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5岁以下儿童184例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与对策

5岁以下儿童184例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与对策

8 ・ 5
24年 龄构成 从 年 龄构成 上 看 , 天~ O 2 . %) . 0 4 例( 1 4 , 7
1 4 例 (3 l ,天一 2 ( 1 6 ,8 4 例 天~ 4 2 . %)7 2 例 1 . %)2 天~ 5 9 9 (44 %)1 3 例 (79 %)2 天 之 内 的儿 童 死 亡 2. 6 ,岁~ 3 1. 3 。8
作 计划 、 理和决 策的重要依 据 。现将我 市 2 0 管 0 8年
14例 5岁 以下儿 童死亡 监测情 况进行 分析 ,并 提 8
出相 应 对 策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范围与 对象 .
全 市 5岁 以下儿 童死 亡监 测是 以
人群 为基础 的监 测 , 户 口在 淄博市 范 围 内的 5岁 凡
2 结 果
由表 1可 见 。8 14例 5岁 以下 儿 童死 亡 主要 疾
病 死 因别 前 5位 主要 疾 病 死 因 为早 产 和低 出生 体
重、 先天 性心 脏病 、 出生窒 息 、 炎 、 肺 意外 中毒 、 自血
病 、 内 出血 。 5位疾病 死 因 占总死亡 的 6 . %。 颅 前 16 9
以下儿童均 为死亡监 测对象 。 1 . 2资料 来源 资料来 自全 市 5岁 以下 儿童死 亡监 测 报表 和儿童死 亡 报告 。按 照《 淄博市 5岁 以下儿
童死 亡监 测方案 》 以乡镇 ( , 地段 ) 为单位 监测 , 测 监 人员 统一 培 训 , 一 方 法 . 测资 料 通 过妇 幼 保 健 统 监 信息 网络逐 级上报 。 每季度 1 。 次 1 . 3统计 学方法 将资料 输入计 算机 采用 F x r opo系 统建 立数据 库 .应 用 S S /C 及 E I 计分 析软 P SP + P5统 件进行 统计分 析。

我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9年监测分析及干预

我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9年监测分析及干预

本组 资料 显示 :
1岁 一 4岁儿 童 意外死 亡 主要原 因是 意外 中毒 和 交通 意
外 。 I岁 一 4岁 儿 童 意 外 中毒 占 1岁 一 ・ 4岁 意 外 总 死 亡 的 3 . %, 5岁以下儿童意外 中毒 的 8 .3 64 2 占 3 %。其主要原因是灭 3
13人死于家 中,占儿童意外死 亡 4 .0 3 人 死于途 中, 2 94 %;8 占
为 了掌握渭南市 5岁 以下儿童意 外死亡的现状与特点 , 文对 本 我市 19 年 ~ 0 5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中意外死 亡进行 97 20 分析 , 并提 出干预措施 。 1 资料与方 法

下 儿童 死亡 监测 中意 外死 亡进 行 统计 分析 。结 果 1 9 9 7年

2 0 年 我市 5岁 以下儿童 意外死亡率为 3 1 11 ,意外 05 6 . /0万 4
死亡 由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第五位死 因上升到 第四位 , 并且是 1岁 ~ 4岁儿童的 第一位死 因。6种意外死亡 中 , 意外 窒息多见 于婴 儿组 ; 意外 中毒 、 交通意 外 多见 于 1岁 ~ 4岁组 , 以下 5岁
l 资料 , 1 1 方法 . 2
19 9 7年 1月 1日 ~ 0 5年 l 20 2月 3 1日我市 按 照《 国 5岁 以下儿 童死亡监测方 案》 全 的要
死亡分为六类原因 : 溺水 、 交通意外 、 意外窒息 、 意外中毒 、 意外 跌落 、 其他 意外 。
2 结 果
避免的死亡指标 , 应提 高防范意识 , 采取综合措施 , 大限度 降 最
低 儿 童 因意 外 导 致 的 死 亡 。
【 关键词 】意外死 亡
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制度 (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制度 (2)

1.目的:为掌握我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的现状,推动《海口市卫生局海口市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工作,研究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主要死因的分布及主要社会、医学问题,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健儿童健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加强妇幼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2.1凡在我院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不管其户口所在地,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3.定义3.1 新生儿死亡:出生后未28天者死亡。

婴儿死亡:出生后至未满周岁者死亡。

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后至未满5周岁的儿童死亡。

3.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以实足年龄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儿童死亡时间减去出生时间即为实足年龄。

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指刚出生至差一天满5周岁的死亡儿童,其中,不足28天死亡的为新生儿死亡,不足一岁死亡的为婴儿死亡,满一岁到差一天满5周岁的为1-4岁儿童死亡。

3.3 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

4.职责4.1在海口市卫生局的领导下,由我院负责本制度的管理。

4.2我院负责对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报告进行核查、统计分析和评审及人员的培训工作。

