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电影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我们来自未来》题目是很显眼的东西,基本上将大概的主题思想完全表达了出来。
这部电影是一个在大众意识产生后想通过明确的影像表达的目的。
在今天的俄罗斯,有这自己的独特的主旋律存在着,这是非政府掌握的,来自于俄罗斯80后为主体的主旋律。
故事讲述了在曾发生过残酷战斗的列宁格勒州有一个地下寻宝者团伙儿在活动。
这伙厚脸皮的年轻人把挖掘出来的二战期间的战利品、纪念品,像奖章、勋章、文件和德国武器等,高价卖给外国人,狠宰一笔。
4人团伙中的头是谢尔盖,外号伯尔曼,曾经是历史系大学生,精通德语。
契列普总是幻想找到德国法西斯的勋章。
斯皮尔特是他的对立面,行为粗鲁,放荡不羁。
秋哈则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离不开手提电脑,着迷游戏射击。
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尔特找到一个被掩埋多年的窑洞,发现里面有苏军指挥官、女护士和4个战士的遗骸。
但是一个保险柜引起4个年轻人的强烈好奇心。
他们在村里买到白酒,饮酒祝贺,在保险柜里找到几乎腐烂的士兵证件。
令他们震惊的是不仅这些证件填写着他们的名字,而且还贴着他们自己的照片。
为了摆脱可怕的幻觉使自己清醒,他们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从湖中潜出时,发现自己身处1942年靠近前线的地带。
这时他们找到的士兵证件派上了用场,凭这些证件他们被接收为附近苏军部队战士。
如今,这4个“非法盗宝者”的首要任务是返回现时代。
但是没完没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碍其实现,其中之一是伯尔曼和女护士妮娜的意外浪漫爱情。
还有让他们不能安宁的是,他们极度怀疑他们在21世纪艳阳天刨出来了自己的遗骸!法西斯恐怖笼罩下,国土家园被侵占,亲人惨遭杀戮,人性尊严被践踏,人们在绝望与焦灼的痛苦中饱受煎熬,残酷的现实将人逼至绝境,无路可退的时候,必须拿起枪来抗争,这是唯一的出路。
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人不怕死,不会痛,正因为明明已伤痕累累,明明胆战心惊,却还要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誓死保卫他们深爱的祖国,这颗赤子之心,这份勇气才更令人敬畏!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个个的年轻的生命消逝,尸骨遍野的白桦林中,知更鸟发出痛彻心扉的悲啼。
我看俄苏电影

我看俄苏电影——观看《士兵之歌》有感说实话,以前从来没看过俄国的电影,而且我也不太喜欢看电影,但这部《士兵之歌》确实让我感动了。
上完了一天的枯燥的专业课,晚上来到基础部108,静静等候老师放电影,这确实也是一种享受。
记得第一堂课,我们看的是《办公室的故事》,电影很幽默,但是确实我没看懂它是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
一开始对《士兵之歌》也没报多大的希望,听到这个名字我就以为是关于打战的,但是随着电影的进行,它渐渐吸引了我,我的神经跟着电影中的人物抽动着。
电影大概的情节是这样的:卫国战争的年月,19岁的通讯兵阿辽沙在撤退时出于自卫,用战友扔下的反坦克枪击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
将军召见他,要为他请奖,但他请求将军不必给他授奖,只希望给他几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亲。
将军给了他往返六天的假期。
途中,他乐于助人,乘坐的火车被炸,他又救死扶伤,耽搁了不少时间。
阿辽沙回到家乡,只来得及和母亲在田边说几句话就要离去归队,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也许这样的电影情节很普通,但镜头简单而充满力度,向民间歌谣的朴素有力。
除了影片开头,本片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场面,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回家探亲的故事。
但就在这坎坎坷坷的一路上,友情、爱情和亲情在战争中得到了升华,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年轻士兵形象。
最终阿廖沙在战争中牺牲了,影片只是在开头用平时的旁白交代了这个结局,但当看完影片,你会发现这比让他在我们眼前死去更让人惋惜与痛心。
多么好的士兵,多么好的青年,多么残酷的战争!我想之所以将这部电影取名为《士兵之歌》,它是想歌颂人性的美吧。
我特别欣赏电影中的几个镜头,一是开头时一位母亲在路上等自己的儿子,二是舒拉和阿辽沙在车站重逢,两人一起去找到水时的那个全景镜头,三是尾声阿辽沙回到家找母亲,母亲在地里,两人焦急的寻找的镜头以及尾声时阿辽沙与母亲告别.这些镜头看的我既焦急又感动。
特别是最后,阿辽沙找不着母亲的时候,我简直想自己走进电影里告诉他,您母亲在地里,我好害怕他这一路的艰辛就废了。
《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摘要】俄罗斯影片不像美国影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主要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
本学期欣赏的影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讲述生活中普通民众的生活,一种是反映卫国战争时期普通战士生活命运。
