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俄罗斯影片赏析》课程论文一直以来,我对俄罗斯神秘的文化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因为我热爱俄罗斯文化,所以我喜欢俄罗斯电影。
在我的眼中,俄罗斯电影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它的确是一个宝库,因为它能够让我更加了解俄罗斯文化。
我对于俄罗斯文化的着迷是从俄罗斯音乐开始的,近代音乐最繁荣的地区非俄罗斯莫属,19世纪以来,俄罗斯就诞生了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伟大的音乐家,一个国家竟然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孕育大量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从勒拿河到伏尔加河,辽阔的国土造就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使得文化本身在冲撞与融合中更具魅力,所以我希望对俄罗斯文化一窥究竟,恰巧俄罗斯电影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整个学期的观影中,我们一起欣赏过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像《静静的顿河》一样的怀旧经典,也有《小偷》这样的新片,但是我对俄罗斯电影的总体印象就是:色彩饱满浓烈,感情热烈丰富,情感上重视自身内省,思维方式上注重伦理道德批判。
无论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题材,还是构建强大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中心,都离不开这些特点。
在这当中,我最喜欢的电影有三部。
《静静的顿河》这部电影就如同小说一样,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极为生动,力图通过一个人物的经年沧桑来表现俄国十月革命的宏大主题。
影片中,主人公格里高利这个人物形象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他的性格当中的软弱性,对待爱情的三心两意、犹豫不决、轻率、狂放不羁,对待家庭缺乏一个大丈夫应有的责任感,对待政治,对待战争又有着深重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他不像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他虽然立过战功,得到过沙皇的接见,但是全然没有一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反观,他拥有的却是比一般人的弱点更加突出的性格。
他是一个普通俄罗斯人的代表,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有耀眼的军功章、有热血沸腾的青春、有看似无怨无悔的人生,面对敌人,听着冲锋号,大多数的士兵似乎都为了心中的那个模糊的“理想”闯入敌人的堡垒,任子弹和刺刀穿透自己的胸膛。
俄罗斯电影赏析论文

我心中的俄罗斯电影姓名:***学号:********班级:材化1001漫天的白雪纷飞,苏格兰裙,拉动的手风琴,相拥的恋人,古老的而沉重的国度,这是俄罗斯给我所有的印象。
北极圈里的大学与零下几十多度的气温,是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小城里的人所不曾体会过的。
以前曾经听过俄罗斯的一些歌曲,富有民族特色的曲风,沉重的曲调敲击在心口,总有一种让人透不过气的魔力。
记得曾经看过的俄罗斯电影不多,寥寥无几。
曾经一度迷恋灾难片,希望给自己以发人深省的启示与感悟;也曾一度迷恋轻松的校园喜剧,憧憬美好的单纯的校园生活。
但是往往有些时候,有些情感仿佛不能够长久的保存于内心,人都是习惯忘却的,记在脑海里的,不如烙印在内心深处的。
在心里最挥之不去的电影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和《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以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早就料想到这应该是电影中的一个意向吧,来贯穿整个电影的发展脉络。
过去的回忆,一位女士握着手中的笔记录下此生所有美丽的记忆,还有如今美国军营基地里那个执着与教官抗争到底的军校生的场景来回穿插,让人总是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女人是谁?这个年轻倔强的军校生又是谁?电影中,执着、冲动、勇敢的俄罗斯军校生托尔斯泰,美丽、聪明、善良、坚强的珍妮,都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影子。
火车车厢里不可预期的相遇,把两个曾经相距千万里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莫名的一种相互吸引,相互畅谈,让俄罗斯式的执着遇见了美国式的狂热,让一位年轻执着的俄罗斯男孩遇见了美丽聪颖的美国女士。
托尔斯泰与珍妮,特定的名字暗地里就早已将两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怀着特定目的来到俄罗斯,来到军校的珍妮,一如既往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她的美丽与智慧可以让她轻松地完成所要做的一些,但是,他却没有料想到,托尔斯泰的出现,也许才是上天注定的此次俄罗斯之行真正的目的。
或许是珍妮身上那种不同于俄罗斯女孩的气息与美丽,或许仅仅只是喜欢,托尔斯泰无可救药的爱上了珍妮。
俄罗斯影视赏析论文

俄罗斯影视欣赏导演:梁赞诺夫有“喜剧教父”之称“悲喜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即《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及《两个人的车站》。
平民化风格,鲜明的讽刺批判风格。
《办公室的故事》获奖情况:本片获俄罗斯国家奖金电影音乐:我的心儿不能平静《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剧情简介意大利某个医院里的老人临终前,她美丽的孙女Olga飞车赶来。
老人告诉她有一盒珠宝在俄罗斯。
同时却被两个开救护车的,一个等妻子等孩子的大胡子黑手党,一个在医院养病的瘸子和一个医生听了去了。
于是,一票人杀往俄罗斯,又有个英俊潇洒的导游来接他们。
大家各显神通,分兵前往。
中间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医生的护照被大胡子从厕所塞下去了,因而只能在飞机上不停的飞来飞去。
