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
动物学

名词解释:
1.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生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群体所组成,而且与其他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2.双名法: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
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3.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
4.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生活条件恶化时,能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停止运动或取食。
5.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6.芽球: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状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
7.两囊幼虫: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此时称为两囊幼虫。
8.辐射对称: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9.消化循环腔: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10.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它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多。
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
11.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到原肠腔,在表面有纤毛,能游动的幼虫。
12.两侧对称: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13.皮肌囊:肌肉(斜纹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紧贴而组成的,包裹全身的体壁。
14.。
动物学重点(全)

动物学重点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4、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
5、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中体表能分泌出一些胶状物质,这些物质凝固后会把自己包住,形成特殊结构,称为包囊。
6、绿眼虫靠鞭毛的摆动进行螺旋状运动。
7、绿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草履虫为横分裂。
8、纵(二)分裂:分开方式固定,沿长轴方向分成两个。
9、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和疟疾由原生动物引起)。
10、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引起痢疾。
11、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动物学基本知识

4
三、动物的分类
动物界的主要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原腔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苔藓动物门等 棘皮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5
简单介绍各门动物的特征
6
7
8
四、动物趣闻
动物:象征与禁忌
千姿百态的动物,绝大多数是人类的朋友,然而,世界各地 由于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待动物的态度也不尽 相同。有的动物在一些国家是宠物,而在另一些国家却被划 入禁忌之列而受到贬斥。 孔雀在东南亚国家被视为美丽的象征,印度还把它定为国鸟。 但在欧洲却被视为淫岛、祸鸟,甚至连孔雀开屏也被视为自 我吹嘘。 熊猫活泼可爱,是世界珍兽之一,许多国家都视为宠物。但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却对其忌讳。因其形体近似 肥猪。 大象在斯里兰卡被视为庄严的象征,印度把它视为吉祥物, 美国共和党把它作为党徽。但在欧洲人的词汇里,大象却是 笨拙的同义词。在英国忌用大象图案。 9
第二讲 动物学的基本知识
一、动物学的含义和研究历史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它是以辨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 构、生活习性、繁殖与选种、分布规律、历史发展、生 命活动等的特征和规律的学问。 动物学历史悠久,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以渔猎为 主的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认识了一些与人类相处的动 物习性,从而试养家畜、家禽等有益动物,防止有害动 物。
18
[几种动物的体重] 犀牛重2吨以上 河马重3吨 欧洲野牛重800-1000千克 长颈鹿重500千克 北极熊重800千克 棕熊重400 千克 狮子重200--250千克 东北虎重320千克 大羚羊 重500千克
物种名词解释动物学

物种名词解释动物学
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动物。
它涉及到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进化、生理、行为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在动物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
1. 动物:指地球上多细胞、异养、能感知和对外界作出反应的有机体。
