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医托行骗手段
中医行骗手段

中医行骗手段近年来,中医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医的名义进行行骗。
他们以各种手段欺骗人们,损害了中医的声誉和信任度。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医行骗的常见手段。
一、虚假疗效宣传这是中医行骗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不法分子会通过广告、媒体宣传等渠道,宣称自己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神奇的疗效,可以治愈各种疑难杂症。
他们通常会以所谓的“古方秘方”、“传统秘术”等来吸引患者。
然而,这些宣传往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完全是虚假的。
二、高价药物销售中医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不法分子会以高价出售一些所谓的“珍贵中药”。
他们会声称这些药物是独家配方,非常难得,能够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其疗效也是无法保证的。
而且,这些药物通常价格昂贵,患者往往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三、虚假医生资质不法分子会冒充中医医生,声称自己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术。
他们会给患者看一些自己编造的病例和治疗经验,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这些所谓的中医医生往往没有相关的资质和执业证书,他们的所谓治疗方法也没有科学依据。
患者如果相信了他们,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四、迷信和封建思想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但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人们对中医的迷信和封建思想进行行骗。
他们会声称自己是“传承者”、“神秘大师”等,拥有超自然的能力。
他们会利用一些迷信的手法,如算命、驱鬼等来吸引患者。
然而,这些都只是娱乐活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和临床价值。
五、虚假医疗机构不法分子会设立一些虚假的医疗机构,冒充正规中医医院或诊所。
他们会在门面上标注中医的字样,让人误以为是正规机构。
然而,这些机构往往没有合法的执业资质和医疗设备,医生也没有合格的中医资质。
他们的“诊疗”往往只是一些无效的按摩或者简单的推拿,根本不能治疗疾病。
针对这些中医行骗手段,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各种宣传和广告。
网络医疗咨询诈骗揭秘虚假诊断和高额咨询费用的骗术

网络医疗咨询诈骗揭秘虚假诊断和高额咨询费用的骗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医疗咨询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便利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医疗咨询诈骗也在不断增多。
本文将揭秘网络医疗咨询诈骗的骗术,主要以虚假诊断和高额咨询费用为重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骗术的实施方法和对受害者造成的后果。
1. 虚假诊断骗术网络医疗咨询诈骗的常见手段之一是虚假诊断。
诈骗者通过冒充医生的身份和使用伪造的医学资质,在网络上向用户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他们善于利用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焦虑,通过给出虚假的诊断结果来诱使受害者相信并继续咨询。
诈骗者通常会借助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诱骗,如疲劳、失眠、胃痛等。
他们会编造一些看似专业的解释,以增加说服力。
同时,他们也会利用一些在线自诊工具来模拟症状,进一步强化受害者的信任。
最后,诈骗者会向受害者推荐一些所谓的特效药品或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敛财。
2. 高额咨询费用骗术除了虚假诊断,网络医疗咨询诈骗还常常以高额咨询费用为手段。
诈骗者会在提供咨询服务之前,先要求受害者支付一定的咨询费用。
他们通常会声称这些费用是用于医疗咨询的专业性和高质量。
这些诈骗分子往往以不同的方式收取高额咨询费用,如购买指定的咨询套餐或者购买虚拟货币用于支付。
他们通常会以迅速消失的方式获得这些费用,从而逃避任何形式的追责并获得不当利益。
3. 预防网络医疗咨询诈骗在揭秘网络医疗咨询诈骗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预防这种诈骗行为。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3.1. 寻求可信赖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的咨询,避免在不可信的平台寻求咨询服务。
3.2. 谨慎分享个人和医疗信息,避免将个人敏感信息交给不安全的平台或不信任的人员。
3.3. 提高对医学知识的了解,通过了解常见疾病和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增强自己对咨询服务的辨别能力。
3.4. 在面对网络咨询服务时,要保持理性思考并对医生的专业资质进行核实。
3.5. 保持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定期更新电脑和手机的防病毒软件,避免个人隐私泄露。
医托坑人何时休

