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和肠梗阻的CT诊断要点
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小肠ct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
要影响消化系统的小肠,但也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其他部位。
小肠CT扫描可以作为克罗恩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以下是一些小
肠CT诊断克罗恩病的标准:
1. 肠道壁增厚:小肠CT图像上显示小肠壁的非对称性增厚,
通常超过5mm。
2. 肠道炎症:小肠CT图像上显示肠系膜血管扩张、小肠壁密
度增加、局部肠壁增厚以及肠系膜脂肪浸润。
3. 淋巴结肿大:小肠CT图像上显示小肠周围淋巴结肿大。
4. 瘘管:小肠CT图像上显示肠道与周围结构(如肠腔、皮肤、其他脏器)之间的异常连接。
5. 窦道:小肠CT图像上显示肠道壁的炎症形成发生改变的通道。
这些标准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根据小肠CT图像的表
现来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小肠CT诊断克罗恩病并不是唯一
的方法,常常需要综合其他检查和临床症状来确定诊断。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克罗恩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的诊断。
克罗恩病CT MRI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概述
•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又称为局限性 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一种与免疫、 遗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 疾病,而且是一种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的慢性疾 病,此病的病因不明,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消化 道均可受累,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 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
✓ 早期粘膜面可有口疮样溃疡,继之有纵行狭长的裂隙样溃疡 ,多与肠纵轴平行,也可与之垂直,溃疡好发于肠系膜缘
✓ 肉芽肿扩散到浆膜导致肠粘连,溃破穿破肠壁形成腹腔内、 外瘘
✓ 晚期纤维化致肠壁增厚,管腔狭窄。肠系膜因肉芽肿性炎症 而增厚,收缩变短,淋巴结肿大
CT、MRI检查
✓ 检查前夜口服缓泻剂 ✓ 检查当天早餐禁食,检查前约1小时口服甘露醇溶液约
CT、MRI表现
管壁分层强化 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 宽 横断面呈“靶征”,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管壁不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无分层,提示 病变处于静止期或慢性期
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活动期)
靶征: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宽
肠壁强化,无分层(静止期)
CT、MRI表现
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 最先起始于直肠乙状结肠 ✓ 连续性病变并逆行向上发展 ✓ 管壁增厚一般小于10mm,肠腔可略狭窄,较对称 ✓ 管壁分层强化,横断面呈“靶征”,可见肠壁积气 ✓ 肠管缩短变窄,袋形消失呈僵硬管状,一般不会引起肠道梗阻
横结肠,降结肠肠壁增厚
左侧结肠、直肠肠壁分层强化:粘膜下层水肿
诊断要点
✓ 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见于末端回肠和 邻近结肠
✓ 管壁明显增厚,且多以肠系膜侧为著 ✓ “靶征”:管壁分层强化-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 “梳齿征”:病变周围肠系膜血管增生、增多、密
肠梗阻ct表现诊断标准

肠梗阻ct表现诊断标准
肠梗阻的CT表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肠管扩张: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其中结肠扩张最为明显。
2. 肠壁变薄:梗阻部位以上的肠壁变薄,失去正常的肠道皱襞形态。
3. 肠腔内积液:梗阻部位以上的肠腔内出现大量的液体,其中含有粪便、气体等。
4. 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正常的肠蠕动波消失,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
5. 肠管位置改变:梗阻部位以上的肠道位置发生改变,可出现旋转、扭曲等现象。
6. 腹腔内渗出:由于肠梗阻引起腹腔内炎症反应,可出现腹腔内渗出。
通过以上CT表现诊断标准,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肠梗阻的位置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如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等,CT表现也有所不同,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炎症性肠病的CT特点

