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操作系统的作用

磁盘碎片
其实磁盘碎片应该称为文件碎片,是因为文件被分散保存到整个磁盘的不同地方,而不是连续地保存在磁盘连续的簇中形成的。当应用程序所需的物理内存不足时,一般 磁盘管理
操作系统会在硬盘中产生临时交换文件,用该文件所占用的硬盘空间虚拟成内存。虚拟内存管理程序会对硬盘频繁读写,产生大量的碎片,这是产生硬盘碎片的主要原因。其他如IE浏览器浏览信息时生成的临时文件或临时文件目录的设置也会造成系统中形成大量的碎片。文件碎片一般不会在系统中引起问题,但文件碎片过多会使系统在读文件的时候来回寻找,引起系统性能下降,严重的还要缩短硬盘寿命。另外,过多的磁盘碎片还有可能导致存储文件的丢失。
磁盘碎片的产生
在磁盘分区中,文件会被分散保存到磁盘的不同地方, 磁盘管理
而不是连续地保存在磁盘连续的簇中。又因为在文件操作过程中,Windows系统可能会调用虚拟内存来同步管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各个程序对硬盘频繁读写,从而产生磁盘碎片。
磁盘的工作原理
知道了磁盘碎片的产生原因之后,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程序运行时磁盘的读写动作。一般运行一个程序时,磁盘驱动器的磁头所做的工作是先搜索该程序运行必需的文件,然后读取数据,最后做读后处理——将数据传送至磁盘高速缓存(Cache)和内存中。搜索时间在硬盘性能指标中被称为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单位为毫秒(ms),目前主流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小于9.5ms。如果能将应用程序的相关文件放在磁盘的连续空间内,磁头搜索的时间将会减少很多。 读取时也是如此,磁盘读取位于磁头下方扇区的数据所需时间仅磁盘管理
为将磁头移到另一地点再读取相同数据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读盘时,系统先检查数据是否在高速缓存中,如果有则直接读取;如果没有则访问磁盘,也就是读盘。当需要多次读取同一份数据时,Cache的作用很大,但对于第一次读取某个文件,Cache就无能为力了。于是搜索时间和读取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程序执行的效率。 当然上面的全部解释也可以概括为上学时老师那象形化的讲解:记设_为删除文件后留下的空间,1为磁盘文件,假如目前已经凌乱了的磁盘空间为:_1_11_1_,那么这时如果你想复制文件111进去,那么这个空间肯定是无法装入了,只能再次将文件111零散的插入,当然这也就降低了文件读取的效率,可如果将磁盘整理后,那空间就会变成1111____,那么此前的文件111就可以以最整齐的方式复制进去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证明只要硬件制造工艺

没有改变,物理介质没有改变,那么无论它的性能提高多少,以上的原理也都是绝对存在并且适用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在使用中确实会被"手感"所蒙蔽,误认为自己的硬盘很优秀并且没有感觉到速度变慢而不去做磁盘整理。所以要说的就是坚持定期整理硬盘在目前仍然是毫无疑问的。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定期的硬盘碎片整理减少了硬盘的磨损。不管怎么说,让硬盘的磁头从1处读取文件总比从8处读取要容易得多。因此,一个每两周或四周整理一次的硬盘的寿命绝对比一个永远不整理的硬盘长。
XP下进行分区操作
Windows看似庞大,却也是由一个个模块组成,要精通Windows就要从模块着手。在Windows中,"控制面板"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模块,对于新手来说,从"控制面板"入手磁盘管理
逐步了解Windows操作很有必要。
"磁盘管理"不简单
"磁盘管理"是控制面板"计算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利用磁盘管理工具可以一目了然地列出所有磁盘情况,对各个磁盘分区进行管理操作。对于新手来说,磁盘管理工具可以让他们不需要借助第三方磁盘工具软件来完成一些重要的操作。比如电脑安装了双硬盘,盘符发生混乱,就可以通过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工具直接更改盘符。
磁盘盘符轻松换
如果电脑光驱盘符和硬盘盘符不正常,光驱盘符是D,硬盘盘符是C、E、F、G,要求将D盘与G盘互换。更换Windows中的盘符的确有点难度,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当然,一旦学会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工具对盘符进行更换,那么事情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Step1打开“磁盘管理”
在Windows中,进行盘符更换必须用到"磁盘管理"这个功能,那么这个工具在哪儿才能找到呢?单击"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这个时候就会弹出一个如图1的"计算机管理"窗口。选中左边窗格的"磁盘管理"并单击,在右边窗格中就看到这台电脑所有磁盘情况。注:"磁盘管理"除了进行盘符更换之外,还可以进行格式化分区、创建新分区和查看分区属性等操作。 Step2改变硬盘盘符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由于是光驱和硬盘盘符互换,所以必须先将硬盘盘符更换成一个空闲盘符,然后将光驱盘符直接更换成硬盘先前使用的盘符,再将已经更换成空闲盘符的硬盘换成光驱最先使用的盘符,从而达到互换盘符的目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先对硬盘盘符进行操作。这里选择硬盘G,右击之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更改驱动器名称和路径"(图1)。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更改"按钮(图2),弹出"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点选"指派以下驱动器",再单击