并接受海口市卫生局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调查、质量监控、评审等工作。

4.3建立完善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网络系统,专人负责。

5.标准(无)6.流程6.1妇产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保科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时就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报告卡上交到医教部。

6.2每季度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表填写完整,由医教部统一登记上交至去保健所。

7.表单(无)8.相关文件8.1《海口市卫生局海口市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

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

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任务。

然而,儿童死亡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为了及时有效地监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和实施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完善的儿童死亡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和汇报机制。

同时,还需要培训专业人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只有建立了可靠的监测系统,才能及时了解儿童死亡的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儿童死亡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儿童死亡往往与疾病、营养不良、意外伤害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对每起儿童死亡案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造成死亡的具体原因。

只有了解了死亡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另外,加强对儿童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和社会大众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促进儿童健康保护意识的提升。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儿童营养和生活习惯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最后,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

一旦发生儿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需要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设备,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死亡率。

总之,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需要从建立监测系统、加强死因调查分析、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全面推进。

只有全面系统地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儿童死亡问题,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2024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2024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2024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为了全面了解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本方案,旨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测机制,为制定儿童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及时发现和解决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二、目标和任务目标:全面监测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任务:1.建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库,包括相关儿童基本信息、死因、地域分布等;2.确定监测指标,包括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特定年龄段死亡率等);3.设立监测机构和监测网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分析监测数据,总结并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分布和变化情况;5.针对监测结果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措施。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统计和分类;(2)儿童死亡率的监测;(3)地域分布和高风险区域的分析;2.监测方法:(1)建立监测数据库,收集相关儿童死亡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医疗信息等;(2)根据现有数据源,如公安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收集和整理儿童死亡数据;(3)定期开展死因分析,从医疗机构、公安部门等相关单位收集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4)建立监测网络和监测站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利用现有信息化技术,提高监测的效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四、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1.监测组织机构:(1)省级组织: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监测方案,协调各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工作;(2)地市级组织:各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管理监测工作,建立监测网络和监测站点。

2.责任分工:(1)省级组织:负责方案制定、数据分析和监测报告的编制;(2)地市级组织: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报省级监测机构。

五、数据分析和利用1.数据分析:(1)对收集到的儿童死亡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死亡率、死因、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2)对不同地区和年龄段的儿童死因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主要死因和高风险区域等。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了广泛的监测工作。

本文将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一、儿童死亡监测的意义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监测,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儿童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二、监测指标和数据采集在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指标:婴儿死亡率(0-1岁)、儿童死亡率(1-4岁)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源,包括出生医学证明、死亡报告、居民健康档案等。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数据的质量控制,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进行数据清洗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监测结果及问题发现通过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我们得到了以下重要结果:近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对儿童健康的重视。

然而,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婴儿死亡率在某些地区仍然偏高,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死亡中的可预防死亡比例较大,这说明我们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仍有待提高。

四、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贫困地区婴儿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可能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有关,因此,我们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次,对于可预防死亡的减少,我们需要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普及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并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意识。

五、未来工作展望虽然我们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和覆盖率;三是加强对儿童健康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

总结:通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并在发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一、检测的目的
掌握本管辖区内的五岁以下儿童的生存、死亡和变动情况,获得本市准确的儿童死亡数据及死因变化规律,为儿童保健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对象
本管辖区有户口的孕满28周的活产儿(即出生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和随意肌抽动四项生命指证之一者)至不满五周岁儿童。

三、检测内容
1、出生情况:准确掌握全年活产数(包括计划外生育)和五岁以下儿童数。

2、死亡情况:准确掌握全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和死亡原因。

四、监测方法
1、建立地段(村)→卫生院→市,以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络系统,各级均有专人负责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上报工作。

人员相对稳定。

2、通过新生儿访视,儿童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工作监测儿童生存情况,发现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按要求填写死亡报告单项目齐全,死因诊断明确,对死因不清的进行家访或到医院调查。

3、乡卫生院利用每月妇幼工作例会收集出生与死亡情况。

每月与计生委、妇联、派出所等有关单位进行核实,每季度进行一次漏报调查。

4、检查上报的死亡卡有无漏报、错项、重卡、核对无误后上报市妇幼保健院。

5、市妇幼保健院对上报的死亡卡认真检查,并与计生委,防病中心及有关医院核对出生与死亡,每年进行一次漏报调查,定期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进行死亡评审,对死亡原因进行认真的,科学的讨论分析。

