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部分的设计设计
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1.设备选型和配备要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工作要求进行合理的配备和布置。
2.系统设定和参数要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定应符合电力系统的工作要求,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参数设置要合理,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系统异常情况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控制措施。
3.运行和测试要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能够自动地进行检查、自愈和复位,确保系统在故障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工作。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运行状态应作适时记录,以便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具有自动测试功能,并能够根据测试结果自动调整设定参数。
4.通信和数据传输要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支持现代通信技术,能够与其他装置进行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通信接口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
数据的安全和可靠传输。
5.维护和管理要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维护应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保证其正常
运行和性能。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和自修复能力,能够
及时自动识别和修复故障。
综上所述,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主要包括设备选型
和配备要求、系统设定和参数要求、运行和测试要求、通信和数据传输要求、维护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设计人员和维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设计和维护工作,以提高电
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62-92条文说明前言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 2630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对《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J62-83进行了修订,经建设部建标[1992] 425号文批准发布。
名称改为《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062-92。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范编订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规范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供有关人员参考。
在使用中如遇有问题,请将意见和有关材料寄交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和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修订组。
本条文说明仅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规范时使用,不得翻印。
1992年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发电机的保护第四章电力变压器的保护第五章 3~63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线路的保护第六章 11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线路的保护第七章母线的保护第八章电力电容器的保护第九章 3KV及以上电动机的保护第十章自动重合闸第十一章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第十二章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第十三章同步并列及解列第十四章二次回路第一章总则第1.0.1条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本规范作为国家标准,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在于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就其内容来讲是关于设计要求方面的一些原则规定,考虑到实用的需要,一些条款规定的比较具体、比较详细。
第1.0.2条原规范适用于3-35kV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考虑到国民经济和电力建设的发展,许多工业企业及民用电力装置的电压等级已超过35kV,工矿企业自备电站也有很大发展。
因此要求规范提高电压适用的范围,增加发电机和变压器的有关内容。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GB(“国家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的一种行政法规,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和社会利益安全的重要法规。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是国家标准的一部分,旨在规定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规范,以保障人们使用电力装置的安全。
本文将对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进行详细讲解。
一、背景介绍电力是现代工业的基础,电力装置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电力设施、生产、建筑等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到的领域的正常运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
