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室护理查房
新生儿低钠血症护理查房

新生儿低钠血症护理查房背景新生儿低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症状。
该病情通常由于体内水分过多或者失水过多,导致血液中的钠含量减少。
低钠血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查房流程准备工作在进行查房之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准备好查房记录表格和相关资料 - 确认各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 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药物查房步骤1.确定患儿身份:在进入病房后,核实患儿身份,确认是否是需要查房的患儿。
2.观察: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水肿情况等。
3.询问:询问患儿的家属或护理人员关于患儿的情况,了解患儿的近况和治疗效果。
4.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测量体温、血压、呼吸率等。
5.监测:对患儿的监护仪进行检查,确保监测正常。
6.复核医嘱:对患儿的治疗医嘱进行复核,确保治疗措施正确执行。
7.沟通:与医生沟通患儿的情况,及时反馈患儿的病情变化。
护理重点液体管理对于患有低钠血症的新生儿,正确的液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血压等指标,确保患儿的液体平衡。
营养支持低钠血症患儿需要合理的营养支持,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儿的饮食均衡,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
结语新生儿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护理人员在查房时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重点关注液体管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范文

小儿外科护理查房怎么写啊?8月28日下午,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长和各科护理骨干103人在小儿科进行了护理业务查房。
这次查房由小儿科护士长杜道凤主持,查房对象是一名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HIE、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儿。
针对该患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患儿父母心理压力大的特点,小儿科护理人员经过科内会诊,运用护理程序对该患儿提出了准确的护理诊断,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黄疸光疗护理、新生儿合理喂养、新生儿呼吸机应用的护理以及各类并发症的预防等。
李华红等护理人员对上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分别做了详细的汇报,杜道凤护士长和王秋云护士长也对该患儿的护理计划进行了完善补充,并介绍了近年来新生儿护理的新进展、新技术。
目前患儿住院12天,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达到了良好的预期目标。
病例汇报完毕后,大家踊跃发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小儿科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护理计划,并严格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在对患儿的人文关怀和同患儿家属沟通方面也做得很好,非常值得其他兄弟科室借鉴和学习。
产科护理查房记录为您提供一例记录,请您参考:瑞金医院医疗行政查房妇产科时间:2007年6月28日3:00PM 地点:6舍12楼妇产科出席人员:袁克俭、朱铭、汪新、龚震晔、党办、护理部、妇产科各位主任、护士长、急诊部等妇产科2007年医疗质量分析一、工作量上升:1、门诊量上升(06年1~4月,24742;07年1~4月,30942);病房治疗量、手术例数上升。
2、纠纷数下降(06年,11例;07年1~4月,3例);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妇科8.35天↘7.40天;产科5.00天↘4.96天)床位使用率上升(妇科104.7%↗105%;产科107.7%↗138.5%)二、目前面对问题:1、医保费用超支原因:(1) 医保病人、专科医院转入,检查、治疗费用上升(2) 腹腔镜手术增多(3) 医保单病种指标低,手术费用高对策:(1) 进一步简化检查,合理使用抗生素(2) 减免不必要的收费(3) 酌情考虑提高医保单病种指标2、妇产科所属部门多,人员比较分散3、工作量明显上升(1) 进修医生大幅度较少(2) 所属部门多,人员有限(3) 调动人员积极性,保证医疗质量4、B超室(1) 人员后继梯队急需培养(2) 超声仪器陈旧,对产科畸形筛查有困难(3) B超室环境差,无通风设备。
新生儿护理查房

演讲人:
REPORTING
日期:
• 新生儿基本情况介绍 • 新生儿日常护理操作 • 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控制 • 母婴同室环境下的特殊护理 •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PART 01
新生儿基本情况介绍
REPORTING
新生儿定义及分类
新生儿定义
新生儿指的是胎儿娩出母体并自 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未满28天 这一段时间的婴儿。
新生儿护理的目标是确保宝宝的生命安全、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 质量。
护理原则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个体化和安全性的原则,为宝宝 提供全面、细致、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宝宝的护理工作, 与医护人员共同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PART 02
新生儿日常护理操作
处理措施
记录与追踪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采取相 应的治疗和处理措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和安全。
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并进行追踪管理,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护理质量。
PART 04
母婴同室环境下的特殊护 理
REPORTING
母乳喂养支持与指导
01
提供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使母亲了解母乳喂养 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
探访人员管理要求
制定探访制度,限制探访时间 和人数,避免过多干扰母婴休
息。
探访人员需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如洗手、戴口罩等。
患有感染性疾病或传染病的人 员不得探访。
探访期间避免亲吻、搂抱新生 儿,以防交叉感染。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REPORTING
家庭环境准备建议
新生儿科护理行政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行政查房篇一: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新生儿科工作制度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
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
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
