1)刘禹锡(2)一行(3)孙思邈(4)孙颖达答(4)8.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是公元2世纪的:(1)《论衡》(2)《淮南方毕术》(3)《春秋纬》(4)《初学记》答(2)9.《汉书西域传》记载有公元3年观察到:(1)摩擦起电(2)磁石吸铁(3)尖端放电(4)光的折射答(3)10.西汉刘歆写的什么书记载了指南车?(1)《太平御览》(2)《西京杂记》(3)《博物志》(4)《后汉书》答(2)11.西汉墓出土的弩机装有带刻度瞄准用的什么东西,可提高射击确度,类似近代步枪标尺。
(1)望山(2)准尺(3)瞄镜(4)靶标答(1)12.我国什么时代已有玩器竹蜻蜓的记载,竹蜻蜓能飞起的原理与直升飞机相同。
(1)汉代(2)唐代(3)秦代(4)晋代答(4)13.北宋初年,杨亿记载了什么光学现象?(1)反射(2)天然晶体的色散(3)折射(4)衍射答(2)14.北宋时,谁在《萍州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比英国人纳肯早71年(1)朱或(2)梅文(3)曾公亮(4)张载答(1)15.明末,宋应星在《论气》中对什么物理现象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1)气体流动(2)大气压(3)空气成份(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4)16.我国最早有关毛发摩擦生电的记载,是西晋张华写的(1)《庄子》(2)《水经注》(3)《博物志》(4)《淮南子》答(3)17.反映我国古代声学成就的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建于何时?(1)清代(2)明代(3)元代(4)宋代答(2)18.明代发明的用于水战的什么武器是两级火箭的雏型,它当时已有多级火箭的设想(1)火弹(2)神火飞鸦(3)飞筒(4)火龙出水答(4)19.宋代谁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现代沉箱打涝技术的最早应用。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
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
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
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
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
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
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
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
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
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共33张PPT)

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身发光的球体或类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 近的恒星 是:太阳 •离太阳系 最近的恒 星:比邻星
行星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转、近似球状、质量
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天 体;行星在恒星背景下有明显位移。
土 星 地球
卫星
•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小结 :1、天体及天体系统
相互 吸引
天体
相互 绕转 物 质
宇宙
天体 系统
总 河外星系
星
其他恒星系
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卫星系
太阳系
月球
地月系
地球
2、太阳系概况:
太阳 (中心天体)
家族成员
八大行星 小行星带
彗星
流星体
行星际物质
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
公转: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小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行星木星 土星
3、地球位于下列哪组行星之间: A、金星与火星 B、水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4、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 轨道之间: 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5. 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
A. 最高一级 B. 最低一级 C. 次于银河系 D. 同于河外星系
►光照条件稳定
►安全的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
其道
● 自身条件
►距日远近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 热
当——适宜的温度
、 水
►液态的水——原始大洋形成
、
►体积质量适中——适合呼吸的大气
气
课堂训练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月系的是
A、总星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探讨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在其中所处 的位置,即天和地的关系,叫宇宙结构理论。在中国古代,天 体学说有所谓论天六家:即盖天、浑天、宣夜、昕天、穹天、 安天。其中主要有三家:即盖天、浑天、宣夜。昕天基本上属 于盖天体系,穹天是盖天说的翻版,安天则是宣夜的发展。
盖天说出现于殷末周初。主要观点为天在上,地在下,天 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南北朝时代鲜卑族歌手斛律金《敕勒 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句诗,是对盖天说的形象化说 明。盖天说一共有两种。
在这方面,宣夜说有重大发展。三国时代的宣夜说学者杨泉 在《物理论》中说:"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 他还进一步论证说:"夫地有形而天无全。譬如灰焉,烟在上, 灰在下也。"
宣夜说的进一步发展,还牵涉到天体的物理性质问题。 据《列子·天瑞》篇记载,有位杞国人听说日月星辰是在天空 飘浮的,便"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这便是成语 故事札人忧天的由来。劝札人的人,还提出了不但天空充满 气体,连日月星辰也是气体,只不过是发光的气体。后来的 宣夜说学者又进而提出地球会坏,天地也会坏,但是用不着 担忧。就其宇宙结构理论来说,宣夜说确实达到了较高水平, 它提出了一个朴素的无限宇宙观。但是,从观测天文学的角 度来看,宣夜说却不如浑天说的价值大。浑天说能够近似地 说明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宣夜说只能指出它们运行的不同, 却没有探讨其运行的规律性。修订历法时,浑天说有很重要 的实用意义,宣夜说却仅仅具有理论意义。但在人类认识宇 宙的历史上,宣夜说无疑应有重要意义。
第一种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晋书·天文志》中说:" 周髀家云:'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关于方形的大 地,战国时代阴阳家齐人邹衍解释说,上有九个州,中国是其 中之一,叫赤县神州,每个州四周环绕着一个稗海。
九州之外,还有一个大瀛海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 连接。穹庐般的天穹有一个极(这个极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轴正 对这一点),天就象车轱辘一样绕着这个"极"旋转不息。天圆 地方说的最大破绽,就是半球形的天穹和方形大地之间不能吻 合。迫使其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象一把大伞一样, 高悬在大地上空,有绳子缚住它的枢钮,周围有八根在柱子支 撑着。天空有如一座顶部为圆拱的凉亭。《列子·汤问》篇中 所说的共工触倒的那个不周山,就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所以女 娲便出来炼石补天。天圆地方说提出的宇宙模型,只是凭感性 的观察,又掺入了许多规定的。但在我国历史上却有广泛影响, 符合儒家关于"天尊地卑"的说教,在封建王朝的天地理论体系 中占据正统地位。如北京的天坛,是圆形的;地坛,是方形的。 这是天圆地方的象征性模型。
宣夜说认为"天"并没有一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 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关于宣夜说的命名, 清代邹伯奇说:"宣劳午夜, 斯为谈天家之宣夜乎?" 宣夜说之 得名,是因为观测星星常常闹到夜半不睡觉。宣夜说的历史渊 源,可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庄子。《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有至极邪?"用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 对宇宙无限的猜测。宣夜说自然观的基础是元气学说。战国时 代宇宙无限的猜测。宣夜自然观的基础是元气学说。战国时代 道有中的宋尹学派,把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归结为"气"。这气 可以上为日月星辰,下为山川草木。
第二种盖天说将方形大地改为拱表大地,即《晋书.天文 志》中所说的"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第二种盖天说已经有了 拱形大地的设想,为以后球形பைடு நூலகம்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便它仍然不能解释天体的运行,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 亏等问题。
浑天说主张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 浮于天表内的水上。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中说: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 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 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 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浑天说始于战国时期,战国人慎 到、惠施都提出过关于球形大地的设想。关于球形大地如何悬 在空中,最早的浑天说认为天球里盛满水,地球浮在水面。半 边天在地上,半边天在地下。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天周日 旋转。后来一些浑天论者纷纷反对地球浮于水面的说法。明代 章潢《图书编·天地总论》中说:"《隋书》谓日入水中,妄也。 水由地中行,不离乎地,地之四表皆天,安得有水? 谓水浮 天载地,尤妄也。"
随着元气体论的发展,浑天说改为地球浮于气中,与气天 相似。宋张载《正蒙.参两篇》中说"地在气中"。浑天说比起 盖天说来,无疑要进步得多。浑天说与球面天文学的基本出发 点完全一致,对于观测天文学来说,也能充分满足要求。但是, 作为宇宙结构理论来说,浑天说则是不符合事实的。天球的概 念完全是个臆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