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蚕的方法

合集下载

养好蚕宝宝的方法和饲养注意事项【9篇】

养好蚕宝宝的方法和饲养注意事项【9篇】

养好蚕宝宝的方法和饲养注意事项【9篇】蚕宝宝的饲养技术篇一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

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

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会自动爬到上进食。

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

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

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

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

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

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

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山结茧)。

农村一般使用稻草扎成的草山或枝条作为蚕山。

作为宠物喂养的蚕,可用一个纸盒子分成许多小格来代替。

蚕宝宝养殖的注意事项篇二1、把蚕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适宜温度是25℃—28℃,如果气温较低,可以盖上盖子。

刚孵化的`小蚕要特别小心照顾,用比较嫩的叶喂养。

2、桑叶保持新鲜,每次喂养适量,剩下的放在冰箱里保鲜。

桑叶要干净,否则蚕宝宝吃了会生病;如果桑叶变黑发霉,不要喂给蚕宝宝。

给蚕喂桑叶时尽量洗干净手,以防病菌感染蚕宝宝。

3、换桑叶的动作要轻,可用羽毛或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并且要勤快清理盒子。

4.如果蚕宝宝在饲养过程中生病死亡,应尽快取出盒子,并对盒子进行煮沸消毒,防止感染。

蚕宝宝养殖的注意事项篇三1、把蚕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适宜温度是25℃-28℃,如果气温较低,可以盖上盖子。

刚孵化的小蚕要特别小心照顾,用比较嫩的叶喂养。

2.桑叶保持新鲜,每次适当喂食,其余放冰箱保鲜。

桑叶要干净,不然蚕宝宝吃了会生病;如果桑叶变黑发霉,就不要喂蚕宝宝了。

江南明珠小学养蚕方法指引与注意事项

江南明珠小学养蚕方法指引与注意事项

2017学年第二学期
江南明珠小学养蚕方法指引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
蚁蚕体积很小,身体是黝黑色,在喂桑叶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是摘取柔嫩,的桑叶,同时最好用剪刀剪开一小段,方便蚁蚕进食。

步骤二:
待蚁蚕稍微长大一点,桑叶不需要剪开,但是还是以嫩叶为主,方便蚕宝宝进餐。

它们身上现在是略带一些白色。

由于桑叶较嫩,所以干的也很快,要注意及时的添加叶子。

步骤三:
蚕宝宝进餐比较猛,长得快,胃口好了,就容易到达蜕皮时间,那是,蚕宝宝是不怎么动,然后开始蜕皮的过程。

千万别以为它生病了,去搓它。

步骤四:
蜕皮在第4次后,蚕宝宝身体已经比较透明,准备进入吐丝状态。

步骤五:
熟蚕开始吐丝了,大约需要2~3天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达到长达1.5公里长!
步骤六: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

步骤七:
约10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备注:
1.桑叶要放到冰箱保鲜,避免太过干燥,影响蚕宝宝进食。

2.家长需与孩子一起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把每个周期进行拍照、记录,帮助
孩子观察日记,并上交给老师,学校将会对学生的观察日记进行优秀评比活动。

谢谢家长的配合!
科学教研组
2018年3月30日。

科学养蚕的方法有哪些

科学养蚕的方法有哪些

科学养蚕的方法有哪些科学养蚕的方法有哪些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

那么科学养蚕的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科学养蚕的方法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科学养蚕的方法有哪些培育小蚕有讲究小蚕片叶立体育。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

它改变了几千年来平面饲养的习惯,采用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直立给桑,蚕儿攀缘取食,蚕粪自然落下。

据调查,采用该技术可节省桑叶33%,平均张种省叶2.3公斤,增产蚕茧1.67公斤,省工46.7%,蚕座面积节省75%。

小蚕平面2回育。

该法用蛇皮布覆盖,要因时制宜,灵活掌握,1~2龄上盖下垫。

选用适熟叶,切桑分寸可偏大,掌握合理的投桑量。

超前扩座,及时除沙。

此时应针对覆盖易增加蚕座湿度,病菌微生物易繁殖的情况,要特别加强防疫卫生工作。

3~4龄采用“漏空透气育”。

该技术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塑料折簇波状折叠、枝孔适度和拉伸自如的特点,铺成漏空透气蚕座,辅之下垫上盖蛇皮布防干措施,达到3~4龄蚕一日给一回的'目的。