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
可疑新生儿疾病的观察和护理查房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 支气管炎、哮喘等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 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皮肤疾病:如湿疹、皮炎、 过敏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 紫癜、风湿热等
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 脏病、心律失常等
新生儿常见疾病特点
01
发病率高: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
02
病情变化快:新生儿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 观察
规范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
01
洗手:在接触新生儿前, 务必洗手,避免交叉感 染。
02
环境:保持新生儿生活 环境清洁、安静,避免 噪音和强光刺激。
03
喂养:按照新生儿需求 进行喂养,避免过度喂 养或喂养不足。
04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 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05
脐带护理:保持新生儿 脐带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
_,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_
目录
新生儿常见疾病类型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 呕吐、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 癫痫、自闭症等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其他疾病:如先天性畸形、 遗传性疾病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 染、肾炎等
06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新生儿过敏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05
06
注意观察新生儿体征变化
呼吸频率:观察新生儿的呼 吸频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呼 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温:观察新生儿的体温是 否正常,是否有发热、发冷 等症状。
皮肤颜色:观察新生儿的皮 肤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发 绀、苍白等症状。
《生儿室护理查房》课件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 期洗澡,更换尿布,防 止尿布疹等皮肤问题。
口腔护理
定期清洁宝宝的口腔, 避免口腔感染和鹅口疮
等问题。
眼睛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 染和泪囊炎等问题。
脐带护理
对新生儿脐带进行消毒 清洁,预防感染。
喂养护理
01
02
03
04
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根据宝宝需求 进行哺乳,促进母子情感和宝
信息交流
向新生儿的父母提供有关新生儿护理、喂养和发 展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宝宝。
情感支持
关注新生儿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 安全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05
新生儿室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与方法
理论知识培训
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常见疾病、护理技巧等,通过讲座、案例 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
优质的护理服务。
睡眠姿势
注意宝宝的睡眠姿势,避免窒 息和呼吸困难等问题。
建立睡眠规律
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健康检查与记录
体重测量
定期测量宝宝的体重,评估宝宝的生长发育 情况。
疫苗接种
根据国家规定和医生建议,按时给宝宝接种 疫苗。
体温测量
定期测量宝宝的体温,预防发热和感染等问 题。
异常情况记录
宝发育。
人工喂养
如需人工喂养,应选择适合宝 宝的配方奶,注意奶量和温度
的控制。
喂奶姿势
确保喂奶姿势正确,防止宝宝 窒息和吐奶等问题。
喂奶量控制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确定喂 奶量,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睡眠护理
睡眠环境
创造安静、舒适、温暖的睡眠 环境,有利于宝宝的睡眠质量
儿科护理查房

记录查房结果
01
02
03
记录患者情况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 、自身认知情况等信息, 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 据。
记录护理方案
记录讨论制定的护理方案 ,包括具体的护理措施和 执行人员等内容。
总结查房情况
对本次查房工作进行总结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 议。
03
查房内容
患儿基本情况
患儿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体重 、身高、出生日期、住院 号等。
患儿病情状况
诊断、症状、体征、实验 室检查结果等。
患儿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环境 、家庭经济状况等。
护理计划和实施情况
护理目标
根据患儿病情和家庭情况,制定具体 的护理目标,如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等。
护理实施
按照护理计划,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 的护理,并记录护理过程和效果。
对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提高与患 儿及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力。
患儿及家长意见,针 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护
理效果。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医 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完善护理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护理 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与家长的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 同促进患儿的康复。
护理措施
为实现护理目标,制定具体的护理计 划,包括饮食护理、日常护理、病情 观察、药物治疗等。
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估 指标,如体温、心率、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等。
评估方法
采用观察、量表评价、实验室检 查等方法对患儿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效果进行 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
早产儿护理查房

... ... ... ... ... ... ... ... ... ...