因此,国家标准GB代表了中国电力工程的最高要求。
二、主要内容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交流500kV及以下电网和直流500kV及以下电网的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规范。
2. 设计流程本规范规定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任务书的编制、设计方案的编制、标准件、基础件的选型、系统的联调、运行、监测及维护等环节。
对于设计过程中使用到的软件、设备、材料等进行了限制和要求。
3. 设计技术要求本规范规定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前置处理:采用合适的前置处理电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选用保护:根据电力设施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各种保护继电器,选用恰当的保护装置并设置保护的阈值、延时等参数。
装置设计:设计适当的自动装置,并对设备的组合和调试进行检查。
联锁与互锁:选用合适的联锁与互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备用保护和自动切换:为了保障系统的灵活性和容错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备用保护和自动切换装置。
4. 试验和检验本规范规定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试验和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交流电气试验、直流电气试验、继电器保护试验、自动控制装置试验、通道检测和防护动作试验等。
通过试验和检验,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结语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是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定的设计流程、技术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等,对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GBT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 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1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允许值应采用制造厂的规定 值。如无制造厂规定值,可按表3.0.4执行。
发电机额定电压(kv) 发电机额定容量(MW) 接地电流允许值(A)
6.3 ≤50 4
10.5 汽轮发电机 50 3
水轮发电机 10~50
13.8 水轮发电机
4对发电机变压器组,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没有断路器时,应利 用发电机反应外部短路的保护作为后备保护,在变压器低压侧不应另设 保护装置;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有断路器时,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可按 本规范第4.0.5条执行。在厂用分支线上应装设单独的保护装置。
5对自并励发电机,宜采用带电流保持的低电压过流保护。
21MW及以下与其他发电机或与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发电机,应在 发电机端装设电流速断保护。当电流速断保护灵敏性不符合要求时,可 装设纵联差动保护;对中性点侧没有引出线的发电机,可装设低电压闭 锁过流保护。
3对1Mw以上的发电机,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对发电机变压器 组,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有断路器时,发电机与变压器应单独装设纵 联差动保护;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没有断路器时,可装设发电机变压 器组共用的纵联差动保护。
2对50MW的发电机,当定子绕组为星形接线,中性点只有三个引 出端子时,也可装设匝间短路保护。
匝间短路保护应瞬时动作于停机。
3.0.6对发电机外部相间短路故障和作为发电机主保护的后备,其装 设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1MW及以下且与其他发电机或与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发电机, 应装设过电流保护。保护装置宜配置在发电机的中性点侧,动作电流应 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对中性点没有引出线的发电机,保护装置应 配置在发电机端。
15.4抗干扰措施……………………………………………(38) 附录A同步电机和变压器在自同步和非同步合闸时 允许的冲击电流倍数………………………………(40) 附录B继电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41) 本规范用词说明……………………………………………(43) 附:条文说明………………………………………………(45)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内容摘要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专业书籍,适用于电力行业的相 关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电力装置继电 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电力行业的相关技能和能力。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备,它可以在电力 系统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这本书,则是继电保护和自动装 置设计的重要指南和规范。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 置设计规范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电力
相关
设计规 范
电力
装置
装置
自动装置
保护 设计
案例
实际应用
提供
自动装置
包括
通过
方法
读者
行业
