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物理学概论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性质的学科,它借助物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探索地球的各种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理。

它主要包括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和电磁学等分支学科。

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震现象及其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地震是由地壳和上地幔发生的突然释放的能量,给地球表面带来震动。

通过对地震的观测和分析,地震学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构造和运动方式,为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活动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地磁学是研究地球磁场的学科,它探讨地球的磁场起源、演变和变化规律。

地球磁场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它起源于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的运动。

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变化可以提供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如地球的自转速度、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热对流等。

地磁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和地球磁场与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重力学是研究地球的引力场和重力潮汐现象的学科。

地球的重力场是由于地球质量引起的,它对地表物体具有吸引力。

通过测量和分析重力场的变化和分布,重力学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组成物质的性质,例如地球的密度、地壳厚度和岩石类型等。

此外,重力潮汐现象也是重力学的研究内容,它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地壳运动和海洋潮汐等现象。

电磁学是利用电磁场原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的学科。

地球内部存在着各种导电性物质,如矿床、岩浆等,这些物质会对电磁场产生反应。

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电磁场变化,电磁学家可以推断地球内部导电物质的分布和性质,如矿床的富集程度、岩浆的温度和流动速度等。

电磁学的研究对于地球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性质的学科,通过物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揭示了地球的各种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理。

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和电磁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它们分别研究地震现象、地球磁场、重力场和电磁场等现象及其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这些学科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内部动力学过程、自然灾害预测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物质属性以及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等物理现象的科学。

在这个领域,电磁勘探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电磁勘探技术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电磁勘探技术是指通过电磁波与岩石、土层、矿体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物质的性质、位置、储量等信息的一种手段。

不同频率和不同极化的电磁波在地下物质中的传播和反射会受到地下介质中的电性、磁性及其导电性等物理性质的影响,因此,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和处理,就可以获得地下物质的相关信息。

电磁勘探技术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地震电磁勘探(MT)和大地电磁勘探(EM)。

其中,地震电磁勘探主要是指通过记录地震波的电磁信号来获取地下物质属性的信息,而大地电磁勘探则主要是利用人工产生的电磁场来勘探地下物质。

地震电磁勘探技术地震电磁勘探是一种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相互耦合的物理现象研究地下物质性质的方法。

地震电磁勘探技术是利用地震波作为激发源,在产生过程中对岩石地层的电磁响应进行分析来研究地下构造及其变化的一种勘探方法。

地震波产生的时候会和地下岩石作用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被称为“地震电磁辐射”。

地震电磁勘探技术通常分为高阻抗(Hz)和宽频带(MT)两种类型。

其中,高阻抗地震电磁勘探技术利用高频的电磁波来激发地震波,获取地下岩性和裂隙信息;而宽频带地震电磁勘探技术则是通过对不同频率电磁波的传播过程进行记录,来探测地下介质的电性、磁性和导电性等性质。

在地震电磁勘探中,传播距离和地下介质的电磁特性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传播距离越远,则电磁信号的强度越低,而地下介质的电磁特性则决定了电磁信号的反射和散射。

因此,通过对电磁辐射的接收与处理,可以获取地下岩石、土层和矿体的相关信息。

大地电磁勘探技术大地电磁勘探技术一般是通过人工产生电磁场,利用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来获取地下物质的信息。

在大地电磁勘探中,勘探频率一般在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之间,与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有关。

地球物理学研究与应用

地球物理学研究与应用

地球物理学研究与应用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结构和物性的学科,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的运动和演化、地震、地磁等现象及其物理机制。

地球物理学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还能为地质勘探、资源勘探和天然灾害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震、地磁、重力、电磁等现象。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震波经过地球内部的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球的内部结构、温度、密度等物理参数,探索地球内部运动和演化的机制。

地磁是指地球本身所具有的磁性,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地磁场的观测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磁性分布和演化。

地球磁场的产生机制是地球内部流体运动所致,因此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的运动和演化过程。

地球磁场还可以用于导航、定位等领域,现代磁导航系统就是基于地球磁场的原理。

重力场是地球引力场的一种表现形式,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球重力场的观测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地壳的厚度、密度和形态。

地球物理学研究发现,地球的重力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重力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电磁现象是地球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球电磁现象的观测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电性分布和演化过程。

地球的电性分布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热态有关,因此地球电磁现象可以为地球内部结构提供重要线索,为地球演化和地震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除了对地球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地球物理学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来探测地下结构和资源分布的技术,广泛用于石油勘探、矿产勘探和地下水勘探等领域。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地下结构、资源分布等信息,为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物理学原理及应用

