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沟煤矿三软煤层综放开采
“三软”不稳定厚煤层综放开采的顶板控制

板 的管 理
不实 , 在采动影响下 , 顶板( ) 煤 就会发生较大的位移
破 坏 而失 去整体 平衡 状 态 , 最终 导致 支 架受 载不 足 煤墙 压力 增 大而引起 片 帮 冒顶
2 2 长 顶 粱、 . 长侧 护 , 证 顶板 的完 整性 保 利用整 体长顶 梁 , 采用 长侧护 . 现对 顶板 的全 实
1 根 单 体柱 在沿 穿鞋 的情况下 总工作 阻力 不足 2
4 0k 0 N。两项 合计 近 50 0k 对 顶 板 的支 护 强 度 0 N,
探索 , 就郑煤集团公 司在综放开采顶板管理方面所 取得 的成 功经 验和做 法 作一 介绍
1 手套式伸缩粱 , 不能实现 顶板及时支护
() 改造前使用的 H s4 — 1/8 1 F 40 9 2 型放顶煤 支架为手套式伸缩梁 , 伸缩非常不便。主机过后伸 缩梁需 要 立 即伸 出及 时 支护 所 暴 露 的顶 板 , 由 于 但 伸缩粱是套在顶梁上的, 受顶板 压力的作用动作时 摩 擦力 很大 , 难伸 出 , 很 必须 降架 才 能 使其 伸 出 , 这 样不但不能及时支架顶板 , 反而使得顶板 因降架而 发生松动破碎下落 ; 另外 由于升架后顶梁顶板接触
( ) 采用内伸缩梁 , 2 实现顶板及时支护。对原 先使用的支架进行改造, 设计 内伸缩梁 , 采用两根行 程 为 80mm 的油缸 , 0 主机 前滚筒 过后 , 伸缩 粱 能在
深部“三软”特厚煤层、双倾斜大倾角、大断面综放工作面切眼支护方法

3 .切眼支护密度的确定
1 + .9 2 = 3 k / 2 4 32 × 5 l 7 N I n
方法的实践和分析计算, 确定了 80 工作 1 4 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办 对煤炭自 燃发火的影响. 为矿井制定防灭火 m 3 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安装 Z 60- 9 8 顺山挑棚加固, F 80 1 3 型 / 主要承载顶压。 安装前, 切眼 2 m为支架运输通道 .安装运输宽度为 . 0 综放支架, 支架长度 7 m, 1 5 , . 宽度 . m 前后 刷大为 7 m 2 5 1 6 . x. m的断面, 5 9 增加三排顺山 1 5 . m的支架使用。煤壁侧, 6 两排单体间距 部安装 S Z74 3 型运输机.宽度分别 挑棚加固, G -6/ 0 6 同时在切眼中部每隔 1m加设木 为 1 m. 0 . 安装运输宽度为 1 m的前部运输 8 . 6
为 1m 1m . 、. 。要求开切眼断面大, 6 1 同时加 垛, 增加支护强度。 因煤层松软, 切眼易出现 机使用。 依据安装设备的尺寸情况, 合理确
上切眼处有两条落差分别为 2 m和 6 m 片帮、 . 0 . 5 漏顶现象, 切眼的两帮采用塘柴、 荆笆 定单体的棚距.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设备安
力的作用。1# 2 工字钢与 D . m单体支 W3 5 1
切眼合理的支护密度:=TR= 3/ 柱 、 n P /T17 木垛的联合使用, 既有较高的强度, 又
浆封闭和对钻场水仓老峒注浆封堵等措施, 100 m ; : 5-.t 支柱的密度,9dm ;T 有一定的柔性特点, 9W N 0 //2 : . C a . 起到了相互配合、 共同
法. 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出煤柱的破裂程度 度; : h 夹矸、 : 直接顶厚度 ; Y: 煤容重, / 到对顶板较好的主动支撑能力,又有一定 8 k N
“三极软”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研究

“三极软”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朱仙庄矿873工作面三极软(即顶板、煤层和底板均极软)易燃特厚高瓦斯煤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同类或相近煤层的综放开采提供了一种矿山压力研究的渠道和途径,为淮北矿业集团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在矿山压力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关键词:三极软(即顶板、煤层和底板均极软)煤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破碎度变形量工作阻力和初撑力1 概况朱仙庄矿8煤层是突出煤层三极软(即顶板、煤层和底板均极软)易燃特厚高瓦斯煤层。
该煤层开采的关键技术有多项,本文仅对综放开采矿山压力研究做简要分析。
1.1 地质及煤层概况873工作面开采标高-276m~-313m,走向长450m,倾斜长140m,煤层倾角为5°~28°,平均8°,煤层厚度8.0m~9.8m,平均8.6m,煤层硬度f≤0.5,一般0.3。