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 无脊椎动物:指没有脊柱或脊椎骨的动物,如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 脊椎动物:指具有脊柱或脊椎骨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4. 进化:指生物种群遗传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等各种机制。
5. 形态学:指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的学科,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结构。
6. 生理学:指研究动物生命活动和机能的学科,包括神经、肌肉、循环、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
7. 行为学:指研究动物行为模式、交流、社会结构和适应性行为等的学科。
8. 生态学:指研究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包括种群动态、食物链、生态位等内容。
这些名词是动物学中常用且重要的概念,通过对它们的解释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多样性、进化和生态角色。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文档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学、行为和分类等内容。
在动物学的研究中,涉及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动物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动物的世界。
1. 动物的分类动物界是生命界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单位。
按照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动物界中的动物按照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进化历史等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
在动物分类学中,我们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2. 动物的形态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是其外部构造和内部结构的总称。
在动物的形态学研究中,我们通常从动物的体型、体表覆盖物、感觉器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器官、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来分析动物的形态特征。
3. 动物的生理动物的生理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在动物的生理学研究中,我们通常会关注动物的代谢过程、生物节律、能量转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反应、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方面。
4. 动物的生态学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种群密度、生态位、种间关系、食物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5.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表现出来的行动。
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生存行为、求偶行为、交流行为、领地行为、迁徙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和逃避行为等方面。
6. 典型动物的举例在动物学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关注一些典型的动物进行研究。
比如说,我们会关注犬科动物中的犬和狐狸、豹科动物中的猛兽和狮子、猫科动物中的猫和虎、大象科动物中的大象以及鲸目动物中的鲸等。
7. 动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是指动物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种变异和物种选择等现象。
在动物的进化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起源、进化历史、分类演化、形态进化、生理进化和行为进化等方面。
什么是动物学

什么是动物学所谓的“动物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各种动物生活习性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学科,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吧!大家知道,大自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地球上现有的动物已达150余万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由于受自身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每种动物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具备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例如:海洋中的动物以游泳为主,体内含有发达的肌肉系统,并且具有鱼鳞或鳍的保护,其中以大王乌贼和鱿鱼最典型;陆地上的动物以四肢行走为主,体表被毛,有的体表覆盖羽毛或鳞片,有的前肢变为翅,有的足上有爪。
哺乳动物的种类较少,但数量却很庞大,其中主要以食草为主,它们的祖先与爬行动物和恐龙有关,故又称为古脊椎动物;鸟类中有些种类像猫一样善于奔跑,它们属于灵长目,人们把它叫作翼手目,另一些种类却有一对特别的翅膀,属于有袋类。