五、指标要求
1、按时上报,死亡报告卡填写完整,卡的错、漏项率在10%以下。

2、死亡漏报率:城市在5%以下,农村在10%以下,出生漏报率均控制在10%以下。

3、死因错误率<5%,死因诊断不明<5%。

2001-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2001-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 分 类 号 】R 9 中图 15 [ 标 识 码 】A 文献 【 章 编 号】1 7— 7 1 20 )0 15 0 文 6 3 9 0 (0 9 1— 2 — 2
儿童死亡 率是 《 中国儿 童发展纲 要 (0 1 2 1 )重要 指标 20—00》 之一 。 也是衡量一个 国家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重要指标。 为
3 5岁 以 下 儿 童 死 因顺 位 变化 特 点 . 3
2 结 果
21 普 兰店 2 0 ~2 0 . 0 1 08年 5岁 以下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61% ,婴儿死 亡率 8 9 。5岁 以下儿童死 .2 。 . %, 4 亡率 98% , .1 5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见表 1 。
了解 5岁 以下 儿 童 死 亡 率 , 察 分 析 死 亡 原 因及 发 展 趋 势 , 握 观 掌
新 生儿死亡 2 5例 , 6 . %; 6 占 23 5 婴儿 死亡 (8 ~不满 1岁 ) 2d 13例 , 2 . %; —4岁死亡 5 0 占 42 4 1 7例 , 1 .1 占 3 %。 4
32 5岁 以下 儿 童 死 亡 中新 生 儿 占较 高 比例 . 新 生 儿 死 亡 率 占 5岁 以 下儿 童死 亡 率 的 6 . %,与 辽 宁分 23 5
析一致。
按照《 宁省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 辽 要求 , 对全市 医院
及 预防 保健 机 构 设专 人 分 管 儿童 死 亡 监测 , 活 产 登记 簿 、 亡 建立 死 登 记 本 。每 季 度 上报 儿 童 死亡 和 活 产 数 , 年底 进 行 死 亡漏 报 调查 。 对 所 有儿 童 死 亡监 测 报 表及 儿 童 死 亡报 告 卡 进 行整 理 分 析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一、背景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儿童死亡的相关信息,目的在于掌握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
(一)监测范围:全县19个镇及2个省级监测点。

(二)监测对象:监测区内本地户口、非本地户口人员中凡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其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为监测对象。

本地户口、非本地户口具体规定如下:
1、本地户口
(1)户口在监测地区,居住在监测地区。

(2)已报户口的儿童以本人户口所在地为准;
(3)未报户口的儿童以母亲户口所在地为准。

(4)其母户口在监测地区,在外地工作或居住,妊娠分娩回到监测地区。

(5)抱养的子女以监护人户口在监测地区为准。

抱养当年出生的婴儿,须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抱养非当年出生的婴儿,不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

若发生死亡,死亡数均须统计。

(6)户口在监测地区,离开本地一年以上者不列入监测对象。

2、非本地户口
⑴暂住非本地户口:户口不在本地而暂住监测地区的孕妇分娩的活产儿,或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城市监测点暂住非本地户口指本市城区以外的流动人口,农村监测点暂住非本地户口指本区以外的流动人口。

不包括城区与城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流动人口。

⑵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者:户口不在本地而在监测地区连续居住1年以上者。

三、监测内容
1、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数;
2、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死亡原因及1岁以下死亡儿童的出生情况;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时间、地点;
4、5岁以下死亡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情况。

四、资料的收集运转
监测资料按妇幼卫生信息系统运转。

各监测点按镇以监测点报表
形式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妇幼信息组收集资料汇总后一式两份,一份直接上报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另一份由县卫生局审核备案;监测点的一份直接上报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汇总后上报省妇幼保健院,另一份由县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审核备案。

五、质量控制
按国家和省级的要求,建立逐级质量检查制度。

镇卫生院对村级,利用每月妇幼工作例会,进行常规质量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填写“中国儿童生命监测质量调查表”,并作分析总结,上报至县妇幼保健院妇幼信息科。

县级每年进行一次抽样质量检查,填写质量调查表,上报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并报县卫生局审核备案。

(一)质量要求
1、完整率:100%。

2、错误率:死因错误率<5%,项目错误率<1%。

3、漏报率:死亡漏报率城市≤10%,农村≤20%。

4、活产数漏报率:城市、农村均≤10%。

5、诊断不明率:<5%。

6、计算机录入错误率:<0.5%。

(二)漏报调查
1、漏报调查内容:当年活产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2、漏报调查方法:
(1)查对医院资料:查对医院的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传染病科、病案室、急诊科等科室的出生登记本、引产登记本、出入院登记本、危重病人抢救或转诊记录、死亡登记本和有关病历等,核查活产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在儿科重点核实5岁以下儿童在转院或转诊、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情况,追踪其结局及死亡原因;在产房除核查活产数外,还要将<20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先天畸形、双胎及Apgar 评分<4分的窒息儿存活情况;急诊科(室)要特别注意24小时内死亡儿童的登记。

(2)核对辖区户籍资料:户籍登记的出生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3)核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查有关生命统计资料、传染病死亡报告卡和预防接种登记,以核对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4)核对其它部门相关资料:计生、统计部门出生人口数。

(5)走访调查:根据以上提供的出生和死亡线索,到家庭或村走访核实,到医院、派出所户籍登记入户核实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