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采取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效果对比

合集下载

观察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观察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观察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比较在肠梗阻诊断中腹部X线平片和CT的诊断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肠梗阻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

结果:CT检查梗阻检出率、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肠绞窄诊断准确率和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扫(P<0.05);CT诊断肠梗阻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

结论:肠梗阻诊断中,相较于腹部X线平扫,CT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更高,不但可有效诊断肠梗阻,而且可对患者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等进行了解,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CT;诊断作为普外科常见急腹症,肠梗阻发生与肠内异物堵塞和肠痉挛有关,其发生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如不及时诊断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1]。

有研究显示,因为确诊困难,检出率较低、误诊和漏诊等原因导致的延误治疗的患者占比高达52%,因此寻找一种可有效诊断肠梗阻的诊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2]。

以往临床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主要是应用腹部X线平片,但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该方法在临床诊断的缺陷也日益突出,有研究者表示,CT检查可有效检出肠梗阻[3-4]。

为探讨在肠梗阻诊断中腹部X线平片和CT的诊断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肠梗阻确诊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肠梗阻确诊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48例和42例,患者年龄在2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4±6.35)岁。

纳入标准:(1)均为肠梗阻确诊患者;(2)年龄均在18岁以上;(3)对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对研究配合不积极者;(2)存在意识和交流障碍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分析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分析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分析目的:对腹部X线平片与CT为肠梗阻患者所带来的临床治疗诊断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0例肠梗阻行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患者资料(各25例),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概率,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价值。

结果:通过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确诊准确率可达74%,对梗阻部位的判断准确率为82%,病因判断准确率为44%;另通过CT诊断,肠梗阻的确诊准确率可达82%,对梗阻部位的判断准确率为94%,病因判断准确率为52%。

结论:在对肠梗阻患者病情的临床诊断与病因确诊方面,CT较腹部X线平片诊断准确性更高(P<0.05),十分适宜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标签: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CT诊断肠梗阻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是肠道内物理性、机械性阻塞所引发的疾病。

通常,肠梗阻患者会表现出呕吐、腹胀、排气及腹痛等症状,对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上对于肠梗阻疾病的确诊便显得尤为重要[1]。

如今,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较为常用。

笔者将针对两者诊断价值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资料,年龄在8-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25例患者接受了CT诊断(实验组),另25例接受腹部X线平片诊断(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吐、腹胀及腹痛症状;经病理分析,患者中共有22例为粘连性肠梗阻,4例为绞窄性肠梗阻,6例为胆石性肠梗阻,其余18例为单纯性肠梗阻。

1.2 诊断方法以CT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诊断,层厚与层距分别为5-8mm,各别在扫描后将图像厚度减半,同时多平面重建。

针对疑似患有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2-3min后的延迟扫描,并由专业CT诊断医师进行判断与分析。

腹部X线平片拍摄取常规的立、卧位片,并由专业的2-3名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分析。

腹部X线平片与CT用于肠梗阻诊断比较分析

腹部X线平片与CT用于肠梗阻诊断比较分析

腹部X线平片与CT用于肠梗阻诊断比较分析王东旭【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19【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肠梗阻诊断中使用腹部X线和CT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98例,回顾性的分析对其进行的CT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出率及临床效果进行阐述。

结果腹部X线对肠梗阻的检出率为67.35%,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为93.88%,CT检出率要优于腹部X线的检出率(P<0.05)。

CT检查组中图像清晰度及患者的舒适度高于腹部X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较明显的特征,较腹部X线检查的检出率高,而且CT诊断的图像清晰度及患者的舒适度高于腹部X 线。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using X-ray and CT in diagnosis of bowel obstru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98 patients with bowel obstruction were confirmed, then to do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T examination and abdominal X-ray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results.Results The results of abdominal X-ray detection rate of obstruction was 67.35%,and CT detection rat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s 93.88%. CT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etection rate of abdominal X-rays (P< 0.05). CT examination group’ good image clarity and patient comfort compared with abdominal X-ray results had a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CT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abdominal X-ray detection rate, not only that, the use of CT diagnosis image clarity and patient comfort than the use of abdominal X-ray diagnostics was more effective.【总页数】2页(P175-176)【作者】王东旭【作者单位】636475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中心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2【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分析 [J], 单佳良;湛满佳;刘志锋2.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用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价值比较 [J], 刘波;江发良;黄玉海;刘伟3.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比较分析 [J], 刘齐4.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用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价值 [J], 王悦中5.16排CT与腹部X线平片用于肠梗阻诊断的比较研究 [J], 马延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对比研究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对比研究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对比。

方法选取5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A、B两组。

B组给予螺旋CT检测,A组则予以X线平片检测。

比对两组患者检出率及梗阻类型判断准确率,记录其检测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患者行X线平片共检出肠梗阻20例,检出率为71.4%,明显低于B组的93.3%,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除绞窄性肠梗阻分型判断准确率差异明显(P<0.05)外,另两种梗阻类型判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肠梗阻患者予以螺旋CT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CT诊断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诊断困难等特点【1】。