地球物理学原理及应用

地球物理学原理及应用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活动、地壳运动以及地磁场等自然现象的学科。

它涉及的原理和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的概述。

一、原理:1. 地震学原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记录是地震学的基础。

地震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利用地震波的速度和传播路径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2. 重力学原理:地球的引力场是由地球质量分布所产生的,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变化可以了解地壳的厚度和密度分布。

3. 磁力学原理: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核心中的电流所产生的,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可以了解地壳运动、板块活动和磁异常的分布。

4. 电磁学原理: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和电阻率分布也会影响地球的电磁场变化。

通过测量地球的电磁场变化可以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下水运动等信息。

二、应用:1. 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地震学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来推断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如地幔、地核等,这对于了解地球演化和板块构造非常重要。

2. 地壳运动研究:地震学和地磁学可以观测地壳的运动与改变,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和地磁异常,可以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3. 矿产资源勘探:重力学、磁力学和电磁学等物理方法可以用于探测地下的矿产资源,通过测量重力场、磁场和电磁场的变化可以找到潜在的矿床。

4. 地下水资源调查:通过电磁法和地壳运动观测等方法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状况,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 环境调查和地质灾害预测:地球物理学方法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结起来,地球物理学原理和应用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通过相关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的研究和预测,对于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以及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地球物理学专业是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它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物质、性质和过程,以及它们与地表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考研是让更多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一个途径,下面将介绍2023年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一、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1. 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固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研究地震、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构造、火山等与地球内部新陈代谢相关的地质现象和物理原理。

2. 大气物理学:研究地球大气,探索其形成、结构、化学组成以及气体运动。

主要研究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和雨等天气现象的产生规律、大气成分的变化等。

3. 地球电磁学:研究地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涉及电场、磁场、电磁波等物理量。

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自然电磁信号,如地磁场、地电场、电离层等,以及人为电磁信号,如电磁波辐射等。

4. 应用地球物理学:将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地球科学和其他领域,例如勘探岩矿、油气田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环境监测与保护等。

二、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顶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地球物理学专业名列全国第一。

该校拥有雄厚的地球物理学研究实力和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享有广泛声誉。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地质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国内著名高校之一,拥有优秀的地球物理学教师队伍、先进的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该校地球物理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二。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专业是学校的“大家庭”之一,是国内一流的地球物理学教育中心之一。

该校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师资团队雄厚,教学资源丰富,是从事地球物理学专业方向研究和从事油气田地球物理勘探的理想选择。

该校地球物理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三。

4. 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学科传统。

地球与宇宙中的电磁现象

地球与宇宙中的电磁现象

地球与宇宙中的电磁现象电磁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是指物质间相互作用中最基本的一种现象。

而地球与宇宙中的电磁现象更是独具魅力,让我们不禁惊叹于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这些神秘的电磁现象,了解它们的由来、特点和意义。

一、地球上的电磁现象1.1 显微镜下的电磁现象显微镜是一个神奇的器具,可以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世界。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电磁现象,比如静电引力、静电斥力、磁力、电磁波等等。

这些现象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帮助人类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大自然中的电磁现象除了显微镜下的电磁现象,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磁现象。

例如,闪电、雷声、放电现象、地磁现象等等。

在这些现象中,有些是我们能够轻易解释的,而有些则让人类困惑了很长时间,直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得以解答。

1.3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受到外部电磁波影响而出现故障或失效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非常普遍,例如手机信号受阻、电视信号不稳定等等。

虽然电磁干扰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同时也是人类从事无线通信、电磁防护等方面的重要测试工具。

二、宇宙中的电磁现象2.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指太阳释放出的电磁波能量,包括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它使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陆地和海洋得以加热,生命得以存活。

同时,太阳辐射也是产生极光和太阳风等现象的原因。

2.2 星际物质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星际物质,它们中许多都有着电磁特性。

比如,尘埃和气体中的电离层、星际磁场、星际射线等等。

这些电磁现象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空间中的物理现象,也可以回答我们对于宇宙的某些基本问题的疑惑。

2.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具有电磁波特性的宇宙辐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演化的结果。

这种辐射极为稀薄,但却对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球磁场与电磁现象应用知识点总结

地球磁场与电磁现象应用知识点总结

地球磁场与电磁现象应用知识点总结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体,拥有着神秘而又强大的磁场。

这个磁场不仅对地球上的生命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今天,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地球磁场与电磁现象的相关知识。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地球磁场是怎么一回事。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电流产生的,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电磁铁。