再说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则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属于哺乳动物,脑容量大,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语言能力极强,除此之外,还会制造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与动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你到医院去做个检查,会发现很多病人既没有经过任何药物治疗,也没有进行任何手术治疗,他们却健康地生活着,这说明什么?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动物养生保健的知识。
同样,如果一个人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便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远离癌症、心脏病等慢性病的困扰。
动物的作用人类从动物那里学会了捕猎,学会了钻木取火、搭房子、缝衣服、烧饭吃,甚至发展到可以运用知识、智慧,驾驭日益复杂、日趋庞大的机器,所以我们说: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人类又是动物的老师。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许多著名人物,像达芬奇、爱迪生、贝多芬、牛顿等,他们的成功都与动物有关。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1.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式包括按体腔类型划分,冷血和热血动物划分,按营养类型划分等。
2.动物的组织结构:动物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层次。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器官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的集合,系统是由相互协同工作的器官组成的。
3.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后代,无性生殖是通过一个个体产生与其相同的后代。
4.动物的呼吸方式:动物的呼吸方式可以通过体表进行,也可以通过呼吸器官进行。
体表呼吸主要发生在较小的动物身上,而呼吸器官比如鳃呼吸和肺呼吸则是较大的动物常见的呼吸方式。
5.动物的消化方式:动物的消化方式可以分为内消化和外消化。
内消化是在体内进行的,外消化是指动物将食物放入消化器官分解。
6.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通过四肢行走、飞行、游泳、爬行等方式进行。
根据体的结构和环境的适应性,动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运动。
7.动物的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是控制动物机体各项功能的重要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末梢等部分。
8.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行为可以通过遗传和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它们可以是本能行为也可以是学习行为。
9.动物的进化:动物进化是物种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根据进化理论,从共同的祖先到现在的物种,动物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
10.动物的适应性: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适应性可以是结构上的改变,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动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动物学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物种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这些知识点只是对动物学的整体概括,仍然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有待深入研究和了解。
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一、概论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本学期学习的动物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动物的基本特征、进化和多样性、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以及动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篇文档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与其他生物有明显的区别,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多细胞结构:动物由多个细胞组成,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功能。
2.真核细胞:动物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包含有细胞核。
3.胚胎发育:动物通过有性或无性生殖,通过胚胎发育过程形成新的个体。
4.营养摄取:动物通过摄食、吸食或吞噬等方式获取营养。
5.移动能力:大多数动物具有自主运动的能力。
三、动物的进化和多样性动物起源于距今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经历了长时间的进化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物种。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和脊椎动物等。
2.动物的进化:动物经历了多次进化,形成了不同的进化支,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反映了它们在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常见的多样性包括生活环境的适应和形态特征的多样化。
