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处方格式范文

合集下载

处方范本【范本模板】

处方范本【范本模板】
武汉济和医院
门诊处方中药饮片
费别:公费自费NO:000001
科室:脑病科2009年11月25日


于 ××
性别
男/女
年龄
63周岁
门诊病历号
2669883
单位或家庭住址
朝阳区六里屯15号
临床诊断及证型
中风 气虚血瘀型
RP:
黄芪20g 当归尾15g 赤芍10g 川芎10g
地龙10g 桃 仁10g 红花10g


张 ××
性别
男/女
年龄
35周岁
门诊病历号
2675458
单位或家庭住址
北京市东城区幸福三村18号、
临床诊断及证型
感冒 风热证
RP:
银翘片 18片×2袋
用法:2片3次/日口服
周××
药品金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及收讫章
1。8元
审核
吴××
调配
何××
核对
孙××
发药
郑××
注:1。本处方2日内有效
2。取药时请您当面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
3.延长处方用量时间原因:慢性病老年病外地其他
5剂每日1剂 水煎400ml
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医 师
王××
药品金额
及收讫章
37.5元
审核
刘××
调配
李××
核对
张××
发药
赵××
注:1.本处方2日内有效
2.取药时请您当面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
3.延长处方用量时间原因:慢性病老年病外地其他
武汉济和医院
门诊处方普
费别:公费自费NO:000001
科室:肺病科2010年3月25日

标准处方书写格式【范本模板】

标准处方书写格式【范本模板】

标准处方与书写格式处方格式由三部分组成:1、书写处方必须用蓝黑水笔,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复写纸处方可用蓝黑圆珠笔)。

(一)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农合医保号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二)正文:以Rp或R标示(中文意思为“请取”),其后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三)后记:医师签名,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双签名。

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一)处方前记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不得缺项.(二)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三)处方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

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我院规定麻醉药品处方不允许涂改,普通处方修改不得超过一处)。

(四)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药品通用名或英文名称书写。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

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

必要时,婴幼儿要注明体重。

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六)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相同药理作用的相同剂型药品不得重复开具。

处方药量以三天为宜,七天为限。

特殊管理的药品按相关规定执行,一类精神药品三天,二类精神药品七天(分别用精1、精2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口服三天量,注射剂一次量(用精1红色麻醉处方开具).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固体药物以克(g)或液体药物以毫升(ml)作为含量或容量单位时可省略该单位,但若以其他量词作为单位时则不能省略该单位,如毫克(mg).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含量。

中医理疗处方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理疗处方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理疗处方书写模板范文中医理疗处方书写模板
序号: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处方日期:
处方内容:
1. 主治(或辅助治疗)方:
组方名称:
组方成分:
用药方法和剂量:
2. 穴位按摩方:
穴位名称:
按摩方法:
按摩时间和次数:
3. 推拿按摩方:
推拿方法:
推拿时间和次数:
4. 拔罐方:
拔罐部位:
拔罐时间和次数:
5. 刮痧方:
刮痧部位:
刮痧方法:
刮痧时间和次数:
6. 其他辅助治疗方:
方名:
材料和用法:
注意事项:
1. 本处方供个体患者使用,禁止他人共用。

2. 患者应按要求正确使用药物和按摩方法,配合治疗。

3. 如有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医生签名:日期:。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于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3日上午9点。

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已有两周,易出汗、手脚发热已有五年,便秘、眼睛干燥已有一年。

现病史: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正常,形体消瘦。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有压痛,肝区有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高。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属于胃热内盛,肝胆不和所致。

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为胃热内盛,肝胆不和,阴虚火旺,肝肾不足。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黄连30克,黄芩20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7日上午9点。

问诊: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形体稍有恢复。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轻微压痛,肝区无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说明肝肾阴虚火旺的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诊断: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熟地黄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刻下症:患者近1个月来,常感心悸不安,伴有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加重时有胸闷,但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出汗,无失眠,无口干口苦,无小便不畅等症状。

