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6年xx县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一、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行为改变, 也从根本上使人群疾病模式发生改变,随之我国人口的死亡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死因。

全国已经通过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来了解全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的情况。

因此为了评价出我县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口学特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死因监测工作已是我县的重要公共卫生工作。

(一)xx县基本情况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

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

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

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

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

全县辖11镇28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9万,常住人口51.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07人,死亡报告4078人。

(二)xx县死因监测历史和现状xx县从2008年开始在我县10个乡镇开展人群死因监测(2008年才纳入网络直报),2010年4月开始在我县动态、全面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

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以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

二、目的死因监测是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由于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死亡原因资料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是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估计人群卫生需要,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

死因资料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

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

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XXX。

首先,我要感谢领导对我们进行的死亡年度分析工作的支持与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医院死亡年度分析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今天,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工作背景与目的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旨在通过对每年医院死亡病例的回顾与研究,全面了解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的医疗质量问题,为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二、工作内容与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通过医疗信息系统与医院档案的数据整合,搜集了本年度内所有在本院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和分析。

2. 医疗过程回顾:我们选取了部分典型死亡病例,对其在住院期间的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通过病历、护理记录以及医生、护士的交流沟通,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病患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 专家讨论与意见征询:我们邀请了多位医疗专家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参与了座谈会,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死亡病例进行了讨论,并就相应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主要发现与问题分析通过对医院死亡病例的综合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患者管理不到位:部分患者在入院前的评估不充分,导致一些原本可以预防的并发症或恶化的情况发生。

此外,由于对某些高危患者缺乏关注,使得某些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无法及时救治。

2. 医疗操作不规范:在一些病患治疗过程中,因为部分医生和护士操作不规范或错误,导致了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

如手术操作不准确、药物使用过量或错误等。

3. 治疗方案选择不当:部分病患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问题。

有些医生在治疗决策中依赖于经验,而忽略了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使得治疗效果不佳。

四、主要措施与建议1. 强化患者管理:加强入院评估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对高危患者的关注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011~2014年度某院死亡病案的分析

2011~2014年度某院死亡病案的分析

2011~2014年度某院死亡病案的分析邢钥【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死亡病例的特征.方法:检索2011~2014年住院死亡病例共907例,从病死率、年龄分布、死亡性别、死因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死亡高发年龄段是60岁以上;死亡男女性别比1.92:1;前四位死因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结论:死亡病例特征分析对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1【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死亡病例;病死率;死因分析【作者】邢钥【作者单位】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病案室合肥2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居民的死亡原因也逐渐发生变化。

现针对某院2011~2014年度死亡病案进行分析,了解死亡疾病发展趋势,为医务工作和人们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文中所用资料是通过某院的病案管理软件提取,检索出2011~2014年度死亡病案907份。

按照国际疾病诊断(ICD-10)进行分类统计,分别从性别、年龄、病死率、死因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若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以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利用Excel 2003,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住院病人死亡比例某院2011~2014年出院病人逐年上升,年病死率呈下降趋势。

见表1。

2.2 年龄情况60岁以上老人死亡构成比较大,老龄化比较突出。

经x2检验,x2=15.10,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性别情况男女性别比为1.92∶1,男性病死率比例高于女性(x2=62.04,P<0.001)。

见表3。

2.4 住院病人死因住院病人死因首位是肿瘤疾病,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第三位是损伤和中毒,均是主要的关注对象。

见表4。

3.1 2011年~2014年某院出院人数呈上升状态,年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这反映出某院的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并且医疗设备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也是促使病死率下降的原因。

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临 床 资 料
66 % ; 慢 性 支 气 管 炎 急 性 发 作 伴 阻 塞 性 肺 炎 2例 , 占 .7
1 般资料 : 组 6 .一 本 0例 中 , 性 l 男 8例 , 性 4 女 2例 , 龄 年 最 大 者 9 岁 , 小 者 6岁 , 均 为 5 . 3岁 。 l 最 平 52 2 .原 发 病 : 种 类 型 的 恶性 肿 瘤 ( 括 肝 、 、 、 、 、 各 包 胆 胰 肺 胃
本 文 统 计 了 1 9 年 1月 至 1 9 91 9 9年 l 2月 1 间 住 院死 0年
肾 、 液 、 管 、 肠 等 ) 5例 占 5 . 3 ; 血 食 结 3 8 3 % 重症 肝 炎 、 硬 化 肝
亡病例 2 1 , 5 例 发现其 中发生 医院感染者 6 0例 , 占同期住 院
染 已受 到 广 泛 的 注 意 , 白 色 念珠 菌 为 首 位 。 以
危重 病人是医院感染 的易感人群 , 而医院感染则会加重
原 发 病 , 终 导 致 死 亡 。住 院 时 间 长 , 是 医 院 感 染 的 重 要 危 最 也 险 因 素之 一 。 本 文 统 计 最 长 住 院 日为 4 5天 , 均 为 8 5 平 5天 , 住 院 时 间越 长越 易 获 得 医院 感 染 ,而 一旦 有 了 医 院 感 染 ,其 住 院 时 间 必 然延 长 , 此造 成 恶性 循 环 。 如 医 院感 染 的 防 治 ,越 来 越 受 到 广 大 医务 人 员 的 重 视 ,但 是 影 响 医 院感 染 防 治 工 作 的 因 素 很 多 、很 复 杂 ,要 求 我 们 必 须 制 定 完 善 的 消 毒 、 离 、 测 、 告 制 度 , 且 不 折 不 扣 地 隔 监 报 并