右面的下拉按钮,选择一个空闲盘符,如K。到此为止,给硬盘G成功更改了盘符. 注:如果直接将某个分区更换为空闲盘符,而不是互换盘 磁盘管理
符,直接选择指定的空闲盘符就可以了。Step3改变光驱盘符 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光驱盘符D更改为G,方法类似对硬盘的操作。右击光驱盘符D,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更改驱动器名称和路径→更改→选择新的驱动器号",在下拉菜单选择G盘符,单击确定按钮。接着如法炮制,将硬盘K按照相同方法再更改为D,重新启动计算机。到此为止,成功将光驱和硬盘盘符进行了互换。
分区大小随便调
很多时候,如果需要调整硬盘分区。这就需要使用磁盘管理工具进行分区调整。在这里以F盘重新划分为两个分区为例进行介绍。 注:尽管这种调整不会对操作系统造成危害,但更改后分区数据会丢失。因此在调整之前务必将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Step1删除目标分区
打开"磁盘管理"选项,鼠标右击F盘盘符,选择"删除逻辑驱动器"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图3),此时F盘就会变成"可用空间"状态(图4)。
Step2新建分区
磁盘管理
鼠标右击"可用空间"盘符,选择"新建逻辑驱动器",打开"新建磁盘分区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选择分区类型"对话框,选择"逻辑驱动器"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指定分区大小"对话框中,必须根据需要在"分区大小"框中输入准备重新创建的硬盘分区的大小。接着选定盘符和路径,继续单击"下一步"按钮,进行格式化分区操作。
Step3格式化分区
如果要让新建分区被系统识别,必须进行格式化操作。在"格式化分区"对话框中,系统提示:"要在这个磁盘分区上储存数据,您必须先将其格式化"。设置完毕后单击"下一步",会看到一个"正在完成新建磁盘分区向导"的对话框,最后单击"完成"按钮,系统会对刚刚创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 按照同样的方法,根据需要将剩余硬盘空间划分成另一个分区就OK了。 注:在"按下面的设置格式化这个磁盘分区"选项中的"文件系统"处 磁盘管理
,必须指定是用FAT32还是NTFS分区格式进行格式化。"分配单位大小"和"卷标"都可以采用缺省值。同时别忘记选中"执行快速格式化"(图5)。
历代磁盘碎片整理
Win98时代——
在Windows98时代。那时的Defrag图例非常形象,用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小方格来代表不同状态下的磁盘簇,等什么时候这些青颜色的小方格全部变成蓝颜色之后(整理完成的颜色),磁盘碎片整理即告完成。不过,那时的Defrag,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就是速度极慢,简直和绣

花没什么两样。其次,碎片整理程序也对硬盘写入非常敏感,一旦检测到有数据写入迹 磁盘管理
象,当前所有的进度就会全部归零,如图1所示。WinXP时代 如今,市场上的硬盘容量早已翻了几番。同时,处于主宰地位的操作系统也已经易主为WinXP。如今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早已不是原来那个样子,而是换成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彩色图形,不同类型的簇被直接按比例标以不同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醒目。当然,为了照顾那些"肚量越来越大"的硬盘们,新版Defrag的整理速度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唯一不足的就是,XP版碎片整理工具在工作中,会占用大量的CPU及硬盘资源,导致系统反应非常迟钝,根本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如图2所示。
Vista时代
在Vista系统中,启动磁盘碎片整理也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开始"菜单→附件→系统工具"来启动“磁盘碎片整理”,二是直接在目标卷的图标上右击鼠标,然后再从"属性"对话框的"工具"标签下,点击"开始整理"按钮。和老版碎片整理工具相比,Vista版Defrag则要显得整洁很多,偌 磁盘管理
大的界面中只有两组模块——"计划任务"和"碎片整理",如图3所示。
Vista高效的碎片整理
众所周知,在XP系统下,是没办法让磁盘碎片整理自动进行的("计划任务"只能让其定时启动),所有的操作都需要用户手工完成。而Vista版碎片整理工具与其最大 磁盘管理
的不同,就在于能够真正实现定点定时地整理磁盘。而且,如果对系统默认的整理周期不满意,还可以通过点击“修改计划”直接更改。除此之外,Vista版碎片整理工具在启动后会自动对当前卷进行扫描,并依据扫描结果提出下一步操作意见。而如果接受建议,只要再点击一下"立即进行碎片整理"按钮就可以了。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在这一版本中,Defrag已经完全取消了图例显示,甚至就连最基本的整理进度都没有列示出来,多少还是有些令人费解的,如图4所示。
实测资源占用情况
以前,之所以很多时候都懒得去整理磁盘碎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运行碎片整理的时候,电脑反应相当迟钝,几乎无法再完成其他任何工作,而这对于光阴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几乎就是难以忍受的。不过,到了Vista时代以后,这个问题终于被解决了。 在Vista系统中,即使系统正在运行磁盘碎片整理,系统也能像往常一样正常工作。不仅听不到硬盘那吱吱嘎嘎的怪叫声,而且也几乎感觉不到性能方面的下降。同时,一起运行的任务管理器似乎也能证明这点,如图5所示。
实测系统优化效果
Vista的磁盘碎片整理大约进行了一个半小