大胡子总要和瘸子过不去,瘸子说:“我自己来,自己来”一脚踢断了一根石柱子。
导游和救护车司机紧跟着美丽的Olga,上演了公路飞车,引爆加油站,汽车变潜水艇等一幕幕的好戏……美丽的Olga和英俊的导游在这一幕幕的奇遇里情愫暗生,眼看是金童玉女,佳偶天成。
却被导游热情的妈妈道破真像,原来他是文物局的警官……游和救护车司机紧跟着美丽的Olga,上演了公路飞车,引爆加油站,汽车变潜水艇等一幕幕的好戏……与意大利合拍,有很多西方电影常见噱头丢了护照飞来飞去的医生讽刺苏联的官僚体系导演:A·米塔《机组乘务员》获奖情况:本片获1980年全苏电影节评委会奖详细剧情:禀性有异,对生活持不同态度;殊途同归,为事业都奋不顾身。
安德列是国际民航大机组的机长,是个热爱飞行事业的老飞行员。
几十年来他出航归来,老伴迎接他,得到的回答总是“一切正常”。
这次回来,安德列听到了一个出乎自己意外的消息,心爱的女儿娜塔莎未婚先孕了。
安德列生气之余,找到了使女儿怀孕的小伙子,可是责任在女儿身上,又是女儿不愿意嫁给这个小伙子。
任性的女儿决定要把孩子生下来,今后还要安德列来带这个小外孙。
这深深地剌痛了安德列,因为他最怕让他停止飞行。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梁赞诺夫艾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大师。
迄今他共导演了21部电影,并参与了几乎每一部影片的编剧。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梁赞诺夫也是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一位前苏联导演,他执导的喜剧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残酷的罗曼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都曾在国内上映,影片流露出的社会主义气息曾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他因拍摄了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春天的声音》脱颖而出。
之后,梁赞诺夫受邀执导了他的成名作《狂欢之夜》(1956)。
《狂欢之夜》是一部抒情音乐喜剧片,讽刺了一个文化宫的官僚,他常在审查节目时,以极其陈旧的观点,否定那些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
影片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性很强。
苏联电影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这使得苏联电影和苏俄文学一样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前苏联曾拍摄过许多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
梁赞诺夫酷爱文学,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杰克·伦敦、莫泊桑都是他喜爱的作家,他曾出版过诗集和中短篇小说集,也拍摄过一些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
如1984年,他把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没有陪嫁的新娘》改编成电影《残酷的罗曼史》;当然,梁赞诺夫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还是喜剧。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梁赞诺夫与编剧布拉金斯基合作,拍摄了16部喜剧影片,凭借轻松的幽默讽刺和针砭时弊的深刻内涵赢得了广大的观众。
布拉金斯基在2000年去世,他的最后一部剧作《静潭》也是由梁赞诺夫搬上银幕的。
梁赞诺夫的喜剧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喜剧,如《狂欢之夜》(1956)、《没有地址的姑娘》(1958)、《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1973)等。
另一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悲喜剧。
此类影片通过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出乎意料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的苦涩和忧郁,发现自身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让人笑中带泪,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
俄语电影赏析论文

俄语电影赏析论文面包厂的普通女工怎样才能嫁得如意郎君?卡捷琳娜没想过这个问题,她只是努力自修准备考大学,而柳德米拉倒是看得很透彻。
她故意出入院士博士常常出没的图书馆,与他们结识,并劝说卡捷琳娜和她一起假扮姐妹,自称教授的女儿,偷偷用卡捷琳娜的教授舅舅家的豪宅自办了一场招待会。
两人各自交上了男朋友。
但老谋深算的柳德米拉深谙欲擒故纵的道理,骗得了著名冰球运动员的真心,轻易地原谅了她的欺骗行为,还愿意与她结婚。
可怜的卡捷琳娜就没那么走运了,遇上了一个势利的电视台工作者,而且还很倒霉地怀孕了。
那人发现了她不过是女工而不是大学生,顿时以她“欺骗”为借口要求“好离好散”。
到这里我们都觉得卡捷琳娜真是惨到底,但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发现老子的话是有道理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卡捷琳娜奋发图强,十几年后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令人刮目相看,并且遇上了一个绝世好男人,会做饭会生活,自信,而且和她女儿处得也相当不错。
当年的电视台工作者采访企业家的时候猛然发现这位代表型的领导人原来竟然是她,看她发达了,立刻展开努力,试图想重续前缘但理所当然地被无情地拒绝了。
而柳德米拉的冰球运动员却因为酗酒堕落了,堕落到离婚7年了还不时地跑来骚扰她问她要点钱。
真是世事难料。
这本电影的主要题材是爱情和生活,具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
然而我们并非那个年代的亲身体验者,所以我们不敢说我们能完全理解他,我们只需要把他解读为我们需要的精神符号,让他来暗示我们,我们必须坚强地,扎实地生活。