PART 5
常见问题及处理
常见问题及处理
黄疸: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可持续一周左右, 若黄疸加重过快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 就医
体温调节问题:部分早产儿可能出现体温 不稳定的情况,应注意监测并适当调整室 内温度。如出现持续低温或发热,应及时 就医
PART 3
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环境
选择安静、清洁、舒适 的环境,避免刺激和噪
音
衣物
选用质地柔软、吸湿性 好的棉质衣物,宽松舒
适,避免束缚
卫生习 惯
定期修剪指甲,以防抓 伤皮肤;定期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日常观 察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 心率等生命体征,发现
异常及时处理
... ... ... ... ... ... ... ... ... ...
导致体温升高
湿度调节:保持室 内湿度在55%-65%之 间,以防呼吸道黏
膜干燥
皮肤护理:每天洗 澡,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特别注意脐
部和臀部的护理
睡眠管理:为早产 儿创造良好的睡眠 环境,确保充足的 睡眠时间和质量
感染预防:严格执 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
... ... ... ... ... ... ... ... ... ...
PART 4
喂养技巧
喂养技巧
母乳喂养
早产儿吸吮力较弱,建议使用母乳吸出器进行喂 养。同时,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调整喂养量
喂养姿势
保持适当的倾斜角度,防止呛奶和窒息。 每次喂养后轻拍背部,排出胃内气体
人工喂养
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遵循"按需喂养" 的原则。注意奶温适宜,避免过冷过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史汇报
• 体检:神志清楚,反应一般,皮肤花斑,双 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T:36.7 HR:146 R:40 体重:3.72kg • 入院处置: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生化, 血培养;合理喂养与保暖;抗感染,预防出 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呼吸道管理等对症支持 治疗
病史汇报
简要病史 11.30 医嘱下病危 血常规:NEUT40.6%,RBC2.63*1012/L 生化:TP52.70g/L,ALB34.6g/L, BU31.96umol/l 血培养+药敏:无菌生长
感染途径
• 产前
与孕妇有明显感染有关, 与孕妇有明显感染有关,尤其是羊膜腔感染
• 产时
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有关, 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有关,如胎膜 早破、 早破、产程延长
• 产后 (最常见) 最常见)
往往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呼吸道、 往往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呼吸道、消化 道等侵入有关, 道等侵入有关,近年医源感染增多
护理查房
内容简介
病史汇报——周文文 周文文 病史汇报 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曹梅 曹梅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赵琼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赵琼 治疗原则——杨冬青 杨冬青 治疗原则 护理——惠家梅 魏倩倩 惠家梅 护理
病史汇报
• 基本资料:N60床 杨悦 女 26天 • 病史:患儿因喉有痰感10多天,偶咳,无 明显口吐泡沫及口唇青紫,后至当地医院 治疗,期间两次血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 为进一步诊治,于2011.11.30以新生儿败 血症转入我院新生儿室。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 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
早发型 起病 时间 传播途径 病原菌 并发症
生后7 生后7天内 出生前或出生后 母亲垂直传播
晚发型
生后7 生后7天后 出生时或出生后 水平传播
大肠杆菌等菌、
呈暴发性多器官受累
•标本 血、脑脊液和尿 标本 •方法 对流免疫电泳 方法 CIE)、 )、酶联免疫吸附 (CIE)、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乳胶颗粒凝 (ELISA)、乳胶颗粒凝 LA) 集(LA)
辅助检查
•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 <5×109/L或 白细胞总数 × 或 >20×109/L,中性粒细 × , 胞中杆状核细胞所占≥0.2, 胞中杆状核细胞所占 , 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 血小板计数 <100×109/L ×
请 多 指 教
感 谢 聆 听
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有关疾病 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有关疾病 和护理新生儿的知识
• 目标:家长能够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 目标: 能 • 措施:1.向家长讲解有关疾病和护理新生儿 措施: 的知识,解除家长的焦虑紧张 2. 及时向家属说明患儿的治疗情况和 病情,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积极配合 3.心理护理 • 评价:家长对本病的护理和注意事项有所 评价: 掌握
处理严重并发症
抗休克 纠正酸中毒、 纠正酸中毒、低氧血症 减轻脑水肿 积极退黄,预防核黄疸 积极退黄 预防核黄疸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患儿白蛋白低、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与患儿白蛋白低、疾 与患儿白蛋白低 病消耗增加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有关疾病和护理 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有关疾病和护理 新生儿的知识 潜在并发症: 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
潜在并发症: 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
