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宇宙的基本结构
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结构

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结构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无尽的好奇和敬畏。
而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也是这个浩瀚宇宙中极其独特和珍贵的存在。
要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奥秘,首先得从它们的基本结构入手。
地球,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蓝色星球,有着复杂而精妙的结构。
从外到内,地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壳,是我们直接接触和生活的部分。
它的厚度在大陆地区和海洋地区有所不同。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平均约为 30 多千米;而海洋地壳则较薄,一般只有几千米厚。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这些岩石记录着地球漫长的历史和地质变迁。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多千米。
地幔的物质成分主要是橄榄岩等岩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地幔中的物质对流对地球的板块运动起着关键作用。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 3400 多千米。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金属铁和镍组成,由于外核物质的流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保护着地球表面的生命免受太阳风等高能粒子的侵袭。
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其温度和压力极高。
地球的大气层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气层从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对流层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天气变化都发生在这里。
平流层中包含着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而宇宙,那是一个无比广袤和神秘的空间,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物质。
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结构之一,就像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由恒星、行星、星云、星团以及大量的星际物质组成。
在银河系中,有着数以千亿计的恒星,太阳只是其中普通的一颗。
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照亮着周围的空间。
除了恒星,宇宙中还有行星。
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有的行星可能具备适宜的条件,从而有可能孕育生命。
星云则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团,它们是恒星诞生的摇篮。
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

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宇宙一直以来都是个谜。
对于这个浩瀚、神秘、宏大的世界,人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作为一个发达的文明社会,我们早已通过各种手段,用科学的眼光,探究出了宇宙的基本结构。
一、宇宙的基本结构宇宙是无边无际、时间永恒的存在,充满了天体、行星、星系、星云和恒星等等。
它由四大基本力所构成: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学家们将看到的星系和恒星当做“单个物体”,用非常高的精度来描述它们。
大规模的宇宙结构也开始慢慢浮现。
根据这些规律,人们用近乎完美的数学公式描述出了物质和宇宙的工作方式。
这些描述充分证明了宇宙的普遍性和确定性。
即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宇宙微观和宏观的规律,来更好地理解宇宙结构与进化。
二、物质的结构所有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最初被描绘出来的基本粒子是原子单位,比如电子、质子和中子。
这些基本粒子之间有着非常奇妙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化学元素。
同时,基本粒子还有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强、电磁和弱。
然而,基本粒子表现出来的这些性质只有在非常极端的条件下才能观察到,比如在粒子加速器中或者极端的宇宙环境下。
因此,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基本粒子,已经构建了一系列粒子加速器。
三、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发展中最基本、最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
它最早由俄罗斯天文学家乔治•加莱廷和美国物理学家乔治•霍尼斯提出。
根据这个理论,宇宙是在约138亿年以前爆炸诞生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不断地冷却扩大,形成了氢、氦等原始元素。
而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各种形状、结构和组成的星系和星云诞生了。
四、暗物质、暗能量随着人类对宇宙越来越深入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一些问题逐渐浮现。
其中之一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暗物质是一种不与电磁相互作用、不会发射电磁波的物质。
而暗能量则是一种类比于真空的术语。
它代表一种专门推动万有引力的紧密性质,会产生形成暗物质的“引力场”。
五、宇宙的未来对于宇宙的未来,人们已经有了一系列的预测。
宇宙的概概念

宇宙的概概念宇宙是指存在于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中的一切事物的总体,是由星系、星体、星云、星云团、星团、星系团等组成的巨大宇宙体系。
