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3和睦互通式立体交叉立交桥桥型布置图
合集下载
第5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口

36
计算行车速度
直行车道
完全互通式立交与路段相同 部分互通式立交为0.5-0.7V段
匝道
平面线形多为弯道且为坡道 一般为0.5-0.7V直
环形立交
一般为25-35kv/h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7
车道数与平衡原则
分叉点和汇合点处的车道数应保 持平衡 分叉点和汇合点处的车道数还应 保持基本车道数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0
二级:一般互通立交
主要指机非分行(部分)互通式立交 它主要用于城市主干路之间的交叉, 运行特征上容许转向车流减速交织行 驶,当相交道路个别方向转向车流量 少,可以限制转向时形成的部分互通 式立交以及准许少量非机动车与机动 车混行的互通式立交 多用于交通量稍小些的城市主干路间 的交叉及快速路或次干路之间的交叉 其运行特征是匝道转向车流车速较前 者低一些,对次要些的主干路或次干 路容许少量非机动车干扰 如扁平苜蓿叶式三层式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5
匝道设计原则
出入主线的方式宜右进右出 不提倡出入口左进左出
左侧车道一般为超车车道(高速) 货车车道一般在右侧车道,进出左侧出入口时 需横穿几条车道 左侧出入口显得怪异
出口先于入口 单入口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4
环形立体交叉
环形立交是由环形平 面交叉发展演变而 成,是一种交织型立 体交叉。 二层式 三层式 四层式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8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8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第8章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 第四节 匝道设计 ▪ 第五节 端部设计 ▪ 第六节 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 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减速车道;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加速车道。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平行式 ▪ 直接式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 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第8章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 第四节 匝道设计 ▪ 第五节 端部设计 ▪ 第六节 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 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减速车道;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加速车道。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平行式 ▪ 直接式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 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交通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①菱行立交 特点: 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通 畅,转弯车辆绕行间隔较短; 主线上具有高规范的单一进 出口,交通标志简单;主线下 穿时匝道坡度便于车辆减速和 驶入车辆加速;方式简单,仅 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小 。 但次线与匝道衔接处为平面 立交,影响了通行才干和行车 平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布设时应将平面交叉设在次线上,主线上跨
6. 立体交叉的范围::是指各相交出入口变速车道渐变段顶点 以内包含的正线和匝道的全部区域。
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
工程 立交
立交间距
占地
方式
构造层
排水 匝道车速
公路立交
大
大
简单
两层
明沟
高
城市立交
小
小
复杂 三层四层 暗管
低
公路立交
内蒙古工业大学
城市立交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一.按构造物的方式分
内蒙古工业大学
⑶环形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因匝道貌岸然娄缺乏而同共运用,且有交错路段的交叉。 适用于主要道路与普通道路交叉,以用于五条以上道路相交为宜, 这种立交能保证主线直通,交通组织方便,无冲突点,占地较少,但次要道路的通告才干遭到 环道交错的限制,车速遭到中心岛直径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间隔长。
⑤选型和总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思索平面线形目的和竖向标高的要求
⑥选型应与定位相结合 3.立交方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
①.初定立交的根本方式
⑴. 步骤
②.立交几何外形及构造的选择
③立交方案的比较
内蒙古工业大学
⑵. 要点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三、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
1. 设计资料
互通式立交交叉PPT课件

.
23
.
24
.
25
第七章 互通式立的布置规划
(一)立交位置的选定
一般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道路 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二)立交的间距
公路:在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km~10km; 一般地区 为15km~25kmm。最大间距以不超过30km为宜;最小间 距不应小于4km。
匝道横断面由车道、路缘带、硬路肩(紧急停车带)和防 撞墙(防护栏)组成。
.
41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三节 匝道设计 三、匝道线形设计
匝道线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和纵断线形。
1.三路立体交叉
喇叭型立交(A型) . 喇叭型立交(B型) 5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 (一)三路立体交叉
1.三路立体交叉 喇叭型立交
优点: (1)除环圈式匝道外,其他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 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2)只需跨线构造物,投资较省; (3)没有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4) 结构简单,造型美观,行车方向容易辨别。 缺点: (1)环圈式匝道上行车速度低,线形较差;(2)左 转弯车辆绕行距离长。
.
7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 (一)三路立体交叉
1.三路立体交叉 Y形立交 (2)半定向Y形立交
优点: (1)对左转弯车辆能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通 行能力较大;(2)各方向运行流畅,方向明确,不会发生错 路运行;(3)正线外侧占用土地较少;(4)左转弯车辆由正 线右侧分离或汇入,运行方便,正线双向车行道之间不必分开。 缺点:(1)匝道修建和运行长度较长;(2)占地较大,造 价较高。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线形设计教学PPT