时以后便自动结束了, 磁盘管理
随后,Defrag的主界面上也显示出"文件系统性能正常"的提示,如图6所示。那么,这整理之后的硬盘和整理之前,到底又会有哪些不同呢?还是让PCMark来回答吧,如图7所示。
VistaDefrag的与众不同
按理说,磁盘碎片整理完毕,性能测试也有了结果,测试也就该告一段落了。可偏偏事与愿违,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完成Vista下的测试并回到XP系统后,打开了XP系统下的碎片整理工具,在经过一番短暂的等待之后,软件却报告,目标卷仍存在"22%的磁盘碎片",并建议立即进行整理,如图9所示.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系统搞错了吗?于是用另一款碎片整理工具Ultimat 磁盘管理
eDefrag进行检测,但检测的结果同样不容乐观,如图10所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最终,还是在命令提示符版Defrag(Vista系统下)中找到了答案,如图11所示。 原来,在Vista版Defrag中,如果目标卷的文件格式为NTFS,那么所有大于64MB的文件碎片将不会被计入到碎片统计信息中。而按照这个提示,手工对XPDefrag提交的分析报告进行了汇总,发现小于64MB的文件碎片仅有81个,占报告碎片总额的18%。如果将这个比例代入到前面那个22%的初始报告值中,这些符合Vista标准的磁盘碎片将仅有3.96%,而这样的结果,对于Vist 磁盘管理
a系统来说,的确也已算不上是碎片了。从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相比以前版本,Vista版磁盘碎片整理工具在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进。不仅整理速度更快,而且曾经最让人诟病的资源占用率大的毛病也已经基本解决,再加上现在可以轻松地定期自动整理。可以说,如今的Defrag已经足以满足我们的使用了。
磁盘整理工具
(1)VoptXP 磁盘管理
(2)Defraggler (3)O&ODefragPro (4)UltraDefrag (5)Diskeeper
磁盘查错程序
硬盘查错顾名思义就在查找硬盘的逻辑错误 磁盘管理
诺顿磁盘医生2008
XP下分区软件
PowerQuestPartitionMagic V9.0
磁盘管理疑难解答
添加到系统的基本磁盘分区未出现在“磁盘管理”卷列表视图中。 原因: 在存储区域网络 (SAN) 环境中,为了获得更好的互操作性,在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和 Windows Server 2003, Datacenter Edition 上,添加到系统的基本磁盘上的卷在默认情况下不会自动安装和分配驱动器号。 动态磁盘在添加到系统后会显示为“外部”。要使用这些卷,必须导入这些“外部”磁盘,然后让这些卷“联机”。 可移动媒体设备(如 Zip 或 Jaz 驱动器)和光盘(如 CD-ROM 或 DVD-RAM)总由系统自动装载。 解决方案:通过分配

驱动器号,或通过使用“磁盘管理”、DiskPart、mountvol 命令创建装载点,来手动装载基本卷。 有关如何指派驱动器号的说明,请参阅指派、更改或删除驱动器号。 有关 DiskPart 或 mountvol 命令的详细信息,请参阅 DiskPart 或 Mountvol。 基本磁盘的状态为“未初始化”。 原因: 磁盘没有有效的签名。安装新磁盘后,操作系统必须写入磁盘签名、扇区标记的末端(也称为签名字)、主启动记录或 GUID 分区表,然后才能在该磁盘上创建分区。安装新磁盘后第一次启动“磁盘管理”时,将会显示向导,该向导会提供操作系统检测到的新磁盘列表。如果在写入磁盘签名前取消该向导,则磁盘状态仍然是“未初始化”。 解决方案:初始化该磁盘。磁盘状态会暂时更改为“正在初始化”,而后是“联机”状态。有关如何初始化磁盘的说明,请参阅初始化新磁盘。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基本磁盘或动态磁盘的状态为“不可读”。 原因: 基本磁盘或动态磁盘不可访问,并且可能遇到硬件故障、受到破坏或 I/O 错误。系统的磁盘配置数据库的磁盘副本可能被破坏。显示“不可读”状态的磁盘上会出现一个错误图标。 当磁盘正在转动或“磁盘管理”正在重新扫描系统中的所有磁盘时,磁盘也可能显示“不可读”状态。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读磁盘已经出现故障并且不可恢复。对于动态磁盘,“不可读”状态通常是由于磁盘的某一部分受到破坏或发生 I/O 错误而产生的,而不是整个磁盘出现故障。 解决方案: 重新扫描磁盘或重新启动计算机,以查看磁盘状态的变化。有关如何重新扫描磁盘的说明,请参阅更新磁盘信息。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动态磁盘的状态为“外部”。 原因: 当将动态磁盘从另一台运行 Windows 2000、Windows XP Professional、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Itanium) 或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转移到本地计算机时,就会显示“外部”状态。显示“外部”状态的磁盘会出现一个警告图标。 在某些情况下,以前连接到系统的磁盘也会显示“外部”状态。动态磁盘的所有配置数据都存储在所有的动态磁盘上,因此当所有动态磁盘都出现故障时,系统所拥有的磁盘信息就会丢失。 解决方案: 将磁盘添加到计算机的系统配置中以便可以访问该磁盘上的数据。要把磁盘添加到计算机系统配置中,请导入外部磁盘(右键单击该磁盘,然后单击“导入外部磁盘”)。如果导入外部磁盘,则该磁盘上已有的任何卷都变成可见并且可以访问。 有