• 目标: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化脓性脑膜炎 目标: • 措施:1.遵医嘱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及时.足量. 措施: 规则.足疗程) 2.监测生命体征、SPO2等变化,如出现异 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 3.密切观察病情: 如患儿出现持续发热、激 惹、面色青灰、颈部抵抗、呕吐、前囟饱满、两 眼凝视、呼吸暂停提示有化脓性脑膜炎可能 • 评价:患儿住院期间暂未出现以上并发症 评价:
表皮葡萄球菌
已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之一 • 特性 产生细胞外粘液, 附着表面 特性:产生细胞外粘液, 产生细胞外粘液 • 感染途径 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及皮肤接触 感染途径:静脉插管、 静脉插管
• 预防:加强各种导管的消毒和管理 加强各种导管的消毒和管理
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和清洁 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 合并症
肺炎、脑膜炎、 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 肠结肠、化脓性关节炎、 肠结肠、化脓性关节炎、 骨髓炎
辅助检查
• 血细菌培养(金标准) 血细菌培养(金标准) • 血清涂片找细菌 • 检测细菌抗原
•应在用抗生素前做 应在用抗生素前做 •严格消毒 严格消毒 •取血量要足(至少 0.5 取血量要足( 取血量要足 mL) •已用抗生素者作L型细 已用抗生素者作L 已用抗生素者作 菌培养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行厌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行厌 氧菌培养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患儿白蛋白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与患儿白蛋白 低、疾病消耗增加有关
• 目标 目标:患儿住院期间吃奶正常,体重增加 • 措施:1.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少量多餐,细 措施 心喂养 2.定期监测体重变化 3.加强病情观察 • 评价 评价:患儿住院期间体重增加: 3.65kg(12.1) 3.775kg(12.3) 4.0kg(12.6)
• 急相蛋白
•反应最灵敏 反应最灵敏 •感染 ~8h内↑,8~60h达高 感染6~ 内 , ~ 达高 感染 峰(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指标 ) •感染控制后迅速 (评估抗生 感染控制后迅速↓( 感染控制后迅速 素疗效和指导抗生素程 )
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早期、联合、足量、 抗生素治疗:早期、联合、足量、注意 药物毒副作用 处理严重并发症 支持治疗 免疫治疗 清除感染灶
• T细胞对特异抗原反应差,细 细胞对特异抗原反应差, 菌侵入机体易引起全身感染
病原菌
• 地区差异明显:我国主要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地区差异明显:我国主要是葡萄球菌、 为主
葡萄 球菌
• 近年:由于极低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和血管导管、 近年:由于极低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和血管导管、 气管插管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表皮葡萄球菌、 气管插管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表皮葡萄球菌、 克雷白杆菌, 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等条件致病菌败血症增多
新生儿败血症
定义
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 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 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病因
1.自身因素 1.自身因素 2.病原菌 2.病原菌 3.感染途径 3.感染途径
自身因素
• 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屏障 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 功能差, 功能差,血中补体少
• 白细胞在应激情况下杀菌能力 下降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 目标:患儿一周内体温逐步恢复正常 目标: • 措施:1. 保持室温22-24℃,湿度55%-65%,定时 措施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监测体温q4h,37.8≤T <38.5 ℃,散包 降温;T≥38.5 ℃,予温水擦浴,密切观察生命体 征变化 3.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效果及 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严格无菌操作及手消毒,避免交叉及二重 4. 感染 • 评价:患儿体温三天内已恢复正常,12.9体温: 评价: 36.8~37.4 ℃
病史汇报
• • • • 12.1 患儿可闻及鼻塞,未闻及痰鸣音 12.5 病危 病重 12.1~12.6 患儿奶量完成,体重增加 12.7患儿高热,最高体温39.0℃,四肢稍凉, 全身可见花斑,予减少盖被、温水擦浴, 带手足套,医嘱静脉用药(强力阿莫仙)
病史汇报
• 12.8 患儿体温仍高,波动在38~38.5℃, 呼 吸、心率较快,予减少盖被,温水擦浴,测血 压q6h,心电、氧饱监护 血常规示RBC2.59*1012/L,超敏 CRP>5.0mg/l,常规CRP12.1mg/l • 12.9 患儿体温降至正常:36.8~37.4 ℃ • 12.10 停心电监护,测血压bid
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性 脐炎、 感染
较高
死亡率
较低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和体征
发热或体温不 发热或体温不升
“五不” 五
不吃 不哭 反应差、嗜睡( 反应差、嗜睡(不动) 体重不 体重不增
临床表现
特殊表现
黄疸
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
休克
临床表现
• 其他
呕吐、腹胀、 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 呼吸窘迫或暂停、 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