等,确保行车安全。
舒适性评价
考虑驾驶员的驾驶感受,评估 线形设计是否提供舒适的行车 环境,如直线段长度、平曲线 半径等。
经济性评价
评估线形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 响,如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 规模和数量。
环保性评价
考虑线形设计对周边环境的影 响,如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
。
线形设计优化方法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线形设计参数,如平曲线半径、纵坡坡 度等,提高线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车辆行驶轨迹和线形连续性要求 ,合理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和曲率。
竖曲线设计
01
02
03Leabharlann 竖曲线半径根据地形条件和设计速度 ,选择合适的竖曲线半径 ,确保视线良好和行车安 全。
前后坡比值
根据地形变化和设计要求 ,合理确定前后坡的坡度 和坡长,确保线形连续性 和排水顺畅。
竖曲线长度
根据前后坡的坡度和设计 速度,合理确定竖曲线的 长度,确保车辆行驶平稳 。
缓和曲线
在平曲线设计中设置缓和曲线,以减 小车辆行驶的离心力,提高行驶的舒 适性和安全性。
立体交叉的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半径
根据车速、车型和交通量等条件确定竖曲线半径,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 安全性。
坡度与坡长限制
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限制,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 性和安全性。
立体交叉的横断面设计
某立体交叉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流量大,线形设计需充分考虑交通流畅
和行车安全。
02
设计要点
采用合理的交织方式和匝道设计,以提高交通流畅度;注重行车安全,
设置合理的交织区出口和入口;考虑城市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03
案例评价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立体交叉线形设计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
舒适性评价
考虑驾驶员的驾驶感受,评估 线形设计是否提供舒适的行车 环境,如直线段长度、平曲线 半径等。
经济性评价
评估线形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 响,如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 规模和数量。
环保性评价
考虑线形设计对周边环境的影 响,如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
。
线形设计优化方法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线形设计参数,如平曲线半径、纵坡坡 度等,提高线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车辆行驶轨迹和线形连续性要求 ,合理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和曲率。
竖曲线设计
01
02
03Leabharlann 竖曲线半径根据地形条件和设计速度 ,选择合适的竖曲线半径 ,确保视线良好和行车安 全。
前后坡比值
根据地形变化和设计要求 ,合理确定前后坡的坡度 和坡长,确保线形连续性 和排水顺畅。
竖曲线长度
根据前后坡的坡度和设计 速度,合理确定竖曲线的 长度,确保车辆行驶平稳 。
缓和曲线
在平曲线设计中设置缓和曲线,以减 小车辆行驶的离心力,提高行驶的舒 适性和安全性。
立体交叉的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半径
根据车速、车型和交通量等条件确定竖曲线半径,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 安全性。
坡度与坡长限制
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限制,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 性和安全性。
立体交叉的横断面设计
某立体交叉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流量大,线形设计需充分考虑交通流畅
和行车安全。
02
设计要点
采用合理的交织方式和匝道设计,以提高交通流畅度;注重行车安全,
设置合理的交织区出口和入口;考虑城市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03
案例评价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立体交叉线形设计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
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37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
38
39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路段的交叉 。
三路立交
40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路段的交叉 。 四路立交
41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19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0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1
22
23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6
17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二)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 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 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18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方式
1.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高速道 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型立交。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
48
(三)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及其与通往
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要港口、 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 ▪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大, 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城市道路 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4000辆/小时~6000辆/小时(小 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 3.经济条件:经对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安全性分析,设置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效益投资比和社会效益等大于设置平面交叉 时。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
38
39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路段的交叉 。
三路立交
40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路段的交叉 。 四路立交
41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19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0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1
22
23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6
17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二)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 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 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18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方式
1.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高速道 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型立交。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
48
(三)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及其与通往
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要港口、 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 ▪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大, 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城市道路 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4000辆/小时~6000辆/小时(小 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 3.经济条件:经对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安全性分析,设置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效益投资比和社会效益等大于设置平面交叉 时。
立交桥