顶板有一层0.2m的伪顶,基本顶6.6m的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为1.5m深灰色泥岩,向下10.0m灰色砂质泥岩互层。
该面有两条正断层:落差分别为6.0m和3.5m。
最大水平应力30MPa是垂直应力10MPa的3倍致煤层及顶底板极软。
1.2 工程概况该面两巷均为U29型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断面4×3.4m;切眼先导硐施工一半后扩宽,3.6m长11#矿用工字钢梁,两帮使用2.6m20mm的半圆木腿支护,每架使用三根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均使用菱形金属网配合塘柴腰帮背顶。
2 工作面支架选型及参数的确定与开采技术2.1 工作面支架选型及参数的确定根据该面煤层“三极软”特点,面上下端头均采用过渡支架。
支架设计考虑到:护顶护帮功能,良好的接顶和受力状态,支架稳定,顶板来压时合理的运移轨迹,稳定的承载能力,平衡顶板压力,放煤空间,顶煤的流动和放出等,确定支架型号为ZF6000/17.5/28。
综合考虑了“三极软”煤层防煤壁片帮和架前冒漏以及通风行人运输和高工阻等诸多方面因素选定:4柱大缸径,支架高度为1.75m~2.8m,采高2.1m~2.4m;支架中心距为1.5m,支架度为1420mm~1590mm;支护强度1.0MPa;计算安全阀开启压力为39MPa,立柱工作阻力1500kN/根,支架工作阻力5931kN~6012kN,支护强度为0.82MPa~1.3MPa,支架初撑力为4603kN~4667kN。
“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及支架适应性分析

第30卷第3期2008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 f X ia ngta n Normal Un iver 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0No.3Sep.2008“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及支架适应性分析①于海军a ,梁 冰b ,李 刚b(辽宁工程技术大学a.力学与工程学院;b.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 要:通过对轩岗矿区某矿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得出“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综合评价其支架的适应性与工作状态,为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依据,对同类条件下综放工作面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软”煤层;综放面;矿压规律;支架适应性中图分类号:T D3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31(2008)03-0039-03综采放顶煤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种新的采煤工艺,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
其间国内外学者对其有关的煤岩移动及顶煤破坏规律、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大量的现场观测和相似模拟等研究表明[1-4],综放面因开采厚度的增加,支承压力范围增大,峰值点离工作面煤壁愈远。
且煤的强度愈低,支承压力分布范围愈大,峰值离煤壁愈远。
陈忠辉博士、谢和平院士和王加臣教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认为[5],支承压力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顶煤的始动点就是支承压力的峰值位置。
支承压力分布范围较广,其峰值位置位于煤壁前方5~7m 处。
吴健教授等通过三维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认为[6],综放面煤体和上覆岩层受到支承压力作用影响而产生压力增加的初始位置是同步的,应力明显增加的趋势也相似。
上覆岩层所形成的大变形梁与开采厚度不成线性关系,工作面顶煤在工作面前方一定位置位于卸压区。
文献[1-4,7-8]总结出综放面开采矿压显现基本规律特征:综放面来压缓和、周期来压不明显、来压步距减小、动载系数不大;综放面支架载荷不大,支架受载并不因开采煤厚的增加而加大,反而减小。
