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俄罗斯影片赏析》课程论文一直以来,我对俄罗斯神秘的文化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因为我热爱俄罗斯文化,所以我喜欢俄罗斯电影。
在我的眼中,俄罗斯电影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它的确是一个宝库,因为它能够让我更加了解俄罗斯文化。
我对于俄罗斯文化的着迷是从俄罗斯音乐开始的,近代音乐最繁荣的地区非俄罗斯莫属,19世纪以来,俄罗斯就诞生了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伟大的音乐家,一个国家竟然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孕育大量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从勒拿河到伏尔加河,辽阔的国土造就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使得文化本身在冲撞与融合中更具魅力,所以我希望对俄罗斯文化一窥究竟,恰巧俄罗斯电影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整个学期的观影中,我们一起欣赏过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像《静静的顿河》一样的怀旧经典,也有《小偷》这样的新片,但是我对俄罗斯电影的总体印象就是:色彩饱满浓烈,感情热烈丰富,情感上重视自身内省,思维方式上注重伦理道德批判。
无论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题材,还是构建强大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中心,都离不开这些特点。
在这当中,我最喜欢的电影有三部。
《静静的顿河》这部电影就如同小说一样,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极为生动,力图通过一个人物的经年沧桑来表现俄国十月革命的宏大主题。
影片中,主人公格里高利这个人物形象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他的性格当中的软弱性,对待爱情的三心两意、犹豫不决、轻率、狂放不羁,对待家庭缺乏一个大丈夫应有的责任感,对待政治,对待战争又有着深重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他不像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他虽然立过战功,得到过沙皇的接见,但是全然没有一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反观,他拥有的却是比一般人的弱点更加突出的性格。
他是一个普通俄罗斯人的代表,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有耀眼的军功章、有热血沸腾的青春、有看似无怨无悔的人生,面对敌人,听着冲锋号,大多数的士兵似乎都为了心中的那个模糊的“理想”闯入敌人的堡垒,任子弹和刺刀穿透自己的胸膛。
俄罗斯电影赏析论文

我心中的俄罗斯电影姓名:***学号:********班级:材化1001漫天的白雪纷飞,苏格兰裙,拉动的手风琴,相拥的恋人,古老的而沉重的国度,这是俄罗斯给我所有的印象。
北极圈里的大学与零下几十多度的气温,是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小城里的人所不曾体会过的。
以前曾经听过俄罗斯的一些歌曲,富有民族特色的曲风,沉重的曲调敲击在心口,总有一种让人透不过气的魔力。
记得曾经看过的俄罗斯电影不多,寥寥无几。
曾经一度迷恋灾难片,希望给自己以发人深省的启示与感悟;也曾一度迷恋轻松的校园喜剧,憧憬美好的单纯的校园生活。
但是往往有些时候,有些情感仿佛不能够长久的保存于内心,人都是习惯忘却的,记在脑海里的,不如烙印在内心深处的。
在心里最挥之不去的电影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和《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以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早就料想到这应该是电影中的一个意向吧,来贯穿整个电影的发展脉络。
过去的回忆,一位女士握着手中的笔记录下此生所有美丽的记忆,还有如今美国军营基地里那个执着与教官抗争到底的军校生的场景来回穿插,让人总是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女人是谁?这个年轻倔强的军校生又是谁?电影中,执着、冲动、勇敢的俄罗斯军校生托尔斯泰,美丽、聪明、善良、坚强的珍妮,都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影子。
火车车厢里不可预期的相遇,把两个曾经相距千万里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莫名的一种相互吸引,相互畅谈,让俄罗斯式的执着遇见了美国式的狂热,让一位年轻执着的俄罗斯男孩遇见了美丽聪颖的美国女士。
托尔斯泰与珍妮,特定的名字暗地里就早已将两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怀着特定目的来到俄罗斯,来到军校的珍妮,一如既往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她的美丽与智慧可以让她轻松地完成所要做的一些,但是,他却没有料想到,托尔斯泰的出现,也许才是上天注定的此次俄罗斯之行真正的目的。
或许是珍妮身上那种不同于俄罗斯女孩的气息与美丽,或许仅仅只是喜欢,托尔斯泰无可救药的爱上了珍妮。
俄罗斯影视赏析论文

