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与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政府、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律工作者"。具体说就是要加强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使我院毕业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素质全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既具有本学科扎实,宽广的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得心应手地从事法律学习和研究工作,又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素质,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我们将具体的从教学团队、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

一、课程体系设置

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体系中融化三大学科,建立以核心主干课程为基础的“大学科”模式,调整、新增部分课程。将学院所有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辅修课程五个层面,每一层面由数量不等的课程板块和具体课程组合而成。

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公共外语课及思想教育课,体育课等,除公共外语课继续加强外,其他公共课均进行了适当合并,以压缩课时,或更多地结合社会实践进行,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类,理论课程旨在突出系统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的能力。除原有的教学课程外,增设或调整了部分新课程,如律师实践技能等。

3、本次新设教学计划将原有的刑法、民法等六大块保留,这是本次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模块分解为程序法和实体法两门课程讲授。该课程旨在正确说明程序法和实体法发展过程中的轻重,阐明人类各族怎样打破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而趋于密切联系,从宏观上揭示人类法律历史的发展规律,及一般特点,对法律何以形成今天之样的格局,作出充分的,切合客观实际的说明,使学生掌握中外法律历史的基本概貌,发展线索,重大法律发展史人物,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概言之,就是要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在了解中外程序法和实体法重要发展史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全人类法律发展轨迹茅塞顿开之感,由于时间减少,课程压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必须在轻重去取之间,在脉络贯通之间下工夫。

4、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具体为第一系列法律逻辑、法理学等系列,第二系列实体法系列,第三系列程序法系列,第四系列政治系列,第一系列包括法学概论系列课程,法学概论旨在引领学生进入法学大门,掌握扎实的法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深邃的法律洞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该课程是法律科学知识体系中比较稳定的最基本部分,对于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专业理论素养,

发展学生智能,增强其在知识剧增进代的应变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故列为必修课,要求任课教师讲得精确,透彻,通达,详明,使课程具有理论思辨色彩,相应地系列课程是对学科课程内容的深化和细化,旨在使学生在通史课的基础上对中国法律从微观和中观的层面上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审视和了解,加深对中西方法律的认识,学习到中国和西方法律的区别和差距,从而对现代中国法律的发展提高了认识。。

第二系列(程序法系列)和第三系列(实体法系列)选修课包括以及专题研究课,旨在扩展学生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发挥教师的学术特长,将教师的学术资源转变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站在学术前沿从微观和中观的视角对法律发展的某个层面,某个侧面,某一时代或某一国家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学生可根据基础和爱好选课,使其对原始社会的法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法律有更深入的体认,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也可弥补三法三诉着重宏观讲授之不足,讲授该类课程时在内容上要体现"广"和"深"的特点,注重介绍这一领域的基本史实,基础研究范畴和学术发展的趋势,突出研究性和学术性。

第三系列选修课政治学系列包括,包括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及及专题研究课。

其他板块课程由学校和学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或由学生随机选定。

二、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们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改革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学服务系统,改革法律教学模式,本院将建设经费,重点投入到数字化教学的硬件建设。依托信息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了学科知识文本的提供与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双重不足这一传统教学中的最大矛盾。教师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并通过资源的共享,完善和配合课程的课堂教学。

2、推动观念更新,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根本变革。我们将利用信息技术把单向的“教”与“学”转为多向,使学生学习的教学面得到了迅速的扩展,改变了过去学生依赖教师获取学术观点的局限性,也弥补了图书资料不足的缺陷。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讲授自己观点的“教师”,而且是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获取知识和开展研究的“向导”。线性的知识传授变成了立体的多方位的教育辅导,实现了课堂教学从单纯的讲授逐渐过渡到导修、讨论的转变。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方位强化学术训练。传统的学科训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利用网络学生学术训练,在新的形式下通过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展开。诸如文献检索、史料查阅等许多传统学科训练,可凭借网络而变得更为高效。它可以把每一门课程都把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的基本知识、研究文献、参考目录放到网上,通过不断更新和增加参考资料的内容和分量,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使学生有可能更主动、更灵活地去选择自己的阅读范围。从而使学生在网上接受知识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接触

到多种不同的观点,拓宽了思路,并由此打破了学生因传统教学体系知识量有限而局限了思维的多样性、总是要靠教师诱导来深入思考和讨论的局面,使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得以提高。开放性的网络系统还为学术训练增添了新的内容。面对数量繁多、庞杂不明的资讯,学生必须学会对网络资讯进行分析,提高甄别、判断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完整的学术训练的过程。再有,学生在网上学习和发表学习成果,可以巩固这种学术训练的成就感。他们的论点经过网上的讨论、商榷,可以在史料、论证上不断提升,将学术争鸣的层次不断提升。

三、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我们将依靠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能写、会说、肯干”的能力。法学是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法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极强的法律业务能力,特别是要在理论教学和事件活动中,要训练学生的写字基本功、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文字速记能力、电脑运用能力,逻辑思辩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为此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设相关的技能课程。如开设“司法文书写作申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缜密的推理、深邃的思想,达到写一手好文章的要求,具备优秀法律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2、充分利用“模拟法庭”和“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民事、刑事、行政模拟法庭教学进行各种法律综合技能训练。我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此,新开设了“模拟审判理论与实践”、“认识实习”、“模拟法庭考核”等课程;充分利用已交付我院使用的模拟法庭,每个年级在实习前均进行一次模拟法庭考核,该模拟法庭以其全员参与、涉案广泛、程序规范、训练严格等为突出特征,形成了我院法学专业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的独特路径。另外我院还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演讲赛、技能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能。

四、教学团建建设方面

团队设置方面,我院法学教学团队由优秀的带头人和生机勃发的青年人组成。团队带头人刘永红副教授有20多年的高校教龄,在多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多篇,参与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可谓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学识渊博,能够指导、带领青年教师共建优秀教学团队;其他团队成员,均具有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基础理论扎实,对待教学激情饱满、锐意创新,对待学术虚心求教、踏实钻研。但其距一流的教学团队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1、引进优秀人才

法学教学团队所执教的政法系法学专业是一个于2006年新设的专业,相对同类其它专业而言,师资力量还有所欠缺,团队拟在以后的学年中引进以具有博士学位为主的专业人才,提升团队教学和科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