宇宙的概念是人类对于宇宙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宇宙的起源还无法得到确切的科学解释,但现代宇宙学的主要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即所谓的“大爆炸理论”或“宇宙创生理论”(Big Bang Theory),在这次爆炸中,能量和物质从一个极为小且高度密集的状态迅速膨胀,形成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中的物质主要由三种形态组成,即气体、星体和暗物质。
气体主要存在于星际空间,形成了星云、星团、星系等天体。
星体是宇宙中的恒星,包括太阳、行星、行星卫星等。
而暗物质则是一种不能直接被观测到的存在,但其引力作用对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宇宙的空间是无限延展的,宇宙的时间是无限流动的,这就意味着宇宙可能是无限大的。
目前的观测数据显示,宇宙是在以加速的速度膨胀,这被称为宇宙的加速膨胀。
宇宙的加速膨胀是由于暗能量的存在而产生的,暗能量是一种未知的物质或能量形态,其负责推动宇宙的加速膨胀。
宇宙中存在着各种规模的天体结构,最大规模的结构是宇宙大尺度结构,包括超星系团、星系团等。
而最细小的结构是微观粒子,如元素粒子、原子核、电子等。
这些天体结构形成了宇宙的层次结构,也是宇宙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载体。
宇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尺度,从宇宙诞生之初的初始状态,经历了星系的形成、恒星的诞生和演化、行星的形成,到现在的宇宙膨胀和星系聚集等。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使得宇宙呈现出了多样的景象和结构。
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包括宇宙背景辐射的探测、恒星演化的研究、宇宙膨胀的观测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帮助人类解决了一些宇宙中的基本问题,比如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等。
总的来说,宇宙是一个巨大而神秘的存在,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仍然有许多未知之处。
宇宙的基本结构分析

2、古埃及人:大地是身佩植物斜卧的 男神,天空是一个由大气之神浮托着的 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天空中往来穿 行;
3、古代印度人:大地像个圆盾,由3头 大象驮着,大象站在海龟背上,海龟又 站在眼镜蛇的身上; 4、古代俄罗斯人:驮着大地的是3头巨 大的鲸鱼。
5、古希腊: 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因为古希腊人认为,球体是几 何图形中最完美的形状。
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归纳: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 球,直径约为1.4×106km,总质量约2×1030kg。
地球与月球与太阳对比
地球 太阳 月球
直径(km)
12756
1400000
3476
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g)
6×1024
2×1030
7.41×1022
太阳系
定义: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 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地圆论”被证实。
现代: 1、牛顿:——桔子形地球 在研究地球旋转中的离心力时计算出:地球是个 扁椭圆体,赤道部分向外鼓出,两极地区则呈扁 状。
地球的形状应该像个桔子,而不是个球。
2、地球实测数据:——梨形地球 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38公里,极半径为 6356.89公里,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 地区则低下24~30米。
地球形状看起来,像一只梨子: 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梨身”; 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 南极有点凹进——像个“梨脐” ……被叫做“梨形地球”。
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总结: 地球是一颗直径约为12756km,质量约为 6×1024kg的行星,以约30km/s的平均速率绕 太阳高速旋转(公转)。
宇宙学中的星系形成与宇宙结构

宇宙学中的星系形成与宇宙结构宇宙学研究的是整个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而在宇宙学中,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对于理解宇宙结构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将探讨宇宙学中的星系形成以及宇宙结构的相关问题。
1. 星系形成的起源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宇宙在约138亿年前经历了一次异常剧烈的扩张,星系的形成与宇宙大爆炸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
根据宇宙学模型,宇宙大爆炸后开始了星系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物质的聚集和引力的作用。
2. 星系的形成过程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中开始形成原初星系,即由原始的气体和尘埃云聚集而成。
这些原初星系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由于引力的作用逐渐聚集并形成了类似于我们观测到的星系结构。
3. 星系演化的不同阶段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宇宙学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阶段是原初星系阶段,这些星系主要由氢和氦等元素组成,没有明亮的恒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星系逐渐演化为包含恒星的星系,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星系,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
4. 星系聚团与超星系的形成除了单个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星系之间还会发生聚类现象,形成星系聚团和超星系结构。
在宇宙学中,星系聚团是由多个星系通过引力相互吸引形成的空间结构。
而超星系则是更大尺度上的星系结构,由多个星系聚团组成。
5. 宇宙结构的形成宇宙结构的形成涉及到星系、星系聚团以及超星系等不同尺度的空间结构。
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宇宙结构的形成受到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影响。