毫无疑问,《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非常优秀的影片,许多人说这结尾太理想化,那试问我们亲爱的卡捷琳娜面对那不负责任的男友的冷漠,面对其母亲市侩的嘴脸时,那是否也是理想化的表现?如今的我们,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彼此伤害,无论是利益上的还是感情上的,都淡淡地称之为现实,看到那些无私的、纯粹的人或事,总是像看到旷世奇珍一样感慨万千。
究竟是电影太理想化了,还是我们太缺乏理想了?把一部电影看很多遍,最后所看到的多是电影之外的东西。
俄罗斯影视欣赏

走进俄罗斯电影,感受俄罗斯文化——俄罗斯影视欣赏论文以前对于俄罗斯的印象可能就是前苏联解体后成立了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有美丽的莫斯科……可我从来没有没有真正的感受过俄罗斯的文化。
这次,我选中了俄罗斯影视欣赏,从电影文化中感受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俄罗斯电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表现能力,他们创造了一种艺术性的电影。
电影主要反映的是前苏联的战争中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他们并没有过分渲染那些大人物的丰功伟绩。
而是描写战争中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有些电影贴近生活,让你感受在喜剧情节中,感受他们艰辛的生活,有些电影偏重艺术,在画面,音乐中给你视觉与听觉的强大震撼力。
有些战争电影,真实的描写了战争的宏伟场面,以及战士们对于国家的热爱和他们取得战争胜利的喜悦。
他们之间那种最真挚的感情着实令人感动。
在欣赏了将近一个学期的俄罗斯电影之后,很多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本上对俄罗斯电影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老师挑选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影片,例如《办公室的故事》,《意大利人在俄罗斯传奇》,《守夜人》,《小偷》,《伊万的童年》,《第九突击队》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办公室的故事》,这部电影是前苏联喜剧大师梁赞诺夫作品,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说对前苏联的生活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它生动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怨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影片主要描写的是,前苏联时期,莫斯科某统计局女局长洛德尼拉·伯洛哥菲耶夫娜·卡卢金娜是一个业务能力极强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的私人生活,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绽放。
对于这样一个表情肃穆古板的上司,职员们背地里叫他“冷血动物”。
而相貌老成的统计员安里多勒·耶里姆多维奇·诺瓦谢利采夫,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虽然独自辛勤抚养两个孩子,却为人乐观,颇受同事喜爱。
对于“冷血动物”,诺瓦谢利采夫自命清高,不愿自贬身价求助卡卢金娜。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影片赏析》期末论文!我眼中的俄罗斯片以前由于学习等各方面的原因,自己很少看过电影,即使看也只是看过一些电视连续剧,到了大学之后才有了机会去接近各种各样的电影,但是在我上《俄罗斯影片赏析》之前,基本上没看过俄罗斯的影片,看得都是一些中国的或韩国,对俄罗斯影片可以说是没什么接触。
现在在宿舍同学们看得比较多的是韩剧、日本影片和美国大片。
我的同学和我一样对俄罗斯电影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印象的。
在这学期选了这门课之后,且在自己认真去观看了了解了俄罗斯电影之后才发现其实俄罗斯电影在早期的作品还是比较不错的。
说句实话这学期欣赏了那么多部电影,很多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学期给我们放了不同时期的影片,但是我发现我还是喜欢前苏联的电影,或许对前苏联就有着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所以还是比较喜欢前苏联的影片的!其实这门课还是比较不错的,因为有那么多同学在一起共同欣赏一部电影,在值得笑的地方大家一起笑一笑,这样的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
在欣赏了将近一个学期的俄罗斯电影之后,基本上对俄罗斯电影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在老师所播放的影片中,我更喜欢前苏联的影片,他给我们一些真实感受。
他们基本上主要反映的都是前苏联的战争中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他并没有过分渲染那些大人物的丰功伟绩。
而是描写战争中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在老师所播放的几部电影中,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办公室的故事》、《士兵之歌》、《士兵之父》、《星星敢死队》、《雁南飞》、《精神病院》、下面我就自己喜欢的这几部影片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吧!还记得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给我们介绍了俄罗斯电影的大体情况之后,就开始给我们播放了第一步影片《办公室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然离现在也快一个学期的时间了,但是它的那些经典情节至今依然给我留下深深地印象,其实应该说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步俄罗斯电影吧,确实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它不像其他电影一样是华而不实,有些电影看完也就是最近那几天记得,但过了啥都记不得,那些都是一些感性上的认识,但是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发现自己以前没看的确是自己一部分损失,不过现在看了,还是来得及的。
俄罗斯电影结课论文(共五则)

