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叠词的研究报告
《《成都通览》方言重叠式研究》

《《成都通览》方言重叠式研究》一、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其方言独具特色。
其中,方言重叠式在成都话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独特的表现力。
本文将针对《成都通览》中的方言重叠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构成特点、语法功能及文化内涵。
二、方言重叠式的构成特点1. 语音特点成都话中的方言重叠式在语音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般来说,重叠的音节在发音时会有一定的延长和加重,使得整个词语听起来更加柔和、亲切。
此外,部分重叠式还具有音节间的和谐性,使得整个词语的音韵更加优美。
2. 形态特点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在形态上表现为词语的重复和音节的加长。
如“麻麻亮”、“悠悠哉”等,都是通过词语或音节的重复来形成重叠式。
这些重叠式在形态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成都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方言重叠式的语法功能1. 描述性功能方言重叠式在成都话中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程度。
如“亮堂堂”、“热乎乎”等,通过重叠式的使用,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和感觉。
2. 强调性功能重叠式在语法上具有强调作用,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或状态。
如“一串串”的“串”,强调了事物的数量多;“慢慢儿”的“慢”,则强调了动作的缓慢。
四、《成都通览》中的方言重叠式研究《成都通览》作为一部记载成都地区文化和语言的文献,为研究成都方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成都通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方言重叠式实例。
这些实例反映了成都方言在语音、形态、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五、方言重叠式的文化内涵方言重叠式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成都话中,方言重叠式的使用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使用这些重叠式,人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同时,方言重叠式也是成都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成都通览》中方言重叠式的研究,揭示了其构成特点、语法功能及文化内涵。
关于叠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叠字的研究报告摘要"叠"字是一个汉字,在汉语中具有多种不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本研究报告主要研究了"叠"字的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叠"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同时在文化和历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引言"叠"字是一个汉字,由两个相同的"刂"组成,表示将物品重叠在一起的动作。
"叠"字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常常出现在各种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叠"字的研究,深入了解汉语中这个字的各种含义和用法,从而为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叠"字的语义特征"叠"字在汉语中有多种不同的语义特征。
首先,"叠"字表示将物品堆叠起来,如"叠被子"、"叠书本"等。
其次,"叠"字也可以表示将事物重复出现,如"反复叠加"、"叠复生产"等。
此外,"叠"字还可以表示音调或音乐旋律的升高或降低,如"叠高音"、"叠低音"等。
最后,"叠"字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即指代一种传统的印刷技术,即雕版印刷,如"书刊叠印"、"叠刻版画"等。
"叠"字的语用特征"叠"字在汉语中的语用特征也很丰富。
首先,"叠"字可以用来表示强调,即指代多次或反复的动作,如"叠叠加加"、"叠叠乘乘"等。
另外,"叠"字还可以用来表示同时或重合发生的情况,如"叠加效果"、"叠听器"等。
《《成都通览》方言重叠式研究》

《《成都通览》方言重叠式研究》成都通览:方言重叠式研究一、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名城,其方言独具魅力。
方言中的重叠式现象,作为成都话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其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以期为方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成都方言概述成都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体系,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其中,重叠式是成都方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达力和地域特色。
本文将从成都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为后续的方言重叠式研究提供背景支持。
三、成都方言重叠式的类型与特点(一)类型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主要包括语音重叠、词汇重叠和语法重叠三种类型。
其中,语音重叠指在语音上重复同一个音节或词组;词汇重叠指使用相同的词语或词组进行叠加;语法重叠则是在句法结构上进行重复。
(二)特点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表达生动形象,使语言更具表现力;二是具有强调和夸张的修辞效果;三是体现了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成都方言重叠式的应用与文化内涵(一)应用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在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广告宣传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口语交流中,人们常用重叠式表达亲切、生动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重叠式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在广告宣传中,重叠式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宣传效果。
(二)文化内涵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体现了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研究这些重叠式,可以了解成都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同时,这些重叠式也反映了成都人民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五、成都方言重叠式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一)语言结构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在语言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语音重叠主要发生在音节或词组的层面上;词汇重叠则涉及到同义词语或词组的叠加;语法重叠则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的重复上。
这些结构使得成都方言中的重叠式更加丰富多样。
四川方言重叠词研究