“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Ke r s “ ot c a e m ;fl— c a ie a i g mi i g n e g o n r s u e y wo d : 3 s f” o ls a u lme h n z d c vn nn ;u d r r u d p e s r
由于破 断岩梁 距 离工作 面较 高 ,而且有 顶煤作
垫层 ,所 以工 作 面周 期 来 压 强 度 不 大 、显 现 不 明 显 。但 是 ,在正 常 回采过程 中 ,不规 则垮 落带悬 梁 周期性 垮 落 ,以及采 空 区 内矸 石对悬 岩侧 向挤压 形
随着工 作面 的推 进 ,工作 面顶煤 将顺 次经 过顶
r o ,s f c a a d s f f o y te r t a n lsso v me t u eo u r u dn o k a d me h n c eain h p o o r d s p o o f ot o l n o o rb o e i la ay i f tl h c mo e n l f ro n i gr c n c a i srl t s i f wee u p  ̄ r s o p a d s ro n i gr c .Re u t ma e u e o i sr c o vn cu lp o lms i u lme h n z d c vn n n o ls a wi ot n u r u d n o k s l y b s d t n t ts l i g a t a r be n f l s u — c a i a i g mi i g c a e m t s f e h
“ 软” 煤 层 综放 工 作 面矿 压 显 现 特 征 分析 三
三软煤层首采综放面深孔高压注水实践

3 0 1工作 面 两 巷 存 在 瓦斯 抽 放 钻 孔 , 增 强 17 为 注水 孑 抗压 能力 , L 防止增 压 中出现 跑水 现象 , 注水 孔 施 工 完成后 , 要 在 注 水 孔周 围增 加 加 固孔 。利 用 需 Z Q 6 2 5型气 动钻 机在 注水孑 周 围 3m 范 围 内打 B ./ . L
管路 , 途经 工作 面支 架 至 回风 巷 注水地 点 , 利用截 止
阀及 两通 与封 孔胶 管连 接进行 注水 。为 了加快 注水 速度 , 采用 两巷 同时注水 , 注水 完成 的钻孑 必 须超 前 L 工作 面 4 使 煤 层有 充分 时间进 行锈 结 。 0 m, 注水 开始 后 , 泵 站 压力 调 整 至 8 MP 将 a进 行 试
1 P 5 M a。
每个 注 水 孔 采用 反 复 注水 的方 法 , 次注 水 以 每 煤壁 淋水 为标 准 , 隔 4~ 间 8 h再 注 水 , 终 以注 水 最 时 间不足 1 i 壁淋水 为 最终结 束 注水标 准 。 0m n煤
待 煤壁 出现 渗水后 再停 止 注水 , 以此 方法 , 复进行 反
4 2 煤 壁 注 浆 加 固 孔 施 工 工 艺 .
( ) 取 深孔 高压 注 水后 , 采 煤 机 割煤 之 后 , 1采 在 煤 墙很 少 出现片 帮 冒顶 现 象 , l 面 及 时拉 架 节 为 丁作 省 了大 量时 间 , 同时创 造 了 良好 条件 , 由于无需 特别 投 入人 工闭 帮 , 大 降低 了工 人 劳动强 度 。 大
危 害职工 身体 健 康 , 给矿 井 安全 生产 带来 隐患 。 也
30 1 1 7 回风 巷
2 三 软 煤 层 注 水 特 性
3 1采 区 首 采 工作 面煤 层 二 . , 于i 软 不 稳 煤 属
界沟煤矿缓倾斜“三软”煤层开采分析

( 1 )采 取扶走 向大棚 ,每架 2根 3 ~4 m长 1 1 # I 字钢 梁, 每梁不少于两柱,梁间距 0 . 8 5 m,必须梁中间有单体支撑 。 ( 2 )工 作面提前 准备好接顶使用木料及其他材料 ,保 证接项严实。 ( 3 )大棚使用双层菱形 网瞒顶,网与网使用双股扎丝、
可 根 据 现 场 实 际 情 况 及 支 架 歪 斜程 度 , 选 用 相 适 应 的调 架 单
2 巷道布置及支护方案
该工作面采用走 向长壁布置 , 工作面倾斜长度为 1 7 6 m, 走 向长度 为 1 2 0 9 . 5 m。可采储量为 1 1 2 9 6 4 8 t 。上顺槽 断面 为 矩 形,支护采用锚杆 ( 索 )联 合 支 护 ,顶 部 布 置 6跟 D2 2  ̄ 2 2 0 0 mm 的全螺纹钢锚杆 ,加铁 托盘 ,配合 1 2 # 长度 为 4 1 0 0 mm 的槽钢梁,槽钢 梁上方覆 盖一层菱形金属 网支护 , 正常断面锚杆 间排距 为 7 0 0 mmx 7 O O mm;巷帮均采用规格为
问距 2 0 0 mm 一 道 ,确 保移 架 过 程 中架 间不 漏 矸 石 。 ( 4 ) 为 防 止 煤壁 区 片 帮 ,在 煤 帮 打 玻 璃 钢 锚 杆 固 帮 , 问排距 l mx l m,保 证 两 排 锚 杆 , 每孔 不少 于两 卷 药 。
3 工作 面 调架 方案
在推进过程中 由于下层是煤底 , 顶板超前压力赶在工作