保护装置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是一本关于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的专 业书籍,旨在提供有关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本书主要涵盖 了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本书首先介绍了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保护装置、自动重合闸装 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等。接着,本书详细阐述了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原则 和方法,包括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配合关系等。本书还介绍了电力装置继电保护 和自动装置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输电线路保护、配电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等。 本书的亮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供了基本理论分析,又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通过本书 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力装置继电 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电力行业的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要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要求(一)一般规定4.1.1 本节适用于35千伏及以下电力设备和10千伏线路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1千伏以下电力设备和线路的保护应按本规程第七章《低压配电和线路敷设》和第八章《通用设备电力装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4.1.2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和恢复供电,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限制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以及减少停电损失。
4.1.3 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应有选择性,本节另有规定者除外。
带阶段性和反时限特性的保护,前后两级之间的灵敏性和动作时限均应相互配合。
根据电力系统运行要求,须缩短切除故障时限时,保护装置可无选择地动作,但应尽量用自动重合闸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来补救。
4.1.4 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应力求简单可靠,使用的元件和触点尽量少,接线简单,维护方便。
4.1.5 电力设备和线路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各保护装置除作为本身的主保护外,如按动作原理可能时,还宜作相邻设备和线路的后备保护。
4.1.6 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应根据不利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进行计算,但可不考虑可能性很小的情况。
必要时,还应计及短路电流衰减的影响。
各类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流电压保护的灵敏系数一般不低于1.5,如满足此要求将使保护复杂化时,灵敏系数可为1.25。
二、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单相接地保护,采用零序电流保护时的灵敏系数,对于电缆线路一般不低于1.25,对于架空线路一般不低于1.5。
三、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差动保护,以及送电线路的带辅助导线的纵联保护,灵敏系数一般不低于2。
四、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电流速断保护,当保护装置安装处短路时,灵敏系数一般不低于2。
五、后备保护的灵敏系数一般不低于1.2。
如满足此要求将使保护过分复杂或在技术上难以实现时,可仅按常见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校验灵敏系数,或在相邻长线路、变压器后短路时允许缩短后备作用范围。
4.1.7 保护装置用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不应大于10%。
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及安全自动装置设计

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及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摘要:根据工程实例阐述了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列举了部分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灵敏度计算,确保风电场短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可靠动作。
关键词:风电场,继电保护,重合闸,故障录波,灵敏度1、引言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建设风电场项目规模越来越大,风电场对系统稳定的影响越明显,故风电场风电机组的保护及升压站继电保护配置整定尤为重要,应该考虑风电短路电流的影响。
下面通过工程实例说明风电场升压站内主要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方式。
工程实例:此风电场为新建工程,建设规模先建设一台50MV A,容量:50/50/15MV A,终期两台主变。
风电场110kV接线均为单母线接线,本期风电场主变变低35kV为单母线接线,本站主变压器110kV中性点采用隔离开关直接接地方式。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选择不接地或直接接地,以满足系统不同的运行方式。
35kV系统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380/220V站用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2、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继电保护配置图如下:(1)母线差动保护配置:高压侧母线差动保护、低压侧母线差动保护母线故障时电气设备最严重的故障之一,他将使连接在故障母线上的所有元件停电。
