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字 2 树之歌》优质课教案_8

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关于树木名称和树木生活习性的科普类小儿歌,既可以让学生对木字旁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几种树木的生活习性有了了解。
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借助儿歌来进行识字教学。
二、设计说明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小韵文,一连串树的名字中蕴含着木字旁的汉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努力体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趣味性识字的原则;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之中,使学生的识字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三是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寓于课内外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的识字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三、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15个生字;复习“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字;会写“杨、壮、杉、化”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
3.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拓展课题1.老师板书课题。
识字2《树之歌》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闭眼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4.学生说仿佛看到的树的名字。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依次出示:柳树、杨树、梧桐树、枫树、榕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图文】设计意图:以想象打开“树之歌”的话题,以互动交流丰富“树”的印象,为后面学习树的名称积淀积极的情感。
(二)小组合作,初认词语1.出示词语。
教师提示要求:先自己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到课文中查找音节,并圈出来。
然后请在小组里大声拼读圈出的音节,再看看对应的生字,多读几遍。
请小组内最先会读这些词语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词语。
2.指名学生领读词语。
人教版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识字2.树

识字2.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0 个生字,初步懂得形声字的特点,掌握新出现的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儿歌,能初步认识11 种树的形状,了解这些树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指导写字,能注意合体字的偏旁跟独体字在写法上的区别。
朗读并背诵课文中的儿歌。
(2)通过词串的学习,进一步感受“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这一构字规律。
学习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懂得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10 个生字,着重了解大多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有条件的可带领学生到公园或其他地方观察有关树木,并采集一些标本。
2. 准备好带有各种树木名称的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说说在公园或其他地方看到过哪几种树,什么样子。
师:今天,我们还要从课本中再认识几种树的名称,还要学习写这几种树的一首儿歌。
现在请同学们静听老师朗读(最好背诵)这首儿歌,大家仔细听,然后说一说这首儿歌介绍了几种树。
二、按儿歌中树木顺序,看图学词、学儿歌。
1.学习“杨树、榕树”。
(1)看“杨树、榕树”图片,结合图,简介杨树、榕树。
(2)引导学生比较“杨树、榕树”的图,说说杨树、榕树的样子和特点。
(3)揭示第一句儿歌“杨树高、榕树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结合看榕树图,理解什么叫“榕树壮”。
(指榕树又粗又大)(5)散读、指名读这行儿歌。
归纳学习“杨树、榕树”这两个词的过程:①看图说说样子;②简介有关知识;③看图说特点;④读儿歌,理解意思。
要求学生按这个过程,自学其余内容。
2.学习“梧桐”及第二行儿歌。
(1)看“梧桐”图,让学生着重看看梧桐叶子是什么形状,再说出来。
(2)揭示第二行儿歌“梧桐叶子像手掌”,并与图对照,加深对树叶形状的认识,读准字音。
让学生说出这句儿歌主要意思是什么。
(3)一、二行儿歌连读,说明这两行介绍了三种树。
3.学习“枫树”、“松树”、“柏树”及三、四行儿歌。
【精编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识记生字(设计意图:课前说树名的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板书课题:(树之歌)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请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念几遍“树之歌”,此时你的小脑袋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教师启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站在大地之上,撑开绿色的大伞,长得越来越强壮。
走近细看,瞧这是一棵高大的柳树,那是一棵粗壮的老槐树,还有呢?学生结合预习单自由发言,说出各种树的名字。
(1)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2)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知道的树木可真多啊,真了不起!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树的名字吗?(3)认读词语:自由朗读屏幕上的词语。
(4)小老师领读词语,开火车认读。
(5)提出要求: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我发现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因为它们都是与树木有关。
预设2: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与木字旁旁边的字读音相似。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不但发现了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而且还从读音上找到了规律,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表示了它们的读音,类似的字还有很多,比如:榆树、棕树、石榴。
(6)检测认读,教师指名认读屏幕上的词语。
注意纠正“柏”“桦”和“杉”的字音;“柏”读三声,bǎi;“桦”读四声,huà;“杉”注意平翘舌音,读shān,容易误读成sān。
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了解特点,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习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使记忆更深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1.教师引入课文: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了,那你们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完成学习任务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二、补充资料三、导入新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
那么,作家林?b>d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四、展示课件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识字2 树之歌 精华版教案