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动态磁盘的状态为“联机(错误)”。 原因: 动态磁盘的某个磁盘区域出现 I/O 错误。出现错误的动态磁盘上将显示警告图标。 解决方案: 如果 I/O 错误是暂时性的,可以重新激活该磁盘,使其返回到“联机”状态。有关如何使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丢失或脱机的动态磁盘。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动态磁盘的状态为“脱机”或“丢失”。 原因:“脱机”动态磁盘可能会损坏或间歇性地处于不能使用的状态。在脱机动态磁盘上将显示一个错误图标。 如果磁盘的状态是“脱机”而且磁盘名称变为“丢失”,则表明虽然该磁盘最近在系统上可用,但现在无法找到或识别。丢失的磁盘可能被破坏、断电或断开连接。 解决方案: 将处于“脱机”和“丢失”状态的磁盘恢复为联机状态 修复任何磁盘、控制器或电缆问题并确保物理磁盘已经打开、已经插入并连到该计算机上。接着,使用“重新激活磁盘”命令使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有关如何重新激活丢失或脱机动态磁盘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丢失或脱机的动态磁盘。 如果磁盘状态仍保持为“脱机”,磁盘名称仍保持为“丢失”且确定无法修复磁盘故障,则可以从系统中删除该磁盘(右键单击该磁盘,然后单击“删除磁盘”)。但是,您必须删除该磁盘上的所有卷(或镜像)后才能删除磁盘。可以通过删除镜像而不是删除整个卷来保存该磁盘上的任何镜像卷。删除卷会破坏该卷中的数据,因此只有在完全确定磁盘是永久性损坏并且无法再用时才删除磁盘。 要让脱机而且磁盘名称仍为 Disk #(而不是“丢失”)的磁盘返回联机,请尝试以下一种或多种操作: 在“磁盘管理”中,右键单击该磁盘,然后单击“重新激活磁盘”以使其返回到联机状态。如果磁盘状态仍保持为“脱机”,请检查电缆和磁盘控制器,并确保物理磁盘正常。纠正任何问题并尝试重新激活磁盘。如果成功地重新激活磁盘,则该磁盘上的任何卷都将自动返回到“正常”状态。在事件查看器中,检查事件日志,看是否有诸如“no good config copies”之类的磁盘相关错误。如果事件日志中包含有“no good config copies”错误,请与“Microsoft 产品支持服务”联系。将该磁盘拿到其他计算机上试试。如果在其他计算机上能让该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则极有可能是该磁盘不能返回“联机”的计算机的配置有问题。将该磁盘拿到具有动态磁盘的其他计算机上试试。在那台计算机上导入