1-6月死亡病例分析报告2012

1-6月死亡病例分析报告2012

乳源县人民医院2012年1-6月死亡病例分析报告2012年1-6月份,我院共网络报告各种死亡病例119例,其中急诊报49例,占41.2%,住院部各科共报70例,占58.8%;现将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情况分析如下:一、一般情况:1、按性别分:女性35例,占27.7%,男性84例,占72.3%;2、按民族分:回族1例,占0.8%,瑶族4例,占3.4%,汉族114例,95.8%。

3、按婚姻状况分:已婚87例,占73.1%,丧偶16例,占13.5%,未婚7 例,占5.9%,婚姻不详8例,占6.7%,离婚1例占0.8%。

4、按户籍地分:本县区106例,占89.1%,本省4例,占3.4%,其他省9 例,占7.6%。

二、具体分析:1、按月份分类:2月份死亡率最高为24.4%,5月份死亡率最低为11.8%。

2月份是春节,可能与春节期间人们过度兴奋、劳累,天气寒冷,饮食不节,病人自我保健不注意有关。

2、按年龄段分类:死亡率最高的前三名分别为:70-79岁、60-69、80-89岁。

0-19岁男女死亡人数相等,从20岁开始到50岁,男性死亡人数比女性死亡人数明显增多;这与人群中男性生活状态活跃、从事危险工作增多、流动性大相关,60岁到89岁这个比例明显缩小,90岁以上女性比男性略增多。

与女性寿命相对男性长相关。

3、按职业分:死亡率最高的前三名是:离退人员、农民、其他(含家务及无业),我县是农业县,农村人口比重大,与我院所收治病人来源相一致。

4、不同性别死亡原因:(1)女性不同年龄段死亡原因有:女性:0-19岁以出生缺陷引起的疾病为主,50岁后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引起死亡为主;70-79岁属死亡高发年龄段,与男性基本持平,死亡疾病以心脑血管性疾病居首。

(2)男性不同年龄段死亡原因有:男性死亡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18例;其次为:70-79岁,15例;死亡疾病以心脑血管性疾病23例居首、其次为交通事故17例,排列第三的是肿瘤16例。

2010~2014年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2010~2014年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2010~2014年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目的分析住院死亡病历的资料,探寻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结果病死率逐年下降,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

标签:病例;死因分析通过对我院2010~2014年间320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住院患者病死率、死亡病例的年度、性别、年龄分布及主要死因构成,探寻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从而为我院今后的疾病防治工作、制定卫生保健措施、确定当地卫生工作重点以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2010年~2014 年5年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以检索出的55258例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死亡病例资料320份。

1.2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10对疾病和死因进行编码,同一患者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时,以出院主要诊断进行统计,对死亡病例的年度、性别和年龄构成及病死率、死因构成及其顺位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一般情况2.1.1时间住院死亡病例年度构成及病死率,见表1。

由表1可见,2010~2012年5年间我院住院人数稳步上升,但病死率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且2012~2014年的病死率明显低于2010~2011年的病死率。

经χ2检验,认为年度间病死率有差异(χ2=30.75,P<0.01)。

2.1.2性别住院死亡病例性别构成及病死率,数据显示,320份死亡病例中,男性217例,占67.81%,女性103例,占32.19%,男女性别比例为2.11:1。

男性病死率为0.76%,女性病死率为0.39%。

男性患者死亡人数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经χ2检验,验证了男性病死率与女性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9,P<0.01)。

2.1.3年龄230份死亡病例中,年龄1~88岁,年龄分布中位数为63岁。

60岁~组死亡病例所占比重最高(42.50%),40岁~组次之(33.13%),80岁~组构成比为15.94%居第三,10岁~构成比最低;80岁~组病死率最高,60岁~组病死率次之,0岁~组病死率最低。

