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理论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第二十八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第二十八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插页第二十八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学习要求:一、了解头皮的解剖;熟悉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和头皮撕脱伤二、了解颅骨骨折的机制;熟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掌握护理三、了解脑损伤的分类、机制和病理生理;熟悉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掌握护理第一节头皮损伤一、解剖概要(5分钟)头皮分层:皮肤、皮下组织、毛状腱膜、毛状腱膜下层和骨膜。

二、头皮损伤的类型(5分钟)(一)头皮血肿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二)头皮裂伤出血较多,不易自止。

(三)头皮撕脱伤因大量失血和剧烈疼痛可导致休克。

第二节颅骨骨折一、解剖概要(1分钟)二、临床表现及诊断(4分钟)(一)颅盖骨骨折线形骨折最常见,伤处可有压痛、肿胀。

凹陷骨折,局部可扪及下陷区,可有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状。

(二)颅底骨骨折颅前窝骨折,眼眶周围及球结膜下瘀血斑,脑脊液鼻漏,可合并Ⅰ、Ⅱ对脑神经损伤。

颅中窝骨折,乳突皮下淤血斑,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常合并Ⅶ、Ⅷ对脑神经损伤。

颅后窝骨折,乳突皮下、枕后区皮下或咽后壁淤血斑,偶有合并Ⅸ~Ⅻ对脑神经损伤。

三、处理原则(5分钟)四、护理(10分钟)(一)促进硬脑膜破口愈合(二)预防颅内感染第三节脑损伤一、概述(5分钟)(一)分类1.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

2.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和闭合性脑损伤。

(二)损伤机制二、脑震荡(10分钟)(一)临床表现和诊断头部受到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的脑组织损害者称为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

临床特点:①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肌张力减低等,但随意识的恢复很快趋于正常。

②逆行性遗忘;常述头痛、头晕、呕吐等,短期内可好转。

③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

(二)处理原则卧床休息。

三、脑挫裂伤(10分钟)(一)病理生理(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意识障碍伤后多立即出现,一般在30分钟以上,可数小时到数月不等。

滨州医学院教案

滨州医学院教案
重点讲解
资源管理器窗口特点和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通过具体演示完成教学内容
问题想了解本机硬盘的大小或优盘大小如何操作?通过学生简述操作步骤,引入磁盘管理概念。通过具体演示完成教学内容。
问题如何设置桌面屏幕保护?
从而引入控制面板操作。
通过具体演示完成教学内容。
问题截屏后想对图形编辑并保存为*.gif格式如何操作?
六、安装和删除字体
在Windows XP中,系统已经预安装了一些字体,用户也可以安装新字体,也可以删除不需要的字体。
七、添加/删除程序
在Windows XP中更改或删除程序,添加新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都可以在“添加/删除程序”窗口中进行。要修复某遭到破坏的程序,或补充安装一些组件(如OFFICE中某些工具),也需要添加/删除程序。
三、文件管理
利用“我的电脑”可以实现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包括对其浏览、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改名、搜索、属性的设置等。
(一)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
(二)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
1.选定窗口中的全部文件和文件夹
2.选定连续排列的一组文件和文件夹
3.选定多个不连续文件和文件夹
4.选定多组文件和文件夹
控制面板包括两种视图模式:分类视图和经典视图,新安装的Windows XP系统默认的是分类视图。
(1)分类视图:分类视图将项目按照分类进行组织。
(2)经典视图:如果用户习惯使用Windows 2000及以前版本的控制面板经典视图模式,可以单击信息区的“切换到经典视图”,会弹出以前版本的控制面板模式。
理解Windows XP常用控制面板、回收站和磁盘管理等操作方法
掌握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操作(重点)