该磁盘,然后将其重新移回不能“联机”的计算机上。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基本卷或动态卷的状态为“失败”。 原因: 基本卷或动态卷无法自动启动,磁盘已损坏或文件系统已破坏。除非磁盘或文件系统能够修复,否则“失败”状态表示数据丢失。 解决方案: 如果是处于“失败”状态的基本卷,要确保基础物理磁盘已打开、插入并正确连接到计算机。基本卷不可能有其他的用户操作。 如果是处于“失败”状态的动态卷,要确保基础磁盘已联机。否则,将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如果成功,将自动重新启动卷并返回“正常”状态。有关如何使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丢失或脱机的动态磁盘。 如果动态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但动态卷尚未返回到“正常”状态,则可以手动重新激活该卷。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 如果动态卷是带有陈旧数据的镜像卷或 RAID-5 卷,则使基础磁盘联机并不能自动重新启动卷。如果包含当前数据的磁盘已断开连接,则应首先使这些磁盘联机(允许数据同步)。否则,请重新手动启动镜像卷或 RAID-5 卷,然后运行错误检查工具或 Chkdsk.exe。 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有关描述如何运行错误检查工具的说明,请参阅检查和修复磁盘错误。要运行 Chkdsk.exe,请依次单击“开始”、“运行”,键入 Chkdsk,然后单击“确定”。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基本卷或动态卷的状态为“未知”。 原因: 当卷的引导扇区损坏(可能是病毒所致)且无法访问该卷上的数据时,将会出现“未知”状态。当安装了新磁盘但没有成功完成创建磁盘签名的向导时,也会出现“未知”状态。 解决方案:初始化该磁盘。有关如何初始化磁盘的说明,请参阅初始化新磁盘。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动态卷的状态为“不完整的数据”。 原因:只移动了多磁盘卷上的部分磁盘。该卷上的数据将被破坏,除非移动并导入包含该卷的剩余磁盘。 解决方案:将包含多磁盘卷的所有磁盘移到计算机上,然后导入这些磁盘。有关如何移动和导入磁盘的说明,请参阅将磁盘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 如果不再需要多磁盘卷,则可导入磁盘并在上面创建新卷。右键单击状态为“失败”或“失败的重复”的卷,然后单击“删除卷”。右键单击该磁盘,然后单击“新建卷”。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动态卷

的状态为“正常(有危险)”。 原因: 该动态卷目前可以访问,但是基础动态磁盘上检测到 I/O 错误。如果动态磁盘的任何部分检测到 I/O 错误,则该磁盘的所有卷都将显示“正常(有危险)”状态,同时在该卷上显示警告图标。 当该卷的状态为“正常(有危险)”时,基础动态磁盘的状态通常为“联机(错误)”。 解决方案: 将基础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一旦磁盘返回“联机”状态,该卷将返回“正常”状态。如果仍显示“正常(有危险)”状态,则可能是磁盘出现故障。请尽快备份数据并更换磁盘。有关如何使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丢失或脱机的动态磁盘。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无法使用“磁盘管理”或 DiskPart 管理带区、镜像或 RAID-5 卷。 原因: 某些非 Microsoft 的磁盘管理产品替代了用于高级磁盘管理的 Microsoft 逻辑磁盘管理器 (LDM),这些产品可能会禁用 LDM。 解决方案: 如果您正使用禁用了 LDM 的非 Microsoft 磁盘管理软件,则请与该非 Microsoft 磁盘管理软件的供应商联系,以寻求磁盘配置问题排查方面的支持或援助。 镜像卷的状态为“数据没有重复”。 原因: 只导入了镜像卷的一半而不是全部。在“磁盘管理”中,镜像卷的导入部分将接收到“失败的重复”状态,而包含镜像未导入部分的磁盘将接收到“丢失”状态。可以在以后导入“丢失”的磁盘来还原冗余。 解决方案: 同时将跨越该卷的所有磁盘移动到新计算机上,然后同时导入所有的磁盘。有关如何移动和导入磁盘的说明,请参阅将磁盘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 如果不再需要镜像卷,可以中断镜像,同时将镜像的导入部分保留为简单卷。右键单击处于“失败的重复”状态的镜像卷,然后单击“删除镜像”。在“删除镜像”对话框中,单击处于“丢失”状态的磁盘,然后单击“删除镜像”。处于“失败的重复”状态的镜像的导入部分将变为处于“正常”状态的简单卷。有关如何中断镜像卷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从镜像卷中删除镜像。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镜像卷的状态为“失败”。 原因: 镜像卷无法自动启动,或磁盘已损坏。除非磁盘能够修复,否则“失败”状态表示数据丢失。 解决方案:确保基础物理磁盘已经打开、接好并连到计算机上。确保基础物理磁盘处于联机状态。如果未联机,将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如果成功,卷将自动重新启动并改变为“失败的重复”状态。