根据系统稳定的要求及反措的要求,快速切除母线上故障。
本设计110kV,35kV母线各配置一套采用了比率制动母线差动保护装置。
工作原理([1])为:利用母线内外故障时各回路电流与差电流之间明显的变化规律、用各回路电流绝对值中最大值减去与差电流的绝对值成比例的量作为制动量,以与差电流绝对值成比例的量作为动作量。
在内部故障时,差电流的绝对值将大于各回路电流绝对值中的最大值,故制动量为0,具有很高的动作灵敏度,而在外部故障时,差电流绝对值远小于各回路电流绝对值中最大值,故有很大的制动量。
(2)110KV线路保护配置:光纤差动保护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短线路的主保护。
电力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1本章适用于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控制、信号的二次回路。
2二次回路的工作电压不应超过500V。
3互感器二次回路连接的负荷,不应超过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工作准确等级所规定的负荷范围。
4发电厂和变电所,以及其它重要的或有专门规定的二次回路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
在绝缘可能受到油侵蚀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的绝缘导线或电缆。
5按机械强度要求,铜芯控制电缆或绝缘导线的芯线最小截面为:强电控制回路,不应小于1.5;弱电回路,不应小于0.5。
电缆芯线截面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流回路:应使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准确等级,符合本规范第2.0.8条的规定。
短路电流倍数无可靠数据时,可按断路器的断流容量确定最大短路电流,电缆芯线截面不应小于2.5。
b.电压回路:当全部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时(考虑到发展,电压互感器的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至保护和自动装置屏的电缆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电缆芯线截面不应小于1.5。
c.操作回路:在最大负荷下,操作母线至设备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o 6在安装各种设备、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连锁接点、端子排和接地线时,应能在不断开3KV及以上一次线的情况下,保证在二次回路端子排上安全地工作。
7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隔离开关断开后,其二次回路应有防止电压反馈的措施。
8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在一点接地,一般在配电装置附近经端子排接地。
但对于有几组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的保护装置,应在保护屏上经端子排接地。
9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点或线圈引出端之一应接地。
对UoKV直接接地系统的电压互感器,应设置公共接地点。
接地点宜设在控制室内,并应牢固焊接在小母线上。
向交流操作的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操作回路供电的电压互感器,应通过击穿保险器接地。
采用B 相直接接地的星形接线的电压互感器,其中性点也应通过击穿保险器接地。
10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除开口三角绕组和另有专门规定者外,应装设熔断器或自动开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部分的设计设计前言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江苏省35kV-220kV变电所设计技术导则(试行)》做好待设计变电所的设计工作。
设计要求有利于运行维护和备品备件管理,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集约化管理水平,能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设计原则:安全可靠、自主创新、技术先进、注重环保、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努力做到统一性与可靠性、适应性、先进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
一、对待设计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电力用户的分析待设计变电所在城市近郊,变电所110kV有2回线路分别与系统和发电厂相连;在低压侧10kV有10条线路向用户供电,该变电所的建成能保障该地区新增负荷的电力供应。
另外变电所的所址范围内场地开阔,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二、设计目的及主要任务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结合一实际变电所的一次参数作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部分的设计,主要任务有:1)主变台数、容量及型式的选择;2)电气主接线方案的确定;3)短路阻抗及短路电流的计算;4)选择系统保护用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型号;5)保护的配置及原理;6)保护的整定计算。
本次第一章主要介绍一次设备选型及短路电流及短路阻抗计算。
第二、第三章中介绍了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
第四章介绍了变电站二次回路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第一章一次设备选型及短路计算第一节主变压器的选择一、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1.本变电所最高电压等级为110kV,地处市郊,交通方便,对变压器无运输条件的限制,故选择三相变压器。
2.本变电所有110kV、10kV两个电压等级,故选择双圈变压器。
3.根据《江苏省35kV-220kV变电所设计技术导则(试行)》3.1.1的要求,并且目前用户对电力系统的电压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确保今后向用户提供合格的电能,保证电压的质量,所以选用有载调压的变压器。