医托坑人何时休策 划:本刊编辑部撰 稿:李继斌执 行:西 捷编辑/西捷****************所谓医托,指的是一些医疗骗子,长期活跃在大城市的火车站、地铁口、医院门口、挂号处,现在甚至网上也有很多。
他们用欺骗的方法引诱通常来自小城市或者农村的患者,把他们骗到一些偏僻的、甚至无医疗资格的小医院、小诊所去看病,然后与“医疗人员”合伙骗取高额诊疗和药物的费用。
这种行为就跟酒托一样,着了酒托的道被骗取财物,可能也不甚紧要。
但医托欺骗的对象往往是急需治疗的患者,骗的经常都是患者的救命钱,因此影响尤其恶劣。
仔细察看媒体对北京医托的调查,可以发现医托们的骗术相当高明。
他们分布在火车站附近等外来客集中的地方,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遇到看上去像是患者的乘客,哪几个医托上前搭讪,哪几个医托把患者送到地铁站,哪几个医托负责把患者领进小医院、诊所,都有分工。
大的团伙,甚至会分出专门的人在旁边盯梢,以防被监管部门抓现行。
医托在骗人上当时,还有很多具体的技巧,例如老乡专门骗老乡,假扮本地居民,甚至送锦旗给“医生”演戏给病患看,等等。
医托团伙作案,而受害者治病心切,防备意识较差,即便有心防范也会被算计(例如医托上来就告诉你“有很多医托”,但他是“真心帮你忙”),而且医托骗术不断升级变化,只为骗财毫无同情心。
这让很多外地来的病患确实防不胜防。
医托行骗的“黑色产业链”北京一家民营医院老板刘某坦承,他开小医院10多年,就是靠医托活下来的。
他说,医托这行以湖南籍和河北籍为多,两股医托势力都是靠老乡关系发展起来的,除了老乡介绍,外人万难加入;河北籍医托群体中,有部分是东北籍人。
“别的人根本插不进去。
”刘某透露,很多医托常年固守一个地方,周围的关系也打点得很好,如果有“入侵者”贸然进入“势力范围”,根本不用医托动手,会有人出面驱逐。
在他看来,这些年,医托分钱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医托生意最好的时候是暑假期间,有的医院和诊所给医托75%的分成。
北京京军医院教您快速识别医托骗子

北京京军医院教您快速识别医托骗子!在火车站、汽车站、正规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冒充患者或家属,介绍“神医”或“名医院”,通过各种手段,博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诱骗患者到某某医院治疗,多数患者没有防范能力,很容易受到欺骗,对此北京京军医院提醒:小心医托骗局。
什么是医托?医托是社会的一种丑恶现象,电视,广播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已表露过几次,但由于病人求医心切,轻信医托的话,上当受骗常有发生。
医托一般受雇于非法医疗单位或个人,按引骗招揽病人的人次获得引骗费,她们如同幽灵,整天在医院四面、大医院门前、火车站、公交车停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处游荡,有的称为兄妹、有的扮作夫妻、有的伪装成病人,双双对对,装出同情关怀病人的样子,和病人套近乎,说谎言,造假象,诋毁大医院声誉,为庸医招揽病人,他们油嘴滑舌,游说病人,致使病人盲投庸医,所以当病人前往医院就诊时,如果碰到那些种类的人,应及时进步警觉。
为了广大的患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好的治疗医院和方法,我们对于“医托”的行为特点总结分析了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患者朋友:1、"医托"们盯上的都是一些大医院和名声比较响亮的医院。
这样的医院,外地患者往往较多,而且疑难病症也相对较多,病人心理急迫,再加上专家号一号难求,看病非常不容易。
医托们正是抓住患者急切的心里,有的是一个人忽悠,有的是组队有预谋群体忽悠。
2、医托一般会主动下手,故意和你拉近关系获得信任。
一般情况下,医托们表面上都非常主动热情,言语很优雅,让你感觉到他很亲切随和,利用这些以换取你的信任,放松你的神经,打消你的疑虑,对此,患者应该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冷静对待。
北京京军医院专家提醒:正规的医院大夫一般都有胸牌;除了诊室里、病房以外,一般正规医院的大夫时间都很紧张,不会在其它场合长时间给你看病;一般正规大夫会主动帮您在解决一些看病的困难,如告诉你怎么找科室、挂什么号等等,不会抵毁本医院,推荐你到其它地方去看病。
医托类诈骗犯罪风险研判报告

医托类诈骗犯罪风险研判报告标题:医托类诈骗犯罪风险研判报告摘要:本报告分析了医托类诈骗犯罪的风险,并提供了相应的研判结果。
医托类诈骗犯罪是一种利用医院资源进行非法活动的犯罪行为,对患者和医疗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通过对该类犯罪的特点、手法和趋势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
一、犯罪特点:1.1 欺骗手法:医托犯罪分为直接诈骗和间接诈骗两种类型。
直接诈骗是指医托直接向患者索要现金,或冒充医生进行诊疗,并以此获取患者财产。
间接诈骗是指医托通过引导患者选择指定医疗机构或购买指定药品等方式获取非法利益。
1.2 组织结构:医托犯罪通常由犯罪团伙组织实施,包括医托、医生、药店等不同角色,形成利益链条。
1.3 利益驱动:医托犯罪行为主要基于经济利益,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高额回报。
二、犯罪手法:2.1 假冒医生:医托冒充医生身份,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后进行诈骗活动。
2.2 引导患者:医托误导患者选择指定医疗机构或购买指定药品,并从中获得回扣。
2.3 虚构疾病:医托通过虚构患者疾病状况,推销虚假医疗服务或药物,并获取患者财产。
三、犯罪趋势:3.1 高发地区:医托类诈骗犯罪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人口流动较大的地方更加普遍。
3.2 网络犯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托类诈骗犯罪逐渐向网络平台拓展,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虚假医疗宣传和交易。
3.3 新手法出现:医托犯罪不断研发新的欺骗手法,如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伪造医疗机构等。
四、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4.1 风险评估:加强对医托类诈骗犯罪的监测与研判,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定期更新风险研判报告,提供风险预警信息。
4.2 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医托类诈骗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防范被骗。
4.3 加强执法打击:加大对医托类诈骗犯罪的执法力度,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打击犯罪团伙,追缴非法所得。
结论:医托类诈骗犯罪风险较高,给患者和医疗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相关部门需加强监测、研判和预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和预防该类犯罪现象。
昏招2:轻信“医托”,轻信“治愈”

