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史上(据说)有最多歧义的句子
容易产生歧义的英语句子

容易产生歧义的英语句子英语是一门非常灵活且多义的语言,有时候即使是一句简单的句子也会因为词语的多义性或者语法结构的模糊性而产生歧义。
特别是对于非英语母语者来说,理解这些歧义可能会更加困难。
本文将讨论一些在英语中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一些词语的多义性经常会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比如,“I saw her duck”这句话就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我看到她躲闪”,另一种是“我看到她的鸭子”。
这里的“duck”既可以指动词“躲闪”,也可以指名词“鸭子”,所以句子的真正含义依赖于上下文。
如果没有上下文的支持,那么读者很难确定句子的确切含义。
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Time flies like an arrow.”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它的意思可以有多种解释。
一种是“时间像箭一样飞逝”,另一种是“时间飞翔喜欢一个箭”,还有可能是“时间像箭一样喜欢飞逝”。
这一句话之所以产生歧义,主要是因为“like”和“an arrow”可以有不同的修饰对象。
所以,要想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者需要依赖于上下文或者其他线索。
不仅是词语的多义性,有时候句子的语法结构也会让人产生误解。
比如,“The old man the boats.”这句话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但它实际含义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老人管理这些船”,另一种是“这些船老化了”。
这里的歧义主要来自动词“man”的不同解释。
如果“man”被理解为及物动词,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老人管理船只”,如果“man”被理解为名词,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船只老化了”。
对于非英语母语者来说,这种歧义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
此外,有时候句子的语态也会让人产生误解。
比如,“The chicken is ready to eat.”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它的含义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可能是“鸡准备好了,可以吃了”,另一种是“鸡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吃了”。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
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
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
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
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
谈英语中歧义句类型

(2) His punch was impressive. Punch 属于同形异义词 , 它引起了 (2) 的 歧义 。(2) 可以理解为 “他的出拳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或者 “他做的五味酒很不错 。” 同形异义词传统上被定义为拼写一样的不同 单词 。其实这样的定义不太精确 。若将定义改为 “拼写一致的不同词位”, 会好一些 。词位是语言 学家用来指一种语言语义系统的最小区别性单 位 。作为一个抽象单位 , 词位是一系列语法变体
三 、句法结构歧义 在讨论句法结构引起的歧义之前 , 让我们先 看下面几个例子 :
(4) The boy was seated by the teacher. (4) 是个歧义句 。如果 by 的意思是 “在. . . 旁边”的话 , 句子的意思就是 “那个男孩坐在了 老师的旁边 。”如果 by 在句中用来引导动词 seat 的实施者 , (4) 的意思就变成了 “老师让那个男 孩坐下了 。”
歧义句传统上被认为是本身具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不同意义的句子 。自然语言在表达方式上都 存在歧义现象 , 而歧义现象会出现在自然语言的 不同的层面 。在较低 (如语言辨认) 的层面上 , 话语之间的信号会出现歧义 ; 在较高的语义层 面 , 一句话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命题 ; 在更高的 语用层面 , 一个命题可以用来服务于不同的目 的 。下面我们将歧义分为语音 、词汇 、句法结构 和语境歧义四个类型来讨论 。
(1) 这些词在意义上无关联 ; (2) 其语法变 体都是相同的 ; (3) 相同的语法变体在语法上是 对等的 。(Lyons 2000 : 55)
浅谈英语的歧义句

6"& 8&&7 3%5& ’&# (此句中 8&&7 一 词 可 兼
作形容词和副词, 它 既 可 以 修 饰 3%5& , 又可以 修 饰 ’&# , 于是此句有歧义: 深的蓝色的海洋 ; 深蓝色的海洋) (句中 B& <$06& %0,4 #$6)*%&’ #,8 300+2 %0,4 一词可能只修饰 #$6)*%&’,也可能同时修饰 300+’造成句子歧义。) ?,#6*"),4 # 300+ 1$0. 6"& 8&’+ <")*" "& "#8 3054"6 6"& ,)4"6 3&10$& , "& $5’"&8 056 (此句可以解释为:他从桌上抓起 01 6"& $00.2 一本头一天晚上买的书冲出房。也可以解释 为: 他从头一天晚上买的桌子上抓起一本书冲 出房间。)
+,-./012
陈 华
(福建工业学校 福建 福州 !"###$ )
# * % &
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同其意义之间 的一种特殊关系, 具有一个以上意义的同 一结构形式就是歧义形式, 包含歧义形式 的句子就是歧义句。意义最简单的情况 是, 说话者说出一个语句并且准确地按词 语本义意会他所说的东西。 在这样的情况 中, 说者打算在听者那里产生某种以言行 事的效果, 他打算凭借听者所具有的有关 语句表述规则的知识来使听者领会这种 意向。但众所周知, 不是所有有意义的情况都 如此简单。例如,英国大文豪狄更斯 (!"#$%&’
容易产生歧义的英语句子

容易产生歧义的英语句子
英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可能由于语法、词义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歧义。
以下是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英语句子: 1. 'I saw her duck.' 这句话可能被理解为“我看到她躲避”,也可能被理解为“我看到她鸭子”。
2. 'I shot an elephant in my pajamas.' 这句话可能被理解
为“我穿着睡衣打了一只大象”,也可能被理解为“我在大象睡衣里
开枪”。
3.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这句话可能被理解为“时间像箭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也
可能被理解为“时间像一只箭射向水果;水果像一只香蕉被飞”。
4. 'I refuse to eat the cheese unless it's blue.' 这句话可能被理解为“除非奶酪是蓝色的,否则我拒绝吃”,也可能被理解
为“我拒绝吃奶酪,因为它有蓝色的霉菌”。
5. 'I saw the man with the binoculars.' 这句话可能被理解为“我看到一个带着双筒望远镜的男人”,也可能被理解为“我在双
筒望远镜里看到了一个男人”。
以上这些句子可能会在不同的场合产生歧义,因此在进行英语交流时要注意语法和语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 1 -。
从幽默到歧义句一点语言学分析