二、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根据《江苏省35kV-220kV变电所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为了确保重要负荷的供电,确保当一台主变故障或检修时,单台主变能够满足重要负荷的容量要求,并留有一定的裕度供将来负荷发展的需要,所以选择两台变压器。
三、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实际情况分析:变电所A的10KV出线总数为10条,平均长度为5km,本变电所的负荷总容量为5+S(MVA)=20MVA(S=15MVA)。
根据张家港地区容载比要求(容载比为3),则单台主变容量为S=(20×3)/2=30MVA。
由此可知,单台变压器容量为30MVA,且考虑到本地区发展前景,为将来负荷发展留以一定裕度,且根据《江苏省35kV-220kV变电所设计技术导则(试行)》3.1.6 的要求,选单台变压器容量为31.5MVA,变比为110±8×1.25%/10.5kV,型号为SFZ7-31500/110(沈变)的双圈有载调压变压器.第二节变电所主接线的设计一、变电所原始资料的分析(1)本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10KV变电所,110KV侧有两回进线。
且本变电所10KV直接向附近的地区负荷供电,故属于终端变电所。
(2)本变电所10KV出线总数为10条,在设计主接线方案时应考虑到保证重要负荷的连续供电的需要。
(3)本变电所地处市郊,环境污染程度一般,海拔高度较低(不超过1000米),不处于地震带,气象情况良好,属于温带气候特点,所址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在设计主接线时应予以考虑。
二、主接线方案的确定(1)、110KV侧单母线及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虽然占地面积小,投资低,但因为其供电可靠性太低,不适合110kV系统的要求,故不采用;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复杂,主要适用于大型、超高压配电装置,本变电所110kV变电容量不大,因而也不采用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双母线接线方案及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案虽然供电可靠性高,但占地面积大,投资多,也不适用于本变电所。
根据《江苏省35kV-220kV变电所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第2.1条“ 2.3.1 110kV侧线路为2回时,宜采用内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接线;110kV侧有转供负荷时,宜采用扩大桥接线;3台主变压器时,宜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或双内桥接线、双外桥接线。
”故本变电所110KV侧采用内桥形式,并在布置配电装置时考虑到预留设备位置,以便将来负荷发展时将其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或双母线接线方式。
(2)、10KV侧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案占地面积大,接线复杂,对于10kV的室内配电装置,一般不考虑双母线带采用旁路母线接线方案;双母线接线方案能够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但投资高,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容易导致误操作,不适合室内配电装置使用,所以也不采用双母线接线方案;单母线接线方式,虽然占地面积小,投资低,但因为其供电可靠性太低,不能确保在母线故障或检修的情况下,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因而不适合本变电所的10kV系统设计要求,故不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根据《江苏省35kV-220kV变电所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第2.3.4“10kV侧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在无法构成配电线手拉手供电或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时,宜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
”单母线分段占地面积小,投资低,可以将地区负荷的两条线路分布在不同母线上运行,当一条线路或母线停电或检修时,也能确保重要负荷的供电,且可以采用成套的室内配电装置,所以本变电所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
3、所用变的选择(接地变+消弧线圈)因为10kV为电缆出线,电容电流较大,故考虑采用接地变加消弧线圈,当电容电流过大时,合上消弧线圈来平衡电容电流,假设2台选择250kVA 的所用变能够满足需要,选择DKSC-400/10.5-250/0.4的接地变2台,额定电压10.5kV,分别接于10kV系统的两段母线。
消弧线圈采用KD-XH01-150/10/5 0~25A。
4、电容器的选择为进行无功补偿,本次设计需考虑为每段母线配置二台电容器,配置总容量为主变容量的15-20%,考虑配置TBB10-3600/100AK电容器四台,每段母线配置二台,分别接于10kV系统的两段母线。
5、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原则按照监视、测量、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要求,配置互感器。
(1)、电压互感器的配置。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应能保证在主接线的运行方式改变时,保护装置不得失压,同期点的两侧都能提取到电压。
每组母线的三相装设电压互感器,110kV桥断路器两侧连接点装设三相电压互感器。
利用其绝缘套管末屏抽取电压,则可以省去单相电压互感器。
(2)、电流互感器的配置。
所有断路器的回路均装设电流互感器,以满足测量仪表、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
变压器的中性点上装设一台,以检测零序电流。
电流互感器一般按三相配置。
对10kV系统,母线分段回路和出线回路按两相配置,以节省投资,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
(3)进行设备选择时,有关设备热稳定校验的短路时间应不低于以下数值:10kV线路设备采用线路后备保护时间:1.6秒;主变10kV侧设备采用主变110kV侧后备保护时间:2.1秒。
10kV电容器后备保护时间:1.6秒,不平衡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全部整定:0.5秒。
110kV线路设备采用线路后备保护时间:2.6秒。
第三节短路阻抗及短路电流计算系统参数计算:(选用LGJQ-400型导线)供、配点系统的事故大部分是由短路引起的。