如何于患者送院后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诊断及梗阻分型成为当前该领域研究者探讨的热门话题【2】。

本次研究选取5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螺旋CT及腹部X线平片方案检测,以探讨上述两项检测方式对肠梗阻患者检出率、梗阻类型判断等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为已接受手术治疗者,被确诊为肠梗阻。

本次受试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X线组(A组,n=28)和CT组(B组,n=30)两组。

其中A组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5岁,平均(45.2±3.2)岁;类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16例,绞窄性肠梗阻9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

B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5-73岁,平均(46.3±3.5)岁;类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13例,绞窄性肠梗阻12例,动力性肠梗阻5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标准①手术确诊为肠梗阻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见病因包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疾病、肠粘连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及早发现和明确诊断急性肠梗阻对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手术干预至关重要。

而在临床上,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是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早期诊断急性肠梗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两者的诊断效能到底有何不同,仍需要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螺旋CT是一种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具有较强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可以在同一扫描过程中获取不同层面的图像,并能够对肠道结构、血供情况、肿瘤等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螺旋CT检查对于急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于那些病变位于小肠、盲肠等部位的患者,其诊断准确性较高。

而腹部X线平片,则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检查方法,其主要通过对腹部进行X线照相,来观察肠道的气体积聚情况、肠道积液和包块等情况,从而对肠梗阻进行初步的评估。

腹部X线平片的优势在于其检查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但其在对于软组织结构、病变范围等方面的显示效果较差,因此对于一些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并不十分敏感。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

有很多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腹部X线平片,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一项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螺旋CT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8.2%,而腹部X 线平片的敏感性为65.4%,特异性为84.3%。

这表明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螺旋CT在诊断急性肠梗阻时还具有其他的优势。

由于螺旋CT可以同时进行多层面的扫描和立体重建,因此能够更为全面地观察和评估肠道的情况,对于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肠段的变化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显示,这使得螺旋CT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的病变部位和范围。

螺旋CT也并非完美无缺,其辐射剂量相对较高,有一定的造影剂使用风险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等问题,而且其费用相对较高。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分析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分析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肠梗阻患者32例,随机分为分别CT组与X线组,每组16例,分别采取CT与腹部X 线平片进行检查。

比较两组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两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

CT 组的特异性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CT组的敏感性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CT 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P<0.05)。

CT 扫描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而且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CT;腹部X 线平片;肠梗阻;临床诊断效果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肠穿孔、休克乃至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探讨如何对肠梗阻进行准确诊断并对梗阻部位等进行可靠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腹部X 线平片和CT 均是常用的肠梗阻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为探讨二者对于肠梗阻的诊断效果的差异,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32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肠梗阻患者32例,随机分为分别CT组与X线组。

CT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7-86岁,平均年龄(51.32 ±12.41)岁;病程2-8d,平均病程(4.11±1.28)d;其中,临床症状包括:呕吐6例,腹痛腹胀4例,肛门不能排气3例,恶心3例;病症类型包括:胆结石型肠梗阻1例,单纯性肠梗阻8例,绞窄性肠梗阻2例,粘连性肠梗阻9例;梗阻部位包括:结肠8例,其中升结肠1例,乙状结肠4例,横结肠1 例,盲肠1 例,降结肠各1 例;小肠9 例,其中十二指肠1 例,空肠2例,回肠6 例。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摘要】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但危急的疾病,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

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清晰显示肠道结构并发现狭窄或阻塞部位,而腹部X线平片则存在一定限制,不易做出准确诊断。

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在早期诊断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

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中表现更加优越,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螺旋CT、腹部X线平片、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效能比较、影响因素分析、临床意义、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比较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中的效能,探讨两者的优劣势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比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希望找出更为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比较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中的效能,并分析其优劣之处。

通过对比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旨在确定哪种影像学检查模式更适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梗阻。

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以提高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最终目的是为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指导医生在面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时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正文2.1 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1. 高分辨率:螺旋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肠道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梗阻的位置和程度。

2. 快速成像:螺旋CT具有快速成像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并迅速生成图像,有助于及时作出诊断。

腹部X线与CT对肠梗阻的诊断对比分析

腹部X线与CT对肠梗阻的诊断对比分析

腹部X线与CT对肠梗阻的诊断对比分析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指由各类因素所造成的肠道容物无法顺利转运,或通过障碍而导致的肠管积气、积液和扩大。

肠梗阻是内外科中较为多见的急腹症。

在感染早期,由于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肠段解剖结构和功能性改变,严重时出现血液缺乏、肠壁坏死等继发感染,最后可以引起窒息甚至致死。

发病时患者肠管可发生充气扩张,腹部绞痛感,继而会出现肠管积液,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管坏死,产生细菌继而出现毒素引起感染,应及时治疗。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方式,腹部X线数字化摄影(DR)成像是常用检查方式,但受腹腔脏器、肠腔空气等影响,腹部X线无法准确判断梗阻部位、原因,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几率,诊断价值有限[1]。

