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97.

合集下载

【国家标准】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国家标准】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3869—1997【英文名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编号】GB 3869—1997 【代替编号】GB3869-83【颁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时间】1997年7月7日【实施时间】1998年1月1日【内容】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前言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1.1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Ⅰ <15 ┃┃Ⅱ ~20 ┃┃Ⅲ ~25 ┃┃Ⅳ >25 ┃┗━━━━━━━━━━━━━━━━━━━━━━━━━━━━━┛2.1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劳动强度分级》体⼒劳动强度分级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29⽇发布1984年12⽉1⽇实施)本标准适⽤于以体⼒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1.1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个⼯作⽇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作中间持续⼀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作⽇总时间的⽐,以百分率表⽰。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将某⼯种⼀个劳动⽇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作⽇总能量消耗,再除以⼯作⽇总时间,以千焦⽿/分·⽶2来表⽰。

计算⽅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反映劳动强度⼤,指数⼩反映劳动强度⼩。

计算⽅法见附录A。

2体⼒劳动强度分级体⼒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分为四级见下表。

2.1Ⅰ级体⼒劳动8⼩时⼯作⽇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Ⅱ级体⼒劳动8⼩时⼯作⽇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Ⅲ级体⼒劳动8⼩时⼯作⽇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Ⅳ级体⼒劳动8⼩时⼯作⽇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附录A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法(补充件)A.1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上⼯开始⾄下⼯为⽌,整个⼯作⽇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GB 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 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 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号: GB3869-1997 替代标准号: GB3869-83前言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务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T)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Live your life with your heart, and don't take the eyes of others as the yardstick.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有没有想过你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呢?你从事的如果是体力劳动,那么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是多少呢?具体该怎么划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呢?在下文就会为大家介绍到具体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划分。

有没有想过你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呢?你从事的如果是体力劳动,那么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是多少呢?具体该怎么划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呢?在下文就会为大家介绍到具体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划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

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1、综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

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现行标准号为:GB 3869-1997[1]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2、基本定义平均劳动时间率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方法见附录A。

能量代谢率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米来表示。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 1984年12月1日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1.1平均劳动时间率 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米2来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 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2.1Ⅰ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Ⅱ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Ⅲ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Ⅳ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附录A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补充件)A.1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国家体力劳动强度标准

国家体力劳动强度标准

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2010-03-24 15:04:16 中国安全生产网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1.1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米2来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2.1Ⅰ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Ⅱ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Ⅲ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Ⅳ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附录A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补充件)A.1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GBT 3869-199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T 3869-199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适时修改 . 本标准的附录 A是( 标准的附录)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尊永, 金书香, 李天麟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燃
3 6 一1 9 8 9 9 7
采气C( A 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 _ 通气时气温 _ C; 气压 P a
I ,
标准状态 下干 燥气体换算 系数' 查标准状态 {干 ' 燥气休休积换算表) :
标准状态气体体积( 采气量乘际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 :
I .
,钟体 拯簧裔 一 分气呱 丝夸黔 — 换单体面 算位表.林积 1 — 帷 暴# # ) ?一
(J ( n· ) . k /mi m')
M(J ( n· ) 一 k / mi m' )
T 劳动能a代谢率(J n ) X单项劳动占用的H 1011 … -! r 4 k /mi " ) ( m' , 1 11 r l 1) 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J n ) X休息 占用的时1 u k/ mi " ) ( m' } 巾n u
(A4 )
动作名称
开始时间
( , ) 时 分了一一l调查人签名 :年


A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 5 : A) 式中: —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 了 一一劳动时间率 , , 少;
I= 了 . . W . 0 " 材 S. 1 …, . · ……, · ·· · · · (A5) . .· · · · · 一 .· ····
能 代 率: 量 谢 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 3869—1997
前言
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T)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

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2.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I)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

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A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A1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测定表(表A1)。

表A1 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A2)计算。

lgM=0.0945x-0.53794 …………………(A2)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A3)计算。

lg(13.26-M)=1.1648-0.0125x……………………(A3)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A2)和(A3)的平均值。

A2 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按表A2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

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应另选正常生产日,重新测定记录),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表A2 工时记录表
A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5):
I=T·M·S·W·10………………………………(A5)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