炎症性肠病的CT特点
克罗恩肠病
主要影像学表现:多发节段性、跳跃性累及肠管(全消化道均可累及),肠壁增厚、肠壁强化、溃疡与息肉样增生、肠管变形、梳样征、脂肪爬行征和肛管病变等。
活动期:典型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4mm);肠黏膜明显强化伴有肠壁分层改变,黏膜内环和浆膜外环明显强化,呈“靶征”或“双晕征”;
肠系膜血管增多、扩张、扭曲,呈“木梳征”;
相应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
纤维增殖期(慢性期):CT 表现多节段病变,管壁增厚,管腔变形、狭窄,管壁无分层强化,呈轻度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
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影像学表现:病变一般最先起始于直肠、乙状结肠,呈连续性病变并逆行向上发展趋势;管壁增厚一般小于10mm,肠腔可略狭窄;后期结肠袋结构消失,管壁僵硬、管腔变窄呈铅管征改变;
活动期肠壁亦可见分层强化,横断面呈“靶征”改变,粘膜下可见小气泡影;
肠管外亦可见血管增生,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
最后,我们来看两个典型病例:
病例一:男,79 岁,腹痛 10 天,便血 4 天,CT 结果如下:
病例二:男,68 岁,腹痛、腹泻 2 周,便血 1 天,腹部 CT 如下:
两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但 CT 表现却完全不同。
你能通过 CT 特点作出诊断吗?。
克罗恩病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

9 74
第4 l 卷
2 0 1 7年
第1 O期
HEI L ONGJ I ANG ME DI CAL J OURNAL Vo 1 . 4l No .1 0 Oc t . 2 0 1 7
克 罗恩病 的 多层 螺 旋 C T d x l l ¥ 造 影 诊 断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i f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v a l u e o f m u l t i — s l i c e C T e n t e r o g r a p h y( MS C T E)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r o h n ’ S d i s e a s e .
/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wu x i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wu x i ,J i a n g s u ,2 1 4 0 0 1 ,C h i n a )
蔡 崧 ,崔 兴 宇 , 孟 祥鸿 ,王 国祥 ,王成 达
( 1 . 无锡 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无锡 2 1 4 0 0 1 ;2 南京 医科 大学附属无锡人 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无锡 2 1 4 0 2 3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多层 螺旋 C T 小肠 造 影 对 克 罗 恩 ( C r o h n ) 病 的 诊 断价 值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3 9例 经 , 临床 综 合 诊 断
3 9 e a s e s .1 2 c a s e s h a d l e s i o n s l i mi t e d t o t h e s ma l Ii n t e s t i n e, t h e s ma l l i n t e s t i n e a nd t h e c o l o n we r e i n v o l v e d 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i n 2 5 c a s e s.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炎症性肠病(IBD)目前对其病因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具体发病原因尚有待进一步分析。
由于IBD具有进展性,并且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因此加强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自2006年成立IBD协作组以来,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不断对IBD标准化诊治指南进行讨论,丰富其诊治意见,使其更具科学性,同时兼具普及性。
结合循证医学相关要求,针对IBD的诊断和治疗,广泛寻找支持依据。
2020年5月,国内专家对IBD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共识意见,以IBD中的克罗恩病为例,对其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进行如下分析。
1.克罗恩病诊断1.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克罗恩病以慢性起病为主,可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主要位置为右下腹、脐周,反复发作,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梗阻、肠瘘、肛门病变,同时合并高热、发育迟缓、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2)影像学检查:目前,推荐采用胃肠钡剂造影检查方法,如有需要,可为患者联合钡剂灌肠进行辅助检查。
两种检查可发现狭窄、裂隙状溃疡,同时可观察到鹅卵石样改变。
同时CT、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腹腔脓肿、盆腔脓肿,且肠壁有增厚表现。
(3)肠镜检查:专家共识意见中指出,对克罗恩病患者开展结肠镜检查,应保证镜体深入到末段回肠位置,进而对病变情况进行明确。
肠镜检查可观察到克罗恩病患者出现黏膜炎症,主要特征为节段性、非对称性,或有鹅卵石样改变。
如果患者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建议配合胃镜检查。
而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和诊断,则能够对病变范围进行确定,同时明确组织损伤深度,可及时发现腹腔内脓肿表现。
1.2诊断内容(1)病情程度:对于克罗恩病患者,其活动度、严重度均能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程度,建议将两者合并使用,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程度的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将患者病情程度分为三个等级:①轻度:存在腹部压痛、包块与梗阻,但无全身性症状表现;②重度: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合并全身性症状,同时伴有其他并发症;③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克罗恩病的影像学表现