这篇文章分别用《办公室的故事》和《士兵之歌》两部影片来浅析这两种影片。
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影片表达主题所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来分析。
最后通过对这两片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来总结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卫国战争普通小人物这学期就要结束了,看了一些俄罗斯的优秀影片,对俄罗斯影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下面我就主要通过本学期所看的两部影片来谈一下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统筹来说,我认为俄罗斯影片充满幽默,同时能够启发人们从哲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其实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学期所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办公室的故事》。
对于这部影片,我至今记忆犹新,在这片影片中,那些幽默搞笑的对话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能带给人无尽的欢乐。
这部电影是由前苏联喜剧大师埃·梁赞诺夫导演的,电影生动的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不能不说大师的手法高明,往往能够以小见大,。
这部影片通过描写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现状。
影片讲的是某轻工业局局长卡卢金娜是个性格孤僻,言行和外表都有些男性化的怪女人,职员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
职员纳瓦谢里柴夫年轻时是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但是现在却变得穷困潦倒,唯唯诺诺。
他是不幸的,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备尝艰辛。
工作勤恳,但是却由于不善于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而他的上司又偏偏是个性格怪癖的中年妇女,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
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之间,似乎是找不到一致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两个人经过几次碰撞之后,居然产生了爱情。
这部影片是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写这两个人的,任何环境相联系,个人与社会相交在一起,是影片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俄罗斯电影赏析——《八月八日》影评

俄罗斯电影赏析《八月八日》——勇敢的母亲,伟大的爱你要去相信,纵使这世界再怎么兵荒马乱,依然会有人肯为了你赴汤蹈火,穿过枪林弹雨来到你的身边,只为在危险到来之时,可以陪着你,为你驱走孤单和黑暗。
爱,真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奇妙字眼,很多时候,无须祈求,无须回报,却有人甘愿涉险,走遍万水千山,只为护你周全。
秋莎,一个勇敢的单亲母亲,用她急切而坚定的步伐为我们丈量出了母爱这两个字的长度。
记得有人说过,世界上最美丽动听的呼唤是“妈妈”,而我想说,世界上最温暖最给人勇气与力量的话是“别怕,孩子,有我在”。
就像小时候走夜路,下雨,受委屈的时候,妈妈的怀抱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
影片始终贯穿着机器人这一形象,其实每个小孩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机器人,尤其是像托比克这种从小就遭遇父母离异,很少见到父亲的小孩子,在内心深处其实是很脆弱的,渴望父爱,却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因此就会在脑海里虚构出一个形象,在需要的时候出现来保护自己。
作为一个单身妈妈,秋莎还有母亲需要照顾,一大家子人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这个柔弱的女人身上。
生活的各种不易让她渴望找到另一个归宿,渴望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耶格的到来,让她仿佛看到希望,可是显然儿子并不喜欢他。
就在这时,前夫索尔打来电话请求带儿子回斯达蒙特乡下跟老父母相见,矛盾的秋莎思索再三终于答应了。
送走托比克后,准备和耶格飞往索契度过假期的秋莎却得知前夫所在的地方军队越境,战争一触即发。
她急忙给索尔打电话,让他尽快把儿子送回来,却被前夫认为是在胡闹,还指责她不可理喻,拒绝送儿子回来。
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危急,无助的秋莎去找耶格,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去接托比克回家,却不想这个平日里尽显风度的绅士却说出了不愿被琐碎的事干扰的话,并且用这件事和婚姻逼秋莎做出选择。