这个磁场从地球的内部一直延伸到太空,保护着地球免受来自太阳和宇宙的带电粒子的侵袭。

如果没有地球磁场的保护,这些带电粒子可能会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

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不同的地点,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都会有所差异。

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地球磁场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磁极倒转的现象。

这可真是个神奇又让人有点担忧的现象。

那么,地球磁场和电磁现象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电磁现象是指电荷和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而地球磁场就是一个天然的磁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电磁现象的绝佳环境。

接下来,咱们看看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电机。

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当线圈在磁场中旋转时,就会产生电流。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

电动机也是电磁现象的重要应用之一。

电动机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从家里的电风扇、洗衣机,到工厂里的各种机器设备,都离不开电动机的功劳。

还有变压器,它可以改变交流电压的大小。

通过在不同匝数的线圈之间传递电磁能量,实现电压的升高或降低,使得电能能够更加高效地传输和使用。

除了在电力领域,电磁现象在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传播特性和应用场景也不同。

从广播、电视到手机通信,电磁波让我们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

地球磁场与电磁现象应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地球磁场与电磁现象应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地球磁场与电磁现象应用技术知识点总结地球磁场是地球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它对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的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电磁现象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

一、地球磁场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体,拥有自己的磁场。

地球磁场的产生目前被认为是由于地球外核中液态金属的对流运动。

地球磁场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包括强度和方向的改变。

地球磁场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形成太阳风,如果没有地球磁场的阻挡,这些高能粒子将直接轰击地球表面,对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

地球磁场使得太阳风发生偏转,在地球周围形成一个磁层,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此外,地球磁场还对导航有着重要意义。

在古代,人们就利用磁石的指向特性来辨别方向。

如今,指南针和罗盘仍然是依靠地球磁场来工作的。

二、电磁现象电磁现象包括电生磁、磁生电等。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这就是电生磁。

而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内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磁生电。

电磁感应现象是许多现代技术的基础。

例如,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发电机中,通过旋转的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发电。

变压器也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它可以改变交流电压的大小,通过不同匝数的线圈实现升压或降压,使得电能能够更有效地传输和分配。

三、电磁现象的应用技术1、通信领域电磁波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通信方式。

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息。

从早期的无线电广播到现代的手机通信,都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

卫星通信也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卫星通过接收和发射电磁波,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

2、交通运输磁悬浮列车是电磁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减少了摩擦力,从而能够实现高速运行。