选择手术方式
评估手术效果
手术后,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手术效 果,观察肠道是否通畅、是否存在狭 窄或瘘管等情况。
根据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肠道病变位置 和范围,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 方式,如肠切除吻合术、造瘘术等。
辅助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辅助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内镜检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 肠道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提高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 性。
辅助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提供实验室检查无法获取的信息,如 肠道狭窄程度、瘘管形态等,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 患者的病情。同时,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为实验室检查提 供定位和定性依据,提高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影像学在克罗恩病中应用价值
确诊病变部位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可以准确显示克 罗恩病的病变部位,包括肠道增厚、狭窄 、瘘管形成等。
并发症风险评估
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腹 腔脓肿、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医生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其发生并发症的
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01
药物治疗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和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 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02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原理
通过口服或灌肠引入钡剂,利用X线透视或摄影观察肠道形态和功能变化。
表现
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出现肠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性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 肉、多发性狭窄或肠壁僵硬、瘘管形成等征象。此检查对肠道狭窄和瘘管的诊 断有一定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肠梗阻的ct诊断标准

肠梗阻的ct诊断标准
肠梗阻的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肠管扩张:小肠肠管扩张内径大于,结肠扩张内径大于。
2. 见近侧肠管与塌陷或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之间的“移行带”。
3. 梗阻部位的判断:从远侧肠管开始,逆行向近侧肠管追踪,直至遇见扩张的肠管即可确定为梗阻部位,通过比较扩张肠管与塌陷或正常肠管的分布及多少来判断梗阻平面的高低。
4. “移行带”发现明确病变并能初步判断为肿瘤、肠套叠、肠扭转、疝、炎症等。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肠梗阻CT诊断标准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罗恩病和肠梗阻的CT诊断要点
一、克罗恩病
【典型病例】
患者,女,29岁,因腹痛、腹泻、腹部肿块伴有发热、贫血就诊。
化验: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粪便隐血试验(++),α1和α2-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低。
临床诊断为克罗恩病。
小肠阶段性肠壁增厚(箭头),肠腔变窄,(三角箭),诊断为克罗恩病
【CT诊断要点】
1. 好发于回肠末段与邻近结肠,节段性受累。
2. 肠道的炎性病变,如裂隙状溃疡、鹅卵石征、假息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
3. 可以看到肠袢扩张和肠外肿块影。
二、肠梗阻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5岁,长期便秘,腹痛2天就诊。
肠管明显扩张,肠腔内可见大量积液、积气、并形成气液平面(箭头)
【CT诊断要点】
1. 单纯性小肠梗阻可见多发的液气平面呈梯状排列,梗阻远侧肠曲无气或仅见少许气体。
2. 绞窄性小肠梗阻常因肠扭转、内疝、套叠和粘连等所致。
小肠系膜扭转、内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合并肠段扭转时常有“假肿瘤”征;粘连性肠梗阻可见肠管积液,部分可出现肠曲纠集和肠曲转角较急的征象;急性肠套叠可见肠形肿块及套叠远端结肠和套鞘积气征,可见套入部梗阻端的杯口状或圆形充盈缺损和套鞘的弹簧状影。
3. 结肠梗阻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位于腹部周围。
胀气扩大的结肠因有结肠袋可与小肠区别。
4. 乙状结肠扭转闭袢梗阻型乙状结肠扭转较常见,即近端与远端各有一梗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