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 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 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 有所选择的。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 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 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 痕”,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 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 不实的弊病。同时,本文也善于用典,如第2段中“三 径”“容膝”分别用了蒋诩归隐不仕和北郭先生辞聘的典 故,似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毫无用典之痕。
1.译文: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 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 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表达效果:作者在此处化用了《论语· 微子》中“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决绝的宣 言。“今是而昨非”,前后对比,鲜明有力,“迷途其未 远”,悔悟与庆幸之情又溢于言表。 2.译文: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表达效果:前两句对仗工整,语句精练,抑扬顿挫,颇有 韵味,且语言有很强的表现力,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在回 家途中愉悦畅快的心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后两句则让我们深 切感受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急切之情。
回去吧
归去来兮辞
回去 语气助词
课 文 朗 读
给下列的字注音
熹 (xī) 眄 (miǎn) ) 岫 (xiù 遑 (huá ng) (zǐ) 皋 飏 (gāo) (yá ng) o) 耔 棹 (zhà
解释与积累
来 胡 奚 而 以 谏 樽 觞 眄

容膝





怀
盘桓


乘化
窈窕 遑遑
全文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表示辞官归 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2.3):写作者回 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陶 渊 明
归 去 来 兮 辞
作者档案
姓名: 陶潜(或陶渊明) 字号: 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 生卒年月: 365—427
朝代: 东晋 籍贯: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家庭出身: 没落官僚地主 职业:农民 田园诗人 个人爱好: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学习《归去来兮辞》
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归园田居 其三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 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 现出天然纯净之美。“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 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 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 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作 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 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 用的痕迹。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 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 心境?
“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 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 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 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 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 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
第三部分(4):抒发诗人“乐 天安命’’的情怀.
重点字词(第一段)
◆既自以心为形役:既,既然;以,让;为,被; 形,身体. ◆奚:为什么 ◆悟:知道;谏,劝止,挽回 ◆实:确实,实在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问征夫以前路:以,用;征夫,行人;用前面 的道路来问行人 ◆恨,抱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关于“辞” 汉人将两者称为辞赋,介于诗与散文之间, 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
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
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叫楚辞。形式 自由,句式散文化。辞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
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 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 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到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 赋。因此,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 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 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 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内容分析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富贵浮云( 反 ) 恬然自乐(正 ) 乐天安命
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 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参考思路:作者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之句
收束全文,乐天安命,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这是作者的 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这样的思想是有些消极,在历史上也曾引起 很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我们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而 是要进行深入的理解。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这种 态度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 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 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 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 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种发自内 心的情感直率地表达出来,不加任何矫饰,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 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 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4.译文: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飘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知道 飞回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 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表达效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是陶渊明诗文 中的名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 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 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 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 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辞官归田则是因为 “倦飞”,是因为自己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 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宋代叶梦得曾对这两句大加赞誉:“此陶渊明 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避暑录话》 卷上)而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则是因为作者借 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当然我们在肯定陶渊明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个 性的同时,也不必否认他的人生观中有一种消极 的成份。我们当代青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整天想 着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而应以积极的姿态去拼 搏人生。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 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 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1.揣摩“心为形役”“已往之不谏”“迷 途”“昨非”等词语的含义,说说作者辞官的原 因和归途中的心情。 作者辞官的原因是他看穿了官场的污浊,也认 识到了仕途即迷途,他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 抑志。当他意识到仕宦生涯是“深愧平生之志”之 后,痛苦之余又庆幸自己陷入泥淖还不算深,还来 得及从迷途走出以踏上正确的道路。因已决计归去, 作者又有些解脱后的欣喜。因此在归途中就显得快 乐而急切,他水陆兼行,归心似箭,又恨天亮得慢,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了摆脱束缚、 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又表现了作者归家的急切之情。
3.译文: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 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虽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 天到园子里散步,兴味无穷,已成为了一种乐趣。
表达效果:“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韩诗 外传》中的一则典故。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 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 膝”言所居之狭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 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看重 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 跃然于纸上了。后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 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 足庭园的乐趣。
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 的表达效果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 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孤松”示孤高坚贞之 志,托物言志。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为,为什么; 遑遑,心神不定;何之,到哪里去。 ◆怀良辰以孤往:怀,爱惜,留恋; 孤往,独自外出。 ◆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 顺应自然;归尽,到死。 ◆乐天天命复奚疑:乐天知命,还有 什么可疑虑的呢?
保洁守志,固穷守节:
夏 日 长 抱 饥 寒 夜 无 被 眠 先 师 有 遗 训 忧 道 不 忧 贫
,
, .
.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 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 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 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 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 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衡宇:衡,通“横”;横木为门的房子 ◆眄庭柯以怡颜:眄,斜视;柯,树枝;怡 颜,愉快神色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明白 ◆园日涉以成趣:涉,走;在园子里每天走 走成为了一种乐趣。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扶老,拐杖; 以,连词,相当于“而”;流,周游;憩, 休息。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翳 翳,阴暗;将入,快下山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士大夫精神上的—个 归宿。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 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 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 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 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 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 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题 解

复驾言兮焉求:驾,驾车交游;言, 助词;焉求,追求什么。 ◆悦:意动,以…为悦;乐,以…为乐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得时,顺应天时;我羡慕万物恰逢繁 荣滋长的季节。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 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1)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对简陋的居处表示满 意,“松菊”喻高洁 志趣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 之易安。 有淡泊明志之意
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 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 非为文造情。正如前人所说:“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 有其比。盖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 不能。”(〔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 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 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 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 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 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 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 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 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 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