由于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检查摄影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现已相当完善,它具备了图像清晰、损伤面积小、检出率高的优点,再加上它强大的图象及后期处理技术,能更清晰表现梗阻区域与周边组织间的关系。

通过 CT诊断肠梗阻,对后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所以,对肠梗阻的影像学检测不仅为其治疗提供了可靠基础,同时也对外科手术适应症和术后时间的确定起着指导作用。

肠梗阻是以严重腹痛为特点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需由急症内科或外科处理。

其疾病复杂多变,临床可发生各种状况,病人必须紧急治疗,观察疾病的状况,以防发生严重后果,以至威胁病人性命。

所以,如何及时正确的做出诊断,对病人预后以及寿命有很大作用。

由于肠梗阻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不具特异性,这给临床医生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由于现代影像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包含X线CT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等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而这种检查方法又根据成像机理的差异,又各具其优点与缺点,因此在医学上具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与应用意义。

它也为对急腹症的检查创造了全新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虽然腹部X线和多层螺旋CT已经在医学上获得了普遍的运用,但二者在肠梗阻等检查领域中的比较应用却各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采取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效果对比目的:对肠梗阻患者施行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与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给予对照组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则接受CT扫描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原因准确率以及梗阻部位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对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效果要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当患者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应尽早对其展开CT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标签: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CT
作为临床一项常见急腹症,肠梗阻主要由肠腔内出现物理性或机械性阻塞而引起,通常发生于小肠或结肠等部位。

其中,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及呕吐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

临床以往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时,主要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的方法,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会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CT扫描技术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

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18例肠梗阻患者为例,对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1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

其中,男67例,女52例;年龄为15~76岁,平均年龄(45.8±6.4)岁;61例有手术史,57例无手术史。

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胀、腹痛、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气等症状。

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精神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给予对照组腹部X线平片检查,让患者采取常规拍照站立的体位,为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可对少部分患者展开腹部X线平片联合照卧位片检查。

结束拍片后,将片子交由放射科两位资深医生或专家,让其进行阅片并做出诊断。

观察组则接受CT扫描检查,具体操作为:应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设置层距为10~15mm,层厚则为10mm,并采取5mm薄层对患者的梗阻区域展开扫描,对于疑似伴发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需在3~5mm后展开延迟扫描。

将扫描的结果交给两位资深的医生,让他们对影像学仔细分析并做出
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包来统计并分析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构成比,当组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即P<0.05时,则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18例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具体为:58例由肿瘤引起,31例为粘连性肠梗阻,16例为肠套叠,6例为肠扭转,7例由腹内外疤所致;同时,有25例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

此外,经临床检查,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原因准确率以及梗阻部位诊断数量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3 结论
对于肠梗阻患者,特别是伴发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而言,倘若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极有可能发展成为肠坏死,甚至发生死亡。

经调查研究得知,因肠坏死而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0%。

因此,为对肠梗阻患者展开正确的治疗,将病死率尽可能降至最低,就需要做好临床诊断工作。

当前,临床医生除了要对患者是否发生肠梗阻加以了解以外,还需对肠梗阻的具体发病位置、发生原因以及是否伴发绞窄性肠梗阻等进行确定。

在本实验中,行CT扫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其诊断正确率、原因准确率以及梗阻部位检查数量等均显著高于接受腹部X线平片检查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结果与王永红[3]等人的相关研究报告相吻合。

在对患者展开腹部X线平片诊断时,提供的征象比较少,但当患者出现病理方面的变化时,会改变相应器官及组织的密度,因而此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X 线征象,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此种情况特别明显,因此,腹部平片通常在急腹症X线论断中得到应用,并且由于其操作简便,可快速做出论断,因而成为急腹症首选的检查及诊断方式[4]。

而CT则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扫描被测物体的断层图像,并通过重建的方式,获得三维图像。

其中,CT图像是采用不同灰度来将患者组织及器官对X 线的吸收程度反映出来,因此,临床中CT影像与X线图像一样,均为黑白色的影像,白影代表高吸收区,也即高密度区,比如骨骼等;而黑影则表示低吸收区,比如存在较多气体的肺泡等。

然而,相比于X线片,CT影像学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分辨力。

因此,应用CT扫描可将患者脑、脊髓、肺、肝等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更好地显示出来,并在解剖图的背景上,将病变的影响显示出来。

与X线图片相比,CT图像除了能以不同灰度将密度的高低显示,还可通过采用组织吸收X线的系数来对其密度的高低程度进行说明,具有量的概念。

现阶段,CT检查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在肝、胆、胰、腹膜腔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中
发挥出来显著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外伤病变、炎症及占位病变等,CT发起到了关键性的诊断作用[5]。

综上所述,CT对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效果要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当患者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应尽早对其展开CT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波,江发良.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用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0):4344.
[2] 朱建设.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04):6869.
[3] 王永红.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11):86.
[4] 赵虹.腹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557558.
[5] 吴春燕.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J].哈尔滨医药,2013,33(01):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