有关如何使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丢失或脱机的动态磁盘。 如果动态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但动态卷尚未返回到“正常”状态,则可以手动重新激活该卷。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 如果动态卷是带有陈旧数据的镜像卷,则使基础物理磁盘联机并不能自动重新启动卷。如果包含当前数据的磁盘已断开连接,则应首先使这些磁盘联机(允许数据同步)。否则,请重新手动启动镜像卷,然后运行错误检查工具或 Chkdsk.exe。 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有关描述如何运行错误检查工具的说明,请参阅“检查和修复磁盘错误”。要运行 Chkdsk.exe,请依次单击“开始”、“运行”,键入 chkdsk,然后单击“确定”。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镜像卷的状态为“失败的重复”。 原因: 镜像卷的一个或两个成员出现了故障,卷将不再具有容错能力。要避免数据丢失,应尽快尝试修复该卷。 解决方案: 如果动态磁盘的状态为“脱机”或“丢失”(完全无法访问),则丢失或脱机磁盘的图形视图中将显示图标“(X)”。有关如何修复镜像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连接磁盘并修复镜像卷。 如果磁盘状态为“联机(错误)”,则磁盘的图形视图中将显示“(!)”图标。有关如何重新激活磁盘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镜像卷。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镜像卷的状态为“陈旧数据”。 原因:如果要尝试导入包含镜像卷的磁盘,但是该磁盘上的一个卷包含有陈旧的镜像信息,则“导入外部磁盘”对话框中将显示“陈旧数据”状态。如果要移动的磁盘上的卷在移动之前的状态不是“正常”,则可能会出现该问题。 解决方案: 将磁盘移回原来所在的计算机。在“磁盘管理”中,单击“操作”,按后单击“重新扫描磁盘”,或重新启动计算机以确保所有磁盘都安装正确。 如果移动磁盘之前,该卷显示“失败的重复”状态,则将磁盘移回原来的计算机后,该卷仍显示“失败的重复”状态。要确保带有陈旧镜像信息的磁盘状态不为“脱机”。如果为“脱机”状态,请检查任何硬件故障,如果必要应重新连接磁盘,然后将其返回到联机状态。有关如何将镜像卷返回到联机状态的说明,请参阅重新连接磁盘并修复镜像卷。 如果该卷仍显示“失败的重复”状态,请重新激活该卷。“磁盘管理”会尝试将这个卷返回到联机状态。您将看到一

则警告信息,指出“磁盘管理”无法恢复这个卷上的全部数据。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 如果“磁盘管理”成功将卷返回到联机状态,则卷的状态将变为“正常”,且磁盘上的镜像卷将被重新同步化。现在可将包含该卷的所有磁盘都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附加这些磁盘,然后同时导入所有这些磁盘。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RAID-5 卷的状态为“数据没有重复”。 原因: 只移动了 RAID-5 卷中的部分磁盘而不是全部。如果选择只留一个磁盘不导入而导入其他全部磁盘,则 RAID-5 卷将接收到“失败的重复”状态。如果 RAID-5 卷中丢失了多个磁盘,则该卷将接收到“失败”状态。 解决方案: 同时将该卷上的所有磁盘移动到新计算机上,然后同时导入所有的磁盘。有关如何移动和导入磁盘的说明,请参阅将磁盘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 如果 RAID-5 卷中只留一个磁盘没导入而导入了其他全部磁盘,则该卷将接收到“失败的重复”状态。右键单击该卷,然后单击“修复卷”。选择另一个适当的动态磁盘以修复 RAID-5 卷。在 RAID-5 卷返回到“正常”状态后,可右键单击丢失的磁盘,然后单击“删除磁盘”。 如果不再需要 RAID-5 卷,则可导入磁盘并在上面创建新卷。RAID-5 卷接收到“失败的重复”或“失败”状态。右键单击该卷,然后单击“删除卷”。右键单击每个磁盘,然后单击“新建卷”。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RAID-5 卷状态为“失败”。 原因: RAID-5 卷无法自动启动,或磁盘已损坏。除非磁盘能够修复,否则“失败”状态表示数据丢失。 解决方案:确保基础物理磁盘已经打开、接好并连到计算机上。确保基础物理磁盘处于联机状态。如果未联机,将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如果成功,卷将自动重新启动并返回到“正常”状态。有关如何使磁盘返回到联机状态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丢失或脱机的动态磁盘。 如果 RAID-5 卷返回到“联机”状态,但卷尚未返回到“正常”状态,则可以手动重新激活该卷。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 如果动态卷是带有陈旧数据的 RAID-5 卷,则使基础磁盘联机并不能自动重新启动卷。如果包含当前数据的磁盘已断开连接,则应首先使这些磁盘联机(允许数据同步)。否则,请重新手动启动 RAID-5 卷,然后运行错误检查工具或 Chkdsk.exe。 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有关描述如