滨州医学院骨肿瘤教学案

滨州医学院骨肿瘤教学案
按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基质细胞少,巨细胞多;Ⅱ级基质细胞多而密集,核分裂较多,多核巨细胞减少;Ⅲ级以基质细胞为主,核异形性明显,分裂极多,多核细胞很少。
其良恶性之分不仅取决于分级,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及肿胀。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可影响病变附近关节活动。
X线表现: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一侧骨皮质变薄,可呈皂泡样或网格样改变。
治疗:属G2T1~2M0,对放疗极为敏感,但转移早,所以单独放疗远期疗效差。化疗也有效,但预后很差。多采用放疗加化疗和手术的综合疗法,以提高其生存率。
恶性肿瘤因生长迅速而很少有反应骨,可表现为溶骨性缺损,多见于溶骨性转移;有些肿瘤可表现为成骨反应,如前列腺癌,称成骨性转移;有些表现为病理性骨折。
注意胸片检查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99m锝骨显像可明确病变围及转移灶情况;CT可以了解病变断面情况;MRI可明确反映软组织侵犯围。
2、生化测定:除常规化验外,还应该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骨的迅速破坏时血钙往往升高;碱性磷酸酶反应成骨活动,成骨性肿瘤如骨肉瘤时明显升高;男性酸性磷酸酶升高提示前列腺癌已播散至囊外;尿液中Bence-Jones蛋白阳性可能为浆细胞瘤如骨髓瘤。
治疗:属G0T0M0。确诊后需行手术治疗,手术需彻底清除瘤巢及周围骨组织,以防复发。
三、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为一种常见良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发,有称为"骨疣",可形成滑囊;可有1%发生恶变,多发及广基病变倾向大。
临床表现:无意发现的骨端包块,可出现痛性滑囊炎。恶变时出现局部生长迅速、疼痛加剧。
滨州医学院教案
〔理论课用
课程名称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插页第三十四章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要求:一、了解心脏的解剖生理、心脏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二、了解人工心肺机的主要配件、体外循环的实施、心肌的保护措施三、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及动脉导管结扎术手术前后护理四、了解后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五、熟悉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护理第一节概述(20分钟)1.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

在心肺转流下,可阻断心脏血流,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操作。

2.人工心肺机的主要部件①血泵;②氧合器;③变温器;④过滤器。

3.体外循环多与低温结合在心内手术中应用4.体外循环后的生理改变①代谢改变;②电解质失衡;③血液改变;④肾、肺等器官的功能减退。

第二节心内手术的基础(30分钟)第三节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护理(45分钟)一、手术前护理(一)心理准备(二)身体准备1.防治感染2.营养支持3.监测和改善呼吸循环功能4.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5.协助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二、手术后护理(一)循环系统的护理(二)维持正常体温(三)呼吸系统的护理(四)各种管道的护理1.心包纵隔引流2.动脉测压3.中心静脉压4.左心房测压5.漂浮导管测压(五)一般护理1.心理护理2.营养支持3.活动和功能锻炼(六)并发症的护理1.出血2.心律失常3.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心力衰竭5.脑功能障碍6.急性肾衰竭7.感染本章小结:(5分钟)第三十五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学习要求:一、熟悉泌尿男性生殖系的主要症状二、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的实验室检查三、了解器械检查;熟悉器械检查的护理四、了解影像学检查的方法第一节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症状(30分钟)一、排尿异常和尿液异常(一)排尿异常1.尿频2.尿急3.尿痛以上3个症状常同时出现,合称膀胱刺激征。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第十二章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第十二章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滨州医学院课堂授课教案插页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第十二章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五)甲亢手术前后护理(40分钟)1.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诊断①焦虑或恐惧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对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和预后等缺乏了解有关。

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代谢状态有关。

③潜在并发症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和甲状腺危象等。

3.护理目标4.护理措施(1)手术前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

②饮食护理。

③突眼的护理。

④药物准备。

⑤其他准备:包括完成术前检查,皮肤准备,床头准备吸引器、无菌手套和气管切开包等。

(2)手术后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卧位、饮食、观察病情、继续用药。

②主要并发症的护理: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甲状腺危象。

病例讨论:(15分钟)第三节颈部肿块(35)一、概述(一)分类(二)临床表现和诊断二、常见颈部肿块的特点(一)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临床表现为颈部单侧或双侧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以单侧居多。

早期,硬、无痛、可动,随后融合成团或串珠状结节样肿块。

晚期,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形成慢性溃疡或窦道。

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二)慢性淋巴结炎散在性位于颈侧区、颌下、颏下区,略硬、光滑、能动、轻压痛。

可查到感染灶。

(三)转移性肿瘤占颈部恶性肿瘤的3/4。

肿瘤质硬,起初单发、无痛、可被推动;以后为块状、固定、表面不平,伴放射性疼痛;晚期坏死、溃破、出血、感染、分泌物恶臭。

(四)恶性淋巴瘤见于青壮年。

一侧或两侧颈侧区淋巴结肿大,散在、质硬、可动、有压痛;晚期,融合成团,伴有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出现高热。

(五)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

居于中线、舌骨下方,圆形、光滑、界限清楚、囊性感、无压痛,随吞咽和伸舌而上、下活动。

滨州医学院理论教学教案

滨州医学院理论教学教案
A prolific writer, Victoria Sackville-West is the author of 15 novels, as well as biographies and travel books.
2. About the novelNo Signposts in the Sea
5. Conduct a series of discussing, analyzing, present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theme ofthe text;
6.Carry out someanalysis of Figures of Speech usedin theessay, esp. the use of transferred epithet.
教学内容提要:
I.Introduction to the Text
1.About the author
Victoria Mary Sackville- West(1892-1962) was an English poet and novelist, a member of theBloomsburygroup, an informal group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friends, a close friend of Virginia Woolf.
try to learn and appreciate the writing style of this passag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learn to use key words and phrases;