看清眼前这个人的真实面目以后,秋莎绝望的离开了。
此时,伤心欲绝的她,不知该怨怪耶格太自私还是怪自己被一心想尽快组建家庭,开始新生活的念头冲昏了头脑。
俄罗斯电影赏析作业

俄罗斯电影赏析专业:建筑学1001班姓名:郝晓艺俄罗斯电影赏析结课论文——电影《红樱桃》影评“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从小听着这首描述前苏联战争爱情故事的歌长大,一直被那片神圣的白桦林吸引着,所以我选修了俄罗斯电影赏析这门课。
老师给我们放了很多电影,有《八月八日》,《我们来自未来》,《情留西伯利亚》等,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红樱桃》了。
电影《红樱桃》讲述的是在二战期间,被送到莫斯科国际儿童学校学习的两位中国儿童楚楚和罗小曼的战争遭遇。
这所国际儿童学校专门接受共产党领袖的子女寄宿学校,在学校的生活是安定美好的,但是很快战争的硝烟就弥漫到这边。
在夏令营活动中,楚楚和罗小曼分开,战争开始了,两位主人公开始遭受不同的命运。
影片是根据朱德将军的女儿朱敏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朱敏1941年被送到俄罗斯国际学校后,被德国纳粹送到集中营遭受苦刑,战争结束后重返莫斯科,之后终于回到中国。
影片导演叶大鹰为我们再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物性格及命运电影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楚楚为主讲述德国纳粹将军万德为楚楚做纹身的惨痛故事,另一条则以男孩罗小曼为主,讲述他勇敢的同敌军做斗争的英雄故事。
楚楚的故事,先从她进入国际学校开始介绍。
在俄语考试课上,楚楚用俄语和汉语介绍了自己的出身和亲人,她的父亲被杀害前怔怔的看着楚楚,把革命的厚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楚楚从小就很坚强懂事,她很独立,只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出身是革命的包袱,所以在骨子里透露着一股不屈的刚强之劲。
当老师带领他们参加夏令营的活动时,战争无情的爆发了。
老师被杀害,孩子们被欺压,他们试图逃走,又被纳粹的炮火俘虏。
一名叫万德的德国将军,喜欢在皮肤上做纹身。
他喜欢楚楚金色的皮肤,从此开始对楚楚进行迫害,首先使其屈服,然后开始他的实验。
楚楚用稚弱的身体反抗,她绝食,请求德国士兵杀了她,但是当看多无辜的人因为她的绝食而死在没有人性的士兵手下时,她终于屈服了。
大连理工大学苏俄经典电影欣赏《士兵之歌》读后感

《士兵之歌》观后感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更是有关于人性的艺术。
特技或许能使我们悦目,但却不能使我们赏心,而一切伟大的作品,无不是以赏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因而,他们注定将青史留名,拍摄于1959年的苏联经典黑白电影《士兵之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亲情,友情,爱情,正义,邪恶,战争,忠诚……这其中的每一个话题都足够我们洋洋洒洒地写下无数篇章,但《士兵之歌》在短短88分钟,将这一切展现地淋漓尽致。
开头便给人出乎意料之感,初看《士兵之歌》的影片名字,本以为是一部场面壮观的战争片,但是,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首先介绍了一位未能等到孩子的母亲,接着讲述19岁的年轻士兵阿辽沙在战场上幸运地打掉了两辆坦克,为了回家能探望一眼母亲,放弃了嘉奖的机会,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茫茫人海,萍水相逢,但喜欢“多管闲事”的苏联小伙儿阿辽沙热情洋溢地出手相助一位伤残的士兵,耽误了自己宝贵的半天时间,这其中,不掺杂任何的利益考虑,仅仅是为了一份真挚淳朴的革命友情,令人动容。
还有女发报员,戏份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后方还有一些妇女,她们辛勤工作的同时,孤独而执着地守望着她们的丈夫,她们不在乎自己的丈夫是否伤残,只是期盼丈夫可以归来与她们共度余生,这是最普通的爱情,也是最伟大的爱情……但很不幸,还有这样一些妻子,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背弃了她们的丈夫,背弃了那些在前方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男人,在后方享受着滋润的生活,或许有一些无奈,但总是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不幸中的万幸,可怜的士兵还有一个深明大义的老父亲,身躺在病床上,听到了儿子英勇的战绩,看到了“儿子给他带来的礼物”,眼中溢出了激动的泪花,在阿辽沙即将离开时,老父亲黯然地嘱咐:“告诉他,他的妻子一直在等他。
”战争不仅考验着爱情,也孕育着爱情。
年轻真诚的阿辽沙与可爱漂亮的姑娘舒拉在一节堆满干草的车皮上巧遇,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二人也在这其中对彼此产生了莫名的好感,无奈的是,造化弄人,匆匆离别中,二人没能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注定将从此天各一方,但回头想想,留下又如何呢?假如两人情定终生,阿辽沙死后,或许舒拉会更加伤心,战争中的爱情,成与不成,或许都令人心碎,当然,这并不妨碍它依旧拥有着幸福的基调,当双方回忆起这段故事时,他们都将是幸福的,不是吗?结尾依旧精彩。