从幽默到歧义句——一点语言学分析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问:“南京市长叫什么名字?”答案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却合情合理——“江大桥”。
解释很简单,在小学课本里已经见到过了,“南京市长江大桥”。
确实佩服此笑话创作者看问题的独到角度,能把这么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辟出新解。
以上便是一个歧义句的例子,通过多音字使句子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属于语音层面上的歧义。
其实,很多幽默中都运用并反映了歧义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如果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发现,供人消遣甚至恶俗的幽默中竟蕴含着各类语言学的问题;同时,这也让人感慨语言学的无处不在。
当然,不仅是汉语,英语中的歧义句也不胜枚举(真不明白为什么国际上的合同及法规仍以英语为准)。
以下就有一个与多音字有关的英文幽默:Mother: “Tom, today is a fine day. Go out and do some exercise. You need sun and air.”Tom: “What? I have not even got married! How do the son and heir come?”除了多音字,断句和停顿也是笑话中惯用的技法之一,“南京市长江大桥”也运用了这种手段,即断成“南京市长”“江大桥”。
而这就成了句法层面上的歧义了。
通过标点的使用,一个句子可以有若干种解释,甚至表达相反的含义。
如那个经典的“粮食不卖给八路军”的例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英语中此类也不乏此类幽默:“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通过标点或断句,可变成:“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法、句法、语用这四大部分分析,歧义句也可相应地被划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类,其均在中英文幽默中有所体现。
“你要哪本小说?”“黄色的那本”——词汇歧义,“黄色”可理解为“黄颜色”,也可理解为“淫秽”;“When was Rome built?” “At night. Because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词汇歧义,“day”既可理解为“天”,又可理解为“白天”。
英语中的歧义与解歧

歧义(ambiguity)指的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模糊性或多义性,即一个语句、短语或单词有多个可能的解释或理解方式。
解歧(disambiguation)则是为了消除歧义,使得表达更加清晰,让听者或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说话者或作者的意图。
在英语中,歧义可以出现在不同层次,包括语法、词汇、语境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语法歧义:
- She saw the man with the telescope.
-这个句子存在歧义,因为它可以被解释为她是用望远镜看到那个男人,或者那个男人本身持有望远镜。
2. 词汇歧义:
- I saw her duck.
-这个句子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我看到她躲避",另一种是"我看到她的鸭子"。
3. 语境歧义:
- They are flying planes.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这句话可能指他们正在驾驶飞机飞行,也可能指他们在放飞纸飞机。
解歧方法:
-语境明确:提供足够的上下文信息,以便读者或听者能够准确理解语句的意思。
-重新表达:通过重新组织句子结构或更换词汇,使得表达更加明确。
-明确说明:在交流中明确指出具体的含义,以避免混淆。
解歧的过程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尤其是在交流中,清晰的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留意可能导致歧义的地方并采取措施进行解歧是良好沟通的实践。
21.英语歧义句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
比较状语从句引起的歧义 • I like Tom more than Jack. a) I like Tom more than I like Jack. (我喜欢汤姆胜过喜欢杰克) b) I like Tom more than Jack likes Tom. (我比杰克更喜欢汤姆)
a) b) They are sidewalks which can be moved. (能移动的人行道) They are in the act of moving sidewalks. (他们在移动人行道)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
动词的-ing形式有时作名词的定语,有时当动名词作主语 、表语,有时组成进行时态,因而引起句子歧义。 • Visiting relatives can be difficult. a) When relatives visit you, you feel difficult. (亲戚来访你感到为难) b) For anyone to visit one’s relatives is difficult. (探望亲戚这件事很为难)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
介词短语、从句、形容词和副词在句中由 于修饰作用或修饰关系的变化引起的歧义 • The English history teacher is having her tea. a) The teacher of English history is having her tea. (英国历史教师) b) The history teacher who is English is having her tea. (英籍历史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史上(据说)有最多歧义的句子
英语虽是当今的世界语,但依然充斥着歧义句,含糊不清,往往一句两解,不太明确。
英国近代两位文法大师Jocobs与Rosendbaum合著的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为我们提供了“一句六解”的例句,可说是当代歧义句子之中的最高纪录。
请大家细读这句有史以来最多解法的话:
The Seniors were told to stop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暂时不要往下看,动一动脑筋,看看能列出多少个解法。
自我挑战,学思并重,也是提高中英语文水平的诀窍!
语文巨擘Jocobs与Rosenbaum说: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能揣摩出三解就已很棒了!你试一试,可能也会觉得趣味盎然。
这个句子的第1解:
(1)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示威,校方在校园要求他们停止示威。
)
第2个解法:
(2)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emonstrate elsewhere).
(高年级学生在示威,校方要求他们停止在校园中示威但可在其他地方示威)。
第3个解法是:
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校园示威,校方叫他们停止示威。
)
第4个解法是: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有人在校园中示威,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
第5个解法: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stop them .
(有人在示威,高年级生在校园中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
第6个解法: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from doing so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o it elsewhere)
(有人在示威,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在校园中示威(但他们可在别处示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