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死因漏报调查报告
2019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doc

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2013—2013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为了贯彻执行**县死因监测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我乡死亡报告工作,提高死亡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2009—2011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人员网报工作统计的质量。
现将本次死因漏报调查工作做如下总结:院长担任调查组组长,副院长防保所副所长担任副组长,防保所人员及村卫生室室1、组织机构成立长等共十八组员。
3、调查内容本乡辖区内十四个行政村的2009—2011年死亡人员。
2、调查范围2、入户调查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电话、根本1、摸底登记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电话。
死因、身份证号吗、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地点、生前最高诊断单位、生前最高诊断依据。
1、通过公安、民政、计生和乡统计等多家单位搜集2008-2011年年末各村人口数并四、调查方法汇总上报疾控中心。
3、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报的死亡人员名单,分村进行逐一核对,不能匹配视为2、在各村领导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对2009-2011年死亡人员回顾性摸底登记。
漏报人员,并做好死亡登记并及时补录信息。
我乡2011年末人口数男性27237人,女性23663人,合计50900人。
2009年-2011五、调查结果年网报死亡人员数972人、摸底数1045人,入户调查1036人,漏报73人,失访9人。
根据入户走访调查逐一核实死亡人员,补充死亡信息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
六、存在问题与建议1、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死因监测工作基本上进入正常运转。
但还存在专业人员工作经验差,不能完全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项目不全,特别是一些死亡原因不明确的没有填写死亡原因。
2、其中涉及到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这项工作无法开展。
根本不能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殡仪馆进行火化,使我们的工作出现空白增加了漏不率。
由于人口流动性较大,所以对于死亡人员数据搜索登记具有一定困难。
2015—2017年垫江县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分析

2015—2017年垫江县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垫江县是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嘉陵江畔,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
在美丽的风景背后,却存在着死因监测漏报的问题。
死因监测是对人口死亡原因进行系统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过程,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由于一些原因,垫江县死因监测存在漏报现象,严重影响了健康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深入调查分析垫江县2015年至2017年的死因监测漏报情况,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县域内健康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人民健康权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2015—2017年垫江县死因监测漏报的情况,分析造成漏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揭示死因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死因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参考。
也可为完善死因监测机制,提高垫江县死因监测工作水平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进一步推动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为保障人民健康、提升社会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垫江县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地区,死因监测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垫江县死因监测漏报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健康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带来了严重挑战。
对垫江县死因监测漏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不仅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还可以提高死因监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提升垫江县死因监测工作水平,提高预防控制疾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当前死因监测漏报问题,更在于为垫江县死因监测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推动健康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垫江县死因监测漏报现状分析垫江县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各种疾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死因监测漏报的现象,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年度死因监测漏报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死因监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政策制定以及疾病负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死因监测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年度死因监测漏报情况,本文对2023年度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调查背景1. 死因监测漏报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死因监测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死因监测漏报现象普遍存在,如信息收集不全、报告流程不规范、基层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够等。
2. 漏报现象对公共卫生工作的影响死因监测漏报现象不仅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无法准确评估疾病负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2)无法准确掌握人群健康水平,影响健康政策制定;(3)无法准确评价卫生资源配置,影响卫生事业发展。