俄罗斯电影结课论文(共五则)第一篇:俄罗斯电影结课论文俄罗斯电影赏析摘要:文章主要阐述本学期的公选课《俄罗斯电影欣赏》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电影历史,电影导演及一部电影的评价和阐述本人对俄罗斯电影的印象以及思考。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历史导演影评引言:由于这个学期我们所赏析的各部影片大部分也都是前苏联电影,所以与其本课程名为《俄罗斯电影欣赏》,还不如叫做《苏联电影欣赏》。
前苏联电影故事性极强,艺术内涵丰富,既不太商业,也不太文艺,看过之后往往让人印象深刻,感动长存心中,尤其是体裁的多样化,使之完全能与好莱坞相提并论。
当然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相提并论。
正文:1.俄罗斯电影史:说到俄罗斯电影,我们首先想到的基本上是前苏联的电影,在俄罗斯电影史上,电影业最繁荣的时期是前苏联时期。
有过辉煌历史、独树一帜的苏联电影曾经为世界影坛奉献过《战舰波将金号》、《母亲》、《马克辛三部曲》、《列宁在十月》等不朽名片。
中国观众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个人的车站》等仍历历在目。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电影事业也江河日下,没有了生产指标和内容审查制度,大量质量低劣的电影大行其道,造成其电影业走向低迷。
加之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大量引进,使其国内电影业更加萧条。
苏联解体后就没有多少优秀的电影献给观众了,这不仅仅是观众的悲哀,亦是电影艺术界的悲哀!近几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植,通过了《电影法》,为发展“民族电影”铺平了道路,俄罗斯电影逐渐走出了困境,出现了新的生机。
在此主要介绍和分析前苏联时期的电影,它代表了俄罗斯电影的最高水准。
当然俄罗斯这些年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也表现出了新的,有别于传统的特色,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自我改善和进步!我希望当前的俄罗斯电影能继承前苏联留下的遗产,同时不断革新,为我们广大观众奉献出期待的优秀作品。
苏联电影不但具有思想的进步性、电影语言的独创性,而且还以其浓郁的文学诗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美学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摘要】
俄罗斯影片不像美国影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主要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
本学期欣赏的影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讲述生活中普通民众的生活,一种是反映卫国战争时期普通战士生活命运。
这篇文章分别用《办公室的故事》和《士兵之歌》两部影片来浅析这两种影片。
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影片表达主题所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来分析。
最后通过对这两片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来总结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关键词】
俄罗斯电影卫国战争普通小人物
这学期就要结束了,看了一些俄罗斯的优秀影片,对俄罗斯影片
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下面我就主要通过本学期所看的两部影片来谈一下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统筹来说,我认为俄罗斯影片充满幽默,同时能够启发人们从哲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其实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学期所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办公室的故事》。
对于这部影片,我至今记忆犹新,在这片影片中,那些幽默搞笑的对话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能带给人无尽的欢乐。
这部电影是由前苏联喜剧大师埃·梁赞诺夫导演的,电影生动的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不能不说大师的手法高明,往往能够以小见大,。
这部影片通过描写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现状。
影片讲的是某轻工业局局长卡卢金娜是个性格孤僻,言行和外表都有些男性化的怪女人,职员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
职员纳瓦谢里柴夫年轻时是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但是现在却变得穷困潦倒,唯唯诺诺。
他是不幸的,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备尝艰辛。
工作勤恳,但是却由于不善于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而他的上司又偏偏是个性格怪癖的中年妇女,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
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之间,似乎是找不到一致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两个人经过几次碰撞之后,居然产生了爱情。
这部影片是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写这两个人的,任何环境相联系,个人与社会相交在一起,是影片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影片反映了普通人的心理,触及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中年人的孤独问题,表现形式质朴无华。
但是导演正是通过这种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膜,要打破这种隔膜,就应该更好的认识自身,影片通过两者的矛盾冲突,最终达到和谐,是很有内在哲理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深深敬佩与大师梁赞诺夫,它能够敏锐的看到社会的矛盾,并且运用朴实的手法来揭示这种矛盾,并且提示人们如何去化解矛盾。