何运行错误检查工具的说明,请参阅“检查和修复磁盘错误”。要运行 Chkdsk.exe,请依次单击“开始”、“运行”,键入 chkdsk,然后单击“确定”。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RAID-5 卷状态为“失败的重复”。 原因: RAID-5 卷的一个成员出现故障,而且该卷不再具有容错能力。要避免数据丢失,应尽快尝试修复该卷。 解决方案:如果动态磁盘的状态为“脱机”或“丢失”(完全无法访问),则丢失或脱机磁盘的图形视图中将显示图标“(X)”。有关如何修复 RAID-5 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连接磁盘并修复 RAID-5 卷。 如果磁盘状态为“联机(错误)”,则出现部分故障磁盘的图形视图中将显示“(!)”图标。有关如何重新激活磁盘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 RAID-5 磁盘。 有关卷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卷状态说明。 有关磁盘状态说明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磁盘状态说明。 RAID-5 卷的状态为“陈旧数据”。 原因:如果要导入包含 RAID-5 卷的磁盘,但是磁盘上的一个卷包含陈旧的奇偶校验信息,则“导入外部磁盘”对话框中将显示“陈旧数据”状态。如果要移动的磁盘上的卷在移动之前的状态不是“正常”,则可能会出现该问题。 解决方案:将磁盘移回原来所在的计算机。在“磁盘管理”中,单击“操作”,按后单击“重新扫描磁盘”,或重新启动计算机以确保所有磁盘都安装正确。 如果移动磁盘之前,该卷显示“失败的重复”状态,则将磁盘移回原来的计算机后,该卷仍显示“失败的重复”状态。确保包含陈旧奇偶校验信息的磁盘状态不为“脱机”。如果为“脱机”状态,请检查任何硬件故障,如果必要应重新连接磁盘,然后将其返回到联机状态。有关如何将 RAID-5 卷返回到联机状态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 RAID-5 磁盘。 如果该卷仍显示“失败的重复”状态,请重新激活该卷。“磁盘管理”会尝试将这个卷返回到联机状态。您将看到一则警告信息,指出“磁盘管理”无法恢复这个卷上的全部数据。有关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说明,请参阅重新激活动态卷。 如果“磁盘管理”成功将卷返回到联机状态,则卷的状态将变为“正常”,且磁盘上的 RAID-5 卷将开始重新生成奇偶校验。现在可以把包含该卷的所有磁盘移到另一台计算机上。但是,如果只留一个磁盘不移动而移动其他全部磁盘,则该卷将在“导入外部磁盘”对话框中显示“数据没有重复”状态。应该连接丢失的磁盘,同时导入所有的磁盘。[1]
五处入手让硬盘管理再出新巧招
想方设法让硬盘更高效、更长久地为我们

“服务”,一直是我们电脑玩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与追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先要学会对硬盘进行体贴式的管理与维护;而提到管理与维护硬盘,许多人多半会对如此老掉牙的话题不屑一顾!事实上,硬盘的管理与维护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它的管理其实和计算机的管理一样深不可测。这不,本文下面就从软处发力,贡献几则硬盘新鲜管理技巧,相信会让各位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巧妙纠错,提高硬盘读写性能
在硬盘中频繁进行一些数据删除操作、保存操作,或者频繁进行一些程序的安装操作、卸载操作后,硬盘常常会发生一些逻辑上的混乱现象,这种现象或许不会影响到眼前的文件存取操作,不过它会明显降低数据读写的效率,严重的话还能影响文件保存的安全性。事实上,当我们不小心遭遇到硬盘出现逻辑混乱现象时,我们可以借助Windows系统自带的系统查错功能,来及时为硬盘的逻辑混乱现象纠错,保证硬盘在日后存取数据时的访问速度不受影响。在对硬盘的逻辑混乱现象进行纠错时,我们不妨依照下面的步骤来操作: 首先用鼠标双击系统桌面中的“我的电脑”图标,并在其后出现的窗口中找到目标硬盘所对应的磁盘分区符号,再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分区图标,并执行快捷菜单的“属性”命令,打开对应硬盘的参数设置窗口; 其次在该参数设置窗口中单击“工具”选项卡,进入到如图1所示的选项设置页面,单击该设置页面“查错”处的“开始检查”按钮,然后在弹出的“检查磁盘”设置框中,选中“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复选项和“扫描并试图恢复坏扇区”复选项,再单击一下“开始”按钮,如此一来Windows系统就会自动对硬盘中的逻辑混乱现象进行纠错了,一旦纠错操作完毕后,我们再次对指定硬盘进行数据读写操作时,就会感觉到数据读写速度明显快了许多。
巧妙设置,恢复移动硬盘图标
当将移动硬盘插入到Windows 2003计算机系统中时,我们有时在系统的“我的电脑”窗口中看不到移动硬盘的分区图标,不过在系统任务栏右下方我们却能看到“安全删除硬件”的图标,单击该命令后系统也会弹出安全删除可移动盘的提示信息,那么为什么系统无法将移动硬盘的分区图标显示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呢,我们又该如何才能恢复移动硬盘的分区图标呢? 其实,上面的现象是Windows 2003系统为了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对移动硬盘的磁盘分区符号进行了一些分配限制。考虑到Windows 2003系统已经将移动硬盘识别出来了,只是没有为它分配合适的分区符号,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计算机管理窗口入手,来手工为目标移动硬