俄罗斯影视欣赏导演:梁赞诺夫有“喜剧教父”之称“悲喜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即《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及《两个人的车站》。
平民化风格,鲜明的讽刺批判风格。
《办公室的故事》获奖情况:本片获俄罗斯国家奖金电影音乐:我的心儿不能平静《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剧情简介意大利某个医院里的老人临终前,她美丽的孙女Olga飞车赶来。
老人告诉她有一盒珠宝在俄罗斯。
同时却被两个开救护车的,一个等妻子等孩子的大胡子黑手党,一个在医院养病的瘸子和一个医生听了去了。
于是,一票人杀往俄罗斯,又有个英俊潇洒的导游来接他们。
大家各显神通,分兵前往。
中间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医生的护照被大胡子从厕所塞下去了,因而只能在飞机上不停的飞来飞去。
大胡子总要和瘸子过不去,瘸子说:“我自己来,自己来”一脚踢断了一根石柱子。
导游和救护车司机紧跟着美丽的Olga,上演了公路飞车,引爆加油站,汽车变潜水艇等一幕幕的好戏……美丽的Olga和英俊的导游在这一幕幕的奇遇里情愫暗生,眼看是金童玉女,佳偶天成。
却被导游热情的妈妈道破真像,原来他是文物局的警官……游和救护车司机紧跟着美丽的Olga,上演了公路飞车,引爆加油站,汽车变潜水艇等一幕幕的好戏……与意大利合拍,有很多西方电影常见噱头丢了护照飞来飞去的医生讽刺苏联的官僚体系导演:A·米塔《机组乘务员》获奖情况:本片获1980年全苏电影节评委会奖详细剧情:禀性有异,对生活持不同态度;殊途同归,为事业都奋不顾身。
安德列是国际民航大机组的机长,是个热爱飞行事业的老飞行员。
几十年来他出航归来,老伴迎接他,得到的回答总是“一切正常”。
这次回来,安德列听到了一个出乎自己意外的消息,心爱的女儿娜塔莎未婚先孕了。
安德列生气之余,找到了使女儿怀孕的小伙子,可是责任在女儿身上,又是女儿不愿意嫁给这个小伙子。
任性的女儿决定要把孩子生下来,今后还要安德列来带这个小外孙。
这深深地剌痛了安德列,因为他最怕让他停止飞行。
《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摘要】俄罗斯影片不像美国影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主要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
本学期欣赏的影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讲述生活中普通民众的生活,一种是反映卫国战争时期普通战士生活命运。
这篇文章分别用《办公室的故事》和《士兵之歌》两部影片来浅析这两种影片。
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影片表达主题所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来分析。
最后通过对这两片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来总结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卫国战争普通小人物这学期就要结束了,看了一些俄罗斯的优秀影片,对俄罗斯影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下面我就主要通过本学期所看的两部影片来谈一下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统筹来说,我认为俄罗斯影片充满幽默,同时能够启发人们从哲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其实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学期所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办公室的故事》。
对于这部影片,我至今记忆犹新,在这片影片中,那些幽默搞笑的对话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能带给人无尽的欢乐。
这部电影是由前苏联喜剧大师埃·梁赞诺夫导演的,电影生动的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不能不说大师的手法高明,往往能够以小见大,。
这部影片通过描写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现状。
影片讲的是某轻工业局局长卡卢金娜是个性格孤僻,言行和外表都有些男性化的怪女人,职员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
职员纳瓦谢里柴夫年轻时是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但是现在却变得穷困潦倒,唯唯诺诺。
他是不幸的,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备尝艰辛。
工作勤恳,但是却由于不善于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而他的上司又偏偏是个性格怪癖的中年妇女,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
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之间,似乎是找不到一致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两个人经过几次碰撞之后,居然产生了爱情。
这部影片是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写这两个人的,任何环境相联系,个人与社会相交在一起,是影片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俄语电影赏析论文

俄语电影赏析论文面包厂的普通女工怎样才能嫁得如意郎君?卡捷琳娜没想过这个问题,她只是努力自修准备考大学,而柳德米拉倒是看得很透彻。