以多模态隐喻文化诠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以多模态隐喻文化诠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一部经典的苏联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莫斯科的生活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在苏联国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奖项。
它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揭示了苏联社会在上世纪60年代的生活状态和青年人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隐喻。
这部电影以多模态的方式展现了苏联的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服饰、音乐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表达。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可以透过镜头感受到苏联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文化风貌,从而加深我们对于苏联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影片中的语言表达展示了苏联的文化特点。
在电影中,人物之间的交流主要以俄语为主,而这种语言表达也贯穿于整个影片的情节之中。
俄语是苏联的官方语言,它不仅代表着苏联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体现出苏联社会在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观众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感受到苏联社会的语言环境,从而更加真实地了解当时的生活状态。
影片中的服饰和文化风俗也是展现苏联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们穿着传统的俄罗斯服装,比如头戴ushanka(俄罗斯的军帽)和穿着ushanka冬大衣。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苏联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时尚潮流,也呈现了苏联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通过这些服饰和文化风俗的展现,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苏联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以及人们对于服饰的理解和审美标准。
电影中的音乐也是苏联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听到不少苏联当时的流行音乐,包括民谣、流行曲和交响乐等。
这些音乐不仅反映了苏联社会的音乐审美和文化传统,也展现了当时苏联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通过音乐的表达,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苏联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人们的情感变化和生活状态。
影片中的社会风气也是苏联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过着朴素的生活,努力工作,为生活奋斗。
这种社会风气不仅反映了当时苏联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形态,也折射出了苏联人的奋斗精神和理想追求。
苏俄电影鉴赏

• • • • • • • • • • •
• • • •
带枪 ,1938 человек с оружьем 间,1939 в людях 员,1940 член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她 卫 国,1943 она защищает родину 真 ,1948 повесть о настоящем человеке 滨 街 ,1956 весна на заречной улице 1957静静 顿 ,1957-1958 тихий дон ,1960 неотправленное письмо 带 儿狗 ,1960 дама с собачкой 这样 个 伙 ,1964 живет такой парень
http://www.eisenstein.ru/eisenstein/
• /programs/view/gfUC sy0JCR8/?fr=rec1 • http://video.mail.ru/inbox/irony/2577/2581. html • http://www.eisenstein.ru/contacts/
20年代:大师辈出
• 列夫·库里肖夫(18991970)
• 蒙太奇理论研究第一人: 按特殊的、创造性的次序 把片段连接起来。 • 库里肖夫实验:戏剧演员 的脸,加上三个镜头:一 碗汤,一口棺材和一个玩 耍的女孩
