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内容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的内容,是解决“基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问题的核心环节,是联系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枢纽。
本节课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之上,为”基因的本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摩尔根通过实验巧妙地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再通过进一步设计实验最终得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的假说的思维过程,是本次教学设计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理解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理过程。
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假说-演绎法,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目标生命观念:从萨顿的假说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基因是物质的实体,继而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进一步理解遗传的物质性.。
科学思维:通过操作学具模型,能够准确地简述科学家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推论过程。
科学探究:通过摩尔根实验再现假说-演绎法,学会自主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体现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培养勇于质疑、勇于探究、善于思考、善于合作以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社会责任: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过程,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其他生物学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对果蝇杂交结果的解释和验证。
五、教学准备学具模型、学案和课件六、教学设计思路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等重难点内容,可列表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操作学具模型等体验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发展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⑶能力方面: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对话法、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
五、教学过程。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中⼈教版必修⼆-基因在染⾊体上(教案)基因在染⾊体上⼀.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法(1)运⽤有关基因与染⾊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类⽐推理的⽅法,解释基因位于染⾊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1.运⽤类⽐推理的⽅法,解释基因位于染⾊体上。
2.基因位于染⾊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思路的设计问题探讨引出问题→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对问题作出⾃⼰的假设,并与科学家的假说⽐较→理解假说的实验⽀持,对科学家的精神敬佩→得出结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认识教师引导将分离定律、⾃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换成同源染⾊这只是假说,证明假说是否成⽴要拿出实验证据。
历史性别相联系的现象?与事实相符。
、Ab⼩结:形成配⼦时,由于⾮同源染⾊体⾃由组合,所以五、1.常染⾊体和性染⾊体:常染⾊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没有直接关系的染⾊体,性染⾊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体。
2.2种性别决定的⽅式:XY 型:雌性性染⾊体为XX ,雄性性染⾊体为XY 。
如果蝇、哺乳动物以及⼈类的性别决定属于这种形式。
ZW 型:雌性性染⾊体为ZW ,雄性性染⾊体为ZZ 。
如鸟类、蝶类和蛾类的性别决定属于这种形式。
六、课堂练习1.基因型为AaBb 的动物,在其精⼦的形成过程中,基因AA 分开发⽣在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B.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C.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D.精细胞形成精⼦的过程中解析:基因AA 是随着着丝点分裂姐妹染⾊单体的分离⽽分开,发⽣在减数第⼆次分裂后期,即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
人教生物(2019版)必修2教学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生物(2019版)必修2教学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2.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现象4.实验现象的解释(1)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遗传图解:5.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6.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教材微点发掘】1.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以发酵腐烂水果上的酵母为食,因此在有水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
下图(教材第31页图29)为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果蝇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提示:①相对性状多且明显;②培养周期短;③成本低,易饲养;④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⑤具有性染色体。
(2)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Ⅱ、Ⅲ、Ⅳ为常染色体,X、Y为性染色体。
(3)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吗?提示:不是。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2.下图(教材第32页图211)为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但其分布是不连续(填“连续”或“不连续”)的。
(3)“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否适合所有生物?提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只适合于真核生物,其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原核生物、病毒无染色体,故不适合“基因在染色体上”这种说法。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阐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所体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共三部分内容,具体分析如下:1. 萨顿的假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由此得出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教科书将具体的平行关系分4条清楚地交代给学生。
为了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教科书设计了思考与讨论,请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中,在染色体上标注出相应基因,看看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仍然成立。
2. 摩尔根实验为了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本节安排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介绍,萨顿的假说就是运用了这一科学方法。
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教科书紧接着介绍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在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中,教科书并不局限于单纯介绍实验,也谈到了摩尔根在对其他科学家的学说持怀疑态度时,是怎样对待科学研究的。
他没有批评、挖苦所怀疑的学说,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在介绍摩尔根的实验时,教科书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每种生物的基因数量,都要远远多于这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显然,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至此,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遗传规律,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探索足迹,不仅在观念上逐渐认同,在知识结构上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构建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科学探究: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并能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知识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探讨导入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为什么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首先要确定一些染色体呢?为什么不能测定全部的46条染色体呢?(提示: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在于:A.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B.配子的染色体是由体细胞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组成的。
)一、萨顿的假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9页萨顿假说,并思考一下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并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老师请学生来回答填表,并引导学生思考填图。
结论:染色体和基因之间是平行关系推断: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理解类比推理丽丽是某个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她最近偶然发现学校里有两个男孩长的很相似,行为举止也很像,下课后往同一个方向回家。
然后小明推测……提问:(1)丽丽会推测什么内容呢?(2)这个推测有没有理论依据?(3)这个推测一定正确吗?揭示类比推理的概念:像这样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因而推断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方法称为类比推理。
由类比推理推断的结论不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它的正确与否,还需要通过观察和来验证。
总结:一百多年前,美国生物学家萨顿就是运用了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然后他和我们一样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这就是萨顿假说。
2.3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明科学家是先通过类比推理,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然后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相关的解释,使用实验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完有丝分裂、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为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类比推理法在课本中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学生也会常常无形之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具有可行性。
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学生对于假说演绎法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达不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讲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要及时灵活的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是怎样思考的,这实际上是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再次巩固了假说演绎法的知识,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尝试独立灵活运用此方法,借此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眼色遗传现象进行解释,阐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构建相关生物学概念。
2.借助假说演绎法再现摩尔根的实验,学会自主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并验证,体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置的实验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基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事实,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阐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4.认同基因的物质本质、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科研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到19世纪,1866年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人们意识到遗传因子(1900年,基因)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基因在哪里?
二、讲授新课
(一)萨顿的假说
问题探讨: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系到了什么?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替换后: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对相对性状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这个替换没有问题)
一百多年前,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同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
类比推理具有非必然性,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强烈质疑。
“我不相信孟德尔,更难以相信萨顿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测,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到遗传和染色体关系。
”
摩尔根的这种大胆质疑,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
(二)摩尔根的实验
1. 实验材料:果蝇
昆虫纲双翅目,体长3~4mm。
在制醋和腐烂水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
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作为实验动物,果蝇有什么优点?
(1)个体小,易饲养
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捣烂的香蕉,就可以饲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
(2)繁殖快
在25℃左右温度下十几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
(3)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且形状有明显差别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4)果蝇有众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室里养了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几年里没发现白眼果蝇。
说明野生果蝇的红眼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野生果蝇的红眼基因纯合)1910年5月,摩尔根果蝇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这是
一只变异个体,临死前与一只红眼果蝇交配,把突变基因传了下来。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红眼是显性性状。
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分离定律,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
但F2代中白眼为什么全部是雄性?怎么解释F2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与性别相联系吗?
提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注意: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例DD.dd),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需标明(性染色体要大写)。
摩尔根对设想的解释:
验证假说——测交:
统计的结果与理论上的推测完全符合假说,假说就是正确的!
回顾摩尔根的实验:
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作出假说:控制白眼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验证假说:测交
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这种演绎方法称为假说——演绎法。
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思考:果蝇的4对染色体上却有数百个基因。
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结论: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线性排列”是什么意思?一个接一个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一个接一个地排列,没有分支或分叉的现象。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