3. 开展死因监测漏报调查的必要性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死因监测漏报情况,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有必要开展年度死因监测漏报调查。
三、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
2. 调查内容(1)死因监测漏报情况;(2)死因监测漏报原因分析;(3)死因监测漏报对公共卫生工作的影响;(4)改进措施及建议。
3. 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死因监测漏报研究现状;(2)问卷调查法:针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开展死因监测漏报情况调查;(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死因监测漏报原因及影响;(4)访谈法:邀请相关专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死因监测漏报现状及改进措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死因监测漏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度全国死因监测漏报率为3.5%,其中城市漏报率为2.8%,农村漏报率为4.2%。
2. 死因监测漏报原因分析(1)信息收集不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死亡病例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漏报;(2)报告流程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报告流程不规范,导致死亡病例未及时上报;(3)基层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死因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漏报;(4)数据录入错误:部分医疗机构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漏报。
2022年县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总结三篇

2022年县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总结三篇【篇一】____年__县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总结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我院法定传染病的登记、报告、管理与控制,进一步提高我院疫情报告质量,及时、准确掌握实际发病水平,全面统计上报数据,现对____年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自____年5月份我院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执行以来,对13个临床住院科室病例进行调查,8个月我院住院患者共乙类传染病452例(乙肝282例、肺结核10例、手足口108例、丙肝13例、淋病8例、梅毒16例、尖锐湿疣14例、布鲁菌氏病1例),丙类传染病2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感染性腹泻1例),无甲类传染病患者。
应报传染病454例,实报408例,46例未上报,经调查其中7例为确定漏报病例,39例为重复上报病例。
漏报率为1.5%。
将未上报病例按传染病病种进行归类,其中乙肝39例、丙肝3例、梅毒4例,分别为外一科12例、外二科10例、产科7例、妇科5例、外三科6例、内一科4例、急诊2例。
经与科室主管医师核实后确定漏报病例为7例,其中6例为乙肝病例、1例为梅毒病例。
到科室与漏报病例的主管医师进行沟通交流,调查漏报原因,分析如下:1例梅毒病例为产科住院病人,通过分娩前常规检验发现梅毒抗体阳性,遂邀请皮肤科主任进行会诊,建议患者进行梅毒抗体的滴度检测以确定病情,但患者拒绝再做进一步检查。
咨询皮肤科主任,仅梅毒抗体结果呈阳性,无滴度检测结果,无法确诊梅毒,故无法进行上报。
其他6例乙肝病例均为主管医师未上报,传染病报告意识太弱。
经过八个月的调查、督促,外一科医生传染病上报意识明显有所提升,上报率明显提高,至12月份外一科漏报率已降为零。
产科、妇科、感染科上报率一直较高,除外三科以外的其他几个科室均有所提高,仅外三科传染病报告意识无任何改善,发现传染病仍不上报。
已通报其科室,如再无任何干预措施,我科将交至院方处理。
在下阶段的传染病管理工作中,我科将加大管理力度,除漏报病例外,将开展迟报病例的监督,对出现漏报病例的科室将加大惩罚力度,迟报病例科室进行通报。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评估常规报告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估计漏报率,校正报告死亡率,现制定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指导慢病综合监测点开展漏报调查,以获得相对准确的人群死因死亡率数据。
一、调查目的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死因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确计算死亡率及期望寿命。
2、了解我镇慢病监测点死因登记工作的漏报情况。
3、准确估计我镇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准确描述不同地区、不同特点人群的死因模式。
4、准确描述辖区内人群的死因顺位。
二、调查内容1、户籍分年龄组人口数。
2、报告死亡数,实际死亡数。
3、死亡报告卡填报质量,包括填报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根本死因符合情况三、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郭镇13个自然村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单位,被抽取村委会的每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抽取的14个村委会,调查被抽取的10个村委会为2015年1至12月常住户籍人口的死亡人数。
2、调查方法1、组织被抽取村委会的干部或部分居民座谈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分管工程师组成调查组,分成二组对被告抽取的村委会所有常住户籍人口进行上门挨户调查。
四、调查步骤(一)死亡漏报调查前到所在地派出所了解户籍分年龄组人口数。
(二)根据死亡报告卡,列出本次调查已报告的死亡者名单。
(三)挨户调查和组织村民座谈,把查出的所有死亡个案与报告卡核对。
(四)有报告卡者为已报告案例,否则为漏报。
对漏报案例应补填写死亡报告卡。
(五)在样本人群中对已报告的死亡病例核对主要填报项目,判断是否填写完整和正确。
五、组织领导与实施在丹阳市疾病监测系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疾控中心下发统一死因漏报调查要求,对调查员统一进行培训,调查组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名医生组成,由疾控中心人员负责实施和质控。
六、时间进度(1)5月10日调查组人员经疾控中心统一培训,以统一调查要求和方法。
死因监测漏报第一季度

黄堡镇2012年第一季度死因漏报调查工作报告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生命统计的重要内容。
为准确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为评估人群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估计漏报率,校正人群的报告死亡率,现我们对黄堡卫生院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死因监测网络报告
(一)报告覆盖率
2012年1月1日至3月31日,我镇共报告死亡病例54例,全镇29个行政村均开展死亡病例直报,我院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率为100%。
