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长江》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知识点北师大版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
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
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2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
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
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
的明天。
3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长江晨景的描绘,歌颂长江,赞美长江,赞美了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的富饶和欣欣向荣,抒
发了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句式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拟人)
2、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
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排比)
3、我想,不只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不只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不只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
(排比)
4、不只是这些,使你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比喻)
5、呵,你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拟人)。
2.3 河流——长江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初中地理《长江》结合历史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长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掌握长江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支流、湖泊和地形地貌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长江的起源、流域与地理特点概述。
长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长江的主要支流与湖泊。
长江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长江的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长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重点:长江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地图:长江流域的完整版图和大比例尺版图。
幻灯片:长江历史文化相关图片和视频。
地球仪:用于演示长江的流域和地形地貌。
教学软件:用于动态展示长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长江的起源、流域、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等知识点。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看法,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关于长江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长江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们感受到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历史文化。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提问:“你们知道长江的起源、流域和地理特点吗?了解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吗?”(二)、讲解长江的起源、流域和地理特点1. 教师展示长江的地图,并提问:“长江的发源地在哪里?它的流域范围有多大?”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2. 教师继续提问:“长江的流域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主要支流?”鼓励学生从地图上找出答案,并总结长江的地理特征。
3.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江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江的景色和地理特点。
(三)、讲解长江的历史文化背景1.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江流域的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师介绍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历史名城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长江三峡》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长江三峡》导读:对于高中学习的学习,在背诵一些课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做一些练习题,一起来看一下这篇高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吧!一、文章内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四、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五、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六、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七、一词多义1、绝*沿溯阻绝(断)*哀转久绝(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八、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实在,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就存在着这种横向联系,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欢迎查阅!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国的气候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
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纬度位置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1、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2)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长江黄河知识点比较表

长江
黄河
概括
源头
青藏高原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青藏高原青海
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
长度
6300千米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长河
5464千米几字形世界第五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流经省区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发,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
措施
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上游:禁止乱砍滥伐,保持水土,兴修水利。
中下游:疏通河道,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利。
治沙是治理黄河的关键
上游:兴修水利,加强生态建设,合理放牧
中游: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黄河的根本)下游:加固堤坝
京杭运河
问题
原因
①自然原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支流多、干流水量大;中游河道弯曲;很多地方地势低平等。
②人为原因:上游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中游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河流、湖泊的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①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少且集中。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冲刷下大量流失,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太高,形成地上河
武汉港
主要景观
壶口瀑布
下游
起止点
湖口——入海口
起止点
桃花峪——入海口
特征
江阔水深,水流缓慢,航运便利
特征
“地上河”(悬河)
主要景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主要景观
河南开封附近的“地上河”
开发治理
开发
灌溉、发电(水能宝库)、航运(黄金水道)
《长江》ppt课件

《长江》ppt课件《长江》ppt课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明确:见课本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长江全部知识点总结

长江全部知识点总结一、长江的地理特点1. 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长江流域位于中国东部,横跨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
长江流域东起江苏中云,西至青藏高原东麓,横跨中国东部的四分之三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东麓、川西高原、扬子江平原和华北平原。
2. 长江整体的地形地貌长江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包括高山、丘陵、盆地、平原等地形类型。
三峡地貌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地貌,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地质奇观。
位于长江中上游,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峡谷之一。
3. 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9.5万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资源之一,被称为“中华水塔”。
长江流域水文特征丰富多样,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
年降水量为1000-1600毫米之间,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蒸发量受气温、风速、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000-1600毫米之间。
径流是长江流域水文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经常变化的。
“洪水”和“涝灾”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给长江流域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等带来重大影响。
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1. 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拥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植物包括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等,动物包括水生动物、陆生动物等。
长江流域的水域生态系统包含丰富的鱼类资源,约有1400多种鱼类,占全国鱼类总数的1/3。
长江流域的陆地生态系统包含多种野生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种类约1400种,占全国野生动物种类的1/3。
2.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包括水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系统退化等方面。
长江流域公害问题突出,在北部湾有由于化工厂或废水处理不当造成的酸雨、废水、土壤污染。
长江流域大部分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大量损失和破坏,成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已退化,部分湿地面临消失的危险。
小学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范例

小学语文《长江之歌》知识点范例《长江之歌》是一首儿童诗歌,主要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发展的历史变迁。
这首诗歌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以下是《长江之歌》的知识点范例:1.长江的地理位置:介绍长江的起源、流经区域和终点。
例如,长江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注入东海。
2.长江的壮丽景色:描述长江两岸的山峦、峡谷、急流和瀑布。
例如,长江两岸危崖陡峭、山峦叠翠,大大小小的瀑布如白练般飞流直下。
3.长江的动植物资源:介绍长江流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例如,长江河水水草丰美,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白鹭在水边翩翩起舞。
4.长江的历史变迁:讲述长江流域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变迁。
例如,古代的长江见证了众多的战争和历史事件,现在的长江充满了和平和繁荣的景象。
5.长江的发展建设:介绍长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例如,长江上的大桥、大坝和船舶,都是为了推动长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
6.长江的文化影响:谈论长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历史上的长江文化众多,包括诗歌、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7.爱护长江的意义:强调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例如,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我们应该保护好它,让它永远流淌。
8.诗歌的歌唱方式:介绍诗歌的字音韵律和唱词的方式。
例如,诗歌的节奏优美流畅,可以用朗朗的嗓音唱出来。
这些知识点范例可以通过解读和分析《长江之歌》,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并且扩展他们对长江和中国文化的知识。
同时,通过这些知识点范例,孩子们也能够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了解和珍惜身边的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长江》知识点归纳长江知识点归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以下是有关长江的一些知识点归纳:
1. 长江地理特点:
- 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市区,流域总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
- 长江流域分为三大部分:上游、中游和下游。
- 长江流经的主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和上海。
2. 长江流域环境保护:
-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也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淡水鱼类栖息地之一。
-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实施水污染治理和禁渔政策等。
3. 长江经济作用:
-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沿岸地区有发达的农业、工业和港口。
- 长江还是中国的水路交通要道,承载着大量的货物运输。
- 长江流域也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以上是对长江的一些简要的知识点归纳。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具有重要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作用,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