暗物质是一种不与光相互作用的物质,其在宇宙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其引力作用促进了星系和星系聚团的形成。
而暗能量则是一种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对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也有重要影响。
总结:在宇宙学中,星系形成和宇宙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星系的形成经历了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物质聚集和引力作用过程,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各种类型。
同时,星系还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形成了星系聚团和超星系结构。
上海地区优秀高二物理 第十三章 B 宇宙的基本结构教案 沪科版

第 13 章 B 宇宙的基本结构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二期课改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教学内容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迷茫,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就要突破常规,既要鼓励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又要根据我们已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和证据,利用科学方法归纳推断宇宙的结构,建立科学正确的宇宙观。
因此,我对本节内容教学设计的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和在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体验成功。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在课前要充分发挥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整理有关宇宙的结构的资料,并运用初中已学过有关宇宙的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加以综合,制作相应的ppt,或者提出个人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适时在课堂中交流汇报。
其次,让学生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同学互相合作,共同建立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是宇宙的结构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被现有的知识限制自己的思路,要大胆猜测和假设,合理创新,勇敢展示。
课上我会给于学生充分体验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再次,本节课将有效地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充分展现和模拟地月系、太阳系、甚至宇宙等大致图景,从中让学生从这些图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照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建立科学合理的宇宙结构观。
利用多媒体把一些复杂的天体运动过程、难以表述的天体结构加以模拟,清晰再现给学生,把有关宇宙结构的录像资料、图片景象、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最新成就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宇宙结构的理解和探索宇宙结构的情感。
最后,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教学。
情景的展示,问题的提出,资料的交流,都从研究地球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展开,同时,每个问题的探讨和解决都要以我们已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和事实证据来引导学生认识宇宙的结构。
宇宙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梳理

宇宙的基本结构1、地月系(一)地球:是一颗直径约为12756km 、质量约为6.0*1024kg 的行星,以约30km/s 的平均速率绕太阳高速旋转。
⑴地球球形的证明:①船只出海时渐渐没入地平线,最后完全消失在地球的弧线下方. ②人们向南旅行和向北旅行时所见的星空是不同的 ③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到月球上的影子,正好符合地球与月球两者都是球状时所预期的形状④1519至152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⑤现代,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地球是球形的⑵北极星附近的星星经长时间曝光摄得的照片说明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星星在天极附近画出美丽的弧线每隔1h 或15min 观察一次星星。
看到星星和月球一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不同的星星彼此相对位置不变而成群地穿越天空,而北极星几乎不动,它周围附近的星星环绕着它做圆周运动。
(二)月球:月球走径约为3476km,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平均密度几乎和地球地壳的密度相等。
1609年伽俐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⑴从地球上看,我们总是看到同样的一些月海,因此我们推断月球总是以同一个面来对着地球。
⑵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潮汐①潮汐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月球对地球同同部分施加不同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②潮汐:A 点是离地球最近的点。
在这一点上,月球对地表水的引力要大于它对地球其他部位的引力,于是水流向A 点,形成高潮。
B 点是离月球最远的点.在这一点上,月球对地表水的引力要小于它对地球其他部位的引力,加上地球本身的运动,水被抛在其后,这些被抛在身后的水形成另一个高潮。
C 点和D 点为两个低潮点。
*⑶月球的成因:碰撞论的假说2、恒星和行星 (一)太阳系⑴太阳: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