她故意出入院士博士常常出没的图书馆,与他们结识,并劝说卡捷琳娜和她一起假扮姐妹,自称教授的女儿,偷偷用卡捷琳娜的教授舅舅家的豪宅自办了一场招待会。
两人各自交上了男朋友。
但老谋深算的柳德米拉深谙欲擒故纵的道理,骗得了著名冰球运动员的真心,轻易地原谅了她的欺骗行为,还愿意与她结婚。
可怜的卡捷琳娜就没那么走运了,遇上了一个势利的电视台工作者,而且还很倒霉地怀孕了。
那人发现了她不过是女工而不是大学生,顿时以她“欺骗”为借口要求“好离好散”。
到这里我们都觉得卡捷琳娜真是惨到底,但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发现老子的话是有道理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卡捷琳娜奋发图强,十几年后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令人刮目相看,并且遇上了一个绝世好男人,会做饭会生活,自信,而且和她女儿处得也相当不错。
当年的电视台工作者采访企业家的时候猛然发现这位代表型的领导人原来竟然是她,看她发达了,立刻展开努力,试图想重续前缘但理所当然地被无情地拒绝了。
而柳德米拉的冰球运动员却因为酗酒堕落了,堕落到离婚7年了还不时地跑来骚扰她问她要点钱。
真是世事难料。
这本电影的主要题材是爱情和生活,具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
然而我们并非那个年代的亲身体验者,所以我们不敢说我们能完全理解他,我们只需要把他解读为我们需要的精神符号,让他来暗示我们,我们必须坚强地,扎实地生活。
毫无疑问,《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非常优秀的影片,许多人说这结尾太理想化,那试问我们亲爱的卡捷琳娜面对那不负责任的男友的冷漠,面对其母亲市侩的嘴脸时,那是否也是理想化的表现?如今的我们,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彼此伤害,无论是利益上的还是感情上的,都淡淡地称之为现实,看到那些无私的、纯粹的人或事,总是像看到旷世奇珍一样感慨万千。
究竟是电影太理想化了,还是我们太缺乏理想了?把一部电影看很多遍,最后所看到的多是电影之外的东西。
结课论文: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班级:姓名:学号:上课时间:周一下午第二节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摘要:通过一学期对俄罗斯影片的观赏,我意识到了它的独特之处。
不同于人们脑海中的精彩电影画面,司空见惯的小人物与平淡无奇的情节是它的特点,但平淡之中又不乏艺术性与深刻的内涵。
俄罗斯影片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是一类不同于世界流行电影的经典影片。
关键词:俄罗斯影片;爱情;艺术引言以前,我对俄罗斯文化几乎一无所知。
通过这学期对俄罗斯影片的观赏,我开始了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
相比较于具有无比绚烂画面的好莱坞大片与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剧作,俄罗斯影片显得平淡无奇,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是,当我认真地欣赏完一部部俄罗斯影片后,才发现其实它有很多独到之处。
正文虽然没有惊险的画面,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是俄罗斯影片却是从事实的角度出发,选取平凡而又真实的人物,故事也许没有戏剧性,也许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却不乏艺术性与文学性。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以三位女性(卡捷琳娜、托夏、柳德米拉)为线索,三条线索并进,又以卡捷琳娜的爱情为主线。
卡捷琳娜的两次谎言作为影片故事的引子贯穿影片发展的始终:第一次她伪装成教授的女儿,当追求她的鲁尔多夫知道真相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断绝这种关系,而不是替她摆脱困境,而这绝非因为卡捷琳娜的谎话,而是因为对地位期望的落差而致;卡捷琳娜第二次谎言是因为果沙的大男子主义,为了不错过这个“生命中她惟一的热爱的人”,她隐瞒了自己厂长的身份,而果沙虽然愤而出走,但最终接受了这份感情。
通过探寻卡捷琳娜的生命历程,我们看到两个时代的中年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道德、价值观、幸福观的冲撞,描绘了这一代人的心理状态。
而这部电影具有其他电影没有的东西——厚重感,也与俄罗斯艺术种类中鲜明的苦难气质与博大悲悯的民族精神相吻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女主角卡捷琳娜自强不息的故事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穿越了冷战时期的铁幕,重新与传统产生了遥远的呼应!当然,俄罗斯影片中也不乏成功的喜剧,《命运的捉弄》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个叫热尼亚的中年外科医生,住在莫斯科,每年新年前夕都会和自己的朋友去澡堂洗澡,那一年新年,热尼亚准备洗完澡就和心爱的姑娘嘎利亚一起庆祝,但是那次在澡堂大家都喝醉了酒,阴差阳错的热尼亚坐上了去圣彼得堡的飞机,闯进了和他在莫斯科同样地址的娜佳的房子,热尼亚和娜佳两人经过了一番争执,终于弄清了误会,但与此同时娜佳的男友和嘎利亚却因此事愤愤离去,而阴差阳错认识彼此的热尼亚和娜佳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田益源1222102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班)机电学院1215班本篇论文我想写的并不仅仅关于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我更想写出通过所看的近十部俄罗斯影片所了解到的俄罗斯的社会背景,国民特点以及相应的民俗文化对这个民族迅猛发展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想先写一些在上过这课之后,我所获悉的俄罗斯。