7 2 2 3 设计工作面 , 左邻工广保护煤柱,右为采 区边界界沟断 层 。煤层厚度为 3 . 5 ~7 . 0 m,平均厚 4 . 2 m,倾角为 4 。 ~2 O 。 , 平均 1 0 。 属于简单煤层结构,局部地段煤厚变化大。7 2 2 2工 作面标高 为一 3 5 4 ~一 4 1 5 m,工作面地面标高为+ 2 6 . 8 m。该工 作面 瓦斯含量较高 , 煤 尘有爆炸性 。 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 4 ~ 8 m;老顶 以细粒 、中粒砂岩为主 ,厚度为 8 ~1 0 m。
“三软”煤层“大倾角”、“大俯采”综采工作面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理、 矿压监测、 工艺改革、 劳动组织、 安全管理 } 为有效 地拦截水煤 , 到煤 水分流 , 达 减少水煤对 10 m时, 6m 采煤机可直接卧底。 推移输送机时要 等方面进行研究、 完善, 改进管理措施, 有效指 ; 皮带机 系统影 响的同时, 实现机巷文明生产的目 确保推移段俯角与工作面俯角一致 , 必要时可采
| 技 回程 术
“ 三软’煤层 “ ’ 大倾角” “大俯采’综 ’ 采工作面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7 0 。 5 米 针对 该面地 质条件 , 优化 “ 三 第一架 底座 上,另一端用链 条和 锯齿环 固定 在 机配 套”, 用高工阻 、 选 整顶 梁 、 配置伸缩 前梁 转载 机机 尾链条 上, 作为转 载机拉 移时 的留绳 及防片帮板 的支架 以适应高地 压工作面支护 顶 装置 ; 在转 载机 跑道 上安设卡 轨器作为 第二 道 板 的要求 ; 大功 率的煤机 ( 配备 弧形挡煤 板) 保险, 、 以便在转 载机 “ 下滑 ” 时及时将 转载机 挡 运输 机 以适 应工作面过 煤层变 薄区、 火成岩 侵 在卡轨器以里位置; 业人员不得站在转载机 拉 作 蚀 区 的要求 ; 增大 支 架推 移 千斤顶推 溜 力、 增 移范围内作业 。 以防转 载机下滑时 误伤人 员。 为 设推移 框架 限位以 解决大 俯采抵 车困难 、 运输 解决移动列车拉移期 间的 自 动下滑 问题 , 制定如 机易翻 车的问题。 工作面 “ 三机配套” 最终确 定 下专项措施 : ①使用两部回绞配合松车 , 一部松 一 以防掉电或其他意外事故 发生 ; 为: ;0 一 9 4 支架 、 SGZ 0 / 0 型运 车 , 部留绳 , ZY( O 1/ 0 8 -8 0 8 0 输机 、 4 0 9 0 WD MG 0 / 2 一 采煤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61 工作面概况7222工作面为界沟矿井东翼采区72煤第一个回采面。
其上方为7221工作面及第四系防水煤柱,其下方为7223设计工作面。
左为采区上方保护煤柱,右为井田边界与采区边界界沟断层和界沟断层防水煤柱。
煤层厚度3.5~7.0m,平均厚4.2m,倾角为4°~20°,平均10°。
走向长1174~1245m,平均1209.5m;倾向长171.8~180.3m,平均176m。
7222工作面采面标高在-415~-345m之间。
工作面地面标高+26.8m;直接顶板为泥岩,厚度4~8m;直接底为泥岩,厚度1.0m。
该工作面为单斜构造,163°~219°∠4°~20°,局部存在褶曲,小断层构造发育。
根据三维勘探和上、下顺揭露有13条断层,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面回采。
2 巷道布置及支护方案工作面上顺为回风顺槽,巷道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矩形断面),顶部锚杆布置6根φ22×2200m m 的全螺纹钢锚杆,加铁托盘,配合12#长度为4100mm的槽钢梁,槽钢梁上方覆盖一层菱形金属网支护顶板,正常断面锚杆间排距为700×700mm;利用6根ф17.8×6400mm的锚索锚入直接顶,锚索间排距700mm。
左帮采用规格φ22×2200mm的全螺纹刚锚杆配合180×105×8mm 的金属托盘支护。
上覆3300×180×3m m 的钢带加塑钢网支护帮部;当顶板伪顶发育、遇断层时并岩性较差,采用工字钢棚配合以上支护方式支护巷道。
巷道净宽4m,净高3.65m,净断面积 14.6m 2。
工作面下为运输顺槽,巷道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矩形断面),顶部锚杆布置6根φ22×2200mm的全螺纹钢锚杆,加铁托盘,配合12#长度为4000mm和长度为1200mm两种槽钢梁交替搭接使用,槽钢梁上方覆盖一层菱形金属网支护顶板,正常断面锚杆间排距为700×700mm;利用5根φ17.8×6400mm的锚索锚入直接顶,锚索间排距700mm。
左帮采用规格ф22×2200mm的全螺纹钢锚杆配合180×105×8mm的金属托盘支护。
上覆3300×180×3mm的钢带加塑钢网支护帮部;当顶板伪顶发育、遇断层时并岩性较差,采用工字钢棚配合以上支护方式支护巷道。
巷道净宽4.6m,净高3.65m,净断面积16.79m 2。