昏招2:轻信“医托”,轻信“治愈”作者:郭小毛来源:《中老年健康》2015年第07期患了癌症,患者和家属想的就是找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以最短的时间治好癌症。
于是,一些“热心人”的“亲身经历”,一些被渲染的“个案”治愈效果,以及冠以“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甚至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品、发明”等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字眼,就进入了患者和家属的眼帘。
于是他们不远千里,前往这些“医院”,寻找这些所谓的“神医、专家”治癌,或者不惜重金购买这些“神药”,结果,上当受骗时有所闻。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
不少患者和家属在被晚期癌症缠身时,往往会丧失一个人基本的理智和防御能力,不是在求医路上被那些过分热心的“医托”欺骗,就是被那些“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癌症的骗术蒙蔽,在失去金钱的同时,也失去了疾病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失去了生命。
热心“病友”不可信关于医院“医托”的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但是,遭受“医托”伤害的患者并没有由此减少尤其是癌症患者,治癌心切,致使“医托”乘虚而入进行诈骗。
“医托”大多很“热情”,其最常见的骗人方法是“同病相怜”。
无论患者说患什么癌,他们竟然都“刚好”和患者同患这种癌。
然后,大说特说自己求医的“亲身经历”,告诉患者这种癌有多难治,后来找到“某专家”治愈了,通过各种感人的病愈历程,让患者信以为真。
最后,哄骗患者在“某专家”处购买一大堆药或保健品,不仅浪费金钱,而且耽误正规治疗。
; ;面对“医托”的“亲身经历”招术,患者和家属不能轻易相信、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你患什么癌,他就患什么癌,还能“治愈”!更何况,当前社会上存在利用患者治癌心切的心理卖假药的骗子大有人在,癌症患者更应提高警惕。
就医时,不要轻信那些在医院内遇到的推荐到别处看病的“热心人”,即使不幸中了“医托”的骗招,也不要急着付钱、买药,可以多方打听虚实后再做决定。
一般地说,正规医院都有导医台,有问题可以咨询护士。
癌症尚未被“攻克”目前,癌症尚属难治之症,所谓“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癌症等,都是各种坑人钱财的骗术,是利用患者和家属治癌心切,又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以致饥不择食而乱投医的心理。
河南公安医院专家提醒:岁末谨防医托骗子

【招数5】病人现身说法:这在特定的传媒中很突出。专家坐诊热线,假病人打进电话,连称疗效独特,诱骗其他病人。
“去看医生求诊时,一定要找正规的医院或诊所,不要相信陌生人介绍鼓励你去其他医院或诊所找专家。如果实在被对方纠缠,可以用 报警的方式吓退对方。”河南公安医院专家表示。在此也提醒广大患者,为了保障您的财产和身体健康,应到专业权威且正规资质的医疗机 构进行疾病治疗,不要听信那些夸大宣传的医院或是那些不良行医者,以免误入骗子的圈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河南公安医院揭露:一般非法医疗机构、黑心骗子医院骗人的常用招数专治疑难杂症,是黑心骗子医院常用的骗人手段,他们主要是针对一些目前医学上还没有 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病症,利用病人急病乱投医的心理骗其上当。
【招数2】药店坐堂行医:一些药品生产、批发企业雇佣推销人员或聘请医务人员,在药品零售业内以健康咨询、义诊等名义非法从事医 疗活动,牟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在观测仪上做手脚,随意调整数据,骗取患者钱财。
【招数3】利用医托行骗:一些非法行医机构聘请医托为其进行虚假宣传和介绍就医。在一些车站、大医院门口,医托往往假冒病人或病 人家属,通过所谓现身说法,把患者哄骗到一些无证行医点就诊。
【招数4】低价为饵、骗钱为实:只怕患者不来,来了就任他定价,核磁共振50元可以说成是一分钟50元,做几分钟就算几个钱。做完手术,其他药品费用统统一算, 就得好几千的费用。到最后,患者比在正规医院花费还要多很多。
初订温馨提示——警惕“医托”