立交桥 一.立交定义 立交全称为“立体交叉桥”,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 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立交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 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立交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跨线结构物,正线匝道,变速车道和出入口组成。 二.立交的分类 立交有很多种类,如下表所示 立交分类及其形式 分类 分离式立交 基本形式 分离式立交 全定向式 苜蓿叶形 互通式 完全互 通式 喇叭形 部分定向,部分苜蓿叶组 合式 菱形 不完全 互通式 环形 部分苜蓿叶式 部分定向式 环形 适用场合 市区 市区,郊区 市区,郊区,边缘区域 郊区收费站集中的高速公路 市区,郊区 郊区,高速公路 市区,郊区 市区,郊区 市区
(3) 四层立交:R1 = 2R 2 占地面积:S = 0.86R2 1 = 3.44R
33333333333333333
五.匝道 在立交中,匝道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交换道。且各种形式立交的特性取决于匝道结 合的种类及其构成,所以匝道是立交上非常重要的部分。 匝道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右转弯匝道,环形匝道,定向式匝道和迂回式匝道。 一条匝道与相交路面共有三种基本连接型式分别为直接连接,半直接连接和环连接。 在设计匝道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匝道的行驶方式。一般来说,匝道应设计称为单向行驶。 2. 匝道的曲线超高。在我国立交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较低,因此规定单向匝道超高横坡为 2%~6%。 3. 匝道的设计时速。在设计匝道车速的时候应考虑到相交道路的等级,转弯流量的大小以 及用地限制等因素。由于车辆在进入匝道时时速会降低,所以匝道设计时速一般为所连 接公路的设计时速的 50%~70%。 4. 匝道的出口布置。在匝道的出口应设置较小的合流角,以保证行车的安全,避免合流车 辆与干道车辆的影响。 六.立交的设计时速 立交的形式 车速(Km\h)
道路立体交叉口设计

占地大
精选ppt
二、匝道的特性 1.独立性: 每一种左转匝道具有单独的使用特性,一种形式可用于所有 的左转匝道,形成对称形式。
苜蓿叶型
精选ppt
二、匝道的特性 2.对称性: 十种匝道,分两类: 一类:自身斜轴对称;二类:相互轴对称
精选ppt
二、匝道的特性 3.组合性: 各种形式的匝道,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斜轴对称、半轴对称及 完全不对称的立交
精选ppt
匝道形式
公路立体交叉匝道设计速度
直接式
半直接式
环形匝道
设计速度 枢纽互通 80,60,50 80,60,50,40
40
一般互通 60,50,40 60,50,40 40,35,30
精选ppt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半径的大小影响
匝道形式 占地面积 造价 行车安全 行车舒适
有缓和曲线:则在其内完成, 没有缓和曲线:则可直线内2/3-1/2,园曲线内1/3-1/2, 两圆曲线相接:各1/2。
精选ppt
第五节 端部设计
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 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
设计原则:出入顺畅、安全、线形与正线协调, 出入口应易于辨认,正线与匝道间相互通视。
精选ppt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 特点:车道明确,易于辨认,
▪
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
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精选ppt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2)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条 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 特点:线形平顺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
精选ppt
二、匝道的特性 1.独立性: 每一种左转匝道具有单独的使用特性,一种形式可用于所有 的左转匝道,形成对称形式。
苜蓿叶型
精选ppt
二、匝道的特性 2.对称性: 十种匝道,分两类: 一类:自身斜轴对称;二类:相互轴对称
精选ppt
二、匝道的特性 3.组合性: 各种形式的匝道,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斜轴对称、半轴对称及 完全不对称的立交
精选ppt
匝道形式
公路立体交叉匝道设计速度
直接式
半直接式
环形匝道
设计速度 枢纽互通 80,60,50 80,60,50,40
40
一般互通 60,50,40 60,50,40 40,35,30
精选ppt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半径的大小影响
匝道形式 占地面积 造价 行车安全 行车舒适
有缓和曲线:则在其内完成, 没有缓和曲线:则可直线内2/3-1/2,园曲线内1/3-1/2, 两圆曲线相接:各1/2。
精选ppt
第五节 端部设计
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 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
设计原则:出入顺畅、安全、线形与正线协调, 出入口应易于辨认,正线与匝道间相互通视。
精选ppt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 特点:车道明确,易于辨认,
▪
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
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精选ppt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2)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条 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 特点:线形平顺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