由于叶在簇上,蚕在簇中,粪在簇下,减少了食桑污染,蚕儿健壮无病。

该技术可省工40%,节省蚕座面积50%、节省桑叶20%。

小蚕立体育与该方法相配套可以组织1~4龄共育或集中饲养,使80%的蚕农把养蚕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后一周,实现“五龄一周养蚕”。

饲养大蚕新方法将新梢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篙上养蚕可提高养殖效益。

具体做法是:5龄蚕开叶攀取新梢,平摊在蚕座上,等蚕爬上新梢后,将新梢斜靠在竹竿上呈45度角,以后每天给桑时依次向上斜放即可。

应用此法养蚕每张种只要备足14平方米的养蚕地面,如果养蚕房屋紧张,可在离地一米左右搭一层蚕台,蚕台上方40厘米外用竹竿围成框,竹竿至蚕台四周用塑料薄膜或编织袋布围起来,蚕台底部平摊一层编织袋布。

如果房屋宽裕,可直接在地面上饲养,每张种仅需3~6根竹篙和6~9根40~50厘米长的木桩,每日仅需给桑一次(盛食期可视情况酌情补桑),整个5龄期只需除沙一次,见熟后加网将蚕从新梢条中提出。

小学科学课养蚕实际操作简明指要

小学科学课养蚕实际操作简明指要

⼩学科学课养蚕实际操作简明指要⼩学科学课养蚕实际操作简明指要(⼩孩⼦要养蚕了,家长需要提前做⼀做攻略。

仅供参考。

)蚕蛾是昆⾍的⼀种,蚕即是蚕蛾的幼⾍,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称家蚕。

养蚕和利⽤蚕丝是⼈类⽣活中的⼀件⼤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养蚕。

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把蚕茧带到欧洲。

蛾体中型,雌、雄触⾓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单眼,体翅灰⽩⾊,翅脉灰褐⾊。

⼀、养蚕注意事项:1、养蚕前的清洁消毒室内卫⽣。

⼩蚕饲养更要注意彻底消毒防病,采叶、喂叶前必须冼⼿。

严格掌握标准温度、湿度[A1]、⽤桑叶标准[A2]和喂叶时间[A3]。

2、蚕卵孵化专业术语叫做“催青”,是指蚕种保持在适宜的温湿度等条件下使蚕种胚⼦发育孵化出⼩蚕的技术过程。

具体做法是:在消毒好的蚕室内,将蚕种平铺于蚕屉中[A4],卵⾯向上。

第1-4天要求室温24度,⼲湿差2-2.5度;第5-10天要求室温27度[A5],⼲湿差1.5-2度。

3、当蚕胚⼦发育到后期,发现有少数蚕卵呈现有青⾊⼩点时,⽴即把蚕种⽤⿊布遮暗[A6],约经过40⼩时即第三天黎明前4-5时,除去⿊布,把蚕种⽤⽩纸包好[A7],卵⾯向上,开灯感光,让蚁蚕咬破卵壳孵化出来。

⼩蚕孵化出来30-40分钟左右,就可以开始喂⾷了蚕的⽣长⼀般是孵化期8-9天[A8],幼⾍期25天左右,蛹期14天~18天。

蚕蛾期3天~5天。

⼆、蚕的成长历程:蚕的⼀⽣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多天的时间蚕卵孵化: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宽约1毫⽶,厚约0.5毫⽶,当温度升⾼了蚕卵就开始发育,经过7-15天,当蚕卵变得透明并可以看到⾥⾯的轮廓,就表⽰蚕快要出来了。

经过8~9天的催青期,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刚出来蚕⼜⿊⼜⼩,⿊⿊的像蚂蚁,故称为“蚁蚕”,⾝上长满细⽑,约⼏天后⽑即不明显了。

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A9]。

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养蚕是指在人工条件下饲养蚕种、培育蚕茧的一种农业养殖技术。

蚕茧是丝绸的原料,因此蚕茧养殖在丝绸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蚕的方法:1.选种:选择优质、健壮的种蚕作为育种母体,种蚕要年轻、毛多、精神饱满,并避免患有病害或病虫害的蚕种。

2.环境准备:养殖房应选择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卫生清洁的场所。

蚕房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4-28℃,湿度控制在70%左右。

3.饲料准备:蚕喜食桑叶,可以采用人工栽培桑树的叶片作为主要饲料。

桑叶要嫩、干净、无霉烂、无病虫害。

在饲料投喂前,需要将桑叶清洗干净,晾干或翻晒杀菌。

4.饲养管理:将种蚕放入蚕箱中,定时给予优质饲料。

每天需要清理蚕粪,保持蚕箱内的环境清洁卫生。

注意控制蚕箱内的温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种蚕死亡或生长受阻。

同时,要及时观察蚕种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5.采茧:一般在蚕开始吐丝后10-15天采茧。