此外,电动汽车中的电动机也是利用电磁原理来驱动车辆前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极性倒转时地磁场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9) 为什么地磁场极性倒转频率变化如此之大?
(10)为什么其他行星和卫星也有磁场?这些磁场是否可 以用统一机制来解释?
2021/2/6
4
二、主要的地磁起源理论
大体分五类: 依据不同的物理理论, 有不同的侧重点。
磁化理论 (偶极场产生机制)
感应理论 (偶极场产生机制,
问题: 1.假设与实际不符: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热,而不 是冷。
2. 没有给出内球电流产生的原因,而这一点正是 地磁场起源理论应该回答的最核心的问题。
2021/2/6
10
(6)磁力线扭结理论(阿尔文 1950)
阿尔文理论:假设地核高电导,并存在 差动旋转,原偶极磁场被流体运动 拖曳而缠绕。在强缠绕情况下,磁 力线束不稳定,最后,形成磁力线 环(扭结)。许多这样的磁环可能同 时存在,磁环被对流拉伸开来,最 后增强了原来的磁场。
第三章 地球主磁场起源
第一节 地球主磁场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地球发电机过程的深部环境 第三节 地核介质的力学和电磁特性 第四节 圆盘发电机
第五节 运动学发电机
第六节 湍流发电机和平均场电动力学
第七节 磁流体发电机
第八节 地球发电机的能源问题
2021/2/6
1
§3.1 地球主磁场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2021/2/6
3
(1) 为什么地球会有磁场?
(2) 为什么地磁场会长期存在(至少为地球年龄的70%)?
(3) 为什么偶极场占优势?平均偶极轴与地轴相合?(指 南针近似指北)
(4) 什么因素决定地磁场强度及其变化?
(5) 引起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6) 地磁场西漂的意义何在?
(7) 为什么地磁极性会倒转?而又没有占优势的极性?
问题:只有在偶极场存在的条件下,才 会形成磁暴环电流。即先有地磁场, 后有环电流。
即使不考虑这个困难,要形成
今天的地磁偶极场,大约需要100亿
年2,021而/2/6 地球却只有46亿年的历史。
9
(5)静磁感应理论(怀尔德)
怀尔德同心球模型:内球的电流模拟偶极磁场,球内表面 相应于海洋的区域置放铁板(他认为,海洋地壳比大 陆地壳冷,故居里点较深,磁性较强)。用这个模型 产生的总磁场(包括一次场和铁板中的二次感应场) 显示了主磁场的某些特征。
6
(2) 磁回旋理论(巴耐特 1933)
旋转的铁磁物体会在转轴方向磁 化,其磁矩为
M 4cm n/e
而实验测定值为
M 1 .5 1 0 6 n ( C .G .S ) 1 .5 1 0 3 n ( A /m )
式中n为每秒转数。
问题:地球转速n~10-5,代入上式,
得到的地球磁矩仅为100亿分之
兰姆理论: “永磁体”假说的失败使人们转向 “电磁铁”假说。假设一开始地球内存在闭合 电流而形成磁场,此后,电流自由衰减,地磁场 缓慢减小。
一的实际地磁矩。太小!
2021/2/6
7
(3)巨体旋转理论(布莱克特 1947)
布莱克特理论: 地球、太阳和室女座78号星的 磁矩与转矩之比很接近。于是他提出,由于某 个目前还不能解释的物理定律,巨大天体具 有与机械转矩成正比的磁矩。为了得到实验 证明,他专门研制了无定向磁力仪,测量随 地球转动的纯金球的微弱磁场。
该理论认为,电场是地球内部电荷因重力作用 而分离的结果:电子轻而靠近地表,正电荷重而 靠近地心。英格里斯估计,由于这种分离,在 一个原子体积内可形成的电荷约为10-10电子电 荷。
问题:本假说以磁场和自由电子存在为前提,但
是电场的估计太大(同上)。
2021/2/6
13
(9)残余电流自由衰减理论(兰姆,1883)
偶极场变化的机制)
电流理论 (偶极场产生机制,
偶极场变化的机制)
波动理论 (地磁场西漂)
发20电21/2机/6 理论(一般的理论)
5
(1)永久磁化理论匀磁化,要产生观测 到的地磁场,平均磁化强度~80A/m (地 球体积约为1021 m3) 。这是天然岩石磁化 强度上限,地球不可能完全由这样的物 质组成。
问题:磁力线扭结只是地核中过程之 一,但是形成磁环的过程能否足够 频繁地重复进行,尚不清楚。此外, 缺少环型场变极型场的机制。
2021/2/6
11
(7)旋转电荷理论(舒瑟兰德1900)
舒瑟兰德理论:如果地表分布着静电荷,随地球旋转会形 成电流,并产生偶极磁场。
问 题 : (1) 要 产 生 实 测 地 磁 场 , 要 求 地 表 面 电 荷 密 度 为 0.14C/m2。但测量表明,全球电荷总量仅 5.4105C 如 果这些电荷全部分布在地球表面,平均面电荷密度也 只有 109C/m,远不能产生所要求的磁场。
地球磁矩 ~8*1022Am2
(2)岩石只能在居里点温度(~600o)以 下,才可获得永久磁化,由地温梯度估
计,在20-30km 深度处,温度已到居里 点温 度 。如 果地磁场仅仅由地表到 2030km这一薄层地壳所产生,则要求地壳
2021/2/6
岩石的磁化强度高达6000A/m。不可能!
磁化强度(单 位体积内分 子磁矩的矢 量和)
问题:实际测量结果否定了他的假定,但无定
向磁力仪却成了古地磁测量的重要仪器,可
以测量10-3-10-4nT的微弱磁场。
2021/2/6
8
(4)磁暴感应理论(查特里 1956)
查特里理论: 磁暴起源于赤道环电流, 它在地核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产 生偶极磁场。反复发生的磁暴,可 以维持这一电流和磁场。
地磁场起源问题是物理学重大难题之一 ——爱因斯坦
一. 对地磁场起源理论的基本要求 二. 主要的地磁起源理论
2021/2/6
2
一、对地磁场起源理论的基本要求
一个成功的地磁场起源理论应该是:
1、物理上合理(符合电磁学、力学、热力学 等物理学基本规律)
2、与其他学科相容(特别是地学学科) 3、能够回答关于地磁场的基本问题
(2) 所要求的面电荷会在地面产生的强大电场,>> 地表电场实测值,也>>地表大气放电电压。
(3) 即使存在这样的面电荷,随地球旋转的观测者
既测不到电流,也测不到磁场。
2021/2/6
12
(8) 漂移电流理论(英格里斯,1955)
英格里斯理论: 地球内部高温产生自由带电粒 子,在磁场和电场作用下漂移,产生漂移电流, 进而产生磁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