经过了一个学期对俄罗斯电影的欣赏,我对俄罗斯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在上这个课之前,我对俄罗斯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纵观历史,俄罗斯的发展历程我以十月革命作为分界,对十月革命以前的历史事件几乎是全然不知的,而对于期之后的事情,我也仅仅是通过学校书本上的知识所获取的。
军事战败和食物短缺引发了1917年俄国革命,此后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登上权力的舞台,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
从1922年至1991年,苏联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
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点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91年苏联解体。
1991年后,俄罗斯联邦成立并继承了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然而,俄罗斯已不再是超级大国,而且还要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废除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新体制。
直至今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结构依然带有沙俄和苏联的特点。
对于俄罗斯的文化,我们很少有机会能花上一部分时间去具体了解,借此机会,我在课余时间也抽出了一些时间对俄罗斯的各种风土人情和风俗进行了了解。
介于罗斯的地理位置,它跨越欧亚两洲,因而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
俄罗斯是一个特别注重文化发展事业的国家,在国内出版了大量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诸多图书馆、博物馆和俱乐部等群众性文化设施。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都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等世界文豪和大作家。
同时,像很多国家一样,俄罗斯由本国自己的很多忌讳,比如他们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
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选修俄罗斯电影赏析这门课之前,我便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一方面是出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并不是完全熟知的国家、民族的一种好奇。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影片赏析》期末论文!我眼中的俄罗斯片以前由于学习等各方面的原因,自己很少看过电影,即使看也只是看过一些电视连续剧,到了大学之后才有了机会去接近各种各样的电影,但是在我上《俄罗斯影片赏析》之前,基本上没看过俄罗斯的影片,看得都是一些中国的或韩国,对俄罗斯影片可以说是没什么接触。
现在在宿舍同学们看得比较多的是韩剧、日本影片和美国大片。
我的同学和我一样对俄罗斯电影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印象的。
在这学期选了这门课之后,且在自己认真去观看了了解了俄罗斯电影之后才发现其实俄罗斯电影在早期的作品还是比较不错的。
说句实话这学期欣赏了那么多部电影,很多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学期给我们放了不同时期的影片,但是我发现我还是喜欢前苏联的电影,或许对前苏联就有着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所以还是比较喜欢前苏联的影片的!其实这门课还是比较不错的,因为有那么多同学在一起共同欣赏一部电影,在值得笑的地方大家一起笑一笑,这样的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
在欣赏了将近一个学期的俄罗斯电影之后,基本上对俄罗斯电影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在老师所播放的影片中,我更喜欢前苏联的影片,他给我们一些真实感受。
他们基本上主要反映的都是前苏联的战争中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他并没有过分渲染那些大人物的丰功伟绩。