采茧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止茧破损。

茧采后要进行热处理,杀死茧里的蚕,并保持茧的完整性。

二、养蚕的注意事项:1.蚕种的选取非常重要,要选择健康、无短缺病虫害的蚕种。

购买蚕种时要选择正规的种蚕农场或合作社。

2.养殖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遮荫降温的方法。

3.饲料的质量也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要选择新鲜、干净、无杂质的桑叶作为饲料,并进行清洗、晾晒或翻晒杀菌处理。

4.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时给予饲料,并确保充足的水源供应。

蚕喜欢在饲料上爬行,因此饲料的质量对于蚕的生长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5.注意蚕箱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蚕粪,保持蚕房内的环境干净。

蚕对于环境的卫生要求较高,蚕粪的积累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6.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蚕死亡或生长受阻的情况,要及时调查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如何照顾蚕宝宝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如何照顾蚕宝宝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如何照顾蚕宝宝引言:蚕宝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生物之一,他们的身上有很多我们需要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了解如何照顾蚕宝宝,不仅可以开拓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探究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介绍如何照顾蚕宝宝。

一、准备育蚕设备在开始照顾蚕宝宝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他们的育蚕设备。

育蚕设备通常有蚕箱、竹框加工机、蚕食、喇叭等。

蚕箱是蚕宝宝生活的场所,竹框加工机是用来清理蚕宝宝排泄物的,蚕食则是供蚕宝宝吃的食物,喇叭用来清洗蚕箱。

二、投喂蚕食蚕食是蚕宝宝必须的食物,喂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营养丰富的,如桑树叶、桑树芽、桑树嫩枝等,要干燥无霉变。

2.蚕食不可浸泡在水中,但也不可过干燥。

3.蚕食要定时换新,防止过度受污染。

4.新发现的幼虫宜立即单分批,并及时更换蚕食。

5.喂蚕食时应该选择干燥的环境,湿度过高或温度过低都会影响蚕宝宝的成长。

三、清洁蚕箱蚕宝宝生活的蚕箱需要经常清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洗和消毒一次,保持清洁干净。

清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清洁蚕箱之前,需要把蚕宝宝全部取出,把蚕宝宝收拾一下,再把已变红的蚕宝宝分开放置。

2.把竹板清洗干净,并用开水消毒。

3.清洗蚕箱和竹板时不可使用带有毒性的消毒剂,应该使用中性清洁剂。

4.清洗蚕箱和竹板时,不可使用太热的水,应该用温水进行清洗。

四、控制蚕宝宝的成长环节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是有很多个阶段的,我们需要在掌握蚕宝宝生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好以下环节的控制:1.蚕宝宝的孵化期大约需要6-10天,此期间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量。

2.蚕宝宝生长期间需要注意闹虫,应该及时开喇叭。

3.蚕宝宝的授粉期需要特别注意,不要打扰蚕宝宝,以免影响其成长。

4.蚕宝宝皆率爆发期间要逐渐减少蚕食的数量,当前减糖率高一些,皆率爆发期限定30分钟左右。

五、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为了更好地掌握蚕宝宝的生长规律和自然规律,我们要记录下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科学种桑养蚕六年级

科学种桑养蚕六年级

科学种桑养蚕六年级科学种桑养蚕前⾔[教程介绍]在古代,⼀句“遍⾝绮罗者,不是养蚕⼈”道出了养蚕⼈的⾟酸。

但是在现代,养蚕越来越被⼈们所推崇,也有很多⼈靠养蚕发家。

种桑养蚕已经渐渐成为⼈们创造财富的⽅式,但是,能够增加效益的种桑养蚕⽅式是需要以科学的栽培和养殖技术作为依托的。

蚕全⾝都是宝贝,都有很⼤的⽤处。

蚕丝可做蚕丝被:蚕丝被具有防蟥、抗菌、抗过敏及亲肤的特性。

蚕沙可做蚕沙枕:蚕沙有性温、味⽢⾟,燥湿祛风、健脑益智、安神降压、调理睡眠,蚕沙也可⼊药,祛风湿,蚕蜕的⽪可⼊药。

蚕蛹可⾷⽤,蛋⽩质含量极⾼。

但养殖的时候,并不是太容易,因为很蚕很容易⽣病,甚⾄是传染病,所以科学的养殖的⽅法⾮常重要。

第⼀单元桑树栽培技术⼀、桑苗繁育(有性繁殖)1、苗地的选择及整理应选择地块平坦,⼟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排灌较好且光照充⾜的⼟地作苗圃地(不宜连作)。