• 维尔托夫倾其大半生精力 摄制政治性纪录片及阐明 其“电影眼睛”理论的艺 术性纪录片。他的代表作 有《电影真理报》(杂志 片)、《电影眼睛》、《前 进吧,苏维埃》、《带摄 影机的人》、《关于列宁 的三支歌曲》(1934)以及 反映红军作战的新闻纪录 片等。维尔托夫的理论与 创作,与其说对传统的主 流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倒 不如说对前卫电影及后来 的纪实性电影的启迪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苏电影赏析
在选修俄苏经典电影与文学艺术赏析之前,我仅仅看过一部俄罗斯电影《他是龙》,当时惊异于电影画面的瑰丽,中世纪的华服美轮美奂,男女主演的颜值轮廓都相当养眼,几乎每一帧都可以截图拿来做壁纸。
极端的画面美就是我对俄罗斯电影的第一印象。
当在俄苏电影的课堂是老师播放上个世纪的黑白影片时,我最开始是失望的,但很快就沉浸在电影情节当中。
《士兵之歌》讲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但是全篇却不见几处对悲剧的渲染。
阿辽沙因为在战场上撤退时摧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将军想要对其进行嘉奖,他却提出不要奖励,只请求允许他回家去为母亲修房子。
阿辽沙朴实的愿望得到了将军的同意。
阿辽沙归家的路上有喜也有悲。
一开始他遇到了一个在战场上受伤后残疾的军人,他在犹豫着要不要回去,害怕自己回去只会成为妻子的负担,可是那个女接线员却满含热泪的骂醒他:你这是懦夫!你不知道你的妻子正在焦灼的等待着你回来!一语惊醒梦中人,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去。
当他和妻子在车站相逢相拥的时候,那种长久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的喜悦感染了所有人。
或许这个残疾军人是幸运的,在战争年代,至少他还能够保全性命,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
阿辽沙在第二辆火车上遇见了他的爱情,一个可爱的姑娘舒拉。
舒拉天真无邪,非常可爱,他们的爱情就像是天空大海一样纯粹真挚,但由于战争的残忍,两个年轻人不得不分开。
最残忍最遗憾的事情是,到最后分别的时刻,谁也没有把那一句喜欢说出口。
这是多么令人伤心啊!可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那一段匆匆的爱情只能是悲剧,阿辽沙在休假结束之后要即刻返回战场,此一去不知何年才是归期,这段爱情也将消磨在天长日久的等待之中。
与舒拉告别之后,阿辽沙再次登上来了返乡的火车。
但是上天就是不愿意成全他,他乘坐的火车被炸毁,再次克服多种困难,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可是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让他给母亲修房子,连一声道别都是匆匆。
当他最后在田埂上扑向母亲时,我差点忍不住落泪。
此刻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游子在外好不容易回家的喜悦,无论我们走的多远,家永远是我们最深切的思念。
上大学之后每一次回家时都是热泪盈眶,恨不得扑上去将与母亲合二为一。
在战争年代,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思念更加深切,因为时刻担心着孩子的冷暖,时刻记挂着孩子的安危,只有孩子安然躺在自己身边时,才能放下心来。
再次离开家乡上战场的阿辽沙再也没有回来了!他永远的留在了战场上,即使他的母亲每天都去村口守望,他也无法回来了,匆忙的一眼没想到是此生最后的相见,这都是战争的祸害啊!
这一部电影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士兵,但是整部电影没有从残忍的实战场面来刻画战争的残忍却又不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战争是多么恐怖,给生活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影片里面残疾的军人,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委身于其他男子的士兵妻子,一眼望去只有女人的田野耕地,都是那段动荡的历史中的小人物的缩影。
这部电影在轻快活泼的基调下藏着战争对人和家庭的践踏与破坏,片名中的“歌”,不是激昂的颂扬之歌,而是一曲战争的悲歌。
看完这一部电影,想到的都是战争的迫害。
无论对哪一国在的百姓来说,战争都不是他们想要的吧,人民期待的只有平安和乐的生活,而不是家庭破碎的绝望。
但当战争的号角响起时,人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走向前线,保家卫国,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是生而为人才特有的。
我想《士兵之歌》之所以会成为经典,就在于他将战争融入到了平凡的小事之中,平凡的人平凡的愿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了触动。
看完电影,舒拉最后追着阿辽沙的火车跑的镜头一直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多希望她能够追上那一趟火车啊,多希望母亲年复一年的等待能换来一个奇迹的出现啊,我更希望,这个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平安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