温馨提示——警惕“医托”
尊敬的患者:
近年来在我院周围,有一些“医托”活动十分猖獗。
他们利用坑蒙拐骗的欺诈手法,将患者介绍到一些非正规的私人诊所或江湖小门诊就诊,使许多患者上当受骗,严重损害患者利益。
“医托”行骗的手段与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在医院门口拦截病人及家属,说医院正在消毒不开诊或医院今天不上班。
2、伪装成医院工作人员,谎称还有一个分院。
“某某专家到某门诊开诊了,我带你去吧”。
3、诉说假经历。
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贵而且治不好,某某医院某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有疗效,将病人骗至目的地。
医院提醒广大患者,我院门诊无假日全天候开诊。
请患者们务必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如有人假借病人或家属介绍您到外院看病,请立即与公安部门和院保卫科联系!
保卫科电话:
赤岗派出所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医托行骗手段充“热心人”各大车站专骗外地患者北京有关部门查处一家有正式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之所以被查处,是因为这家医疗机构几乎百分之百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和一个万人恨的行当合作挣黑钱,这个万人恨的行当就是医托。
在媒体监督下,多部门联合调查“该门诊”涉嫌利用医托诈骗案,盘踞在北京西站等,与无德医生们沆瀣一气的医托,已经作鸟兽散。
近日,在北京西站暗访发现,医托们又重新在这里“组团忽悠”来京就医的患者。
他们自制车站工作证、身穿蓝色制服等,组团形成连环骗局,骗外地来京患者到一家“有某某神医”的中医诊所就诊。
行内人士揭秘,此况已存在很久。
医托跟小医院倒三七分成,患者消费1万元,医托拿走7000元,而这些都是患者的“救命钱”。
“希望再也不要有无辜的人上当受骗了!”“医托害人”!“病没看好,白搭一万元!”......来自山东的王女士说到。
3月17号下午,身患疾病的王女士攒够了钱千里迢迢来京看病。
刚下火车一名身穿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便上前搭讪。
“大姐,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王女士初来北京,人生地不熟,看到眼前这位热情小哥心里不免多了几分亲切感,便告知自己来京目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态度令王女士放下了戒备,也是这时“掉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里。
在俩人交谈下王女士得知对方也曾换过跟自己一样的病,并且在“某神医”的医治下痊愈了,王女士虽将信将疑但还是询问了地址,打算去一看究竟。
揣着手中的地址,王女士来到了公交站牌,长椅上一男一女面色焦虑,看王女士手中攥着纸条,男子便上前询问,原来和自己一样也是看病的,男子表示他老婆就是在这诊所看好的,这次是准备去复查的,并提议与她一起结伴而行,王女士看病心切便一同前往。
“某某中医诊所”,诊所门前挂着响亮的门牌,王女士跟着一同前往的“病人”来到了“著名”诊所,看病的人不在少数,经过短暂的交谈,男子付钱买药走了,看到同病相怜的人这么爽快,王女士不免也心动了,身上所有的钱都换了中药。
王女士用药后身上出现恶心、乏力等一系列现象,而且越吃药越严重,回想起当初看病时的场景,越想越不对劲,全家人都一致认为她是碰上了医托。
赶紧上网搜索,结果发现很多人和她有同样的遭遇。
受骗过程也几乎都可以概括为看病、医托介绍再高价拿药。
目前医托行骗呈现“团伙化”趋势,三五成群结队作案,且各自分工明确,一般出没在火车站、地铁口;火车站为第一根据地,因大量外省人来京看病,多数必经火车站,且医托行骗众多,经验老道,“法眼通天”,患者从火车站一出来,基本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他
们会第一时间迎上去。
为广大患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好的治疗医院和方法,我们对于“医托”的行为特点总结分析,提醒广大患者切勿上当受骗:
第一:套近乎
不管你尊府何处,“医托”总能和你攀上乡亲,甚至冒称同姓,使你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从而对他信赖有加。
第二:谎称同病
你有啥病,“医托”就说自己或某位亲属也患过此病,通过各种感人的“患者故事”、“病愈历程”向患者“友情推荐”某某医院。
第三:假装关心
“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热情地和患者打招呼,询问病情,甚至自己掏腰包打的送他们到某医院。
第四:移花接木
用“你这病不能拖啊”、“专家号已经满了,你排不到的”、“这家医院牌子虽大,看不好你这病”等话语,抓住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行骗。
第五:低价促销
主要针对囊中羞涩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患者,以同样的效果却大大低于医院费用为诱饵,推荐患者到某诊所就诊。
温馨提醒广大患者,外出就医时若有人主动搭讪,一定要小心为甚,为保障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不被侵犯,请不予搭理,拒绝要果断,必要时,可直接拨打报警电话,谨防上当受骗!。