深耕,苗地翻犁后,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过磷酸钙15~20公⽄,呋喃丹2公⽄,然后充分耙碎耙匀,起畦。

畦床宽1~1.2⽶,⾼15厘⽶,畦沟宽30厘⽶。

苗床四周要开好排⽔沟。

2、播种时期及⽅法播种可春播或秋播以春播为主,清明前后是播种最适宜时间,秋播在9⽉中上旬进⾏。

⽬前推⼴的桑树品种是桂桑优12、桂桑优62杂交桑。

发芽率90%左右的种⼦,每亩播0.75公⽄。

⽅法:⽤细⼟和少量氯丹粉(3两/亩)伴种后,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薄盖⼀层细⼟,再盖稻草淋⾜⽔。

3、育苗管理播种后10天内要保证苗床有充⾜的⽔份。

7~10天长出两⽚⼦叶时,选阴天或傍晚揭草。

15~20天后长出4~5⽚真叶,要除草、追肥。

每亩⽤尿素2公⽄冲⽔施,隔7天⼀次。

经过4~6苗长⾄60厘⽶⾼以上,可根据需要出圃。

⼆、桑园的建⽴1、桑地的选择及整理桑树是多年⽣的植物,其丰产年限达20年以上。

桑树适应性较强,对⼟壤的要求不⾼,但⼟地的肥脊等与桑叶产量和质量有很⼤的关系,因此应选择⼟质肥沃、⼟层深厚、地⾯平整,能排能灌的⼟地,栽桑⽤地必须全耕、清除杂草,按⾏距80~90厘⽶开沟(深40厘⽶、宽35厘⽶),沟内施⾜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公⽄),然后回⼟拌肥,碎⼟填平,接着拉线划⾏,以便栽植。

三年级养蚕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养蚕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养蚕知识点总结归纳蚕的养殖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农业活动。

在三年级学习中,我们探索了养蚕的知识,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所学到的养蚕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蚕的养殖。

一、蚕的生命周期蚕是一种昆虫,它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蛾。

首先,母蚕会在桑树叶上产卵,然后卵会孵化成小蚕。

小蚕在它们的生长过程中吃桑叶,并不断地蜕皮。

当蚕长到足够大时,它们会结茧变成蛹。

最后,蛹破茧而出,成为一只蚕蛾。

二、蚕的饲养方法蚕的饲养非常重要,它们对于食物的需求量非常大。

我们需要为蚕提供新鲜的桑叶作为食物,并且要定期更换桑叶,以保证蚕的健康成长。

此外,蚕饲养的环境也需要保持清洁和温暖,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三、蚕的特点和用途蚕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首先,蚕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饲养的昆虫之一,它们的丝线可以用于制作丝绸。

丝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被广泛用于制作衣物、家居用品等。

此外,蚕也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和研究,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形态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四、蚕的保护与发展蚕的保护与发展对于维护丝绸业的发展和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桑树的种植和养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加强对桑树的保护、提高蚕的饲养技术、推广蚕的养殖知识等。

同时,加强对蚕的环境和生态保护也至关重要,以确保蚕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繁衍生息。

五、养蚕的感悟通过学习养蚕的知识,我对生命的奇妙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养蚕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每天观察蚕的成长和变化,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和付出,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和收获。

总结起来,养蚕是一门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养蚕,我们不仅能够学到许多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探索更多关于动植物的奥秘,为保护和发展农业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养蚕的方法篇一:怎样教孩子养蚕怎样指导孩子养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大多没有我们以前的那种童真了。

回想起我的童年,抓“手绢儿”、捉迷藏、抓知了、养蚕等,真可谓花样其多,回味无穷。

现在的孩子,大多时间已被校外课堂所占有,哪还有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因此,让孩子更多的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不仅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能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与判断能力。

特别是养蚕,对孩子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因为蚕宝宝十分可爱,小小的、白白的,会让小朋友们懂得怜惜,勾起他们的兴趣,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不是吗?让其能体验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整个过程。