盘分配一个合适的分区符号,下面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当将移动硬盘正确插入到Windows 2003计算机系统后,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桌面中的“我的电脑”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管理”命令,打开本地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窗口,如图2所示; 在该管理窗口的左侧列表区域,依次展开“存储”、“磁盘管理”分支项目,在对应“磁盘管理”项目的右侧列表区域中,我们会看到本地系统有两种磁盘,其中磁盘0表示本地硬盘,而磁盘1表示的是移动硬盘; 直接用鼠标右键单击磁盘1图标,从随后出现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命令,再单击其后界面中的“添加”按钮,来为移动硬盘增加一个新的分区符号,最后单击“确定”按钮,这么一来我们日后再次进入到“我的电脑”窗口中时,就会发现移动硬盘的图标终于出现了。
巧改服务,快速进入硬盘窗口
每次访问移动硬盘中的数据信息时,我们都会使用双击硬盘分区图标的方法,进入到移动硬盘的根目录窗口,以便访问目标文件内容;可是有时我们双击移动硬盘图标后,系统迟迟无法进入到移动硬盘的根目录窗口,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呢,我们又该如何才能快速进入到移动硬盘窗口中呢? 其实引起无法快速进入移动硬盘根目录窗口的原因有很多,但除了网络病毒因素外,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和移动存储设备有关的服务不小心被设置错误了。为了提高移动硬盘根目录窗口的打开速度,我们首先应该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对系统进行彻底病毒查杀操作,如果没有发现病毒的话,那我们再按下面步骤对系统相关服务进行一下修改: 考虑到“Removable Storage”服务与移动硬盘数据的读写有关联,要是该系统服务不小心被停止运行的话,那么移动硬盘根目录窗口的打开速度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在修改“Removable Storage”的工作状态时,我们不妨依次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打开系统的控制面板窗口,然后双击其中的“管理工具”图标,再双击其后界面中的“服务”图标,打开系统服务列表窗口; 用鼠标右键单击其中的“Removable Storage”选项,执行右键菜单中的“属性”命令,进入对应服务的属性设置窗口;在该窗口“常规”选项设置页面中,我们可以轻松查看到“Removable Storage”服务此时的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要是发现该系统服务被意外停止运行的话,那我们直接单击“启动”按钮,并将该服务的启动类型修改为“自动”,再单击“确定”将“Removable Storage”系统服务重新启动起来。之后,当我们再次双击移动硬盘图标尝试进入移动硬盘根目录窗口时

,相信该窗口的打开速度会有明显提高的。
巧拒索引,延长硬盘使用期限
每当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搜索文件操作时,系统或许会弹出是否要“使将来的搜索更快一些”这样的提示,要是我们作出肯定回答时,那Windows系统就会自动启用文件索引功能,那样一来计算机系统日后即使处于待机状态,但文件索引功能仍然会对硬盘中的内容进行自动索引操作,从而使硬盘本应该在“休息”期间内无法得到有效地“休息”,长期下去硬盘使用期限肯定会受到影响。为了尽量延长硬盘的使用期限,我们必须及时拒绝系统的文件索引功能,以阻止该功能让硬盘“劳累”过度,从而影响硬盘的使用期限: 首先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桌面中的“我的电脑”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管理”命令,打开本地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窗口,在该窗口的左侧列表区域,依次展开“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分支项目; 其次在对应“服务”项目的右侧列表区域,找到其中的“Indexing Service”选项,再用鼠标左键双击该选项,打开“Indexing Service”系统服务的参数设置界面;单击该界面中的“常规”标签,进入到如图4所示的标签设置页面。在该页面“服务状态”处,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查看到“Indexing Service”系统服务此时的运行状态,要是看到该服务此时已经处于运行状态的话,那我们不妨单击图4页面中的“停止”按钮,如此一来“Indexing Service”服务就会被强行关闭了,那样的话系统日后处于待机状态时文件索引功能将不会对硬盘内容进行自动索引操作了!
巧选模式,提高硬盘传输速度
一般来说,一旦硬盘没有处于合适的工作模式下,那么硬盘在工作时它的数据传输速度就会受到明显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硬盘此时的工作模式是正确的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按照如下操作步骤就能查看并修改硬盘的工作模式了: 首先逐一单击系统“开始”菜单中的“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其后弹出的窗口中双击“系统”图标,打开本地计算机的系统属性设置界面,单击该界面中的“硬件”选项卡,并在该选项页面中单击一下“设备管理器”按钮,进入系统设备列表窗口; 其次依次展开“IDE ATA/ATAPI控制器”/“主要IDE通道”分支项目,然后用鼠标双击“主要IDE通道”项目,再单击其后界面中的“高级设置”选项卡,在对应的选项设置页面中我们就可以查看到硬盘此时的工作模式了,如图5所示; 如果我们按照前面的操作发现不到硬盘工作模式时,那多半是本地计算机中安装了VIA IDE Miniport Driver驱动;此时,我们只要单击系统任务栏右下方

的“VIA Bus Master PCI IDE Utility”快捷图标,在随后出现的窗口中就可以找到硬盘工作模式信息了。要是看到硬盘工作模式没有设置正确时,那么硬盘数据传输速度自然会受到影响,此时我们可以重新启动系统进入BIOS设置界面,将硬盘工作模式参数重新设置正确,那样一来硬盘传输速度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考虑到目前的硬盘容量都比较大,而容量大的硬盘往往工作在DMA模式下,才能有不错的传输速度,所以当发现硬盘支持DMA模式时,我们最好将硬盘工作模式设置成“DMA模式”,而不要使用常规的“PIO”工作模式。[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