四、动物的形态学动物的形态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外部形态:包括动物的体形、体节、附属物等,这些特征与其生活方式和生物学功能有关。
2.动物的内部结构:包括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结构与动物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五、动物的生理学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食物消化的过程。
2.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过程。
3.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爬行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次生腭2 胸腹式呼吸3 新脑皮4 犁鼻器5 封闭式骨盆6 卵胎生7 爬行动物8 羊膜卵9 尿囊10 蜕皮11 自残断尾现象12 毒牙13 潘氏孔14 尿囊膀胱15 巩膜骨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写“+”,错的写“-”)1 羊膜动物冬天都没有冬眠习性。
( )2 变温动物的脑神经都为10对。
( )3 爬行动物口腔内着生有圆锥形的同型齿,具有咬捕和咀嚼食物的功能。
( )4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肾脏都属于中肾。
( )5 蝰科、蝮亚科毒蛇位于眼与鼻孔之间的颊窝以及蟒科蛇类上颌前缘的唇窝,是一种极灵敏的热能感觉器官,属于红外线感觉器。
( )6 变温动物因白天吸取太阳能,因而白天的体温比晚上体温高。
( )7 枢椎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
( )8 大多数爬行动物所排尿液中的含氮废物为溶于水的尿素。
( )9 爬行类的鳞片和鱼类的鳞片都是由皮肤的真皮层演化而来。
( )10 避役类的表皮里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其体色可快速变化,有“变色龙”之称。
( )1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爪,是对陆生的适应。
( )12 爬行动物四肢同两栖动物一样,前肢四指,后肢五趾。
( )13 爬行动物表皮高度角质化,皮肤干燥,皮肤腺很不发达。
( )14 爬行动物的胸椎和腰椎两侧附生发达的肋骨,颈椎两侧无附生的肋骨。
( )15 爬行动物的肋骨都由软骨合成。
( )16 爬行动物中皮肤最发达的类群是蜥蜴类。
( )17 毒蛇的毒腺由上唇腺转化而来,一般位于眼后部、口角上方或上颌外侧。
( )18 从爬行动物开始,呼吸道开始出现支气管。
( )19 蝮蛇和避役类的肺脏结构比较特殊,前部为呼吸部,后部为一膨大的气囊。
( )20 爬行动物小脑比两栖动物发达,而不及鱼类发达。
( )21 蜥蜴和蛇类的犁鼻器与口腔相通,需要舌的活动共同完成嗅觉;鳄类无犁鼻器,鼻骨发达,龟鳖类的犁鼻器与鼻腔相通而不与口腔相通。
( )22 爬行动物眼都有活动性的上、下眼睑和瞬膜。
( )23 蛇的上、下眼睑扩展、愈合特化成一层透明的薄膜,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蜕皮可一起蜕掉。
( )24 顶眼既有视觉功能又有感觉功能。
( )25 爬行动物和七鳃鳗的顶眼来源相同,即来源于松果体。
( )26 蛇类适应穴居生活,中耳、鼓膜和耳咽管已退化,因此它不能感受空气传来的声波,只有感知从地面传来的声波。
( )27 爬行动物营体内受精,雄性均有交配器。
( )28 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卵生,少数营卵胎生。
( )三、填空题1 现存爬行动物按体型可分为( ) 型、( )型和( )型。
2 爬行类脊柱分区明显,并首次出现胸廓,脊柱分化为( )椎、( )椎、( )椎、( )椎和( )椎五个部分。
第一、二枚颈椎分别特化为( )椎和( )椎,枕骨髁( )枚,荐椎( )枚。
3 现在爬行动物可分为五个目,即( )目、( )目、( )目、( )目和( )目。
其中最古老的动物是( ),产于( );结构最高等的爬行动物是( )类。
没有四肢,身体呈蛇形的蜥蜴叫( )。
我国最大的蛇是( )。
4 爬行动物盛行时代是( )。
5 爬行动物起源于( )。
6 爬行动物除蛇型种类外,身体可明显地区分为( )、( )、( )和( )四部分。
7 羊膜卵由( )、( )、( )、( )、( )等组成。
8 泄殖孔的形态在不同的爬行动物中裂口形式不一样,如鳄类常为( );蜥蜴、蛇类为( ),而龟、鳖类常为( )。
9 龟甲是由表皮形成的( )与真皮来源的( ) 共同愈合所成。
10 根据颅骨上颞孔的有无及孔的位置,可将爬行动物分为( ) 、( )、( )、( )等4个类型。
11 爬行动物口腔腺发达,有( )、( )、( )和( )等口腔腺,其分泌物有助于( )的完成。
12 鳄和龟鳖共有脑神经( )对,而蛇和蜥蜴有脑神经( )对。
四、选择填空1 爬行类从体形上显著区别于两栖类的特征是( )。
A 具有五趾型附肢B 有尾C 皮肤富有腺体D 皮肤干燥,有角质鳞片或盾片,指趾端有爪2 胸廓的构成是( )。
A 胸椎、腰椎—肋骨B 胸椎—肋骨C 颈椎、胸椎—肋骨—胸骨D 胸椎—肋骨—胸骨〖ZK)〗3 胸廓为哪些动物特有( )。
A 爬行类B 鸟类C 哺乳类D 羊膜动物4 次生骨质腭最完整的爬行动物是( )。
A 鳄类B 乌龟C 蜥蜴D 蛇类5 次生骨质腭出现的作用是( )。
A 使眼球不能下陷B 使口腔变小C 使内鼻孔前移D 使内鼻孔后移,使口腔和鼻腔分开6 蛇类的牙齿是( )。
A 端生齿、同型齿B 侧生齿、同型齿C 槽生齿、同型齿D 槽生齿、异型齿7 按前沟牙、后沟牙、管牙的顺序排列,应是哪些的毒蛇( )。
A 眼镜蛇科和海蛇科,游蛇科,蝰科B 蟒科,游蛇科,蝰科C 游蛇科,眼镜蛇科,蝰科D 盲蛇科,眼镜蛇科,蝰科8 爬行类的呼吸是( )。
A 幼体鳃呼吸B 成体皮肤呼吸和肺呼吸C 幼体鳃呼吸和肺呼吸D 完善的肺呼吸9 靠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和鼻孔的开关相配合以及胸廓的张缩两种方法造成呼吸动作的是( )。
A 爬行类B 两栖类C 鸟类D 哺乳类10 除了肺呼吸外,还有副膀胱辅助呼吸的爬行动物是( )。
A 石龙子B 蛇类C 壁虎D 龟鳖11 心室具有完全分隔的爬行动物是( )。
A 石龙子B 鳄类C 蛇类D 龟鳖类12 具有顶眼的爬行动物是( )。
A 蝮蛇B 中华鳖C 楔齿晰(喙头蜥)D 密西西比鳄13 没有中耳的爬行动物是( )。