四川方言重叠词研究作者:刘文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5期摘要:重叠是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之一,如“听听、说说、仔仔细细”这些词分别由“听、说、仔细”重叠而成。
重叠也是四川方言中重要的构词方式,而四川方言里的重叠构词方式与普通话里的构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描述四川方言里的各种重叠式词语,分析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的异同。
关键词:四川方言;重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作者简介:刘文垚(1993.8-),汉族,四川宜宾人,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字。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四川方言里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重叠词的数量也很多。
四川方言中的各种重词语的重叠形式多样,各类重叠詞语的数量极大,例如《四川方言词典》中AA式重叠词共收录160个,AA儿式重叠词63个,AAB式重叠词37个。
很多重叠词在《四川方言词典》里未见收录。
笔者来自四川宜宾筠连县,筠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灌赤片仁富小片。
本文在对重叠词进行描写和分析时,所涉及的用例来自《四川方言词典》和四川宜宾市筠连方言。
本文使用的方言语料主要来源于笔者对自己母语的调查,所用例句均找当地人一一核对过。
朱德熙先生指出:“在研究重叠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重音、变调);2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异同;3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川方言中的重叠式形式多样,而且这样的重叠式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将描写和分析基式和重叠式的语音特征、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并且比较四川方言里的各种重叠式与普通话重叠的差异。
一、动词的重叠动词的重叠形式问题,各家都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这些重叠形式的讨论都是针对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形式进行分类,鲜有涉及方言。
四川方言的动词重叠与普通话的动词重叠有很大的差异。
AA式重叠四川方言中单音节动词AA式重叠与普通话的有很大差别,普通话中动词重叠之后大部分仍然是动词,例如:听听尝尝歇歇管管改改这些单音节动词重叠以后,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四川方言中叠字现象之丰富性探讨

2016年第3期(总第156期)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No.3,2016General.No.156·语言与文化·四川方言中叠字现象之丰富性探讨覃洲(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0)摘要:叠字又称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是汉语特有的构词形态,细分有叠音和叠词的区别。
四川方言叠字形式词汇的数量极其丰富,并且叠字形式词汇类型多样,使得四川方言与其他方言与众不同。
通过科学的数据证明四川方言叠字形式词汇的丰富性,就四川方言中叠字形式词汇的类型加以叙述并阐释,对四川方言中叠字现象丰富性和语言学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四川方言;叠字;丰富性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16)03-0146-05收稿日期:2016-01-15作者简介:覃洲(1991—),男,四川什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方言及认知语言学研究。
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以成都话为代表。
在词汇方面,尤以叠字现象最为突出。
叠字又称复字(杨慎),双字(叶梦得、范希文),重言(马建忠),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主要分为语素重叠、叠音后缀、词语重叠三种方式。
从数量上来讲,四川方言的叠字形式词汇比例远远超过普通话中的叠字比例;从形式上来讲,四川方言的叠字形式种类多且丰富,因而使得四川方言特色鲜明,别具一格。
一、四川方言叠字形式词汇的丰富性本文研究的叠字意为汉字形式的重叠,研究的对象为四川方言中叠字形式的词汇,因此从语言单位看,有词也有短语;从重叠方式来看,有语素重叠、叠音后缀、词语重叠三种方式;从词类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从叠字形式词汇的类型来看,有AA 式(坝坝)、ABB 式(白翻翻)、AAB 式(巴巴掌)、AABB 式(白白生生)、AABC 式(吹吹稀饭)、ABBC 式(吃偷偷食)、ABCC 式(废话兜兜)。
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开题报告

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开题报告研究背景方言是指一种地理上或社会群体内部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方言是一种语言变体,通常与主要语言存在一定的区别,包括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方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形容词的重叠式。
形容词重叠是指在形容词前后重复使用相同的形容词,以加强形容的程度或者表达特定语义。
这种语法现象在方言中普遍存在,但对其具体表达方式和语义功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方式和语义功能。
通过研究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方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可以深入探讨方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方言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择多个方言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情况和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方言对形容词的重叠使用方式:通过调查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样本,分析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方式,探讨其规律和特点。
2.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功能:通过分析形容词重叠式在语境中的具体用法,研究其语义功能和表达效果,探讨其特殊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3.方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通过比较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用法和语义功能,探讨方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方言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文献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2.语言样本采集:通过采集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样本,包括口头语料和书面语料,了解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情况。
3.语料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语言样本进行分析,统计形容词重叠的使用频率和特点,梳理其语义功能和表达方式。
4.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深入探讨方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川方言重叠词研究