2017年医疗运行质量数据分析报告

2017年医疗运行质量数据分析报告

关于医疗运行指标分析报告医务科对2016年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整改。

现就通报情况分析如下:一、住院患者死亡率死亡率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2016年全年我院的死亡率为0.51%,总死亡人数123人,其中综合科(肿瘤科)占41人、ICU 21人、呼吸科20人,心内一科12人。

(具体分布见下图)根据死亡人数的分布可看出,死亡人数最多的综合科(肿瘤科)主要以恶性肿瘤疾病为主,呼吸科20例死亡人数中6例为COPD急性加重,13例死亡原因为重症肺炎,皆是以慢性病为死亡首要原因,其次重症医学科(ICU)接收病人主要以急危重患者为主,三个科室的死亡人数占据全院总死亡人数的66.7%,是我院2016年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二、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2016年全年我院平均住院日为10.3d。

(具体科室分布见下图)1、肾病科平均住院日最高:49.6天,原因为肾病科收治病人大多数需要透析,在需要出院的当天同时办理住院,直接导致住院日连续并明显增高。

同时也是造成我院平均住院日整体偏高的主要原因。

2、神经外科、骨科平均住院日超过15天,存在原因有交通事故、第三方造成的外伤等造成伤害纠纷不能及时达成协议,矛盾难以解决,患者拒绝出院,且这样的病例较多,使科室平均住院日增高。

三、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反应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比率,单个指标仅能反映病床的工作负荷,一般85%左右为合理值,2016年我院床位使用率为78.8%,其中疼痛科床位使用率最低为10.3%,其次是中医科10.5%,肾病科床位使用率最高227%。

(具体分布见下图)综合上图可看出我院床位使用率整体偏低。

分析其原因疼痛科床位数6张,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为2196,而收治病人为19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仅226,故病床使用率低;中医科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830;肾病科床位数8张,但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多,且平均住院日高,大部分病人为挂床,床位使用率高达227%;其中,床位使用率在80%--100%之间的科室只有7个临床科室,最低的使用率仅有10%左右,床位使用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200多个百分点,这样就造成床位使用率差距过大,平均值低于正常标准。

死亡病例总结报告(2024)

死亡病例总结报告(2024)

引言概述:本文将针对死亡病例进行总结报告,旨在对死亡病例进行详细且专业的分析,以期为医学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对死亡病例进行全面的阐述,并细分出各个小点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更好地理解死亡病例,并在未来的医学实践和研究中为避免类似疾病事件的发生提供思路和参考。

正文内容:一、死亡病例人群特征:1.年龄分布:细分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病例比例并分析原因;2.性别分布:对不同性别的死亡病例进行对比分析;3.病史情况:考察死亡病例的病史情况,如既往疾病史、家族病史等;4.病例发生地区:对不同地区的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5.死亡病例的相关因素:总结并分析各种可能的死亡因素,如基础疾病、感染、外伤等,以期找到促使死亡病例发生的共同特征。

二、死亡病例的疾病特点:1.常见死因:详细和分析常见的死亡病例疾病原因,如心脏病、癌症、脑卒中等;2.疾病发展过程:分析死亡病例的疾病进展速度和紧急程度,并探讨如何提高救治能力;3.并发症及合并症:分析死亡病例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并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4.疾病诊断难点:总结死亡病例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5.疾病的病理变化:对死亡病例的病理变化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期提高对死因的判断和识别能力。

三、死亡病例的医疗救治:1.医疗资源利用:分析医疗资源对死亡病例的救治效果,并探讨如何合理分配医疗资源;2.救治措施效果评估:评价不同救治措施对死亡病例的疗效,并提出改进措施;3.医护团队质量评估:对医护团队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估,并提出培训建议和改进方案;4.医学技术和设备应用情况:总结并分析医学技术和设备在死亡病例救治中的应用情况;5.医院管理机制分析:对医院管理机制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死亡病例的救治效果。

四、预防死亡病例:1.疾病预防策略:提出疾病预防的原则和策略,并阐述如何有效推广;2.个体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疾病提出个体预防措施,并阐述它们的重要性;3.公众健康干预措施:阐述公众健康干预措施在降低死亡病例发生率中的作用;4.针对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对特殊人群提出预防措施,如老年人、儿童等;5.社会合作与政策支持:探讨社会合作和政策支持在预防死亡病例中的作用,以期达到预防的长期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1571例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死亡病例的报告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分析,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看出,2014年死亡病例有486例(30.94%),2015年有519例(33.04%),2016年有566例(36.03%);其中≥60岁以上患者有949例,占60.41%,2014年有291例
(18.52%),2015年有308例(19.61%),2016年有350例(22.28%),三年
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别(χ2=0.101,0.582,0.198,P>0.05)。