3 回采工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沿底板回采,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界沟煤矿“三软”煤层综放开采研究王 朋 吴 涛(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界沟煤矿技术科,安徽 淮北 235000)摘要:“三软”煤层综放开采时,围岩变形量大,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易出现上窜下滑,端面煤岩易出现片帮、冒顶现象。
针对回采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从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方式、回采工艺、煤岩活动规律、设备稳定性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的高效生产。
关键词:“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巷道布置;回采工艺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8-0116-032012年第28期(总第235期)NO.28.2012(CumulativetyNO.235)3.1 采煤工艺及顺序工作面采用MG400/980型电牵引采煤机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装余煤→SGZ-1000/1050型工作面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ZY10000-26/55型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工作面完成割煤、移架、推移运输机、拉转载机、端头回柱放顶(拉移端头支架)为一个循环。
当工作面顶板破碎、片帮超过规定时,采区带压擦顶移架或移超前架。
3.2 进刀方式正常情况下,采煤机以适宜速度向上(下)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并根据工作面坡度变化及时调整滚筒位置防止丢煤,找平工作面。
顶板破碎时,为了控制顶板垮落时严重下滑,增加支架的压力,提高支架的稳定性,进刀方式改为中部斜切进刀,分段下行割煤,上行返空刀(清理浮煤)。
3.3 移架方式由于在支架上方顶煤运移速度大,顶煤的变形量大,形成松动膨胀层,给控制顶煤稳定、防止支架间漏顶增加了难度,并且支架的每次循环前移都将加剧一定范围顶煤的破碎,促使顶煤向松散体发展,极易造成漏顶,所以在移架上采取带压擦顶移架,尽可能保持顶煤的完整性,减少顶煤的过度破碎。
移架时,控制顶梁下降量小于200mm,支架初撑力不得低于24MPa。
3.4 放煤工艺采用一采一放双轮间隔等量放煤,两个放煤工相距5架,第一个人放奇数架,每次放出顶煤的1/2,另一个人放偶数架,每次放出顶煤的1/2,循环两次,放完顶煤。
放顶煤时,不得一次将尾梁收回最大角度,且放煤过程中要互相配合,尽量不让或少让顶煤流出刮板输送机之外。
当有大块煤卡在放煤口时,则反复动作尾梁,使大块煤破碎;当发现矸石时,及时将伸缩板伸出,防止矸石混入煤中,严格执行“见矸关窗”的原则。
靠近端部的放顶煤工要根据后部输送机上的煤量适当控制放煤量。
4 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4.1 漏顶、片帮处理措施工作面回采前期出现了顶板大面积漏顶、片帮。
针对漏顶问题,采取工作面做超前支护,再推进的方案;针对片帮问题,采取注马丽散局部加固,滞后一段时间后短臂注水,加强煤体板结,降低煤尘等。
4.2 支架稳定性控制措施在拉架过程中,会出现支架下滑,咬架间隙不均匀,支架支撑力不均匀,后部刮板输送机整体下滑、飘起,前部刮板输送机扎不下去等问题。
针对设备下滑问题,采取端头架与下端头煤帮之间用不少于4根单体做戗柱防止支架下滑,戗柱初撑力要保证6~8MPa;端头架与上部支架之间用链条连接牢固;利用支架安装的防倒、防滑装置或侧护板千斤顶、调底座等在移架过程中进行调整,防止支架下滑。
处理咬架、倒架、失稳、前后错落、蹬空或压死等情况时,由班(队)长统一指挥,禁止架下来往行人,调架时,支柱或千斤顶必须生根合理牢固,供液及移架采取远方操作。
支架移完后,要用侧护板协调好架间距,待升起支架后及时打紧伸缩梁挑起尾梁、伸出插板,并将操作手把回到零位。
4.3 两巷端头支护与替棚措施如果因工作面增长原因需要采取端头支护时,支护地段采用单体配合交接顶梁支护;当运输机机头或机尾伸出支架超过0.5m时,必须在其下方架设4.2m长的“π”型钢棚支护顶板,“π”型钢棚必须成对使用,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端头支护第一棚与支架间距不大于0.3m。
巷道超高时,应在支架上方用木料接实顶板。
4.4 降尘措施两巷、皮带机道及其他巷道每隔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两巷距工作面30m内安设净化水幕各一组并安装三通防尘喷雾。