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现在的人们何尝不是越来越冷漠。
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认识自身,敞开心扉,并多占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温暖。
另一篇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是格里高利·丘赫莱依导演的《士兵之歌》,所以下课之后我又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部影片是比较早看的一部,但我还是印象深刻。
首先是因为这部影片本身确实有着很高的成就。
这片影片曾获得了旧金山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全苏电影节大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奖。
1961年编剧瓦·叶若夫和导演格·丘赫拉依获列宁奖金。
既然这部影片能获得这么多奖,就必然说明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
看过之后,我也确实被这部影片所打动。
和很多苏联时期的电影一样,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也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影片的主人公是19岁的通信兵阿辽沙和舒拉。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卫国战争中,通信兵阿辽沙在撤退时出于自卫击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将军想嘉奖他,但是他只是要求请几天假回家看一下母亲,她得到了六天的假期。
途中,他乐于助人,又救死扶伤,耽搁了不少时间,回到家后只能在田间和母亲说几句话就得离开,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母亲明知道他已经牺牲,还每天站在村口凝望,等待着这唯一的儿子。
在回家的途中,阿辽沙还遇到了一位姑娘叫舒拉。
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但是,战争是残酷的,他们没能够白头偕老。
影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十分贴切,由于阿辽沙的扮演者以前没演过戏,所以看起来比较稚嫩,但这恰恰符合阿辽沙的形象——单纯善良。
而舒拉的扮演者将他所应表现出来的形象完美的展现了出来,这无疑
是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因素。
通过本学期所看的其他影片的比较,我认为这部影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战争夺走了阿辽沙年轻的生命,是他的母亲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毁灭了他与舒拉之间刚刚萌发的美好爱情。
影片并没有用虚假的乐观主义的调子来冲淡悲剧气氛,这在苏联电影中是一个新的尝试。
这部影片并不像普通叙事电影那样遵循一定的框架,它更像贴近生活,而且涉及的社会生活面远比叙事电影广得多。
这部影片虽然只是阿辽沙回家几天历程的生活反应,导演就是通过这几天的生活来反映卫国战争苏联前线和后方生活的横断面,展现出在战争的考验面前表现各不相同的种种人物。
影片并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但是影片给人的感受却远比那种电影要丰富得多,它能促使人们从哲理的高度来思考战争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且这部电影突出了感情这一主题。
阿辽沙不只是一个战斗工具,他有着自己的感情,他和母亲之间身后的亲情,和舒拉之间纯洁的爱情,阿辽沙被塑造成为一个战争中有些有肉的人。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
这部影片也对战争进行了批判,战争夺去了阿辽沙年轻的生命,毁了母亲的希望,毁了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
战争令太多人失去美好的东西,给人们带来多少痛苦!
同样影片还反映了战争期间这个社会所存在的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军用火车上战士受贿罐头,普通战士的妻子为改善生活背叛丈夫与军官同居。
这样更加增强了这部影片的成就。
以往的影片,多是“只报喜不报忧”。
而《士兵之歌》不粉碎现实,他从真正上反映现实,表现普通人。
所以这部影片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算得上是创新的佳作,这部影片对以后的苏联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除了这两部影片,这学期还看了《海军上将高尔察克》、《星星敢死队》、《士兵之父》、《雁南飞》、《命运的捉弄》、《精神病院》等一些优秀影片。
总的来说,经过一学期的欣赏,我对俄罗斯影片有了自己的认识。
卫国战争题材的影片(例:(士兵之歌))主要是对于战争中无私奉献的战士的歌颂,同时也反映出了卫国战争中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这种影片不像好莱坞影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通过普通战士的生活、命运来反映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红军的爱国情怀,同时能够彰显正义的力量。
另外一类电影是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例:《办公室的故事》),这类影片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来讲述民众阶层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并指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
所以这类影片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喜欢。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潘德礼. 列国志·俄罗斯. 北京:社会科学文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