识字2 树之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审美创造:学生在整体朗读儿歌、认识树木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建立生字音形义的正确联系。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关注生字: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
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
关注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掌”等15个生字,写好“杨、壮、桐、枫、松、柏”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树?(出示课件3)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不同树木的图片,学生观察。
2.教师板书课题(树之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跟着视频读课文,用笔把树木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
(出示课件4)(2)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3)每句话都介绍了至少一种树木,请同学们把圈出来的树木的名称读一读。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在黑板上。
(出示课件5)(板书: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2.偏旁归类,积累字词。
(1)提出要求: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6)梧桐枫松柏桦杉桂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不但发现了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而且还从读音上找到了规律,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表示了它们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秀教案

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
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
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熟字换偏旁:场——杨洞——桐娃——桂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3)组词记生字。
指名学生读生字,组成词,来理解字义。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生字中,大多数都是木字旁。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木字旁,表义,表示出类别,声旁大部分都起表音作用。
三、再读儿歌,整体感知1.自由读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树啊,树啊,你是多么高大呀!叶子啊,叶子啊,你们是多么美丽呀!在山坡上,在沙滩上,你们到处生长。
你们的好处太多了,帮助了人类许多。
在风雨中,你顶着风吹雨打。
在烈日下,你摇着头说:“别怕,我为你遮阳。
”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树的基本信息,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敬畏之情;•让孩子们认真品读《树之歌》,从中感受自然的力量,感悟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通过学习识字一,帮助孩子们掌握“树”字的发音和笔画。
2.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自然环境意识,掌握“树”字发音和笔画;•难点:让孩子们认真品读《树之歌》,从中感受自然的力量,体会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3.教学过程3.1. 在校园里观察树木1.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观察周围的树木;2.指导孩子们注意观察树木的高度、形状、叶子的颜色、形态等等;3.引导孩子们了解树木的基本信息,如何分类、特点等。
3.2. 品读《树之歌》1.将课文原文展现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朗读课文;2.引导孩子们感受自然的力量,思考“树之歌”为什么能唱出树木的美好形象和作用;3.与孩子们一起探讨,树木对人类的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感激树木。
3.3. 学习识字一“树”1.教师出示“树”字的笔画,带领孩子们一起练习;2.要求孩子们掌握“树”字的发音、笔画和意思;3.引导孩子们了解“树”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字词的兴趣。
4.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树木的多方面信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掌握一个新的字词,“树”。
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孩子们从课文中感悟自然的力量和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这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环境的关注和敬畏之情。
同时,学习识字一“树”也为孩子们积累了更多的词汇,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第1课时(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第1课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识字2 树之歌》的第1课时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我们将专注于部编版教材中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通过学习不同种类的树木,认识生字,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流畅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树木的关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的认读和词语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以及对树木特点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生字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树木,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翻开课本,尝试朗读课文,初步认识生字。
3. 课堂讲解:a. 我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b. 结合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树木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描述为例,讲解如何用词语描绘树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词语,描述PPT上展示的树木。
6.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树木的作用,并在全班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表:列出本节课学习的生字,标注拼音。
2. 树木特点:用简笔画和词语描述不同树木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今天学习的词语,写一段描述你最喜欢的树木的话。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枫树。
它的叶子像小手,秋天时会变成红色,像火焰一样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树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用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课后,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树木,进一步拓展对大自然的认识。
同时,通过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朗读和描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树旁的情景;
2、能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学会通过断句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学习自然写作的观察与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杨树虽然普通,但它在默默的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
2、通过学习,感悟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3、认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猜一猜(猜一植物)
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只有一条腿,小鸟喜欢它。
相关文学知识:名句积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物志不立。
识字第2讲:树之歌
1、重点字词:棉mián杨yáng化huà桐tóng桂g uì松sōng枫fēng
壮zhuàng柏bǎi 杉shān
2、课文梳理
形状→杨树、榕树、梧桐树→高、壮、像手掌
颜色→枫树、松柏→叶儿红、披绿装
喜好→木棉、桦树→喜暖、耐寒
花→银杏、水杉、金桂→活化石、满院香
3、佳句赏析
(1)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写出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环境:木棉生长在南方,桦树生长在北疆。
(2)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这是对偶句。
把银杏水杉比作活化石,金桂开花后,满院都是花香。
4、文章中心
在《树之歌》中,诗人表达了对树木的赞美,抒发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树木默默为人类奉献自己的精神。
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耐寒守边疆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树
我会认
棉(mi án )(棉花)(木棉) 杨( )( )( ) 化( )( )( ) 桐( )( )( ) 桂( )( )( ) 松( )( )( ) 枫( )( )( ) 壮( )( )( ) 柏( )( )( ) 杉( )( )( )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棉 杨 化 桐 桂 松 枫 壮 柏 杉 我会仿写 我会读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松柏四季披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活化石
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课文精析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问题:
1.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
2.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前两节树木的特点。
3.品味一下后两小节描写树木的语句,说一说所描写树木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
5.课文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树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