在培育春蚕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生命的可贵。

现在小学的课本,有许多内容都是与养蚕有关的。

除了科学课提到的之外,像语文课本中的《蚕姑娘》、《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等,都涉及到了养蚕。

这就是要孩子从小开始,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培养、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我们来养蚕》这篇课文,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的。

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

城市里的孩子,除了电视和书本上,从来没有亲自养过蚕,有的甚至没有见过活生生的蚕。

那这篇课文,究竟是简单地将蚕的生命历程告诉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验证关于蚕的知识呢?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当然,除了老师的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毕竟,学校是一个公共场所,不可能因此而影响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

其实,养蚕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

主要是在养蚕的期间,要认真地观察蚕由卵→幼虫→蛹→成虫的整个过程。

作为一位家长,等孩子到了10岁左右,就可以利用暑假(或闲暇时间),教孩子开始养蚕。

并且,在这个时间段,最好让孩子学会记录蚕生长蜕变的整个过程。

首先,在养蚕之前,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① 蚕室要求地面平整、洁净,前后有对流窗,最好开地脚窗。

门窗要装好纱网防苍蝇,地脚窗装好铁丝网防老鼠。

② 消毒是防治蚕病发生、保证养蚕高产优质的前提,一定要认真抓好。

第一批消毒应在养蚕前的1周内完成。

先把蚕室、桑叶室及周边环境彻底清扫干净,蚕具可放在阳光下暴晒,然后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

其次,要明确养蚕的具体步骤,才能保证把蚕养好。

具体步骤为以下几个方面:1.把蚕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适宜温度是25℃-28℃,如果气温较低,可以盖上盖子。

2.刚孵化的小蚕要特别小心照顾,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养。

3.蚕睡眠时不吃不动,表面是睡眠,实际是脱掉旧皮,换上新皮以继续生长。

蚕宝宝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蜕皮4次,每次蜕皮的时候它不吃不动,这时,尽量不要干扰它,也不要以为它生病了就把它丢掉。

蚕每次眠期大概持续一天时间。

4.一般25天左右开始结茧。

等蚕宝宝背脊亮晶晶,发黄发透,就表示它要吐丝结茧了,这时要提供个交叉的空间好让蚕宝宝结茧。

需要两天时间才能结成一个完整的茧,并在茧中完成最后一次蜕皮,成为蛹。

5.雌雄蚕蛾破茧后不久进行交尾,交尾后雌蛾花4-5个小时可产下400个卵,然后慢慢死去。

最后,在养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基本事项:①桑叶要保持新鲜,每次喂养适量,剩下的放在冰箱里保鲜。

桑叶要干净,否则蚕宝宝吃了会生病;如果桑叶变黑发霉,不要喂给蚕宝宝。

给蚕喂桑叶时尽量洗干净手,以防病菌感染蚕宝宝。

②换桑叶的动作要轻,可用羽毛或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并且要勤快清理盒子。

③如果饲养过程,蚕宝宝生病死掉了,要尽快清除出盒子,同时把盒子开水烫下消毒,防止传染。

其中,特别是夏秋养蚕时要注意:⑴夏、秋养蚕气温较高,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⑵防农药中毒。

养蚕季节不要在蚕室以及桑田附近的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农药,其气味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

⑶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

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⑷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⑸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

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过夜桑叶。

当然,在养蚕的过程里,肯定还有许多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家长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养蚕的资料,以确保整个养蚕过程的顺利进行。

养蚕对于孩子来说,这整个过程是非常受益的!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动物,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

这么可爱的无私奉献的小动物肯定是科学课少不了的好伙伴了,学生能在养蚕活动中观察到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的受益。

养蚕对孩子的重要意义,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养蚕能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耐心与细心。

因为养蚕,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

通过养育蚕宝宝,让孩子体会饲养的乐趣,体味生命的存在,懂得珍爱生命。

第二,培养孩子对做任何事情认真的态度,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学生在写观察日记时,不仅记录了蚕的各种变化,如食量、颜色、斑点、蜕皮日期等,有的还进行拍照、录像,明确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记录。

这种对事情认真的态度会使他终生受益。

第三,孩子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会去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去创造,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还发展了其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重新审视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

蚕的一生极为短暂,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它的要求极为简单—桑叶足矣。

然而,当它付出的时候,毫无怨言、倾其所有,彰显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一段精彩的生命历程。