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达到正常运行电流的十几倍,有的甚至上百倍。
这样大的电流所产生的热效应和力效应回使电器气设备受到严重的损坏。
为此,要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确保供、配电系统能具有选择性地、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
短路电流计算主要是为了解决下列问题:(1)电气接线方案的比较和选择;(2)正确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包括限制短路电流的设备);(3)正确选择和校验载流导体;(4)继电保护的选择与整定;对该变电所来说,110kV电源进线方向的大型电力系统可看作无限大容量的系统。
无限大容量的系统基本特点是其母线电压总维持不变。
本设计采用标幺值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
1. 绘制计算电路(图2-1)110x =(110归算值)x =0.(110 归算值) 图2-1 短路电流计算电路 2. 确定基准值设S B =100MVA U B.110=115kV U B.10=10.5kV 则:110kV 侧基准电流:I B.110=100/(=0.502kA (2-1) 10kV 侧基准电流:I B.10=100/(=5.5kA (2-2) 3. 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标么值 (1)系统正序电抗标幺值:max min 0.81.0X X X X **==;;系统零序电抗标幺值:00.35X X *=;(2)发电机:标幺值计算公式为:''''*Bd d NS X X S *= (2-3) 发电机正序电抗标幺值:''''''12100*0.13*0.41625/0.8B d d d N S X X X S **==== 发电机负序电抗标幺值:122100*0.1492*0.47725/0.8B d d N S X X X S **==== (3)架空线路线路阻抗标么值计算公式为:2**BL L NS X X L U *= (2-4) 查表知:LGJQ —400导线电抗为0.416Ω/KM, 设计任务书参数:XF =5+L (Km ),XA =10+L (Km ),AF =15+L (Km ),L =1Km 因此线路正序电抗标么值为:X XF*=6×0.416×100/1152=0.019 X XA*=11×0.416×100/1152=0.035 X AF*=16×0.416×100/1152=0.05 线路零序电抗标么值为:(3.5倍正序电抗)X XF0*=3.5*X XF*=3.5*0.019=0.067X XA0*=3.5*X XA0*=3.5*0.035=0.123 X AF0*=3.5*X AF0*=3.5* 0.05=0.175(4)电力变压器根据设计任务书,变压器短路电压可取:U k %==10.5%, 所设计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31.5MVA ,故:34.10.5100%**0.33310031.5B T T K N T S MVAX X U S MVA**==== 发电厂内变压器容量为20MVA ,故:12.10.5100%**0.52510020B T T K N T S MVAX X U S MVA**====上述结果综合如表1、2、3所示:表1 正序电抗值表2 负序电抗值表3 零序电抗值(发电机无零序,变压器零序等于正序)4.绘制等效电路并进行网络变换:K-1点短路(110kV 侧) K-2点短路(10KV 母线侧) (1)等效电路图如下:(图2-2)、(图2-3)、(图2-4)1/0.(1/)7/0.035(7/K 21/系统正序电抗标么值7/线路 正序电抗标么值待设计变电所侧)系统发电厂内待设计变电所侧)发电厂内K 12/线路正序电抗标么值2/0.019 (2/)3/0.525(1/)5/0.525(1/)4/0.(1/)6/0.(1/)8/0.33(1/)9/33(1/)9/变压器4正序电抗标么值8/变压器3正序电抗标么值5/变压器2正序电抗标么值3/变压器1正序电抗标么值6/发电机2正序电抗标么值4/发电机1正序电抗标么值图2-2 正序等效电路1/0.(1/)7/0.035(7/K 21/系统负序电抗标么值7/线路 负序电抗标么值待设计变电所侧)系统发电厂内待设计变电所侧)发电厂内K 12/线路负序电抗标么值2/0.019 (2/)3/0.525(1/)5/0.525(1/)4/0.(1/)6/0.(1/)9/0.33(1/)9/变压器 4 负序电抗标么值8/0.33(1/)8/变压器 3 负序电抗标么值5/变压器 2 负序电抗标么值3/变压器 1 负序电抗标么值6/发电机 2 负序电抗标么值4/发电机 1 负序电抗标么值图2-3 负序等效电路1/0.(1/)7/线路零序电抗标么值K 2待设计变电所侧)系统待设计变电所侧)K 12/线路零序电抗标么值1/系统零序电抗标么值2/0.067 (2/)5/0.525(1/)7/0.123(7/9/0.33(1/)9/变压器 4 零序电抗标么值8/0.33(1/)8/变压器 3 零序电抗标么值5/变压器 2 零序电抗标么值图2-4 零序等效电路(2)进行网络变换:正序网络变换如下1/0.(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2/0.019 (2/)3/0.525(1/)5/0.525(1/)4/0.(1/)6/0.(1/)正序网络变换(1)9/0.33(1/)8/0.33(1/)1/0.(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2/0.019 (2/)3、4 /0.9415、6 /0.941正序网络变换(2)8、9 /0.1651/0.(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2/0.019 (2/)3、4 并 5、6 /0.471正序网络变换(3)8、9 /0.1651/0.8(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0.49正序网络变换(4)8、9 /0.165侧)K 1正序网络变换(5)系统 侧)K 20.21/0.8K 2侧)0.490.3390.5负序网络变换如下1/0.8(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2/0.019 (2/)4/0.(1/)6/0.(1/)负序网络变换(1)3/0.525(1/)5/0.525(1/)9/0.33(1/)8/0.33(1/)1/0.8(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2/0.019 (2/)负序网络变换(2)5、6 /1.0023、4 /1.0028、9 /0.1671/0.8(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2/0.019 (2/)3、4 并 5、6 /0.501负序网络变换(3)8、9 /0.1671/0.8(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8、9 /0.167负序网络变换(4)0.52侧)K 1负序网络变换(5)系统 侧)K 20.21/0.8K 2侧)0.520.350.52零序网络变换如下1/0.35(1/)7/0.123(7/K 2侧)系统侧)K 12/0.067 (2/)零序网络变换(1)9/0.333(1/)8/0.333(1/)5/0.525(1/)1/0.35(1/)7/0.123(7/K 2侧)系统侧)K 1零序网络变换(2)5920.1677/0.123(7/侧)侧)K 1零序网络变换(3)K 1侧)侧)侧)K 1点短路无零序网络0.1670.220.3430.1670.1125.