其中合并基础疾病的
有173例,占11.01%,脑血管疾病有71例(4.52%),心脏疾病有42例
(2.67%),高血压有21例(1.34%),糖尿病有13例(0.83%),肺部感染有
10例(0.64%),尿毒症有5例(0.32%),慢阻肺有4例(0.25%),其他有7
例(0.45%),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慢阻肺高(χ2=3.916,P<0.05)。

且死
亡病例患者中呼吸衰竭居多,占39.02%,心脏衰竭患者33.61%,消化系统衰竭
有20.94%,脑衰竭有10.44%,全身衰竭有8.59%,肾脏衰竭有6.49%,其中呼吸、心脏衰竭发生率比其他脏器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1,7.786,30.102,25.526,15.630,4.046,22.941,18.801,P<0.05)。

结论我院2014-2016年死
亡病例数量日趋增长,其中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较多,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并伴
有多处脏器衰竭现象,因此应加强老年患者慢性病防治工作,为其预后提供保障。

关键词:情况分析;死亡病例;疾病分类;医院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我国平均
寿命随之升高。

目前我国对死亡病例统计较少,死因统计不完全,导致死因医学诊断覆盖率
较低,仅能够依靠口头调查方式获得相关信息[1]。

临床上若能够采取有效防治疾病措施,尤
其是保障老年患者身心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已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任务[2-3]。

因此
我院展开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1571例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死亡病例报
告情况,为及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以及理论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1571例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死亡患者的资料均有专业
人员严格按照死亡证明内容进行填写录入,其中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同时还包括死亡地点、时间以及原因等相关信息。

1.2 方法
我院2014年-2016年1571例死亡病例均来源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所有患者死
因均严格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死亡病例报告中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
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结果
经过统计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情况看出,2014年死亡病例有486例(30.94%),2015年有519例(33.04%),2016年有566例(36.03%);其中≥60岁以上患者有949例,
占60.41%,2014年有291例(18.52%),2015年有308例(19.61%),2016年有350例(22.28%)。

我院三年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别,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死因监测目的是为了表达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以及变化规律等,在医疗界具有重要
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科学价值。

患者根本死亡信息的准确性可以直接反映出疾病负担分析以
及死因构成情况。

若无法准确分析,可能严重影响社会控制重大疾病以及医院卫生资源配置
等决策。

因此及时分析死亡病例报告在提高医疗水平中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通过整理并分析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看出,2014年死亡病例有30.94%,2015年有33.04%,2016年有36.03%;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60.41%,2014年有18.52%,2015年有19.61%,2016年有22.28%,说明我院三年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别
(P>0.05),其中老年患者较多,应受到医疗界广泛关注。

医院内应加强老年护理管理,并
设置临终关怀,为其提供舒适护理服务。

我院死亡病例报告中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11.01%,
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较慢阻肺高(P<0.05),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各功能逐渐衰退,通
常伴有较多基础疾病,极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6]。

因此临床上应重点关注老年患者基础疾
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尽早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提前做好预防干预措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

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患者脏器衰竭现象中,呼吸、心脏衰竭发生率较
其他脏器高(P<0.05),说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以及免疫能力逐渐降低,极易受到疾病影响,牵连全身各脏器受损。

同时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极易产生较多
并发症。

因此临床上应重点关注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延长患者寿命的同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应该尽早诊断并发现患者其他脏器衰竭现象,降低对机体伤害,
延长生命[7]。

综上所述,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数量日趋增长,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应重点监测
患者脏器衰竭现象,因此应加强患者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生存质量,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瑜,杜兆辉.2006-2015年上海市潍坊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9):3576-3579.
[2]蒲玉红,付君,肖攀等.2007-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质
量分析[J].疾病监测,2015,30(9):780-783.
[3]轩水丽,底秀娟,李少芳等.河南省2006-2008年死因监测系统漏报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7):1321-1322,1325.
[4]陈光敏,祝寒松,何斐等.福建省2013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2999-3001.
[5]周艳丽,张海艳,黄辉等.北京市某区医疗机构死因漏报及报告质量评价[J].中国病案,2016,17(4):16-17,18.
[6]罗雅凌,廖清华,杨晴等.1994-2013年江西省艾滋病死亡报告病例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
与控制,2015,23(2):155-156.
[7]张倩,耿启彬,孙军玲等.2005-2014年中国疟疾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4):302-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