让孩子从中明白生命的可贵,体验生命应有的价值。

另外,养蚕还能构建良性的亲子关系。

积极的良性亲子关系具有强大的正面力量,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动力源泉。

作为父母,除了做好衣食父母、给孩子创设安全环境外,同时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各种需求、促进孩子潜能发展,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养蚕,充分尊重了孩子的需要,这正是一种良性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总之,养蚕的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也不在于养了多少,成活了多少,结茧了多少,而在于这个活动背后的意义。

要知道孩子们亲自和蚕宝宝们一起相处至少有一个月,他们不仅增加了对昆虫的了解,愿意亲近动物、亲近自然,而且,身上的责任油然而生,内心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

养蚕之乐,不在于蚕,其质在于“养”,其乐则在于收获与希望。

我想,有了这段“养蚕”亲身经历,孩子一定会对生命、对生活有了与先前不一样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还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任何事情充满着信心和期待,最终能够感受到那份属于自己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总而言之,养蚕对于孩子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一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具体落实。

篇二:探索城市小学生养蚕新模式探索城市小学养蚕新模式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陈耀华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个单元所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小学生通过饲养蚕宝宝的活动来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

但是,城市地处城区,家、校附近没有桑树,孩子要养蚕,需要家长开车到郊外很远的地方采集桑叶。

前几年开展养蚕活动,只有少数学生参加。

要开展大面积的养蚕实践活动,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如蚕种、桑叶来源,养蚕技术,家长是否支持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让学生人人亲历和体检科学探究活动”就不能落实。

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来解决好上述问题呢?我反思前些年这个单元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探索出城市小学生采用“套餐”养蚕模式,构建起“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社会参与”的科学平台,收到了很好的实效,有利于在城市学校普及与推广。

我们的策略是:一、公司联手,推行“套餐”养蚕法。

对于城市儿童来说。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儿童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儿童动手操作。

我调查发现,城市学校三年级学生97%以上的未养过蚕,他们对于养蚕感觉新鲜、新奇,十分喜欢这项科学活动。

怎样才能保证这项科学活动落到实处呢?我们多方打听,最后联系到四川省生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他们可以提供蚕种和桑叶,为了方便孩子养蚕,我们与公司协商,开发了“少儿科学养蚕学具”,推行“套餐”养蚕法。

所谓“套餐法”,就是由蚕种公司统一为孩子制作《少儿科学养蚕学具》,学具中包括养蚕所需的所有材料:蚕卵、蚕房、蚕刷、结茧方格簇、养蚕记录表,每周保证提供一次用塑料袋封装的新鲜桑叶,中途如果蚕死亡,给学生补充同龄蚕。

这样就能满足每个孩子积极主动投入其中,把科学活动资源引入校园科普教育活动,搭建起学校科学养蚕的教育平台。

二、书信沟通,整合家庭资源。

根据科学老师事先调查学生,仅凭小孩子回家说“我们要养蚕了”,部分家长会积极支持。

但也有一些家庭喜欢养宠物,有些家长因考虑桑叶而发愁,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养蚕活动不理解,担心会影响学习,还有些是因为家里有人怕虫子,不完全支持。

我校三年级有9个班450多人,为了让每位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享受均衡教育的权力,养蚕前,我写了一封“科学养蚕实践活动告家长书”,印发给每位家长。

通过与家长交流,达成了共识,家长明确了开展养蚕活动的意义,家长的支持是养蚕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硬件设施有了保障后,掌握饲养小蚕的方法也很重要。

城市家庭大多没有养蚕经历,仅靠科学老师一人在课堂指导几百个孩子,每周又受课时限制,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于是,我又印发了“怎样饲养蚕宝宝”的辅导资料让学生带回家庭,对学生和家庭成员进行“岗前培训”——5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的次数。

桑叶的数量以蚕能基本吃净为宜。

2、清除蚕粪和桑叶的残渣的过程,称为除沙。

为避免小蚕丢失,对1龄小蚕可以不除沙。

2龄、3龄每天各除沙2次,4龄、5龄的大蚕应每天除沙1次——2次。

3、蚕在眠期,室内要安静,光线要稍暗,不要翻动眠蚕。

眠蚕蜕皮后,要到头部呈现淡褐色、爬动找食时才开始喂桑叶。

刚起眠的“起蚕”,消化力较弱,要喂鲜嫩桑叶并逐渐增加叶量。

4、温度和湿度对蚕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在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中,蚕吃得多,可以缩短饲养期,还可以防止病菌繁殖。

1龄、2龄小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6℃——28℃;4龄、5龄大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