计算K-1点(110kV 侧)的短路电流: I B.110=100/(=0.502kA 总电抗标么值:(1)1(1)2(1)0(1)0.3390.350.1120.801K K K K X X X X *-*-*-*-=++=++=∑∑∑∑;(1)正序单相电流标么值:''(1)(1).1(1)1(1)2(1)0(1)1111.250.801K K K K K I X X X X *-*-*-*-*-====++∑∑∑∑正序单相电流有名值:''(1)''(1)(1).1.110(1).1*0.502*1.250.628K B K I I I KA KA-*-===单相短路电流:''(1)''(1)(1)(1).1*3*0.628 1.884K K I I KA KAϖ--===(2)两相短路 :''(2)(1).11(1)2(1)111.450.3390.35K K K I X X *-*-*-===++∑∑''(2)''(2)(1).1.110(1).1*0.502*1.450.73K B K I I I KA KA-*-===''(2)''(2)(1)(1).1*3*0.73 2.19K K I I KA KAϖ--===(3)两相接地短路:''(1.1)(1).12(1)(1)1(1)2(1)(1)112.360.35*0.112*0.3390.350.112K K K K K K I X X X X X *-*-*-*-*-*-===+∑∑++∑+∑∑ ''(1.1)''(1.1)(1).1.110(1).1*0.502*2.36 1.184K B K I I I KA KA-*-===''(1.1)''(1.1)(1)(1).11.853K K IIKA KA--===(4)三相短路电流计算:K-1点三相短路时,根据正序网络变换图进行星三角变换,计算得:系统:'(1).0.8*0.0350.80.0350.8920.49K X X *-=++=∑ 发电厂:'(1).0.49*0.0350.490.0350.550.8K FX *-=++=∑1/0.8(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8、9 /0.正序网络变换(4)0.49系统:''(1)0.10.24'(1).111.120.892Z K K XI I I I X *-****-======∑发电厂:S =2*(25/0.8)=62.5MVA计算电抗:'(1).62.562.5*0.55*0.344100100F K F X X *-===∑ 查参考资料《发电厂电气设备》附录“汽轮发电机短路电流运算曲线【一】、【二】,求得发电机短路电流标么值如下:''(1).0.1(1).0.2(1).4(1).3.18 2.65 2.42 2.8Z K F K F K F K F I I I I *-*-*-*-====;;;(K-1)点三相短路各电源供给的6.计算K-2点(10kV 侧)的短路电流:10kV 侧基准电流:I B.10=100/(10.5)=5.5kA 总电抗标么值:(2)1(2)2(2)0(2)0.50.520 1.02K K K K X X X X *-*-*-*-=++=++=∑∑∑∑;(1)正序单相电流标么值:''(1)(2).1(2)1(2)2(2)0(2)1110.981.02K K K K K I X X X X *-*-*-*-*-====++∑∑∑∑正序单相电流有名值:''(1)''(1)(2).1.10(2).1* 5.5*0.98 5.39K B K I I I KA KA-*-===单相短路电流:''(1)''(1)(2)(2).1*3*5.3916.17K K I I KA KAϖ--===(2)两相短路 :''(2)(2).11(2)2(2)110.980.50.52K K K I X X *-*-*-===++∑∑''(2)''(2)(2).1.10(2).1* 5.5*0.98 5.39K B K I I I KA KA-*-===''(2)''(2)(2)(2).1*3*5.3916.17K K I I KA KAϖ--===(3)两相接地短路:''(1.1)(2).12(2)(2)1(2)2(2)(2)1120.52*0*0.50.520K K K K K K I X X X X X *-*-*-*-*-*-===+∑∑++∑+∑∑ ''(1.1)''(1.1)(2).1.10(2).1* 5.5*211K B K I I I KA KA-*-===''(1.1)''(1.1)(2)(2).119.052K K IIKA KA--===(4)三相短路电流计算:K-2点三相短路时,根据正序网络变换图进行星三角变换,计算得:系统:()()'(2).0.8*0.0350.1670.80.0350.167 1.3320.49K XX*-+=+++=∑ 发电厂:()()'(2).0.49*0.0350.1670.490.0350.1670.820.8K FX *-+=+++=∑1/0.8(1/)7/0.035(7/K 2侧)系统侧)K 18、9 /0.167正序网络变换(4)0.49系统:''(2)0.10.24'(2).110.7511.332Z K K XI I I I X *-****-======∑发电厂:S =2*(25/0.8)=62.5MVA计算电抗:'(2).62.562.5*0.82*0.513100100F K F X X *-===∑ 查参考资料《发电厂电气设备》附录“汽轮发电机短路电流运算曲线【三】、【五】,求得发电机短路电流标么值如下:''(2).0.1(2).0.2(2).4(2).2.0 1.8 1.7 1.92Z K F K F K F K F I I I I *-*-*-*-====;;;(K-2)点三相短路各电源供给的第四节选择系统保护用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型号一、电流互感器的选择I N =S N.T ×I b /S b , (2-5) 已知:U e =110kV S N.T =31.5MVA待设计变电所A 最大负荷为:S =5+s =5+15=20MVA110kV 侧基准电流:I B.110=100/(×115)=0.502kA 10kV 侧基准电流: I B.10=100/(×10.5)=5.5kA计算出: I 110.N =31.5*0.502/100=0.16 kA I 10.N =1.73kA (1)、110kV 系统电流互感器的选择I fmax =1.3×I 110.N =1.3×0.16×1000=208(A) (2-6) 短路总电流:(3)(3)(3)(1)max (1)max (1)max (3)(3)(1)max(1)max1.56I2.55 2.55 1.563.978d K K K cj sh K K I I I I kAiI kA kA -∞----''===''==⨯==;=;Q z =I d 2×t =3.9782×2.6=39.1 (S kA ⋅2)选LCW-110,(50~100)~(300~600)/5 取额定电流比300/5热稳定校验:K T =75 条件: (K r I N1)2>Q Z(75×0.3)2=506.25>Q Z =39.1 ,满足条件; 动稳定校验:K d =1502I e.K d =2×0.3×150=63.63>I cj =3.978, 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