工作面煤机有完好的内外喷雾,内喷雾压力不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小于1.5MPa。
煤机出水口装有压力表,工作面回采期间必须配有清水泵,并与煤机实现联动。
工作面每架架前有移架喷雾,移架喷雾实现自动化。
5 结语回采期间,顺槽巷道围岩变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U型钢棚支护相比,采用锚网索支护,巷道底鼓量明显减少,收到了良好的围岩控制效果;工117118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对传统采煤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重点煤矿项目已经逐步朝着矿井大型化,瓦斯监测、采煤、运输、提升自动化,排放污染物无害化,绿色开采等方向发展。
但是就采煤技术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将遵循着原有的采煤原理持续进行。
因此,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煤炭开采技术仍然是关键。
1 井下采煤技术研究1.1 综采综采技术,即综合机械化煤炭开采技术,就是在采煤工作面中均将机械化的连续作业实现于所有生产工序之中的煤炭开采工艺技术系统。
综采技术使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并使单产及安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
其主要工序包括:1.1.1 割煤。
其中包括装煤与破煤。
在此工序中所使用到的采煤机械包括刨煤机与滚筒式采煤机,后者又能分为双滚筒与单滚筒两种。
双滚筒采煤机由于其可调性而适用于煤层顶底板起伏、采高变化的条件下,一般利用前滚筒负责割顶煤,而后滚筒则割底煤,同时利用滚筒与螺旋叶片的抛掷作用,将煤向刮板输送机内直接装入。
在割煤方式上,则包括单向与双向两类,前者多用于综采面倾角较大、顶板稳定性差的情况下,而后者则适用于综采面倾角较缓且煤层赋存稳定的情况下。
与其相较而言,刨煤机的优点则在于无人操作、自我控制、便于检修与管理、造价低、结构简单等,尤其井下采煤技术探讨及采煤工艺分析王林堂(山西省交口县水头镇政府煤管站,山西 吕梁 032400)摘要:作为世界煤炭资源大国之一,煤炭资源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条件。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采煤设备以来,采煤工业机械化程度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时至今日,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采煤机械化已超过80%,原煤产量也逐年增加,为我国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通过对井下采煤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在各类实际情况下的采煤工艺选择方法。
关键词:井下采煤技术;采煤工艺;综采;普采;炮采;连采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8-0118-032012年第28期(总第235期)NO.28.2012(CumulativetyNO.235)地质矿产Geology Resources and Mines作面采用中部斜切进刀,从下而上带压擦顶移架,严格控制顶梁下降量,降低了端头顶板的破碎,保证了顶煤的完整性,并结合注马丽散、做超前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端面围岩的稳定性;采用下行割煤、上行返空刀清理浮煤的割煤方式,通过工作面调伪斜布置、增设防倒防滑装置等,提高了工作面设备的稳定性;通过在工作面支架上增设覆压扑尘器,煤层注水,布置双层防护网等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工作面工人作业环境。
作者简介:王朋(1983-),男,安徽宿州人,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界沟煤矿技术科采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矿生产技术;吴涛(1984-),男,安徽淮南人,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界沟煤矿技术科采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矿生产技术。
(责任编辑:周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