文化长廊四川方言重叠词研究刘文垚 西南科技大学摘 要:重叠是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之一,如“听听、说说、仔仔细细”这些词分别由“听、说、仔细”重叠而成。
重叠也是四川方言中重要的构词方式,而四川方言里的重叠构词方式与普通话里的构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描述四川方言里的各种重叠式词语,分析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的异同。
关键词:四川方言;重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作者简介:刘文垚(1993.8-),汉族,四川宜宾人,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字。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182-02四川方言里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重叠词的数量也很多。
四川方言中的各种重词语的重叠形式多样,各类重叠词语的数量极大,例如《四川方言词典》中AA式重叠词共收录160个,AA儿式重叠词63个,AAB式重叠词37个。
很多重叠词在《四川方言词典》里未见收录。
笔者来自四川宜宾筠连县,筠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灌赤片仁富小片。
本文在对重叠词进行描写和分析时,所涉及的用例来自《四川方言词典》和四川宜宾市筠连方言。
本文使用的方言语料主要来源于笔者对自己母语的调查,所用例句均找当地人一一核对过。
朱德熙先生指出:“在研究重叠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重音、变调);2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异同;3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川方言中的重叠式形式多样,而且这样的重叠式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将描写和分析基式和重叠式的语音特征、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并且比较四川方言里的各种重叠式与普通话重叠的差异。
一、动词的重叠动词的重叠形式问题,各家都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这些重叠形式的讨论都是针对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形式进行分类,鲜有涉及方言。
四川方言的动词重叠与普通话的动词重叠有很大的差异。
AA式重叠四川方言中单音节动词AA式重叠与普通话的有很大差别,普通话中动词重叠之后大部分仍然是动词,例如:听听 尝尝 歇歇 管管 改改这些单音节动词重叠以后,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成都方言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

◆
成 都 方 言 的 三 字 格 重 置 式 形 容 词
口黄爱芳 肖 萍
摘
要 :成都方言 中的三字格 重叠式是一种较能产的构词方式 ,其三字格 重叠式形容词具有 鲜明的个性 。通过大致 归
纳成都方言 中三 字格 重叠式形容词的结构类型,说 明其造词 方式的多样性。它们大部分与 “ x + 得很” 同义 ,语 义重心多在 形容词性词根上 ,总体呈现灵活多样 、形 象可感的特征 。 关键词:成都方言 三字格 重叠式 形容词
y n: a n i e n u an y a n: a D i a ua D: O D yO D
以成 都的主城 区为代表 ,又 以其 中的老派为主 ,且不计成
都 方 言 内 部 存 在 的特 色 以及 听 觉 上 的细 微 差 别 。成 都 方 言
成都方 言三字格 重叠式形容 词有着鲜 明的个性 ,本文
声 母2 0 个 :P P m f ;t t n ;t s t s S z :
t G t ;k k T l X; O
尚军 主编 , 江 苏 教 育 出 版 社 , 1 9 9 8 ) 。 为 行 文 简 便 ,下 文
没 做 天 。 天 将 晚 , 日 已曛 , 一 声 残 角 断 樵 门 。 ( 众 ]也 回 : “ 你且 叫他去 ‘ 骸 垢 想 浴 ’ ,然 后 同 他 上 了 蓝 笋 象 床 ’ 。 拿 出 你 那 个 ‘ 驴 骡 犊特 ’,索 性与 他个 ‘ 适 口 充 好 。”明洪根 《 清 平 山堂 话 本 》 第 一 卷 : “ 这 柳 七 官 人 在
白话 民歌 。 再 结 合 《 一文钱 ・ 烧 香》 《 广 东 新 语 》 等 例 可 助 。 ) 进一步 推知 , “ 歌 头 曲尾 ” 是 指 不 受 格 律 限 制 , 老 百 姓 口 头创 作 、传 唱 的 山歌 、 民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方言叠词的研究报告
一、引言
四川方言是中国普通话的一种地方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方言与其他方言相比,具有丰富的叠词现象。
叠词是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非常独特且富有表达力。
本研究旨在对四川方言中的叠词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特点和应用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方言学文献,搜集了大量有关四川方言叠词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深入四川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采访母语为四川方言的当地居民,获取他们对叠词的使用情况和理解。
三、叠词特点
1. 音韵特点:四川方言叠词的音韵非常独特,包括声调、韵母和结构等方面。
例如,“嘎嘎”、“呲呲”、“搭搭”等,这些叠词在音韵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2. 词汇丰富:四川方言中的叠词种类繁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物、动物、物品、动作等。
例如,“屁哩屁哩”(形容打滑)、“哗啦哗啦”(形容水流声)等。
3. 表达感情: 四川方言中的叠词不仅用于描绘客观事物,还广泛用于表达情感和人物性格。
例如,“傻乎乎”(形容愚笨)、“糊涂涂”(形容迷糊)等。
四、叠词应用情况
1. 日常用语:四川方言中的叠词在日常用语中广泛运用,成为地方文化的独特标志。
人们在交流中经常使用叠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2. 文学创作:四川方言叠词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中,尤其是小说、戏曲和民间故事等。
叠词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地方特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方言传承:四川方言中的叠词也在方言传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叠词,年轻一代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四川方言,从而保护和传承这一地方文化遗产。
五、结论
通过对四川方言中叠词的研究,我们发现四川方言叠词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表达方式。
叠词在日常用语、文学创作和方言传承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四川方言叠词的特点和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并且对方言保护和传承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