而是描写战争中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在老师所播放的几部电影中,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办公室的故事》、《士兵之歌》、《士兵之父》、《星星敢死队》、《雁南飞》、《精神病院》、下面我就自己喜欢的这几部影片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吧!还记得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给我们介绍了俄罗斯电影的大体情况之后,就开始给我们播放了第一步影片《办公室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然离现在也快一个学期的时间了,但是它的那些经典情节至今依然给我留下深深地印象,其实应该说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步俄罗斯电影吧,确实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它不像其他电影一样是华而不实,有些电影看完也就是最近那几天记得,但过了啥都记不得,那些都是一些感性上的认识,但是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发现自己以前没看的确是自己一部分损失,不过现在看了,还是来得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赞诺夫
艾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大师。
迄今他共导演了21部电影,并参与了几乎每一部影片的编剧。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梁赞诺夫也是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一位前苏联导演,他执导的喜剧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残酷的罗曼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都曾在国内上映,影片流露出的社会主义气息曾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他因拍摄了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春天的声音》脱颖而出。
之后,梁赞诺夫受邀执导了他的成名作《狂欢之夜》(1956)。
《狂欢之夜》是一部抒情音乐喜剧片,讽刺了一个文化宫的官僚,他常在审查节目时,以极其陈旧的观点,否定那些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
影片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性很强。
苏联电影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这使得苏联电影和苏俄文学一样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前苏联曾拍摄过许多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
梁赞诺夫酷爱文学,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杰克·伦敦、莫泊桑都是他喜爱的作家,他曾出版过诗集和中短篇小说集,也拍摄过一些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
如1984年,他把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没有陪嫁的新娘》改编成电影《残酷的罗曼史》;
当然,梁赞诺夫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还是喜剧。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梁赞诺夫与编剧布拉金斯基合作,拍摄了16部喜剧影
片,凭借轻松的幽默讽刺和针砭时弊的深刻内涵赢得了广大的观众。
布拉金斯基在2000年去世,他的最后一部剧作《静潭》也是由梁赞诺夫搬上银幕的。
梁赞诺夫的喜剧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喜剧,如《狂欢之夜》(1956)、《没有地址的姑娘》(1958)、《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1973)等。
另一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悲喜剧。
此类影片通过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出乎意料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的苦涩和忧郁,发现自身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让人笑中带泪,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
比如《被遗忘的长笛曲》(1987)、《你好,小傻瓜!》(1996)、《老马》(2000),以及梁赞诺夫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命运的捉弄》(197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和《两个人的车站》(1982),这三部电影被苏联观众誉为“激动人心的爱情三部曲”。
其中前两部改编自当时上映的舞台剧。
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特征之一是多种影片样式的结合。
如《狂欢之夜》便是音乐片和抒情喜剧的结合。
梁赞诺夫认为:喜剧与其他影片样式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有利于更全面、更令人信服和更有成效地去反映生活的多样性,更深刻地去思考并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梁赞诺夫的喜剧观念源自对生活的理解。
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它,并把它搬上银幕。
”因此,梁赞诺夫的喜剧片非常注重社会环境的真实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总是在最真实的生活中