4*106km ,总质量约为2*1030kg 。
太阳的能源为:内部的热核反应(轻核聚变)⑵太阳系的结构: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公转。
上海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上海高中物理教材目录篇一: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物理教材目录初二第一学期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声音的特征第二章光2.1光的反射 2.2光的折射2.3透镜成像2.4光的色散第三章运动和力3.1机械运动3.2直线运动3.3力 3.4重力力的合成 3.5二力平衡 3.6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4.1简单机械4.2机械功4.3机械能﹡4.4功的原理第五章热与能5.1温度温标 5.2热量比热容5.3内能﹡5.4物态变化5.5热机初三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1密度6.2压强6.3液体内部的压强 6.4阿基米德原理﹡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6.6大气压强﹡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第七章电路7.1电流电压 7.2欧姆定律电阻 7.3串联电路 7.4并联电路初三第二学期第八章电能与磁8.1电功率8.2电流的磁场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8.4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原子9.2地球太阳系﹡9.3银河系宇宙9.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高一第一学期前言物理探索之旅——致同学们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质点位移和时间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C.快慢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E.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F.匀加速直线运动G.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B.力的合成C.力的分解D.共点力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B.牛顿第二定律C.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E.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高一第二学期第四章周期运动A.匀速圆周运动B.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C.机械振动D.机械波的产生E.机械波的描述第二篇能量与能量守恒第五章机械能A.功B.功率C.动能D.重力势能E.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F.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B.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C.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D.压缩气体的应用高二第一学期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A.物体的内能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D.学习包——太阳能的利用第三篇电场和磁场第八章电场A.静电现象元电荷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C.静电的利用与防范第九章电路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B.电功电功率C.多用电表的使用D.简单逻辑电路E.学习包——自动控制与模块机器人第十章磁场A.电流的磁场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C.磁感应强度磁通量D.直流电动机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A.电磁感应现象B.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C.学习包——电磁波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C.原子核的组成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E.反应堆核电站第十三章宇宙A.万有引力定律B.宇宙的基本结构C.天体的演化结束语可爱的物理学高三拓展型课程Ⅱ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 (共同专题)A.运动的合成和分解B.平抛运动﹡C.斜抛运动第二讲动能定理 (共同专题)A.动能定理B.动能定理的应用第三讲动量 (侧重理论专题)A.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B.冲量动量定理﹡第四讲物体的平衡 (测中应用专题)第五讲人造地球卫星 (测中应用专题)第六讲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 (共同专题)第七讲电磁感应定律 (共同专题)第八讲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侧重理论专题)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B.洛伦兹力﹡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九讲交流电 (测中应用专题)A.交流电B.变压器高压输电﹡C.电感器电容器﹡D.交流电路第十讲传感器及其应用 (测中应用专题)第十一讲光的折射 (测中应用专题)A.光的折射﹡B.全反射﹡第十二讲激光及其应用 (测中应用专题)A.激光的特性B.激光应用简介﹡第十三讲相对论简介 (侧重理论专题)A.光速不变原理B.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C.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第十四讲量子论简介 (侧重理论专题)A.物质波B.