中医名方5个经典处方【范本模板】

中医名方5个经典处方【范本模板】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 30 克,肉桂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6 克〈后下〉.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病例格式: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XXX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
中药处方:
针灸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
随访记录:
病例内容:
姓名:张三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手腕软肿痛,尤其在夜间加重已有10天。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突然感到左手腕肿胀,伴随着发热,疼痛难忍。

在当地医院进行X光检查未见异常,于是到本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无。

个人史: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工作生活情况正常。

婚育史:已婚,未生育。

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左手腕屈曲受限,局部有肿胀和压痛,其他指节无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困络。

中医诊断:手腕关节炎。

中医治疗:疏通经络,温通寒湿,活血行气。

中药处方:当归15g,川芎12g,红花10g,桑枝10g,秦艽10g,干姜10g,白芍10g,甘草6g。

水煎服,一次一剂,每日两次。

针灸治疗:选取合适的经络穴位进行针刺,如曲池、内关等。

其他治疗措施:热敷治疗,每日两次。

随访记录:患者第一次随访时,手腕症状已明显改善,局部无明显红肿和压痛。

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建议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劳累。

第二次随访时,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手腕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

建议继续巩固治疗效果,加强锻炼,以防病情反复。

中医门诊病历处方格式

中医门诊病历处方格式

门(急)诊初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现病史、有意义的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体现中医四诊情况)
体查:(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
辅查:
初步诊断:(中西医诊断)
处理意见:(中西医治疗)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门(急)诊复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上次诊治后的情况;上次建议检查的结果);(体现中医四诊情况)体查:(记录原来阳性体征变化和新的阳性体征及必要的阴性体征)
辅查:
诊断:(中西医诊断)
处理意见:(中西医治疗)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示例三:
中医专家门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体现中医四诊情况)
诊断:
治则:
方:
药: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中医处方笺模板

中医处方笺模板

中医处方笺模板篇一:处方笺标准格式处方标准一、处方内容 1、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2、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3、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二、处方颜色 1、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

2、急诊处方印刷用纸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

3、儿科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儿科”。

4、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三、处方样式及说明 XXX医院专用处方笺费别自费离休二乙医保自治区、市、县请对号划√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住院病历号科别/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年月日 Rp 底色为白色医师药品金额元收费员注射费元审核、调配收款票据请贴附处方背面核对、发药大额处方患者意见同意不同意患者签名联系地址或电话患者自愿填写我省各医疗机构统一处方格式新处方笺1月1日启用 20xx-12-10 01:18:14 大江网讯江西日报记者黄锦军报道12月8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全省各医疗机构使用的处方必须统一格式。

省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普通、急诊、儿科、麻醉药品专用和精神药品专用等五种处方笺格式新处方笺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

按照规定各地必须按照省卫生厅规定的格式印制除处方笺单位名称外其他项目不得作任何改动。

社会医疗机构诊所、门诊部等由县市卫生局统一印制。

原处方使用到20xx年12月31日止。

处方在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在处方底端空白处注明有效期限并再次签名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处方格式范文
以下是一个中医处方的格式范文:
【临床诊断】:
【西医诊断】:
【处方名称】:
【处方组成】:
1、主药:(药名、剂量、用法)
2、辅助药:(药名、剂量、用法)
3、加味药:(药名、剂量、用法)
【处方用法】:
饭前/饭后空腹服用,每日2次,每次1剂。

【配伍原则】:
主药和辅助药的配伍原则:(简要介绍)
加味药的配伍原则:(简要介绍)
【方剂功效】:
(简要描述方剂的主要功效)
【方剂适应症】:
(简要描述方剂适用于哪些病症)
【注意事项】:
1、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临床应用经验】:
(简要描述医生在临床应用中积累的经验)
【备注】:
(可附加其他需要说明的信息)
以上是一个中医处方的格式范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