A 蛇类B 石龙子C 鱼鳖类D 鳄类14 犁鼻器是什么器官( )。
A 嗅觉B 听觉C 红外线感受器D 压力感受器15 具有犁鼻器的动物是( )。
A 蛇类和蜥蜴类B 两栖类C 鱼类D鳄类16 爬行动物的“盐腺”是什么器官?( )。
A 吸盐器官B 肾外排盐器官C 盐类合成器官D 消化腺17 盐腺多数位于什么部位( )。
A 头部B 体腔内C 颈部D 腹部18 爬行纲中结构最高等的是( )。
A 鳄类B 蜥蜴类C 龟鳖类D 蛇类19 世界上发掘爬行动物化石最多的地方是( )。
A 中国B 苏联C 日本D 美国20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哪个省?( )。
A 安徽B 浙江C 江苏D 福建21 关于扬子鳄血液循环系统的正确说法是( )。
A 心室未出现分隔B 心室具有不完全分隔C 完全的双循环D 不完全的双循环22 既属于变温动物又属于羊膜动物的是( )。
A 大黄鱼B 娃娃鱼C 鳄鱼D 鲸鱼23 爬行类皮肤的最大特点是( )。
A 干燥,被骨质鳞B 缺乏皮脂腺,被骨板C 干燥,被角质鳞D 缺乏皮脂腺,被盾鳞24 爬行类的大脑皮层为( )。
A 原脑皮B 后脑皮C 大脑皮层D 新脑皮25 爬行类、蜥蜴类、蛇类、龟鳖类的心脏组成是( )。
A 静脉窦—1心房、1心室B 静脉窦—1心房、1心房,动脉圆锥C 静脉窦—2心房、1心室D 静脉窦—2心房—心室不完全分26 蛇类和蛇蜥的肺脏特点是( )。
A 两侧肺脏对称B 左肺大多萎缩或退化C 右肺大多萎缩或退化27 爬行动物的呼吸运动方式( )。
A 仅口咽式呼吸B 仅胸腹式呼吸C 口咽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五、简答题1 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成功地解决了哪几个问题?2 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3 简述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及防治原则。
4 简述爬行纲动物的资源及利用。
5 为什么说鳄目是爬行动物中结构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6 指出下列爬行动物所属目和科喙头蜥乌龟玳瑁鳖大壁脆蛇蜥避役(变色龙)蟒红点锦蛇尖吻蝮扬子鳄第十八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次生腭: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
2 胸腹式呼吸: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胸腹式呼吸。
3 新脑皮: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
4 犁鼻器:位于鼻腔前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
蛇类和蜥蜴类有发达的梨鼻器。
5 封闭式骨盆:髂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盆。
6 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
7 爬行动物: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8 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
9 尿囊: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10 蜕皮:爬行动物的鳞被定期更换的现象。
11 自残断尾现象: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
12 毒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
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牙中央有管的称为管牙。
13 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
14 尿囊膀胱:羊膜动物的膀胱是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的,因而称为尿囊膀胱。
15 巩膜骨:爬行动物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巩膜骨。
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改错:1 将整句改为“部分羊膜动物有冬眠习惯。
”2 将整句改为“变温动物(爬行动物除外)脑神为10对。
”3 将“爬行动物”改为“大多数爬行动物”;将“咀嚼”去掉。
4 将整句改为“两栖类肾脏属于中肾,而爬行动物肾脏属于后肾。
”8 将“将溶于水的尿素”改为“不溶于水的尿酸、尿酸盐”9 将整句改为“爬行类的磷片由表皮层衍化而来,而鱼类的磷片由真皮层衍化而来。
”10 将“表皮”改为“真皮”11 将“两栖动物和”去掉12 将整句改为“爬行动物前后肢均为五指(趾)。
”14 将整句改为“爬行动物颈椎、胸椎、腰椎两侧都附生发达的肋骨。
”15 将“都由软骨合成”改为“一般由背段的硬骨和腹段的软骨合成。
”16 将“蜥蜴类”改为“蛇类”。
19 将“有气体交换作用”改为“无气体交换作用”。
20 将“比鱼类发达”改为“不及鱼类发达”。
22 在“爬行动物前”加上“除蛇和蜥蜴类中的蛇蜥、壁虎科动物外”。
24 将整句改为“顶眼仅有感觉功能。
”25 将整句改为“爬行动物的顶眼来源于旁松果体,而七鳃鳗的顶眼来自松果体,又称松果眼”。
27 将“均有交配器”改为“除喙头蜥外,均有交配器”。
三、填空题1 蜥蜴;蛇;龟鳖2 颈椎;胸;腰;荐;尾;寰椎;躯椎;1;23 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目,喙头蜥,新西兰,鳄,蛇晰,蟒蛇4 中生代5 古两栖类(坚头类)6 头;颈;躯干;尾部7 绒毛膜;羊膜;尿囊;胚胎;卵黄囊8 纵裂横裂圆形9 角质盾;骨板10 无颞孔类;上颞孔类;合颞孔类;双颞孔类11 唇腺;腭腺;舌腺;舌下腺;湿润食物和吞咽动作12 12;11四、选择填空1 D2 D3 D4 A5 D6 B7 A8 D9 A 10D 11 B 12 C 13 A 14 A 15 A 16 B 17 A 18A 19 A 20 A 21 D 22 C23 C 24 D 25 D 26 B 27 C五、简答题1 ①爬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具有了陆上繁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