(二)死因构成情况
1、死因排序
在已审核的死亡病例中,前五位死因排序为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脑血管疾病,分别占(24.5%)、(20.4%)、(18.5%)、(10.2%)\(5.9%),五项合计占死亡病例的79.5%。
2、死亡年龄够成
3死亡性别够成
1-3月,全镇共报告死亡病例54例,其中男性死亡病例
30例、占总死亡病例的55%,女性死亡病例24例、占总死亡病例的45%,男性死亡比例远远高与女性。
(三)报告及时性
2012年第一季度,我镇医疗机构死亡病例从死亡到开具居民死亡证明书的平均时间是20天,按照从病人死亡到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15-20天的时限要求,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率为90%;
(四)审核率及一审通过率
第一季度死亡卡审核率为100%,一审通过率为98.1%。
死因监测工作自2012年1月1日起已在我县全面启动,我院对死因工作加强了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已经形成规范有效的死因监测工作体系。
卫生院死因检测季度补漏工作总结

卫生院死因检测季度补漏工作总结一、背景我院为了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针对上一季度的死因检测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补漏工作。
通过本次补漏工作,我们旨在完善死因监测系统,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死亡病例,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内容1. 数据收集与核对:我们对上一季度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并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漏报调查:针对漏报的死亡病例,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原因和诊断依据等。
3. 质量控制:在补漏过程中,我们加强了质量控制,确保死因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培训与指导:我们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死因检测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5. 工作总结与报告:我们总结了本次补漏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撰写了工作报告,向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了汇报。
三、工作成果1. 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通过本次补漏工作,我们的死因监测数据更加完整和准确,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漏报病例得到及时处理:通过对漏报病例的调查和处理,我们及时发现了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
3. 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升:通过本次培训,医务人员的死因检测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工作经验得到积累:本次补漏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死因检测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在本次补漏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医务人员对死因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数据录入不规范等。
2. 改进措施: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对死因检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季度补漏工作总结表明,我们在死因检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对死因检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南华县死因漏报调查分析报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64期215·调研分析·南华县死因漏报调查分析报告段和平(云南省南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南华 675200)摘 要:目的了解我县死因登记工作漏报情况,准确估计我县人群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
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及死亡病例入户调查方法获得2013、2014年居民死亡数据,与同年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核对,统计漏报率。
结果[1]2013、2014年南华县所抽3个乡镇、9个村委会调查死亡漏报25人,死亡漏报率7.7%;婴儿死亡漏报0人,婴儿死亡漏报率0。
结论南华县死亡漏报的主要人群为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城区企、事业在职及退休人员、殡仪馆登记死亡人员。
关键词:死因监测;漏报率;调查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4.1840 引言 本次漏报调查中南华县死亡报告整体较好。
但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城区企、事业在职及退休人员、殡仪馆登记死亡人员漏报率较高。
[2]在今后工作中加强与公安、民政、计生、妇幼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定期核对出生、死亡资料,发现漏报、错报及时组织入户调查,按程序补报,并积极开展对县、乡、村死因监测专业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死因报告技术规范要求,及时规范登记、报告死亡病例。
针对我县殡仪馆登记死亡病例漏报率较高的情况,重点加强与殡仪馆的协调,研究探索一个合理规范的死亡报告工作机制,促进我县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
1 目的 了解全县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
2 方法2.1 调查覆盖时间和范围。
调查覆盖全县3个乡镇9个村委会,辖区覆盖率100%。
调查覆盖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所有死亡个案。
2.2 调查时间。
于2015年6~9月开展调查,持续时间4个月,投入人力30人。
2.3 调查内容。
收集辖区内常住人口中死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XX区死因漏报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
为了解XX区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XX区采取医疗机构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于2012年10月开展了现场漏报调查。
结果显示,调查死亡漏报68人,死亡漏报率2.69%;其中婴儿死亡漏报2人,婴儿死亡漏报率6.45%,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0.37%。
经校正,全人群粗死亡率为601.55/10万,婴儿死亡率为7.11‰。
调查发现,院外死亡漏报严重。