原子能级和原子跃迁篇二: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初二第一学期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声音的特征2.1光的反射2.2光的折射2.3透镜成像2.4光的色散3.1机械运动3.2直线运动3.3力3.4重力力的合成3.5二力平衡3.6惯性牛顿第一定律4.1简单机械4.2机械功4.3机械能4.4功的原理5.1温度温标5.2热量比热容5.3内能5.4物态变化5.5热机6.1密度6.2压强6.3液体内部的压强6.4阿基米德原理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6.6大气压强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第二章光第三章运动和力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第五章热与能初三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 1 ﹡﹡﹡﹡第七章电路7.1电流电压7.2欧姆定律电阻7.3串联电路7.4并联电路初三第二学期第八章电能与磁8.1电功率8.2电流的磁场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8.4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原子9.2地球太阳系﹡9.3银河系宇宙 9.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新教材共有五册,其中基础型课程,高一、二年级各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 太阳系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被排除行星 称为矮行星
宇宙的基本结构
行星分类: 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和彗星:
太阳系中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 外,还有许多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大多数集 中在火星、木星轨道之间,也有少数在地球轨 道附近,称为近地小行星。 彗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小天体,其轨道一般十 分扁长。当接近太阳时,彗星经常生出长长的 彗尾。
提出问题: 太阳不断释放巨大能量的原因是什么? 太阳内的物质发生了核反应,从而释放了巨
大的能量。
太阳每秒“烧”掉超过6×108t氢核燃料,
实际消耗质量4×106t,太阳释放出的巨大
能量是用损失它的质量换来的。 2.太阳和行星 太阳:自行发光的气体球。D=1.4×106km m=2.0×1030kg。
地球这个球体在不停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出现 了昼夜的更替,在夜晚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是月 球——引出月球。
宇宙的基本结构 观看阿波罗登月图片
提出问题: 月球的存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月球对地球重要影响是引起潮汐。 地球靠近月球的一面,所受到的月球的引力最 大,地球中心部分次之,而背向月球的一面最
小。这种地球不同部分所受月球引力之差就是
______ (选项填“A 可再 潮汐能 。该能源属于_______ A
生”或“B 非可再生”)能源。
人们从物理角度把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 近 ,星体表面 行星两类。类地行星离太阳较______ 内 有陆地,它们是______ 行星。类木行星处于小行 外侧 ,它们是______ 外 行星。 星带的_______ 以日、地距离为基线,利用周年视差,利用几何
作业
1、练习册上41页 1,2,3,4,5题;本章测试 2、同步学典 P205:课时精练中:1---15题;
宇宙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知道银河系的形状的?
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银河系
我们可以在其他方向看到宇宙中的其他星系。
星系按外形分为:
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对比这些星系,再通过观察太阳周围的恒星分 布情况,就可能推测出银河系是一种旋涡状的 星系,太阳处于其中一个旋臂上。
月球的起潮力。太阳对地球也有起潮力。
宇宙的基本结构
月球的成因
宇宙的m、质量约为 6.0×1024kg的行星,以约30km/s的平 均速度绕太阳高速旋转。
月亮直径约为3476km、质量约为 地球的1/80,平均密度几乎和地球地壳 的密度相等。
宇宙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 我们是怎样知道恒星的距离的?
周 年 视 差 法
提出问题: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是怎样一幅图景? 4.宇宙
2003 年10月15日9时09分,______5 “神舟” 号带上我们
的航天员_______ 杨利伟 遨游太空,实现了千百年来中
华儿女的飞天梦想。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形成了一种能源,叫做
宇宙的结构
3000多亿颗恒星 其他行星系统
太 阳 系 地月系
银河系
总 星 系
河外星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 最低
宇宙的基本结构
2003 年 10月15日 9时09分, “神 舟”5号 带上我们 的航天员 杨利伟遨 游太空, 实现了千 百年来中 华儿女的 飞天梦想。
宇宙的基本结构
宇宙的基本结构
杨利伟 在太空 中拍摄 的一张 照片
宇宙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
看到这张照片,你有什么 感受?
了解宇宙从我们最熟 悉的地球开始。
宇宙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
你在地球上怎样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总结:1、船航行时一点点消失在海平面下; 2、月食;
3、太空中传来的地球照片;
4、正午时北方太阳的位置比较低; 以上这些现象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宇宙的基本结构
第十三章
宇
宙
B 宇宙的基本结构
(新课教学)
上大市北附中 吕德库
宇宙的基本结构
问题
1.万有引力:
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 力,这种力叫做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
m1m2 F G 2 r 3.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卡文迪利用扭秤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并成功的测出引力常量。
方法来测量恒星的距离的方法,叫做 ________ 周年视察
法。
银河系属于下列哪一种星系?( A ) A、旋涡星系; B、椭圆星系; C、不规则星系; D、棒旋星系。
小结
3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统
太 阳 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 星 系
最高
最低
地球、太阳和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