寻找喜剧性的因素。
他的喜剧片虽然也讲究情节和巧合,但是,他不象传统喜剧中的那些极尽巧合之能事,将故事建筑在情节编造、夸张、怪诞和动作设计上,他的喜剧片往往没有什么怪诞的细节和噱头,也没有漫画式的人物。
相反,梁赞诺夫尽可能地使他的人物贴近现实生活,尽力使人物性格基调平凡化,使人物性格有较复杂的层次,以增强他们的现实性和可信性。
梁赞诺夫喜剧片的喜剧效果不是依靠误会和不协调,而是把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笑料。
梁赞诺夫常常把主人公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淡化经典喜剧所具有的假定性,使他遇到一系列难以置信但在生活中真的可能遇到的事情,从而挖掘出主人公隐藏在喜剧背后的真实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使主人公发生了奇妙的又令人信服的性格变化。
《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中男女主人公由争吵、敌意到理解、相爱的过程,那看似不可能的爱情故事,都是这种奇妙的性格变化的具体体现。
总之,真实性与假定性结合,产生了梁赞诺夫独特的喜剧样式。
有人称他的喜剧为“不纯的喜剧”或“生活戏剧”。
梁赞诺夫喜剧片的特征之二是鲜明的讽刺批判精神。
面对传统保守的机制,他从不回避尖锐的社会问题,而是大胆针砭时弊,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弊端和阴暗面。
梁赞诺夫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摘取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和广泛社会批判意义的细节。
比如,《老马》中对政府拖欠退休金和社会治安混乱的揭露;《你好,小傻瓜!》里对“俄罗斯新贵”现象的展示;《狂欢之夜》里对官僚作风无情的讽
刺;《残酷的罗曼史》中对人性虚伪的鞭挞;《两个人的车站》中的倒买倒卖的列车员、黑市上投机倒把的暴发户、餐厅的服务问题等等。
这是梁赞诺夫喜剧片具有强烈现实感的原因之一。
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特征之三是深刻的人文关怀。
梁赞诺夫一向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
他的影片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他们往往地位卑微,身处社会底层,为生计挣扎奔波,人生不如意或遭受着厄运,但又常常具有善良而热情的秉性,为了尊严不惜牺牲所有。
梁赞诺夫曾说:“我所喜爱的喜剧主人公是正面人物。
无私和天真是这个人固有的品质。
他依照道德规范而生活,这些道德规范对他来说,就象空气那样自然。
”《命运的捉弄》(197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和《两个人的车站》的主人公都是这类普通而美好的人。
观众是如此的熟悉这些人物,他就象是我们的邻居、朋友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他所经历的生活也正是我们所经历的。
因此,观众观看银幕上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
梁赞诺夫从这些每天流经我们身边的生活里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了的东西,指给我们看,使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周围的生活竟有这么多可笑可叹的东西,值得深入思考。
从梁赞诺夫的电影中,观众看到自身生活,深切感受到可贵的人文关怀。
梁赞诺夫善于通过平庸繁琐的日常生活挖掘出普通人身上善良和坚毅的品质,表现出他们热情乐观的一面。
观众随着这些普通人的命运波折唏嘘不已。
梁赞诺夫擅于在悲哀的现实中传达美与向善的力量。
他的喜剧片时而让人发笑,时而又催人泪下,属于悲喜剧。
但是,他的影片并不悲观和绝望,总能让人触摸到那隐隐的希望,在面对艰难人生甚至一无所有的时候,鼓励着人们用笑来战胜忧伤。
《命运的作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是梁赞诺夫的代表作。
这些电影的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往往地位悬殊,两人之间的爱情看似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故事总是从冲突中开始,然后从彼此理解到最后爱情的爆发,在幽默和平淡之中,两人最后走到一起。
这种故事和人物设计的模式,有些类似好莱坞的“神经喜剧”,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好莱坞“神经喜剧”营造的是梦幻的爱情故事,结尾是脱离现实的大团圆,梁赞诺夫描写的爱情故事却是植根于真实的生活。
梁赞诺夫的结局都是含蓄的开放性的,他给予生活中孤独的中年男女善良美好的祝福,影片在幽默诙谐中含有深深的寓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精彩绝伦的对话,处处流露出诙谐、机智和幽默。
它们既揭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又极富个性色彩。
尤其是隽永含蓄的潜台词,更耐人寻味。
幽默的台词令我们发笑,但在笑声里,我们体味到人生的苦涩。
由于社会体制的差异和局限,梁赞诺夫的电影中难免带有特定时代的标记。
但是,他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对人性的挖掘和认识、对个人幸福的关注、对爱情的歌颂等等永恒的主题,非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被过时,反而因岁月的洗礼而益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