建议当地卫生局将死因监测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死因监测专业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按照《云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减少死亡漏报病例,提高死亡报告质量;加强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和居民正确认识,减少漏报病例,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居民死亡信息是加强人口管理、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常规的死亡登记报告是获取死亡信息的重要来源。
在很多地区的常规登记报告中,漏报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XX区死因监测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XX区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我区开展了2012年死因漏报调查。
现将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的
了解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
二、方法
(一)调查覆盖时间和范围
调查覆盖乡镇14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10个,辖区覆盖率100%。
调查覆盖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二)现场调查时间
于2012年10月开展现场调查,持续时间为30天,投入人力共计81人。
(三)调查内容
收集辖区常住人口中死亡情况。
包括基本信息:死者姓名、性别、年龄、职
业等;死亡信息:死亡地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生前诊断信息:生前最高诊断依据、生前最高诊断单位。
(四)调查方式
1、入户调查:采取主动入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员面对面询问死者家属死者生前疾病史和症状体征,并现场查阅死者去世前就医的医疗证据,填写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
既往已报告死亡并死亡信息清晰者不再询问。
2、医疗机构调查:查医院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获取死亡名单,并现场查阅死者去世前就医的医疗证据,填写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
既往已报告死亡并死亡信息清晰者不再填报。
三、调查步骤
(一)入户调查
1、基础资料的摸底调查:通过民政、公安、妇幼、医保部门和村委会干部摸清辖区人口、出生和死亡信息的摸底调查,形成死亡数据一览表,为入户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2、拟定调查计划: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计划明确了参与调查的人员、时间、地点等。
3、做好调查前的宣传工作并提前下发通知:根据调查计划,通过乡政府、村委会、村干部、村医等多渠道宣传并提前通知村民做好待调查准备。
4、入户调查:根据死亡数据一览表开展入户调查,在入户过程中发现新的漏报个案,将其信息补填进死亡数据一览表,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既往已报告并死亡信息清晰者不再询问。
5、死亡名单核对:将入户调查死亡名单与已登记报告死亡名单进行核对,新增死亡个案即为漏报死亡个案。
(二)医疗机构调查
1、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漏报调查涉及医疗机构及科室;
2、查阅门诊日志和出入院记录,形成死亡数据一览表并补报漏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既往已报告并死亡信息清晰者不再询问。
3、死亡名单核对:将死亡数据一览表与已登记报告死亡名单进行核对,新增死亡个案即为漏报死亡个案。
四、漏报调查结果
(一)调查人数
累计调查人口数419581人,调查死亡2524人,其中婴儿死亡2人。
(二)漏报率
调查死亡漏报68人,死亡漏报率2.69%;其中婴儿死亡漏报2人,婴儿死亡漏报6.45%。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0.37%。
见表1。
表1 2012年XX区各乡镇死亡漏报调查结果(%)
全人群婴儿
乡镇已报告漏报调查
死亡数漏报已报告漏报调查漏报
名称死亡数率死亡数死亡数率文澜镇1043 40 3.69 19 2 9.52 草坝镇229 3 1.29 1 0 0 雨过铺镇176 1 0.56 1 0 0 新安所镇227 5 2.16 3 0 0 芷村镇132 3 2.22 2 0 0 期路白乡127 2 1.55 0 0 0 老寨乡89 4 4.30 0 0 0 鸣鹫90 3 3.23 0 0 0 冷泉乡182 4 2.15 1 0 0 水田乡91 2 2.15 1 0 0 西北勒乡70 1 1.41 1 0 0 合计2456 68 2.69 29 2 6.45 (三)各性别、年龄校正死亡率
经校正,各性别和年龄组死亡率见表2。
表2 2012年XX区分性别、年龄校正死亡率(1/10万)
男性女性年龄报告死亡率校正死亡率报告死亡率校正死亡率
0~183.6 1035.44 318.6 836.47
1~23.72 0.00 27.89 0.00
5~8.06 0.00 23.48 0.00
10~22.42 58.62 36.64 38.11
15~65.71 153.80 45.57 69.08
20~40.87 100.64 56.36 78.51
25~60.1 152.02 86.87 199.75
30~84.84 212.78 96.26 166.68
35~112.56 247.75 156.74 239.49
40~236.51 553.78 179.6 301.36
45~216.75 563.52 239.92 394.62
50~331.89 764.11 274.29 447.90
55~329.81 1175.02 530.65 713.73
60~534.13 1734.78 1087.92 1456.66
65~943.09 3119.43 1804.81 2642.99
70~1412.08 4803.36 2821.98 3644.03
75~1794.34 6003.16 2883.1 4136.03
80~1778.07 7131.78 6744.19 6754.44
85~2498.58 16049.38 13051.2 11306.53
合计219.5 630.05 345.79 570.81
五、发现及建议
(一)漏报重点人群
院外死亡漏报严重。
(二)漏报原因
1、部分村委会较偏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村卫生所(室)辖区划分不明确等因素,导致部分人群未进入监测范围,死亡人员无责任报告单位报告。
2、部门间协调困难由于与公安、计生、民政、统计等部门的沟通存在较大困难,我区死因监测信息的收集、核对、人口资料的获取也较为困难,导致相关数据
3、由于对死亡登记报告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使基层对此项工作存在误解,导致乡村医生未及时上报死亡病例。
难于落实或准确性不高。
家属因个人利益,不愿到公安部门注销户籍,有意隐瞒死亡信息,以及乡村医生自身对死亡病例登记报告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等。
(三)今后如何减少漏报,提高完整性
1、卫生局将死因监测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加强死因监测专业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按照《云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
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减少死亡漏报病例,提高死亡报告质量。
3. 加强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和居民正确认识,减少漏报病例,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2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