滨州医学院教案

滨州医学院教案

滨州医学院教案授课内容重症监测治疗(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一、概述⒈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nit,ICU)来源于麻醉恢复室和休克治疗室,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

其特点是病例集中、监测细致、治疗积极且针对性强、护理水平高、工作效率高。

⒉ICU人员和设备专业ICU医师和各专业医师、ICU护士、仪器维护人员多功能监测仪、氧饱和度仪、心排量测定仪、呼吸器、除颤仪、血气分析仪等。

⒊ICU收治对象经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可能恢复的各类危重病人。

为重病情评定方法:TISS评分系统和APACHE Ⅱ评分系统。

二、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治疗㈠呼吸功能监测㈡氧治疗通过吸入不同浓度的氧,使吸入氧浓度(F I O2)肺泡气氧分压(P A O2)升高,以升高动脉氧分压(P a O2) ,达到缓解或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

供养方法有:高流量系统和低流量系统。

常用呼吸功能监测参数高流量系统:气体流速高, F I O2可以稳定控制并调节。

低流量系统:气体流量低,同时吸入空气, F I O2不稳定,也不易控制,适用于不需要精确控制F I O2的病人㈢机械通气呼吸衰竭:因呼吸功能受损而不能维持动脉血气在正常范围。

分换气功能衰竭和通气功能衰竭。

换气功能衰竭:肺部病变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面罩吸氧PaO2<70mmHg,PaCO2正常或偏低.通气功能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PaCO2>50mmHg,同时PH <7.30,合并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好)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㈠根据监测参数评估循环功能,进行鉴别诊断。

㈡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判断心脏前、后负荷及㈢心肌收缩性的状态确定治疗原则,如PCWP<1.3kPa和(或)TPR <100kPa·s/L,为前负荷降低,需扩容治疗; PCWP>2.4kPa和(或)TPR > 200kPa·s/L,为前负荷,需利尿扩血管治疗。

医学理论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医学理论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医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2. 教学课时:2课时3. 教学内容:(1)医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3)临床医学的基本特点(4)医学研究方法概述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什么是医学?医学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教师简要介绍医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 讲授新课(1)医学的概念: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科学。

(2)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巫医、中医到现代的西医,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3)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尊重生命、不伤害、有利、公正。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医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那么临床医学有哪些基本特点呢?(2)教师简要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特点。

2. 讲授新课(1)临床医学的基本特点: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个体化治疗、注重预防。

(2)医学研究方法概述: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运用不同的医学研究方法?(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份临床病例,让学生分析该病例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与讨论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医学院教案
(理论课用)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
Medical nursing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专业护理
授课时间
计划学时
4
授课课题:
《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七章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病人
一、了解本病的基本概念和当前对糖尿病新分类的意见。
二、在复习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规律和常见并发症。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
(二)鉴别诊断
七.治疗原则★★★(40分钟)
(一)健康教育
(二)饮食治疗
(三)运动治疗
(四)自我检测
(五)药物治疗
(六)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八.护理诊断/护理合作性问题★★★(5分钟)
九.护理措施及评价★★★(20分钟)
十.本节内容摘要总结(5分钟)
十一.病例讨论(30分钟)
4.三步法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王小凤.护理学杂志.2008.23









教或
研观
室摩
指教
导学
教意
师见
三、掌握本病的诊断步骤和方法
四、掌握治疗原则
五、掌握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
诊断、综合治疗原则,
难点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发病机理
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
教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用具: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
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板书
英文关键词: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ose,IGT)
课后思考题:
1.糖尿病饮食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2.糖尿病诊断标准?
3.胰岛素的适应症?
4.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后,有时早晨空腹血糖仍然较高,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书:
1.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诊断学》第六版
2.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中华护理杂志.2004.10.10
3.病例教学中病例和问题设置的课堂应用.邬刚.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4月第36卷第4期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脱水(dehydration)高酮血症(ketosis)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教学内容提要、步骤及时间分配:
一、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5分钟)
二、临床分型★★(5分钟)
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20分钟)
(一)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并发症★★★(30分钟)
(一)代谢紊乱表现
(二)并发症
五、实验室检查★★(15分钟)
(一)糖尿病试验指标
(二)酮症酸中毒实验室指标
六.诊断、鉴别诊断★★★(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